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 城镇体系规划为软规划、政策规划。
• 当前开展城镇体系规划的问题:
– 缺少城市化战略研究、在二元结构框架下解决城市问题,缺 少对农村的研究、强调中心城市,不够公平、重视内容研究, 较少技术规定、囿于“3个结构1个网络”的传统内容。
• 作用:
– 是地区城市化的科学依据;协调城市空间发展与经济社会关 系的依据;有效组织空间资源的依据
古
交
晋
市 源
碾乡
区
清源镇
区
中
王答乡
东于镇
城
西谷乡 吴村乡 徐沟镇
市
集义乡
县
柳杜乡 高花乡
文
杨房乡
孟封镇
谷 水 县 祁 县 太
县
• 例2-2
• 等级规模结构特征
– 综合考虑乡镇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清徐县城镇体系等级结构 现状为三级结构:中心城——重要乡镇——一般乡镇。
等级 人口规模 个 数 乡镇名称
– – – – – – – – – 1)找出研究对象在高层次区域的地位(水平和作用); 2)空间结构、规模结构、职能结构的特色与存在问题; 3)城乡关系的特色与问题; 4)城市区域关系的特色与问题; 5)城市建设方面的特色与问题。 1)抓住特点,高度概括; 2)找准问题,深刻抓住问题实质; 3)同全国水平、先进省区水平对比时发现问题; 4)充分利用数据、表格、地图。
• 3、分析要求
例2:清徐县域城镇体系现状分析
• • • • 2.1 2.2 2.3 2.4 空间结构特征 等级规模结构特征 职能结构特征 体系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例2-1
• 空间结构特征
– 清徐县域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特征呈哑铃型: 西部以清源镇和东于镇为中心,形成人口、 工业、商贸密集区,其中清源镇是县城所在 地;东部以徐沟镇和王答乡为中心,形成东 部的人口、工业、商贸密集区,东西以清东 公路连接。这两个地区乡镇驻地人口占全县 乡镇驻地人口的 83.6% 。相对于以上两地区, 县域南部人口数较低,经济较薄弱。
• 目前城镇体系规划的基本思路:
– 了解历史、区域、经济,根据国内外规划潮流,制 定发展目标、方针、模式,进行规模结构、职能结 构和空间结构的规划,协调城市内部关系以及与周 围区域的关系,制定总的建设准则、目标。
一、区域城镇体系概述
• (一)区域城镇体系概念
– 1、概念
• 一定区域内相互依存的城镇集合。 • 职能类型的互补、规模互控的联系、空间上的依存。
– 侧重于经济增长,以经济高速增长为目的。
• 雁行增长:鼓励中心增长,一头带动两翼,通过轴和带的 发展,带动区域发展。
– 可持续发展观点,侧重于生态环境的研究。
• 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问题
• 3、城镇体系规划目的
– 目的:使集合整体效益达到最大化; – 理顺关系:城镇与城镇、城镇与体系、体系与环境。
二、区域城镇体系基础分析
(二)我国城镇体系规划的发展
• 1、提出原因
– 理论界的认识:就城市论城市,不能长久发展 – 行政管理体制的必然选择
• 区域、空间观念;经济学理论
– 城市发展方向
• 物质形态的设计(城市设计) • 宏观方向发展(社会、经济战略、空间结构、远景规划) • 区域开展空间、产业规划、基础设施规划
• 2、指导规划的两大观点
中心 城
城镇人口6万人以上 乡镇驻地人口5000人 至2万人
乡镇驻地人口5000人 以下
1
清源镇
重要 乡镇
一般 乡镇
4
徐沟镇、王答乡、东于镇、 孟封镇
马峪乡、集义乡、西谷乡、 吴村乡、柳杜乡、杨房乡、 高花乡、碾底乡
8
• 例2-3
• 职能结构特征
乡镇职能 个数 乡镇名称
工业型乡镇
1
王答乡
商贸型乡镇
• • • • • • 历史基础分析 现状分析 经济基础分析 资源分析 综合潜质评价 区位分析
(一)历史基础分析
• 1、影响方面
– 影响城镇体系进一步演化的趋势,能够揭示城镇化的机制。
• 2、分析内容
– – – – 1)发展阶段及影响的主要因素; 2)各阶段城镇体系的特点; 3)历史上中心城市的变化规律及轨迹; 4)历史的启示。
– 2、构成条件
• 1)城镇群体内各城镇在地域上邻近;具有便捷的空间联系; • 2)城镇群体内各城镇均具有自己的功能和形态特征; • 3)城镇群体内各城镇从大到小、从主到次,从中心到一般 集镇,共同构成整个系统内的等级序列,而系统本身又从 属于一个更大的系统。
– 3、特点
• 城镇系统属于社会系统,随机系统(人类生态学) • 区域性、关联性、层次性、开放性、整体性、动态性
• 性质:
– 是区域规划的一部分;是与城市总体规划的结合点;指导性 和引导性规划;调控性规划;多主体的协调规划
• 内容:
– 制定战略;布局设施;实施调控
• 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一般包括:
– 基础篇、战略篇(目标、方针、道路、布局)、结 构篇、协调篇(群体与环境的协调、区域与区域外 部的协调)、准则篇(建设准则、现代化准则)、 对策篇(方案实施措施)。
1
徐沟镇
综合型乡镇
8
清源镇、东于镇、碾底乡、马 峪乡、吴村乡 西谷乡、柳杜乡、杨房乡
孟封镇、集义乡、高花乡
农业型乡镇
3
• 例2-4
• 体系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 (1)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不平衡。作为东部地区的中心镇,徐沟镇的 城镇驻地人口规模仅有17000人,较县城驻地人口少近 45000人,城镇 的中心职能作用较为有限。更突出的是孟封镇,城镇驻地人口仅5000 人,工业经济尚不占据主导地位,难以带动南部地区的发展。 – (2)县城规模偏小。城镇驻地人口6.25万人,尽管与县城其它城镇相 比其首位度较为突出,但由于其偏居县域一隅,经济辐射能力尚不够 强大,特别是距太原市区仅35公里,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牵制,县域 中几个经济实力较强的乡镇居民购买大型商品多到太原市也说明了这 一点。 – (3)乡镇企业发展与城镇建设相脱离。乡镇企业空间布局呈现一种无 序的状态,在县域范围内遍地开花,整个县域尚没有一处集中的工业 小区。赵家堡村暖气片生产企业虽初具规模,村里也投资建成了电影 院、宾馆等大型公共服务设施,但更象厂区的生活区,尚不具备城镇 的生活氛围。工业企业的分散布局难以形成空间集聚效应,城镇建设 也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撑。
• 3、分析要求
– 充分利用地图,做出各个演变阶段的演变分布图(示意图, 也即演变模式图);找出演变规律。
• 4、案例
– 1)扬州地区城镇密集区生长过程; – 2)长三角城镇分布历史变迁图。
(二)现状分析
• 1、影响方面
– 1)影响进一步的发展 – 2)正确的对策
• 2、分析内容
• 城镇体系规划为软规划、政策规划。
• 当前开展城镇体系规划的问题:
– 缺少城市化战略研究、在二元结构框架下解决城市问题,缺 少对农村的研究、强调中心城市,不够公平、重视内容研究, 较少技术规定、囿于“3个结构1个网络”的传统内容。
• 作用:
– 是地区城市化的科学依据;协调城市空间发展与经济社会关 系的依据;有效组织空间资源的依据
古
交
晋
市 源
碾乡
区
清源镇
区
中
王答乡
东于镇
城
西谷乡 吴村乡 徐沟镇
市
集义乡
县
柳杜乡 高花乡
文
杨房乡
孟封镇
谷 水 县 祁 县 太
县
• 例2-2
• 等级规模结构特征
– 综合考虑乡镇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清徐县城镇体系等级结构 现状为三级结构:中心城——重要乡镇——一般乡镇。
等级 人口规模 个 数 乡镇名称
– – – – – – – – – 1)找出研究对象在高层次区域的地位(水平和作用); 2)空间结构、规模结构、职能结构的特色与存在问题; 3)城乡关系的特色与问题; 4)城市区域关系的特色与问题; 5)城市建设方面的特色与问题。 1)抓住特点,高度概括; 2)找准问题,深刻抓住问题实质; 3)同全国水平、先进省区水平对比时发现问题; 4)充分利用数据、表格、地图。
• 3、分析要求
例2:清徐县域城镇体系现状分析
• • • • 2.1 2.2 2.3 2.4 空间结构特征 等级规模结构特征 职能结构特征 体系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例2-1
• 空间结构特征
– 清徐县域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特征呈哑铃型: 西部以清源镇和东于镇为中心,形成人口、 工业、商贸密集区,其中清源镇是县城所在 地;东部以徐沟镇和王答乡为中心,形成东 部的人口、工业、商贸密集区,东西以清东 公路连接。这两个地区乡镇驻地人口占全县 乡镇驻地人口的 83.6% 。相对于以上两地区, 县域南部人口数较低,经济较薄弱。
• 目前城镇体系规划的基本思路:
– 了解历史、区域、经济,根据国内外规划潮流,制 定发展目标、方针、模式,进行规模结构、职能结 构和空间结构的规划,协调城市内部关系以及与周 围区域的关系,制定总的建设准则、目标。
一、区域城镇体系概述
