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骨骼康复学-1(1)--考试重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

骨折:是指骨或骨小梁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

胫骨中下段骨折因其血运特点,易发生骨不连。

骨折的专有体征:畸形、异常活动、骨擦音或骨擦感(其他表现:疼痛,肿胀,功能障碍)

骨折的愈合过程:①血肿机化演进期(表现:红、肿、热、痛)

②原始骨痂形成期

③骨痂改造塑形期

骨折愈合的临床标准:

1)局部无压痛及纵向叩击痛

2)局部无异常活动

3)X线片显示骨折处有连续性骨痂,骨折线已模糊

4)拆除固定后,上肢能向前平举1kg重物持续达1分钟;下肢不扶拐,能在平地连续行走3分钟,并不少于30步;连续观察2周骨折处不变形。

骨折的并发症:

早期:①创伤性休克、②感染、③内脏损伤、④重要血管损伤、⑤缺血性休克、⑥脊髓损伤、⑦周围神经损伤

⑧脂肪栓塞、⑨骨筋膜室综合征

晚期:①坠积性肺炎、②压疮、③尿路感染及结石、④骨化性肌炎、⑤创伤性关节炎、⑥关节僵硬、

⑦缺血性骨坏死、⑧迟发性畸形、⑨下肢深静脉血栓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指由于骨间膜、肌间膜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应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些列早期症状和体征。(5P:疼痛,苍白,感觉异常,无脉,瘫痪)

下肢静脉血栓(DVT):是由于长时间卧床,静脉血流流动缓慢,再加上创伤引起的血液凝固,血液流动更加缓慢,加之下肢创伤后血管壁破损,最终形成静脉血栓。(常见于骨盆及下肢骨折者)

骨化性肌炎:由于关节扭伤、脱位或关节附近骨折,骨膜剥离形成骨膜下血肿,处理不当使血肿扩大,机化并在关节附近组织内广泛骨化,造成严重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内骨折,关节而遭到破坏,又未能准确复位,骨愈合后使关节而不平整,长期磨损易引起创伤性关节炎,致使活动出现疼痛。

骨折的治疗三大原则:(1)复位

(2)固定

(3)功能锻炼

骨折后康复治疗的原则:①早期康复,②整体康复,③循序渐进

骨折康复治疗的作用:(1)促进肿胀消退(2)预防肌肉萎缩(3)预防关节(4)促进骨折愈合

骨折后主要的康复评定:关节活动范围测定,肌力评定,肢体围度和长度的测量,步态分析,ADL评定,

本体感觉的评定,关节韧带延展性的评定,疼痛,

长期卧床者,特别是老年患者,应注意心肺功能的检查

骨折后的康复治疗方法(两个阶段):

1)第一阶段(愈合期):

骨折经复位、固定等处理后,至临床愈合,一般需要一个月至几个月的时间。期间患肢制动,该阶段康复治疗的主要治疗的主要的任务是预防废用性综合征,促进骨折愈合。

①未制动关节的训练:

患肢未被固定的关节,应做各方向、全关节范围的主动运动锻炼。必要时可给予辅助。上肢应特别注意肩关节外展、外旋,掌指关节屈曲和拇指外展的训练,下肢应注意踝关节背屈的训练,防止跟腱挛缩。

②肌肉训练:

在骨折复位、固定后,即可开始有节奏、缓慢地进行肌肉等长练习,这样既可以防止废用性肌萎缩,又可以使两骨折端保持良好的接触,有利于骨折愈合。

③骨折累及关节面的处理:

为减轻关节功能受损,伤后2~3周,谨慎保护下每天短时间取下外固定。对关节进行不负重主动活动训练,渐增活动范围。有坚固内固定者,可早期应用CPM装置,进行关节持续被动活动练习。

④对卧床病人的处理:

做维持健侧肢体和躯干正常活动的练习。尽早使病人离床活动,避免长期卧床并发症。

⑤应用物理治疗: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使血肿及渗出液的吸收,起到减少瘢痕粘连,减轻疼痛,促进骨折愈合等。包括:光疗法;直流电钙、磷、离子导入法;超短波疗法;低频率磁场疗法;超声波疗法等。

