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

合集下载

危重症患者的肠外营养(PN)支持治疗

危重症患者的肠外营养(PN)支持治疗
危重症患者的肠外营养(PN)支持治疗
肠外营养(PN)的应用时机
• 对于营养风险较高的患者(NRS 2002≥5分,NUTRIC≥6 分),若48~72 h内EN无法满足机体需要的能量及蛋白质 的 60% 时,建议给予SPN。
• 对于胃肠功能严重障碍且不能使用 EN 的重度营养不良患者, 建议尽早启动 PN。
• PN 相关感染性并发症多由于静脉导管、肠源性和配置过程 污染,规范选择导管途径和标准化维护、尽可能恢复肠内喂 养是预防感染的重要举措。
•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预防导管相关感染无益。 • 较长时间PN治疗易发生PNALD,尽早启动肠内喂养、优化
PN 处方、控制感染及合理使用保肝药物是防治的重要方法 。
• 为减少肝功能损害的发生,应避免长时间过高热量及过量葡 萄糖的摄入,适当调整 PN 处方,如使用中/长链或结构脂 肪乳剂或鱼油脂肪乳剂。
• 在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保持经口进食或经胃肠道支持喂养 ,补充熊去氧胆酸等利胆药物以减少胆汁淤积均可减少肝功 能损害的发生。
肠外营养(PN)的停止时机
• 持续肠外营养时间越长,发生导管相关感染和肠外营养相关 肝病的风险就越大。
肠外营养(PN)的输注途径
• 中心静脉导管尖端应放置在右心房与上腔静脉交界处的水平 ,右侧入路优先于左侧入路,以降低血栓形成风险。
• 单腔静脉导管可降低导管阻塞或感染的发生率。 •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穿刺风险较低,
感染性并发症较少,是较长时间 PN 输注的主要途径。
肠外营养(PN)相关感染性并发症
肠外营养(PN)的配制方法
• 与单瓶输注相比,“全合一”PN可减少代谢性并发症的发生 ,降低相关感染风险,更符合机体生理代谢过程,是PN建 议的应用模式。

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

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
肠内与肠外营养联合应用
发挥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的优势,提高营养支持效果。
精准营养支持
利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实现精准的营养摄入和代谢监测。
未来研究方向
01
02
03
04
营养支持对危重症患者免疫功 能的影响。
新型营养制剂的研发与应用。
营养支持与危重症患者预后的 关系。
营养支持过程中的并发症预防 与处理。
THANKS
肠道功能受损
危重症患者肠道功能可 能受到损伤,导致营养
摄入不足。
营养需求增加
危重症患者处于高代谢 状态,营养需求增加,
但摄入量往往不足。
并发症风险
营养支持过程中可能出 现并发症,如感染、代
谢异常等。
营养支持的展望
个体化营养支持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支持方案。
新型营养制剂的研究
研发更符合危重症患者需求的营养制剂。
感谢观看
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CATALOGUE
目 录
• 引言 • 危重症患者的营养评估 • 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方式 • 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效果 • 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的挑战与展望
01
CATALOGUE
引言
危重症患者的营养需求
高能量需求
维生素和矿物质需求
危重症患者由于疾病和应激反应,常 常处于高代谢状态,需要更多的能量 来维持生命活动。
评估营养支持的效果。
03
随机对照实验法
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患者进行营养支持,对照组
不接受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在结局指标上的差异,以评估营养支持
的效果。
05

危重患者营养支持的原则

危重患者营养支持的原则

危重患者营养支持的原则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是在重症病情下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以维持高代谢和高能耗状态,促进患者恢复健康。

在危重患者中,营养支持是一项复杂而至关重要的治疗手段,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率和促进康复。

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供足够的能量:危重患者代谢速率相对正常人增加,急性期和康复期的能量需求很高。

根据患者的能量消耗情况,评估每日能量需求,并通过合适的途径供给足够的能量,以满足患者的代谢需求。

2.合理控制蛋白质摄入:蛋白质是组织修复和恢复功能的基本物质,对危重患者而言尤为重要。

患者在急性期和康复期均需要足够的蛋白质来保持氮平衡和支持免疫功能。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代谢情况,评估每日蛋白质需求,通过静脉或肠道途径供给合适的蛋白质。

3.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水和电解质的稳定是维持细胞功能和生理平衡的关键。

危重患者由于高能耗和高代谢率,容易出现水电解质紊乱。

经过严密观察和检测,及时纠正水和电解质的紊乱,确保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

4.合理选择途径和速度:危重患者的消化功能通常受损,可能无法经口进食,因此需要选择适当的途径供给营养。

如口服、胃肠道、肠外等途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同时,逐步增加营养支持的速度,以避免过度负荷和消化系统的不适应。

5.个体化营养支持:危重患者具有很高的异质性,不同的病情和代谢状态需要个体化的营养支持。

在制定营养支持计划时,应结合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营养状况等因素进行评估,制定个性化的营养计划,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6.多学科合作: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需要由多个学科共同参与,如医生、营养师、护士、药师等。

各学科应密切协作,及时进行营养评估、调整和监测,确保患者得到恰当的营养支持。

综上所述,危重患者营养支持的原则主要包括提供足够的能量、合理控制蛋白质摄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合理选择途径和速度、个体化营养支持以及多学科合作。

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PPT课件

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PPT课件
液制品复苏,以维持细胞灌注的状态”为不稳定
和不易开始任何形式的营养治疗的状态
营养支持治疗的途径
肠外营养
肠内营养
(Parenteral nutrition, PN)
(Enteral nutrition, EN)
通过外周或中心静脉途径
通过喂养管经胃肠道途径
肠外营养(PN)的应用指征
适用对象
1. 不能耐受肠内的重症患者
Heyland DK et al, JPEN 2019; 27(5):355-373.
常见ICU患者的类型及其代谢特点
脓毒症和MODS
创伤




