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模式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旧城更新模式思考
——贵州、成都考察总结
近期我院旧改项目较多,为了更好的为各地城市建设服务,在院长的带领下,我们考察了贵州、成都的诸多旧改项目。这里结合本次考察,在诸多已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谈谈本人对旧改问题的认识。
一、国内旧城更新的现状、模式及问题
城市更新(Urban Renewal)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重大城市发展课题。它是在科学预见的基础上解决城市发展的根本矛盾的手段,即将老化的市区予以有效地改善,使其成为现代化的都市本质。城市更新绝非只是简单的拆“旧”建“新”,也不是一种“心血来潮”的短期行为,而是一个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新陈代谢”,是一个长期、持久、永不间断的过程。它包含着保护、修复、改造、更新、新建等多项内容,并且常常综合在一起。
(一)旧城更新的目标
一般而言,旧城更新的目标包括:1)提高城镇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和居住水平;
2)改善和美化城市容貌;3)满足城市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迅速发展第三产业需要;4)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5)保护历史文化环境;6)完善社区结构等。目的是通过城市更新的途径,使旧城从城市功能、布局、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上进行调整,旧城的整体机能得以改善和提高,保证正常运转以适应国民经济和城市建设发展的要求,给城市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真正理解和做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与统一。从这个意义上说,旧城更新的目标应该是提高旧城的整体机能、综合实力和吸引力,提高整个城市的现代化水平。
(二)旧城更新的模式
城市更新方式一般可分为重建、整建及保护三种模式。
1、重建:即破坏原有结构的基础并建立新的城市规划布局,对于质量低劣者可根据其不同规模进行“再开发”,让其作合理的使用。这种方式最为激进,耗费最大,也最具有创意性,但进行缓慢,且容易遭受阻难,除非其他模式不可行时才可使用。
2、整建:即或多或少的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结构,结构的变化决定于发展的需要。将比较完整的城市剔除其不适应的方面,开拓空间,增加新的内容以提高环境质量,是实施于结构上尚可继续使用但因维护不当及设备未予换新的不良建筑区域。这种方式是较重建模式迅速完成,也可免除拆迁安置的因扰,不需庞大资金而较缓和的模式,适用于现已衰落,但仍可复原而无须重建的地区或建筑物,在防止其继续衰落后,进而改善其环境。
3、保护:即保留历史上已形成的结构特点而不作过多的改变,对于旧城历史地段的保护,适用于建筑物有健全并充分的保持,且状态良好的区域。如果维护得好,重建、改建就可大为减少,这种方式最为缓和而灵活,也是耗资最低的方法,具预防性。
(三)目前旧城更新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当前在我国的城市更新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普遍问题,如城市特有风貌消失,城市走向雷同;城市的文脉被切断;过分重视城市物质环境的改造;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社会矛盾突出等等。
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因为在这种大规模的城市更新和改造大潮的冲击下,从理论研究到人们的价值观、审美观,以及规划方式、保护利用等,都缺乏充分的准备和坚实的基础;也就是说理论、观念、法规、规划管理的更新速度都落后于城市的更新和建设速度,没有起到应有的引导、促进和制约作用,反而造成了许多的失误。主要原因是:
1、落后的城市更新与城市改造的理论和观念
我国在城市更新与保护的研究方面的理论研究上相对比较落后,缺乏—套
完善的理论体系。城市更新和保护的观念比较陈旧,把城市更新简单地理解为——“拆旧的、建新的”。在更新中重视硬件的更新,讲究规模,追求高大,缺乏有机的、自然的、历史的、连续的更新理念,而且保护的观念十分淡薄,对历史文脉和传统风貌以及城市特色保护的认知程度上,存在很大的差距。
2、原始的城市更新与城市改造的方式
目前采取的最普遍的城市更新方式是:大拆大建。这种城市更新和改造的方式是一种原始的落后的方式。
在城市更新中有保留价值的建筑和古木、街道景观等消失了,城市发展的历史轨迹和标志也随之消亡了,城市的历史被割裂了,展现城市发展的历史文化氛围和环境消失了,城市的丰富感和厚重感丧失了,城市更新和建设变成了赶潮流赶时髦。
3、急功近利的城市更新与城市改造的模式
急功近利的后果是为了眼前的利益,可以丢掉城市的历史,可以牺牲城市的长远利益,会给城市造成永久的遗憾和无法挽回的损失:官员通过城市更新,追求政绩;开发商追求利润;建筑师曲意迎合;公众参与意识差,形成了一个不利于城市有机更新和保护的环境。
旧城改造问题需要耐心、细致的去做工作,需要充分认识对象的复杂性,不能搞“简单化”。中国的城市大都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旧城区的复杂性不仅仅体现在空间形式与功能的混杂上,从土地权属、房屋水平,到居民阶层、户籍关系以及商服、就业、教育、医疗等等,各种社会经济因素往往都呈现出混合交织的形态,彼此关联形成城市整体的复杂性。旧城更新规划没有完全可以套用的模式,必须在基于深入了解对象的影响因素、文化特质后,根据城市的发展需要合理定位,制
定一条合乎自身条件的发展路径。
可喜的是,在我国的很多地方
也有旧区改造比较成功的案例,如
上海的“新天地”、成都的“锦里”、
北京的“什刹海”“白塔寺”等,在
这里做一个简单分析,期望能有所
借鉴。
二、考察案例分析
(一)文殊坊
文殊坊位于成都市中心
人民中路旁,依托省级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文殊院,形成
东至北大街、草市街,南至白
家塘街、通顺桥街,西至人民
中路,北至大安西路规模的协
调区,总规划用地面积为公顷。项目由中房集团成都房地产开发总公司具体运作,分两期开发,现在一期已经开始运营。作为成都市政府规划的三大历史文
化保护片区之一、六大旅游休闲商业区之一,文殊坊可以说是以佛禅文化、民俗文化为主题,以川西街院建筑为载体的,充分体现老成都人文历史精髓的都市文化休闲旅游胜地。
一期按照经营和活动内容的不同,大致划分为几大片区:旅游民俗用品区、
街景
街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