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套管测井

合集下载

过套管电阻率测井解释-精品文档

过套管电阻率测井解释-精品文档

单层分析
第27层:该层套 后地层电阻率在 不受泥浆侵入影 响情况与套前地 层电阻率基本一 致,数值较高, 综合其它资料分 析该层应该含油, 建议对该层进行 射孔求产。
单层分析
第7层:该层套后 地层电阻率低于 套前电阻率,原 因是泥浆增阻侵 入影响,还是其 它因素影响还有 待于分析考察, 但从裸眼完井资 料综合分析,该 层应该含油,建 议对该层进行射 孔求产。
过套管电阻率测井解释
二0一0年八月
汇报内容

一、概述


二、过套管电阻率测井的地质应用
三、过套管电阻率测井资料处理


四、过套管电阻率测井资料解释分析
五、X井测井及解释分析


六、结论


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是一种电阻率测井方法,它实现了
在套管内对套管外地层电阻率的测量,因具有比核测井更 好的探测特性和动态探测范围等优势,逐渐成为套管井看
单层分析
第1层:该层套后 地层电阻率在不 受泥浆侵入影响 情况与套前地层 电阻率基本一致, 数值低主要为岩 性影响,储层具 有一定厚度,建 议对该层进行射 孔求产。
深度匹配后,人工确定出适合本井的K因子,得到反映地层真实信息的过套管电
阻率。
3、绘制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曲线综合图
:将经过预处理的过套管电阻率测井
资料与裸眼井测井资料绘制成测井曲线综合图,进行资料解释与评价。
过套管电阻率测井资料解释分析
1、 过套管电阻率测井资料解释标准 :
过套管电阻率大于或近似等于裸眼井电阻率:过套管电阻率与裸眼电阻 率相当或略有升高,地层保持原始状态或油运移所致,但应依据裸眼井解释 为油层、含水油层和油水同层,或在一次解释中因疏忽、漏判、错判而解释 为水层导致遗失的油气层,才能采取进一步增产措施。 过套管电阻率小于裸眼井电阻率:过套管电阻率明显低于裸眼井电阻率 ,或考虑地层水矿化度的影响,用油田提供的产出水矿化度计算剩余油饱和 度,结合每口井的生产简史,解释水淹程度较高的层,建议采取措施进行封 堵;而仍有较大的剩余油饱和度,即水淹程度较低的层,仍可能提高单井产 能,建议采取措施求产。

过套管电阻率测井原理

过套管电阻率测井原理

过套管电阻率测井原理一、引言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是一种常用的地球物理测井方法,通过测量地下岩石的电阻率来判断岩石性质和储层特征。

本文将介绍过套管电阻率测井的原理及其应用。

二、原理概述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是利用电流通过地层产生的电场来测量地层的电阻率。

当电流通过地层时,地层中的电阻会对电流的传输产生阻碍,从而形成电场。

根据电场的分布情况,可以推断出地层的电阻率。

三、测井仪器与方法过套管电阻率测井通常使用测井仪器和电极阵列来进行测量。

测井仪器一般由发射器和接收器组成,发射器产生电流,接收器接收电流信号,并将信号传送到地面上的记录设备进行处理和分析。

四、电阻率测量原理1. 电阻率定义电阻率是指单位长度和单位截面积的物质对电流传导的阻力。

电阻率越大,电流通过的阻力越大。

2. 电阻率与地层特征的关系不同类型的岩石和储层具有不同的电阻率特征。

例如,含水层的电阻率通常较低,而含油层和含气层的电阻率较高。

通过测量地层的电阻率,可以判断地层的含油、含气或含水特征。

3. 电阻率测量方法电阻率测量可以采用不同的电极布置方式,常见的有二极电极、四极电极和八极电极。

电极的布置方式会影响电流流过的地层范围,从而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五、过套管电阻率测井的应用过套管电阻率测井广泛应用于石油勘探和开发中。

通过测量井下地层的电阻率,可以判断储层的类型、含油、含气或含水程度以及储层的连通性等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石油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六、测井结果分析通过过套管电阻率测井得到的数据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解释。

常见的分析方法包括计算电阻率与深度的关系,绘制电阻率剖面图,判断储层的位置和性质。

同时,还可以结合其他测井数据进行综合解释,提高解释结果的准确性。

七、存在的问题与展望尽管过套管电阻率测井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例如,电阻率测量结果受地层含水量、温度等因素的影响,需要进行修正和校正。

此外,随着测井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还有望实现更高精度和更深层次的过套管电阻率测井。

过套管测井仪操作..

过套管测井仪操作..