高代谢状态且途径异常;对外源性营养
底物利用率低,对蛋白消耗增幅增大
胃肠屏障功能损害严重
急性肾功能衰竭
肾脏排泄功能的可逆性急剧恶化,发展
过程中出现多种代谢改变 (机体容量、
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
主要内容
危重症与营养支持
危重病人营养支持治疗的途径
• 肠外营养
• 肠内营养
危重症与营养支持
营养不良在ICU患者中常见
营养不良在ICU患者中的发生率
~ 40%
0%
10%
20%
30%
40%
50%
营养不良在ICU患者中非常常见,曾报道发生率最高可达到
40%,并且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增加相关。
Nutrition 13;2019(10):870-877
肠内营养(EN)的禁忌症
肠梗阻
肠道缺血
严重腹胀或
腹腔间室综合征
肠管过度扩张,肠道血运恶化,
甚至肠坏死、肠穿孔
增加腹腔压力,增加返流及吸入
性肺炎的发生率,呼吸循环功能

新医改背景下的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治疗题库答案-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

新医改背景下的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治疗题库答案-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

新医改背景下的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治疗题库答案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目录一、解读国家最新营养支持治疗相关政策 (1)二、重症患者营养风险筛查与评估 (3)三、2022成人重症营养指南解读 (5)四、胃肠功能的评估 (7)五、营养支持护理要点 (9)六、营养支持治疗的通路建立 (10)七、肠内营养制剂的分类及选择 (12)八、读懂食物标签正确选择食物 (14)九、重症神经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 (16)十、居家幽门后喂养策略 (18)十一、重症患者的血糖管理 (19)十二、床旁盲插鼻空肠管操作要点 (21)十三、急诊常见危重症肠内营养策略 (23)十四、无创通气下肠内营养的实施 (25)一、解读国家最新营养支持治疗相关政策1.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的主要目标中,到2030年,进一步降低重点人群贫血率。

