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旅游研究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皇岛旅游研究综述
————————————————————————————————作者:————————————————————————————————日期:
秦皇岛旅游研究综述-旅游管理
秦皇岛旅游研究综述
王伟
秦皇岛是闻名于世的滨海旅游城市,旅游资源丰富,国内众多学者对于秦皇岛旅游的开发利用做了大量的研究。
本文基于对近年发表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关于秦皇岛旅游的学术论文的分析和整理,从海滨资源、秦皇岛旅游区域合作、体育与旅游结合、旅游购物产品、乡村生态旅游等几个方面对秦皇岛旅游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
并对秦皇岛旅游研究进行评述与展望。
一、引言
旅游业作为服务业的一种,近年来在我国快速发展,各地区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对本地区的旅游资源进行研究和开发,以期增加人们从第三产业获得的收入和对旅游资源进行更好的保护,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综合效益。
秦皇岛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旅游的发展情况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
二、秦皇岛旅游研究背景
秦皇岛位于河北省东北部,燕山之南,渤海之滨,地理位置优越,是连接华北和东北的咽喉地带,西有京津唐大城市群, 东临辽沈城市密集区。
山海关、碣石山、北戴河、黄金海岸等旅游景观极其丰富,气候宜人。
秦皇岛同时是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古老城市,众多名人墨客或出生于此或在此流连。
如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即祖籍秦皇岛昌黎,世称韩昌黎;魏武帝曹操留下千古名篇《观沧海》,更是使碣石山名声大震;近代以来,毛泽东、邓小平、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也先后来此度假休闲。
秦皇岛还拥有便捷的交通,102国道、205国道贯穿全境,沿海高速、京沈高速、秦皇岛港、北戴河机场等陆海空的立体交通网络已经形成。
随着
秦皇岛市“旅游立市”战略的开展,逐步形成了长城、滨海和生态为主要特色的精品旅游线路。
旅游市场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但与旅游经济发达城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资源的有效利用还没有达到其应有的水平。
三、研究热点问题综述
(一)海滨资源研究
毛泽东主席一首《浪淘沙·北戴河》使北戴河海滨度假区闻名于全中国,乃至于世界。
细软的黄沙金滩,绵延数十里的绿色林带,物产丰盈的渤海湾,沙、林、海多样美景交融一直是秦皇岛的魅力所在。
因此,河北省地理研究所的顾建清(2002)在《河北省秦皇岛旅游海滩保护》一文中对秦皇岛的海滩开发利用提出了很多有益的观点。
他对影响沙滩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目前秦皇岛所拥有的沙滩类型进行了细化分类,提出了一些保护沙滩的意见。
李树峰,李胜芬(2006)在《国内旅游者滨海旅游行为研究》一文中以滨海旅游者行为的角度对秦皇岛的滨海旅游进行了探索,指出来秦皇岛旅游人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与职业符合一般规律,客源主要是京津冀和东北地区,需求主要是想亲近大海,休闲放松,同时游客非常重视旅游的安全。
韩元军,杨德进(2013)从集聚经济的角度探讨了秦皇岛的海上旅游规划研究。
他们认为海上旅游就是人们离开海岸带走进大海的一种旅游方式,它是人们在休闲方式上的新趋势,也是海洋开发和利用的深化。
首先,他们对海滨旅游目的地集聚经济形成分析,并因此从这个角度而引出对于秦皇岛的实证分析。
最后给出了秦皇岛海上旅游的相关对策。
海上旅游正逐步变成人们愿意尝试的新的方向,这篇文章具有创新意义的地方就是借鉴核心旅游目的地聚集经济理论来为秦皇岛的滨海旅游提供一个新的研究途径。
(二)旅游区域合作研究
秦皇岛旅游景点众多,但缺乏旅游规划,导致旅游规模小,档次也很低,使宝贵的旅游资源未能合理开发利用。
因此丛民(2007)撰写了《秦皇岛旅游资源的整合与规划》,文中着重强调了编制旅游规划的重要性和对秦皇岛旅游发展的好处。
方法上应该打破行政壁垒,统一规划旅游产品,精心设计旅游路线,打造拳头产品,改变以往的旅游盈利模式,增加旅游效力。
燕山大学的赵建强、张海超(2009)两位学者阐述了加强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对秦皇岛旅游的重大意义。
提出秦皇岛应该在区域旅游中发挥自身的旅游特色,如区域内良好的海滨浴场,长城东起点山海关以及山地旅游资源;还应该加强完善交通网络,加强市场营销措施等相关建议。
(三)体育与旅游结合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体育运动有了更大的需求,秦皇岛拥有沙滩海洋,发展体育产业条件得天独厚。
因此,很多学者从体育旅游的角度对秦皇岛旅游的发展做了探索。
