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_抗生素的生物合成与调节机制
《抗生素的生物合成》课件
发酵罐设计需要考虑到清洁性、通气性和搅拌等因素,以提高产量和质量。
经济性考虑
抗生素的生产需要考虑成本、效益等因素,以确保生产的经济性和可持续发展。
发展趋势
抗生素合成技术的革 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在 合成抗生素的方法和技术上不 断创新,提高合成效率和品质。
新型抗生素研究
科学家们持续探索新型抗生素, 以应对细菌的耐药性问题,并 提供更有效的治疗选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抗生素的未来前景
抗生素在医疗和养殖领域的重 要性不可忽视,未来的发展将 更加注重合成技术和研发创新。
结语
抗生素在医疗和养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副作用和耐药性等 问题。 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加强预防感染的措施,是保护人类健康的重要举措。
参考资料
1. 抗生素的生物合成 2. 抗生素生产工艺及发展趋势
抗生素的生物合成
抗生素的生物合成是一种复杂而神奇的过程,通过细菌等微生物的自身代谢 途径,产生具有抗菌活性的化合物。
简介
抗生素是一类可以杀死或抑制细菌生长的药物。它们通过特定的作用机制影 响细菌的代谢和生存,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抗生素广泛应用于医疗与养殖业,对人类健康和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合成方法
磺胺类抗生素的生物合成
磺胺类抗生素是通过合成代谢途 径生物合成的,其结构中含有磺 胺基团。
利福平的生物合成
利福平是一种广谱抗生素,由链 霉菌属细菌通过自身的代谢途径 合成。
抗生素的生产
发酵条件控制
抗生素的生产通常通过发酵方法进行,需要严格控制温度、pH值等参数,以保证细菌的生 长和代谢。
发酵罐设计
1
原始试剂
抗生素的生物合成通常以简单的有机物质为原始试剂,如葡萄糖、氨基酸等。
抗生素的生物合成ppt课件
青霉素G和头孢霉素C生物合成途径
• 青霉素的母核部分是以半胱氨酸和缬氨酸为前体合成的, 侧链是由α -氨基己二酸构成。前体物质经过下面四步反 应最后合成青霉素 • ①前体及三肽的合成。 • 缬氨酸:两分子丙酮酸在乙酰乳酸合成酶催化下,转变 成乙酰乳酸,再经异构、还原和转氨等反应,形成L-缬 氨酸。 • 半胱氨酸:TCA中柠檬酸在异柠檬酸裂解酶催化下产生 乙醛酸,再经过还原氨基化,巯基化反应最后生成L-半 胱氨酸。 • α -氨基已二酸:是由α -酮戊二酸与乙酰CoA的二碳单位 缩合生成高柠檬酸,再经过脱羧、氨基化反应,最后生 成L-α -氨基己二酸。 • 三肽的合成:L-α -氨基己二酸首先与半胱氨酸缩合形成 二肽,然后L-缬氨酸的氨基与半胱氨酸的羧基缩合形成 三肽。
• (四)聚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 • 从生物合成的角度由低级脂肪酸聚合而 成的具有长碳链结构的化合物,称为聚 酮类化合物(包括大环内酯类、安莎类、 聚醚类、蒽醌类等抗生素和一些真菌毒 素)。其中抗生素的典型代表有红霉素、 雷帕霉素、利福霉素、螺旋霉素、制霉 菌素、柔红菌素等 。
• 聚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基本过程是,由低级 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等经活化后,以 丙二酰、丙酰或甲基丙二酰辅酶A的形式,由 酰基携带蛋白(ACP)介导经聚酮缩合酶将碳 链不断延长,最后由硫酯酶催化进行碳链的环 化形成聚酮体内酯(在碳链的延长过程中可伴 随着还原、脱水等反应,导致聚酮内酯环中酮 基或烯键的形成 )。聚酮内酯环形成后再进行 配糖体的糖苷化、内酯环不同C位的甲基化、 羟基化或糖分子C位上的酰基化等不同修饰。
• ②β-内酰胺环的形成。在环化酶(cyclase,即异青霉 素N合成酶)催化下,三肽中的酰胺N原子与S原子相邻 的C原子连接进行环化,形成β-内酰胺环。具体过程目 前尚未完全了解。 • ③噻唑环的形成。噻唑环的形成过程也还不甚清楚 • ④青霉素G、6-APA的形成。三肽化合物闭环以后, 形成异青霉素N,它是合成各种青霉素的前体。其中的 侧链是α -氨基己二酸。它可以被酰基转移酶催化转换成 其他侧链。在发酵液中加入苯乙酸,与α -氨基己二酸进 行交换后,带上苯乙酸侧链就是青霉素G。异青霉素N 被青霉素酰化酶催化使侧链裂解生成6-APA。它是合 成各种半合成青霉素的主要原料。
发酵工程-第九章-抗生素
PG
Pka 2.7
RCONH
6
4
5S
CH3
HH
7
O
N1
3 CH3
2
COOH
H
2S,5R,6R
临床用其钠盐、钾盐或普鲁卡因盐,增强水溶性。 粉针剂,有效期2年 临床用粉针剂,现用现配
不稳定性
β –内酰胺环是青霉素中最 不稳定的部分,原因是
1、四元环和五元环稠合, 环的张力大
2、两个环不在同一平面, 青霉素结构中β-内酰胺环 中羰基和氮原子的孤对电 子不能共轭, 易受到亲核 性或亲电性试剂的进攻, 使β-内酰胺环破裂。
(二)一般生产流程
抗生素发酵阶段一般主要包括:孢子制备、种子 制备和发酵,这是进行微生物逐步扩大培养过 程。
1、孢子制备 目的是将沙土管保存的菌种进行 培养,以制备大量孢子供下一步种子制备之用, 一般于试管、扁瓶或摇瓶内进行。
2、种子制备 目的是使有限数量的孢子发芽繁 殖,获得足够菌丝体以供发酵之用。在种子罐 内进行。通过种子制备,可以缩短发酵罐内菌 丝体繁殖生长的时间,增加抗生素合成的时间。 一般通过种子罐1-3次,再移种到发酵罐中-内酰胺类抗生素 (二)四环类抗生素
