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资源评估》动态综合模型
生态系统退化评估模型及其应用分析
生态系统退化评估模型及其应用分析在当前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中,生态系统的退化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了解生态系统退化的程度和原因,以及评估其影响,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和实施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们开发了生态系统退化评估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情况中。
本文将重点介绍生态系统退化评估模型的原理和方法,并分析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生态系统退化评估模型是一个用于定量评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和质量变化的工具。
它基于一系列的指标和参数,通过对生态系统的各个方面进行测量和分析,从而得出生态系统退化的程度和趋势。
这些指标和参数可以是生物学、地理学、气象学和环境学等多个领域的数据,包括物种丰富度、群落组成、生境破碎度、土壤质量、水质污染等等。
生态系统退化评估模型的核心原理是建立一个综合的指标体系,以便对生态系统的不同方面进行评估和比较。
这些指标可以是定性的,比如物种多样性的丧失和群落结构的改变,也可以是定量的,比如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和水循环速率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测量和监测,可以将不同生态系统的退化程度进行比较,从而识别出最严重的问题和最脆弱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退化评估模型的应用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第二是在政策制定和管理中的应用。
在科学研究方面,生态系统退化评估模型能够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了解生态系统退化的机制和过程,揭示生态系统健康和功能的重要性,并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决策支持。
在政策制定和管理方面,生态系统退化评估模型可以用来评估和比较不同政策和管理措施的效果,为政府和机构制定合理的生态保护和资源管理政策提供数据支持。
然而,生态系统退化评估模型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生态系统是复杂的系统,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人类活动、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等。
因此,评估模型仅仅通过一些指标来评估生态系统退化可能无法全面准确地反映生态系统的复杂性。
其次,评估模型的数据要求较高,需要大量的监测数据和样本收集。
草地生态系统植物生长动态模型构建及生产潜力估算
草地生态系统植物生长动态模型构建及生产潜力估算目录一、内容概览 (1)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4)二、草地生态系统植物生长动态模型构建 (5)2.1 植物生长模型概述 (6)2.2 模型构建的理论基础 (7)2.3 模型构建步骤与方法 (8)2.4 模型验证与修正 (10)三、草地生态系统植物生产潜力估算 (10)3.1 生产潜力概念与内涵 (11)3.2 生产潜力估算方法与指标选择 (13)3.3 生产潜力估算模型构建 (14)3.4 生产潜力估算结果分析 (16)四、结论与展望 (17)4.1 结论总结 (18)4.2 研究不足与局限性 (19)4.3 未来研究方向与应用前景 (20)一、内容概览草地生态系统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复杂的生态功能。
植物作为草地生态系统的基础,其生长动态直接影响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产力。
构建一套适用于草地生态系统的植物生长动态模型,并对其进行生产潜力估算,对于理解生态系统的功能、预测未来变化趋势以及制定有效的管理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草地生态系统植物生长动态模型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明确了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构建模型,实现对草地生态系统植物生长动态的定量描述和预测。
文章详细阐述了模型的构建过程,包括数据收集、模型选择与修改、参数确定等步骤。
在模型构建完成后,文章进一步探讨了模型的验证方法,以确保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草地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和生产潜力。
草地生态系统的植物生长动态模型及其生产潜力估算方法仍存在一定的不足,限制了草地生态系统的合理规划、管理和保护。
本研究旨在构建草地生态系统植物生长动态模型,并通过该模型对草地生态系统的生产潜力进行估算。
中国生态系统动态综合评估的理论与方法框架
理分析
基于地球空间信息技术的陆地表层系统科学 方法论框架
自下而上
自上而下
野外观 测实验
实验室 模拟与 理化分 析
微观机理 模型:
自然、人 文点过程 信息
数值
研究平台
参数反演
相互验
与多维分
RS
证、数据
析模型:
融合、尺
自然、人
度转换
文定量空 间信对象格局、过程规 律与机制的科学结论
GLP Science Plan,IGBP报告No. 53/IHDP报告No. 19
需要加速理解:人类活动如何影响陆地生物圈的自然 过程,更加需要评估这些变化产生的后果。 因此,GLP的目标是: 量测、模拟和理解人类-环境耦合系统。
GLP Science Plan,IGBP报告No. 53/IHDP报告No. 19
全球土地系统的主要科学问题
• 土地系统变化的现象和原因 • 土地系统变化导致的生态系统服务和地球系统功能
变化结果
• 支持土地系统可持续利用的综合集成分析与建模
“地球的变化主要源于人类对生态系统和景观的改 变,它们影响了生物圈维持生命的能力。 土地利用的多样化和高强度化及技术的先进化使得生 物地球化学循环、水文过程和景观动力学发生了显著 变化。 土地利用和土地管理的变化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状态、 性质和功能,反之,它们又影响生态系统服务的供应 及人类的生存。”
