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脸检测技术的人数统计系统

基于人脸检测技术的人数统计系统
基于人脸检测技术的人数统计系统

*******************

实践教学

*******************

兰州理工大学

计算机与通信学院

2016年春季学期

软件工程开发综合训练课程设计

题目:基于人脸检测技术的人数统计系统

专业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3级4班

姓名:乔琪

学号:13240408

指导教师:曹来成

成绩:

目录

摘要 (1)

1.问题描述 (2)

1.1问题背景 (2)

1.2设计要求 (2)

1.3面部感知系统的重要内容 (2)

2.系统设计 (3)

2.1各功能模块说明 (3)

2.2总体结构设计 (4)

2.3图像预处理的层次图 (5)

3.系统测试 (5)

3.1测试的目的 (5)

3.2测试原则 (6)

3.3测试方案 (7)

3.4测试结果 (7)

3.5测试总结 (10)

参考文献 (11)

总结 (12)

附录(程序源代码) (13)

摘要

图像拼接(image mosaic)技术是将一组相互间重叠部分的图像序列进行空间匹配对准,经重采样合成后形成一幅包含各图像序列信息的宽视角场景的、完整的、高清晰的新图像的技术。图像拼接在摄影测量学、计算机视觉、遥感图像处理、医学图像分析、计算机图形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一般来说,图像拼接的过程由图像获取,图像配准,图像合成三步骤组成,其中图像配准是整个图像拼接的基础。本文研究了两种图像配准算法:基于特征和基于变换域的图像配准算法。在基于特征的配准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稳健的基于特征点的配准算法。首先改进Harris角点检测算法,有效提高所提取特征点的速度和精度。然后利用相似测度NCC(normalized cross correlation——归一化互相关),通过用双向最大相关系数匹配的方法提取出初始特征点对,用随机采样法RANSAC(Random Sample Consensus)剔除伪特征点对,实现特征点对的精确匹配。最后用正确的特征点匹配对实现图像的配准。本文提出的算法适应性较强,在重复性纹理、旋转角度比较大等较难自动匹配场合下仍可以准确实现图像配准。

关键词:图像拼接图像配准图像融合全景图

1.问题描述

1.1问题背景:

随着安全入口控制和金融贸易方面应用需要的快速增长,生物统计识别技术得到了新的重视。目前,微电子和视觉系统方面取得的新进展,使该领域中高性能自动识别技术的实现代价降低到了可以接受的程度。而人脸识别是所有的生物识别方法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人脸识别技术是一项近年来兴起的,但不大为人所知的新技术。人们更多的是在电影中看到这种技术的神奇应用:警察将偷拍到的嫌疑犯的脸部照片,输入到电脑中,与警方数据库中的资料进行比对,并找出该嫌犯的详细资料和犯罪记录。这并非虚构的情节。在国外,人脸识别技术早已被大量使用在国家重要部门以及军警等安防部门。在国内,对于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目前主要应用在公安、金融、网络安全、物业管理以及考勤等领域。

1.2设计要求:

本设计要求学生开发一个基于人脸检测技术的人数统计系统,可以实现在一张有多张人脸的图像中检测出人脸,并统计出图像中的人数(允许有误差)。该系统的主要关键技术问题是人脸检测算法。

i、要求开发出一个可独立运行的基于人脸检测技术的人数统计系统。整个系统由图像预处理、人脸检测、人数统计及结果输出等模块组成;

ii、首先要对人脸/非人脸图像进行预处理,预处理的步骤包括:对图像进行灰度化、直方图均衡化、中值滤波等操作;

iii、其次要选择、实现一种人脸检测算法(例如:基于AdaBoost的人脸检测算法),人脸检测准确率应超过80%。

iv、系统的开发可以采用C++或Matlab编程语言来实现;

v、要求设计的基于人脸检测技术的人数统计系统可独立运行,具有良好的用户交互界面、易操作性和可靠性等。

1.3面部感知系统的重要内容

基于视觉通道信息的面部感知系统,包括人脸检测和跟踪、面部特征定位、面部识别、人脸归类(年龄、种族、性别等的判别)、表情识别、唇读等分系

统,如图1-1所式,可以看出,继人脸检测和跟追之后,面部特征定位通常是面部感知的一个必备环节,是后续工作的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尽管人脸识别不能说是其他面部感知模块的必备功能,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利用已知的身份信息,结合特定人的先验知识,可以提高表情分析、唇读和语音识别、手势识别乃至手写体识别的可靠性。而计算机对使用者身份确认的最直接的应用就是基于特定使用者的环境设置:如使用者的个性化工作环境,信息的共享和隐私保护等等。

2.系统设计

该人脸检测系统主要有五个部分构成:图像获取功能、图像预处理功能、人脸定位功能、特征提取功能、识别功能。

2.1各功能模块说明

i、图像获取功能:

该模块主要是从摄像头拍照后进行获取图片,也可以从图片库中获取,获取后的图片可以在软件的界面中显示出来以便进行识别。

ii、图像预处理功能:

该模块主要包括图像光线补偿、图像变成灰色、高斯平滑、均衡直方图、实现图像对比度增强、二值化变换等。

iii、人脸定位功能:

人脸定位是将典型的脸部特征(如眼睛,鼻尖,嘴唇等等)标记出来,在本系统中,定位的特征是眼睛,鼻尖和嘴巴三个。由于眼睛具有对称性,因此可以很快就能标记出来,而鼻子是在眼睛下面,且嘴巴在鼻子下面,所以只要眼睛标记好,鼻子和嘴巴也能相应的标记出来。

iv、特征提取功能:

特征提取按以下4个步骤进行:

(1)、提取两只眼睛的距离

(2)、眼睛的倾角度

(3)、眼睛、嘴巴的重心

(4)、用一个矩形标出每一个特征

v、识别功能:

该模块通过与库存中的特征向量进行比较,找出与特征最相近的参数,再对该参数进一步分析。如果分析在我们所确认的范围内,我们就认为该人就是我们所要找的。然后从库存中提取出该人相关的信息,并显示出来。如果库存中没有,则给出提示是否对存库作为样本。

2.2总体结构设计

该应用程序的总体结构设计流程图如图2-1所示:

图2—1总体结构设计流程图

2.3图像预处理的层次图

如图2-2所示:

3.系统测试

3.1测试的目的:

简单地说,就是替用户受过,测试的最终目的是确保最终交给用户的产品的功能符合用户的需求,把尽可能多的问题在产品交给用户之前发现并改正。

具体地讲,测试一般要达到下列目标:

i、确保产品完成了它所承诺或公布的功能,并且所有用户可以访问到的功能都有明确的书面说明------在某种意义上与ISO9001是同一种思想。

产品缺少明确的书面文档,是厂商一种短期行为的表现,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所谓短期行为,是指缺少明确的书面文档既不利于产品最后的顺利交付,容易与用户发生矛盾,影响厂商的声誉和将来与用户的合作关系;同时也不利于产品的后期维护,也使厂商支出超额的用户培训和技术支持费用。从长期利益看,这是很不划算的。领测认为接触过的软件产品,很少有向方正这样大大的产品、薄薄的文档。

当然,书面文档的编写和维护工作对于使用快速原型法(RAD)开发的项目是最为重要的、最为困难,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