EILog快速与成像测井系统TCFR6561过套管电阻率测井仪操作手册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2013年05月TCFR6561过套管电阻率测井仪操作手册目录1 总体描述 (1)1.1仪器描述 (1)1.2技术规范 (2)2 安全注意事项 (3)2.1人身安全 (3)2.2设备安全 (3)3 工作原理 (3)3.1测量原理 (3)3.2仪器结构 (4)4 仪器预防性维修 (6)4.1概述 (6)4.2仪器预防性维修检查 (6)4.3外观检查 (6)5 过套管大功率发射综合面板 (7)5.1设备各部分的含义 (7)5.2操作方法 (8)6 仪器注油及注意事项 (10)7仪器的刻度、测试盒测试 (12)7.1专用刻度设备 (12)7.2仪器的线性刻度测试 (13)8现场测井的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 (14)8.1自动测井模式操作流程 (14)8.2手动测井模式操作流程 (15)8.3测井操作流程 (16)1 总体描述1.1仪器描述TCFR过套管电阻率测井仪是一种测量套管外地层电阻率的测井仪器,在开发测井中,用于油藏动态运移情况监测,评价油层水淹状况,定性识别及定量解释水淹层,通过对剩余油饱和度监测与评价,研究剩余油分布状况和规律,寻找经济有效的剩余油监测方法,充分开采剩余油。

在油藏动态监测和剩余油分布监测的基础上,利用套管井电阻率的深探测特性,结合其它测井资料进行地层对比,优化油田开发方案,延长油田开发寿命。

TCFR过套管电阻率测井仪由地面仪器和井下仪器两部分组成。

地面仪器包括过套管大功率发射综合面板TCFR-MS4000、采集箱体总成ACQM6105和控制计算机;地面联调还可选配大功率电缆模拟器箱体STET-1。

下井仪器由TCFR65611 过套管电阻率电子线路短节,TCFR65612过套管电阻率液压控制器,TCFR65613过套管电阻率电极系等部分组成。

该仪器一次下井可同时提供两条电阻率曲线——套管电阻率曲线、地层电阻率曲线。

俄罗斯过套管电阻率测井仪器

俄罗斯过套管电阻率测井仪器
俄罗斯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技术 在中国的应用
香港合创国际有限公司
目录
一、前言
二、俄罗斯过套管电阻率原理与仪器结构 三、俄罗斯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演示 四、俄罗斯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方法的特点 五、俄罗斯过套管电阻率的资料处理与解释
一、前言

在套管中测量管后地层电阻率是石油测井六十多年来不 停探索的测井方法,利用过套管电阻率测量,可以有效 的解决开发井油藏监测问题,确定油水界面的变化,开 采层位含油饱和度的变化,寻找勘探中误判、漏失的含 油层,评价死油气区,对高风险探井进行补测电阻率。 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方法是俄罗斯原创的测井方法。 早在1939年谢利平教授首先提出利用第二差分的单 极电极系(散度测井电极系)。在此基础上,60年代末 到70年代初雷赫林斯基发展阿尔平的主要思想,提出了 测量装置,初步获得了测量结果。其后,卡什科、雷赫 林斯基利用当代电子技术改进了这种方法,提出了五电 极电极系按单元记录方式,用地层电阻率ρ n公式,消 除了套管电阻率的变化和外界随机电磁干扰因素的失真 影响,到本世纪初实现了商业运作的过套管电阻率测井 技术。
U 离为 1м ) 和M1和M2两点之间电位的第二差分
(电极 N位于М 1和М 2两个极的中间)。下井仪在给定的深度点进行测量,通过电流电极A1 和电流电极A2给套管供电时各测一次,每个测量点可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测量时保证测量电极同套管接触可靠(不大于0.1 Ω )。 用如下公式计算测量的结果
在刚完井的井中测量结果
裸眼井
ECOS
2370-2400m
T87606
T87606井ECOS—RT误差分析
C Linear Fit of D2300_C
100
过套管电阻率
10

过套管电阻率测井室内刻度参数分析

过套管电阻率测井室内刻度参数分析

过套管电阻率测井室内刻度参数分析1.室内刻度模型A ,B ,C 为三电极测量点,G 为地面回路电极,F 为激发信号电极,0R 为全长套管等效模拟电阻,R 为可变刻度电阻,0I 为激励电流,x I 为漏电流。

为分析方便起见,设套管全长为1000m ,大约有100个接箍。

根据实验测得常规套管的电阻值为20μΩ/0.6m 左右,每个接箍的电阻为3倍的刻度值(20μΩ),即为60μΩ。

那么1000m 套管等效电阻值为:Ω+Ω⨯+Ω⨯m 4060003400060100206.01000==μμ选取等效电阻取40m Ω,刻度筒长度约为4m 为测量条件。

按照本系统设计,下发激励电流,只需加一根等效电阻线40m Ω。

(如按俄罗斯,上下发射时,在刻度筒要加两端模拟刻度线,按并联等效,值为80m Ω两根。

)2 2.刻度系统能够测定的最小漏电流刻度系统的电路等效模型40m Ω0选取0I 为3A ,进行分析。

(2011-3-11)根据室内刻度,R 值最大为60Ω,再高系统不确定,即信号漏电流检测为极小值。

mA m A m R R I R I x 24060340000=Ω+Ω⨯Ω=+•= 分析:○1套管电阻模拟线,在刻度筒两端均加时,Ω=Ω⨯m R 20m 40210=,那么,最小漏电游流检测值为1mA 。