1. 生态系统评估的科学问题与方法论前沿 2. 千年生态系统评估的概念框架 3. 中国生态系统动态综合评估的内容 4. 中国生态系统动态综合评估的方法框架 5. 我们可以实现什么目标
1、生态系统评估的科学问题与方法论前沿
背景: 现代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导致人地关系的急剧变化,
生物利用度测定方法
生物利用度测定方法生物利用度测定是指评估生物种群资源的利用程度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能力的方法。
生物利用度测定的目的是为了科学合理地利用生物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生物利用度测定方法。
一、物种多样性测定物种多样性是评估生物资源利用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用的物种多样性指标有物种丰富度、物种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等。
物种丰富度反映了群落中不同物种的数量,物种均匀度反映了物种相对数量的均衡程度,物种多样性指数综合考虑了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的差异。
通过对不同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和特征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可以评估不同区域或不同生态类型的生物资源的利用度。
二、种群数量测定种群数量是评估生物资源利用度和适应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野外实地调查、捕捉和标记技术、DNA分析等方法测定不同生物种群的数量。
通过对种群数量的测定和动态变化的监测,可以评估生物种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三、生物估测方法生物估测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利用度测定方法,通过对生物群落中个体数量、数量比例、种群密度等进行预测和估计,来评估生物资源利用度和适应性。
生物估测通常采用样方法、标记再捕法、适应性测量等方法。
通过对样方内个体数量和种群密度的测定,可以了解生物种群的状况和数量变化趋势,从而评估生物资源的利用度和适应性。
四、资源评估方法资源评估是一种综合性的生物利用度测定方法,通过对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资源的测定和调查,评估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和数量、生物种群的分布和数量、生物种群的生态功能和适应性等指标,来评估生物资源的利用程度。
资源评估可通过野外实地调查、样方法、生物标本的收集和鉴定等方法进行。
通过对生态系统的资源的测定和评估,可以全面地了解生物资源的利用度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能力。
以上介绍了几种常见的生物利用度测定方法,包括物种多样性测定、种群数量测定、生物估测方法和资源评估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评估生物资源的利用程度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能力,为科学合理地利用生物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提供参考。
(完整word版)生物资源评估复习材料分章节
生物资源评估2018期末 5名词解释10填空10简答1计算题1。
根据目的和性质不同,资源评估分为两种形式。
决策性和建议性 2。
Russell (1931)原理提出,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的四个因素。
( 生长 )、(补充)、(自然死亡)和(捕捞死亡)3。
鱼类体长与体重关系表达式。
(W=aL b)4。
生长方程是用来描述(鱼类体长或体重随(时间)或(年龄))的数学模型或数学方程。
5。
Ricker (1975)生长方程认为,把鱼类的生命周期分成若干短的时距,其生长曲线可以作为(指数)生长来对待。
6。
鱼类各年龄的体长组成的概率分布接近于(正态分布)其概率表达形式。
()2,t t l N σ()()⎰--=≤≤212222121l l l l t dtel l l t t σσπρ :tl t龄的平均体长:t σ体长分布的标准差7. CPUE 指的是(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 ),其计算公式为(U=C/f ),常常用来作为(相对资源量)指标. 8。
捕捞努力量与捕捞死亡系数之间的关系式.F=qf 9. 渔业资源评估最早的三个学说。
(繁殖论)、(稀疏论)和(波动论)10。
在鱼类体长与体重关系式中, a 和b 的意义。
(a )常常被称为条件因子,(b)可用来判断鱼类是否处于匀速生长。
11. von Bertalanffy 体长生长方程的速度和加速度。
)(0t t k t e kl dt dl --∞= )(2220t t k t e l k dt l d --∞-=12. von —Bertalanffy 体重生长方程的生长速度和生长加速度。
13. 标志放流法可用来估算( 捕捞死亡系数)和(资源量) 14. Fox 剩余产量模型是以(Gompertz )种群增长曲线为基础.15. Schaefer 剩余产量模型是以(Graham )种群增长曲线为基础。
16. MSY 实际指的是(最大持续产量 ), f MSY 实际指的是(达到MSY 的捕捞努力量 )。
mass balance法 生物基
一、概述在环境科学研究领域中,mass balance法是一种用于定量分析和评估系统中物质平衡的重要方法。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生物基质量平衡方法成为了研究生物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热门话题。
本文将重点讨论mass balance法在生物基领域的应用,探索其价值和实际意义。
二、mass balance法原理mass balance法是一种基于质量守恒原理的分析方法。
该方法基于以下假设:在封闭系统内,系统输入的物质质量等于输出的物质质量加上系统内物质的变化质量。
简而言之,即输入减去输出等于系统内累积量。
在生物基领域中,mass balance法被广泛应用于评估生物资源的利用效率、确定生物反应器的生产能力、分析生物转化过程等方面。
