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摘要】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人从其现状及表现、原因、培养途径作初步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
所谓责任意识,是主体在现有的经济基础和意识形态发展水平的条件下,把握自身行为及结果使之在观念上、情感上、道德规范上符合社会要求,体现社会和时代的精神风貌。

它在大学生各种素质中处于“最基本的素质,处于核心和领导地位”。

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和社会的宝贵人才,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的状况直接影响我们的事业是否后继有人,关系现代化的成败。

因此,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具有极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大学生责任意识的现状和表现
年轻大学生有朝气、有活力,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有为成为国家和社会的合格人才和为自身价值实现而不断努力的拼劲和闯劲。

但总体上责任意识淡薄,呈弱化趋势和“无兴趣、无所谓、无意义”的精神疲软状态。

具体表现为:
1、在个人问题上,责任意识低下
在生活上,不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比如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随意涂涂画画,形成所谓的校园内的“课桌文化”、“厕所文化”;熬夜。

上网聊天玩游戏,生活懒散而无规律。

在学习上,动力不足,学习目的比较迷惘,上课没精打采,不认真听讲,应付考试,六十分万岁,经常出现迟到早退、逃课逃学等
现象,成才责任性不高。

对生命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理解不够深刻,没能很好的处理好理想与成才、价值与责任的关系,因而出现“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生观和人生态度。

由于社会压力的增大,近几年高校自杀案例也有所增多。

2、对家庭的关系上,家庭责任和感恩意识淡薄
很多学生攀比意识比较浓,吃、喝、穿、用都讲究“名牌”,讲排场。

有报道称大学生是市场重要的消费群体,很多学生一个人年生活开支和一个普通家庭相当。

更有甚者,拿着父母的血汗钱在学校花天酒地。

很多人认为用父母的钱是天经地义的,对父母的幸苦不能体谅,很少关心父母的生活工作身体等情况,和长辈聊天沟通的不多。

平时很少与家里通信,电话也不多,以至于有些同学一打电话回家,父母就知道是要寄钱了。

而很少考虑自身能为家做些什么,家庭责任和感恩意识淡薄。

3、对他人和集体的责任意识表现出一定的冷淡
很多大学生生活都独来独往,对外界和他人的接触十分有限,集体活动也不多。

因此,首先表现出的就是对他人和集体的认知不足,由此而引发对他人和集体的冷淡。

正所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团队协作精神比较欠缺。

4、对社会、国家、民族的关系上,自我意识浓厚,社会责任意识淡薄
当代青年大学生具有一定的责任意识,但在理想和价值实现上,
则更多的表现为重个人,轻国家和社会;重实际,轻理想,表现出令人担忧的态势。

有调查显示,在对“你认为个人理想中最重要的是什么”这一问题的回答中。

“生活理想”战36.2%,“职业理想”占31.6%,而“道德理想”为24.5%,其他占7.7%。

在回答“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问题时,认为“只要实现个人理想就行”的占62.2%,认为“先实现个人理想人后才谈社会理想”的占2%。

另据4所大学的调查,在问到“为什么而学习”,60%的学生回答“为以后找份好工作”,30%学生回答“出于对知识的渴求”。

5、对行为责任认识不足
很多大学生不明白现实社会中,人的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的,在生活中一旦遇到挫折,不是先从自身查找分析原因,而是过多地谴责社会,把问题归结于社会的不公平,机会的不均等,更有甚者,把责任归咎于自己出身不好等。

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对责任知识不足及推卸责任问题。

二、大学生责任意识现状分析
1、社会转型对大学生责任的冲击
当前我国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阶段,是社会发展的转型期。

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全球化趋势极其影响无所不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经济成分、经济主体、分配方式和利益关系等等的多样化,外来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及思潮的入侵,使得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受到较大的冲击。

2、家庭、学校、社会育人模式和价值期望的错位
正是基于国家的发展阶段,导致了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长期不重视,对他们价值引导产生偏离。

家庭对子女的要求长期以“分数”为指挥棒,而对子女的素质教育比较淡薄,责任教育更是不够重视或几乎空白。

学校人才培养往往重智轻德,德育工作的投入、研究和重视程度不够,而且方式方法比较单一、落后。

尤其是高校扩招后,学校也呈现一定功利和“产业化”的色彩,为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增加了难度。

社会上价值观念和社会现象对大学生思想产生强大的冲击,对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产生不良影响,加剧了大学生对自我价值和理想的追捧,责任意识不断淡化。

3、学生自身原因
面对来自家庭的期望、就业的压力、社会的不良价值导向,很多学生变得更现实,更注重个人理想的追求。

个人价值的实现,尤其是社会不同阶层和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现实的差别,引发了青年学生价值观追求与国家主流的偏离。

为了不至于使自己被淘汰,他们更加强调自身发展得利益,淡化了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三、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途径
1、加强理论研究,构建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体系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十六号文件指出要使大学生“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2001年10月,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到的建设实施纲要》要求,“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引导每个公民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积极承担自己应
尽的社会责任”。

高校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加强理论研究,对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目标、内容、原则、手段、途径等进行探索,构建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体系。

2、发挥教师的作用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师的形象、学识、人格、感召力、亲和力、使命感和责任意识,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正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十六文件及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贯彻中央文件的配套文件中都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师德建设给予了高
度的重视。

3、营造责任环境
良好的外部环境对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家庭、学校、社会应该努力形成一个合力,用正确的理论武装他们,用正确的方法引导他们,为他们提供正确的舆论导向,同时,对不负责的问题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更重要的是净化他们的外部空间,为他们责任意识培养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4、加强大学生的责任实践
马克思说,人的全部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也应该遵循实践原则。

十六号文件支出要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

学生从佩戴校徽、遵守规章制度、参加文化体育等活动过程中,从对责任
的认识中,形成和培养责任意识。

5、挖掘传统文化的有益成分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上,有很多有高度责任感的名言和典故,永远激励着后人。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历代文人的人生理想。

中国深厚的历史,博大的文化,为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提供了十分有益而广阔的空间和鲜活的教材。

6、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
从早在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的报告、1989年主题为“学会关心”的“面向21世纪的教育”国际研讨会到1998年10月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首次世界高等教育大会,明确提出高等教育首先要“高素质的毕业生和负责的公民”都给予公民责任意识的培养不同程度的关注。

美国强调了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与学生自主承担道德责任之间的联系,并建立起了宗教组织、社会团体、慈善机构、社区中心等组成的制度化的联系和立体化的网络,同时提出课堂改革和“隐蔽课程”。

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respect and responsibility)以及波士顿大学瑞恩提出6e法。

日本则借鉴法国和美国的德育教育方式和中国儒家的思想、形成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大德育体制。

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归根到底是“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的落实,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如胡锦涛同志支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是否实
现长泰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

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

”青年大学生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我们的社会才会更美好,我们的事业才能无往不胜。

参考文献:
[1]程东峰.责任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2]甘绍平.伦理的智慧[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0.
[3]程东峰.责任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2).
[4]高艳青.浅析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极其培养[j].河北软件技术学院学报,2007.(7).
[5]夏春雨.试论大学生责任教育的手段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06.(1).
[6]张宗海.西方主要国家的高校学生责任教育与启示[j].高教探索.200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