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牧童舟过安仁) (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

3、感知古诗词大意,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与快乐。

教学重点:

理解并能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意思想象诗词意境,背诵默写诗词,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重点抓住描写动作的关键字眼,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无邪和美好。

教学方法:诵读想象法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收集有关写童年趣事的诗词,了解文中三位诗人的生平。

2、教师准备配乐范读磁带。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童年是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悠扬的的歌,是一幅多彩的画,是一首美妙的诗,有许多令人终生难忘的美好瞬间。你们想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儿童的生活吗?他们的童年也有着和我们一样的快乐和美好吗?今天,我们就穿越千年时空,去揭开尘封的古老故事,看看他们的身上有没有你们的影子。

二、初读古诗,感知大意。

1、自由朗读《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蓑”、“遮”等字的读音和写法。

2、指名诵读,正音,提示学生按照一定的诗歌的节奏来诵读。

3、再次诵读全诗,边读边想,试着理解每句诗的意思,从整体上感知诗词的大意。

4、这两首诗词分别写了几个孩子?是哪句提到的这些孩子都在干什么?

三、品读古诗,领悟诗情。

1、学生自由组合,按照老师提出自学要求,选择一首诗进行研读,理解字词,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味情感。对整首诗可逐句解决。

要求:

(1)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理解单个字词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大意。

(2)从诗中你听到了哪些动听的声音?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想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悟到了哪些美好的情感?把想象到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形象、流畅地描述出来。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2、学生交流反馈,教师做指导总结。

(一)学习《牧童》

(1)理解字词,理解诗句大意。

“六七里”“三四声”不是准确的数字,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野傍晚的寂静。六七里方圆的原野铺满了青青的野草,三四声悠扬的笛声和着微微的晚风传来。牧牛回来已到黄昏,晚饭吃得饱饱的,无忧无虑,还没脱下蓑衣就躺在院子里,悠然自得地看那渐渐升起的明月。

(2)精读诗句,领悟诗情。

A、“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闲自得、怡然而乐,感受到的是一种野趣。(反复诵读,引导学生想象诗句表现的画面的意境,感受语言美和音律美。)

B、“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可以感受到孩子的心情是那么的舒畅,他的生活是那么无忧无虑,非常惬意。

C、古诗描写了牧童归来后的场景,“铺”“弄”,“卧”等字运用的十分的准确,描绘的是一个可爱、调皮、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小牧童的形象。

D、古诗最后一句让人浮想联翩:小牧童仰望着月夜的景色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而诗人又想借这个小牧童表达什么呢?

(3)教师总结:广阔的草地令人神往,悠扬的笛声使人心动,美丽的月夜让人陶醉。小牧童白天有牛和牧笛为友。晚上有清风明月为伴。所有的这些就像一幅水墨画,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安然、恬静、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这个小牧童,就是作者理想的化身,表达了作者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的向往。

(4)诵读古诗,感受意境。试着背诵这首诗。

(二)学习《舟过安仁》

(1)理解字词,理解诗句大意。

(一只不再扬帆划桨的小船中间,坐着两个小男孩,很奇怪的是,没有下雨,这两小孩居然撑着伞,仔细一看,原来他们撑伞不是为了遮风挡雨,而是舞动着伞柄起到类似扬帆的作用。)

(2)品读诗句,入情入境。

A、从“张”、“使风”等动作感受到两个孩子淘气可爱、天真顽皮。

B、“怪生”包含了诗人的恍然大悟,还包含了理解小童撑伞行为而产生的好笑有趣的

心理。

C、你喜欢他们吗?诗人喜欢吗?为什么?引导学生放飞想象,想象小孩的调皮行为。

(3)带着自己的体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通过朗读把两个小童天真、淘气的样子表现出来。)

四、再读古诗,联系现实生活陶冶情趣。

1、采用指读、齐读、小组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进行朗读。

2、诗中小孩子的生活和你现在的生活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你有什么感想?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背诵古诗并默写《牧童》

2、选择你喜欢的一首古诗,可依据诗句画一幅图画,也可展开想象改写成一篇小短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引出新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透过诗人的笔触,我们感受到了古时儿童那天真、无忧的生活情趣和美好。谁能起来把那两首诗背诵一遍?(学生背诵)今天我们再来认识几个孩子。

二、揭示课题,获得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此课题与其他诗歌题目的区别。

(这是一首词,课题中间有个分隔符号,前者是词牌,后面是词的题目。)

2、向学生介绍“宋词”的有关知识,以及本首词的词牌名:清平乐。

3、介绍作者辛弃疾。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辛弃疾的这首《清平乐·村居》。

三、初读全文,感知大意。

1、自由读词,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注意媚、媪、亡赖、剥等字的读音,注音读出词的节奏。)

2、学生边看图画,边听范读磁带,做整体的感知。

3、采用齐读、赛读、同桌互读等多种形式练习朗读,读流利,读出韵律节奏。

4、学生自读,划出疑难之处,采用查字典、找资料、相互讨论、看图、联系上下文多种途径进行合作探究。

5、学生交流不易理解的词,并说说小令大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