5岁以下儿童贫血率和孕妇贫血率控制在()以下A.15%B.12%C.10%D.8%E.6%参考答案:C2.全国学生营养日是哪一天()A.2023年5月4日B.2023年5月20日C.2023年6月1日D.2023年10月1日E.2023年8月19日参考答案:B3.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的主要目标中,到2030年,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在2020年的基础上提高()A.8%B.10%C.12%D.13%E.15%参考答案:B4.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率是指()A.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的人数占同期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总数的比例B.门诊患者营养风险筛查的人数占同期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总数的比例C.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的人数占同期住院患者总数的比例D.门诊患者营养风险筛查的人数占同期门诊患者总数的比例E.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的人数占同期住院患者未做营养风险筛查人数的比例参考答案:C5.吃动平衡行动中的“三减三健”是指()A.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B.减盐、减脂、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关节C.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肌肉、健康骨骼D.减盐、减脂、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E.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肌肉、健康关节参考答案:A二、重症患者营养风险筛查与评估1.某患者白蛋白27g/L,该患者属于()A.轻度蛋白质营养不良B.中度蛋白质营养不良C.重度蛋白质营养不良D.正常E.极重度营养不良参考答案:B2.营养评价的方法不包括()A.实验室检查B.NRS2002评分C.膳食调查D.人体测量E.人体组分检查参考答案:B3.一位中年男性,身高172cm,体重64kg,其体型为()A.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B.超重C.正常D.重度营养不良E.中度营养不良参考答案:C4.体重指数多少且伴一般情况差评3分()A.18.5B.19.5C.20.5D.23.9E.22.5参考答案:A5.NRS2002总评分是()分A.6B.7C.9D.10E.4参考答案:B三、2022成人重症营养指南解读1.下列哪种情况可以选用肠内营养()A.肠梗阻的患者B.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在充分液体复苏后C.严重腹胀、腹泻的患者D.在使用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的患者E.短肠综合征的患者参考答案:B2.下列哪种情况可以选用肠外营养()A.早期复苏阶段血流动力学不稳定B.严重腹胀、腹泻的患者C.严重肝功能障碍的患者D.急性肾功能障碍时存在严重氮质血症的患者E.严重高血糖尚未控制的患者参考答案:B3.危重症患者首先考虑的营养支持途径是()A.外周静脉途径B.中心静脉途径C.胃肠道途径D.鼻空肠导管途径E.肠造口途径参考答案:C4.肠内营养管道安全管理中描述错误的是()A.使用输液泵控制速度B.明显的标识C.无菌操作D.定时更换输注管道E.定时进行营养泵的校准参考答案:A5.目前营养支持发展的理念正确的是()A.当患者需要营养支持时,首选静脉营养B.当患者需要营养支持时,首选周围静脉营养C.当患者需要营养支持时,首选肠内营养D.当患者需要营养支持时,首选肠内与肠外营养联合使用E.当患者需要营养支持时,首选肠内营养,必要时肠内与肠外营养联合使用参考答案:D四、胃肠功能的评估1.下列哪项表现不是AGIII级的表现()A.喂养不耐受B.腹泻C.腹内压>20mmHgD.大量胃潴留E.消化道出血参考答案:C2.属于侵入性胃肠动力评估的方法是()A.磁共振成像B.胃电图检查C.呼气试验D.床旁超声E.胶囊内镜参考答案:E3.目前胃动力评估的金标准是()A.胃残余量测定B.胃电图C.胶囊内镜D.核素显像E.MRI成像参考答案:D4.关于胃潴留的说法,正确的是()A.单次胃内残留物回抽超过200ml定义为大量胃潴留B.大量胃潴留的确切值定义已经达成共识C.单次残留量在200-500ml 时停止肠内营养D.欧洲危重病学会腹部疾病工作组将24小时残留总量超过500ml作为异常胃排空的一项指征E.单次胃内残留物回抽超过2000ml定义为大量胃潴留参考答案:A5.腹腔内高压(IAH)是()A.任意时刻检测腹内压≥12mmHgB.6小时内至少两次检测腹内压≥12mmHgC.腹内压在5-7mmHgD.一天中至少4次腹内压测量平均值≥10mmHgE.6小时内至少两次检测腹内压≥24mmHg参考答案:B五、营养支持护理要点1.对于误吸高风险患者,推荐()监测1次胃残余量A.4小时B.6小时C.8小时D.12小时E.16小时参考答案:A2.下列肠内营养说法不正确的是()A.肠内营养浓度由低到高B.采用肠内营养输注泵匀速输送的方式进行营养制剂喂养C.鼻饲时若病情允许应抬高床头30°-45°或更高D.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现配现用E.暂不用放置4℃冰箱,超过48h弃之参考答案:E3.以下哪个不是肠内营养适应症()A.意识障碍或昏迷B.消化道瘘C.急性胰腺炎D.肠梗阻参考答案:D4.肠内营养泵入速度最大不要超过()A.100ml/小时B.120ml/小时C.150ml/小时D.180ml/小时E.200ml/小时参考答案:C5.下列不是误吸危险因素的是()A.鼻胃管肠内营养喂养期间B.青壮年神志清楚C.使用镇静或肌松药物D.合并神经系统疾病或精神类疾病E.声门或贲门关闭功能遭到破坏参考答案:B六、营养支持治疗的通路建立1.下列哪项不是PEG术后罕见且较为严重的并发症()A.出血、内脏器官损伤B.坏死性筋膜炎C.吸入性肺炎D.包埋综合征E.造瘘口肿瘤种植转移参考答案:C2.下列哪项不属于PEG术后的常见并发症()A.造瘘口周围伤口感染B.造瘘口周围渗漏C.造瘘口周围肉芽肿形成D.造瘘口肿瘤种植转移E.吸入性肺炎参考答案:D3.下列选项中对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说法错误的是()A.对于营养物质的供给几乎等同于经口进食,属于肠外营养B.推荐对于预期鼻饲或肠外营养超过1个月以上者积极进行PEGC.相较于全肠外营养,PEG可延长高龄患者生存期并减少脓毒症的发生率D.相较于鼻胃管,PEG能维持患者体重并延长生存期,并发症更少、而改善营养更优E.在临床应用中,把肠内营养作为优先选择,除了PEG以外,常见的方式还包括D-PEG和PEG-J参考答案:A4.PEG管移位多发生于术后多长时间内()A.1周B.2周C.3周D.4周E.5周参考答案:A5.肠内营养治疗时胃肠道并发症中最常见的是()A.腹痛B.腹泻C.腹胀D.恶心E.呕吐参考答案:B七、肠内营养制剂的分类及选择1.下列有关营养支持的叙述正确的是()A.营养支持仅提供能量B.营养支持仅提供蛋白质C.营养支持仅提供能量和蛋白质D.营养支持仅涉及营养素的代谢调理、药理和免疫作用E.