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诵读国学经典,传承文明礼仪(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润物细无声(说课稿)
——诵读国学经典,传承文明礼仪
一、说主题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引发了我的思考:当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聚会时,记者问其中的一位:“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平静地说:“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记者不解地问道。“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地上的纸屑要捡起来;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小朋友摔倒了要主动扶起她……由此可见,从小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它将影响人的一生,是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素养,所以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基于此,我确立了本堂班会课的主题:润物细无声——诵读国学经典,传承文明礼仪。
二、说目的
在今天,文明礼仪被时代赋予了新的含义,无论从哪一方面讲学生都离不开文明礼仪的学习,因为它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导航标,也是学生走向社会,与人交往的必备素养。本节课我从四年级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目的:
1、结合国学中与文明礼仪相关的经典选段,使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发扬文明礼仪传统美德。
2、通过看小品、情景剧、《三字经》故事、公益广告、诗歌朗诵等活动,使学生懂得有礼貌、懂礼仪是现代文明人必须具备的素养。
3、通过寻找身边的文明现象,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真正做到从点滴小事做起,争做文明人。
三、说思路
那么,如何让学生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将国学中有关文明礼仪的经典选段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并用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便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达成教学目的,在班会设计上,我主要突出以下几个特点:
1、层次清晰。整堂课我设计了三个篇章:第一篇章——美在语言,重点帮助学生从语言上做一个文明人。第二篇章——美在行动,重点帮助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在行为上做一个文明的人。第三篇章——争做文明人,呼吁大家用文明的行为影响你我,带动周围,辐射大家,并许下一生的承诺:做一个文明人。三个环节过渡自然,循序渐进地引领学生走进文明的世界。
2、巧设情境。以学生身边小事为载体,通过观看小品、情景剧、德育故事、公益广告,展示学生寻找到的文明现象,让他们知晓做一个文明人就是从点滴做起,
从一言一行做起。
3、注重细节。无论是情景的设置,还是多媒体手段的巧妙融入,还是音乐的渲染都精心设计,力求为主题服务。
四、说准备
为了更好的实施教育方案,在课前,要求全班同学诵读国学中有关文明礼仪的经典选段,并鼓励学生寻找身边的文明现象。
五、说过程
(一)以“不学礼,无以立”的古训贯穿整堂课。
(二)第一篇章——美在语言中,旨在规范学生的文明用语。
在这一环节中,我从学生日常生活中选取了两个场景并录制了小品《一件小事》、情景剧《奇怪的送水工》。这两个故事都发生在课间,其中在《奇怪的送水工》这个故事里:炎炎夏日,4.2班的孩子们正焦急地等待着饮用水。而这位送水工肩上明明扛着一桶水,正巧路过这间教室,可他却不愿意为这些孩子送水。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答案是语言,是规范的文明用语。学生通过观看身边的故事,得知使用文明的礼貌用语是沟通彼此心灵的金钥匙,这些《神奇的字》我们必须学会用。
(三)第二篇章——美在行动中,旨在倡导学生践行文明礼仪。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过多的呵护和溺爱,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于是让学生欣赏《三字经》中的一个经典故事《孔融让梨》,并从中学会友爱、谦让、分享。古往今来,文明的行为时时有,处处有。学生通过展示在生活中寻找、记录下的文明现象,自然会明白文明行为不分大小,贵在实践。一则《文明就在身边》的公益广告,更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有时文明就是一张纸的厚度,一个简单的手势,一两秒种的等待……
随后,我巧妙地融入《三字经》中有关礼仪学习的经典选段做为这一篇章的结束语。
(四)第三篇章——争做文明人,旨在呼吁所有的人都来争做文明人学到这儿,学生都能明白做一个文明人,不仅要重言、更要重行。在舒缓的音乐中,老师、学生齐诵宣言《争做文明人》,并在宣言上签下承诺,许诺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努力去践行文明礼仪。
最后,我想引用泰戈尔说过的一句话来结束今天的说课:“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向人传递生命的气息。”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育虽无痕,却有着惊人的力量;润物虽无声,但能“于无声处听惊雷”。每一次班会课,每一次德育教育,它“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作为德育工作者,我们需要唤醒、引导、鼓舞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信其道乃受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