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传读后感
鲁 迅自传读后感
![鲁 迅自传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2ea10d7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6e.png)
鲁迅自传读后感《鲁迅自传读后感》读完鲁迅先生的自传,我仿佛跟着他经历了一场跌宕起伏又意义非凡的人生之旅。
在这自传中,鲁迅先生没有过多地渲染自己的功绩,只是平实而真切地讲述着自己的经历。
从他的出生,到求学,再到后来的弃医从文,每一个阶段都像是一幅清晰而生动的画面展现在我眼前。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他求学的那一段经历。
他先是在江南水师学堂学习,后来又转去了矿路学堂。
在学堂里,他刻苦努力,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
他对于新知识的那种渴望,让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在学校里的时光。
有时候,我会因为课程的枯燥或者作业的繁重而感到厌烦,但是看看鲁迅先生,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如此用心,我真是自愧不如。
记得有一次,我为了准备一场重要的考试,每天都要早起晚睡,不停地背诵知识点、做练习题。
那几天,我觉得自己特别累,心里也很烦躁,甚至想要放弃。
可是当我读到鲁迅先生在学堂里,在那陈旧的教材和有限的师资条件下,依然能够凭借自己的毅力和对知识的热爱坚持下去,我就觉得自己的这点辛苦根本不算什么。
于是,我咬咬牙,继续努力复习,最终在考试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鲁迅先生后来决定去日本留学,他想要通过学医来拯救国人的身体。
然而,在日本的经历让他意识到,比起身体的病痛,国人精神上的麻木更加可怕。
于是,他毅然决定弃医从文,要用文字来唤醒沉睡的民众。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曾经参加过的一次志愿者活动。
我们去了一个偏远的乡村,那里的人们生活条件艰苦,教育资源匮乏。
我们原本是去给他们送一些生活用品和书籍,帮助他们改善物质生活。
但是在和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对于外面的世界几乎一无所知,思想也很保守。
那一刻,我明白了,有时候给予物质的帮助只是暂时的,要真正改变他们的生活,需要从思想上入手,让他们开阔眼界,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
鲁迅先生的文字,就像是一把利剑,刺破了黑暗的现实,让人们看到了真相和希望。
他的那种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让我深受鼓舞。
读完这自传,我深深地感受到,鲁迅先生之所以能成为一代文豪,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才华,更是因为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鲁迅自传观后感
![鲁迅自传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6b13813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95.png)
鲁迅自传观后感读了鲁迅自传,就像是跟着迅哥儿走了一遭他那传奇又深刻的人生。
首先呢,我感觉鲁迅这人啊,那可真是个硬骨头。
从他的自传里能看出来,他小时候家庭条件还不错,可后来家道中落。
但这并没有把他击垮,反而像是一把火,点燃了他对这个世界深入探索的欲望。
他就像一个倔强的行者,在求学的道路上不断地寻找着能救国救民的法子。
他求学的经历可太丰富了,从国内到国外,从医学到文学。
看到他去日本学医那一段,我就想,这是多聪明的一个人啊,要是好好学医,说不定也是个超级厉害的大夫呢。
可他为啥又弃医从文了呢?这就是鲁迅的伟大之处。
他看到幻灯片里麻木的中国人,一下子就明白过来了,光医好身体有啥用,得医好大家的灵魂才行啊。
就像我们平常,要是光想着解决表面问题,不深入到根源,那就是白费力气。
他这一转身,就走向了用文字战斗的道路。
他的文字就像一把把犀利的剑,这在自传里也能感觉得到那种锋芒。
他写自己的经历,不是那种唠家常式的流水账,每一个阶段都像是在为他成为伟大的作家做铺垫。
他经历了社会的黑暗,见多了人们的愚昧,然后把这些统统都揉进了他的文字里。
他就像一个超级大厨,把生活中的苦、辣、酸、涩,全都烹饪成了一道道让人深思的“文字大餐”。
而且我发现,鲁迅这人活得特别真实。
他写自传的时候,没有把自己夸得天花乱坠,就是很平淡地讲述自己的故事。
那些挫折啊,那些思想的转变啊,就这么坦诚地摆在你面前。
就像一个老朋友在跟你聊天,跟你说他这一路是怎么走过来的。
这让我觉得他特别亲近,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大作家,而是一个有血有肉、会迷茫也会坚定的普通人,只不过他做的事情可不普通。
读完鲁迅自传,我就觉得自己好像多了一股劲儿。
生活里遇到点难事算啥,鲁迅当年那么多沟沟坎坎都跨过来了。
而且他的那种社会责任感也让我挺受触动的,咱虽然没有他那么大的影响力,但也得关心周围的人和事儿,不能整天就顾着自己那点小确幸。
总之呢,这篇自传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照见了鲁迅的一生,也让我从中看到了自己该怎么去生活。
《鲁 迅传》读后感
![《鲁 迅传》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fe1eb7e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49.png)
《鲁迅传》读后感《〈鲁迅传〉读后感》读完《鲁迅传》,我仿佛跟着鲁迅先生经历了一场非凡的人生之旅。
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真实鲜活的鲁迅。
他不再只是课本里那个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斗士,而是一个有着丰富情感和复杂经历的普通人。
鲁迅的童年,既有在百草园里玩耍的欢乐,也有在三味书屋读书的枯燥。
他会在泥墙根一带寻找何首乌,也会因为上课偷偷画画被先生批评。
那些关于童年的细节描写,让我仿佛能看到小小的鲁迅在园子里跑来跑去,脸上洋溢着天真无邪的笑容。
后来,鲁迅家道中落,他过早地感受到了世态炎凉。
父亲生病,家里的重担一下子压在了他的肩上。
他每天奔走于当铺和药店之间,受尽了冷眼和嘲讽。
这段经历让他深刻地认识到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丑恶。
他在困境中挣扎,却没有被打倒,反而更加坚定了要改变这个社会的决心。
书中还详细描述了鲁迅的求学经历。
他先是在江南水师学堂学习,后来又去了日本留学。
在日本,他目睹了中国人被歧视的情景,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他意识到,医学只能拯救人的身体,而要拯救人的灵魂,必须依靠文学。
于是,他毅然弃医从文,开始了用文字战斗的生涯。
回到中国后,鲁迅开始了他的创作生涯。
他的文章像一把把利剑,直刺社会的黑暗和不公。
《狂人日记》《阿 Q 正传》《药》等作品,每一篇都让人深思。
他用犀利的语言,揭露了封建礼教的虚伪和残酷,批判了国民的劣根性。
他的文字,让那些麻木不仁的人们开始觉醒,让那些为虎作伥的人感到胆寒。