营养支持不仅满足和提供病人能量及蛋白质的需要,还涉及代谢支持、营养素的代谢调理、药理和免疫作用参考答案:E2.以下短肽的肠内营养制剂为()A.能全力B.百普力C.瑞代D.瑞素E.瑞高参考答案:B3.不选择管饲饮食的病人是()A.手术后不能张口进食者B.拒绝进食者C.昏迷病人D.高热病人需补充高热量流质时E.误吸高风险患者参考答案:D4.下列属于糖尿病患者适用型肠内营养制剂的是()A.肠内营养乳剂(TP)B.肠内营养乳剂(TPF)C.肠内营养混悬液(TPF-D)D.肠内营养混悬液(SP)E.肠内营养乳剂(TPF-T)参考答案:C5.配好未打开的营养液在冰箱储存的最长时间()A.4小时B.12小时C.24小时D.48小时E.72小时参考答案:C八、读懂食物标签正确选择食物1.食品标签中的配料包括()A.原料B.辅料C.食品添加剂D.原料、辅料E.原料、辅料、食品添加剂参考答案:E2.食品配料表中,按原料顺序,用量最大的排位()A.没有限制B.最后一位C.中间位D.第一位E.第二位参考答案:D3.一盒纯牛奶,其营养成分表中不强制标示的是()A.脂肪B.维生素C.碳水化合物D.蛋白质E.能量参考答案:B4.注册商标字母缩写为()A.TMB.RC.GTD.GBE.SCI参考答案:B5.QS是()的缩写A.生产许可B.绿色食品C.有机食品D.塑料制品E.环境标志参考答案:A九、重症神经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1.肠内营养的优点错误的是()A.符合生理B.改善肠道血液灌注C.保护黏膜屏障D.增加费用E.减少肠源性感染参考答案:D2.一例脑外伤后昏迷患者,预计管饲喂养时间>4周,有高度吸入风险,请问选择那种肠内营养途径()A.鼻胃管饲B.鼻肠管饲C.胃造口术D.空肠造口术E.经口进食参考答案:D3.下列哪项不是神经重症患者的营养代谢特点()A.消化道出血B.肠源性感染C.胃瘫、消化不良D.应激性血糖升高E.肠功能亢进参考答案:E4.下列关于肠内营养开始时机的说法,错误的是()A.等待肠鸣音恢复后开始B.发病后24-48h内开始C.争取48-72h达到能量需求目标D.早期开始营养治疗E.血流动力学稳定参考答案:A5.肠外营养开始的时机,说法正确的是()A.有营养风险,但无营养不良,早期开始肠外营养B.早期开始肠内营养的患者,可以同时联用肠外营养C.肠内营养达到目标量60%以上,不必联用肠外营养D.患者昏迷,首选肠外营养支持参考答案:C十、居家幽门后喂养策略1.单用哪种制剂会导致便秘()A.果蔬浆B.安素C.益力佳D.能全力E.匀浆膳参考答案:B2.下列营养素中含氮的是()A.脂肪酸B.甘油C.甘油三酯D.蔗糖E.蛋白质参考答案:E3.体重正常的成年患者每公斤体重每天能量供给是()A.20千卡B.25千卡C.30千卡D.35千卡E.40千卡参考答案:C4.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每天摄入食物的种类不少于()A.6B.8C.10D.12E.25参考答案:D5.胃全切的患者,易出现消瘦的原因,除外()A.进食量减少B.能量不足C.消化不良D.不会吃E.独自进餐参考答案:E十一、重症患者的血糖管理1.重症患者的胰岛素使用方法,正确的是()A.静脉微量泵泵入胰岛素,胰岛素浓度为0.5U/mLB.静脉微量泵泵入胰岛素,胰岛素浓度为1U/mLC.静脉微量泵泵入胰岛素,胰岛素浓度为1.5U/mLD.静脉微量泵泵入胰岛素,胰岛素浓度为2U/mLE.静脉微量泵泵入胰岛素,胰岛素浓度为2.5U/mL参考答案:B2.关于重症患者血糖监测的频率,说法正确的是()A.对于新入院的危重症患者,血糖监测间隔不应超过2小时B.对于接受持续胰岛素输注的重症患者,血糖监测间隔不应超过2小时C.对于接受持续胰岛素输注的重症患者,血糖监测间隔不应超过1小时D.对于新入院的危重症患者,血糖监测间隔不应超过4小时E.低血糖时,必须立即补充葡萄糖,并应在使用葡萄糖后15分钟时监测一次血糖即可参考答案:C3.关于肠内营养(EN)制剂的选择,正确的是()A.患者有肠道功能时,首选肠外营养B.患者有高脂血症时,首选高脂营养C.患者有高血糖时,首选高碳水化合物的肠内营养制剂D.患者有腹泻便秘时,一定要禁食,全部由静脉补充能量E.患者能经口进食时,尽量经口进食,而不是直接采用肠外营养参考答案:E4.重症患者中,血糖监测采血的优先级是()A.动脉>毛细血管>静脉B.动脉>静脉>毛细血管C.静脉>动脉>毛细血管D.静脉>毛细血管>动脉E.都可以参考答案:B5.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指南中,关于糖尿病营养标准,正确的是()A.碳水化合物高,CHO En%55%B.碳水化合物适中,CHO En%50%-60%C.碳水化合物低,CHO En%45%D.饱和脂肪酸高E.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低参考答案:C十二、床旁盲插鼻空肠管操作要点1.发生鼻肠管堵塞时,应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A.禁止插入导丝疏通导管B.遵医嘱使用药物疏通C.疏通管路失败时,应拔除导管D.直接插入导丝疏通导管参考答案:D2.判断鼻肠管位置的金标准是()A.听诊法B.超声定位法C.X线腹部平片D.PH值对比法E.腹部CT参考答案:C3.一颅脑外伤术后老年患者,神志昏迷,既往有胃炎病史,误吸风险大,请问肠内营养选择何种置管方法好()A.鼻胃管B.胃造瘘C.鼻空肠管D.空肠造瘘E.中心静脉置管参考答案:C4.肠内营养大于6周,有高度肺吸入风险应选用哪种管饲喂养途径()A.鼻胃管B.鼻肠管C.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术D.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E.静脉输液参考答案:C5.常使用的鼻肠管不包括()A.螺旋型鼻肠管B.子弹头三腔喂养管C.液囊空肠导管D.普通胃肠管参考答案:D十三、急诊常见危重症肠内营养策略1.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营养支持,脂肪的供给一般为()g/kg/dA.0.5B.1C.1.2D.1.5E.2参考答案:B2.中度、重度误吸风险护理措施中,每4小时测定胃内残留量,胃残余量大于()ml暂停鼻饲A.50B.100C.150D.200E.250参考答案:D3.对于腹泻的患者,临床可进行哪些处理()A.减慢速度、稀释营养液B.选择性肠道去污C.使用万古霉素或甲硝唑治疗二重感染D.给予膳食纤维、短肽配方、添加消化酶等E.以上均是参考答案:E4.肝硬化能量供给()kcal/kgA.15-25B.25-35C.35-45D.45-55E.55-65参考答案:B5.营养支持治疗在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包括()A.维护肠道屏障功能B.减少菌群和内毒素异位C.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D.提供适量的能量、蛋白质和微量营养素E.以上均是参考答案:E十四、无创通气下肠内营养的实施1.无创通气下实施肠内营养的好处不包括()A.减轻腹腔胀气B.监测胃残余量C.减少无创通气天数D.减少误吸的风险E.维持肠道微生态参考答案:C2.无创通气压力超过(),下食道括约肌打开,增加反流、呕吐的风险A.8-12cmH2OB.10-15cmH2OC.15-20cmH2OD.20-25cmH2OE.25-30cmH2O参考答案:D3.高误吸的患者中,()是首要的危险因素A.持续输注肠内营养B.床头低于30°C.胃潴留D.胃排空延迟E.IAP 增高参考答案:B4.胃残余量大于()提示肠内营养不耐受A.100mlB.150mlC.200mlD.250mlE.300ml参考答案:D5.若给予EN后IAP持续增高,IAP>()应暂停ENA.16mmHgB.20mmHgC.25mmHgD.28mmHgE.30mmHg参考答案:C。