(目前水平....) ○2要提高刻度电阻值达到120Ω时,激励电流I 0应为6A 。

(R 0=20m Ω时) ○3根据目前测量原理分析:只能下发射;(上、下发射的理论模型,有待研究)则:R 0=40m Ω时,按1mA 的I x 最小分辨,可刻度的最大电阻值应为120Ω。

○4要提高到180Ω~200Ω的R ,激励电流应该提高1/3倍,3+3*1/3=4A (I 0)理论上,I 0为5A 时,可刻度的R 为:(I x ,1mA )Ω+⨯Ω=m R A m mA 404401,求得R 为:R =200Ω.(目前系统应具备的能力..........)。

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技术研究与应用

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技术研究与应用

百家述评•212文/赵金宝 张磊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技术研究与应用内容摘要 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技术,在开发测井中,进行油藏动态监测,剩余油分布监测,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由于其方便性,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以俄罗斯过套管电阻率测井仪器为例,介绍了它的测量原理、关键技术、非均匀性对过套管地层电阻率测井的影响及应用,总结利用过套管电阻率测井资料和其他相关资料进行油层水淹程度监测,落实剩余油分布。

关键词 过套管电阻率;测量原理;测井解释地层电阻率是评价储层含烃量必不可少的要素。

地层电阻率主要取决于所含的液体。

含导电盐水的地层电阻率要比充满烃类的低得多,因而电阻率测量对于定位烃类储层具有不可替代的工程价值。

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是一种电阻率测井方法,它实现了在套管内对外地层电阻率的测量,因具有比核测井更好的探测特性和动态探测范围等优势,逐渐成为套管井看好的测井新技术。

斯伦贝谢公司相继推出了CHFR 和改进型的CHFR-plus,阿特拉斯推出了TCRL,俄罗斯推出了ECOS 仪器,这些仪器已逐渐在生产中得到应用,并进行了一定的现场实验和初步研究工作。

本文以过套管电阻率测井仪器为例,介绍其在麻黄山区块的实际应用,总结出利用过套管电阻率测井资料和其他相关资料进行监测油层水淹程度,落实剩余油分布,为水平井部署及油井措施挖潜提供可靠依据。

研究表明,俄罗斯过套管电阻率技术能够适用于剩余油饱和度的评价,油藏动态的监测以及老井油气层的二次评价。

过套管电阻率测井和裸眼电阻率测井在物理上的显著区别是井眼套管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导体,大部分电流会沿着套管流动,高频交流电几乎全部留在套管内部,但是低频交流电流(或者是直流电流)将会有一小部分泄露到地层中去。

在套管内绝大部分电流沿套管流到地面回路电极,而在套管内壁以及低频率流动的电流将套管视为传输线,由于钢套管周围地层介质可视为导电介质,所以将有极小部分电流渗流到地层,再流回到地面回路电极。

过套管聚焦电阻率测井仪20130919

过套管聚焦电阻率测井仪20130919

过套管聚焦电阻率测井仪过套管电阻率测井属于电阻率测井仪的一种。

它也是通过测量进入地层的电流Io和在地层中产生的电位Vo,再通过公式Rt=K*Vo/Io计算出地层的电阻率值。

与其他电阻率测井不同的是,该测井仪是在套管内测量套管外地层的电阻率。

套管本身是电阻率非常低的导体,其电阻率为2*10-7。

在测井过程中,绝大部分供电电流都通过套管流到回路电极,很少一部分分流的地层。

在地层中,产生的反映地层电阻率的信号很小使解释误差增加。

图1、原仪器工作原理图一、工作原理:仪器发射的总电流I,绝大部分(电流I1)沿套管向上流回地面回路电极,极小部分(电流)I2沿套管向下流。

向下流动的电流在流动的过程,又有一部分(电流I o)流人地层,另一部分沿套管继续向下流动。

电流I o的大小与地层电阻率有关。

要注意的是:从套管外壁流人地层的电流是随套管深度变化而变化的,也就是说,在仪器供电电极以下的套管外的地层中,电流密度除与地层电阻率有关,与套管深度也有关。

地层电阻率R t的计算公式中的K值不再为常数,而是一个变数。

因此该方法测量出的电阻率曲线幅度与裸眼井测量的电阻率曲线会相差很多。

但是曲线变化规律是相同的。

为了使套管电阻率测井仪测量的曲线与裸眼井测量的电阻率曲线一致,我们设计了一种新型聚焦供电方式:过套管聚焦电阻率测量方案。

图2、过套管聚焦电阻率测井等效电路原过套管电阻率测量方案与老横向电阻率测井方法相似。

一个电极供电,一个电极测量。

回路电极在很远的地面。

不同的是:工作环境不同,老横向电阻率(电位)测井方法工作在裸眼井中测量地层的电阻率,过套管电阻率测量方法是在套管中测量地层电阻率。

由于套管对仪器供存在屏蔽作用,所以过套管电阻率测量方法几乎无法准确测量出地层电阻率,而是相对测量地层电阻率的变化趋势。

为了较准确地测量套管外地层的电阻率值,本专利采用聚焦供电的方案,尽量减小套管的屏蔽影响,提高过套管测量地层电阻率的精度。

二、过套管聚焦电阻率方案的原理:所有的电阻率测井方法都要求供电电流主要分布在所要测量的地层中,老横向电阻率测井方法供电电流在盐水泥浆、高电阻率地层条件下测井时,会因为大部分电流都沿低电阻率的泥浆流动,很少进入地层。