三、生物基mass balance法的应用1. 生物质平衡分析生物质平衡分析是利用mass balance法对生物系统内各种物质的输入、输出和变化进行定量研究。
通过对生物基系统中生物质的动态变化进行测量和分析,可以揭示生物过程的本质规律,为优化生物质资源的利用提供依据。
2. 生物转化过程分析生物转化过程是生物基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通过应用mass balance法,可以精确地计算生物基转化过程中底物、产物和中间体的转化率、利用率和产率等关键参数,为生物工艺工程的优化提供有力支持。
3. 生物反应器设计与评估生物反应器作为生物基技术的核心设备,在生物质量平衡分析和优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应用mass balance法,可以对生物反应器内各种反应物质的流动和平衡进行科学计算和评估,为生物反应器的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4. 生物资源利用效率评价衡量生物资源利用效率是评价生物基技术和生产过程综合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
mass balance法可以用于对生物资源的输入、输出和转化过程进行全面、精确的分析,为评价生物资源利用效率提供科学依据。
四、mass balance法在生物基领域的研究现状与进展随着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快速发展,mass balance法在生物基领域的应用和研究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鱼类资源量和死亡参数估算的计算公式
B
式中,B 为平均资源量,B0 为初始资源量(可供渔业利用的捕捞群体总资源量)。 按公式计算的 Z、NOS、B 的值(表 1)。
该研究中 Y'/R 模型和 B'/R 模型用 FAO 开发的 FiSATⅡ 软件中的刀刃式 选择假设模型建立( Gayanilo &Pauly, 997) , 原理基于 Beverton-Holt 稳定状 态模型( Beverton&Holt, 1957) , 该模型假定捕捞格局( 主要指捕捞强度和开 捕年龄) 长时间不变,所有个体一经补充均有被捕的可能,这一模型经 Pauly 和 Soriano(1986) 改进后在渔业研究中被用来预测相对单位补充鱼产量和相对 单位补充生物量:
捕捞死亡系数(F)为总死亡系数(Z) 与自然死亡系数(M) 之差,即:
F=Z-M
采集到的标本 136 尾作为估算资料按体长 10mm 分组(陈国宝,2008), 根据长度变换渔获曲线法估算怒江东方墨头鱼总死亡系数 选取其中 6 个点(空 心点) 作线性回归(图 1) ,回归数据点的选择以未达完全补充年龄段(最高 点左侧) 和体长接近 L 的年龄段不能用作回归为原则( Froese &Binohlan, 2000) ,拟合的直线方程为:
图 3 怒江东方墨头鱼相对单位补充渔获量与开发率和开捕体长的关系
渔获量等值曲线通常以等值线平面圆点分为 A(左上区域)B(左下区域) C( 右上区域) D( 右下区域) 四象限( Pauly&Soriano,1986) , 图中 P 点为当 前东方墨头鱼渔业点,开发率(E) 为 0.534 和 Lc/L =0.269( 即开捕年龄(tc) 为 4.2 龄开捕体长(Lc) 为 61.25mm,位于等值曲线的 D 象限,这意味着怒江东方 墨头鱼幼龄个体(补充群体) 已面临较高的捕捞压力。 能获得最大相对单位渔获量的最适体长( Lopt)由 Froese Binohlan( 2000) 的经验 公式计算得出:
第十二章 渔业资源评估技术
主要用于漂浮性鱼卵的鱼类
Your site here
LOGO
资源量的测量方法
3、根据标志放流估算资源量 、
用各种标记法对鱼进行标志, 用各种标记法对鱼进行标志,然后放入水 根据重捕结果估算群体的数量。 中,根据重捕结果估算群体的数量。 Peterson法:用标志放流的鱼在第一年内 法 的重捕率作为估算资源量的依据。 的重捕率作为估算资源量的依据。
Your site here
LOGO
第三节 渔获量评估模式
总产量模型 用数学方法模拟渔获量与作业量之间关系的方程式 Schaefer模型 模型 Fox模型 模型 动态综合模型 模拟渔获量与生长、死亡和补充之间关系的方程式 模拟渔获量与生长、 Bevertor-Holt 模型 Ricker 模型 亲体量—补充量关系模型 亲体量 补充量关系模型 股分析 根据瞬时自然死亡率和各龄鱼的产量及最老一龄鱼的数量的 估计值估计各龄群的数量 模型的应用和发展 生物经济模型、 生物经济模型、最适捕捞策略模型
Your site here
LOGO
资源量的测量方法
5、根据初级生产力法估算资源量 、
(营养动态法) 营养动态法)
初级生产力P0 生态效率E 生态效率
营养阶层转换级数n 营养阶层转换级数
P=P0En
Your site here
LOGO
资源量的测量方法 6、根据水声学方法估算资源量 、
根据鱼群对声波的反射强度来估算其数量。 根据鱼群对声波的反射强度来估算其数量。
LOGO
第一节 资源量的估算
第二节 生产量的估算
第三节 渔获量评估模式
Your site here
LOGO
第一节 资源量的估算
5 动态综合模型
3
Wt W
Q e nK (tt0 ) n
n0
2020/3/7
13
其中 Qn (1 , 3 , 3 , 1)
(Beverton和Holt,1957)
与捕捞死亡系数的关系
1.0
YN R
0.5
0
0.5 0.73 1.0
1.5
F
2020/3/7
31
PW R 10 3 g
4
3
2
1
0
0.5 0.73 1.0
1.5 ∞ F
图5-7 当tc 3.72 (年)时,其 PW R与捕捞死亡系数的关系
2020/3/7
第五章 动态综合模型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Beverton-Holt模型
第三节 不完全函数渔获量方程(Jones法)
[略](解决当 b 3 时估算渔获量方法)
第四节 Ricker模型
第五节 Thompson和Bell模型
第六节 现代动态综合模型
第七节 实例
2020/3/7
1
第一节 概述
以后各章均为渔业资源评估的模型
6 R6
N 66
7 R7
N 27 N 37 N 47 N 57 N 67 N 77
2020/3/7
3
图形中表示渔业中被跟踪了一系列年份的某一补充量为R的世代
2020/3/7
4
2020/3/7
5
2020/3/7
6
年渔获量在其它因素(K,M,F,tc)一定的条件下 与年补充量水平成比例。即单位补充量产量最大时, 可以从资源群体中捕获的渔获量达到最大值。
渔业资源动态评估模型考核试卷
D.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
(以上为多项选择题内容,根据您的要求已提供完毕。)
三、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到题目空白处)
1.在渔业资源动态评估中,通常将渔业资源分为___资源、___资源和___资源三大类。
