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药物的肾排泄第二节药物的胆汁排泄第三节药物的其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药物胆汁排泄的因素
1.排泄机制的影响 2.水溶性影响 3.分子量影响
2
肠肝循环
从胆汁中排出的药物,先贮存在胆囊 中,然后释放进入十二指肠.有些药物可 由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有些在肝代谢为与 葡萄糖醛酸结合后的代谢产物,在肠道被 菌丛水解成母体药物而被重吸收,这种经 胆汁或部分经胆汁排入肠道的药物,在肠 道中又重新被吸收,经门静脉又返回到肝 脏的现象,称为肝肠循环。
肾小球滤过率 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 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GFR)
在生理情况下,肾小球滤过率(GFR)
约为125ml/min,有性别和动物种属差
异。
肾血液供应对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
肾小球滤过速度不仅依赖于毛细血管的 通透性,也取决于肾小球的有效滤过压。 肾血流量增加时有效滤过压和滤过面积 增加,滤过滤增加.
第三节
药物的其他排泄途径
乳腺排泄、唾液、泪水或汗液排泄等。
乳汁pH略低于血浆,碱性药物可以自
乳汁排泄,哺乳婴儿可能受累。
药物也可自唾液及汗液排泄。
肺脏是某些挥发性药物的主要排泄途 径,检测呼出气中的乙醇量是诊断酒 后驾车的快速简便的方法。
43
肾清除率是检查肾功能的一项重要方法。 它表示肾脏对血液里某物质的清除能 力,还可以了解肾血流量和重吸收等方 面的情况。
当药物的尿排泄率与血浆药物浓度成比 例时,其排泄率为 肾排泄率(每分钟肾排泄量) =血浆浓度(C)×CLr
肾清除率与肾功能:影响因素包括血浆药 物浓度、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尿液的 酸碱度、尿量和肾脏疾病状态。滤过药 物仅为未与蛋白结合的药物。 当肾小球的滤过能力由于疾病的影响减 弱时,主要依靠此机制排泄的药物排泄 量减少,药物的半衰期延长。
Biblioteka Baidu
肠肝循环引起的双峰现象
肠肝循环的意义
有肠肝循环的药物在体内能停留较长的时间。 若阻断肝肠循环,则能加速药物的排泄。 1.对药效及毒性影响 这类药物若与某些药物 合用,或改变制剂工艺,或因病理原因使肠肝 循环情况发生变化,立即会影响到药效和毒性 2.对给药间隔及合并用药的影响 3.对前药设计的意义
血浆蛋白结合对药物肾小球滤过的影响
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不能被肾小球 滤过.游离的原形药物和代谢物可滤过
肾小管重吸收
是指肾小管上皮细胞将小管液中的水分和某
些溶质,部分地或全部地转运到血液中的过程
肾小球滤过的大部分液体被吸收。同样,溶
解于血浆中的机体必须成分和药物等,也反
复进行滤过和重吸收
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和大量氯化钠都被 肾小管的上皮细胞吸收,并转移到附近的血 管中去。
肾小管主动分泌
例如许多有机弱酸性和弱减性药物在 近曲小管由载体主动转运入肾小管, 排泄较快。
肾小管分泌的特征(1)需要载体(2) 需要能量(3)由低浓度向高浓度逆浓 度梯度转运
肾小管分泌
(4)存在竞争抑制(5)有饱和现象 (6)血浆蛋白结合率一般不影响肾小 管分泌速度
从肾小管分泌的药物主要为有机酸和 有机碱,他们通过两种不同机制进行 分泌
第一节
药物的肾排泄
随着原尿水分的回收,药物浓度上升。 当超过血浆浓度时,那些极性低、脂溶 性大的药物反向血浆扩散(再吸收), 排泄较少也较慢。 只有那些经过生物转化的极性高、水溶
性代谢物不被再吸收而顺利排出。
药物的排泄
1. 肾排泄 肾小球滤过:无选择性; 肾小管重吸收:被动扩散和主动转运过程; 肾小管分泌 :主动转运过程 总的排泄率可表示为: 药物肾排泄=药物滤过+药物分泌-药物重吸收
例如,苯巴比妥是一弱酸,给予碳酸
氢钠使尿碱化,即可使其排泄增加。
水杨酸类如与碳酸氢钠同服,其排泄
亦可增加,血浓度则随之减低。
尿液酸碱度对弱酸性(水杨酸)及弱碱性 (苯丙胺)药物在肾小管内再吸收的影响
3. 尿量
大部分药物按照被动扩散过程进 行重吸收;尿量增大,则药物浓度降 低,重吸收降低; 增加尿量促进肾排泄是临床常用的解
肾小管分泌
(1)有机酸 有机酸的分泌主要通过阴 离子分泌机制进行,故阴离子分泌机制 也称为有机酸分泌机制。以对氨基马尿 酸(PAH)为代表,也可称为PAH机制。 (2)有机碱 有机碱的分泌通过阳离子 分泌机制进行,故阳离子分泌机制也称 为有机碱分泌机制。
肾小管分泌
属于同一分泌机制的药物间可能有竞 争性抑制。 例如丙磺舒抑制青霉素主动分泌,使 后者排泄减慢,药效延长并增强。
药物排泄
药剂教研室