过套管测井

过套管测井

目 录
国内外技术现状 过套管测井原理 技术方案 研究历程 技术成果 实验结果 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过套管测井原理—原理
G
回路电极 套管电流Iz
T
B
IC
I L I(Z)dZ
Z1 Z2
金属套管
Z+dZ I2
M D
Z2 I I I(z)dz ZZdZ I Z 2 L I L ( I )1 dj
完成了过套管电阻率测井大电流发射装置及微
弱信号检测软硬件系统 微弱正弦电压检测分辨率小于20nV 完成了模拟实验装置检测实验,视电阻率测量 非线性误差小于±3%(10Ω·m~25Ω·m),验 证了过套管电阻率测井的可行性
目 录
国内外技术现状 过套管测井原理 技术方案 研究历程 技术成果 实验结果 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过套管电阻率测井 微弱信号检测研究
目 录
国内外技术现状 过套管测井原理 技术方案 研究历程 技术成果 实验结论 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国内外技术现状-国外
2000年阿特拉斯(Baker Atlas)研制出现场测试 样机TCRT(Through Casing Resistivity Tool) 过套管电阻率测井仪。 1995年斯伦贝谢(Schlumberger)在评价顺磁 PML (Para Magnetic Logging)技术的基础上继续 开发过套管地层电阻率测井仪器CHFR(Cased Hole Formation Resitivity)。 并很快在全球开展 CHFR测量服务。 2000年斯伦贝谢公司推广CHFR仪器,同年4月 在中国申请专利。 2002年该公司又推出CHFR-PLUS,对第一代仪 器做了较大地改进。

过套管电阻率测井原理

过套管电阻率测井原理

过套管电阻率测井原理一、引言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是一种常用的地球物理测井方法,广泛应用于石油勘探和开发过程中。

它通过测量地层的电阻率来判断地层的性质和含油性能,从而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重要的地质信息。

二、测井原理过套管电阻率测井原理是基于电阻率差异的测井技术。

地层的电阻率是指单位体积内的电阻,是描述地层导电性能的重要参数。

在过套管电阻率测井中,通过在井筒内放置电极,利用电极之间的电流和电压差来测量地层的电阻率。

三、测井仪器过套管电阻率测井需要使用特殊的测井仪器,包括电极、电缆和电阻率计等。

电极是测量电流和电压差的装置,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

电缆用于连接电极和电阻率计,传递电流和电压信号。

电阻率计是用来测量电流和电压差,并计算地层电阻率的仪器。

四、测量方法过套管电阻率测井通常采用四电极法进行测量。

四电极法是指在井筒内分布四个电极,两个电极注入电流,另外两个电极测量电压差。

通过测量电流和电压差的变化,可以计算出地层的电阻率。

五、数据解释过套管电阻率测井的数据解释是关键的一步,需要根据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

地层的电阻率与地层的含水性、孔隙度和含油性等密切相关。

通常来说,含水层的电阻率较低,而含油层的电阻率较高。

通过对测井曲线的分析,可以确定地层的性质和含油性能。

六、应用领域过套管电阻率测井广泛应用于石油勘探和开发中的各个环节。

在勘探阶段,可以利用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来判断地层的含油性和储量分布;在开发阶段,可以通过测井数据来指导油气井的完井和生产操作,提高产能和采收率。

七、测井优势过套管电阻率测井具有操作简便、数据获取快速和成本相对较低等优势。

相比于其他测井方法,过套管电阻率测井可以在井筒内直接进行测量,无需进行井下作业,减少了工作量和风险。

八、发展趋势随着油气勘探和开发的深入,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新的测井仪器和方法,例如多电极测井和多频段测井,可以提高测量精度和解释能力。

TNIS-过套管成像系统

TNIS-过套管成像系统

过套管成像测井系统(TNIS)TNIS过套管成像与PNN不同,它是在PNN技术上开发的一种新的解析技术,它是建立PNN热中子技术之上的解析,每一个技术的进步都不是飞跃型的,PNN技术的出现,使得中子寿命测井技术的剩余油水评价符合率从低于50%提高到了60%以上。

TNIS过套管成像技术的出现可使剩余油评价符合率提高到75%,对气层评价可以到达95%以上,作为测井评价技术这就是很大的进步!一、简述:TNIS(Thermal Neutron Imaging System)是加拿大GPN公司以及美国的专家和中国测井界专家、清华核物理教授、石油大学数模博士,经过多年对近千口井热中子测井的技术跟踪、分析和研究后,对热中子测井及解释系统升级开发出来的一种用于油田新、老井的油、气饱和度测井系统,它的成像解析对于原始数据的利用有了非常大的提高。