(答题括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渔业资源动态评估模型考核试卷
考生姓名:__________答题日期: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判卷人: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渔业资源动态评估模型中,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生物量动态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A.生态系统模型
B.生物量动态模型
C.个体基础模型
D.种群动态模型
17.在渔业资源管理中,为了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下哪项措施是不适当的?()
A.设立休渔期
B.限制捕捞量
C.提高捕捞效率
D.推广选择性捕捞
18.以下哪个模型可以用于描述渔业资源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分布情况?()
A.环境容量模型
B.生物地理分布模型
A.平均寿命
B.年龄组成
C.生长率
D.死亡率
9.在渔业资源动态评估模型中,哪种类型的模型主要关注物种间的相互作用?()
A.种群动态模型
B.生态系统模型
C.生物量动态模型
D.环境模型
10.以下哪个因素可能对渔业资源量产生负面影响?()
A.水温升高
B.食物资源丰富
C.捕捞技术提高
D.渔业管理措施实施
11.在进行渔业资源动态评估时,通常需要对鱼类进行年龄鉴定,以下哪个方法常用于此目的?()
《渔业资源评估》课件21页PPT
湖沼通报,2019,4:75—81 • [6]詹秉义编著.渔业资源评估.中国农业出版社,2019
捕捞产量随可捕系数指数变化
捕捞量无限趋近最大值,可用于说明渔船间 竞争以及鱼类种群在较长时期内的变动情况
外界环境因素整合到剩余产量模型中
渔业资源评估发展趋势 :
• 包含更多的环境变动因子 • 数据综合性 • 与计算机的结合
信息多元 全面综合
智能模拟
时空多维
小结 :
• 如果渔业科学要取得成功,我们必须学习和避免过去 的错误。
计资料 • 对鱼类等捕捞对象的生长、死亡等有关参数进行测定
和计算 • 考察捕捞作用对渔业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影响 • 对资源量和渔获量做出估计和预报。
发展过程:
• 到本世纪50年代以前——定性描述。 • 50年代起——定量分析, • 单一模型——多元分析, • 新方法新技术——更加准确、快捷、方便。
定性分析—三大学说 : • 繁殖论 • 稀疏论 • 波动论
成为世界各国迫在眉睫的问题。
涵义:
定义:渔业资源评估就是利用各种方法对渔业资源 进行评估和估算。
包括为确定某一渔业资源的生产率、捕捞对资源的 影响、捕捞格局变化(如管理或发展政策的执行) 所产生的效果等所进行的一切科学研究。
涵义:
• 具体说: • 就是在了解和掌握了捕捞对象的年龄、生长、长度、
重量、繁殖力及渔获组成等生物学资料的基础上 • 又获得多年的渔获量和捕捞努力量的较完整的渔业统
内 容:
• 绪论 • 第一章 渔业资源数量变动一般规律 • 第二章 鱼类的生长 • 第三章 捕捞努力量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 • 第四章 鱼类的死亡 • 第五章 动态综合模型 • 第六章 剩余产量模型 • 第七章 亲体与补充量关系模型 • 第八章 标志放流法估算资源量 • 第九章 实际种群分析 • 第十章 渔业管理
生物资源评估渔业资源数量变动的一般规律
生物资源评估渔业资源数量变动的一般规律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渔业活动的不断扩大,对渔业资源的有效管理和保护变得至关重要。
了解生物资源评估渔业资源数量变动的一般规律,对于可持续渔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渔业资源数量变动的一般规律以及评估生物资源的方法。
一、渔业资源数量变动的一般规律渔业资源数量的变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因素、人类活动、生物生态和种群动态等。
根据过去的研究和观察,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一般规律。
1. 季节性变动:渔业资源在不同季节间会出现数量的周期性变动。
这一规律主要受到生物自然生长和繁殖的节律调控,例如鱼类在繁殖季节会增加数量,而在其他季节则较为稀少。
2. 长期趋势:除了季节性变动外,渔业资源数量还存在长期趋势的变化。
这一变化主要受到环境因素的重大影响,例如气候变化、水质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等。
长期趋势的变动需要长时间的观察和科学研究来确定。
3. 多样性:不同种类的渔业资源受到不同的影响因素,因此其数量变动也存在差异。
有些物种可能会面临过度捕捞或者生境破坏,导致数量下降,而其他物种则可能因为适应性较强而数量相对稳定。
4. 生物相互作用:生物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也会对渔业资源数量变动产生影响。
例如,某些鱼类是其他鱼类的主要食物,当它们的数量下降时,可能会导致其它鱼类数量的增加,从而影响渔业资源的平衡。
二、评估生物资源的方法为了准确评估渔业资源的数量变动,科学家们采用了多种方法和技术。
1. 捕捞数据分析:捕捞数据是评估渔业资源数量的重要依据之一。
通过分析捕捞数据,可以了解到不同物种的捕获量以及捕获的生物的大小分布等信息。
这些数据对于判断渔业资源的变动趋势至关重要。
2. 生物学样本分析:科学家们经常进行生物学样本分析,例如采集不同物种的标本并进行测量和鉴定。
这些样本的分析可以提供渔业资源数量变动的重要线索,例如鱼类的年龄组成、性比例以及生长速率。
3. 生态系统模型:生态系统模型是一种综合考虑环境因素、生态相互作用和人类活动对渔业资源数量变动的影响的方法。
生态系统功能的评估及其应用
生态系统功能的评估及其应用自然界中,无数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生态系统。
然而,由于人类的干扰,很多生态系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其中许多物种濒临灭绝,生态系统功能不断退化。
为了保障生态系统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评估生态系统功能已经成为了一项必要的工作。
下文将探讨生态系统功能的评估方法及其应用。
一、生态系统功能的评估方法1.采用指标法进行生态系统功能评估:生态系统功能评估的目的是需要简单、公正、全面、可行的评估方法,指标法逐渐成为了生态系统功能评估的主流方法。
指标法是根据生态系统功能的特征设计的一系列指标,通常是定量的,这些指标可以直接反应生态系统功能的状况。