(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四)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五)多烯大环类抗生素 (六)多肽类抗生素 (七)蒽环类抗生素 (八)其他类
四、根据作用机制
(一)抑制细胞壁合成 (二)影响细胞膜功能 (三)抑制和干扰蛋白质合成 (四)抑制核酸合成 (五)抑制细菌生物能作用
OH
H+ or HgCl2
-CO2
NH O
Penilloaldehyde
CHO
O
NH S H
放线菌抗生素的生物合成机制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放线菌抗生素的生物合成机制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放线菌是一类产生抗生素的革兰氏阳性菌,被广泛用于抗生素的生产中。
抗生素是一种能够杀死或抑制生长细菌的药物,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药物之一。
然而,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和滥用已经引发了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潜在危害。
为了更好地理解放线菌抗生素的生物合成机制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放线菌抗生素的生物合成机制放线菌能够合成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等。
这些抗生素的生物合成机制类似于植物的化学合成途径,其主要步骤包括:1. 基础代谢通路基础代谢通路是所有生物合成途径的基础,也是放线菌生物合成抗生素的必要条件。
在基础代谢通路中,放线菌将碳源、氮源、磷源等物质分解为能够供给细胞能量的化合物。
2. 发酵条件的调节放线菌的生长环境对于抗生素的合成非常重要。
在适当的氧气、温度、pH值和营养成分条件下,放线菌能够合成大量的抗生素。
3. 抗生素的合成途径放线菌抗生素的合成途径可以分为两种:是由核苷酸基因和非核苷酸基因编码的酶催化。
其中非核苷酸基因编码的酶催化被认为是放线菌抗生素生物合成机制的重要驱动力。
二、放线菌抗生素的生态系统影响尽管抗生素在医疗和养殖行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过度的抗生素使用和滥用已经引发了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潜在危害。
1.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过度使用抗生素会导致菌株的耐药性,使得原本对某一类抗生素能够有效治疗的菌株发生无效。
这会导致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使得一些重症疾病变得难以治疗。
2. 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放线菌抗生素不仅对人类健康有影响,对环境也会造成影响。
具体而言,抗生素残留会在自然界中逐渐积累,导致环境中的微生物种群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性。
三、从微生物层面出发,提高抗生素使用效率为了减少抗生素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危害,我们需要引入一些新的技术手段。
其中,从微生物层面出发,提高抗生素利用率是非常重要的。
抗生素生物合成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
抗生素生物合成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抗生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药物,在人类医疗和动物养殖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然而,由于现代医学和畜牧业的滥用和不当使用,抗生素的抗性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关注点。
而了解抗生素生物合成及其调控机制,对于防止抗生素的滥用和延长其使用寿命非常重要。
抗生素生物合成的机制抗生素最早是从真菌中发现的,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了许多微生物,如细菌和真菌,都可以生产抗生素。
抗生素生物合成是由复杂的遗传和代谢调控过程控制的。
一般来说,抗生素的合成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基因簇功能调控:基因簇是指一个或多个基因在生物体内被调控产生一种特定的物质。
抗生素的生产往往需要一个由多个基因组成的基因簇参与调控。
2.代谢途径控制:这个步骤涉及到抗生素的生物合成中所需的一系列预基质的生物化学转化和反应过程。
这些反应产生的代谢物可以进一步产生抗生素或被转化为细胞生命所需的分子。
3.抗生素制造:这一步骤包含抗生素的制造、分泌和细胞壁合成调节等过程。
该过程受到许多细胞信号分子的调控,这些信号分子可以反应到基因簇和代谢途径之间的关系上。
抗生素合成的调节机制抗生素生物合成的调节机制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是由细胞内外多种信号分子作用于代谢途径和基因簇。
一般来说,微生物在生产抗生素过程中,会受到许多内部和外部信号的干扰,这些信号分子将直接影响该细胞中的途径、酶和基因的表达,包括:1.代谢物反馈调节:代谢物反馈调节是指细胞代谢生成物分子反馈到末尾各个途径上的酶上,从而控制酶的表达或活性。