研发人员又通过蒙特卡罗方法(MCNP)和核物理计算机模拟了不同情况下的热中子时间谱,研究宏观截面和矿化度、孔隙度、饱和度、泥质、岩性等各种因素的关系,开发绘制出了相应的交绘解析图版,为TNIS系统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数据处理方面,采用数据库矩阵的记录模式,对现场数据高精度的记录。

在资料处理解释中,采用多元化成像处理模式,成像处理更加直观的对储层参数进行评价,克服了解释人员的人为解释失误和地层参数错误带来的解释结果失误。

目前该系统已经开始在中国应用,取得了较好的使用效果。

在国内引进该解析系统是对奥地利HOTWELL公司热中子测井系统的升级,尤其是在水平井和天然气井、煤层气井中,成像资料更加直观的看到储层流体的性质和不同流体在地层中的分布。

二、原理:1、测量原理:使用高能的中子发生器向地层发射14MeV的快中子,经过一系列的非弹性碰撞(10-8—10-7s)和弹性碰撞(10-6—10-3 s),当中子的能量与组成地层的原子处于热平衡状态时,中子处于热中子能量级,此时它的能量是0.025eV左右,速度2.2×105cm/s,直到被地层俘获。

第12讲过套管电阻率测井

第12讲过套管电阻率测井

2.CHFR原理与应用
完成两步测量后 ,
按右图公式计算出泄
漏到地层电流△I。
再 按 下 面 公 式 就 可
A B C
I
计算出地层电阻率。
Rt = K × Vds/ △I
V V R AB R
AB
BC BC
Vds为测点到地面的电压降, △I为地层电流; K为仪器因子。
2.CHFR原理与应用 应 用 单 独 程 序 进 行精确的测量:直 流电流从底部电流 电极发射,沿着和 测量地层电流同样 的路径返回地面。
仪器具有完善的质量监控系统。可以在车间进 行刻度,在出车前就可以检查仪器的状态。 具有实时测井监控软件,在测井过程中如果测 井数据有疑问时,可及时调用反映各电极系与 套管接触的波形图来对测井质量进行控制。
3.EKOS原理与应用 1. 电极之间采用钢缆软连接
使电极在不规则的套管中也
能使探头同套管紧贴,增加
剩余油分布研究等。
静止时间包括井下深度校准及液压推靠 2-5min ; EKOS测井仪的测井速度约为15~37 m/h 。
3.EKOS原理与应用
回路电极 遥测系统 液压系统
上供电电极
测量电极 ΔU I 测量系统
RK
V I
下供电电极
3.EKOS原理与应用 EKOS的优势:
电极间采用钢缆软连接使电极在不规则的套管 中也能使探头同套管紧贴,增加测量成功率, 极大的降低了测井成本。
极、四组测量电极组成,
每组测量电极有三个相距
180°的电极,每两组相邻
电极相距2英尺(60cm)。
2.CHFR原理与应用 每三组相邻电极完成
一个深度点测。
每次点测可以测量两 与应用 第 一 步 通 过 顶 部 电 流 电 极向套管施加低频交流电 流,大部分电流通过套管 上下传递最后到达地面。

俄罗斯过套管电阻率测井在辽河油田的应用new

俄罗斯过套管电阻率测井在辽河油田的应用new

俄罗斯过套管电阻率测井在辽河油田的应用姜春玲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是一种电阻率测井方法,它实现了在套管井中地层电阻率的测量,为解决储层泥浆污染、发现遗漏油气层、准确评价储层含油性提供了有效手段,为套管井中监测剩余油饱和度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过套管电阻率测井作为近年来一项测井新技术,2006年底首次在辽河油田进行生产实验性测井获得成功,为该技术在辽河油田的推广应用拉开了序幕。

前期工作情况该仪器自引进以来已经进行5口井的上井试验,井号分别为欢2-13-2116井、兴4-24井、兴422井、前16-132井、锦2-丙6-228井。

其中欢2-13-2116井为试验第一口井,因没有掌握正确的点测校深方法,虽然采集到了数据,但与裸眼井电阻率数值不匹配,不是地层真实参数的反映,试验无效。

其余4口井成功。

前16-132井是一口新井,完钻日期为2006年12月21日,12月25日对该井进行过套管电阻率测井。

兴4-24井、兴422井为老井,完钻日期分别为87年12月和74年10月。

三口井测试井段均为未射孔的水层和泥岩层(兴422井在1910-1921m解释为气层,实际应为水层),测试目的是通过测量值与裸眼深侧向数值的比较,考察仪器的性能,结果非常令人满意。