然而,鲁迅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
他经常受到反动势力的迫害,甚至面临生命危险。
但他从未退缩,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
他在艰难的环境中坚持写作,为了心中的理想不懈奋斗。
读完这本书,我对鲁迅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更是一位勇敢的战士。
他用自己的笔,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真实的社会,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与丑恶。
他的作品,让我们在黑暗中看到了希望,在迷茫中找到了方向。
同时,我也从鲁迅的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
鲁迅传读后感300字7篇
![鲁迅传读后感300字7篇](https://img.taocdn.com/s3/m/19686384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05.png)
鲁迅传读后感300字7篇一篇感人的读后感,往往是因为真实情感的渗透,使得文字变得生动而有力量,书写一份精彩的读后感,帮助读者深入探讨故事的主题与核心思想,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鲁迅传读后感300字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鲁迅传读后感300字篇1儿时的生活就像一列火车,包厢里满载着我们美好的回忆,无论酸、甜、苦、辣,都是一笔可贵的财富;它又像五颜六色的彩虹,绚丽而多姿。
虽然自己的童年没有鲁迅小时候的烂漫,却也无比的有趣。
我记得,自己因不认识雪,而用小碗盛了当奶粉吃;因爱护一朵无名小花,却把妈妈的金瓜秧给拔掉了;又学小树长高给自己浇水,则让自己发了高烧,这些事情,现在想也真是搞笑,傻得透顶。
不过也给我的人生中增添了一丝喜悦,小孩子,哪有不犯傻的呢?说实话,这也是我们一辈子中最纯真、无邪、善良、没有烦恼的时刻,它是值得我们去珍惜的。
也希望我们的家长不会去束缚孩子的自由,锁住孩子的心灵,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也在童年中体会到了自己的感受。
给孩子一片广阔的空间吧,他们渴望快乐。
《朝花夕拾》,给了我无限的感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唤醒了我对儿时的眷恋。
鲁迅传读后感300字篇2《故乡》是一部很有名的小说集,里面汇集了狂人日记、药、故乡、阿q正传等有名的小说。
这本书的作者就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鲁迅先生。
我想先介绍一下鲁迅先生让大家都认识一下。
鲁迅,原来的名字叫周樟寿,后改名为树人,字豫才,是我国现代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从1918年就开始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了第一篇现代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后来又发表了《孔乙己》等多篇著名小说。
鲁迅先生的作品很丰富,以小说为主,他的小说充满了无数的艺术魅力,他语言表达得很精炼,对生活的描写细致入微,刻画人物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入木三分。
《故乡》这本书主要写的是平凡人的生活,一些也包含了对以前我们落后生活的讽刺。
这本书以中国人的生活最为贴近,却意境深幽,外冷内热。
鲁迅自传读后感(通用59篇)
![鲁迅自传读后感(通用59篇)](https://img.taocdn.com/s3/m/3fd10f49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4b.png)
鲁迅自传读后感(通用59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鲁迅自传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鲁迅自传读后感篇1鲁迅先生的大半生是复杂坎坷的,《鲁迅自传》仅用千余字就浓缩了先生近50年的人生经历和写作成果,表现了先生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生态度和深沉的爱国思想,为我们展示了一段真实而精彩的人生。
鲁迅先生十三岁时,祖父涉嫌科场舞弊,被罢官下狱。
狱中的打点需要钱,父亲一病三年也需要钱,家道急剧衰落,以至于学费都无法筹措。
且家庭败落后,亲戚族人也都一个个换了嘴脸。
这种由富家公子到“乞食者”急剧的变化,使少年鲁迅深刻感受到了世态的炎凉,人生的阴暗面,过早的体会到了人情冷暖,看透了上流社会人物的虚伪与堕落,对于封建科举制度的吃人罪恶有了切身的感受。
这是一段痛苦而真实的人生经历。
为了生存和发展,少年鲁迅不得不更多的为自己个人的前途和命运而奔波,虽然这其中的许多人生选择多是被迫的、无奈的。
对此,鲁迅先生并不讳言。
也正是由于这一段痛苦的人生财富使得少年鲁迅迅速成长、成熟起来。
当先生被亲戚称为“乞食者”时,“我于是决心回家”,“决心”二字包含了少年鲁迅无限辛酸和强烈的自尊;当学费也无法筹措时,少年鲁迅宁愿流离他乡也不愿做幕友和商人,“自强自立,有强烈反抗精神”精彩人生必备性格初见端倪。
胸怀大志、卓然不群的少年鲁迅,他怀揣着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追求新思想、新事物的理想,毅然决然地跨出封建宗法社会的门槛,离开家乡,到南京求学。
他之所以选择上水师学堂、矿路学堂,一是因为这两所学校免交学费,解决了当时经济困难,二是这些是“新学”,有自强救国的希望。
可为什么考入水师学堂后很快又改进矿路学堂呢?这是由于少年鲁迅没钱求学,无奈选择了水师学堂,虽然水师学堂不要学费,但教员水平极差,根本学不到什么东西。
直到鲁迅离开二十年后,江南水师学堂还有教员公然在课堂上断言:“地球有两个,一个自动,一个被动,一个叫东半球,一个叫西半球。
鲁迅人物传记读后感
![鲁迅人物传记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1368b7d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25.png)
鲁迅人物传记读后感《鲁迅传》是一部生动而真实的传记,通过对鲁迅一生的描述,展现了这位伟大作家的坎坷人生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读完这部传记,我深受感动,也对鲁迅的人生和作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他的作品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丑恶,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但他始终保持着对真理和艺术的追求,不断地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在传记中,作者生动地描绘了鲁迅的成长经历,他从一个受封建礼教束缚的少年,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定的革命者和文学家。