最后,书面文档的不健全甚至不正确,也是测试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和最头痛

的问题,它的直接后果是测试效率低下、测试目标不明确、测试范围不充分,从而导致最终测试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测试效果不理想。

ii、确保产品满足性能和效率的要求

使用起来系统运行效率低(性能低)、或用户界面不友好、用户操作不方便(效率低)的产品不能说是一个有竞争力的产品。

用户最关心的不是你的技术有多先进、功能有多强大,而是他能从这些技术、这些功能中得到多少好处。也就是说,用户关心的是他能从中取出多少,而不是你已经放进去多少。

iii、确保产品是健壮的和适应用户环境的

健壮性即稳定性,是产品质量的基本要求,尤其对于一个用于事务关键或时间关键的工作环境中。

另外就是不能假设用户的环境(某些项目可能除外),如:报业用户许多配置是比较低的,而且是和某些第三方产品同时使用的。

通过导入图片,检测人数统计的速度以及准确程度,分别导入一张、两张、三张、四张、五张以及14张人脸的图片,检测程序的正确率。

3.2测试原则:

i、应当把“尽早地和不断地进行软件测试”作为软件开发者的座右铭。

ii、测试用例应由测试输入数据和与之对应的预期输出结果两部分组成。

iii、在设计测试用例时,应当包括合理的输入条件和不合理的输入条件。

不合理的输入条件是指异常的,临界的,可能引起问题异变的输入条件。

iv、充分注意测试中的群集现象。经验表明,测试后程序残存的错误数目与该程序中以发现的错误数目或检错率成正比。应该对错误群集的程序段进行重点测试。

v、严格执行测试计划,排除测试的随意性。测试计划应包括:所测软件的功能输入和输出,测试内容,各项测试的进度安排,资源要求,测试资料,测试工具,测试用例的选择,测试的控制方法和过程,系统的组装方式,跟踪规则,调试规则,以及回归测试的规定等等以及评价标准。

vi、应当对每一个测试结果做全面的检查。

vii、妥善保存测试计划,测试用例,出错统计和最终分析报告,为维护提供方便。

3.3测试方案:

本系统主要由图像处理、人脸定位、特征提取、识别四个部分组成,而图像处理对于后面的工作结果好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从软件开发的最初阶段我们就要对软件进行不断的测试,对图像处理模块中的各个子模块进行测试以便检测经过处理后的图像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

3.4测试结果:

i、主界面:

图4—1

在运行程序的主界面有两个菜单选项,分别是菜单和操作。菜单下包含从图片统计和退出功能,从图片统计即导入图片,还有操作选项里面包含识别,点击“识别”一次即加载图片,点击第二次即识别图片。

ii、导入图片界面:

图4—2

图4—3

上面两张图分别是导入图片过程中要求选择图片的路径,下面从文件夹

导入一张图片。

图4—4

点击“识别”,将会进行加载图片,加载完成之后会有提示,再次点击“识

别”,将会识别出如下的结果。

图4—5

正确的识别出图片中总共有14个人,但是在有些情况下也会出现错误,你如下面的情况:

图4—6

明明是两个人,但是识别出来的却是三个人。但是在整个测试过程中能满足80%的情况下是正确的。

3.5测试总结:

在人脸检测测试的整个人过程中,随机导入图片,测试结果显示,当导入的图图尺寸过大或者人脸亮度较暗时,识别图片时可能会出错,究其原因,可能是在设计的过程中没有添加曝光增亮环节,还有本设计支持的图片格式为jpg。总体来说,实现了一个基于人脸检测技术的人数统计系统,可以实现在一张有多张人脸的图像中检测出人脸,并统计出图像中的人数(允许有误差)。该系统的主要关键技术问题是人脸检测算法。

i、整个系统由图像预处理、人脸检测、人数统计及结果输出等模块组成;

ii、预处理的步骤包括:对图像进行灰度化、直方图均衡化、中值滤波等操作;

iii、实现了基于AdaBoost的人脸检测算法,人脸检测准确率应超过80%。

iv、系统的开发采用JAVA编程语言来实现;在eclipse中集成了WindowBuilder,以及使用了opencv2.4.9。

v、具有良好的用户交互界面、易操作性和可靠性等。

参考文献

1. 侯戬,通用车牌定位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华南理工大学,2011.

2. 王永杰, 裴明涛, 贾云得.多信息融合的快速车牌定位[J].中国图像图形学报,2014,3

3. 山世光.面部特征检测与识别的研究与实现.哈尔滨工业大学,1999,7

4. 蒋遂平.人脸识别技术及应用简介.中国计算机世界出版社,2003,12

5. 徐慧.java数字图像实用工程案例精选.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3

6. 徐慧.java数字图像模式识别技术及工程实践.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3

7. 胡迎春等.人脸图像特征点眼睛的定位与提取.柳州:广西工学院学报,2003,3

8. 周长发.精通java图像处理编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10

9. 张宏林.java数字图像模式识别技术及工程实践.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4

10. 何斌等.java数字图像处理.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4

11. 黄维通,姚瑞霞.Vc++6.0程序设计教程.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4

12. 马安鹏.Vc++ 6.0程序设计导学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6

13. 张威等.java程序设计技巧与实例.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3

14. 黄维通姚瑞霞著.visual C++程序设计教程.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

总结

在这几周的课设里,面对着诸多的问题和考验,我一次又一次享受了难题解决前的困惑和难题解决后的兴奋。虽然本次设计的成品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对于作者来说,却是不小的收获。经过几周的课程设计,对我各方面的影响都很大,对此我体会颇多:

1、在设计的过程中,每一个步骤都十分的重要。设计前,一定要将需求分析工作做透彻,这直接关系到系统开发实现的难易程度和设计的进度。这就要求我们经常与指导老师和用户交流信息,即使发现设计方向上的错误。千万不要认为分析工作可有可无,分析做得好,实现起来时就相当轻松。就像设计数据库系统,建表工作是最重要的一样。一旦我们将内容和设计思想确定下来以后,不要轻易改动。确实要改,必须征求指导老师的意见。一般,指导老师丰富的经验将给我们极大的帮助。

2、熟悉软件开发工具,如eclipse、opencv、WindowBuilder插件等。这个只要通过动手熟悉就可以了,以前的学习方法是看书看书再看书,上机操作的时间很少,过后就忘了。经过这次设计,让我清楚的感觉到开发工具的学习是要边看书边动手才学得快、学得牢。

3、要经常与其他人交流,能获得许多有用的信息。不要怕将自己的作品演示给别人看,别人会帮助你检查出许多你意想不到的错误,开阔你的思路,检验你的设计思想,提出很多有用的建议。这些建议往往是非常及时的,是你少走弯路,提高开发效率。只有集思广益,善于借鉴,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最多的工作。

本次课程设计是针对我们本学期来所学知识而进行的一次全面性的检验,它涵盖的知识面广,涉及到多个领域,需要我们具有较高的综合知识水平及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次设计,一方面让我更进一步的熟悉和掌握了Java语言的基本语法以及更深入的了解了算法和eclipse开发工具的使用。另一方面在动手能力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以前学的知识只是“知识”,而现在是将“知识”转化成自身的本领,全面提高了自身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附录(程序源代码)

主界面程序:

package yl.facerec;

import org.opencv.core.Core;

import org.opencv.core.Mat;

import org.opencv.core.MatOfRect;

import org.opencv.core.Point;

import org.opencv.core.Rect;

import org.opencv.core.Scalar;

import org.opencv.highgui.Highgui;

import org.opencv.objdetect.CascadeClassifier;

public class DetectFace{

private Mat image;

public int runDetectFace(){

CascadeClassifier faceDetector=new CascadeClassifier("./xml/lbpcascade_frontalface.xml");

image=Highgui.imread(MainWindow.getPhotoPath());

System.out.println(MainWindow.getPhotoPath());

MatOfRect faceDetections=new MatOfRect();

faceDetector.detectMultiScale(image,faceDetections);

for(Rect rect:faceDetections.toArray()){

Core.rectangle(image,new Point(rect.x,rect.y),new Point(rect.x+rect.width,rect.y

+rect.height),new Scalar(0,255,0));

}

Highgui.imwrite("tmp/tmp.jpg",image);

return faceDetections.toArray().length;

}

}

基于人脸检测的程序:

package yl.facerec;

import java.awt.BorderLayout;

import java.awt.EventQueue;

import java.awt.Font;

import java.awt.event.ActionEvent;

import java.awt.event.ActionListener;

import java.io.File;

import javax.swing.ImageIcon;

import javax.swing.JFileChooser;

import javax.swing.JFrame;

import javax.swing.JLabel;

import javax.swing.JMenu;

import javax.swing.JMenuBar;

import javax.swing.JMenuItem;

import javax.swing.JOptionPane;

import javax.swing.JPanel;

import javax.swing.JScrollPane;

import javax.swing.JSplitPane;

import javax.swing.SwingConstants;

publicclass MainWindow{

private JFrame frame;

private JMenuItem menuItem_Recognize;

private JMenu menuEdit;

private JMenu menu_File;

private JMenuItem menuItem_FromPicture;

private JMenuItem menuItem_Exit;

privateint countOfPeople,detectCount=0;

private DetectFace detectFace;

privatestatic String photoPath;

private JSplitPane splitPane_FaceRecognition;

private JScrollPane scrollPane_DisplayPicture_Left;

private JScrollPane scrollPane_DisplayPicture_Right;

privatestatic JLabel label_DisplayPicture_Left;

privatestatic JLabel label_DisplayPicture_Right;

private JPanel panelSoounth;

publicstaticvoid main(String[] args){

EventQueue.invokeLater(new Runnable(){

publicvoid run(){

try{

MainWindow window=new MainWindow();

window.frame.setVisible(true);