锦2-丙6-228井91年1月完井,目前已强水淹。

2004年4月15日斯伦贝谢对该井进行了CHFR测量。

2006年12月21日在相同层段对该井进行了过套管电阻率测井,目的是与斯伦贝谢CHFR测量结果比较,并对该井剩余油饱和度进行监测。

结果表明两者反映特征非常相似,只有顶部一层虽然未射孔,过套管电阻率测量值下降幅度更大,是受邻井注水开发的影响,目前已经强水淹,不在有补孔的价值。

下步工作计划以上五口井的测试对仪器的性能进行了初步验证,见到了很好的效果,但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很多工作还急需进行:仪器的性能和适用性方面需要进一步测试,该技术在地质应用方面还没有卖出第一步,资料解释上还没有形成配套方法和软件等等。

过套管测井技术在南海西部油田油气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过套管测井技术在南海西部油田油气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过套管测井技术在南海西部油田油气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孙殿强;陈鸣;秦瑞;谢献辉;王锋;陈铭泉【期刊名称】《科技和产业》【年(卷),期】2024(24)3【摘要】过套管测井是指在探井或开发井已经下入套管固井后的井段进行套管内测井作业,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油气层识别、储层物性评价、水淹层评价等研究。

早期,过套管测井主要应用在开发测井中进行油藏动态监测、剩余油分布监测、井区水驱效果、水淹层分析等方面,其方便实用的特点使其在油田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近些年,由于大斜度井、水平井、高温高压等高风险复杂结构井逐渐增多,裸眼测井面临无法录取资料的风险。

为了降低测井作业事故发生概率,取全测井资料,缩短作业周期,可以利用过套管测井代替原有的裸眼测井。

但对于过套管测井,由于套管的隔离作用以及井眼和地层等影响因素,相较于裸眼测井其探测范围更小,油气藏评价结果存在疑问。

通过对过套管电阻率、中子、密度测井原理进行分析,厘清过套管测井响应的影响因素并进行相应的校正处理,结合同井眼裸眼随钻测井以及邻井同层位测井资料对比,验证了过套管测井资料的可靠性。

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油气藏综合解释,有效解决了过套管测井评价技术的难点。

【总页数】8页(P241-248)【作者】孙殿强;陈鸣;秦瑞;谢献辉;王锋;陈铭泉【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湛江分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9【相关文献】1.过套管电阻率(CHFR)测井技术在南中国海上油田应用效果评价2.Hydraulic套管开窗工具在南海西部油田的首次应用3.深层大井斜小井眼套管开窗技术在南海西部油田应用4.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技术在控压套管钻井测井评价中的应用5.MDT测井技术在大庆油田复杂油气藏中的应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TNIS过套管成像系统简介

TNIS过套管成像系统简介

过套管成像测井系统(TNIS)一、简述:TNIS(Thermal Neutron Imaging System)是加拿大GPN公司的技术人员经过多年对近千口井热中子测井的分析和研究,以及对热中子测井及解释系统升级后开发出来的一种用于油田新、老井的油、气饱和度测井系统,对于原始数据的记录有非常大的提高。

研发人员又通过蒙特卡罗方法(MCNP)模拟不同情况下的热中子时间谱,研究宏观截面和矿化度、孔隙度、饱和度、泥质、岩性等各种因素的关系,并绘制出相应的交会图版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在数据处理方面,采用数据库矩阵的记录模式,对现场数据高精度的记录。

在资料处理解释中,采用多元化成像处理模式,成像处理更加直观的对储层参数进行评价,克服了解释人员的人为解释失误。

目前该系统已经开始在中国应用,取得了较好的使用效果。

在国内引进该系统是对热中子测井系统的升级,尤其是在水平井和天然气井、煤层气井中,成像资料更加直观的看到储层的状态,相信TNIS系统会更好的服务于国内各油田的水平井和各类油、气井。

二、原理:1、测量原理:使用高能的中子发生器向地层发射14MeV的快中子,经过一系列的非弹性碰撞(10-8—10-7s)和弹性碰撞(10-6—10-3 s),当中子的能量与组成地层的原子处于热平衡状态时,中子处于热中子能量级,此时它的能量是0.025eV左右,速度2.2×105cm/s,直到被地层俘获。

该仪器利用两个高精度探测器(即长、短源距探测器)记录从快中子束发射30μs后的1800μs时间内的热中子计数率,每个探测器均将其时谱记录分成120道,每道15μs,根据各道记录的热中子计数生成热中子时间衰减谱,从而可以有效地求取地层的宏观俘获截面。

同时利用两个中子探测器上得到的中子计数的比值就可以计算储层含氢指数。

据此在低矿化度地层水条件下,分辨近井地带的油水分布,计算含油饱和度、划分水淹级别、求取储层孔隙度、计算储层内泥质含量及主要矿物含量等等。

过套管电阻率测井原理

过套管电阻率测井原理

过套管电阻率测井原理一、引言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是一种常见的地球物理测井方法,它通过测量井壁与地层之间的电阻率差异来评估地层的电性质。

