海洋环境监测概述
海洋环境监测与数据分析
![海洋环境监测与数据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688c755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c3.png)
海洋环境监测与数据分析海洋,这个占据了地球表面约 71%的广阔领域,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海洋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如渔业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还在调节全球气候、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海洋环境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和挑战,如海洋污染、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为了保护海洋环境,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海洋环境监测与数据分析变得至关重要。
海洋环境监测是指对海洋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和地质等要素进行长期、系统、综合的观测和调查。
其目的是了解海洋环境的现状和变化趋势,及时发现海洋环境问题,为海洋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海洋环境监测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海水温度、盐度、酸碱度、溶解氧、营养盐、重金属、石油类污染物、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等。
监测的手段也多种多样,包括现场观测、实验室分析、卫星遥感、浮标监测等。
现场观测是海洋环境监测中最基本、最直接的方法。
通过在海上布设观测站点,定期采集海水、沉积物和生物样品,并进行现场测量和记录,可以获取第一手的海洋环境数据。
实验室分析则是对采集回来的样品进行进一步的检测和分析,以确定各种环境要素的含量和性质。
卫星遥感技术具有覆盖范围广、观测周期短、时效性强等优点,可以对大面积的海洋进行快速监测,获取海表面温度、叶绿素浓度、悬浮泥沙等信息。
浮标监测则是在特定海域投放浮标,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海洋环境参数,并将数据通过卫星传输回陆地。
海洋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是将监测获取的数据转化为有价值信息的关键环节。
数据分析的目的是揭示数据中隐藏的规律和趋势,评估海洋环境质量,预测海洋环境变化,为海洋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数据分析的方法包括统计分析、数值模拟、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等。
统计分析是最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之一。
通过对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如均值、方差、极值等,可以了解数据的基本特征。
相关性分析可以揭示不同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例如海水温度与盐度之间的关系,溶解氧与营养盐之间的关系等。
我国海洋环境监测机构介绍
![我国海洋环境监测机构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01776fe0a21614791611283e.png)
我国海洋环境监测机构介绍1•海洋环境监测内容海洋环境监测包括近岸海域生态监控区监测、赤潮监控区监测、陆源入海排污口监测、污染现状与趋势性监测、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主要海洋功能区监测以及监测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等。
海洋环境监测要素分海洋水文要素和海洋化学要素两类,其中海洋水文要素包括水深、水温、盐度、海流、波浪、水色、透明度、海冰、海发光等;海洋化学要素包括溶解氧、总碱度、活性硅酸盐、活性磷酸盐、硝酸盐、亚硝酸盐、总磷、总氮、总碳等。
2.海洋环境监测方法海洋环境要素的观测不外乎采用的方法有三类:大面观测、断面观测和连续观测,应依据任务的特点选择。
海洋污染物的监测包括陆源排污口、海水增养殖区域、海洋倾倒区、海洋大气和海洋溢油区等;海洋生物监测包括底栖生物、浮游生物和微生物。
应用海洋遥感技术已成为未来海洋环境监测的发展趋势,可用于海洋溢油、赤潮等环境监测。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是国家海洋局直属的国家级业务中心,肩负我国海洋环境监测、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两个监测体系的业务组织与管理。
主要从事的学科研究领域有:海洋生物、化学、地质、水文、海冰、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下设海洋环境监测与管理技术、海域使用管理技术、监察技术、污染控制等8个业务室。
负责拟订全国重点海域排污总量控制标准和实施方案、全国重大海上溢油应急计划、海洋倾废评价程序和标准;开展海域使用管理相关技术、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环境监测和海洋开发利用、海洋工程等方面的科学技术研究和有关的国际合作等。
除了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外,目前,在全国已形成了国家、省、市、县4级海洋环境监测体系,开展海洋环境监测的单位有300多个,主要隶属于国家海洋局和沿岸地方省市,下面就来具体罗列一下。
北海南海广东省国冢:每洋司甫莓力局。
海洋保护事业单位的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技术
![海洋保护事业单位的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5e973d34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ea.png)
海洋保护事业单位的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技术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增加,海洋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和破坏。
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各国都在加强海洋保护事业的力度。
海洋保护事业单位通过使用先进的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实现对海洋环境的全面监控和评估,促进科学决策,推动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海洋保护事业单位所采用的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以及其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
一、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概述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是指通过采集、传输、分析和解释海洋环境信息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它包括遥感技术、数据传输技术、生物监测技术、化学分析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
1.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通过卫星、航空器等远距离观察海洋环境的技术。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的海洋环境信息,包括海洋温度、盐度、气候状况等。
通过分析遥感数据,可以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变化趋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估和监测。