}catch(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

}

}

});

}

public MainWindow(){

detectFace=new DetectFace();

initialize();

}

privatevoid initialize(){

frame=new JFrame();

frame.setTitle("基于人脸检测的人数统计系统");

frame.setBounds(200,100,800,600);

frame.setDefaultCloseOperation(JFrame.EXIT_ON_CLOSE);

//

-------------------------------------------------------------- JMenuBar menuBar_MainWindow=new JMenuBar();

frame.setJMenuBar(menuBar_MainWindow);

//

-------------------------------------------------------------- menu_File=new JMenu("菜单");

menu_File.setFont(new Font("微软雅黑",Font.PLAIN,14));

menuBar_MainWindow.add(menu_File);

//

-------------------------------------------------------------- menuItem_FromPicture=new JMenuItem("从图片统计");

menuItem_FromPicture.addActionListener(new ActionListener(){ publicvoid actionPerformed(ActionEvent e){

System.loadLibrary("opencv_java249");

JOptionPane.showMessageDialog(frame,"请打开一张图片!");

JFileChooser chooser=new JFileChooser("./test/");

int result=chooser.showOpenDialog(frame);

if(result==JFileChooser.APPROVE_OPTION){

label_DisplayPicture_Right.setIcon(null);

photoPath=chooser.getSelectedFile().getAbsolutePath();

System.out.println(photoPath);

label_DisplayPicture_Left.setIcon(new

ImageIcon(photoPath));

}

}

});

menuItem_FromPicture.setFont(new Font("微软雅黑

",Font.PLAIN,14));

menu_File.add(menuItem_FromPicture);

//

-------------------------------------------------------------- menuItem_Exit=new JMenuItem("退出");

menuItem_Exit.addActionListener(new ActionListener(){

publicvoid actionPerformed(ActionEvent e){

System.exit(0);

}

});

menuItem_Exit.setFont(new Font("微软雅黑",Font.PLAIN,14));

menu_File.add(menuItem_Exit);

//

-------------------------------------------------------------- menuEdit=new JMenu("操作");

menuEdit.setFont(new Font("微软雅黑",Font.PLAIN,14));

menuBar_MainWindow.add(menuEdit);

//

-------------------------------------------------------------- menuItem_Recognize=new JMenuItem("识别");

menuItem_Recognize.addActionListener(new ActionListener(){ publicvoid actionPerformed(ActionEvent e){

if(isNull()){

if(detectCount==0){

JOptionPane.showMessageDialog(frame,"正在加载图片,请稍后。。。");

detectFace.runDetectFace();

detectCount++;

try{

Thread.sleep(500);

}catch(InterruptedException e1){

e1.printStackTrace();

}

JOptionPane.showMessageDialog(frame,"加载图片完毕,请点击“识别”按钮进行识别!");

}else{

new File("tmp/tmp.jpg").delete();

countOfPeople=detectFace.runDetectFace();

label_DisplayPicture_Right.setIcon(new

ImageIcon("tmp/tmp.jpg"));

JOptionPane.showMessageDialog(frame,"该图片中共有"+countOfPeople+"个人!");

detectCount=0;

}

}else{

JOptionPane.showMessageDialog(frame,"请加载图片后再操作!");

}

}

});

menuItem_Recognize.setFont(new Font("微软雅黑",Font.PLAIN,14));

menuEdit.add(menuItem_Recognize);

//

-------------------------------------------------------------- splitPane_FaceRecognition=new JSplitPane();

frame.getContentPane().add(splitPane_FaceRecognition,BorderLayout.C ENTER);

//

-------------------------------------------------------------- scrollPane_DisplayPicture_Left=new JScrollPane();

splitPane_FaceRecognition.setLeftComponent(scrollPane_DisplayPictur e_Left);

//

-------------------------------------------------------------- label_DisplayPicture_Left=new JLabel("");

label_DisplayPicture_Left.setHorizontalTextPosition(SwingConstants. CENTER);

label_DisplayPicture_Left.setHorizontalAlignment(SwingConstants.CEN TER);

scrollPane_DisplayPicture_Left.setViewportView(label_DisplayPicture _Left);

//

-------------------------------------------------------------- scrollPane_DisplayPicture_Right=new JScrollPane();

splitPane_FaceRecognition.setRightComponent(scrollPane_DisplayPictu re_Right);

//

-------------------------------------------------------------- label_DisplayPicture_Right=new JLabel("");

label_DisplayPicture_Right.setHorizontalTextPosition(SwingConstants .CENTER);

label_DisplayPicture_Right.setHorizontalAlignment(SwingConstants.CE NTER);

scrollPane_DisplayPicture_Right.setViewportView(label_DisplayPictur e_Right);

splitPane_FaceRecognition.setDividerLocation(300);

}

publicboolean isNull(){

if(photoPath!=null){

returntrue;

}else{

returnfalse;

}

}

public JFrame getFrame(){

return frame;

}

publicvoid setFrame(JFrame frame){

this.frame=frame;

}

public JMenuItem getMenuItem_Recognize(){

return menuItem_Recognize;

}

publicvoid setMenuItem_Recognize(JMenuItem menuItem_Recognize){ this.menuItem_Recognize=menuItem_Recognize;

}

public JMenu getMenuEdit(){

return menuEdit;

人脸识别巡更系统设计方案

动态人脸识别巡更系统 设 计 方 案 北京博睿视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2017年8月18日

目录 第一章人脸识别巡更系统设计要求 一、人脸识别巡更系统社会意义 略 第二章系统概述 人脸识别智能巡更系统为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通过式人脸记录巡检系统。根据需要将用于人脸抓拍的监控摄像机安装在需要巡逻的线路或执勤岗位上,人员对该地进行巡更通过时摄像机自动抓拍巡更人员的人脸照片同时将抓拍时间与对应的巡更人员人脸库进行比对结果通过局域网存入系统数据库。此记录将成为巡更人员何时到达该地巡更的依据。管理人员通过系统管理系统软件可清晰地了查询巡更人员巡更的实际情况,如漏查、误点、非本人带班等信息,方便管理人员有效管理。 1、人脸识别巡更系统构成 该系统由人脸静态建库、人脸动态入库、人脸信息修改、实时人脸抓拍、人脸检索、人脸图像聚类、以图搜图、联动报警八大部分组成。整个软件的逻辑体系结构如下图所示。 软件结构体系(C/S结构)

图3-3 软件逻辑体系示意图 3.3.1、人脸静态建库 实现布控人员建库,提供用户建立临时人脸库的功能,使用者可自行注册,批量导入人脸照片,静态人脸库包括黑名单、白名单。 图3.3.1人脸静态建库 3.3.2、人脸动态入库 将摄像机抓拍的人脸图片,建立动态抓拍人脸库,不断累积抓拍数据,为后 期进行人脸管理和提升识别率提供必要的支撑。

图3.3.2人脸动态入库 3.3.3、人脸信息修改 人脸信息修改模块主要是针对各个不同的人脸库,查询符合条件下的人员信息,并对其 中的信息进行修改删除等操作,同时也可针对选择的人脸库进行新人员信息的注册。 图3.3.3人脸信息修改

人脸识别系统

人脸识别解决方案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 有限公司 解决方案部大华人脸识别解决方案