本文将介绍过套管电阻率测井的原理以及其应用。

二、原理过套管电阻率测井原理基于电磁感应的原理。

当测井仪器通过电极对井壁施加电压时,电流会沿着井壁流动。

地层的电阻率不同,会导致电流在地层中的流动方式发生变化。

通过测量电流和电压的比值,就可以计算出地层的电阻率。

三、仪器与测量方法过套管电阻率测井需要使用特殊的测井仪器,包括电极、电阻率测量模块和数据采集系统等。

测井仪器通常由电缆连接井口的数据采集系统,通过下放电极到井内进行测量。

测量方法通常有两种: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

直接测量法是将电极直接接触井壁进行测量,适用于套管完好的情况。

间接测量法则是通过套管与地层之间的电阻率差异来推断地层的电性质,适用于套管损坏或无法接触地层的情况。

四、应用过套管电阻率测井在石油勘探和开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提供地层电性质的定量信息,对于评价油气藏的储集性能和流体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1. 地层界定:通过测量地层的电阻率差异,可以确定地层的界限和厚度。

这对于确定油气层的储集情况以及预测油气藏的分布范围非常重要。

2. 油气饱和度评估:地层的电阻率与其中的含油气饱和度有密切关系。

通过测量地层的电阻率,可以对油气饱和度进行初步评估,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重要参考。

3. 地层性质评价:地层的电阻率还可以反映地层的孔隙度、渗透率等物性参数。

通过测量地层的电阻率,可以评价地层的储集能力、渗流性质等,为油气开发提供重要依据。

4. 地层改造评估:在油气开发过程中,常常需要进行地层改造操作,如注水、压裂等。

通过过套管电阻率测井,可以评估改造效果,指导后续的工程操作。

五、优势与局限过套管电阻率测井具有以下优势:1. 非破坏性:过套管电阻率测井不需要对地层进行物理损伤,对井筒和地层的影响较小。

2. 实时性:测井数据可以实时传输到地面,可以及时评估地层的电性质,指导勘探和开发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a dV a dI dV dI = V a I a V I
1 V1' V2 1 ' V2 V1 dV1 dV1' 1 ' ' V V1 1 1 V2 V1 V1' V2 dV2 dV2' dI n V V' I n 2 2
视电阻率测量线性测试
24.0 22.0 视电阻率实测值 视电阻率标准值
实测值(Ω ·m)
20.0 18.0 16.0 14.0 12.0 10.0 10 12 14 16 18 20 标准值(Ω ·m) 22 24
实验结果—视电阻率测量线性测试数据
介质电阻率Ra,(Ω· m) 参考电位VR,V 11.43 22.34 11.59 22.91 14.90 28.14 22.64 39.03
2.00 激励电流I 0 (A)
3.00
实验结果—漏电流线性测试数据
激励电流 I0(峰值,A) 3.12 2.60 2.08 1.48 漏电流 △I(mA) 173.17 150.67 122.39 90.53 线性拟合值 非线性误差 (mA) (%) 176.30 148.35 120.41 88.69 -1.78 1.56 1.65 2.08
测量次数
△I(mA)
40
50
60
△I的标准偏差:σ△I =0.47mA , △I的测量不确定度:±1.41mA
实验结果—漏电流线性测试
激励电流与漏电流线性测试
200.00
实测曲线
y = 53.415x + 9.3808
线性拟合线
150.00
漏电流△I(mA)
100.00
50.00
0.00 1.00
1.03
61.50
64.52
-4.68
实验结果—仪器常数K测试
仪器常数K测试
实测计算值 24 线性拟合 y = 0.3758x - 1.7875
电阻率(Ω ·m)
22 20 18 16 14 12 10 30.00 40.00 50.00 V/△I(Ω ) 60.00 70.00
实验结果—视电阻率测量线性测试
x(n) A sin[2fn f s ] N(n )
1 M 1 x(m) x(i ) M i 0
研究历程—数字信号处理方法仿真
相敏检波
Asin(ωt+φ) 积分
2 n
平方
பைடு நூலகம்
X(t) 输入
累加 平均
数字 滤波
sinωt Cosωt
d(t )
0
x
2

2 n
幅度 变换
完成了过套管电阻率测井大电流发射装置及微
弱信号检测软硬件系统 微弱正弦电压检测分辨率小于20nV 完成了模拟实验装置检测实验,视电阻率测量 非线性误差小于±3%(10Ω·m~25Ω·m),验 证了过套管电阻率测井的可行性
目 录
国内外技术现状 过套管测井原理 技术方案 研究历程 技术成果 实验结果 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漏电流IL,mA VR/△I 电阻率实测值
测量的相对误差% 拟合方程
634 35.24 11.5
0.20
630.5 36.34 11.9
2.38
649 43.36 14.5
-2.65
598 65.27 22.7
0.43
Y=K(VR/△I)+b,K=0.3758,b=-1.7875
实验结果—成果
取得的成果
d I I
视电阻率的测量误差主要来源于V1、 V1’、V2、V2’、的测量误差
研究历程—数字信号处理方法仿真
累加平均 累加平均是利用噪声信号均值为零的特性,对同一 样点进行多次采样累加平均来压制噪声,提高信噪比。 信号:x(t)=s(t)+N(t); s(t)=Asin(wt+φ) N(t)为均值为零的加性高斯白噪声信号
输出A
X(t)=S(t)+N(t) S(t)=Asin(ωt+φ) N(t)-加性高斯白噪声 Asin(ωt+φ)
d(t )
0
x
2
积分
平方
研究历程—大电流发射装置设计调试
研究历程—前放电路设计调试
研究历程—数据采集电路仿真与实现
(1)利用评估板进行 软硬件仿真调试 (2)设计完成目标硬 件电路
Z1
Z2