2.采用模型法进行生态系统功能评估:模型法是指利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技术,依据生态学模型和生态系统功能的特征建立的模型,可以用来模拟生态系统功能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过程,更加直观地展示生态系统功能的状况。
3.采用综合法进行生态系统功能评估:综合法是指将指标法和模型法相结合,在生态系统功能评估时充分考虑各个指标和模型的互补性,更加准确地、全面地评估生态系统功能状况。
二、生态系统功能评估的应用1.保障生态安全:生态系统功能评估可为完善生态安全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建立生态系统动态模型,观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稳定性、生产力等方面的指标,从而实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评估,为保障生态环境安全提供政策和战略上的指导。
2.生态修复:通过生态系统功能评估,对退化的生态系统进行监测和评估,确定适宜实施的生态修复方案,增加生态系统的自愈能力实现生态修复。
评估修复效果,对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3.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系统功能评估可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的黄金标准。
在建设工程等重大项目的前期规划设计中可以进行评估,通过预测和评估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和损失,并对环境影响加以评估,制定出的环境管理措施更可靠,可为问题解决和规划决策提供详实的依据和建议。
4.生态旅游开发:生态系统功能评估有助于合理利用和发展生态旅游资源,通过生态系统评估为合理地规划生态旅游开发区的布局和开发模式,保护和利用生态系统。
资源评估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式:
从上述各式中可看出,其相互的比例关系均与时间无关,即这些比例关系在任一瞬间或任一时间间隔内均成立。
7.条件捕捞死亡率m:m=1-e-F
条件自然死亡率n:n=1-e-M
条件死亡率表示死亡率的关系式为:A=m+n-mn
1渔业资源评估:在了解、掌握渔业种群对象生物学特征的基础上,以一定的假设条件为前提,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描述和估算种群的组成结构、资源量及其变动,评估捕捞强度和捕捞规格对种群的影响,掌握种群资源量的变动特征与规律,从而对资源群体过去和未来的状况进行模拟和预测,为制定和实施渔业资源的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生长方程(growth function/formula):为了对鱼类个体的生长进行定量研究,人们用数学模型(或称方程)来描述鱼类体长和体重随时间(或年龄)增长的变化规律,该模型或方程称为生长方程。根据生长方程在坐标图上绘出的体长和体重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称为生长曲线。
3.指数生长方程
或
其中Gi表示第i时间的瞬时增长率
2.研究对象:1)对鱼类等捕捞对象的生长、死亡等有关参数进行测定和计算,对其生长、死亡和补充的规律进行研究;2)考察捕捞作用对渔业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影响;对资源量和渔获量作出估计和预报;3)寻求渔业资源合理利用的最佳方案,包括确定合适的或较合适的捕捞强度和起捕规格,如限定渔获量、限定作业船数或作业次数或作业时间,限定网目大小和鱼体长度等,为渔业政策和渔业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起初,YW/R随首次捕捞年龄的增大而增长,当tc达一定值时YW/R取得极大值,而后随着tc的继续增大,YW/R曲线呈下降趋势,在tc为无限大时,即意味着采用的网具能使鱼的一生都能通过而逃逸。
生物资源评估 (8)
37
如果捕捞努力量增加20%(或 F, F × 1.2 ),
则 Y 将增加到495g, 产值 7465
图11-2,总渔获重量,总产值和总平均资源生物量随 捕捞死亡系数比率变化曲线. ICES(东北大西洋)及其他地方广泛应方法之一得到:
(1)每个世代的当前绝对资源量可以通过调查船的直接 调查估计(Recruitment survey)。 (2)按照捕捞努力量当前水平估计当前的捕捞死亡系数, 然后通过渔获量,估计每个世代的大小(Status quo F)。
6
三、体长结构的世代分析
Jones(1974),Pauly(1981)运用Von-Bertalanffy生长 方程
将TCA
LCA, TVPA
LVPA
特点:
(1)避免难以测量和收集的捕捞努力量;
(2)提高信息量;
(3)LVPA和LCA直接使用体长资料, 无需对渔获物进行年 龄鉴定
7
根据某些年份实际种群的世代结构(年龄组或体长组), 估算:
R2
N 22
tc
45
N 41 N 51
R3
N 33
R4
N 44
6
7
N 61 N 71
5 R5
N 55
6 R6
N 66
7 R7
N 27 N 37 N 47 N 57 N 67 N 77
4
一、实际种群分析 (Virtual Population Analysis)
又称有效种群分析、现实种群分析法 Gulland(1965)提出年龄结构的实际种群分析(TVPA)。
10
三种情况:
1. 已知 Ci , Fi 和 Mi ,估算Ni 2. 已知Ci , Ni 和 Mi ,估算Fi 3. 已知Ci , Ni+1 和 Mi ,估算Fi
自然资源评估中的指标与方法
自然资源评估中的指标与方法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利用的自然界提供的各种物质和能量的总称,包括土地、水资源、森林资源、动植物资源、矿产资源等。
作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自然资源进行评估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自然资源评估中常用的指标与方法。
一、指标自然资源评估中的指标是对自然资源进行度量和评价的重要工具,能够直观地反映资源的状况和变化。
常用的自然资源评估指标有以下几类:1. 资源量指标资源量指标是对资源数量进行度量的指标,通常使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的资源量来表示。
例如,森林资源量可以用单位面积的树木蓄积量来衡量,水资源量可以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的水量来衡量。