这一过程对抗生素的合成非常重要。
2.信号刺激调节:除了代谢产物反馈调节之外,微生物还需要通过多种外部信号分子来确保他们在正确的地方,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量生产抗生素,包括:(1)荷尔蒙信号:包括激素、抗生素或其他药物分子的识别和响应。
(2)生物化学信号:包括RNA、DNA、蛋白质等分子,可以触发代谢途径内的调节反应。
(3)环境信号:包括环境信息,如温度、pH值、氧气浓度等影响到微生物代谢的各个方面。
生物合成抗生素的关键基因及其调控
生物合成抗生素的关键基因及其调控抗生素是一类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和农业的药物。
它们能并肩对抗各种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病原体,从而消除疾病和保护庄稼。
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和滥用,越来越多的病原体变得对抗生素不敏感。
这引起了全球性的医疗和农业危机,使得寻求新型抗生素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生物合成抗生素的关键基因是抗生素生产的关键。
这些基因编码某些酶和其他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合作完成了抗生素的合成和转运。
通过分析这些基因及其调控系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抗生素的生产机制和优化抗生素合成。
大多数抗生素的生物合成,都需要整个代谢通路的密切协调,包括基因的转录与翻译、蛋白质的修饰与调节等多个环节。
下面,我们通过几个经典的实例,来深入探讨一下这些抗生素合成基因及其调控的特点。
某些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生物合成,受到单细胞噬菌体φC31的影响。
噬菌体φC31会寄生在生产者菌体的细胞内,释放出PhiC31的基因组,然后将其整合到宿主染色体的某个位点上。
这种整合导致了宿主染色体的特定区域的重排,引起噬菌体基因组上的一个生物合成基因被上调,从而增强抗生素的合成。
相对于ΦC31,碳源是另一个影响抗生素生产的因素。
例如,对于头孢菌素C的生物合成,其解析的生化途径包括一个已知的十多个基因的过程。
这组基因生成了五个中间产物,其中B2/B3和C1/C9两个酶在发酵罐中用于生产头孢菌素C是不可分的。
例如,使用高聚糖作为碳源可以明显地降低头孢菌素C在发酵罐中的积累。
这是由于高聚糖作为碳源,影响了酶B2/B3和C1/C9的表达和糖基化水平,从而影响了头孢菌素C的生物合成。
除了噬菌体φC31和不同碳源之外,其他因素也可能影响抗生素生产基因的表达模式。
例如,对红曲菌素A的生物合成基因进行流式细胞术分析表明,这些基因在发酵过程中呈现出动态的调控。
随着发酵的继续,这些基因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发生了快速和复杂的调节。
同时,对红曲菌素A生产的传统方法进行的基因敲除实验表明:一个名为Wbl的反式因子,是特定抗生素生产基因表达调控的中心元素。
抗生素的合成和作用机理研究
抗生素的合成和作用机理研究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医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遇到疾病时,我们总是希望能够通过简单安全的方式来治愈疾病,抗生素的广泛运用无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治疗手段。
本文将对抗生素的合成和作用机理展开讨论。
一、抗生素的合成抗生素可以通过自然界中某些微生物,比如青霉素的产生源自青霉菌的代谢产物,也可以人工合成。
此外,已经有很多种抗生素的结构被人工合成改进,使得它们的药效和毒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下面简要介绍几种常见的合成方法。
1. 非酶合成利用有机酸、酰胺或环状化合物的反应,直接合成出一些抗生素,比如青霉素。
这种方法原理简单,产量较高,但需要精细控制反应条件,条件不合适则会出现产品杂质,影响抗生素的纯度和效果。
2. 酶催化合成利用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来合成抗生素,这种方法可以大大简化实验操作,提高合成效率,产量较高。
比如链霉素,就是利用S. fradiae菌体内的酶催化一系列反应,合成出来的。
3. 半合成法利用天然抗生素的结构,通过化学反应进一步修饰,生成更为有效、稳定和安全的半合成的抗生素。
这种方法在抗生素合成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半合成的抗生素与天然抗生素相比,除了药效和毒性之外,在稳定性和生产成本方面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比如半合成的氨苄西林胶囊等。
4. 合成生物学最近几年,合成生物学(synthetic biology)这一新颖学科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它将化学和生物学整合起来应用于合成抗生素。
合成生物学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合成基因组,可以通过合成基因库、人工合成和组合等技术手段,合成出一些特定结构,具有特定药效的抗生素。
这种方法虽然还处于研究阶段,但是在未来备受关注,有望能够缓解抗生素的产量和供应限制。