鲁迅的一生是充满了磨难和挣扎,但他始终不忘初心,坚持自己的信念,最终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文学巨匠。
在传记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鲁迅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而且至今仍然具有深远的意义。
他的小说《呐喊》、《彷徨》等作品,揭露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鲁迅的作品鞭挞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唤起了人们对自由和正义的追求。
他的文学成就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鲁迅的一生也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他对真理和艺术的追求。
他不仅在文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且在思想上也始终保持着清醒和敏锐。
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封建礼教的批判,对现代文学的探索,都展现了他对真理和艺术的追求。
他的一生虽然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但他始终不忘初心,坚持自己的信念,最终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文学巨匠。
通过阅读《鲁迅传》,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鲁迅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也对他的一生和作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而且至今仍然具有深远的意义。
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挣扎,但他始终不忘初心,坚持自己的信念,最终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文学巨匠。
他的作品鞭挞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唤起了人们对自由和正义的追求。
他的文学成就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鲁迅的一生也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他对真理和艺术的追求。
他不仅在文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且在思想上也始终保持着清醒和敏锐。
《鲁 迅传》读后感
![《鲁 迅传》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8e69d1e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73.png)
《鲁迅传》读后感《<鲁迅传>读后感》在翻开《鲁迅传》之前,我对鲁迅先生的印象还停留在中学课本里那些犀利深刻的文字,以及老师口中那个“横眉冷对千夫指”的严肃形象。
然而,当我真正沉浸在这本传记中,我仿佛穿越时空,走进了鲁迅先生的世界,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立体、有血有肉的他。
传记里详细地讲述了鲁迅先生的成长经历。
他出生在一个封建士大夫家庭,从小就接受了传统的儒家教育。
但随着年岁的增长,他逐渐对封建礼教的种种弊端有了清醒的认识。
他看到了社会的黑暗,看到了人们的麻木不仁,内心的愤怒和忧虑促使他走上了文学救国的道路。
让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的那段经历。
他原本是抱着学医的目的去的日本,希望能够学成归来拯救国人的身体。
但一次课堂上的经历,让他彻底改变了想法。
那是一节关于细菌学的课,课上播放了一段日俄战争的纪录片。
片中,一个中国人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军捕获,要被砍头,而一群中国人却在麻木地围观,神情冷漠。
这一幕深深刺痛了鲁迅先生的心,他意识到,比起身体的疾病,国人精神上的麻木和愚昧才是更可怕的。
于是,他毅然决定弃医从文,要用笔杆子来唤醒沉睡的国民。
这段经历让我感慨万千。
想想当时的中国,国弱民穷,列强欺凌,而大多数国人却还在浑浑噩噩地过日子,对国家的命运毫不关心。
鲁迅先生能在那样的环境中觉醒,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决心啊!他就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孤独地燃烧着自己,试图照亮整个民族前行的道路。
回到国内后,鲁迅先生开始了他艰苦的创作生涯。
他的文字像一把把锋利的匕首,直刺敌人的心脏;又像一声声振聋发聩的呐喊,唤醒着无数沉睡的灵魂。
《狂人日记》《阿 Q 正传》《药》等一系列作品的问世,让人们看到了封建社会的吃人本质,也让人们开始反思自身的命运。
读着鲁迅先生的作品,我仿佛能看到他在昏黄的灯光下,奋笔疾书的身影。
他眉头紧锁,目光坚定,每一个字都是他对这个社会的控诉,每一句话都是他对未来的期望。
他不怕得罪权贵,不怕受到迫害,只为了心中的那份正义和良知。
鲁迅传读后感500字6篇
![鲁迅传读后感500字6篇](https://img.taocdn.com/s3/m/9770a500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b2.png)
鲁迅传读后感500字6篇每一篇读后感都是与书籍对话的独特方式,我们在读后感中讨论了作者的写作风格,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鲁迅传读后感500字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鲁迅传读后感500字篇1今天,我读了《阿长与山海经》,颇有感受。
在书里,我看到了一个在鲁迅家里干活的女工无微不至地照顾鲁迅的画面,她叫阿长,但鲁迅并不是一开始就喜欢她的,有一个过程。
一开始鲁迅不喜欢阿长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情,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睡觉的时候,她又伸开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让鲁迅睡不好觉。
直到知道隐鼠是被阿长杀死的,鲁迅更是讨厌阿长。
但是一件事改变了鲁迅对阿长的看法,那时候鲁迅喜欢上了一本《山海经》,阿长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回来给鲁迅买了一本《山海经》。
则有使鲁迅发生新的敬意,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成功。
她确实有伟大的神力。
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长妈妈对小时候的鲁迅非常好,她听到鲁迅想要一本《山海经》就到处去寻购《山海经》然后去送给鲁迅,让鲁迅充满了对长妈妈的尊敬和感激。
阿长虽然和鲁迅没有什么血缘关系,却如此亲热,实在令人佩服啊!珍惜你身边的每一个人,不要到失去了才后悔。
珍惜他人对你的爱就是珍惜你自己。
