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肥师范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
教
学
设
计
方
案
姓名学号1003410040
课题名称初中语文
教材与版本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一、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材内容分析和学情分析
【课程标准】
《最后一课》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作品由于其表现主题的深
刻与艺术手法的简练、生动,被许多国家选进课本,作为中小学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了解法国文学的教材。过去教学这篇课文时,因为是当作记叙文处理,比较注重课文结构分析,新教材建议教师可以尝试直接从母语对于一个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讲起,点出这篇课文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意义,为学生初读课文后整体把握课文大意打基础。最后一课,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典型环境,因为从此以后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的学校里不许再教法语了,孩子们被迫要学习异国统治者的语言,接受异国文化教育。这是侵略者在军事强占以后进行的文化侵略。作者在这里由一个小学校里的一堂课提高到向祖国告别的仪式高度,使这一堂课的任何场景、细节都显出了庄严的意义。这篇课文可用两课时来教读。第一课时应使学生反复阅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能够梳理清楚小说的情节结构。第二课时侧重品味小说语言、揣摩人物心理,重点晶读有关韩麦尔先生的语段。通过对一些重要细节、人物形象的分析,领会小说主题思想。初读是基础,品读是关键。【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最后一课》是初一语文实验教材第二册第二单元里的一篇外国作品,与《黄河颂》等几篇文章一起构成以爱国为主题的单元,成为培养学生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的重要组件。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朗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的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地表现了法
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所以,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和感染,从而去爱自己的母语——汉语,爱自己的祖国,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另外,小说形象生动地塑造了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这两个人物形象,学习时应让学生重点掌握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各种描写方法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年纪小、思维简单。这是一篇爱国的长篇小说,故事情节简单,适合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需要注意的是,这篇文章所写的故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定距离,初一的学生不大容易体会主人公的悲愤与沉痛。同时,因文章篇幅较长,学生容易被故事情节所吸引,而忽略了对细节的咀嚼品味和深层次的探究,教师应注意引导。
二、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依据新课标、单元提示要求及特点,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朗读,学生能够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阅读、小组合作、相互讨论、自主探究、教师引导,把握任务的性格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本文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对汉语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针对单元重点和教材内容,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各种描写方法来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2.针对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心理层次,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难点是:学生对重要语句的理解和分析
四、教学程序
五、板书设计
课文分析
开端一、上学路上(1~6)
发展二、最后一课(7~23)1、上课之前
2、上课之中高潮和结局三、宣布下课(24~29)
弗朗士的前后变化:
小贪玩不爱学习热爱法语;
怕老师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
幼稚不懂事热爱祖国。
六、教学反思(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