二、抗生素的作用机理抗生素的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病原菌细胞壁合成、蛋白质合成、DNA复制等关键生物过程,从而杀死或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
抗生素的作用机理因其种类不同而异。
抗生素生物合成途径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
抗生素生物合成途径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抗生素是一种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重要药物。
然而,由于细菌耐药性的加强,以及新型细菌的出现,抗生素的应用日益受到限制。
因此,如何揭示抗生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其调控机制是目前研究领域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1、抗生素的生物合成途径抗生素的生物合成主要是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完成的。
这些反应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原料和特异的酶基因或基因簇,在细胞内组成复杂的反应网络,以产生抗生素分子。
以青霉素为例,其生物合成的过程可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前驱物的合成和活化:前驱物包括抗生素的母体分子和不同的载体物,例如酰基辅酶A(acetyl-CoA)或丙酰-CoA等。
这些前驱物需要先通过生物合成途径的前几步化学反应完成活化和合成。
(2)核苷酸底物的拼接: 在此阶段中,脱氧核糖核苷酸和脱氧核酸等底物在酶的催化下拼接成较大的核苷酸底物。
(3)环结构的形成:在这个阶段中,核苷酸底物被氧化和三羟基化,进而形成各种五元环、六元环和环状二十碳化合物,为抗生素的最后生物合成奠定了境地。
(4)侧基的化学修饰:在抗生素分子的生物合成过程中,有些基团需要经过化学修饰过程才能形成最终的抗生素。
例如,青霉素的修饰包括氧化、酰化和甲基化修饰等。
2、抗生素的调控机制抗生素的生物合成不是一件简单的过程,它需要复杂的调控机制来维持抗生素产量的平衡及其质量的稳定。
现在,已经发现了许多影响抗生素生物合成的因素,例如环境适应性和信号转导等。
(1)基因调控:在细菌中,生物合成抗生素的基因通常会聚集在一起,形成一整个基因簇。
这些基因簇受到细菌发育和质体内环境的影响,以及许多转录因子和全局调控因子的调节。
在抗生素的生物合成过程中,这些控制机制会调节基因簇的表达水平,进而影响抗生素的产量。
(2)信号转导:适应性及应答环境中的信号转导是调节抗生素生物合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细胞内,许多信号分子和信号转导通路可以对基因表达进行调节。
抗生素的主要作用机制
抗生素的主要作用机制
抗生素是一类抑制或杀死细菌生长和繁殖的药物,对于治疗细菌感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抗生素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大多数抗生素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来发挥作用。
细菌细胞壁对于细菌的生存至关重要,抗生素可以影响细菌细胞壁的形成,使得细菌失去保护,最终导致细菌死亡。
干扰细菌核酸合成
某些抗生素会干扰细菌的DNA或RNA的合成,阻止细菌进行基因的复制和转录,从而阻止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阻断蛋白质合成
另一类抗生素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阻断细菌的蛋白质合成,如抑制核糖体的功能,使细菌无法制造蛋白质,进而影响细菌的生存。
干扰细胞膜的功能
部分抗生素可以影响细菌细胞膜的功能,导致细胞内外物质的不均衡,进而造成细菌死亡。
影响代谢途径
有些抗生素可以影响细菌的代谢途径,如干扰细菌的ATP生成过程,使细菌缺乏能量维持正常生理活动。
综上所述,抗生素的主要作用机制包括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干扰核酸和蛋白质合成、影响细胞膜功能以及干扰代谢途径等多种方式。
不同种类的抗生素通过不同的机制发挥作用,对抗细菌感染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使用抗生素时,必须根据细菌种类和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避免滥用导致耐药性的产生。
微生物抗生素生物合成途径及其机制研究
微生物抗生素生物合成途径及其机制研究抗生素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药物之一,它可以缓解许多细菌感染引发的症状。
而抗生素的主要来源就是来自微生物,如链霉菌、放线菌等。
微生物抗生素生物合成途径及其机制的研究,对于探索生物的多样性及其生命学、生态学和生物制药学等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 微生物抗生素的生物合成微生物生产抗生素是为了自我保护而产生的,抗生素生物合成的信号通常是外界环境的变化,例如食物和水的缺乏、气体或温度的变化等。
微生物抗生素生物合成的过程包括:基因表达、酶的合成、代谢产物的合成和转运等四个基本层次。
基因表达:微生物中抗生素的生物合成的调控通常是通过信号传导途径来实现的。
在细胞内,感应信号的接收通常是传递到转录调控子上来调控抗生素基因的表达。