2. 数据传输技术数据传输技术是实现海洋环境监测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存储的技术。
它包括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等。
通过数据传输技术,监测数据可以及时传输到海洋保护事业单位,实现实时监测和分析,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3. 生物监测技术生物监测技术是通过对海洋生物进行采样和观测,了解海洋生物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状况的技术。
常用的生物监测手段包括潜水和浮标观测、渔业资源调查等。
通过生物监测技术可以对海洋生物群体的健康状况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进行评估。
4. 化学分析技术化学分析技术是通过对海洋水质的采样和分析,了解海洋环境中的物质含量和污染状况的技术。
常用的化学分析手段包括水样采集和处理、化学物质分析和环境质量评价等。
通过化学分析技术可以及时监测海洋环境中的污染物质,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和修复。
二、海洋保护事业单位的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应用海洋保护事业单位广泛应用各种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对海洋环境进行全面监测和评估,并根据监测结果制定有效的保护策略和措施。
海洋生态环境的监测与评估
![海洋生态环境的监测与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c2ccc2bf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2f.png)
海洋生态环境的监测与评估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对于人类来说,海洋为我们提供了鲜美的海鲜和无限的娱乐和旅游资源。
但是,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长,海洋生态环境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和威胁。
因此,对海洋生态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变得非常必要。
一、海洋生态环境的监测为了对海洋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我们需要有一定的监测系统和技术手段。
这些技术手段包括:1. 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能够帮助我们观测海洋环境,包括水温、水质、悬浮物和海洋生物等。
这种技术可以通过卫星和飞机等手段进行。
2. 声纳技术。
声纳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在水下观测海洋环境,包括海底地形、海洋生物及其数量等。
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海洋科学和海洋资源管理等领域。
3. 在线监测。
在线监测是指将传感器等设备安装在海洋中,通过无线网络将数据传输到地面的中心服务器。
这种技术能够提供实时的数据,并且可以监测到一些短时间内发生的事件。
以上技术手段能够帮助我们对海洋生态环境进行监测,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数据的精确度和监测的局限性。
二、海洋生态环境的评估海洋生态环境的评估是对海洋生态环境所进行的综合性评价。
评估的目的是了解环境的状况、识别环境的问题和风险,以及发现和实施保护、修复和管理环境的最佳方法。
海洋生态环境评估的重点包括:1. 海洋污染评估。
海洋污染评估是评估海洋环境中污染物的种类、来源、污染程度和影响。
评估还可以提供建议,包括防止或减少污染、加强监测和监管、恢复或修复受损海洋生态系统等方面的建议。
2. 海洋生态系统评估。
海洋生态系统评估是评估海洋生态系统的物种、生态位、系统稳定性等的总体情况和影响。
根据评估结果,可以采取措施保护、恢复和管理海洋生态系统。
3. 海洋生物资源评估。
海洋生物资源评估是对海洋生物资源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估,包括种类、分布、数量、质量,以及生物对环境的响应等。
这种评估可以帮助决策者制定管理策略,以维护重要的渔业资源。
海洋环境监测系统的集成与使用实战
![海洋环境监测系统的集成与使用实战](https://img.taocdn.com/s3/m/ccc128aa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32.png)
海洋环境监测系统的集成与使用实战海洋环境监测系统的集成与使用是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海洋资源永续利用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海洋环境监测系统的概念、集成过程、关键技术以及实际应用案例。
一、海洋环境监测系统概述海洋环境监测系统是一种将气象、水文、地理等多种监测要素融合的数据采集、处理、分析、传输和展示于一体的系统。
其主要目的是全面、准确地了解和监测海洋环境的变化,为环境保护、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二、海洋环境监测系统集成过程海洋环境监测系统的集成过程分为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传输与存储、数据分析与应用等阶段。
1. 需求分析在需求分析阶段,需要充分了解系统使用者的具体需求,包括监测要素、监测频率、数据精度等方面。
通过与用户沟通,明确系统目标,并制定详细的需求规格说明书。
2. 系统设计系统设计是将需求转化为系统架构和功能模块的过程。
在设计中要考虑到海洋环境监测的特殊性,选择合适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工具,并制定系统集成方案。
3. 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采集是海洋环境监测系统的基础,可以利用各种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实时采集海洋环境各种要素的数据,如水质、温度、盐度、气象参数等。
采集的原始数据需要进行预处理、校正和质控,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数据传输与存储采集到的数据需要通过合适的通信网络进行传输,可以选择有线或无线传输方式。
传输到指定的数据中心后,需要进行数据存储和备份,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应用。
5. 数据分析与应用在数据分析阶段,可以利用统计学和数据挖掘技术对采集到的海洋环境数据进行分析和建模。
通过数据可视化技术将分析结果呈现给用户,为科研、决策等提供支持。
三、海洋环境监测系统关键技术海洋环境监测系统的集成离不开关键技术的支持,其中包括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以及数据可视化技术。
1. 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技术是实现海洋环境监测的基础。
通过采用先进的传感器,可以实时、准确地监测海洋环境各种要素数据,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进行采集。
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估
![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194f8595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9c.png)
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估海洋拥有广阔的面积、复杂的生态系统和丰富的资源,对于人类和地球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和环境污染状况的日益严重,海洋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和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一、海洋环境监测的意义海洋环境监测是指对于海洋环境质量和变化进行系统观测、分析和评估的过程。