• (一)区域城镇体系概念
– 1、概念
• 一定区域内相互依存的城镇集合。 • 职能类型的互补、规模互控的联系、空间上的依存。
– 侧重于经济增长,以经济高速增长为目的。
• 雁行增长:鼓励中心增长,一头带动两翼,通过轴和带的 发展,带动区域发展。
– 可持续发展观点,侧重于生态环境的研究。
• 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问题
• 3、城镇体系规划目的
– 目的:使集合整体效益达到最大化; – 理顺关系:城镇与城镇、城镇与体系、体系与环境。
二、区域城镇体系基础分析
(二)我国城镇体系规划的发展
• 1、提出原因
– 理论界的认识:就城市论城市,不能长久发展 – 行政管理体制的必然选择
• 区域、空间观念;经济学理论
– 城市发展方向
• 物质形态的设计(城市设计) • 宏观方向发展(社会、经济战略、空间结构、远景规划) • 区域开展空间、产业规划、基础设施规划
• 2、指导规划的两大观点
中心 城
城镇人口6万人以上 乡镇驻地人口5000人 至2万人
乡镇驻地人口5000人 以下
1
清源镇
重要 乡镇
一般 乡镇
4
徐沟镇、王答乡、东于镇、 孟封镇
马峪乡、集义乡、西谷乡、 吴村乡、柳杜乡、杨房乡、 高花乡、碾底乡
8
• 例2-3
• 职能结构特征
乡镇职能 个数 乡镇名称
工业型乡镇
1
王答乡
商贸型乡镇
• • • • • • 历史基础分析 现状分析 经济基础分析 资源分析 综合潜质评价 区位分析
(一)历史基础分析
• 1、影响方面
– 影响城镇体系进一步演化的趋势,能够揭示城镇化的机制。
• 2、分析内容
– – – – 1)发展阶段及影响的主要因素; 2)各阶段城镇体系的特点; 3)历史上中心城市的变化规律及轨迹; 4)历史的启示。
– 2、构成条件
• 1)城镇群体内各城镇在地域上邻近;具有便捷的空间联系; • 2)城镇群体内各城镇均具有自己的功能和形态特征; • 3)城镇群体内各城镇从大到小、从主到次,从中心到一般 集镇,共同构成整个系统内的等级序列,而系统本身又从 属于一个更大的系统。
– 3、特点
• 城镇系统属于社会系统,随机系统(人类生态学) • 区域性、关联性、层次性、开放性、整体性、动态性
• 性质:
– 是区域规划的一部分;是与城市总体规划的结合点;指导性 和引导性规划;调控性规划;多主体的协调规划
• 内容:
– 制定战略;布局设施;实施调控
• 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一般包括:
– 基础篇、战略篇(目标、方针、道路、布局)、结 构篇、协调篇(群体与环境的协调、区域与区域外 部的协调)、准则篇(建设准则、现代化准则)、 对策篇(方案实施措施)。
1
徐沟镇
综合型乡镇
8
清源镇、东于镇、碾底乡、马 峪乡、吴村乡 西谷乡、柳杜乡、杨房乡
孟封镇、集义乡、高花乡
农业型乡镇
3
• 例2-4
• 体系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 (1)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不平衡。作为东部地区的中心镇,徐沟镇的 城镇驻地人口规模仅有17000人,较县城驻地人口少近 45000人,城镇 的中心职能作用较为有限。更突出的是孟封镇,城镇驻地人口仅5000 人,工业经济尚不占据主导地位,难以带动南部地区的发展。 – (2)县城规模偏小。城镇驻地人口6.25万人,尽管与县城其它城镇相 比其首位度较为突出,但由于其偏居县域一隅,经济辐射能力尚不够 强大,特别是距太原市区仅35公里,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牵制,县域 中几个经济实力较强的乡镇居民购买大型商品多到太原市也说明了这 一点。 – (3)乡镇企业发展与城镇建设相脱离。乡镇企业空间布局呈现一种无 序的状态,在县域范围内遍地开花,整个县域尚没有一处集中的工业 小区。赵家堡村暖气片生产企业虽初具规模,村里也投资建成了电影 院、宾馆等大型公共服务设施,但更象厂区的生活区,尚不具备城镇 的生活氛围。工业企业的分散布局难以形成空间集聚效应,城镇建设 也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撑。
• 3、分析要求
– 充分利用地图,做出各个演变阶段的演变分布图(示意图, 也即演变模式图);找出演变规律。
• 4、案例
– 1)扬州地区城镇密集区生长过程; – 2)长三角城镇分布历史变迁图。
(二)现状分析
• 1、影响方面
– 1)影响进一步的发展 – 2)正确的对策
• 2、分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