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炎培“大职业教育主义”观念的分析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炎培“大职业教育主义”观念的分析研究
姓名:刘阳
院系:艺术学院
专业:设计艺术教育学
指导教师:杨大伟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
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简介
二、“大职业教育主义”观念的形成
三、“大职业教育主义观念”的内涵总结
参考文献
摘要
中国的近代职业教育起源于晚清时期,在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史上影响最大的人物莫过于黄炎培,黄炎培先生是我国近现代一位杰出的民主战士和忠诚的爱国主义教育家,是我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的先驱,是新中国德高望重的老一辈国家领导人之一。
他的职业教育思想和奋斗终生的职业教育活动,一生致力于职业教育的倡导、研究、试验和推广,在长时间的思考与论证、探索与实践中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中国现代职业教育思想理论体系,对近一个世纪的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综述在借鉴他人研究上,对黄炎培大职业教育主义观念进行整合,在综合他人观点之外,提出相应之看法,以期对今后此类研究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关键词:黄炎培;职业教育;大职业教育主义观念
Abstract
China's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originated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the greatest influence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modem vocational education character is Huang yanpei, Mr Huang is a Chinese fighter and an outstanding modern democracy loyal patriotism educators, is the pioneer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is one of the older generation of leaders of new China respected. His professional education thought and the struggle for life education activities, devoted his life to vocational education advocacy, research, test and promotion, in the long time of thinking and reasoning,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has formed a relatively complete theoretical system of Chinese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thought, for nearly a century of China's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had a profound impact, this review on the guide to research, integrate the concept of Huang yanpei vocational education chauvinism in others point of view,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view, in order to provide a meaningful reference for such research in the future.
Key words:Huang yanpei;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big vocational education idea
一、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简介
关于黄炎培的职业教育理论和思想的研究,是关于黄炎培研究中最为丰富、最为广泛的部分。
例如《黄炎培教育文选》、《黄炎培职业思想研究》、《黄炎培教育论著选》、《黄炎培研究文集》等专著都对黄炎培教育思想进行深入而具体的研究随养学者对黄职业教育
理论和思想研究的深入,研究范围越加广泛,在对黄炎培这一块研究可主要归纳为以下六个方而的内容:一是职业教育目的;二是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三是职业教育教学原则与方法研究;四是职业道德教育研究;五是对“农村教育论”的研究;六是对大职业教育主义的探讨和研究。
例如,福建师范大学黄仁贤教授对黄炎培的职业指导理论进行深入研究,他认为:黄炎培从职业教育的倡导到创办,至始至终都十分重视与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密切相关的职业指导,并且第一次把职业指导纳入职业教育教学之中,在其数十年间的职业教育理论探讨和教学教育实践中,最终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职业教育指导体系。
振武汉大学张建华教授从黄炎培的职业道德观养手,认为包括“敬业乐群”、“劳工圣神”、“完善人格和爱国主义”等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是其职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黄炎培的职业道德思想对我们推动职业教育事业有养特殊的现实意义。
叶凤刚教授认为,在20世纪70年代的乡村教育运动中,黄炎培是最早注意到农村教育问题的教育家,其农村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经历了由“分区立系”到“划区施教”、综合改进,再到“先富后教”、
“富教合一”三个阶段的演变此外,南京师范大学庄绽绽的硕士论文《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对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形成背景及过程、具体内容、思想特点、及其启示做出了系统而具体的阐述,就其职业教育思想的内容而高,除以上六点外,还提出了黄炎培的人性化教育制度这一内容。
二、“大职业教育主义”观念的形成
从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看,1911年辛亥革命的成功,结束了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这既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也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按照经济史的划分,黄炎培主要处于中国近代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阶段,是近代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