其主要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供科学依据:海洋环境监测可以为科学家和政府决策提供海洋环境质量和变化的数据和信息,为制定可行的保护措施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2. 提高生态保护意识:通过监测和评估海洋环境的变化,可以加深人们对于海洋生态系统脆弱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3. 保护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环境监测可以帮助监控和预测海洋生态系统的变化和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应对环境污染、海洋酸化、温度升高等问题,降低对于海洋生态系统的不良影响。
4. 保障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经济发展需要建立在健康的海洋环境基础上,通过环境监测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和问题,避免环境污染给海洋产业带来不可逆的损失。
二、海洋环境监测的方法为了实现对海洋环境的全面监测,科学家们采用了多种方法和技术。
其中常见的监测手段包括以下几种:1. 物理监测:通过使用遥感技术、地球物理勘测等手段监测海洋中的温度、流速、盐度等物理指标,从而了解海洋运动和环流情况。
2. 化学监测:通过采集海水样品并进行分析,监测海洋中的化学元素、溶解氧、氨氮、有机物等指标,以评估海洋水质状况和海洋污染程度。
3. 生物监测:通过对海洋生物的调查和观察,包括鱼类、海洋哺乳动物、浮游生物等,可以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物种多样性。
4. 海底监测:利用海洋测深仪、声纳等设备对海底地形和沉积物进行监测,了解海洋地质状况和生物栖息地信息。
三、海洋环境评估的重要性海洋环境评估是在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对海洋环境质量和生态风险进行综合评价的过程。
海洋环境监测与保护技术研究
![海洋环境监测与保护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842c765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88.png)
海洋环境监测与保护技术研究一、海洋环境监测技术海洋环境监测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对海洋环境各要素的变化进行监测、观测、预测和评估的技术。
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对于保障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的基础,海洋观测技术包括浮标观测、遥感监测、声学探测、水下观测等多种方式。
1、浮标观测技术浮标是海洋环境监测中最常用的工具,被广泛应用于海洋气象、海洋生态、海洋环境监测等领域。
浮标观测应用的技术包括定点浮标、漂流浮标、生物浮标等多个类型。
定点浮标可用于长时间监测海洋中的温度、盐度、流速等参数;漂流浮标主要用于测量海流,可用于预测海洋气候变化、洋流结构、海洋生态及能源利用等多个领域;生物浮标可以追踪动物的迁徙路径,探索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2、遥感监测技术遥感技术是通过卫星、飞机对海洋表面或底部进行的非接触式观测,可以测量海洋的表面和底部参数,包括海面高度、表面温度、海洋生态、海底地形等多个信息,具有覆盖范围广、观测频率高、成本低等优点。
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很广,包括海洋环境监测、沿海城市规划、海洋资源开发等领域。
3、声学探测技术声学探测技术是利用声波在水中的传播规律对海洋进行探测。
利用声学探测可以获得海洋水文、水动力学、水声学、海洋生物学等多种信息。
声学探测技术广泛应用于海洋环境监测、海洋资源勘探、海洋气象学等领域。
4、水下观测技术水下观测技术包括潜艇、遥控水下车、水下机器人等多个方面。
水下测量在海洋环境监测、海洋资源开采、船舶设计以及水下考古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二、海洋环境保护技术当前,海洋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保护海洋环境已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
海洋环境保护技术包括污染监测和管理、污染预防和控制、生态修复和保护等多个方面。
1、海洋污染监测和管理海洋污染监测和管理是海洋环境保护的基础,其主要任务是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和管理体系。
地质地形知识:了解地球上的海洋环境监测技术
![地质地形知识:了解地球上的海洋环境监测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89006fef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65.png)
地质地形知识:了解地球上的海洋环境监测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类对于地球上的自然环境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与了解。
其中,海洋环境监测技术更是成为了人类认识全球海洋环境及其变化的有力工具和手段。
本文将从海洋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技术手段、实践应用等方面,展开阐述对于地球上的海洋环境的监测与了解。
一、海洋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与理论海洋环境监测是指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获取海洋环境参数信息的过程。
其中,海洋环境参数通常包括海水温度、盐度、溶氧量、水质、水域流速等。
这些参数的监测不仅可以量化海洋环境的现状,还可以对其进行变化趋势的分析和研究。
海洋环境监测需要遵循一定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传感技术、仪器仪表和计算机技术等。
其中,传感技术是海洋环境监测的核心,可以将环境参数转换为电子信号,再通过仪器仪表或计算机实现数据采集、存储与处理。
在传感技术方面,当前主流的技术手段为微电子技术、光电技术、声电技术、红外线技术等。
此外,海洋环境监测还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理。
例如,在进行海水盐度的监测时,需要遵循盐度的性质——盐度与电导率成正相关,而电导率可以通过电导仪进行监测。
二、海洋环境监测的技术手段海洋环境监测的技术手段繁多,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
下面,将就当前较为主流的技术手段进行分析:(一)卫星遥感卫星遥感是指通过运用空间遥感技术,对海洋大气进行长时间、稳定、连续、实时的气象、海洋等环境状态监测。
它不仅可以实现对海洋表面温度、海冰、化学污染等重要参数进行实时监测,而且能够进行地形测量、光学图像获取等方面的调查和分析。
(二)浮标浮标是用于进行海洋表层环境参数监测的一种设备。
它一般包括一个漂浮在海面上的主体,以及固定在主体上的多个传感器。
浮标可以连续地监测海面温度、盐度、氧气、风速和风向等参数,数据通过卫星定位系统上传到中心站进行存储和管理。
(三)潜水器潜水器是一种能够在海洋深水环境中进行现场信息监测和采样的仪器。
它采用自主浮力式,具备高压密封性和自动控制功能。
海洋环境监测概述
![海洋环境监测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747bd569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eb.png)
海洋环境监测概述海洋环境监测是指对海洋环境中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进行长期、连续、系统监测和调查的科学方法和技术体系。
海洋环境监测是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海洋资源和维护海洋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下面将从海洋环境监测的意义、内容和方法、现状和问题等方面进行概述。