2)第二阶段(恢复期):

当骨折到达临床愈合,去除外固定物之后,骨折的康复治疗进入第二个阶段。这时康复治疗的主要任务是应用各种手段,促使关节活动和肌力充分恢复、注意进行相应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工作能力的训练。

①恢复关节活动范围:

运动疗法是基本治疗方法,以主动运动为主,辅助以助力运动、被动运动和物理治疗等。

a、主动运动和助力运动:

对累及关节做各方向的运动,尽量牵伸挛缩、粘连的组织,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度,逐步扩大运动幅度。每一动作应多次重复,每日进行多次训练。刚去除外固定时,关节难以自主活动,可先采用阻力运动,随关节活动改善而减少阻力。

b、被动运动:

组织挛缩或粘连严重主动运动和助力运动困难者,可采用被动运动牵拉挛缩关节,但动作应平稳、柔和、不应引起明显疼痛不适。

c、关节功能牵引:

僵硬关节可进行功能牵引。固定近端,远端施加适当力量进行牵引。以引起可耐受的酸痛感觉,又不产生肌肉痉挛为宜。

d、间歇性固定:

关节挛缩严重时,为减少纤维组织回缩,在两次功能锻炼的间歇期间,可采用夹板、石膏托或矫形器等固定患肢,随关节活动范围的增大,固定器具应做相应的调整或更换。

e、物理治疗:

进行功能锻炼之前,应用物理治疗使关节、肌肉放松,有助于锻炼的进行,进行关节功能牵引的同时,辅以热疗,如蜡疗、水疗和电疗法,可明显提高牵引功效。

②恢复肌力:

a、当肌力不足2级时,可采用按摩、低频脉冲电刺激、被动运动、助力运动等。

b、当肌力为2~3级,肌力训练以主动运动为主,辅以助力运动,还可采用摆动运动、水中运动等。

c、当肌力达到4级,应进行抗阻运动、使肌力获得最大恢复。一般可采用渐进抗阻训练方法,肌肉练习的方法可采用等长、等长或等速练习等。

③作业治疗

④感觉功能训练

⑤步态训练

手部神经分布:

①正中神经:掌侧拇指、食指、中指、桡侧半环指(无名指)。

②桡神经:背侧拇指、食指、中指、桡侧半环指(无名指)。

③尺神经:小指、尺侧半环指。

手康复目标:①提高运动功能;②预防和减轻水肿;③预防畸形;④预防肌肉误用、废用和过度使用;

⑤帮助组织愈合;⑥减轻疼痛;⑦避免关节损害或损伤;⑧感觉重塑。

治疗原则

1)修复重建

2)主要提高患者损伤部位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活动等功能,适应设定的活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补偿适应

4)通过改变任务形式或/和采用辅助器具来达到活动的独立。

手“休息位”:

指在自然放松状态下,不用任何力量时,手的肌群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下的姿势。

①腕关节背伸10°~15°

②轻度尺偏

③MP及PIP关节呈半屈曲

④从食指到小指,越向尺侧屈曲越多

⑤各指尖端指向舟骨结节

⑥拇指轻度外展,指腹接近食指远端指间关节桡侧,如手握笔姿势。

手“功能位”:

手的功能位是保持侧副韧带尽量伸展,维持对指,避免缩短后限制关节活动

①腕关节背伸20°~30°

②拇指处于对掌位,拇指MP及PIP关节委屈

③其它手指略微分开,MP、PIP、DIP关节微屈曲;如手中握球姿势

手运动功能康复:

1)早期:非抗阻力主动运动—>轻微抗阻力主动运动—>中度和重度抗阻力主动运动;从等长运动训练—>等长运动和等速运动过程。

2)后期:日常生活活动器具使用,增加重复练习次数。

①肌力和耐力训练;②关节活动度维持和提高;③维持平稳性运动;④协调和运动模式训练

第二部分

1、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1)定义:是指应用人工材料制作的全髋关节结构植入人体以替代病损的自体关节,从而获得髋关节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