目录 1 人脸识别技术 (3) 2 人脸识别解决方案 (4) 3 第二章. 方案概述 (5) 3.1 项目概况 (5) —

1人脸识别技术 随着平安城市基础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加强前端摄像机采集到的数据呈现一种爆炸式的增长。对于公安行业来说数据总量不断充实的情况下如何从非结构化数据中挖掘结构化信息是平安城市建设的二期目标。另一方面公安行业对车辆的结构化信息采集已逐渐趋于成熟化、普遍化但对人员信息采集和认证技术一直使用传统技侦方式。人脸识别技术在以上情况下解决视频录像、图片等非结构化信息到人员照片、身份信息等结构化的转变。人脸识别技术相对于其他生物识别技术如指纹、指静脉、虹膜等同属于四大生物识别技术具有生物特征唯一性、可测量性、可识别性、终身不变性等特点。但相较其他识别技术具有本质的区别 1.非强制性用户不需要专门配合人脸采集设备几乎可以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就可获取人脸图像这样的取样方式没有“强制性” 2. 非接触性用户不需要和设备直接接触就能获取人脸图像 3. 并发性在实际应用场景下可以进行多个人脸的分拣、判断及识别人脸识别技术流程主要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分别为人脸图像采集及检测、人脸图像预处理、人脸图像特征提取以及人脸特征数据匹配与识别。人脸图像采集及检测基于人的脸部特征对输入的人脸图像或视频流,首先判断是否存在人脸如果存在人脸则进一步的给出每个脸的位置、大小和各个面部器官的位置信息。人脸图像预处理 对于人脸的图像预处理是基于人脸采集及检测结果通过人脸智能算

法对选择出来的人脸图片进行优化和择优选择挑选当前环境下最优人脸并最终服务于特征提取的过程。其预处理过程主要包括人脸图像的光线补偿、灰度变换、直方图均衡化、归一化、几何校正、滤波以及锐化等。 人脸图像特征提取人脸识别系统可使用的特征通常分为视觉特征、像素统计特征、人脸图像变换系数特征、人脸图像代数特征等。人脸特征提取的方法归纳起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基于知识的表征方法另外一种是基于代数特征或统计学习的表征方法。基于知识的表征方法主要是根据人脸器官的形状描述以及他们之间的距离特性来获得有助于人脸分类的特征数据其特征分量通常包括特征点间的欧氏距离、曲率和角度等。人脸由眼睛、鼻子、嘴、下巴等局部构成 对这些局部和它们之间结构关系的几何描述可作为识别人脸的重要特征这些特征被称为几何特征。基于知识的人脸表征主要包括基于几何特征的方法和模板匹配法。 1.1人脸识别解决方案 人脸特征比对识别通过采集到的人脸图片形成人脸特征数据与后端人脸库中的人脸特征数据模板进行搜索匹配通过设定一个阙值相似度超过这一阈值则把匹配得到的结果输出。这一过程又分为两类一类是确认是一对一进行图像比较的过程另一类是辨认是一对多进行图像匹配对比的过程。

人脸识别系统功能简介

XXX人脸识别系统 一、XXX人脸识别系统简介 XXX人脸识别系统采用区域特征分析算法,融合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与生物统计学原理于一体,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从视频中提取人像特征点,利用生物统计学的原理进行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实现在大规模人脸图像数据库中进行人脸检索。从各种采集源获取的人脸图像可以迅速地与预先存储的数以千万计的图像数据库如逃犯照片库、失踪人口照片库、常住人口照片库等)完成比较,返回一个包含若干最相似人脸图像的匹配列表。支持照片比照片、视频流比照片、视频流比视频流等多种方式。可以实现在局域网、内部网、In ternet上进行照片比对和身份确认。 二、功能特性 先进性:采取XXX独特的混合人脸识别算法,识别精度更高,识别速度更快。 多样化:支持数据来源的多样化,动态人脸捕抓、手机拍摄、摄像机抓取,照片扫描等多种方式;支持现场捕捉照片与数据库中照片自动匹配检索; 高效低成本化:合理配置和选取合适的产品软硬件型号,使整个系统稳定、高效、可靠、低成本运行。 快速化:普通照片中提取人脸特征值,极大地降低了数据存储空间,加快了比对查询速度,单台计算机对比速度为每秒5 300万张(因选用的面纹模板而异);

方便性:完善的照片比对功能,比对方式多,比对准确率 高,比对速度快,支持全局人脸识别和分部人脸部件的人脸识别 (化装问题),系统操作清晰,公安侦查人员和授权用户都能方便 的使用系统。 实用性:适合于各国人种,不受种族肤色及性别的影响, 不 受面部表情,胡须和发型等变化的影响。 简易性:支持现场捕捉照片与库中照片自动匹配检索照 片 库的授权链接访问; 三、系统逻辑结构图 四、应用情景 XXX 人脸识别产品已广泛应用于金融、司法、军队、公安、边 检、政府、航天、电力、工厂、教育、医疗及众多企事业单位等领 域。 1、 企业、住宅安全和管理。 2、 电子护照及身份证。 人脸相关业务 人脸识别系统 人脸比对 人脸建库 JMCT 人脸图像散据 移动警务 身盼豪■ 1} --------- 人輪阳憧JMtVEft ■库于累气

智能人脸识别系统技术设计方案

智能人脸识别系统技术方案

目录 1智能人像比对平台 1.1系统结构 建立标准统一的共享人像库,并在此基础上,部署完整的人像比对判定平台。该系统由人像标准化采集系统,人像数据库子系统、基础比对服务平台、人脸识别应用平台4大部分组成,支持前端人像采集、静态人脸查询、移动警务通人脸识别一体化服务。 该平台支持统一人像数据交换接口,兼容大多数人像数据交换标准。统一的安全标准接口,兼容PKI密钥,网络加密狗等常见的安全标准接口。系统总体结构如下: 系统采用B/S架构,以浏览器方式进行人像预处理、人像比对、结果查询、用户管理、系统运行状态查询等管理操作,减少了系统后台管理、人口治安及其他警种成百上千终端安装和维护难度,方便未来多警种共享应用。系统可提供标准的WebService接口,将业务系统获取的人像照片与相关人像库进行比对。 1.2设计原则 本着统一标准、分级管理、资源共享、无缝对接的设计原则,以人像比对算法为核心,整合多区域现有资源,实现准确识别、快速反映,覆盖全面的智能人像识别应用平台。 1.2.1先进性 该平台算法由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国际知名人脸识别专家、IEEE院士李子青教授领衔研发,是基于中国自主知识产权,针对公安各警种业务特点专门研发的综合智能人像识别应用系统平台。

1.2.2开放性 人像采集与比对平台具有统一的服务接口,兼容公安部拟指定的统一人像数据交换标准草案。统一的安全验证,兼容PKI密钥,身份认证等常见的安全验证机制。 1.2.3扩展性 整个平台系统接口分为系统级别之间的接口与单个系统开放出来的服务接口组成。系统可“随需而变,以不变应万变”提供多种可靠服务功能。 1、系统级接口 系统级接口指的是不同地区部署的人像辅助识别平台之间的接口,主要有两种访问方式第一种采用页面查询的方式,以只查询方式进行访问,通过系统提供的Guest权限进行页面访问。适用于不同平台之间快速的调阅查询。第二种通过请求服务与直接调阅的形式进行数据库的查询,系统预留标准数据库查询接口,以市,县二层结构进行数据库间的查询调用,采用本系统建立的数据中心,纵向上进行直接的调用,高层中心保留下级中心的数据库信息索引。即市级中心直接查询市级与县级中心,市级中心直接查询县级中心。横向上以请求服务形式进行调用,横向系统间不保留对方的数据库信息索引,而是通过请求服务方式进行。 2、服务接口 服务接口适用于该系统与其他业务应用系统做二次开发或者集成用接口,包括所有系统级接口与平台应用接口。 人像基础比对服务平台通过WebService进行与其他系统的交换机制,通过标准的XML或者Jason格式文件进行数据交换,兼容《GA/T 922.2-2011标准第二部分人像数据采集标准》中的数据格式交换。 服务接口主要以WebService与ActiveX等方式提供。满足各业务系统二次开发,集成使用。 服务接口说明

