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第三版)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习题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参考答案
一、填空
1.政府债券、公司债券、金融债券;2.通货膨胀;3.流动性偏好理论。
二、单选
1.C;2.C;3.C;4.D;5.A;6.B;7.B;8.B
三、多选
1.CD;2.ABC;3.ABD;4.ABE;5.ACE;6.BD;7.ABC
四、判断
1.错;2.对;3.对;4.错;5.对;6.错;7.错
五、名词解释
1.名义利率是以名义货币表示的利率;实际利率是名义利率剔除掉了通货膨胀因素以后的真实利率。
2.到期收益率,是指来自于某种信用工具的收入的现值总和与其今天的价值相等时的利率水平。
3.利率市场化是指国家控制基准利率,其他利率基本开放,由市场决定,即由资金供求关系确定。
4.利率的期限结构是指不同期限债券的利率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固定收入证券的期限与收益之间的关系,用收益率曲线加以描述。
利率的风险结构指期限相同债券的不同利率之间的关系。
六、简答
1.名义利率是以名义货币表示的利息率;实际利率是名义利率剔除通货膨胀因素后的真实利率,即实际利率=名义利率-物价变动率。
判断货币政策松紧的标准应该是实际利率,原因在于:
(1)在信用行为中,衡量债权人的收益和债务人的成本的合理指标应该是实际利率,而非名义利率。
在资金融通行为中,债权人除了获得名义利率的报酬外,还遭受或面临来自物价上涨所带来的对收益的侵蚀,作为交易的对方,债务人除了支付名义利率的成本外,其债务负担会因为物价上涨而得到一定程度的减免。
在通货膨胀的背景下,债权人收到的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债务人用于清偿债务的货币相对比较廉价。
在通货紧缩背景下,情况恰好相
反。
(2)在经济面临通货膨胀即经济景气相对高涨时,债务人面临比较乐观和宽松的经营环境,获取收入的能力相对较强,因而清偿债务的能力相对较强;在经济面临通货紧缩即经济景气相对低落时,债务人面临比较困难或紧张的经济环境,获取收入的能力也相对较弱,因而清偿债务的能力相对较弱。
2.在利率的风险结构决定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有:
(1)违约风险。
债券发行人可能违约,即不能支付利息或在债券到期日不能清偿面值,这是债券所具有的风险,它影响着债券的利率。
(2)流动性。
影响债券利率的另一重要因素是债券的流动性。
流动性越强,利率越低。
(3)所得税因素。
税收使国债的预期收益率下降。
享受税收优惠待遇的债券的利率低于无税收优惠的债券利率。
3.凯恩斯学派的流动性偏好理论认为,货币的供给与需求是决定利率的因素。
货币供给是一个外生变量,由中央银行控制;货币需求则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
流动性偏好的动机包括:(1)交易动机(2)谨慎动机(3)投机动机。
前两种动机与收入成正比,合起来可用L1(y )表示,投机动机可用L2(r )表示。
货币需求Md=L1(y )+L2(r )。
由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可以决定均衡的利率水平,即由Ms=L1(y )+L2(r )决定r 的水平。
七、计算题
1.(1)到期收益率i 10009001i =+ 100090011.1%900i -==
(2)贴现收益率10009003609.86%1000365d i -=⨯=
2.每年应计利息I=1000×8%=80
(1)以1000元价格购买该债券,到期收益率为i ,
234558080808080100010001(1)(1)(1)(1)(1)i i i i i i =+++++++++++ 5
51801000(1)(1)t t i i ==+++∑
解该方程要用试错法,先用8%试算:等式右边=1000=左边,可见,平价发行的债券,到期收益率=票面利率。
(2)买价为1105时,通过前面的试算已知,i=8%时等式右边为1000元,小于1105,可判断收益率低于8%,降低贴现率进一步试算:
用i=4%试算:等式右边=1178、16,贴现结果高于1105,可判断收益率高于4%。
用内插法计算:
4%11051178.168%4%10001178.16R --=--
R=5、6%
(3)买价为900时,i=8%时等式右边为1000元,大于900,可判断收益率高于8%,提高贴现率进一步试算:
用i=12%试算:等式右边=855、78,贴现结果低于900,可判断收益率低于12%。
用内插法计算:
12%855.7890012%
8%855.781000
R --=-- R=10、8% (4)结论:对于每年付息一次的债券,附息债券的价格与到期收益率负相关。
(1)当附息债券的价格与面值相等时,到期收益率等于息票率。
(2)当附息债券的价格低于面值时,到期收益率大于息票率。
(3)当附息债券的价格高于面值时,到期收益率低于息票率。