在这些抗生素基因启动子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序列,这些序列通过核酸互补配对进行识别,并分别调控抗生素基因的表达。
酶的合成:合成酶是微生物抗生素生物合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决定了合成路径中的反应类型和速率。
大多数合成酶是将小分子基元转化成更复杂的分子结构,以便最终构建抗生素分子。
代谢产物的合成:抗生素的化学结构通常包括多个不同的分子基元,例如氨基酸、醇和α-酮酸等,这些基元来自于微生物的代谢。
转运:合成完成后,抗生素需要通过转运进入微生物的细胞外环境。
2. 抗生素生物合成途径的机制研究深入了解微生物抗生素生物合成途径的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微生物的生存策略,同时也可以为抗生素的生产提供理论基础。
目前,抗生素生物合成途径的机制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生物合成途径的基因组和代谢组学研究:从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的层面上分析微生物抗生素生物合成途径的基因调控关系和化学反应的代谢通路,可以为抗生素的高效合成和药物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
分析微生物人位与代谢调控交互:人类微生物共生体平衡可以影响微生物生产抗生素的基因表达,同时,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变化也会影响人体内抗生素消耗。
微生物学中的抗生素生产机制
微生物学中的抗生素生产机制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死病原微生物的药物。
它们是我们身体抵抗感染和疾病的重要武器。
然而,你知道吗?抗生素的来源并不仅仅是药房,实际上,微生物是抗生素的天然生产者之一。
在微生物学中,抗生素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机制合成的。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学中抗生素的生产机制。
一、抗生素的定义和分类抗生素是一类化学物质,来源于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放线菌)。
它们通过抑制或杀死病原微生物,帮助人体抵御感染。
根据抗生素的结构和来源,可以将其分为多个类别,包括β-内酰胺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等。
二、抗生素的生产微生物许多微生物都具有抗生素生产的能力。
其中,放线菌是最重要的抗生素生产微生物之一。
放线菌属于革兰氏阳性菌,它们生长在土壤和水中。
此外,真菌和细菌也有一些菌株能够生产抗生素,如链霉菌等。
三、抗生素生产的调控机制微生物合成抗生素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它涉及到多个基因和调控网络的协同作用。
通常,抗生素的生产是在特定的生长阶段开始,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
这涉及到一系列基因的转录和翻译,以及多个信号分子的参与。
四、抗生素合成途径每种抗生素都有其特定的合成途径。
以青霉素为例,它是一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
青霉素的合成途径包括多个关键的酶催化步骤,如乙醇酸的合成、种床的合成和羟基化等。
这些步骤需要多个基因的编码和表达。
五、抗生素生产的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抗生素生产的新途径。
通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科学家可以改造微生物的基因组,增强其抗生素合成的能力。
这包括基因的插入、删除和调节。
通过基因工程手段,研究人员已成功开发出更高效、更安全的抗生素。
六、抗生素生产的应用价值抗生素的生产在医学和农业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医学上,抗生素是治疗感染病的首选药物。
在农业上,抗生素可以用来控制作物病害,提高农作物产量。
此外,抗生素还被广泛应用于实验室研究和生物工程领域。
七、抗生素耐药问题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抗生素耐药问题日益突出。
【医学精品课件之抗生素】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与调节
素。这是由于次级代谢所涉及酶的特异性比较低的缘故。与 此相反,初级代谢方面的生物合成过程的酶特异性总是很高, 这是因为细胞的必需组分的生物合成如有差错,常发生致命 的后果。而次级代谢方面的差错对细胞的生长无关重要,因 为修饰过的代谢物有时还保留生物活性。
从主干途径支出的支路本身也可能很复杂。有可能出现多 次分支。对这种复杂性的解释是:菌体细胞有一种倾向,一 旦获得建立某一次级支路反应的能力,它便会形成整个系列 的某一类型次级代谢物。与抗生素合成有关的初级代谢可能 有以下几方面:
1)脂肪酸代谢; 2)糖代谢; 3)芳香族化合物的生物合成; 4)氨基酸代谢; 5)嘌呤和嘧啶代谢; 6)从C1库来的甲基。 许多抗生素如新生霉素源自一种以上的这些代谢途径。
5 酶生产的调节
微生物是潜在的酶资源。因为通过改变环境条件和遗传操纵 的办法,可以提高酶的浓度,如曾有报导指由此可使分解代谢 酶类的活力提高上千倍,生物合成酶类活力提高几百倍。酶的 比活力的提高自然会简化酶分离的步骤,用微生物作为酶源其 优点如下: (1)由于发酵周期短和廉价的培养基,酶发酵可大规模地进 行,因而经济。 (2)筛选程序简单,可在合适的短时间内检测成千株培养物 (3)不同种的菌可生成催化同一反应的各种酶。这样便于选 择适应反应器所需操作条件的菌株。