Main Contents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药物的肾排泄 药物的胆汁排泄 药物的其他排泄途径
药物的排泄
排泄是指体内原型药物或其代谢物排出
体外的过程;
排泄最主要的途径是肾脏排泄,其次是
胆汁排泄;
另外,药物及其代谢产物还可通过汗腺、 唾液腺、乳腺等途径排泄 挥发性药物还可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
毒手段;若能同时考虑尿液pH对药物
解离的影响,减少重吸收,则解毒效
果会更好。
肾小管主动分泌
肾小管分泌是将药物转运至尿中排泄, 是主动转运过程 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除了重吸收 机体需要的物质外,还可将自身代谢 产生的物质,以及进入人体的某些物 质通过分泌过程排入小管液,保证机 体环境相对稳定。
从胆汁排泄进入小肠的药物中,某些 具有脂溶性的药物可被重吸收, 葡糖苷酸结合物则可被肠道微生物的 β-葡糖苷酸酶所水解并释放出原形药 物,然后被重吸收,这也是肝肠循环。
已知已烯雌酚、消炎痛、氯霉素、红 霉素、吗啡等能形成肝肠循环。
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药物的双峰现象
肠肝循环不仅可增加药物体内滞留时间, 延长半衰期, 某些药物还可因肠肝循环出现第二个血 药浓度高峰,成为双峰现象。
2. 药物的pKa和尿液pH影响药物解离的 程度及药物分子型和离子型的比例;
按照pH分配假说,弱酸性药物在碱 性尿液再吸收少,排泄快;在酸性 尿液中再吸收多,排泄慢;弱碱性 药物则相反。 碱化尿液使酸性药物在尿中离子化, 酸化尿液使碱性药物在尿中离子化, 阻止药物再吸收,加速其排泄, 这是药物中毒常用的解毒方法
第二节 药物的胆汁排泄
胆汁排泄是肾外排泄中最主要的途径。
这是一个主动分泌过程。能从胆汁分泌 的药物需具备几个条件:
1.能主动分泌;2.药物是极性物质;3.相 对分子量超过300 分子量300以上并有极性基团的药物主 要从肝进入胆汁排泄。
第二节 药物的胆汁排泄
胆汁排泄对于因为极性太强而不能在肠
药物胆汁排泄机制
胆汁排泄的主动转运也有饱和现象和竞 争性抑制。通过主动转运从胆汁排泄的 药物,随着投药量的增大,血药浓度上 升,达到饱和现象后,血液中药物的消 除时间随着投药量的增加而延长。
胆汁清除率
胆汁中未被吸收的药物通过粪便排出体 外,其排泄率可用清除率来表示: 胆汁清除率 =胆汁排泄速度/血浆药物 浓度=(胆汁流量×胆汁药物浓度)/ (血浆药物浓度)
药物的排泄与药效、药效维持时间及药 物毒副作用等密切相关。当药物的排泄 速度增大时,血中药物量减少,药效降 低甚至不能产生药效。由于药物相互作 用或疾病等因素使排泄速度降低时,血 中药物量增大,此时如果不调整剂量, 往往会产生副作用,甚至出现中毒现象。
第一节
药物的肾排泄
药物在体内最后的过程是排泄 (excretion),肾脏是主要排泄器官。 肾小球是动静脉交汇的毛细血管团,这 部分毛细血管血压较其它部位高,又有 较大的微孔,因此除血细胞和蛋白等高 分子外,一般物质都可滤过,输入肾小 管。
肾清除率
肾清除率表示肾脏在单位时间内(min)
将多少量(ml)血浆中的某物质全部清 除而由尿排出,常以ml/min表示。
清除率对于了解肾脏各部位的功能很 有帮助。以公式表示如下:
Clr U V / C
Clr U V / C
Clr-清除率(ml/min) V-每分钟尿量(ml/min) U-尿中测定物质的浓度(mg/L) C-血中测定物质的浓度(mg/L)
内重吸收的有机阴离子和阳离子是重要 的消除机制。
药物从胆汁中消除有三种形式,即原形 药物、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及谷胱甘肽结 合物。
药物胆汁排泄机制
向胆汁转运的药物也是一种通过细胞膜的 转运现象。转运机制也有被动扩散和主动 转运等。
从胆汁排泄的被动转运,包括两种途径: 膜孔扩散,细胞膜类脂质扩散。它的扩散 速度受药物分子大小、脂溶性等因素影响。 当药物分子上存在极性强的基团时,胆汁 排泄量就较多
A 肾小球滤过 B 肾小管主动分泌和重吸收
肾小球滤过
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极薄,上面分布着 很多直径约6-10nm的小孔,药物可以以 膜孔扩散方式滤过。
肾小球仅滤过分子量相当于或小于白蛋 白分子量大小的分子通过,血浆蛋白结 合率高的药物排泄较慢。此外药物所带 电荷也影响,因为肾小球滤过膜表面覆 盖着一层带负电荷的黏多糖.
肾小管重吸收方式
肾小管重吸收也有主动转运和被动扩散
两种机制;
主动转运主要发生于许多内源性物质; 例如葡萄糖、氨基酸、小肽等。
绝大多数药物的重吸收是被动扩散机制;
影响肾小管重吸收的因素
药物的脂溶性、pKa、尿量和尿的pH影 响肾小管重吸收的程度。 1. 药物脂溶性大,重吸收程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