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PPT课件

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PPT课件

胃造瘘/空肠造瘘
对于长期需要肠内营养支 持的患者,可考虑行胃造 瘘或空肠造瘘术,以建立 长期肠内营养通道。
肠内营养液配方及调整
标准配方
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和胃 肠道功能,选择适当的标 准肠内营养液配方。
个体化配方
对于有特殊营养需求的患 者,如糖尿病、肝肾功能 不全等,需要制定个体化 的肠内营养液配方。
05 营养支持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代谢性并发症防治措施

严格掌握营养支持指征
避免过度喂养,减少代谢负担。
定期监测代谢指标
如血糖、血脂、电解质等,及时发现并处理代谢异常。
合理调整营养配方
根据患者病情和代谢特点,个体化定制营养配方。
感染性并发症防治措施
严格无菌操作
在营养支持过程中,严格遵守无 菌操作原则,防止外源性感染。
积极预防和处理肠内营养相关并发 症,如腹泻、腹胀、感染等。
04 肠外营养支持策略与实践
肠外营养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肠功能障碍、严重营养不良、高代谢 状态如烧伤等患者,以及无法耐受肠 内营养或肠内营养无法满足需求的情 况。
禁忌症
肠功能正常且能耐受肠内营养的患者 ,以及严重水电解质紊乱、休克等未 得到纠正的患者。
营养液调整
根据患者的耐受性和营养 状况,及时调整肠内营养 液的浓度、速度和成分。
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与处理
耐受性评估
定期评估患者对肠内营养的耐受 性,包括胃肠道症状、体征和生
化指标等。
不耐受处理
对于出现不耐受的患者,应及时调 整肠内营养策略,如减慢输注速度 、降低营养液浓度、更换营养液配 方等。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
汇报人:xxx