Z1
V Z
U
Z2 Z1
I1
R
V0
泄漏电流IL
注入总电流
A
被测地层
过套管测井原理—原理
如果在长度为△Z的套管上漏入地层的 电流为△I,则地层的视电阻率可用下式计 算
V0 a k z I
过套管测井原理—三种测量模式
参考电压模式
~
套管电阻模式
~
泄漏电流模式
~
G
电路
B A
C D E
DOUT
RS232
斩波器
24位△-Σ A/D转换
DSP
计算机
目 录
国内外技术现状 过套管测井原理 技术方案 研究历程 技术成果 实验结果 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研究历程—影响测量的因素分析
激励信号类型 激励信号频率 趋肤深度 激励电流源功率 信号水平 噪声水平
Im a KQ In V V 1 2 V1 V2
1
F
过套管测井原理—信号的水平
噪声电平 侧向测井仪器
感应测井仪器
过套管电测井 10-10 10-9 10-8 10-7 10-6 10-5 10-4 10-3
millivolt
10-2
nanovolt
microvolt
目 录
国内外技术现状 过套管测井原理 技术方案 研究历程 技术成果 实验结果 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技术方案—总体方案
24位A/D 大电流 发射装置 套管 24位A/D 数字信 号处理
低噪声前放
信号采集与处理
技术方案—大电流发射装置
大功率压控电流源
高精度 正弦信号源
Vi
RL
V1的标准偏差:σV1=4.07nV V1的测量不确定度:±12.21nV V2的标准偏差:σV2=5.94nV V2的测量不确定度:±17.82nV
实验结果—漏电流测量不确定度
漏电流测量不确定度
△I
0.6 0.4 0.2 0.0 -0.2 -0.4 -0.6 -0.8 -1.0 0 10 20 30
V1 R1 In

V2 R2 In

过套管测井原理—泄漏电流模式
泄漏电流模式
~
G
电路
B
A C D E J
V
V1 V2
电流Im从电极A注入,回路电 极在B极。通过测量C和D间的电压 V1、D和E间的电压V2来估计泄露 到地层的电流△I。 V1 V2 I R1 R2 地层视电阻率由下式计算:
研究历程—测量参数的选取
激励信号:正弦交流信号 信号频率:1~10Hz 功率管选择 低噪声前放选择 前放电路参数选择(增益、通频带、传递 函数)
研究历程—测量误差分析
V a K I
d a
V1 V2 I R1 R2
R1
V1 In

V2 R2 In
技术成果—信号采集处理软件
目 录
国内外技术现状 过套管测井原理 技术方案 研究历程 技术成果 实验结果 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实验结果—采集到的信号波形
实验结果—直接测量信号的量级
微弱电压信号的量级(激励电流:2.97A)
66.0000 65.5000
V1(μ V)
V1 V2
缩短了开发周期,节约 了人力物力成本
研究历程—室内模拟实验
研究历程—利用模拟装置进行实验
目 录
国内外技术现状 过套管测井原理 技术方案 研究历程 技术成果 实验结果 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技术成果—完成的硬件
大电流发射装置 微弱信号采集处理电路
技术成果—信号采集处理软件
65.0000 64.5000 64.0000 63.5000 0 10 20 30 40 50 测量次数 60 70 80 90 100
实验结果—直接测量信号的不确定度
微弱电压信号的测量不确定度
V1 V2
25.0 20.0 15.0 10.0
V1、V2(nV)
5.0 0.0 -5.0 -10.0 -15.0 -20.0 -25.0 0 10 20 30 测量次数 40 50 60
V Q Io
V
J F
过套管测井原理—套管电阻模式
套管电阻模式
~ 电路
B A
C D E J F
V
V1’ V2’
测量电极C和D以及D和E间电 阻。在这种测量模式下,从A极注 入电流In ,回路电极在F极。此时 极间泄露到地层的电流可以被忽略, , 这时测量C和D间的电压 V1’和V2’, 计算出极间套管的电阻分别为 :
i
R
Vi i R
技术方案—低噪声前置放大器
低噪声前置 放大电路
二阶压控滤波电路 (低通、高通)
中间级 放大电路
信号的隔离与输出
技术方案—信号采集与处理
Vref A1P Ch1P Ch1N Ch2P Ch2N GND OPA1632 A2N SCLK A2P Vref ADS1271 OPA1632 A1N ADS1271 DOUT DRDY/ SCLK DIN DR0 RFS0 SCLK0 ADSP2189 DT1 DR1 RS232 收发器 DT DR 1 2 3 4 5 6 7 8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