白劲松、郭步前、刘伟(2008)等对秦皇岛体育旅游市场进行研究,形成《秦皇岛体育旅游市场的调研报告》。
通过采取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实地考察、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秦皇岛重点景区进行调研,提出制定体育旅游的远景科学规划,突出奥运品牌,加强体育人才培养等发展建议。
随后白劲松、郭步前(2008)等再次对秦皇岛的体育旅游市场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
提出秦皇岛市作为2008年奥运会协办城市,可以使体育文化产业和旅游进行结合,促进秦皇岛市经济的快步发展。
文中首先阐述了体育旅游营销的概念,通过列举澳大利亚因为举办奥运会所带来的收益,指出秦皇岛同样可以因此受益的前景。
张媛媛,高蕊(2015)等重点研究了秦皇岛旅游与体育产业融合中的问题。
在现状研究中他们发现发现秦皇岛旅游产业和体育产业都处于快速发展中,但在相互
融合上,存在着产业融合缺乏创新,旅游与体育产业独立开发,缺少资源的整合环节,缺少相关方面龙头企业,消费动机有待挖掘等问题。
(四)旅游购物产品研究
旅游目的地产品的良好开发,可以加深游客的旅游感受,也有助于当地人民收入的增加。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的郑宝华(2007)对秦皇岛的旅游购物品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指出经过多年的发展,秦皇岛地区旅游购物品已经形成自己的一些特色,且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
但他发现在这个领域同样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市场调研工作缺乏,设计产品不够新颖,宣传不够,管理体制不健全等,文中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林一帅(2014)等完成的《结合地域文化的产品包装设计——以秦皇岛旅游产品为例》一文,从结合地域文化的角度研究了秦皇岛旅游产品的开发。
他们认为在产品包装颜色上可以以蓝色、黄色、灰色分别代表海文化、山文化、城关文化来表达设计。
与全国其他旅游发达城市相比,秦皇岛的旅游产品开发还处于落后状态,因此更应该加强有地域特色的品牌设计,才能使秦皇岛地区的旅游产品深入人心。
《秦皇岛地区旅游产品开发研究》一文是由李韵、胡雪峰(2015)发表的一篇文章,文章写明了秦皇岛旅游资源情况,旅游产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如:地区旅游经营分散,统一整体的旅游产品没有形成,产品开发只是粗放式的,没有深度,浪费了大好资源。
所以,在旅游产品开发方面,秦皇岛市还有很多事情应该去做,也只有做到传统与创新旅游产品共营模式,才能充分的利用好秦皇岛宝贵的资源。
(五)乡村生态旅游研究
对于秦皇岛生态休闲旅游,张晓莉和张峰(2009)认为有很大发展潜力,在向外界宣传上,应树立“生态休闲度假中心”的品牌形象。
以发展休闲度假旅游
为目标推进旅游产品多样化。
应该找准客源市场,加大宣传。
王慧元(2012)指出发展生态文化休闲旅游有利于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秦皇岛所拥有的资源非常适合进行生态文化休闲旅游。
在文章中提出确立“生态文化休闲中心”的品牌形象,拓展游客资源的建议。
张本阔(2013)在《浅析智慧旅游对秦皇岛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性》一文中,提出当前秦皇岛乡村旅游的人员没有重视到网络、微信等新型宣传工具对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性,未能认清现在人们获取信息方式的转变,使宣传效果大打折扣。
同时,秦皇岛乡村旅游发展迅速,结合现代网络可以使乡村旅游发展更加智慧化。
可以更好地对乡村旅游进行科学管理,保护乡村资源,促使乡村旅游更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陆朋、刘鑫峰、王立宝(2014)等编写的《秦皇岛生态农业旅游深度开发研究》一文中认为,秦皇岛拥有悠久的农业历史,适宜的地形和气候,便利的港口交通,使秦皇岛成为粮食的主产区,具有开展农业乡村旅游业的条件。
同时探讨了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的几种模式,对于提升秦皇岛农业与旅游结合发展有很大意义。
四、评价与展望
总体上,国内学者对秦皇岛旅游情况从不同角度做了很多研究,研究领域不断扩展,形成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对秦皇岛旅游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理论依据,促进了秦皇岛旅游的发展。
本文只从当前几个热点角度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希望能够为下一步的研究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同时,秦皇岛旅游资源综合保护、旅游资源管理部门体制等角度的研究很少有人涉及,因此秦皇岛旅游产业的研究可以开辟新的角度,使研究更加深入,以期得出更多的成果,充实秦皇岛旅游的研究理论。
(作者单位:安徽科技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