首先,海洋环境监测可以了解海洋环境的变化和演化趋势,为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
监测可以获得大量的海洋环境数据,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了解海洋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稳定性等,为科学家研究海洋生态环境变化的原因和机理提供依据。
其次,海洋环境监测对于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环境监测可以掌握海洋资源的分布情况、数量和质量等信息,可以通过监测数据指导渔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为渔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再次,海洋环境监测对于减少海洋污染和环境保护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排查各类海洋污染源,提供数据支持对海洋污染进行源头控制和事故应急处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减少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最后,海洋环境监测对于海洋安全具有关键意义。
海洋环境数据可以用于海上交通安全、海洋天气预报和灾害监测等方面,对保障海洋交通安全、减少船舶事故和灾害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物理环境监测。
这包括海洋水温、盐度、流速、波浪和海洋气象等方面的监测,通过对这些物理因素的监测可以了解海洋环流、海洋气象变化以及物理过程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其次,化学环境监测。
这包括海洋水质监测和污染物监测,通过监测海洋水体中的盐度、营养盐、溶解氧、pH值等参数,可以了解海洋水体的养分状况、酸碱度变化以及富营养化和酸化等问题。
同时,还需要对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进行监测,了解海洋环境中的污染物分布和浓度。
再次,生物环境监测。
这包括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海洋生物数量和分布等方面的监测。
通过对海洋生物的监测,可以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状况,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和开展相关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上海市考研海洋科学复习资料海洋环境科学与工程重点知识总结
![上海市考研海洋科学复习资料海洋环境科学与工程重点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627514d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97.png)
上海市考研海洋科学复习资料海洋环境科学与工程重点知识总结海洋环境科学与工程是海洋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海洋环境监测、海洋生态学、海洋污染控制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对于准备参加上海市考研的海洋科学专业的同学来说,了解海洋环境科学与工程的重点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海洋环境科学与工程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和梳理,帮助同学们在备考中更好地掌握该专业的核心概念和理论。
一、海洋环境监测1. 海洋环境监测概述海洋环境监测是通过系统地、连续地观测和测量海洋环境要素,以获得海洋环境状况和变化趋势的科学活动。
它主要包括海洋水文学、海洋气象学、海洋地球物理学和海洋化学等方面的内容。
2. 海洋环境要素的观测与测量海洋环境要素的观测与测量是海洋环境监测的基础。
常见的海洋环境要素包括水温、盐度、溶解氧、浊度、悬浮物、浮游生物等。
观测和测量要准确可靠,符合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和方法。
3. 海洋环境监测技术与方法海洋环境监测技术与方法包括遥感技术、水质分析技术、生态学方法等。
遥感技术应用于海洋环境监测中可以获得大范围、高时间分辨率的海洋环境数据。
水质分析技术通过对水样的采集和实验室分析,获得水体中各种化学污染物的含量和浓度。
生态学方法通过对生态系统的观察和调查,揭示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二、海洋生态学1. 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是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的相互关系形成的复杂网络。
它包括浅海、沿岸、深海等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其中生物多样性是海洋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2. 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由物种组成、营养关系、能量流动等因素决定。
而海洋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生物生产力、自净能力等。
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对于保护和管理海洋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3. 生态系统对人类的重要性海洋生态系统对人类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
它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海洋资源,如渔业资源、矿产资源等。
同时,海洋生态系统还承担着调节气候、保护海岸、净化水体等生态服务功能。
海洋监测名词解释
![海洋监测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9f41bb5a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f7.png)
海洋监测名词解释
1.海洋环境监测:对海洋中的水质、气候、海浪、水位等因素进行实时或定期的监测和分析,以了解海洋环境的变化趋势和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2. 海洋生态系统监测:对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物种
数量、分布、生态过程等进行观测和评估,以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状况和变化趋势,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提供依据。
3. 海洋物理化学参数监测:对海洋中的水温、盐度、溶解氧、
营养盐、有机物质等化学物质和海洋流体的流动、压力、湍流、波浪等进行监测和研究,以了解海洋环境的变化和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4. 海洋污染监测:对海洋中污染物的种类、浓度、来源和分布
等进行监测和评估,以了解海洋污染的状况和变化趋势,为污染防治和治理提供依据。
5. 海洋观测技术:包括遥感、声学、浮标、潜水器、测量船等
技术手段,用于对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进行实时或定期的监测和观测,为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资源利用提供数据和信息支持。
- 1 -。
海洋环境监测
![海洋环境监测](https://img.taocdn.com/s3/m/52b5b610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57.png)
海洋环境监测近年来,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海洋环境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污染问题。