机器视觉检测系统的工作原理与检测流程【干货】

机器视觉检测系统的工作原理与检测流程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11万㎡,1100多家展商,超10万观众)”收集整理! 更多cnc加工中心、车铣磨钻床、线切割、数控刀具工具、工业机器人、非标自动化、数字化无人工厂、精密测量、3D打印、激光切割、钣金冲压折弯、精密零件加工等展示,就在深圳机械展. 在机器视觉检测系统工作流程中,主要分为图像信息获取、图像信息处理和机电系统执行检测结果3个部分,另外根据系统需要还可以实时地通过人机界面进行参数设置和调整。 当被检测的对象运动到某一设定位置时会被位置传感器发现,位置传感器会向PLC控制器发送“探测到被检测物体”的电脉冲信号,PLC控制器经过计算得出何时物体将移动到CCD相机的采集位置,然后准确地向图像采集卡发送触发信号,采集开检测的此信号后会立即要求CCD相机采集图像。被采集到的物体图像会以BMP文件的格式送到工控机,然后调用专用的分析工具软件对图像进行分析处理,得出被检测对象是否符合预设要求的结论,根据“合格”或“不合格”信号,执行机会对被检测物体作出相应的处理。系统如此循环工作,完成对被检测物体队列连续处理。如下图所示。

机器视觉检测系统工作原理 一个完整的机器视觉检测系统的主要工作过程如下: ①工件定位传感器探测到被检测物体已经运动到接近机器视觉摄像系统的视野中心,向机器视觉检测系统的图像采集单元发送触发脉冲。 ②机器视觉检测系统的图像采集单元按照事先设定的程序和延时,分别向摄像机和照明系统发出触发脉冲。 ③机器视觉摄像机停止目前的扫描,重新开始新的一帧扫描,或者机器视觉摄像机在触发脉冲来到之前处于等待状态,触发脉冲到来后启动一帧扫描。 ④机器视觉摄像机开始新的一帧扫描之前打开电子快门,曝光时间可以事先设定。 ⑤另一个触发脉冲打开灯光照明,灯光的开启时间应该与机器视觉摄像机的曝光时间相匹配。 ⑥机器视觉摄像机曝光后,正式开始新一帧图像的扫描和输出。 ⑦机器视觉检测系统的图像采集单元接收模拟视频信号通过A/D转换器将其数字化,或者是直接接收机器视觉摄像机数字化后的数字视频信号。 ⑧处理结果控制生产流水线的动作、进行定位、纠正运动的误差等。 从上述的工作流程可以看出,机器视觉检测系统是一种相对复杂的系统。大多监控和检测对象都是运动的物体,系统与运动物体的匹配和协调动作尤为重要,所以给系统各部分的动作时间和处理速度带来了严格的要求。在某些应用领域,例如机器人、飞行物体制导等,对整个系统或者系统的一部分的重量、体积和功耗等都会有严格的要求。 尽管机器视觉应用各异,归纳一下,都包含一下几个过程: ①图像采集:光学系统采集图像,将图像转换成数字格式并传入计算机存储器。

人脸识别介绍

人脸识别技术是生物识别技术的一种,它结合了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模式识别、可视化技术、人体生理学、认知科学和心理学等多个研究领域。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至今,人脸识别算法技术的发展共经历了如下四个阶段: 1. 基于简单背景的人脸识别 这是人脸识别研究的初级阶段。通常利用人脸器官的局部特征来描述人脸。但由于人脸器官没有显著的边缘且易受到表情的影响,因此它仅限于正面人脸(变形较小)的识别。 2. 基于多姿态/表情的人脸识别 这是人脸识别研究的发展阶段。探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人脸的姿态和表情变化的识别方法,以满足人脸识别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客观需求。 3. 动态跟踪人脸识别 这是人脸识别研究的实用化阶段。通过采集视频序列来获得比静态图像更丰富的信息,达到较好的识别效果,同时适应更广阔的应用需求。 4. 三维人脸识别 为了获得更多的特征信息,直接利用二维人脸图像合成三维人脸模型进行识别,即将成为该领域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 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人脸检测:在输入的图像中寻找人脸区域。 2. 人脸的规范化:校正人脸在尺度、光照和旋转等方面的变化。 3. 特征提取:从人脸图像中映射提取一组能反映人脸特征的数值表示样本。 4. 特征匹配:将待识别人脸与数据库中的已知人脸比较,得出相关信息。 人脸识别流程 1图像预处理 1.1 图像去噪 一般来说,自然界中的噪声可以看成是一种随机信号。根据图像获取的途径人脸图像获取 人脸检测 定位人脸区域 预处理 特征抽取 人脸特征 对比识别 结果 人脸特征库

不同,噪声的融入也有多种方式: 1. 图像是直接以数字形式获取的,那么图像数据的获取机制会不可避免地 引入噪声信号; 2. 在图像采集过程中,物体和采集装置的相对运动。或采集装置的抖动, 也会引入噪声,使图像变的模糊不清; 3. 在图像数据的电子传输过程中,也不同程度的引入噪声信号。 这些噪声信号的存在,严重的情况会直接导致整幅图像的不清晰,图象中的景物和背景的混乱。对于用于人脸识别的图像。由于噪声的引入,将不可避免地造成识别率的下降。对图像噪声的消除可以通过两个途径:空间域滤波或频率域滤波。消除噪声的方法很多,对于不同的噪声应该采用不同的除噪方法。主要的方法是:线性滤波、中值滤波、维纳滤波以及小波去噪等。 1.2 增强对比度 为了使人脸在图像中更为突出以便于下一步的特征提取,增强图像对比度是很有必要的。增强对比度有很多种方法,常见的有直方图均衡化和“S ”形变换等方法。 “S ”形变换方法将灰度值处于某一范围(人脸特征范围)内的像素灰度分布差距拉开,从而保证了对比度的提高,但此方法降低了其他灰度值的对比度。而直方图均衡化则是将像素的灰度分布尽量展开在所有可能的灰度取值上,这样的方法同样能使得图像的对比度提高。 将彩色图像转化成灰度图像是人脸识别方法中常见的处理过程,虽然转化过程丢失了一部分色彩信息,但是灰度图像拥有更小的存储空间和更快的计算速度。文献[1]给出了一种能够将RGB 色彩转换成灰度级且适于突出人脸区域对比度的转换模型:()5.0144.0587.0299.0,+?+?+?=b g r y x f ;其中f 代表灰度值,r ,g ,b 分别表示Red,Green,Blue 分量的值。 文献[2]通过将人脸彩色图像从RGB 色彩空间转换到RIQ 色彩空间,得到了更适于频谱分析的特征分量。

人脸识别系统解决方案

人脸识别系统解决方案 深圳东南创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2018年6月13日

目录

一、概述 1、背景分析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日趋密集,人口流动性也大大增加,社会犯罪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在传统侦查工作方式中,多采用人工排查的方式,要排查重要场所人员身份,和限制外来人员进入固定区域,不仅费时费力,还可能造成遗漏等情况,排查效率大打折扣,同时给公共安全防范和社会维稳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为切实解决重点复杂区域社会治理难题,夯实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基层基础,及高清技术、智能化技术、网络技术的日趋普及与成熟,我司立足实际需求,针对复杂区域流动人口多、身份难以核查、人员来访不易管理的局面,推出人脸识别系统解决方案。 系统采用先进的人脸识别算法,高速芯片作为识别算法的运行硬件平台,通过出入口的身份证信息采集、实时人脸抓拍和人证比对,从而实现人证合一验证。并针对不同场所实现固定人员刷脸通行,访客人员人证比对登记,解决固定人员每次需要刷证或输入密码的问题,人证比对失败人员则需要安保人员或工作人员人工确认后手动放行。 2、设计原则 系统设计遵循技术先进、深度学习算法、性能稳定、节约成本的原则;本系统设计内容是系统的、全面的、完整的、易用的以及符合人机交互的;方案设计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