当他们对你提出意见时,不要忘了说一句谢谢。
牢记你身边的每一个人,牢记他们对你的爱,对你的好。
这样才不会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鲁迅传读后感500字篇2今天是领略了先生《朝花夕拾》散文集中的第二篇文章《阿长与山海经》,也颇有些感触。
《阿长与山海经》一文,先生用深沉隽永的笔调描写了一个在先生家做工的女性——长妈妈。
文章着重写了先生幼年时与长妈妈的一段经历。
长妈妈是一位保姆,而先生对她的印象能如此深刻,可见先生对她的感情至深。
文章一开篇就介绍了长妈妈,铺成直叙地写了长妈妈名字的由来,人物的性格,以至于长妈妈那个大字形的睡姿也反复提及。
后面通过对于长妈妈的言语行为,也给了读者一个很直观的概念,其实所谓长妈妈也就是那个时代下生活在最底层的劳动人民,有一些陋习,但是也有敢于创新的可爱一面。
鲁 迅传的读后感
![鲁 迅传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9736429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64.png)
鲁迅传的读后感《鲁迅传的读后感》读罢《鲁迅传》,内心久久无法平静。
鲁迅先生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一生,是为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崛起而不懈奋斗的一生。
在那个动荡不安、风雨飘摇的时代,鲁迅先生以笔为剑,以墨为锋,犀利地剖析社会的黑暗,勇敢地揭露人性的弱点,坚定地为正义和真理发声。
他的文字,如同一盏明灯,在黑暗中照亮了无数人前行的道路;他的精神,如同一股强大的力量,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奋勇向前。
鲁迅先生的成长经历,充满了艰辛与磨难。
他出生于一个封建士大夫家庭,从小就受到传统礼教的束缚。
然而,他并没有被这种束缚所禁锢,而是在求学的过程中,逐渐接触到了新思想、新文化,开始对封建礼教和旧制度产生了质疑和批判。
他曾东渡日本学医,希望能够通过医学来拯救国人的身体。
但在目睹了国人的麻木和愚昧之后,他深刻地认识到,要拯救国人,首先要拯救他们的灵魂。
于是,他毅然弃医从文,投身于文学创作,试图用文字来唤醒沉睡的民众。
鲁迅先生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和思想深度。
他的小说《狂人日记》,以犀利的笔触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阿 Q正传》则生动地刻画了阿 Q 这个典型的人物形象,揭示了国民的劣根性;《药》通过华老栓一家的悲剧,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
他的杂文更是针砭时弊,像一把把锋利的匕首,直刺敌人的心脏。
他在《热风》中写道:“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
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这段话至今读来,仍令人热血沸腾,感受到他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和对国家未来的坚定信念。
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更是令人敬仰。
他一生都在为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而奋斗,不畏强权,不惧艰险。
他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在白色恐怖笼罩的年代,他毫不退缩,坚持用自己的笔与敌人进行顽强的斗争。
他生活简朴,却心系天下,关心着广大劳动人民的疾苦。
读鲁迅传有感500字
![读鲁迅传有感5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b0d9b045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cf.png)
读鲁迅传有感500字《读鲁迅传有感》篇一读了《鲁迅传》,就像在黑暗中摸索了许久,突然被一束强光刺了眼,心里那点混沌的东西被搅得七零八落,五味杂陈。
以前啊,我就只知道鲁迅是个大文豪,课本里到处都是他的文章。
什么“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读起来是朗朗上口,可真要说理解他这个人,那还真是雾里看花,摸不着头脑。
直到看了《鲁迅传》,我才算是有点开窍了。
鲁迅生活的那个年代,那可真是个烂摊子。
国家就像个病恹恹的老人,被列强欺负得毫无还手之力。
老百姓呢,活得那叫一个惨,就像蝼蚁一样,任人踩踏。
鲁迅就像个医生,想给这个重病的国家开药方。
他的笔啊,就好比一把锋利无比的手术刀,把那些社会的毒瘤一个个地割开,让大家看清楚里面的脓血。
你看他写的《狂人日记》,那里面的“吃人”二字,乍一看,真是把我吓了一跳。
也许当时的人看到这两个字,也和我一样,惊得眼珠子都要掉出来了。
这哪是在写小说啊,这分明是在呐喊,在控诉那个吃人的社会。
我就在想,要是我生活在那个时候,可能我就当个缩头乌龟了,哪有他这样的勇气,对着那些黑暗势力大声说“不”呢?他写的那些文章,好多字里行间都透着一种愤怒。
我觉得这愤怒就像火山爆发一样,压抑了许久,终于找到了喷发的出口。
可是有时候,我又觉得他的内心其实是很无奈的。
他想改变这个社会,可这社会就像一潭死水,扔进去个大石头,也不过是泛起几圈涟漪,然后又恢复了平静。
这得多让人绝望啊。
我还挺好奇他的日常生活的。
在书里看到他一边抽烟一边写作的样子,那烟雾缭绕的,仿佛他的思绪也像这烟雾一样,弥漫在整个房间。
他是不是在抽烟的时候,就构思好了那些犀利的文字呢?我自己有时候写作文,想破了脑袋也写不出个所以然来。
要是我也能像他那样,有那么多深刻的想法就好了。
说不定我也能成为一个小“鲁迅”呢,哈哈,这当然是我在做梦啦。
总之,读了《鲁迅传》,我对鲁迅的敬意那是蹭蹭往上涨。
他就像一盏明灯,在那个黑暗的时代照亮了很多人前行的路。
我也在想,我们现在生活在这么好的时代,可不能把他给忘了,他的精神就像一把火炬,得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啊。
《鲁迅传》读后感范文(精选11篇)
![《鲁迅传》读后感范文(精选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0aec96f6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18.png)
《鲁迅传》读后感范文(精选11篇)《鲁迅传》读后感范文(精选11篇)《鲁迅传》为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与传记作家、鲁迅的同乡挚友许寿裳所著。
他用真切的事实和朴实的理解迅速找到了鲁迅精神的闪光点。
一起来看看读后感,欢迎读者参考!《鲁迅传》读后感篇1臧克家曾为了纪念一个人作了这样一首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他是谁?相信大家都清楚,他就是我们敬爱的鲁迅先生。
最近,我就读了一本关于鲁迅先生的书籍,书名就叫做《鲁迅传》。
书本主要将鲁迅的经历、行状、思想、作品放在一个特定的圆里,从而使我们更好地认识鲁迅这位伟人一个用爱国心点亮了中国前进的道路的人。
正所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鲁迅一生铁血丹心,呼唤光明,为的是能使祖国振兴,人民得到解放。
他赶赴日本学医,梦想通过学医医治国人,当发现救治身体并不是最要紧的事时,毅然弃医从文,拿起笔唤醒沉睡在铁笼的麻木的国人。