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生存健康,海洋环境监测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围绕海洋环境监测的目的、重要性、监测对象、监测方法和监测标准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海洋环境监测的目的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物质和能源资源。
海洋环境监测的目的在于保护和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为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监测海洋环境,我们可以及早发现和预警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异常现象,提供科学分析和评估,以推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二、海洋环境监测的重要性1. 保护生态环境: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对维持全球生物物种和气候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海洋环境监测可以及时掌握和评估海洋生态系统的变化,为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2. 预警环境风险: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和深入,海洋环境面临着日益复杂和多样化的污染威胁。
通过对海洋环境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预警环境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和减轻环境污染的影响。
3. 促进资源合理利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海洋环境监测可以提供准确的资源信息和评估结果,为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避免资源过度开发和浪费。
三、海洋环境监测的对象海洋环境监测的对象包括海洋水质、海洋生物、海洋底质、海洋气候和海洋声学等多个方面。
其中,海洋水质监测是最为重要和常见的一项监测工作。
通过对海洋水质的监测,我们可以了解海洋中的溶解氧、盐度、温度、酸碱度等关键指标,从而评估海洋的健康状态。
四、海洋环境监测的方法海洋环境监测的方法主要包括点位监测和网络监测两种。
点位监测是指在特定位置上布设监测设备,对目标物质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采样分析。
网络监测是指通过布设在各个海洋区域的监测站点,实时自动监测并传输数据。
这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可以更全面、及时地监测海洋环境。
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估
![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a2bff274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1b.png)
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估海洋环境是地球上最为广阔的生态系统之一,对维护全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保护海洋环境,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估的意义、方法和技术,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
一、海洋环境监测的意义海洋环境监测是指对海洋环境中的水体、生物、岩石和沉积物等要素进行定量观测和数据收集的工作。
海洋环境监测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生态环境:通过对海洋环境的监测,可以及时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状态,发现并预防各种潜在的环境问题,从而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的稳定。
2. 保护生物多样性:海洋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海洋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通过监测海洋环境,可以及时采取措施保护重要的物种和生态系统,减少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3. 资源管理和利用:海洋是重要的经济资源领域,监测海洋环境可以为合理管理和利用海洋资源提供科学依据,避免资源过度开发和污染。
二、海洋环境监测的方法和技术海洋环境监测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技术,包括传统观测方法和现代化技术手段。
1. 传统观测方法:传统观测方法包括采样、实地观察和数据记录等。
例如,通过收集水体和沉积物样品,可以分析其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指标,评估海洋环境的污染程度和生态状况。
2. 现代化技术手段: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化技术手段在海洋环境监测中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卫星观测获取大范围的海洋环境数据,包括海洋表面温度、叶绿素浓度和海洋水文特征等。
同时,无人船、潜水器和遥控水下机器人等设备的使用也为深海环境的监测提供了便利。
三、海洋环境评估的方法和技术海洋环境评估是指对海洋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健康状态的全面评价。
根据评估目的和需要,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技术。
1. 生物指标评估:通过确定特定生物群体的结构和功能状态,可以评估海洋环境对生物的适宜性和影响程度。
例如,通过对浮游生物种类和数量的监测,可以评估水域的富营养化程度。
2. 化学指标评估:通过对水体和沉积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可以评估海洋环境中的污染程度和污染物的来源。
海洋环境检测方案
![海洋环境检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62e652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b5.png)
海洋环境检测方案概述海洋环境检测是指对海洋水质、海洋生态、海洋气象和海洋生物资源等方面进行科学监测和评估的活动。
海洋环境监测的目的是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海洋资源、预测和防治海洋灾害,为海洋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海洋环境检测方案,以帮助更好地了解和保护海洋环境。
方案概述该海洋环境检测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监测目标:根据具体的需求,确定需要监测的海洋环境参数,例如水温、盐度、PH值、溶解氧含量等。
2.设计监测方案:根据监测目标制定监测方案,包括监测点位的选择、监测频率的确定、监测仪器仪表的选购等。
3.实施监测计划:根据监测方案,组织实施具体的监测计划,采集海洋环境参数的观测数据。
4.数据处理和分析:对采集到的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数据质量控制、数据补偿和插补、数据可视化等。
5.结果评估和报告: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行结果评估并生成监测报告,为决策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监测参数和方法水温水温是海洋环境中常用的监测参数之一,它对海洋生态和气候变化有着重要影响。
常用的测量方法有:•长期定点观测:通过在指定的监测点布设温度传感器,定期对水温进行连续、稳定的观测。