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的措施

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的措施

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的措施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是指通过有效的营养干预措施,满足危重症患者的营养需求,以防止或减轻病情恶化,并促进康复。

危重症患者由于疾病本身、手术治疗或医疗操作等因素,常常处于高度应激状态,能量消耗增加、代谢速度加快,容易导致营养不足和蛋白质分解代谢加剧,从而影响恢复和康复。

因此,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的措施包括以下方面:1. 早期开始营养支持危重症患者应尽早开始营养支持,以促进早期康复。

一般情况下,应在72小时内开始营养支持,包括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病情变化,调整营养支持方式和营养成分比例。

2. 营养成分的选择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应选择高能量、高蛋白、低脂肪、低碳水化合物和低盐等营养成分,以满足患者高能量消耗和营养需要。

3. 肠内营养支持对于能够耐受肠内营养的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是优先的选择。

肠内营养包括胃肠道的吸收和利用营养成分。

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维持肠道黏膜屏障功能,防止细菌移位和感染,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4. 肠外营养支持对于不能耐受肠内营养的危重症患者,需要使用肠外营养。

肠外营养可以通过中心静脉或外周静脉输注,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5. 营养支持的监测和调整危重症患者在接受营养支持的过程中,需要进行营养支持的监测和调整。

监测包括体重、血红蛋白、白蛋白、血糖、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以达到最佳的营养支持效果。

综上所述,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的措施主要包括早期开始营养支持、营养成分的选择、肠内营养支持、肠外营养支持以及营养支持的监测和调整。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满足危重症患者的营养需求,促进恢复和康复。

危重病人营养支持及护理查房

危重病人营养支持及护理查房

危重病人营养支持及护理查房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意识的增强,危重病人营养支持和护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从危重病人的营养需求、营养支持的方法和护理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危重病人的营养需求危重病人由于疾病的严重性和身体状况的下降,其营养需求往往明显增加。

而危重病人的营养不良可能导致疾病的恶化和病情的延长。

因此,危重病人的营养需求应得到足够的关注。

1.能量需求:危重病人的能量需求通常比正常人要高。

能量不足可能导致身体消耗过大,使病人更加虚弱。

因此,需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能量摄入量。

2.蛋白质需求:蛋白质是人体的基本组成部分,对病人的康复非常重要。

危重病人的蛋白质需求也比正常人要高一些,因为疾病状态下人体对蛋白质的分解增加,以满足对能量的需求。

3.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需求:危重病人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需求同样重要。

这些营养素在调节免疫系统、促进组织修复和代谢等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

二、危重病人营养支持的方法在满足危重病人的营养需求时,有几种营养支持的方法可供选择。

1.口服摄入:如果病人的消化道功能较好,可以通过口服摄入各种营养品来满足其营养需求。

这种方式方便快捷,并且有利于病人的消化吸收。

2.肠内营养:对于无法通过口服摄入足够营养的病人,可以通过肠内营养来提供营养。

肠内营养可以通过肠鼻或经腹壁插入导管的方式进行。

3.静脉营养:在无法通过肠道摄入营养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静脉输液的方式提供营养。

这种方式适用于胃肠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耐受肠内营养的病人。

三、危重病人营养支持的护理措施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需要护士和医生的共同努力,在具体操作中有一些护理措施需要注意。

1.合理选择营养支持方式: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营养支持方式,并根据病人的病情和营养状态进行动态调整。

2.避免并发症:营养支持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感染、胃肠反应等。

护士需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这些并发症。

危重症患者的“护”生之道:做好营养支持

危重症患者的“护”生之道:做好营养支持

危重症患者的“护”生之道:做好营养支持在医院里,我们常常能看到一些需要危重病房的患者,他们可能是因为严重的创伤、手术后的恢复、感染或其他原因导致生命垂危。

这些患者需要特殊的护理和支持,其中营养支持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深入探讨危重症患者的营养需求和如何通过正确的护理来满足这些需求,以帮助他们尽早康复。

第一部分:为什么危重症患者需要特殊的营养支持?1.1营养与康复的关系营养是我们身体正常运作的基础。

在健康的状态下,我们通过饮食摄取各种营养素,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以维持身体的功能和健康。

然而,当患者变得危重时,他们的身体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1.2危重症患者的身体状况危重症患者可能经历了严重的应激反应,免疫系统失调,炎症反应等。

这些生理变化会导致身体的代谢率升高,能量消耗增加,蛋白质分解加速,容易出现营养不良。

因此,危重症患者需要更多的营养支持,以帮助他们对抗疾病,促进康复。

第二部分:危重症患者的营养需求2.1能量需求危重症患者通常需要更多的能量来满足身体的需求。

这是因为他们的代谢率升高,需要更多的能量来维持基本生命功能,如体温调节、呼吸、心跳等。

因此,在危重症状态下,患者的每日能量需求明显增加。

2.1.1代谢率增加当患者处于危重状态时,他们的身体会产生应激反应,这导致代谢率的升高。

这种代谢率的增加旨在帮助身体应对疾病和损伤,但也导致了更高的能量需求。

2.1.2疾病引发的能量消耗危重症患者通常伴随着高热、大量的蛋白质分解和免疫系统的活跃。

这些因素进一步增加了能量的消耗。

例如,发热会导致能量需求增加,以维持体温的稳定。

2.1.3计算每日能量需求为了满足危重症患者的能量需求,医疗团队通常会进行严格的计算。

这包括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身高和疾病严重程度等因素。

根据这些数据,医疗团队能够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能量来维持生命和康复。

2.2蛋白质需求蛋白质对于危重症患者尤为重要。

护士如何提供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和代谢调节

护士如何提供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和代谢调节

护士如何提供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和代谢调节背景介绍危重症患者是指身体机能严重紊乱,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严密监护和治疗的患者。

在危重症护理过程中,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和代谢调节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篇文章将介绍护士在提供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和代谢调节方面的工作.营养支持的重要性对于危重症患者来说,营养支持是十分关键的。