二、系统介绍 1、系统组成 人脸识别系统由人证识别终端、通道闸、人脸识别管理客户端及平台组成。 人脸识别系统拓扑图 2、人脸识别特性 人脸识别系统核心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人脸图像采集模块、动态人脸定位、人脸识别预处理、身份查找、身份比对、身份确认、执行机构和记录平台等,并通过一脸通平台判断人员身份及权限,开放相应的区域,保留人脸通行记录事件,并根据相应的权限命令各子系统作出响应,例如固定客户通道自动放行,访客只允许进入指定楼层等。 人脸识别一体化终端使用世界领先的人脸检测、识别算法(FDDB与LFW世界前三),将其运行在高性能嵌入式平台中,配合200W像素的摄像头,终端实现人脸检测、人脸跟踪、与人脸识别,并可在屏幕上呈现相应的反馈。 本产品能够同时识别5个人,光线环境良好的情况下最远能识别5米远的人脸,人脸跟踪与检测耗时20ms左右,人脸特征提取耗时200ms左右,人脸比对耗时左右,对光

图像处理与识别论文.doc

辽宁工业大学 关于图像识别技术的论述 --图像处理与识别结课论文 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电子102班 学号:100404054 姓名:包媛

关于图像识别技术的论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不断开拓,一种全新的图像处理方法应运而生,这就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即利用计算机设备将图像转变成数字信息来进行保存、处理、传输和重现。数字图像识别技术则是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中延伸出来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目前,数字图像处理与识别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但就目前的水平而言,计算机对外部的感知能力还比较薄弱,还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从事数字图像处理与识别的理论和应用的研究。图像处理与识别的应用有很多种,如指纹识别,条码识别,人脸识别,车牌识别,残损纸币识别等等在生活,生产中,和警方侦破案件中都有很多很重要的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方法的分类以及数字图像处理系统的基本部件,“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方法”、“人脸识别”及“残损纸币识别”进行详细叙述。一些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方法,包括图像增强与图像检测两部分。人脸识别”当中,可采用SN-tuple神经网络的方法进行识别,同时网络参数的变化对识别率也会有所影响影响。对于“残损纸币识别”,可以选择边缘检测、Fisher判别和神经网络三种方法进行识别。其中,边缘检测需要区分纸币的面值和正反,之后方可识别,但性能较为稳定,识别效果较好;Fisher判别无需区分纸币的面值和正反,但识别率受样本选择的影响,不同样本,识别率有可能相差较大;神经网络方法也可不区分纸币的面值与正反,但识别率较低,若区分面值与正反,则可获得较高的识别率。下面分别对车牌识别,纸币、票据识别和手势识别做陈述。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机动车的规模与流量大幅增加,随之而来的管理问题也日益严重。因此迫切需要采用高科技手段,对这些违法违章车辆牌照进行登记,汽车牌照识别系统的出现成为了交通管制必不可少的有力武器。汽车牌照的识别系统在公共安全,交通管理,及相关军事部门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它是一个基于数字图像处理和字符识别的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该系统先通过图像采集,再对图像进行处理以克服图像干扰,改善识别效果,而后进行二值化,归一化等处理,最后进行识别。车牌识别系统使得车辆管理更趋于数字化,网络化,大大提高了交通管理的有效性与方便性。车牌识别系统作为整个智能交通系统的一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车牌识别是一项涉及到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人工智能等多门学科的技术,它在交通监视和控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已成为现代交通工程领域中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该项技术应用前景广泛,例如用在自动收费系统、不停车缴费、失窃车辆的查寻、停车场车辆管理、特殊部门车辆的出入控制

人脸识别系统技术

脸识别与其他认证技术的比较: 人脸识别应用模式:

人脸识别优点: 对姿态、光照、遮挡鲁棒、年龄,有较强的自适应性。在国际公开数据库FDDB评测中拥有国际领先的检测性能 从海量数据中自动学习得到有效特征,判别性强,紧致度高 活体检测技术,防止人脸照片、模型、视频等攻击 马尔可夫算子,千万级样本训练 基于可变形状模型的人脸检测算法 基于级联回归的人脸特征点定位算法 基于3D模型的人脸姿态校正 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识别算法

系统优势- 高效人脸检测 在提高速度的同时,我们的算法还降低了漏检,避免了误检。以下几个例子是公认的比较困难的情况(通常是不能检测的),我们的方法对多数情况都能够检测。

视觉技术 此套技术在人脸识别、物体识别、图像搜索、图像处理、智能监控等多个领域均有创新性技术积累。联合全球视觉计算技术的行业领袖NVIDIA,提供基于大数据下的深度学习打造的下一代计算机视觉识别和人工智能引擎,以产品和应用以及在线云API 的产品形式,让广大企业级用户可以快速集成最好的计算机视觉识别技术。 人脸技术 基于BIG DATA下的Deep Learning 的人脸识别算法 基于大数据下的深度学习的卷积神经网络人脸识别算法,大幅提升了各种现实情况如侧脸、半遮挡、面部涂抹,模糊人脸等中的人脸识别能力。并且随着大数据的深度学习可持续优化与提升。 人脸识别技术 人脸识别算法包括人脸检测、关键点定位、特征提取、匹配识别等功能模块: ①人脸检测模块采用了基于多尺度、多视角、多通道的Adaboost 算法,可对不同姿态、不同场景、不同光照的人脸进行实时检 测; ②关键点定位模块采用了随机蕨级联回归算法,可对表情丰富、 角度多变的人脸进行精准定位; ③特征提取和匹配识别模块分别采用了深度卷积网络和联合贝 叶斯模型,训练过程更加自动化、学习特征更具代表性、识别

人脸识别巡更系统设计方案

动态人脸识别巡更系统 案 北京博睿视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2017年8月 18日 目录 第一章人脸识别巡更系统设计要求 一、人脸识别巡更系统社会意义 略 第二章系统概述 人脸识别智能巡更系统为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通过式人脸记录巡检系统。根据需要将用于人脸抓拍的监控摄像机安装在需要巡逻的线路或执勤岗位上,人员对该地进行巡更通过时摄像机自动抓拍巡更人员的人脸照片同时将抓拍时间与对应的巡更人员人脸库进行比对结果通过局域网存入系统数据库。此记录将成为巡更人员何时到达该地巡更的依据。管理人员通过系统管理系统软件可清晰地了

查询巡更人员巡更的实际情况,如漏查、误点、非本人带班等信息,方便管理人员有效管理。 1、人脸识别巡更系统构成 该系统由人脸静态建库、人脸动态入库、人脸信息修改、实时人脸抓拍、人脸检索、人脸图像聚类、以图搜图、联动报警八大部分组成。整个软件的逻辑体系结构如下图所示。 软件结构体系( C/S 结构) 图3-3 软件逻辑体系示意图 实现布控人员建库,提供用户建立临时人脸库的功能,使用者可自行注册,批量导入人脸照片,静态人脸库包括黑名单、白名单。 人脸动态入库 将摄像机抓拍的人脸图片,建立动态抓拍人脸库,不断累积抓拍数据,为后 期进行人脸管理和提升识别率提供必要的支撑。 人脸信息修改 人脸信息修改模块主要是针对各个不同的人脸库,查询符合条件下的人员信息,并对其 中的信息进行修改删除等操作,同时也可针对选择的人脸库进行新人员信息的注册。

实时人脸抓拍 该子系统为监控画面和报警端的界面,主要分为4 个部分:视频设备列表,监控画面,现场抓拍图像和匹配报警图像。 图实时人脸监控子系统效果图 功能模块分别为 视频设备列表:列举所有可以使用的监控摄像头 图视频设备列表 监控画面:播放窗口显示该摄像机的实时监控 图监控画面 现场抓拍图像:显示摄像头所抓取的人脸图片 图现场抓拍图像 报警图像:根据抓拍到的人脸图像,与数据库中的人员进行比对查询。 图匹配报警图像 人脸图像检索 人脸图像检索即为对摄像头抓拍到的人员信息或系统识别比对结果进行进一步的查询。该模块分为比对结果查询,抓拍人像查询和比对库人脸查询三个部分 比对结果查询:选择要查询的设备和黑白名单类型以及匹配的开始和结束时间,然后点击查询按钮。 显示的匹配结果以倒序方式进行排列,离结束时间最近的排在最 图比对结果查询 抓拍人像查询:选择抓拍起始时间和抓拍结束时间,然后点击查询按钮。显示的内容以“抓拍时 间”中的内容倒序方式进行排列,即离结束时间最近的排在最前面。 图抓拍人像查询比对库人脸查询:选择入库的开始时间和入库结束时间,然后点击查询按钮。显示的结果以“入库时间”中的内容倒序方式进行排列,即离结束时间最近的排在最前面。 图比对库人脸查询 聚类