•表层水温观测:通过船舶巡航或遥感等方法,对海洋表层水温进行间断观测。
盐度盐度是海洋环境中另一个重要的监测参数,它对海洋生态和海洋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常用的测量方法有:•密度法测盐度:通过测定海水中的盐分浓度来计算盐度,常用的仪器有盐度计和电导率计等。
•潜水器测盐度:通过潜水器携带的传感器对海水中的盐度进行实时监测。
PH值PH值是海洋水体酸碱性的指标,对海洋生态和海洋生物有着重要的影响。
常用的测量方法有:•电位法测PH值:通过测量海水的电位差来计算PH值,常用的仪器有PH计和电位计等。
•指示剂法测PH值:通过添加指示剂,根据颜色的变化来判断PH值的高低。
溶解氧含量溶解氧是水中溶解氧气体的含量,对于海洋生态和水体的供氧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环境监测技术及数据处理方法
![海洋环境监测技术及数据处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3e8df65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44.png)
海洋环境监测技术及数据处理方法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生态系统之一,其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于地球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海洋环境的监测和数据处理是确保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所在。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海洋环境监测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
一、海洋环境监测技术1. 海洋水质监测技术:海洋水质监测是评估海洋环境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见的海洋水质监测技术包括水样采集和分析、原位传感器监测、遥感技术等。
水样采集和分析是一种直接获取水样进行实验室测试的方法,可以获得较为精确的结果;原位传感器监测则是通过安装传感器设备在海洋中进行实时监测,可以连续获取数据。
遥感技术利用卫星或飞机搭载的传感器对海洋水质进行监测,具有高时空分辨率的优势。
2. 海洋气候监测技术:海洋气候对于全球气候系统的稳定至关重要。
海洋气候监测技术包括浮标观测、水下传感器观测、遥感技术等。
浮标观测是通过在海洋中设置浮标,在表面及深度不同的层次上获取气温、盐度和气压等数据。
水下传感器观测则是通过安放传感器设备在水下,实时监测海洋温度、盐度等参数。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卫星或飞机搭载的传感器对海洋气候进行遥感监测,提供全球范围的数据。
3. 海洋生物资源监测技术:海洋中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对于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类的物质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生物资源监测技术主要包括声纳技术、水下摄像技术和水下机器人技术等。
声纳技术通过发送和接收声波来测量海洋中的生物密度和分布情况。
水下摄像技术借助摄像设备对海洋中的生物进行拍摄和记录。
水下机器人技术可以在无人员驾驶的情况下进行海洋生物资源的监测和勘测。
二、海洋环境数据处理方法1. 数据质量控制:在进行海洋环境数据处理时,首要任务是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
常见的数据质量控制方法包括数据清洗、异常值检测和数据校正等。
数据清洗是对数据进行筛选和排除异常值,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异常值检测是通过统计分析方法来判断数据是否存在异常值,并对异常值进行处理;数据校正是指对数据进行校准,消除仪器偏差和误差。
海洋环境污染监测与治理
![海洋环境污染监测与治理](https://img.taocdn.com/s3/m/30594499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95.png)
海洋环境污染监测与治理海洋环境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但由于人类活动与自然因素的综合影响,海洋环境污染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海洋环境污染监测与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海洋环境污染的监测方法和治理措施,以达到保护和修复海洋生态环境的目标。
一、海洋环境污染监测方法1. 传统监测方法传统的海洋环境污染监测方法主要包括采样分析和实地调查。
采样分析通过收集水体和沉积物样品,利用化学分析技术来检测污染物质的浓度和种类。
实地调查则通过直接观察和记录海洋生态系统的变化来评估污染程度。
这些方法操作简便,但存在采样点数量有限、时间周期较长以及分析结果的偏差等问题。
2.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利用航空或卫星传感器对海洋进行远距离、高效率的监测。
多光谱图像可以提供大范围覆盖的数据,通过特定波段的光谱反射来判断水体中的污染物质。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监测浮游植物和藻华等现象,用来评估海洋富营养化的程度。
遥感技术监测快速、全面、定量化,为海洋环境污染的评估和监测提供了有效手段。
3. 生物监测生物监测通过观察和分析海洋生物的生存状况,来评估海洋环境的质量和污染程度。
比如,使用生物标志物来监测水体中的有毒物质浓度,通过观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情况来判断水体的污染程度。
生物监测方法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实际生境情况,但需要详细调查和统计数据,以便进行科学分析和比较。
二、海洋环境污染治理措施1. 严控污染源首要的治理措施是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污染物的排放。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限制工业排放、渔船排污等行为,并加强执法力度,提高关键行业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对于海洋渗漏的石油和化学品等有毒物质,要加强海上运输监管,完善漏油处置和应急预案,尽量减少事故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2. 提高治理技术积极推广和应用先进的海洋环境治理技术,包括海洋污水处理技术、海洋固废处理技术等。
建立海洋污染物处理设施和处理站,运用化学、生物和物理方法对海洋污染物进行处理和清除。
海洋环境立体监测与评价上公需课考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海洋环境立体监测与评价上公需课考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5d3d62b7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58.png)
海洋环境立体监测与评价上公需课考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海洋环境是指海洋中包括水体、陆地、大气和生物等要素的综合体系,其对于人类的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有效管理和保护海洋环境,我们需要进行立体监测与评价。
海洋环境立体监测是指通过多种手段和技术对海洋环境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观测和监测,以获取准确的数据和信息。
这些手段包括遥感技术、浮标观测、水质监测、声纳探测等,可以实时监测海洋的水质、波浪、海流、温度、盐度等多个参数,为海洋环境的管理和决策提供重要支撑。
海洋环境评价则是对海洋环境状况进行科学评估和分析的过程。
通过对监测到的海洋环境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了解和评估海洋环境的优劣状况,判断其对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