遭遇各种迫害时,他辗转各地,用韧的战斗精神来继续为国家服务。
就这样,他一生永不停歇地进行战斗,一直站在时代潮流的最前方。
为国家,为人民,百折不挠,殚精竭力。
叶圣陶是这样评价鲁迅先生的:与其说鲁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说鲁迅先生的精神正在发芽滋长,播撒到大众心里。
虽然我们与他相隔几十年,时代也已然不同,但今天的我们依然在传颂他,热爱他。
《鲁迅传》这本书让我们更懂得鲁迅先生,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们在当今社会如何做一个像鲁迅先生一样的真正中国人!当我读完这本书,我发现,鲁迅先生就是那个永远的中国魂啊!纵观历史,从古到今,像鲁迅这样的为中国的发展付出毕生精力的爱国志士还有很多:1910年年仅14岁的周恩来在校长的问题下,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邓稼先为中国研制出了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给国防武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11年,袁隆平的超级杂交水稻试验田的亩产首次突破900千克。
这一颗颗爱国之心,不都是铸造成现代强大中国的重要因素吗?他们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我们的民族之魂!柏拉图曾说过:人不仅为自己而生,而且也为祖国活着。
读《鲁迅传》有感3篇
![读《鲁迅传》有感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f2bb15d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39.png)
读《鲁迅传》有感读《鲁迅传》有感精选3篇(一)《鲁迅传》是一部重要的传记文学作品,通过对鲁迅的生平和思想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呈现,展现了这位伟大作家的坎坷一生和对民族、文学、社会的深刻关怀。
在读完《鲁迅传》之后,我深深感受到鲁迅作为一位思想家、文学家,无论是在文学创作上还是在社会批判上,都展现了非凡的洞察力和批判能力。
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冲突与矛盾有深刻的认识,立场鲜明,对于社会不公和愚昧无知持有坚定的批判态度。
通过《鲁迅传》的阅读,我对鲁迅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更加敬佩和理解。
同时,也深刻认识到,为了民族的自强和社会的正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保持对世界的敏锐观察和批判精神,积极参与社会变革,为建设更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读《鲁迅传》有感精选3篇(二)《鲁迅传》是一部深入探讨鲁迅这位杰出文学家、思想家一生经历和成就的传记作品。
通过阅读这部传记,我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和深刻思想所带给我们的启示和影响。
鲁迅是一位执着于追求真理和正义的作家,他在深受五四运动影响的时代里,挺身而出,以无畏的勇气和独特的见解揭示了社会问题和人性的扭曲。
他用文字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帝制的腐朽、资本主义的剥削,呼吁人们要觉醒、反抗,追求自由和独立。
鲁迅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更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
他独具创见地提出了“白话文文学”的理念,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描绘了中国人民的悲苦和斗争,激发了民众的抗争意识,推动了新文学的发展。
他深刻洞察社会问题,勇于揭露丑恶现象,不畏强权,坚持真理,一生追求文学和思想的进步和革新。
通过阅读《鲁迅传》,我深深感受到鲁迅先生那种不畏强权、坚守理想的顽强精神,他在黑暗的时代里闪耀着思想的光芒,为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激励我们要勇敢追求真理,敢于挑战不公义、不平等,拥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和追求。
总的来说,《鲁迅传》让我深切感受到人类精神的伟大力量,鼓舞了我的思想,激励了我的行动。
鲁迅传读后感(4篇)
![鲁迅传读后感(4篇)](https://img.taocdn.com/s3/m/515bae24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04.png)
鲁迅传读后感鲁迅传读后感(4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鲁迅传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鲁迅传读后感1鲁迅回故乡,是为了买房搬家,接自己的母亲和侄子;鲁迅离乡,是因为故乡的人和事。
豆腐西施杨二嫂,说话时的尖利,顺手牵羊的贪婪,骨子里头的势利;中年闰土的寡言少语,辛苦麻木……还有那些没有写进去的人和事,是不是也类同呢?教高中语文的刘老师说,鲁迅的这篇小说反映了当时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广大农民在夹缝里的生存的真实状态,面对残酷的剥削,生活的艰难拮据;传统封建思想的等级观念,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严肃正经的讲解,我还是坚持下来了,因为心中那份对文学的挚爱,具体说是对鲁迅的敬意。
我联想到历史课上的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或许跟小说的背景有那么一点关系吧。
辛亥革命虽然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并且在思想上开启了民智,促进了民族的觉醒,但是却有其局限性和不彻底性的,在社会的底层尤其是农村,甚至在上层社会,仍然还存在着封建残余,比如后来的袁世凯复辟,掀起“反孔复古”的逆流,就是例证。
而《故乡》中的杨二嫂、中年闰土便是社会底层的典型代表,他们在封建思想的樊篱下甘于庸俗,保持着封建统治下固有的国民的奴性。
如今,当我再次翻开书页,有关《故乡》的往事也如同潮水般涌来,在我平静的内心击起一簇簇浪花,晶莹剔透。
我还在沉思着,试图磨练一双犀利的眼睛,像托尔斯泰一样洞察世界,像契诃夫一样捕捉人间的冷暖。
鲁迅传读后感2重归阔别二十余年的故乡,“我”本应该满怀潮涌般的激动与喜悦,可当“渐近故乡时”,“我”看到“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
“我”之所以悲凉不是来至重归故里后又要公卖“我”聚族而居的祖屋与家什并永远离它而去的失落,却是见到儿时的玩伴闰土之后命运之墙屏隔并模糊了“我”美好的少年的故乡回忆。
鲁迅传读书心得 鲁迅的读书心得(优秀13篇)
![鲁迅传读书心得 鲁迅的读书心得(优秀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ad76d2d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79.png)