5·2 诱导作用
产酶菌的生长在正常情况下是受阻遏的。如加入基质,结 构基因被启动,酶便开始形成 如图5-1所示。许多分解代谢酶 类属于可诱导的范畴,如淀粉酶、蔗糖酶、尿酶的典型诱导 物分别是淀粉、蔗糖和尿素。加入诱导物前,菌生长,但不 生产所需酶。加入诱导物后酶的合成开始,当诱导物除去后, 合成即停止。
4·2·2 营养期(生长期)—分化期(生产期)的关系 次级代谢的一个特征是次级代谢物通常不在迅速生长阶段
第9章 抗生素类药物
抗生素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抗生素发酵工艺条件的控制 第三节 庆大霉素抗生素 1.庆大霉素概述 2.发酵生产工艺 第四节 青霉素
2016/8/27
5
抗生素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抗生素发酵工艺条件的控制 第三节 庆大霉素族抗生素 第四节 青霉素 1.青霉素的发酵工艺及过程 2.青霉素的提取与精制
在天然抗生素基础上进行结构修饰。
2016/8/27
26
抗生素发酵生产的特点
1.菌体的生长和产物的形成不平行 把抗生素发酵划 分为二个不同的 代谢期: 生长期和生产期。 •抗生素发酵的 目标是缩短生长 期,延长生产期
2016/8/27
27
抗生素发酵生产的特点
2.产量很难用物料平衡来计算
这是由生产的复杂机制所决定的。
温度每增加10℃,反应速率增加2倍。
但温度升高,容易引起蛋白质变性。
2016/8/27
33
温度的影响及其控制
1.温度的影响
(2)温度影响发酵液的性质,从而影响产物的合 成。 如发酵液的粘度,基质和氧在发酵液中的溶 解度和传递速率,某些基质的分解和吸收速率等, 都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进而影响发酵的动力学特 性和产物的生物合成。
溶氧的影响及控制
2. 影响需氧和供氧的因素 (1)影响需氧的因素 ①微生物的种类和生长阶段 微生物种类不同,其生理特性不同,代谢活动 中的需氧量也不同,同一种菌种的不同生长阶段, 其需氧量也不同。对数生长阶段的需氧量最大。 ②培养基的组成和浓度 尤其是碳源的种类和浓度对微生物的需氧量的 影响最为显著,一般说,碳源浓度在一定范围内, 需氧量随碳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葡萄糖需氧量 最大,蔗糖、乳糖少得多,阿拉伯糖最少。
抗生素的生物合成和生理机制
抗生素的生物合成和生理机制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人们对抗生素的使用越来越频繁。
但是,我们了解多少关于抗生素的生物合成和生理机制呢?本文将深入探讨抗生素的生物合成和生理机制,以期加深对抗生素的理解和使用。
一、什么是抗生素?抗生素是一种通常由菌类、真菌或其他微生物产生的化学物质。
抗生素具有抗微生物活性,可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感染。
人们最早发现抗生素是在20世纪初期,当时,亚历山大·弗莱明(Alexander Fleming)在他的实验室中发现了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
二、抗生素的生物合成抗生素通常由微生物生产,例如链霉素(Streptomycin)是由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us)合成的,青霉素则是由青霉菌(Penicillium)产生的。
此外,许多真菌中也可以发现具有抗生素活性的化合物,如曲霉素(Cyclosporin)和红霉素(Erythromycin)。
抗生素最初的合成是通过育种和淘汰的方式,而现在则大多数是通过转基因技术进行改良。
这种技术可以使微生物产生更多或更有效的抗生素,以用于防治疾病。
三、抗生素的生理机制抗生素的生理机制主要有两种:杀菌和抑菌。
杀菌剂是一种能够杀死细菌的抗生素,如青霉素、链霉素和头孢菌素等。
抑菌剂则是一种能够抑制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生长的抗生素,如红霉素、双黄连素和利福平等。
抗生素的作用原理是通过破坏微生物的细胞壁,膜、DNA、RNA或蛋白质等结构组分来实现细菌的杀灭。
杀菌剂一般会与细菌的细胞壁结合,并导致细胞壁的破裂,从而导致细胞崩溃。
抑菌剂则是通过抵制细菌的生长而达到抑菌的效果。
四、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抗生素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用于控制和治疗多种细菌感染。
例如,青霉素可以用于治疗肺炎、中耳炎和皮肤感染等;头孢菌素则可以治疗腹泻和泌尿道感染等疾病。
在使用抗生素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抗生素只对细菌感染有效,在治疗病毒感染时是无效的。
其次,抗生素并不是万能药,不同的抗生素对不同的细菌有不同的抗菌效果。
【医学精品课件之抗生素】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与调节
在含有柠檬酸和葡萄糖的培养基里进行新生霉素发酵,柠
檬酸首先被利用,只有在柠檬酸耗竭和出现二次生长时才开 始利用葡萄糖和形成新生霉素。
产物的形成是在某些养分从培养基中耗竭时开始的。易利 用的糖,氨(NH3)或磷酸盐的消失导致次级代谢物的阻遏 作用的解除。在生长期末细胞内酶组成发生显著变化,负责 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的酶突然出现。
4·2·3 酶的诱导 色氨酸在麦角生物碱生物合成中是一个前体,它对生物碱