同时,还可以为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生态保护和环境监管提供依据和参考。
海洋环境立体监测与评价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海洋环境的演变过程和变化趋势,及时发现和预警环境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管理。
同时,它还可以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科学依据,使决策更加准确和合理。
同时,海洋环境立体监测与评价还可以促进科研和技术创新,在海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海洋环境立体监测与评价在海洋环境管理和保护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通过准确监测和科学评价海洋环境,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应对海洋环境问题,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良好状态。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所示: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文章的背景和意义,以及概述本文的内容。
首先,指出了海洋环境的重要性和脆弱性,以及对海洋环境进行立体监测与评价的必要性。
接着,简要介绍了本文的结构和目的,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整体的概念框架。
正文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部分,主要分为两个小节,分别是海洋环境立体监测和海洋环境评价。
2.1 海洋环境立体监测在这一小节中,将会详细介绍海洋环境立体监测的概念和方法。
海洋环境监测的内容和方法
![海洋环境监测的内容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9551930cfc789eb172dc875.png)
(4)实验室间应尽量使用相同的检测方法和仪器。
5、文件资料和成果归ຫໍສະໝຸດ ,必须符合质量标准五、海洋监测实施计划的编制
1、目的 按计划任务,上级指定或合同设计监测范围 、站位、项目、 频率、层次。在上述 基础上,各专业组进行采样及检测方法的技 术设计。编制监测实施计划。
2、计划编制应遵循下述原则 (1)由任务技术负责人主持编制; (2)必须符合任务书,上级指定(或合同)和GB/T17378.1~17378.7的技术 要求; (3)充分利用前人文献和资料; (4)立足现有人员的技术状况和物质保证条件。
6、专项调查 specific survey 为某一专门需要的调查。如废弃物倾倒场,资源开发,海岸工程环境评 价等进行的调查。
第二节 监测程序
一、监测站点布设原则
1、测站布设的基本要求*
(1)依据任务目的确定监测范围,以最少数量测站,所获取的数据能满 足监测目的需要。 (2)基线调查站位密,常规监测站位疏;近岸密,远岸疏;工业人口多 密,原始海岸疏。 (3)尽可能沿用历史测站,适当利用海洋断面调查测站,照顾测站分布 的均匀性和与岸边固定站衔接。
3、实验室质量保证
(1)对实验室应定期考核,并取得合格证书方能承担检测任务。
(2)固定级实验室应具有100级超净实验室;海区级应有10万级简易洁净实验 室;一般实验室应具备重金属水样前处理用超净工作台。
海洋环境监测体系与方法
![海洋环境监测体系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d674a9f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e8.png)
海洋环境监测体系与方法海洋环境监测体系和方法是指用于对海洋环境进行实时、连续和定量监测的技术和方法。
海洋环境监测对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预测和应对海洋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海洋环境监测体系和常用的监测方法。
一、海洋环境监测体系海洋环境监测体系是由监测设备、观测站点、数据传输和处理系统以及各种监测项目组成的系统。
海洋环境监测设备主要包括各种传感器和仪器,用于测量海洋水体的温度、盐度、溶解氧、浊度、光强等参数,以及海洋底质的颗粒物、有机物含量等。
观测站点是指分布在不同海域的固定观测点,通过布设在这些点上的传感器和仪器来进行实时监测。
连续、定量、实时的海洋环境监测数据通过数据传输和处理系统传输到监测中心或相关机构,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并提供给用户。
海洋环境监测体系的合理布局对于监测海洋环境的全面与准确至关重要。
根据不同的目的和需要,可以布设观测站点在海洋中不同的位置,如近海、中海和远海区域。
观测站点的布置应该兼顾空间分布均匀性和监测点密度。
同时,观测站点的建设与运维工作也需要具备高度的可持续性。
二、常用的海洋环境监测方法1.传统采样分析法:传统采样分析法是海洋环境监测的基本方法,通过采集海洋水样或底质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来获得环境数据。
传统采样分析法适用于对特定物质或参数进行分析的场景,如水质监测中的pH值、盐度、营养盐等参数的测定,以及海洋底质中的有机质含量等。
2.海洋遥感监测法:海洋遥感监测法利用卫星、飞机等载荷携带的遥感仪器,通过接收和处理遥感数据来获取海洋环境信息。
常用的海洋遥感监测方法包括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等。
海洋遥感技术具有广覆盖、高时空分辨率等优势,可用于监测大范围海域的水温、叶绿素浓度、海浪高度、水色等参数的变化。
3.海洋传感网络监测法:海洋传感网络监测法是利用分布在海洋中的传感器和仪器通过互联网进行数据传输和处理,实现对海洋环境的实时监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等。
体现了"监测区域向近岸转移"的战略部署,在近岸重
点海域加大了监测站位的布设密度和监测频率。
第二次全国污染基线调查成果丰硕
由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的有关领导和专家组成的验收 组,于2005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对渤、黄、东、南 海区的第二次污染基线调查项目进行了验收。 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各专题工作 的验收也基本结束。 在该项目实施全过程中,严格执行了《第二次全国海洋 污染基线调查技术规程》规定的质量控制程序和质量 保证要求,其项目总体质量良好,完全符合要求。
排放标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
国家环境标准与地方环境标准的关系
执行上,地标优于国标
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之间的关系
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 即:有行业性排放标准的执行行业排放标准, 没有的执行综合排放标准
《海洋监测规范》GB17378-1998
第一章 海洋环境监测概述
海洋环境监测的目的、意义与任务
海洋环境监测的分类
海洋环境监测的发展
环境优先污染物和优先监测
环境标准
《海洋监测规范》 GB17378-1998
海洋环境监测目的、意义与任务
海洋环境监测对象
海洋环境监测概念 海洋环境监测地位和作用
海洋环境监测目的
酚类
硝基苯类 苯胺类 多环芳烃类 酞酸酯类 农药 丙烯腈 亚硝胺类 氰化物 重金属及其化合 物
苯酚、间甲酚、2,4-二氯酚、2,4,6-三氯酚、五氯酚、对硝基酚
硝基苯、对硝基苯、2,4-二硝基苯、三硝基苯、对三硝基苯、三硝基甲苯 苯胺、二硝基苯胺、对硝基苯胺、二氯硝基苯胺 萘、萤蒽、苯并(b)萤蒽、苯并(k)萤蒽、苯并(a)芘、茚并(1,2,3,c,d)芘、 苯并(ghi)芘 酞酸二甲酯、酞酸二丁酯、酞酸二辛酯 六六六、敌敌畏、乐果、对硫磷、甲基对硫磷、除草醚、敌百虫 苯烯腈 N-亚硝基二乙胺、N-亚硝基二正丙胺 氰化物 砷、铬、铜、铅、汞、镍、镉、铊、铍及其化合物
20世纪末,我国的海洋环境监测事业进入了一 个新的历史阶段。
一、监测产品加工发布迈上新台阶
二、监测方案编制制定体现战略转移
三、第二次全国污染基线调查成果丰硕
四、质量保证工作力度加大 五、污染监测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 六、省级海洋环境质量公报开创先例 七、全国海洋环境监测网络重组工作稳步进行