营门出入管理人脸识别系统技术方案

营门出入管理人脸识别 系统技术方案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营区出入管理人脸识别系统

1.系统概述 根据管理需求对通行人员使用出入管理人脸识别系统进行验证识别。出入管理人脸识别系统实现对人脸的采集、识别和验证。出入管理人脸识别系统主要由人脸注册管理软件、人脸采集摄像机、人脸验证识别服务器组成,具有人脸注册、人脸特征库管理、支持人脸图像的输入、人脸验证识别、记录管理、人脸库参数设置等功能,并提供相应的的软件接口,支持与上层应用系统对接和集成。 2.人员验证识别方式 为了进一步提高出入管理业务的效率,增强内部、来访人员通行的便利性,提出了1:N人脸验证识别方式。 1:N人脸识别业务流程如下所示: 内部人员内部管理中心预先采集所有人员人脸图像信息,来访人员在传达室采集人脸图像信息,人脸图像经过特征提取存储到人脸识别系统人脸库中。 通行人员通过出入口时,设置在出入口的人脸采集摄像机现场采集内部人员人脸信息,与指定人脸库中的N个人脸进行比对,找出最相似的一张脸或多张人脸。根据待识别人脸与现有人脸库中的人脸匹配程度,返回用户信息和匹配度,匹配度超过指定阈值时,对该当通行人员予以放行。在人脸验证识别方式无法正常验证通过时,由执勤人员验证确认后予以放行。流程图见图1。

人脸特征库人脸特征库 人脸照片和身份证信息 出入口 出入管理系统 人脸识别设备 人脸采集摄像机 出入管理系统后台服务 ①信息采集出入管理人脸识别系统组成图如图2、3所示。

图2 出入管理人脸识别系统组成框图 测试机A 测试机B 人脸识别服务器S1 人脸采集摄像机C1 人证采集设备 (身份证T1、军官证T2)图 图2 出入管理人脸识别系统组成与连接关系图

人脸识别几种解决方案的对比_人脸识别技术原理介绍

人脸识别几种解决方案的对比_人脸识别技术原理介绍 人脸识别概要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用摄像机或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的一系列相关技术,通常也叫做人像识别、面部识别。人脸识别特点非强制性:用户不需要专门配合人脸采集设备,几乎可以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就可获取人脸图像,这样的取样方式没有强制性; 非接触性:用户不需要和设备直接接触就能获取人脸图像; 并发性:在实际应用场景下可以进行多个人脸的分拣、判断及识别; 除此之外,还符合视觉特性:以貌识人的特性,以及操作简单、结果直观、隐蔽性好等特点。 人脸识别技术原理分析人脸识别主要分为人脸检测(face detecTIon)、特征提取(feature extracTIon)和人脸识别(face recogniTIon)三个过程。 人脸检测:人脸检测是指从输入图像中检测并提取人脸图像,通常采用haar特征和Adaboost算法训练级联分类器对图像中的每一块进行分类。如果某一矩形区域通过了级联分类器,则被判别为人脸图像。 特征提取:特征提取是指通过一些数字来表征人脸信息,这些数字就是我们要提取的特征。常见的人脸特征分为两类,一类是几何特征,另一类是表征特征。几何特征是指眼睛、鼻子和嘴等面部特征之间的几何关系,如距离、面积和角度等。由于算法利用了一些直观的特征,计算量小。 不过,由于其所需的特征点不能精确选择,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另外,当光照变化、人脸有外物遮挡、面部表情变化时,特征变化较大。所以说,这类算法只适合于人脸图像的粗略识别,无法在实际中应用。 表征特征利用人脸图像的灰度信息,通过一些算法提取全局或局部特征。其中比较常用的特征提取算法是LBP算法。LBP方法首先将图像分成若干区域,在每个区域的像素640x960邻域中用中心值作阈值化,将结果看成是二进制数。

人脸识别技术研究背景与方法

人脸识别技术研究背景与方法 1人脸识别技术研究背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人脸检测技术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人脸检测的研究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人脸检测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基于知识的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基于特征的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模板匹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基于外观的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 其他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6人脸检测方法评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1人脸识别技术研究背景 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信息安全显示出前所未有的重要性。身份识别及鉴定是保证系统安全的重要前提,在国家安全、公安、司法、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安全检查、保安监控等应用领域,都需要准确的身份识别及鉴定。目前,个人身份鉴别主要依靠ID卡(如身份证、工作证、智能卡和储蓄卡等)和密码等手段,然而这些手段存在携带不便、容易遗失、由于使用过多或不当而损坏、密码易被遗忘和破解等诸多问题。由于技术的发展,犯罪分子伪造假证件的手段越来越高明,如假身份证、假工作证、假文凭等在现实社会中也不时发生;在信息界,黑客攻击别人的计算机系统,破译计算机口令亦常有之。美国每年在福利发放、信用卡交易、移动电话以及ATM交易方面由于身份诈骗而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60亿美元。因此,目前广泛使用的依靠证件、个人识别号码(PIN)、口令等传统方法来确认个人身份的技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已不能适应现代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人们希望有一种更加方便可靠的办法来进行身份鉴别,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给这一愿望带来了实现的可能。早在古埃及时人们就开始通过人体生物特征的测量(如人脸、人手等)来鉴别人的身份;在刑侦领域,人们也早已使用最有效的人体生物特征之一—指纹来确定罪犯。人们可能会遗忘或丢失他们的卡片或密码,但绝不会遗忘或者丢失自己的生物特征,如人脸、指纹、虹膜、掌纹等。因此基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个人身份识别系统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开始进入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迎接新时代的挑战。美国政府在“9.11”事件以后连续签署了三个国家安全法案,要求采用生物识别技术。2003年6月,联合国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公布了其生物技术的应用规划,将

机器视觉检测

机器视觉检测 一、概念 视觉检测是指通过机器视觉产品(即图像摄取装置,分 CMOS 和CCD 两种)将被摄取目标转换成图像信号,传送给专用的图像处理系统,根据像素分布和亮度、颜色等信息,转变成数字化信号;图像系统对这些信号进行各种运算来抽取目标的特征,进而根据判别的结果来控制现场的设备动作。 机器视觉检测的特点是提高生产的柔性和自动化程度。 二、典型结构 三、关键——光源的选择 1.光源选型基本要素:

四、图像采集过程

五、视觉检测分类 (1)按照检测功能可划分:定位、缺陷检测、计数/遗漏检测、尺寸测量。 (2)按照其安装的载体可分为:在线检测系统和离线检测系统。 (3)按照检测技术划分,通常有立体视觉检测技术、斑点检测技术、尺寸测量技术、OCR技术等等。 六、视觉检测应用 七、一套高品质的机器视觉检测系统,必须具备的条件 1.高品质的成像系统 成像系统被称为视觉检测设备的“眼睛”,因此“眼睛”识别能力的好坏是评价成像系统的最关键指标。通常,成像系统的评价指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能否发现存在的缺陷