鲁迅传读书心得鲁迅的读书心得(优秀13篇)鲁迅传读书心得篇一鲁迅先生最大的特质,是有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胸怀。
看到受苦受难而永无了日,故有其“哀”;看到受苦受难而无长进,故有其“怒”。
馒头是吃的东西,那蘸了革命烈士鲜血的馒头就成了药了吗?现在看来恐怕是十分荒唐的,不可理解的。
可是在那个时候,辛亥革命时,虽然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可人民的思想还是没有解放。
有很多人说华老栓夫妇麻木但是爱子,我认为恐怕不是的,他在茶馆中忙碌了大半辈子,勤勤恳恳地劳动,为儿子治病而省吃俭用。
为儿子治病掏出积攒多年的洋钱,就只换取了几个人血馒头,愚昧落后的表现!试想一下如果华家有好几个儿子,小栓生了病,那么华老栓还会如此尽力吗?恐怕不然,他费尽心思为儿子治病,恐怕是因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道德吧!为了华氏的香火,他们不惜一功代价,甚至用别人儿子的命来“移植”,与其说华老栓夫妇所作所为是对儿子的爱,不如说是对华氏祖宗的“孝”,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身上还未散去的封建之气。
夏瑜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他代表的是广大群众的利益,而大众却不支持他。
他讲革命道理,人们“感到气愤”;他挨牢头打,人们幸灾乐祸;他说阿义“可怜”,人们说他“疯了”,他被杀害,人们“潮加”一般地去看热闹。
“华夏”本是一家人那!夏瑜应该依靠老栓却没有,老栓应该支持夏瑜却没有;流血的不知道为谁流血,吃血的不知道吃了谁的血。
以互不关心为始,以同归为尽为终。
鲁迅先生通过夏瑜这一角色,表达出同情。
赞美,也表达出当时民众的落后愚昧,统治者的凶狠残忍。
同时也一语双关地道出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没有获得群众的大力支持,但文中在清明节坟头出现的花环,说明革命者仍然在怀念他,革命火种还没有—————也不会被扑灭。
它在黑暗中给人以希望。
夏四奶奶是夏瑜的母亲,她“踌躇”,“羞愧”,但又“硬着头皮”去给儿子上坟,她感到羞愧,因为她认为儿子的光荣就义,英勇牺牲是有损祖颜的事。
鲁迅传的读后感400字6篇
![鲁迅传的读后感400字6篇](https://img.taocdn.com/s3/m/d00992f6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fe.png)
鲁迅传的读后感400字6篇通过读后感的写作让我们在表达中反思,提升自我批判能力,书写一份精彩的读后感,帮助读者深入探讨故事的主题与核心思想,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鲁迅传的读后感400字6篇,感谢您的参阅。
鲁迅传的读后感400字篇1伤逝,子君的伤,涓生的伤,也勾起了我的伤。
为子君,为涓生!子君爱涓生,是那样地热烈,那样地纯真。
在那个受旧思想束缚的年代,一个弱女子为了追求自己的爱情,不惜与家人反目。
我不知道当她分明坚决地说出: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又需要多大的勇气。
艰苦的生活,子君没有半点抱怨,她总是用笑容去遮掩她的不乐。
为了她爱的人,她倾注着全力去做饭,日夜的操心,她就这样终日汗流满面,短发都粘在脑额上,两只手也粗糙起来。
然而最终的最终,她还是没有得到那份本应属于她的爱情,子君几乎付出了全部,然而还是输给了现实。
涓生爱子君吗?我想爱吧!爱开始的子君,爱逝去的子君。
如果有这样的女子为你付出全部,爱你多于爱自身,我想你也是爱的。
只不过后来经历了一些事情,某种东西蒙蔽了那份纯真的爱吧!生活越来越拮据,油鸡们逐渐成为肴馔,阿随也被送走了,涓生看子君的颓唐,感叹人是多么容易改变呵!当涓生孤身枯坐,回忆从前,竟觉得大半年来,只为了爱—盲目的爱,而将别的人生的要义全盘疏忽了。
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
世界上并非没有为了奋斗者而开的活路。
如果说子君变了,那涓生必然变了,而且变得更加彻底。
爱情与生活,为何硬要这样联系呢?子君没有错,涓生没有错,只是爱情太过脆弱,输给了生活。
我同情子君,也为子君感到不值。
那样纯真的人儿,只是为了寻求她的爱情,付出了全部。
不管生活多么困苦,她都竭力地呵护着她的爱人,然而结果是他不爱她了。
精神上的打击要比物质上的打击更加沉重吧!子君的离开是必然的,她已经没有任何留下的理由。
子君死了,她连惟一的希望都破灭了,生存对她又有何意义,活着对她就是一种精神上的煎熬吧!或许有一天,涓生会明白子君的苦衷吧!他会发现子君没有变,子君一直都是那么爱他,子君的付出是那么地无私,以至于连回报都忽视了。
鲁迅传读后感600字
![鲁迅传读后感6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760d7941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be.png)
鲁迅传读后感600字作文一《鲁迅传读后感》最近我读了《鲁迅传》,心里有好多好多的想法。
鲁迅爷爷可真了不起!他小时候就特别爱读书,不管多冷多热,都坚持学习。
有一次,他为了给父亲买药,上学迟到了,被老师批评,但他没有解释,默默地在桌子上刻了一个“早”字,提醒自己以后再也不能迟到。
从那以后,他就更加努力,总是早早地到学校。
他还特别勇敢,敢于说出真话,批评那些不好的事情。
他写的文章,就像一把把锋利的剑,刺向黑暗的社会。
我要向鲁迅爷爷学习,做一个爱读书、勇敢、诚实的好孩子!作文二《鲁迅传读后感》读完《鲁迅传》,我觉得鲁迅好厉害呀!他的童年其实也有不开心的时候,但是他没有被困难打倒。
比如说,他在学堂里读书,遇到了很严厉的老师,可是他还是努力学习,学到了好多知识。
长大以后,他看到社会上有很多不公平的事,就用他的笔来战斗。
他写的故事,我虽然不是全懂,但能感觉到他很关心老百姓。
我想,我也要像他一样,不怕困难,关心别人。
作文三《鲁迅传读后感》读了《鲁迅传》,我知道了鲁迅是个很了不起的人。
他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太好,但他很刻苦。
他喜欢在三味书屋读书,还喜欢在百草园玩耍。
那里有好多好玩的东西,像何首乌、蝉蜕。
后来,他觉得社会有问题,就决定用文字来改变。
他写的东西都很有力量,让很多人开始思考。
我也要努力,像鲁迅一样,做个能给大家带来帮助的人。
作文四《鲁迅传读后感》《鲁迅传》让我认识了一位伟大的人物——鲁迅。
他上学的时候,为了看书,经常跑很远的路去借。
而且,他学习特别认真,从来不怕吃苦。
他还很有正义感,看到穷人被欺负,就会很生气,想要为他们讨公道。
他把这些想法都写进了书里,让更多的人知道。
我要向他学习,做一个坚强、有爱心的人。
作文五《鲁迅传读后感》读完《鲁迅传》,我心里充满了敬佩。
鲁迅小时候,读书环境很差,但他还是努力读了很多书。
他曾经为了照顾生病的父亲,忙前忙后,非常辛苦。
长大后,他发现社会的种种问题,就勇敢地站出来说话。
他的文章就像明灯,照亮了人们前进的路。
鲁迅传读后感集合7篇
![鲁迅传读后感集合7篇](https://img.taocdn.com/s3/m/384d9ed8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82.png)
鲁迅传读后感集合7篇鲁迅传读后感篇1从“三味书屋”的好学,到弃医从文的决心,从“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战斗誓言,再到“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阶级立场,先生那耿直的性格,赤热的爱国精神,无不教育着我。