合成酶有诱导作用。色氨酸结构类似物也促进生产,但它必 须在生长后期加入,因在生产期内加入无多大效果。在生长 期内添加的色氨酸很快被消耗掉,而在生长期末色氨酸在胞 内的浓度比生长旺盛期高2至3倍。在顶芽抱菌的头抱菌素C 生物合成中,甲硫氨酸具有促进抗生素生产的作用。虽然甲 硫氨酸经半胱氨酸给头抱菌素C的合成提供硫,但其促进抗 生素的合成作用似乎是诱导起作用。故甲硫氨酸必须在生长 期加入才有效。
4·2·5 分解代谢物的调节 分解代谢物阻遏作用实际上是从抗生素发酵中观察到的,
多年后才体现这一现象的普遍意义。在1940年青霉素发展的 早期阶段,就已发现可迅速利用的葡萄糖是青霉素生产的低 劣基质。而乳糖被缓慢利用,对青霉素形成非常有利。在含 有葡萄糖和乳糖的培养基里,萄糖在生长期内被迅速利用(图 4-3)。当葡萄糖耗竭时,便开始利用乳糖。在乳糖缓慢利用 期间,生长进入稳定期,并合成抗生素。乳糖并不是青霉素 生物合成的特异性前体,它的价值在于缓慢利用。今日的青 霉素工业已采用缓慢补加葡萄糖的办法代替乳糖。限制葡萄 糖在发酵中的浓度可使分解代谢物处在一低水平。
天然抗生素的生物合成和作用机制
天然抗生素的生物合成和作用机制抗生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药物,它可以用来杀死细菌或阻止它们生长,从而治疗许多疾病,如肺炎、感染性心内膜炎、骨髓炎等等。
然而,由于过度使用和滥用,细菌逐渐产生了抗药性,甚至还发现了“超级细菌”,这让医生们感到十分头疼。
因此,寻找新的抗生素,或者开发替代品已经成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域。
而天然抗生素,作为一种极少产生抗药性的药物,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介绍天然抗生素的生物合成和作用机制,希望能够对广大读者有所启发与帮助。
一、天然抗生素生物合成天然抗生素指的是通过生物合成途径,在真菌、细菌、蓝藻等微生物中合成的抗生素。
这类抗生素对抗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放线菌、真菌等多种生物都具有很好的杀菌和治疗效果。
其中,来自青霉菌的青霉素是最早被发现的天然抗生素之一。
天然抗生素的合成通常需要一系列酶的催化作用,因此,它们往往具有很高的立体选择性和化学特异性,能够特异性地靶向细菌或其他病原体。
值得注意的是,天然抗生素的生物合成过程十分复杂,涉及到多个基因、酶、代谢产物等。
以青霉素为例,青霉素的生物合成过程包括了三个步骤:第一步:L- 脯氨酸通过激酶和磷酸酶的作用,转化为L- 次黄嘌呤酸。
第二步:L- 次黄嘌呤酸被L- 磷酸酸化为6- 氨基底物,在α- 氨基酸酰基转移酶的催化下,被脱羧为6- 氨基端酯体。
第三步:6- 氨基端酯体与丙酮酸钠缩合,被青霉素合成酶(PCL)加氧后变为7- 氨基羟基底物。
在AceCDE酶的催化下,它们经过两次酰基转移,次黄嘌呤酸醋酸酯和L- 氨基羧化前体进一步反应,生成青霉素。
二、天然抗生素作用机制天然抗生素的作用机制通常可以分为三类:细胞壁合成抑制、核酸代谢抑制和蛋白质合成抑制。
这三类机制的具体表现和抗菌作用机理如下:细胞壁合成抑制一些天然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具有直接作用于细胞壁的能力。
它们能够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使其断裂和分裂。
微生物的抗生素产生机制
微生物的抗生素产生机制在人类医疗领域中,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
然而,你知道吗?这些抗生素大部分都是由微生物产生的。
微生物是一类微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
它们具有独特的生存能力,其中一项重要的特征就是它们能够产生抗生素来抵御其他竞争者的入侵。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的抗生素产生机制。
I. 抗生素的定义和分类抗生素指的是一类可以抑制或杀死细菌的化合物,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类感染疾病。
根据抗生素对细菌的作用方式和化学结构,一般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等,主要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来发挥杀菌作用。
2. 多肽类抗生素:如万古霉素和利福霉素,通过与细菌的核糖体结合而影响蛋白质合成。
3.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和阿奇霉素,主要通过干扰细菌的蛋白质合成来发挥杀菌作用。
4. 强效磺胺类抗生素:如磺胺噁唑和联苯双胍,通过抑制细菌体内二氢叶酸的合成来杀灭细菌。
5. 革兰氏染色阳性菌抑制剂:例如万灵素和环丙沙星,常用于治疗耐药革兰氏阳性菌感染。
II. 微生物抗生素产生机制微生物抗生素的产生是一种复杂的生物合成过程,通常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菌种的筛选和培养:从自然环境或人体等样本中筛选出潜在的产生抗生素的微生物菌株,并进行培养。
培养基的选择对抗生素的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2. 抗生素的合成基因的表达:微生物通过自身的基因来合成抗生素,这一过程受到多个因素的控制。
当微生物环境受到外界压力、竞争或感应物质的刺激时,抗生素合成基因通常会被激活。
3. 合成途径和调控机制:微生物通过一系列的酶催化反应合成抗生素。
抗生素的合成途径通常是复杂而多样的,包括从原料的合成到最终产品的合成。
此外,微生物通过内源性的调控机制来控制抗生素的产生量和质量。