3.(1)当期收益率10010%8.3%120c C r P ⨯===
资本利得率1125120 4.2%120t t t P P g P +--=
==
持有期收益率
10010%12512012.5%120s b b C P P r P +-⨯+-=== 可见,持有期收益率是当期收益率与资本利得率之和。
(2)持有该债券5年(即t=5)的持有期收益率
10010%514012011.7%1205s b b C P P r P t +-⨯⨯+-===⨯⨯
4.判断一种行为合理与否的标准是收益与成本对比原则。
假定存款人不取存款,其收益为2年期定期存款的收益:
5×2×2、25%=2250元
其成本为一年期贷款的利息成本:
5×5、58%=2790元
其收益明显小于成本,因此不取存款的行为不合理。
更何况,提前支取存款还可以获得一定的活期存款的收益,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提前支取存款的损失,也即变相降低不取款行为的收益。
假定存款人提取存款,其收益为:
5×0、72%=360元
取款与不取款的净损失为1890元,从另一角度看,就是不取款行为的真实收益仅为1890元,这一收益大大小于一年期贷款的成本。
由此判断,上述居民的选择是不合理的,应该提取存款。
八、论述题
1.(1)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它是从储蓄和投资等实物因素来讨论利率的决定,认为利投资流量会因利率的提高而减少,储蓄流量会因利率的提高而增加。
利率水平高低就取决于投资与储蓄的交互作用。
这一理论忽视了任何货币数量变动的影响,这是不恰当的,也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2)凯恩斯学派的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认为利率是由货币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如果在当前利率下存在货币的超额需求,即货币供不应求,则利率将要上升。
反之,下降。
这一理论完全否定了实质因素的影响,也是不符合实际的。
(3)新古典学派的可贷资金利率理论,综合了前两者的观点,认为,在利率决定问题上应同时考虑货币因素和实质因素,利率是可贷资金的价格决定于金融市场上的资金供求关系,它弥补了古典利率理论的不足,把货币因素对利率的影响考虑了进去。
2.(1)平均利润率。
理论上贷款利率不应超过社会平均利润率
(2)银行成本。
要保持合理的利差,银行才有利润可赚。
(3)通货膨胀预期。
在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期间,利率水平有很强的上升趋势;而当预期通货膨胀率下降时,利率水平也将下降。
(4)中央银行政策。
中央银行运用某些政策工具通过银行影响可供贷款。
当中央银行想要刺激经济时,将采取措施以鼓励银行增加可供贷款数量时,利率下降。
中央银行要限制经济活动时,将采取迫使银行收回贷款的措施,利率上升。
(5)商业周期。
利率的波动表现出很强的周期性,在商业周期扩张阶段上升而在经济紧缩阶段下降。
(6)借贷资金供求状况。
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市场利息率一般是在借贷资金市场上由资金的供求双方协商确定。
供大于求,利率低;反之,利率高。
(7)政府预算赤字。
如果其他因素不变,政府预算赤字增加则利率上升。
(8)国际利率水平。
通过两条渠道实现:一是国际信贷渠道;二是国际贸易渠道。
3.答题要点:
借鉴国外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成功经验,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起,加快了利率体制改革的步伐。
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在实践中已经取得较好的效果:结合中国国情,大力推进货币市场的发展;在进一步扩大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的浮动幅度基础上,在试点地区进行存款利率浮动的试验;放开外币利率等一系列改革。
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还提出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次序: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小额活期,后大额定期。
实现利率市场化所需要的条件如下:
(1) 稳定的市场经济发展机制;
(2) 完善的金融稳定机制;
(3) 统一、开放、高效、有序的金融市场,资金供求大致均衡;
(4) 人民币自由兑换。
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利率市场化采用渐进方式是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