每读先生的文章,总使我联想到先生面对的旧中国,山河破碎,国弱民穷,可先生并未消沉,他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
先生的文章像匕首直刺敌人的胸膛,像炸弹掷中敌人的营垒,他的一篇篇战斗檄文都是在废寝忘食中写成。
先生曾说,文学是战斗的。
先生要战斗,要“怒向刀丛觅小诗”。
课本中的几篇文章已无法满足我的需求,我几经周折,终于拥有了梦寐以求的《鲁迅全集》。
置身于鲁迅先生的文章中,我对中华民族在苦难中呻吟的岁月了解的更深刻了。
众所周知,鲁迅先生生活的时代是中华民族遭受外夷入侵,而统治者无能,整个社会一片喑哑沉寂的时代。
我想起一段话:“如果问中国自新文学运动以来,谁最伟大?谁最能代表这个时代?我将毫不踌躇他回答:鲁迅。
鲁迅的小说,比之中国几千年来所有的杰作,更高一筹,至于他的随笔杂感,更提供了前不见古人,而后人又绝不能追随的风格。
首先其特色为观察之深刻,谈锋之犀利,文笔之简洁,比喻之巧妙。
又因其飘溢几分幽默的气氛,就难怪读者会感到一种即使喝毒酒亦不怕死似的凄厉风味,当我们见到局部时,他见到的却是全面;当我们热衷去掌握现实时,他已把握了古今与未来。
要全面了解中国的民族精神,除了读《鲁迅全集》,别无捷径。
是的,读《鲁迅全集》分明读到先生对旧社会和旧势力进行坚决持久的不断斗争,决不中途妥协投降,对革命前途坚定并一直奋斗到底的精神!永远直面惨淡的人生,做不屈服于任何邪恶势力的勇士。
先生那深远的忧患意识,用自己的愤怒鞭挞旧中国,揭露黑暗社会的腐朽,用自己的心血浇灌血红的黎明,唤醒愚昧的民众。
鲁迅先生就像暴风雨中的青松,风吹更见其韧,雨淋愈显其坚。
先生,您那严正的人生态度,令我敬佩折服,您用您的坚毅书写了您的伟岸,我用您的思想铺就了我生命的底色。
鲁迅人物传记读后感(推荐5篇)
![鲁迅人物传记读后感(推荐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c84c91e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55.png)
鲁迅人物传记读后感(推荐5篇)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鲁迅人物传记读后感(推荐5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本站还可以找到更多《鲁迅人物传记读后感(推荐5篇)》。
第一篇:鲁迅传的读后感前不久,我刚听完了《鲁迅传》这本书,书中主要介绍了鲁迅一生的经历和生活。
我认为这本书非常好。
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鲁迅。
他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
中国近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并且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他是浙江绍兴人,母亲鲁瑞,父亲周伯宜。
“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开始使用的笔名,从此成为世界最崇敬的笔名。
他去过日本留学,开始是做医生,后来又成了作家。
在《鲁迅传》一书中,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鲁迅的精神。
鲁迅把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的革命事业上。
虽然他家很穷,但仍造就了一位伟人,真是好厉害!因为当时中国正处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非常时期,而鲁迅则带领大家在这场暴风雨中前行。
他顶住压力发表了许多著名的小说,真是太顽强了!先生很简单的介绍自己的作品,还提到“登过几篇不好的文章”。
其实,先生是中国现代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其作品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为世人所推崇。
他的这种写法,恰恰表现了他谦逊质朴的人品。
我认为他才是真正的中国人,不做日本鬼子的奴隶,不当日本鬼子的俘虏。
所以,我们应当学习他的精神。
“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鲁迅说的这句话一点不错,而他也是这么做的。
他的身影永远刻在我的心中!第二篇:《名人传记》读后感600字寒假里,我读到了一本好书――《牛顿》,这本书给了我深刻的印象。
我们的童年,从幸福走来,从快乐走来。
但是,艾萨克。
牛顿可没这样美好的童年。
他还没出世,爸爸就离开了人间,二三岁时妈妈改嫁到别处。
在村里,他常被取笑为没妈的孩子,在小朋友们眼中,他更是个成天默不做声的无聊玩伴,只知道拿小锤子到处一通捶。
《鲁 迅传》读后感
![《鲁 迅传》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c557115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cb.png)
《鲁迅传》读后感《<鲁迅传>读后感》在翻开《鲁迅传》之前,我对鲁迅先生的认知,大概也就停留在课本里那些犀利的文字和严肃的面容上。
然而,当我真正走进这本书,走进鲁迅先生的世界,我才发现,我之前对他的了解是多么的肤浅和片面。
这本书仿佛是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一扇通往鲁迅先生内心深处的门。
通过作者细腻的笔触,我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真实可亲的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的童年,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般一帆风顺。
他出生在一个封建大家庭,从小就目睹了家族内部的种种纷争和腐朽。
但他并没有被这些黑暗所吞噬,反而在心中种下了一颗追求光明的种子。
在书中,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鲁迅先生求学的经历。
他先是在江南水师学堂学习,后来又考入了矿路学堂。
在求学的道路上,他刻苦努力,对新知识充满了渴望。
他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书籍,不断地充实自己。
记得书中描述他在夜晚借着微弱的灯光读书,眼睛都快要看坏了,还不肯放下手中的书。
那种对知识的执着和热爱,让我不禁为之动容。
鲁迅先生的文学之路也并非一蹴而就。
他最初的作品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但他没有气馁,而是不断地探索和尝试。
他深入剖析社会的弊病,用文字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
他的文字就像一把把锋利的剑,直刺那些黑暗的角落。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鲁迅先生对人民的那种深沉的爱。
他看到了底层人民的苦难,看到了社会的不公,于是他拿起笔,为他们发声。
他笔下的那些人物,如祥林嫂、孔乙己、阿Q,每一个都让人感到无比的痛心和无奈。
他没有高高在上地怜悯他们,而是真正地走进他们的生活,感受他们的痛苦和悲哀。
比如说祥林嫂,那个被命运捉弄的悲惨女人。
鲁迅先生细致地描绘了她的遭遇,从她第一次到鲁镇时的勤劳朴实,到后来遭受打击变得精神恍惚,每一个细节都让人仿佛能看到祥林嫂那憔悴的面容和绝望的眼神。