4. 抗生素的释放和稳定性:合成的抗生素在微生物细胞内通过特定的方式释放到外部环境中。
某些抗生素还具有稳定性,能够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长时间保持活性。
第九章抗生素的生物合成与调节机制
2. 抗生素的生物合成类型 1)蛋白质衍生物
• • • • • 简单的氨基酸衍生物:环丝氨酸 寡肽抗生素:青霉素、头孢菌素 多肽类抗生素:多粘菌素 多肽大环内酯抗生素:放线菌素 含嘌呤和嘧啶碱基的抗生素:曲古霉素
2)糖类衍生物 • 糖苷类抗生素:链霉素、新霉素 • 与大环内脂连接的糖甙抗生素:红霉素 • 其它糖甙抗生素:新生霉素 3)以乙酸为单位的衍生物 • 乙酸衍生物抗生素:四环素类抗菌素 • 丙酸衍生物抗生素:红霉素 • 多烯和多炔类抗生素:制霉素
3. 在一种易被利用的糖源中生长,其分解代谢物对抗生 素合成有阻遏作用,当这些剂被利用后,阻遏作用被解 除。 4. 抗生素合成途径艘高能化合物的阻遏作用,当ATP形 成减少时,阻遏作用被解除。 5. 在生长期,RNA聚合酶只能启动生长期基因的转录作 用,而不能附着在生产期操纵的促进子的位置上,因而 次级代谢途径的酶合成受阻遏。
初级代谢产物的终点产物对次级代谢途径的反馈阻遏作用当这个化合物耗尽使生产期基因受阻遏得到克在一种易被利用的糖源中生长其分解代谢物对抗生素合成有阻遏作用当这些剂被利用后阻遏作用被解抗生素合成途径艘高能化合物的阻遏作用当atp形成减少时阻遏作用被解除
第九章 抗生素的生物合成与调节机制
第一节 抗生素的生物合成 一、微生物的刺激代谢与初级代谢的关系 •初级代谢产物:微生物合成为它们在生长繁殖中所必须 的物质,如糖、氨基酸、脂肪酸、核苷酸以及由这些化合 物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如多糖、蛋白质、脂类和核 酸等。 •次级代谢产物:微生物在合成初级代谢产物时,还合成 一些在微生物生长和繁殖中功能还不明确的化合物,如抗 生素、酶抑制剂、色素等。
3.几种抗生素 的合成
1)青霉素、头 孢菌素的生物 合成 结构近似的三 肽抗生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抗生素的生物合成 一、微生物的刺激代谢与初级代谢的关系 •初级代谢产物:微生物合成为它们在生长繁殖中所必须 的物质,如糖、氨基酸、脂肪酸、核苷酸以及由这些化合 物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如多糖、蛋白质、脂类和核 酸等。 •次级代谢产物:微生物在合成初级代谢产物时,还合成 一些在微生物生长和繁殖中功能还不明确的化合物,如抗 生素、酶抑制剂、色素等。
3.几种抗生素 的合成
1)青霉素、头 孢菌素的生物 合成 结构近似的三 肽抗生素。
2)四环素族
3)红霉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第二节 抗生素生物合成的代谢调节机制 调节模型:
• 由产生菌生成一种诱导剂或激活剂,或把它加入 启动生物合成 • 由小分子物质作为一种辅助阻遏剂或抑制剂,阻 遏或抑制抗生素合成酶形成,这些阻遏剂或抑制剂 必须在抗生素合成前耗尽或中和,如碳分解调节、 氮分解调节、磷酸盐调节等。
一、细胞生长期到抗生素产生期的过渡因在正常生长中被阻遏,阻遏原 因:
1. 一种诱导因子在生长期末积累或外源加入以解除生产 期的阻遏作用; 2. 初级代谢产物的终点产物对次级代谢途径的反馈阻遏 作用,当这个化合物耗尽,使生产期基因受阻遏得到克 服。
3. 在一种易被利用的糖源中生长,其分解代谢物对抗生 素合成有阻遏作用,当这些剂被利用后,阻遏作用被解 除。 4. 抗生素合成途径艘高能化合物的阻遏作用,当ATP形 成减少时,阻遏作用被解除。 5. 在生长期,RNA聚合酶只能启动生长期基因的转录作 用,而不能附着在生产期操纵的促进子的位置上,因而 次级代谢途径的酶合成受阻遏。
二、酶的诱导作用
抗生素的合成是在微生生长达到平衡后,由 特定营养成分减少而停止急剧生长,进入有限的 生长期,此时此际代谢开始,在营养期一般不出 现催化次级代谢的酶,在转换期发生了次级代谢 酶的诱导或解阻遏。
三、分解代谢 产物的调节 控制
1.包括分解产 物阻遏和分解 产物抑制。
2. 解除分解代谢产物阻遏的方法: • 选育对葡萄糖类似物抗性突变型 • 在培养过程中逃避分解产物阻遏。
• 从代谢途 径看,此 际代谢产 物是以初 级代谢产 物为前体 衍生出来 的。
1.抗生的合成途径:
1)多聚乙酰(polyketide)概念的假说,与脂肪酸合成相 似。在放线菌内以丙酰CoA为引子,以甲基丙二酰为伸 展者,形成带甲基的多聚乙酰,后经环化,成为各种抗 生素的前体而合成不同的抗生素,如四环素、红霉素及 利福霉素等。 2)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前体,如氨基酸或糖,如β-内酰胺 类抗生素和氨基环醇类抗生素。 3)非蛋白质多肽装配过程,如许多杆菌产生抗生素合成 特征。
2. 抗生素的生物合成类型 1)蛋白质衍生物
• • • • • 简单的氨基酸衍生物:环丝氨酸 寡肽抗生素:青霉素、头孢菌素 多肽类抗生素:多粘菌素 多肽大环内酯抗生素:放线菌素 含嘌呤和嘧啶碱基的抗生素:曲古霉素
2)糖类衍生物 • 糖苷类抗生素:链霉素、新霉素 • 与大环内脂连接的糖甙抗生素:红霉素 • 其它糖甙抗生素:新生霉素 3)以乙酸为单位的衍生物 • 乙酸衍生物抗生素:四环素类抗菌素 • 丙酸衍生物抗生素:红霉素 • 多烯和多炔类抗生素:制霉素
四、磷酸盐的调节
抗生素的合成只有在磷酸盐含量为生长的“亚适 量”时才能合成。 磷酸盐抑制抗生素合成的机制: 1.抑制或阻遏抗生素合成途径中有关酶的活力和合 成 2.改变代谢途径
五、NH4+ 的抑制作 用
七、次级代谢的反馈抑制 许多抗生素能阻止自身的合成。 八、次级代谢的能荷调节 以ATP+1/2ADP/(ATP+ADP+AMP)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