2. 资源品质指标资源品质指标是评估资源质量和可利用程度的指标,可以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等方面。
例如,土壤肥力可以用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和养分含量等指标来评估。
3. 资源可利用性指标资源可利用性指标是评估资源可供人类利用的程度和潜力的指标。
例如,农田资源可利用性可以通过评估土地利用类型、土地适宜性和农业生产潜力等指标来反映。
4. 资源可持续性指标资源可持续性指标是评估资源开发利用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程度和持续性的指标。
例如,采矿资源开发利用可持续性可以通过评估矿产资源储量、开采强度和环境影响等指标来衡量。
二、方法自然资源评估的方法是为了获取准确的指标数据和全面的资源信息。
以下是常用的自然资源评估方法:1. 野外实地调查方法野外实地调查是获取自然资源数据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对研究区域实地勘察,采集样本和观测数据,获得资源的实际情况和现场图片。
例如,森林资源调查可以通过林木样地调查和树木蓄积测定等方法获得。
2.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方法遥感和GIS技术可以通过卫星遥感图像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来获取大范围的资源信息。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水体、植被、土地利用等多种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和动态变化情况。
结合GIS软件可以进行资源数据的空间分析和模拟。
渔业资源评估复习题
渔业资源评估复习题(2010.6.17)李九奇一、概念题:亲体量(spawningstock)种群在繁殖季节内参加生殖活动的雌、雄个体的数量。
补充量(recruitment)新进入种群的个体数量。
在渔•业生物学中,补充量有两种含义:对于产卵群体,补充量是指首次性成熟进行生殖活动的个体;对于捕捞群体,指首次进入渔场、达到捕捞规格的个体。
生物量(biomass)以重量表示的资源群体的丰度,有时仅指群体的某一部分,如产卵群体生物量、已开发群体生物量,等等。
可利用生物量(exploitable biomass)资源群体的生物量中能被渔具捕获的部分。
死亡率(morality) —圧时间间隔内,种群个体死亡尾数与时间间隔开始时的尾数之比,残存率(survival rate) 一泄时间间隔后,种群个体残存的尾数与时间间隔开始时的尾数之比,数值在0〜1之间。
死亡系数(mortality rate, coefficient of mortality)亦称"瞬时死亡率“。
自然死亡系数(natund mortality rate)亦称“瞬时自然死亡率"捕捞死亡系数(fishing mortality rate)亦称“瞬时捕捞死亡率”总死亡系数(total mortality rate)自然死亡系数与捕捞死亡系数之和。
开发率(exploitation ratio)捕捞死亡系数与总死亡系数的比值。
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of effort, CPUE) 一个捕捞努力量单位所获得的渔获尾数或重量,通常用渔获量除以相应的捕捞努力量得到。
捕捞努力量标准化(standardizing fishing effort)以一定的标准,将不同作业方式、渔具规格的捕捞努力量转化标准作业方式或渔具的捕捞努力量,一般根据捕捞效果确左一左的转换系数或转换依据。
例如,以A类渔船为标准船,将B类漁船的捕捞努力量根据CPUE 转化为A类渔船的捕捞努力量。
渔业资源评估期末考试分解
7,阐述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的概念(10 分)
是某渔场在一定时间内(如年、月、汛) 所捕获的总渔获量用该时间内的总捕捞努 力量除之而得,即平均一个捕捞努力量所 捕捞的渔获量。它反映不同汛期、不同渔 场资源群体资源量的大小和密度,是表示 资源密度的主要指标,是分析资源量和生 产效益的主要依据。在渔获量预报中,常 以此作为相对资源量的指标。常以CPUE为 代表,即catch per unit effort。
n
用水声学方法估算资源量
11,阐述渔业资源评估学的发展简况(10分)。 始于19世纪80年代,主要有繁殖论、稀疏论、和波动论。 1918年苏联学者巴拉诺夫。 1931年罗素尔提出Russell原理。 1935年Graham的逻辑斯谛S型增长曲线。 1945年Ricker将生长、死亡和产量结合在一起。 1957年Beverton-Holt建立了单位补充量渔获量模型。 1954年及1957年Schaefer计算了黄鳍金枪鱼的平衡产量, 1965年Gulland建立了年龄结构的实际种群分析。经过 Pope(1972)的简化而建立了年龄结构的股分析法。Jones (1981)在Pope的基础上建立了体长结构的股分析。
8,写出Beverton-Holt模型的假设条件和其 年渔获量方程(10分) B—H模型的假设条件:(1)补充量恒定; (2)一个世代的所有的鱼都在同一天孵化; (3)补充和网具选择性都是“刀刃型”的; (4)从进入开发阶段起,其捕捞和自然死 亡系数均为恒定;(5)在该资源群体范围 内是充分混合的;(6)个体生长为匀速生 长,即体长与体重的关系的指数系数b=3。
L L Z k L Lc
4,绘图说明最大剩余产量的概念和阐述求 解Graham模型的最大平衡产量的方法(10 分) 剩余生物量,也称剩余产量。当B为最小和 最大时,剩余产量为零。当B处在中等大小 水平时,剩余生物量最大。最大持续产量 MSY 。
基于InVEST模型的渭河流域生境质量评估
基于InVEST模型的渭河流域生境质量评估1. 内容概述第一部分为基础数据收集与分析,这部分主要涵盖对渭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条件(如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生态系统结构特征(如植被类型与分布、土壤条件等)以及人类活动影响(如土地利用变化、污染排放等)等相关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工作。
通过对这些基础数据的分析,为后续模型的构建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
第二部分为模型的构建与参数设置,基于InVEST模型框架,结合渭河流域实际情况,构建适用于本区域的生境质量评估模型。
包括选择合适的评估模块(如植被覆盖类型模块、土壤保持模块等),并根据基础数据设定合理的模型参数。
通过模型的构建与参数设置,实现对渭河流域生境质量的模拟与评估。