监测产品加工发布迈上新台阶
海洋环境监测的分类
按手段和方式分:
化学监测:对海洋生态系统各种组分中污染 水平进行测定
物理监测:测定海洋环境中物理量及其状态
生物监测:利用生物对环境污染的反应信息, 如群落、种群变化、受害症候等作为判断海 洋环境污染影响手段的方法
海洋环境监测的分类
按实施周期长短和目的性质分:
例行监测:确定区域、甚至全海域环境质量状 况及其发展趋势的最重要的监测方式; 临时性监测:短期,机动性强,与社会服务和 环境管理有直接关系; 应急监测:突发性海洋污染损害事件发生后, 立即对事发海区的污染物性质和强度、污染作 用持续时间、侵害空间范围、资源损害程度等 的连续的短周期观察和测定; 研究性监测:高层次、高水平、技术比较复杂 的一种监测工作;
海洋监测规范 海洋监测规范 海洋监测规范 海洋监测规范 海洋监测规范 海洋监测规范 海洋监测规范 监测
第1部分 第2部分 第3部分 第4部分 第5部分 第6部分 第7部分
总则 数据处理与分析质量控制 样品采集、贮存与运输 海水分析 沉积物分析 生物体分析 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
国内外海洋环境监测的发展
环境标准
环境标准定义 环境标准作用 环境标准体系 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
环境标准定义
环境标准是为了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
衡,保护人群健康,对环境保护中需要统一
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所做的规定
环境中污染物的允许含量和污染源排放污染
物的数量、浓度、时间和速度以及监测方法
和其他有关技术规范
海洋环境监测产品
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
近岸海域生态监控区监测报告 赤潮监控区养殖环境质量通报 陆源入海排污口及邻近海域监测报告 海水浴场水质报告
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908专项)
新中国成立55年来我国最大规模的海洋综合调 查与评价工作
摸清中国的海洋家底,掌握海洋为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可提供的支撑和承载能力 2004年~2009年专项调查初步计划投入经费近20 亿元,调查范围将涉及67.6万平方公里的我国 内水、领海和部分领海毗连海域
海洋环境监测 概述
海洋环境监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海洋环境监测概述 常规监测项目及方法 海洋环境监测的运行 海洋生态监测与应急监测 海洋环境监测全程质量控制
参考资料
《海洋环境保护与监测》,海洋出版社 《环境监测》,高等教育出版社 《海洋监测规范》GB17378-1998 《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 《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结合多年的海洋环境监
测数据资料和海洋管理方面的资料,编制了
《20世纪末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
《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编制工作案》
《海洋环境质量公报编制技术要求》
监测方案编制制定体现战略转移
编制《2000年海洋环境监测工作方案》《2000年丰
水期海洋环境监测调整方案》《全国海洋环境监测
海洋环境监测地位和作用
是海洋环境保护的“耳目”,海洋环境管理 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海洋环境保护事业中具 有基础性地位 及时、准确的海洋环境质量信息是确定海洋 环境管理目标、进行海洋环境决策的重要依 据 海洋环境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要依靠环境监 测,否则制度及措施将流于形式 评价海洋环境管理和陆源污染治理效果须依 靠环境监测,否则很难提高科学管理的水平
环境标准作用
国家环境保护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
环境保护规划的体现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分依法行政的依据
推动环境保护科技进步的一个动力
进行环境评价的准绳
具有投资导向作用
环境标准体系
环境标准分为国家级
和地方级
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
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污染监测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
编制了海洋环境污染监测能力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并
初步建立起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监测的基本框架;
改善了海洋污染监测站网布局不合理、功能单一、监测
手段落后、仪器设备陈旧的状况,使海洋环境污染监
测工作的总体水平和业务能力上一个新的台阶。 同时,11个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环境监测业 务机构的建设正在积极进行当中,它们将为沿海省 (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的海洋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地方环境保护标准
是对国标的补充和完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 人民政府制定
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做出规定 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并报国务院行 政主管部门备案
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未做出规
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污染
物排放标准已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
监测队伍
国家海洋局直属的 和沿海地方的监测机 构组成,包括 1 个国 家中心(国家海洋环 境监测中心)和 3 个 海 区 中 心 、 11 个 中 心 站 以 及 45 个 海 洋 站,沿海地方的包括 11 个 省 级 中 心 和 大 约50个地(市)站
海洋环境监测项目
海洋环境质量趋势性监测,包括海水、沉积物、海洋 生物质量监测、海洋功能区(海水浴场、养殖区、倾 倒区、自然保护区等)监测以及陆源入海污染物监测 近岸赤潮监控区监测 近岸海洋生态监控区监测,全国近岸海域主要生态脆 弱区和敏感区建立了 18个生态监控区,总面积约 5万 平方公里,约占全国近岸海域的 16% 。监控区覆盖 的生态类型包括海湾、河口、滨海湿地、珊瑚礁、红 树林和海草床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 河口及毗邻海域监测 奥运帆船赛场监测 海洋大气监测 海冰监测
海洋环境监测基本任务
海洋环境监测对象
造成海洋环境污染和破坏的污染源所排放的各
种污染物质或能量
海洋环境要素的各种参数和变量
由海洋环境污染和破坏所产生的影响 传统的海洋观测对象仅为海洋自然要素部分
海洋环境监测概念
在设计好的时间和空间内,使用统一的、可比 的采样和检测手段,获取海洋环境质量要素和 陆源性入海物质资料,以阐明其时空分布,变 化规律及其与海洋开发、利用和保护关系之全 过程 海洋环境监测:用科学的方法检测代表海洋环 境质量及其发展变化趋势的各种数据的全过程
我国海洋环境监测
海洋环境监测组织实施
海洋环境监测队伍 海洋环境监测主要项目 海洋环境监测主要产品 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908专项)
组织实施
国家海洋局赋有监督海洋环境保护的职能
国家与地方相结合的海洋环境监测体系已基本形成 《全国海洋环境监测工作方案》进行分步调整,使 过去传统的以污染防治为主要监测内容,逐步调整 为污染防治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监测内容。 同时,组织制定了一系列与现行监测方案配套的监 测技术方法与评价标准
海洋环境监测目的
及时、准确、可靠、全面地反映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