这一时期,由于技术和管理制度的进步,工矿交通业、服务业等民族工商业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其技术含量的变化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需大批受过职业教育和技术训练的专业人才和一定数量的管理人才。
一方面,大批的学校毕业生苦于所学非用,“毕业即失业”;另一方面,经济生产领域又苦叹人才奇缺,不得不用高薪去聘请洋人。
这为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契机和基础。
黄炎培在论及自己倡导职业教育的原因时就说:“一般社会生计之恐慌,百业之不改良为又一刺激,各种学校毕业生失业者之无算为又—大刺激。
”
1917年1月至3月,他与郭秉文等人赴日本、菲律宾各地考察教育。
他认识到职业教育不仅盛行欧洲,渐推美国,而且施及东方,
同时还认识到职业教育对富国富民的重要意义,深感“今后之富国政策,将取径于职业教育”。
这次考察归国之后,他更加决意倡导职业教育,并加紧筹备、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
此后几十年间,他就一直以中华职业教育社为舞台,开展教育活动和社会活动。
他深刻地认识到:职业教育不能脱离社会和广大的民众而成为“象牙之塔”,要让社会和广大民众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
于是,1926年,他在《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征求同志意见》一文中,开始对以往八九年来的职业教育实践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认为要发展职业教育,就必须确立新的职业教育发展思路,这就是“大职业教育主义”。
三、“大职业教育主义观念”的内涵
“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本土化职业教育理论。
这主要体现在对职业教育内涵的理解、职业教育目标的确立、职业学校办学模式的设计、教育对象的选择、职业教育与其他各级各类教育间的关系以及与社会和职业界的联系等方面。
它确立了“大职教观”,理顺了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加大了国家举办弱势群体职业教育的力度,出台了相关的政策,积极促进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形成了职业学校办学模式以及职业教育功能的多元化。
黄炎培把“大职业教育主义”当做职业教育的方针,视其为指导职业教育事业向前发展的纲领。
然而,要对“大职业教育主义”的基本精神加以深入领会和理解,就必须对“大职业教育主义”的基本内涵做进一步的阐释和分析。
在职业教育与其他各级各类教育的关系
上,他认为职业教育必须加强和其他各级各类教育的联系,彼此融通,重视在其他各级各类教育中开展职业教育,为学生踏入社会做好准备。
“只从职业学校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
在具体举措上,他认为必须考虑到各级各类教育的特点而开展职业教育。
1925年,他明确提出了小学生也要加强职业陶冶,指出:“职业训练,职业学校所有事也。
职业陶冶则非仅职业学校所有事,而一般小学校所有事也。
”
在职业教育与社会以及职业界的关系上,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必须加强与社会的联系,考虑社会,特别是职业界的需要,关注广大民众的需求。
“只从教育界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
在如何才能办好职业学校的问题上,他认为:“办职业学校的,须同时和一切教育界、职业界努力地沟通和联络;提倡职业教育的,同时须分一部分精神,参加全社会的运动。
”他反复告诫人们,“办职业教育,是绝对不许在书本里讨生活的……所以,职业教育,绝对不许理想家和书呆子去干的”。
这是他“大职业教育主义”的出发点,也是他“大职业教育主义”的落脚点。
为此,他多次撰文对此进行呼吁。
他认为:“方今教育上最大问题,无过于学校与社会隔绝。
”他批判了职业教育与农、工、商实业联系不紧密的现象,认为“从前职业教育,仅视为教育方面所有事”。
基于此,从职业教育的方方面面来说,他认为,“职业学校的基础,是构筑于社会的需要上”,认为职业教育“从其本质来说,就是社会性;从其作用说来,就是社会化”。
在职业学校办学模式上,基于其与社会以及与职业界加强联系的
考虑,他认为职业教育专业的设置、课程教材的开发、教学的设计以及师资聘任等都要考虑职业界的需要,要和职业界加强联系;同时,职业界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他指出:“设什么科,要看职业界的需要;定什么课程,用什么教材,要问问职业界的意见;就是训练学生,也要体察职业界的习惯;有时聘请教员,还要利用职业界的人才。
”他主张产业界和学校要共同承担起职业教育的责任,职业教育要适应社会的要求,培养职业界适用的人才。
他认为应该根据学校特点,开办校办工厂或农场,并依托这些设施举办工业或农业教育。
在教育对象上,他认为职业教育要面向全部社会职业,着眼于广大社会下层群众,除了举办各种正规的职业学校,还要举办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包括各种特殊人群的职业教育。
针对形势发展的要求,在不同的时期,他分别强调了要适时举办面向不同人群的职业教育。
1947年,他在和别人合作撰写的《对于中国今后教育设施的意见》一文中指出:“普及全民”和“与人民生活结合起来”应成为今后中国教育政策两个重点。
此外,他还认为,政治清明、国家独立是发展职业教育的前提。
特别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黄炎培从“教育救国”的理想中彻底醒悟过来,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之中,并且呼吁广大同学为复兴中华民族而努力。
在这期间,他继续推行战时职业教育,倡导“教育救亡”,提出“用新精神来实施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和救国救民紧密联系在一起。
这也是黄炎培“大职业教育主义”的重要体现之一。
总结
作为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的奠基人,黄炎培对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所做的历史贡献是无人可比的。
他极富民族特色和时代烙印的职业教育思想不仅对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宝贵遗产,在我国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进程中将发挥重要的精神引领作用。
如今,距离职业教育的兴起已有百年左右,当年的诸多事件、教育实践和人已经进入历史大花园,装点着中国近代教育的灿烂星空。
在高等职业教育加快发展的今天,黄炎培的名字和他开创的职业教育不断被人们提起。
他的著作,如《新大陆之教育》、《东南洋之新教育》、《中国教育史要》、《黄炎培教育考察日记》、《中华职业教育社宣言书》、《我之人生观与吾人从事职业教育之基本理论》等等也逐渐回到人们的视野,让人们深思,给人们带来启发,让人们体察职业教育更加深邃。
他影响了他的时代和教育,也影响着我们的时代和教育。
参考文献
[1]高奇.黄炎培教育文集(第二卷)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5.
[2]杨丽沙.试沦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J,2012 (28).
[3]燕明先.黄炎培对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贡献述要J,2012 (19) .
[4]黄炎培.职业教育A.职业教育思想文萃C.北京:红旗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