第三部分为生境质量时空动态变化分析,基于构建的模型和获取的生境质量评估结果,分析渭河流域在不同时间段内的生境质量变化情况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时间段内的生境质量变化情况,揭示影响生境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结合土地利用变化、气候变化等相关因素,探讨未来生境质量变化趋势及其可能的影响。
还将对关键区域或生态系统的生境质量进行重点分析,为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针对性的建议。
最后一部分为评估结果的应用与讨论,基于前面的分析成果,将评估结果应用于生态管理决策中,为当地政府制定生态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对本次评估的局限性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改进建议和未来研究方向。
还将对类似流域的生境质量评估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1.1 研究背景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态系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特别是对于水资源丰富的渭河流域而言,其生态环境的变化直接关系到流域内居民的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
对渭河流域的生境质量进行科学、客观、全面的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能够模拟和评估不同管理决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价值的影响。
本研究将利用InVEST 模型对渭河流域的生境质量进行评估,旨在为该流域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笔记1种群及其动态
笔记1:种群及其动态►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包括全部雌雄个体)形成种群。
1.数量特征►种群的特征 2.空间特征: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
3.遗传特征:进化、遗传、繁殖的单位;种群有一定的基因库,以区别其他物种。
1.数量特征:【(1)种群密度、(2)出生率和死亡率、(3)迁入率和迁出率、(4)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1)种群密度①定义: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②种群密度是种群数量的最基本特征。
③调查方法:逐个计数法、;标志重捕法)、估算法(样方法;标志重捕法黑光灯诱捕法学生批注:黑光灯诱捕法:不属于样方法,是:去除取样法原理是:在一个封闭的种群里,用同样的方法连续捕捉被调查动物,随着连续的捕捉,导致种群内个体数逐渐减少,造成每次捕获数逐次递减,但捕获的总累积数则逐渐增加,当单次捕获数降到0时,捕获的总累积数就等于该种群的总个体数。
误差比较大,和历年的数据进行比较得出种群数量的等级评估出危害程度(2)出生率和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3)迁入率和迁出率: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4)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①年龄组成--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②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直接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2.种群的数量变化►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出率►种群数量变化的类型:增长、稳定、波动、下降(1)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方法:构建数学模型。
①定义: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性质的数学形式。
包括数学公式法(科学、准确)和坐标曲线图(直观)②步骤: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检验或修正。
(2)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影响种群大小和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因素图解分析模式图种群年龄组成情况出生率和死亡率情况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所属类型A 幼年多,老年少出生率>死亡率增加增长型B 各年龄期比例适中出生率=死亡率波动稳定型C幼年少,老年多出生率﹤死亡率降低衰退型曲线图甲图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出生率>死亡率,种群数量增加,属于增长型,而乙图相反,应为衰退型柱形图图A,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为衰退型图B,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为增长型图C,各年龄段个体比例适中,为稳定型【注意】1.年龄组成稳定≠种群数量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时间区间(ti,ti+1)内,体重增长率Gi为常数,则
1 dWt Wt dt
Gi
Wt Wi eGi tti
W W e Gi ti1 ti
i 1
i
令Bt代表在t时的总资源重量.
Wy
P PN
YW YN
则,W y
W 1
FM e F M
3
Q e nK tc t0 n
1 e F M nK
n0 F M nK
5
L y L 1
F M 1 eF M K F M K 1 eF M
eK tc t0 6
年渔获平均年龄:
T y
代表:Beverton-Holt(B-H)和Ricker模型。 叶昌臣(1964), 计算了渤海辽东湾小黄鱼的单位补充量渔 获量模型; 费鸿年(1973), 用B-H模型,对南海北部底拖网鱼类;及其 他学者对我国海、淡水主要经济鱼类和水生经济动物进行 了评估分析。
Yield-per-recruit analysis
近似计算:
C
B
FN Y Bi Bi1
F NW F B
Bi 1 eGi Zi
Yi
Fi Bi
1 eGi Zi 2
2
2
Y
n i 1
Fi Bi