基于图像方法进行的检测,所能够依据的最原始也是唯一的资料即是所采到的图像上的颜色(或者亮度)变化,除此之外,没有其他资料可供参考。所以,一个高品质的成像系统首先应该是一个能充分表现被检测物表面颜色变化的成像系统。因此除了选择具有高清晰度的相机与镜头之外,用以营造成像环境的光照设计也显得非常重要,有时候甚至会出现为特殊缺陷专门设计的光照系统。经常所说的100%质量检测系统,实际上指的是在能够充分表现各种缺陷的图像中的100%全检。 (2)能够发现的缺陷的最小尺寸 数字图像的最小计量单位是像素(pixel),它本身并不代表被摄物实际的尺寸大小。被摄物实际尺寸大小与像素之间的关联是通过一个叫做分辨力的物理量来完成的。分辨力指的是每单位像素代表的实际物体尺寸。分辨力数值越小,图像的精细程度就越高,检测系统能够发现的缺陷尺寸就越小,检测精度就越高。(3)能否足够快地摄取图像 如同人眼看运动物体一样,当物体运动的足够快时,人眼就不能再清晰的观察到物体的全部。机器视觉检测系统的“眼睛”摄像机也有一个拍摄速度上限,即相机主频。当被摄物的运行速度超出了摄像机的主频上限时,摄像机就不能获得清晰、完整的图像,检测就不能正常地继续下去。摄像机主频越高,采集速度也就越快,检测才能保持高效进行。因此,是否采用了足够高主频的摄像机也是评价一个成像系统是否高品质的关键因素。 2.成熟的图像处理与分析算法 图像处理与分析算法在整个检测系统中相当于人工检测时人脑的判断思维,由于机器视觉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评价一个算法的好坏更多的是依赖于实际应用的验证而非考察算法中是否采用了比较先进或高深复杂的理论。因此一个能够充分模拟人脑判断过程与方法并且稳定、高效的图像处理与分析算法才是我们需要的,也就是所谓的成熟的处理与分析算法。因此,在设计处理算法时,需要充分分析人的判断过程,并将其转换成计算机的语言。 3.可操作性好 可操作性好主要要求检测设备的应用操作要具备简洁、方便并易于理解的特点。比如系统有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良好的导向性操作设计等。 4.稳定的其他配套设施 其他配套设施指的是除了检测系统以外的设施,如传输控制平台、缺陷处理装置(剔除、报警、标记等)。对配套设施的要求是必须运行稳定、信号响应及时、迅速。 八、机器视觉系统设计难点 第一:打光的稳定性 工业视觉应用一般分成四大类:定位、测量、检测和识别,其中测量对光照的稳定性要求最高,因为光照只要发生10-20%的变化,测量结果将可能偏差出1-2个像素,这不是软件的问题,这是光照变化,导致了图像上边缘位置发生了变化,即使再厉害的软件也解决不了问题,必须从系统设计的角度,排除环境光的干扰,同时要保证主动照明光源的发光稳定性。当然通过硬件相机分辨率的提升也是提高精度,抗环境干扰的一种办法。 第二:工件位置的不一致性

人脸识别系统技术设计方案

智能人脸识别系统 技 术 方 案 2018年3月

目录 1智能人像比对平台 1.1系统结构 建立标准统一的共享人像库,并在此基础上,部署完整的人像比对判定平台。该系统由人像标准化采集系统,人像数据库子系统、基础比对服务平台、人脸识别应用平台4大部分组成,支持前端人像采集、静态人脸查询、移动警务通人脸识别一体化服务。 该平台支持统一人像数据交换接口,兼容大多数人像数据交换标准。统一的安全标准接口,兼容PKI密钥,网络加密狗等常见的安全标准接口。系统总体结构如下: 系统采用B/S架构,以浏览器方式进行人像预处理、人像比对、结果查询、用户管理、系统运行状态查询等管理操作,减少了系统后台管理、人口治安及其他警种成百上千终端安装和维护难度,方便未来多警种共享应用。系统可提供标准的WebService接口,将业务系统获取的人像照片与相关人像库进行比对。 1.2设计原则 本着统一标准、分级管理、资源共享、无缝对接的设计原则,以人像比对算法为核心,整合多区域现有资源,实现准确识别、快速反映,覆盖全面的智能人像识别应用平台。 1.2.1先进性 该平台算法由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国际知名人脸识别专家、IEEE院士李子青教授领衔研发,是基于中国自主知识产权,针对公安各警种业务特点专门研发的综合智能人像识别应用系统平台。

1.2.2开放性 人像采集与比对平台具有统一的服务接口,兼容公安部拟指定的统一人像数据交换标准草案。统一的安全验证,兼容PKI密钥,身份认证等常见的安全验证机制。 1.2.3扩展性 整个平台系统接口分为系统级别之间的接口与单个系统开放出来的服务接口组成。系统可“随需而变,以不变应万变”提供多种可靠服务功能。 1、系统级接口 系统级接口指的是不同地区部署的人像辅助识别平台之间的接口,主要有两种访问方式第一种采用页面查询的方式,以只查询方式进行访问,通过系统提供的Guest权限进行页面访问。适用于不同平台之间快速的调阅查询。第二种通过请求服务与直接调阅的形式进行数据库的查询,系统预留标准数据库查询接口,以市,县二层结构进行数据库间的查询调用,采用本系统建立的数据中心,纵向上进行直接的调用,高层中心保留下级中心的数据库信息索引。即市级中心直接查询市级与县级中心,市级中心直接查询县级中心。横向上以请求服务形式进行调用,横向系统间不保留对方的数据库信息索引,而是通过请求服务方式进行。 2、服务接口 服务接口适用于该系统与其他业务应用系统做二次开发或者集成用接口,包括所有系统级接口与平台应用接口。 人像基础比对服务平台通过WebService进行与其他系统的交换机制,通过标准的XML或者Jason格式文件进行数据交换,兼容《GA/T 922.2-2011标准第二部分人像数据采集标准》中的数据格式交换。 服务接口主要以WebService与ActiveX等方式提供。满足各业务系统二次开发,集成使用。 服务接口说明

人脸识别梯控方案设计

人脸识别智能电梯控制系统 设计方案 适合:高档住宅小区物业类 第一章电梯控制系统简介及设计依据 电梯管理系统简介 简单介绍一下智能人脸识别电梯管理系统:智能人脸识别电梯控制管理系统由安装在电梯轿厢的人脸识别一体机和控制器以及人脸采集器组成。电梯的使用人员通过人脸识别确定身份后,电梯可以开放所有按键权限,使用者选择自己所要到达的楼层按键,点亮按键并启动电梯到相应楼层;没有登记授权的人员,则不能使用。 1.2 系统主要设计依据规范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DBJ08-47-95)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90,92)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和验收规范》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 ●《建筑工程安装电器图集》 ●《安防建筑设计标准》(EBD-03-95) ●《商用建筑线缆标准》(EIA/TIA-569) ●CJ/T166-2002 建设事业IC卡应用技术标准 ●ISO 14443 TYPE A/B 非按触式IC卡读写标准 ●ISO/IEC9789-2 加密标准 ●ISO 7816 IC卡特性标准 ●ISO 9992 IC卡与写卡机之间的传输信息格式及交易流程规范 ●ISO 10202 IC卡交易系统安全架构 ●ISA RP55.1 数字处理计算机硬件测试 ●ANSI/ISA S82.01 电气和电子设备、测量和控制机相关设备的一般要求 ●GB8566-88 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

●GB8567-88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 ●电力企业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实用化验收导则(试行) 第二章系统方案 电梯管理子系统解决方案 系统模式:人脸识别的楼控模式 电梯门禁系统由安装在电梯厅内的人脸识别一体机和控制器以及人脸采集器组成。 电梯门禁系统在电梯处于消防、检修等特殊状态时自动退出管理,也可以通过手动开关退出管理,方便电梯在特殊情况下使用。 适用于安全级别较高的环境,要求每层楼的用户确认合法身份后才能正常使用,可以有效地防止闲杂人员非法进入。 系统技术参数 电气参数 A、DAIC-DT-MB使用DC 24V±10%/5A单电源工作,主控板最大工作电流<500mA;扩展板 最大工作电流<200mA。 B、主控板带16路干触点输出;扩展板可带8路干触点输出、可控制8层楼。每个主 控板最多可接6个扩展板。 C、每个触点的输出特性为:导通电阻小于5Ω;截止电阻大于10MΩ; D、输出驱动能力为:AC 125V 0.3A / DC 110V 0.3A / DC 30V 1A E、使用环境: 温度: 0--60℃ 相对湿度:20%--90%不结露; F、储存环境: 温度: -10--90℃ 相对湿度: 20%--90%不结露; G、系统全兼容ID/IC/CPU,使用CPU卡、Mifare 1 卡,典型操作时间0.2秒; H、外部通讯接口:RS485、TCP/IP。 I、支持指纹纹电梯、面部识别电梯控制系统、掌纹梯控、指静脉电梯管理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