恰当的营养支持不仅可以提供体能需求,还能增强患者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减少感染发生率,并改善预后。

而护士作为病患的直接照护者,承担着重要的营养支持工作。

营养评估在提供营养支持之前,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身高、体重、BMI指数、全身炎症反应指标等等。

通过这些指标,护士可以得出患者的营养状态,并制定相应的饮食计划。

营养支持方式营养支持方式主要分为两种: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

肠内营养肠内营养是指通过口服或鼻饲管给予患者营养物质。

这种方式可以继续维持消化系统的功能,促进肠道健康,但对于严重消化道疾病或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无法实施。

肠外营养肠外营养则是通过静脉途径给予患者营养物质。

这种方式适用于无法经口或经肠道摄入足够营养的患者,具有补充能量、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物质的优点。

代谢调节危重症患者因为疾病的缘故,常常会出现代谢紊乱的情况。

护士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化指标,如血糖、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节。

例如,对低血糖患者可以适当增加葡萄糖输液的速度;对高血糖患者可以给予胰岛素治疗。

护士的角色护士在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和代谢调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护士需要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了解适宜的营养计划,并监测患者的病情和反应。

同时,护士还需与营养师、医生等其他专业人员进行紧密合作,以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最佳的营养支持和代谢调节。

总结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和代谢调节对于患者的康复和预后至关重要。

护士作为危重症患者的主要照护者,在营养支持和代谢调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合理的营养评估、营养支持方式的选择和适当的代谢调节,护士可以为危重症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

危重患者营养支持与管理

危重患者营养支持与管理

THANKS
感谢观看
了解患者所患疾病及其严重程度,判 断其对营养的需求和影响。
营养方案的制定与调整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营养方案
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疾病状况和消化吸收能力,制定个性化的 营养支持方案。
调整营养方案
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营养状况,及时调整营养方案,以满足患者 的动态需求。
特殊营养支持
对于无法通过常规途径进食的患者,考虑使用管饲、肠外营养等特 殊营养支持方式。
02
高能量供给有助于维持患者的体 重和肌肉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高蛋白质需求
危重患者由于蛋白质分解加速,常常出现负氮平衡,因此 需要提供高蛋白质的营养支持。
高蛋白质供给有助于促进伤口愈合、提高免疫力、减少肌 肉萎缩和感染的风险。
特殊营养素需求
危重患者常常需要特殊营养素的补充, 如维生素C、维生素D、铁、锌等。
05
危重患者营养支持置鼻胃管或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容易发生消化道或导管相关感
染。为降低感染风险,应定期更换导管,保持清洁,并使用含抗菌涂层
的导管。
02
代谢紊乱
危重患者常出现高血糖、低磷血症、低钾血症等代谢紊乱。为预防这些
并发症,应定期监测患者的电解质和血糖水平,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营
在联合营养支持中,需要注意平衡肠内和肠外的营养供 给量,避免过度依赖某一种途径。
04
危重患者的营养管理
营养风险评估
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
通过观察患者的体重、身高、BMI等 指标,以及实验室检查中的白蛋白、 前白蛋白、血红蛋白等水平,评估患 者的营养状况。
评估患者的疾病状况
评估患者的消化吸收能力
了解患者的消化系统功能,如食欲、 消化酶分泌等,以及肠道吸收能力, 判断患者对营养摄入的限制和需求。

中国老年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治疗指南(2023版)解读PPT课件

中国老年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治疗指南(2023版)解读PPT课件

中国老年危重患者营养支持 治疗指南(2023版)解读
汇报人:xxx
2024-01-05
目录
Contents
• 指南背景与意义 • 老年患者营养风险评估与筛查 • 营养支持治疗原则与方法 • 特殊情况下营养支持治疗策略调整 • 营养支持治疗效果评价与监测 • 指南实施推广与未来展望
01 指南背景与意义
营养指标
包括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等, 反映患者营养状况。
临床结局指标
如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等,综 合评估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胃肠道并发症
注意调整营养剂输注速度、浓 度和温度,预防胃肠道不适。
代谢并发症
定期监测血糖、血脂等代谢指 标,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
感染并发症
04
特殊情况下营养支持治疗策略 调整
合并慢性疾病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策略
评估营养状况
对合并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等)的老年危重患者进 行全面的营养评估,包括体重、
BMI、饮食摄入量等。
个体化营养支持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营养状况 ,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支持方案, 包括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蛋白质 摄入、补充必要的维生素和矿物
3
调整营养成分
针对MODS患者的代谢特点和营养需求,调整营 养成分的比例和种类,如增加支链氨基酸、减少 脂肪摄入等。
围手术期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策略
术前营养评估与准备
在手术前对老年危重患者进行全面的营养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 定术前营养支持计划,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并降低手术风险。
术后早期营养防并发症的发生。
质等。
监测与调整
定期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并根 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 案,以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