1 eGi Zi 2
穆塞凯隆湖的大鳍鳞鳃太阳鱼 (Ricker 1958)
6月16日到9月15日有渔业作业。6月16日至7月31日占 66%(0.33),而其后占34% (0.17)。多数2龄鱼个体还 未长大补充,故对F值作了校正。
第五章 动态综合模型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Beverton-Holt模型 第三节 不完全函数渔获量方程(Jones法) 第四节 Ricker模型 第五节 Thompson和Bell模型 第六节 现代动态综合模型
渔业资源评估的数学模型
判断标准: (1)简便程度, (2)预测结果符合实际观察值。
(要么正确,要么错误)
➢Recruitment is often unknown, we only can calculate the yield-per-recruit value;
➢Derivation of yield-per-recruit model using catch equation and exponential survival equation;
假设自然死亡在一年中均匀分布,于是对夏季4个1/8年 都假定为0.075,冬季半年作为0.3。
表5-2,计算表格 表5-3,G、F、Z与表5-2不同的计算过程 图5-27、表5-2和表5-3所列种群一个世代资源生物量变化
注意平衡状态假设 若不同国家的捕鱼船或不同作业方式的船队同 时开发,则
Bt
Nt
Wt
N e Zi tti i
Wi eGi t ti
B B e i1
Gi Z i ti 1 ti
i
则,当 Gi<Zi 资源量下降(高龄)
Gi=Zi 资源生物量最高(临界年龄)
Gi>Zi 资源量增加(低龄)
在该区间的渔获量:
Yi
F B dt ti1
ti
it
F B e dt ti1 i ti
其中可控制变量: (1)F,取决于捕捞努力量和捕捞效率(F=qf) (2)tc,取决于最小可捕长度即渔具网目的大小
以首次捕捞年龄为纵坐标,捕捞死亡系数为横坐标, 可绘制单位补充量渔获量等值线图。
Beverton-Holt北海鲽鱼的资料 已知:
tr 3.72年, tc 3.72年网目70mm
t 15年, M 0.10 W 2867g, K 0.095, t0 0.815年 q 0.00892, F 0.73
(3)
年平均可捕资源量:
Pw
3
RW e Mp
n0
Q e nK (tc t0 ) n
(1 e (F M nK ) )
F M nK
单位补充量可捕资源重量:
Pw
R
W eMp
3 n0
Q e nK (tc t0 ) n
F M nK
(1
e (F M nK )
)(4)
三、渔获量的平均体重、平均体长和平均年龄 的估算方程
(1)各年的R、K、M、F各不相同 (2)考虑种间关系,建立多鱼种B-H模式 (3)考虑种内关系,建立自食性鱼类的动态综合模型
用从群体的每一年龄组得到的产量代替所有年龄的积分:
Y
t
R
itr
Fi
Fi M
1
exp
Fi
M
exp
i j tr
Fj M
Wi
Fi:各年龄组不同; M、R仍为常数
n0
3
FR'W
Q e e nK (tc t0 ) n
( F M nK )(t tc )
n0
解此微分方程
YW
3
FR'W Qn
n0
t e nk tc t0 e F M nK t tc dt
tc
则可得出B-H模型的年渔获量方程:
YW
F R W e M
3 n0
Q e nK tc t0 n
12 of 22
第二节 Beverton-Holt模型
Beverton-Holt提出的单位补充量渔获量模型(yield per recruit model)原则上是一个稳定状态的模型, 即捕捞格局(即捕捞强度和首次捕捞年龄)长时间不变, 用以分析对资源和渔获量所产生的影响。
假设条件:
(1)补充量恒定; (2)一个世代所有的鱼都是在同一天孵化; (3)补充和网具选择性都是“刀刃型”的; (4)从进入开发阶段起,其捕捞和自然死亡系数均为恒定; (5)在该资源群体范围内是充分混合的; (6)个体生长为匀速生长,即体长与体重的关系指数系数
t tc
t
Nt
dt
t tc
Nt dt
1 F M
tc t e F M 1 e F M
7
四、B-H模型的分析和应用
上述7个方程构成B-H模型
YW
R
3
FW e M
n0
Q enK tc t0 n
F M nK
1 eF M nK
1
Yn
R Fe M p 1 e(F M ) (2) FM
单位补充量渔获尾数:
Yn
R Fe M p 1 e (F M ) (2) F M
二年平均资源量方程
年平均可捕资源尾数:
Pn
t R e Mp e ( F M )(t tc ) dt
tc
R e Mp (1 e (F M ) ) F M
单位补充量可捕资源尾数:
Pn
R e Mp (1 e (F M ) ) FM
3
Wt W
Q e nK (tt0 ) n
n0
其中 Qn (1 , 3 , 3 , 1)
3
则 N tWt RW e (F M )(tt0 )
Q e nK (t t0 ) n
n0
dYN dt
F Nt
dYW dt
F Nt Wt
3
FRWe(F M )(tt0 )
Q enK (t t0 ) n
(1)捕捞死亡占总死亡的比例, (2)总死亡的比例, (3)还存活的资源尾数与补充量的比例, (4)平均体重。
Fi F1i F2i
Y1i
F1i Fi
Yi 和Y2i
F2i Fi
Yi
第五节 Thompson和Bell模型
简易的世代推算法 将一个世代的各个年龄渔获量累加
t
Y Ft Dt Wt Zt t tc
第六节 现代动态综合模型
B-H称为经典的动态综合模型 Clayder(1972)提出现代动态综合模型 费鸿年和张诗金(1990)认为,后者对经典扩展:
代各龄的生长率和死亡率相等。
Yield-per-recruit analysis diagram
Cohort
Natural mortality Growth
Fishing mortality
Yield
12/10/2020
4 of 22
12/10/2020
5 of 22
图5-28 一般动态综合模型中的年龄结构(Pitcher和Hart,1982)
Pn
R e Mp (1 e (F M ) ) FM
(3)
Pw
R
W eMp
3 n0
Q e nK (tc t0 ) n
F M nK
(1
e ( F M
nK )
)(4)
L y L 1
F M 1 eF M K F M K 1 eF M
eK tc t0 6
➢Yield-per-recruit value = expected yield an average individual recruit can produce;
➢Plot and interpretation of YPR versus fishing mortality rate;
12/10/2020
Gi Zi t ti
i
Fi
Gi Z i
Bi1 Bi
则从该世代所捕获的总渔获重量: 区间单位:1个月、半个月、1/10年
n
Y Yi i 1
例:印第安那穆塞凯湖的大鳍鳞鳃太阳鱼单位补充量的平 衡渔获量(Ricker,1975) 已知:自然死亡系数(M)、捕捞死亡系数(F),
R=1000kg,时间区间:1/8年(1.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