鲁迅先生通过祥林嫂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摧残,让我们对那个吃人的社会感到愤怒和悲哀。
还有孔乙己,那个总是穿着长衫却站着喝酒的落魄文人。
鲁迅人物传记读后感
![鲁迅人物传记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7fb33c1e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cc.png)
鲁迅人物传记读后感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鲁迅人物传记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本站还可以找到更多《鲁迅人物传记读后感》。
第一篇:《鲁迅传》读后感学生时代,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
”周树人,即是大名鼎鼎的鲁迅。
鲁迅文章对难度,能够与跨时代的文言文和纯产出的作文相提并论,足以见学生恐惧程度。
心理学中有一句话:你的恐惧来源于你对它的不了解。
学生对鲁迅的恐惧也与此有关。
纵观学生12年教育,鲁迅在课文中的出场率几乎数一数二,但学生们对他的了解却只是耳闻阶段。
然而,教育对鲁迅的深挖,又不止步于耳闻。
所以学生的担心并非空穴来风。
鲁迅传做得再好,也是对鲁迅研究后的一种作品,总会缺少对鲁迅其人真实可感对触摸。
而这种缺少,在许寿裳的《鲁迅传》中,却得到了极大的补充。
鲁迅挚友许寿裳的作品,是站在鲁迅身边、对鲁迅所做得回忆。
而比较令人熟知的鲁迅传作品、国内鲁迅研究专家陈漱渝所做的《鲁迅传》,相比之下则缺少了这样的经历和文字的真实可感。
书中分为两大部分,一讲作者对鲁迅对印象,包括学医、从文、北上、笔名由来的回忆,二讲对鲁迅对评价,精神、德行、人格和思想。
这里面,许多鲁迅亲生经历的事情,作者也参与其中。
例如鲁迅北上同作者一道时,讲述的“乌龟背过”的趣事,这种轶事发生的环境于巧妙,非亲身经历者所不能叙述。
这种事实的记录也成为了本书的一大看点。
在回忆录中,每一篇文章百余字,绝不长篇大论。
每个故事,或穿插与鲁迅的对话或书信往来,或摘抄其发表过的文章故事,一切材料显得信手拈来,文字的解读也令人信服。
文章中,作者还会将自己的观点等与鲁迅进行比较,从侧面塑造鲁迅的思想与为人处事。
这样的写法,使得鲁迅的形象不是研究者眼中的独立单个体,而是在同一时期同一事件面前有了比较的对象,让鲁迅的形象更加丰满和深入。
回忆录中,许多小故事也写的非常有趣。
例如剪辫、学医等,也许在正式研究中不会大篇幅着墨,但在作者的眼中,确是体现鲁迅风采的绝佳时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传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鲁迅传读后感(一)
前不久,我刚听完了《鲁迅传》这本书,书中主要介绍了鲁迅一生的经历和生活。
我认为这本书非常好。
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鲁迅。
他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
中国近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并且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他是浙江绍兴人,母亲鲁瑞,父亲周伯宜。
“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开始使用的笔名,从此成为世界最崇敬的笔名。
他去过日本留学,开始是做医生,后来又成了作家。
在《鲁迅传》一书中,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鲁迅的精神。
鲁迅把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的革命事业上。
虽然他家很穷,但仍造就了一位伟人,真是好厉害!因为当时中国正处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非常时期,而鲁迅则带领大家在这场暴风雨中前行。
他顶住压力发表了许多着名的小说,真是太顽强了!我认为他才是真正的中国人,不做日本鬼子的奴隶,不当日本鬼子的俘虏。
所以,我们应当学习他的精神。
“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鲁迅说的这句话一点不错,而他也是这么做的。
他的身影永远刻在我的心中!
鲁迅传读后感(二)
课文里常常写到鲁迅,或许是一种好奇和迫于理解的心理,我阅读了《鲁迅传》。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出生于浙江绍兴。
他年幼丧父,生活寒苦,靠姐姐和母亲帮别人干活维持生计。
1918年5月,他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他的代表作有:《呐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等……鲁迅的小说还被译为很多种语言,在世界上拥有广大的读者。
鲁迅先生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中华革命的主将”。
这本书讲了鲁迅一生的经历、思想、作为、所做的作品等等。
从这本书里,我读到了鲁迅的思想,情感,知识,态度,言行。
我了解了鲁迅的平凡但伟大的一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名言便是鲁迅先生一生的真实写照。
鲁迅一生到处“碰壁”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过。
虽然他晚年却因病而死,但是鲁迅先生当年用文章喷击当时的社会,为了革命为了国民思想付出了自己一生的努力和心血。
读了这本书,我感受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那个时候社会对人们的生命是那么的不负责任,人们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
但我们中华同胞并没有因此丧失信心,鲁迅先生就是这样的热血青年。
就是千千万万个像鲁迅先生那样的热血同胞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斗争,在我们共产党的领导下终于换来了我们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
我们一定要向伟大的鲁迅先生学习,要像鲁迅先生一样努力奋斗,做一个正直,无私有
知识的人!
鲁迅传读后感(三)
他,是百年来文坛上的一座不朽丰碑;他,在重重包围中不断进行着突围,再痛苦中沉重地思索,将自己的灵魂与华夏大地的命运深切地结合在一起,终铸定“民族魂”的不朽传奇。
是的,他,便是鲁迅,在熠熠闪耀的历史长河中尤其璀璨的一颗。
而多年来,我们在各种各样的文章中读到的鲁迅,往往都是一个横眉怒目的斗士的角色,不苟言笑,运笔如神,从来都是大义凛然的样子。
但在读完这本书后,一个不一样的鲁迅跃然纸上。
他有脆弱、有痛苦、有彷徨、有挣扎,当然,也有在困难中的超越与涅盘。
天才从来都不是横空出世的,在其成长的路上必然有着鲜为人知的苦涩与酸楚,他的敏感与多疑,他的文章中不自觉透漏出的绝望与虚无,与他的人生经历密不可分。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真实写照,鲁迅一生坎坷,到处“碰壁”,晚年因病而死。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