危重症患者的肠内营养(EN)支持治疗

危重症患者的肠内营养(EN)支持治疗
• 病情稳定、耐受良好且接受长期 EN 的患者,建议使用间歇 输注法,以恢复正常的饮食节律。
• 若出现不耐受,建议暂停或降低输注速度至原先耐受的水平 后,再逐渐增加输注速度,或将间歇输注改为连续输注。
肠内喂养方式
• 连续输注 • 治疗初期的输注方式以连续输注为佳,选择低能量密度、 低剂量及低速度的方式,可避免大量输注造成的消化道 刺激,可有效减少胃潴留、腹泻的发生,并可以为吸收 能力受限的患者提供最大程度的营养支持。 • 相较于间歇输注,连续输注可能改变胃内pH水平,导致 细菌繁殖。
早期肠内营养
• 适合进行早期肠内营养的患者包括: • 脓毒血症 • 脓毒症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后,应采用早期和进行性 EN。如果有禁忌,采用渐进式PN补充。
低剂量(滋养性)肠内营养(EN)支持治疗
• 适合进行低剂量(滋养性)肠内营养的患者包括: • (1)存在腹腔高压但无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当EN 治疗 过程中出现腹内压持续增高时需暂停EN。 • (2)合并急性肝功能衰竭,在暴发性肝功能衰竭中延迟 EN 治疗的病理生理学原理是功能严重受损的肝脏存在营 养代谢障碍,应避免氨的额外增加。
早期肠内营养
• 适合进行早期肠内营养的患者包括:
• 接受体外膜氧合(ECMO) • 创伤性脑损伤 • 脑卒中(缺血或出血性)
• 重症急性胰腺炎 • 胃肠手术后 • 腹主动脉手术后
• 脊髓损伤
早期肠内营养
• 适合进行早期肠内营养的患者Fra bibliotek括: • 腹部创伤 • 腹部或食管手术后的患者早期EN比延迟EN更可取。 • 对于腹部或食管手术后出现手术并发症且不能口服的 危重患者,应首选EN(而不是PN),除非存在胃肠 道不连续或梗阻,或腹腔腔室综合征。
• 明显肠缺血的患者 • 高输出量肠瘘的患者,如果无法建立对瘘管远端可靠的喂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氨基酸
构成肠外营养中的氮源,用于合成蛋白质 分类: 平衡型氨基酸: 必须氨基酸与非必须氨基酸的比例符合人体基本代谢所需, 适用于多数营养不良病人。 非平衡型氨基酸: 针对某一疾病的代谢特点而设计,兼有营养支持和治疗的作用。
营养用氨基酸制剂 由8种必须氨基酸及其他多种非必须氨基酸组成。 纠正负氮平衡及减少蛋白质的消耗,增强机体抵抗力, 促进伤口愈合。 种类:复方氨基酸18AA-Ⅰ、复方氨基酸18AA-Ⅱ、复方氨基酸
MCT与LCT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水解再酯化,在同一个甘油分 子上再结合MCFA (medium-chain fatty acid,中链脂肪酸) 和LCFA (long-chain fatty acid,长链脂肪酸) 特点: 脂肪乳剂的均一性优于物理混合的中/长链脂肪乳剂,有益 于作为更稳定的能量来源。 STG水解比LCT快,但慢于物理混合的中/长链脂肪乳剂。 将LCFA(long-chain fatty acid,长链脂肪酸)和MCFA (medium-chain fatty acid,中链脂肪酸)结合于同一甘油 分子,减少了MCT的含量,有效降低了MCT的神经毒性。
单一氨基酸制剂
谷氨酰胺(Gln) 能改善危重病人蛋白质代谢,提供免疫功能,减轻病情的 危重程度。 防止肠粘膜萎缩、肠壁通透性增加、菌群易位。 制剂: 丙胺酰谷氨酰胺注射液:(力太 华瑞制药)100ml:20g 高浓度溶液,不可直接输注。 输注体积比:1:5。 重症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应用指征
推荐意见1:一旦病人胃肠道可以安全使用时, 则应逐渐向肠内营养或口服饮食过渡。(D级)
胃肠道仅能接受部分的营养物质的补充的重症病人, 可采用部分肠内与部分肠外营养(Partial parenteral nutrition, PPN)相结合的联合营养支持方式,目的在 于支持肠功能。 一旦病人胃肠道可以安全使用时,则逐渐减少及至停 止肠外营养支持,联合肠道喂养或开始经口摄食。
肠外营养支持 ( Parenteral nutrition ,PN)
应用指征
胃肠道功能障碍的重症病人 由于手术或解剖问题胃肠道禁止使用的重症病人 存在有尚未控制的腹部情况,如腹腔感染、肠梗阻、肠 瘘等
应用指征
存在以下情况时,不宜给予肠外营养支持:
早期复苏阶段、血流动力学尚未稳定或存在严重水电介质 与酸碱失衡 严重肝功能衰竭,肝性脑病 急性肾功能衰竭存在严重氮质血症 严重高血糖尚未控制。
危重病人能量补充原则
推荐意见6:重症病人急性应激期营养支持应掌握 “允许性低热卡”原则(20 - 25 kcal/kg•day);在应激 与代谢状态稳定后,能量供给量需要适当的增加(30-35 kcal/kg•day)
“允许性低热卡”其目的在于:避免营养支持相关的并发症,如 高血糖、高碳酸血症、淤胆与脂肪沉积等。 营养供给时应考虑到危重机体的器官功能、代谢状态及其对补充 营养底物的代谢、利用能力。 在肝肾功能受损情况下,营养底物的代谢与排泄均受到限制,供 给量超过机体代谢负荷,将加重代谢紊乱与脏器功能损害
添加鱼油(0.1~0.2g/kg•d)的营养支持有助于改善腹部感 染与创伤病人的预后 但目前尚无鱼油能够改善全身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等重症病 人预后的有力证据。
短链脂肪酸:碳原子小于6个的有机脂肪酸,主要由食 物中不消化的食物纤维在结肠内经厌氧菌 酵解生产,主要包括:乙酸、丙酸、丁酸等。 作用: 为结肠提供能量供应 维护肠道上皮细胞完整 维护粘膜免疫细胞 减少促炎因子生成 用于预防和治疗肠道粘膜的结构和供能损害 静脉应用短链脂肪酸制剂具有一定毒性
危重病人营养支持原则
推荐意见1:重症病人常合并代谢紊乱与营养不良,需 要给予营养支持(C级) 推荐意见2: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应尽早开始(B级)
延迟的营养支持将导致重症病人迅速出现营养不良,并难以为 后期的营养治疗所纠正
推荐意见3: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应充分到考虑受损器 官的耐受能力(E级)
碳水化合物 10%葡萄糖 50%葡萄糖 5%葡萄糖 其他:乳果糖、山梨醇、木糖醇 1g葡萄糖=4Kcal
二、脂肪乳剂
推荐意见3:脂肪补充量一般为非蛋白质热卡的 40%~50%;摄入量可达1~1.5g/kg.d,应根据 血脂廓清能力进行调整,脂肪乳剂应匀速缓慢 输注。(B级) 关于脂肪乳剂静脉输注要求,美国CDC推荐指 南指出:含脂肪的全营养混合液(total nutrients admixture, TNA)应24小时内匀速输 注,如脂肪乳剂单瓶输注时,输注时间应>12小 时
供能
主要作用:氮源
1.高能低容
1.提供能量的基本物质 2.构成细胞的基本成分 2.降低糖的用量 3.提供必须脂肪酸
1.维持氮平衡 2.调整体内氨基酸比例 3.参与体内多种生物活动
4.生物膜的合成基础
一、碳水化合物
推荐意见2:葡萄糖是肠外营养中主要的碳水化合物来 源,一般占非蛋白质热卡的50~60%,应根据糖代谢 状态进行调整(C级) 降低非蛋白质热量中的葡萄糖补充,葡萄糖:脂肪保持 在60:40~50:50,以及联合强化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水 平,已成为重症病人营养支持的重要策略之一
ω-3鱼油脂肪乳
商品名:尤文(华瑞制药) 英文:Omegaven (ω-3 Fish Oil Fat Emulsion Injection)
传统脂肪乳不含ω-3鱼油脂肪乳 ω-3鱼油脂肪乳作用: 1.促进脂肪代谢 2.降低炎症反应 3.改善组织器官功能
推荐意见7:对ARDS、创伤与腹部感染的重症 病人,营养支持时可添加药理剂量的鱼油。 (B级)
短链脂肪乳
脂肪乳小结
长链脂肪乳:提供必需脂肪酸 中链脂肪酸:提供能量 结构脂肪乳:代谢速度更稳定,供能效果更好,显著 改善氮平衡 ω-3鱼油脂肪乳:促进脂肪代谢,降低炎症反应,改善 组织器官功能 提供非蛋白质热卡的40%~50%;摄入量1~ 1.5g/kg.d
三、氨基酸
推荐意见4:重症病人肠外营养时蛋白质供给量 一般为1.2-1.5g/kg•day,约相当于氮0.200.25g/kg· day;热氮比100-150kcal:1gN(B级) 必需氨基酸:苏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赖 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缬氨酸 氨基酸含氮量计算方法:氨基酸总量÷6.25
TPN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全胃肠外营养
TEN (Total enteral nutrition)全胃肠营养
营养支持途径的选择
随着临床营养支持的发展,营养支持方式已由PN为 主要的营养供给方式,转变为通过鼻胃/鼻空肠导管 或胃/肠造口途径为主的肠内营养支持(EN)
MCT(C6~12)
分子量小,溶解度大 不需肉毒碱,氧化快,供能快 较少在肝脏和组织沉积,对肝肾功能损害小 不封闭网状内皮系统,不影响免疫功能 MCT不能提供必须脂肪酸 静脉输入,MCFAS升高,产生神经毒 生酮作用高于LCT MCT静脉输液不符合生理,而经肠给予更佳
中/长链脂肪乳
结构脂肪乳(STG)
肠外补充的主要营养素
三大营养物质 三小营养物质 碳水化合物 非蛋白热卡 脂肪乳剂 氨基酸/蛋白质 :含氮16%,蛋白质每6.25g含氮1g 电解质6种:钾、钠、氯、钙、镁、磷 微量元素:铁、辛、铜、硒、碘、氟、锰、铬、钼、 钴等10种 维生素:水溶性9种,脂溶性4种
主要营养物质
脂肪乳液的发展
第一代 LCT---长链脂肪乳(10%、20%、30%)(英脱利匹特) —1961年上市 第二代 MCT/LCT---中/长链脂肪乳(10%、20%)(力能) —1984年上市 STG---结构脂肪乳(力文) 第三代:ω-3-鱼油脂肪乳 —2004年上市 第四代:SMOF--—2005年上市 大豆油30%、MCT30%、橄榄油25%、鱼油15%
R1、R2、R3分别代表不同的脂肪酸烃基 LCT中R1、R2、R3为C14~24脂肪酸烃基 MCT中R1、R2、R3为C8~12脂肪酸烃基
脂肪乳剂分类
14-24碳——长链甘油三酯(LCT) 8-12碳——中链甘油三酯(MCT) 2- 4碳 ——短链甘油三酯(SCT) 有无双键及双键数目 乳剂类型 饱和脂肪酸(无双键) 长链脂肪乳 单不饱和脂肪酸(含一个双键) 中/长链脂肪乳 多不饱和脂肪酸(含2个或 2个 结构脂肪乳 以上双键) 必须脂肪酸:(ω-6)亚油酸、(α)亚麻酸、花生四烯酸
在复苏早期、血流动力学尚未稳定或存在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 阶段,均不是开始营养支持的安全时机 严重肝功能障碍,肝性脑病,严重氮质血症,严重高血糖未得 到有效控制等情况下,营养支持很难有效实施
营养支持途径
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 ,PN) 肠内营养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
18AA-Ⅲ、复方氨基酸18AA-Ⅳ、复方氨基酸18AA-Ⅴ 用于肝病氨基酸: 支链氨基酸(3H)注射液:(复方氨基酸3AA注射液):含有支 链氨基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部分制剂尚含有鸟氨 酸,门冬氨酸,精氨酸、苹果酸等。
用于肾病的(复方氨基酸9AA注射液) 含8种必须氨基酸和组氨酸。 低蛋白摄入量,但能满足身体对必须氨基酸的需要, 增加蛋白合成,使氮质血症减轻,及营养状况好转。
力文TM(结构脂肪乳注射液(C6-24))(华瑞制药) 是全球第一个人造脂肪乳剂,由中链脂肪酸(MCFA) 和长链脂肪酸(LCFA)在高温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共同 水解再酯化,然后在同一甘油分子骨架随即结构重组而 成。 与物理混合MCT/LCT比较 代谢速度更稳定 供能效果更好 显著改善氮平衡
PN与感染性并发症的增加有关,而接受EN病人感染的风险 比要接受PN者为低 早期EN,使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住院时间缩短
营养支持途径选择原则
推荐意见4:只要胃肠道解剖与功能允许,并能 安全使用,应积极采用肠内营养支持(B级) 推荐意见5:任何原因导致胃肠道不能使用或应 用不足,应考虑肠外营养,或联合应用肠内营 养(PN,PN+E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