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分类与命名
真菌分类与命名.ppt
![真菌分类与命名.ppt](https://img.taocdn.com/s3/m/a9657edc0975f46526d3e125.png)
7.术语及分类群名称 超界、域;界;门, 门字尾;亚门字尾;纲,纲字尾; 亚纲字尾;目,目字尾;亚目字尾; 科字尾;亚科字尾。
8.属名 拉丁语的单数名词。
9.种名 是属名和一个单词的种加词的双 名组合。为形容词,与属的性、数、格 一致。如种加词有两个名称,在其中间 要有一个连字符。如红紫青霉 (Penicillium roseo-purpureum)。
2.担子菌门中对人致病的是新生线状黑粉菌
3.半知菌中对人致病性真菌多,有白假丝酵 母菌属、隐球菌属、表皮癣菌属、球孢子 菌属和组织胞浆菌属等。
第二节真菌的命名
命名确定的原则: 1.为处理植物分类名称而设立,也适用真菌。 2.科及科以下名称,有命名模式。 3.双名制。 4.要求名称是最早而符合规定的名称。 5.名称用拉丁文处理。 6.命名规则要追溯既往。
13.对种属名称的要求 属名可来源于任何语
言,但应按拉丁文处理。种加词的名称也来
源于任何语言,甚至人名、国名等。如新生 隐球菌上海变种(Cneoformans var.shanshalensl,属名第1个拉丁文字母要
大写,其他为小写。属、种名称在印刷体中 要用斜体字,手写体在字·下加横线,后缀作
者的姓、出版年代、报告一个新种时不论用 何种文字发表,都要求有拉丁文摘要。
属种名称在印刷体中要用斜体字手写体在字下加横线后缀作者的姓出版年代报告一个新种时不论用何种文字发表都要求有拉丁文摘要
第十九章真菌分类与命名
第一节 真菌的分类
真菌的现代分类有接合菌门、赤菌 门、担子菌门和子囊菌门等4个门。
1.子囊菌门中对人致病的有酵母属、阿古劳 菌、伊蒙崖、节皮菌、假性阿利什霉、毛 结节
12.转属规则 转属保留种加词。如絮状表 皮癣菌原名为絮状单端孢 (Trichotheciumfiocc suin Harz 1870),以 后转属为表皮癣菌,但ton floccosum(Harz)Lang roneLMilochevitchl930), 将 原 作 者 用 括 号括起放在转属作者的前面。
园林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类和命名
![园林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类和命名](https://img.taocdn.com/s3/m/6562bb29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9c.png)
园林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类和命名程度上,带有人为的而未全面反映生物的系统发育。
自林奈(Linnaeus,1753)起到20世纪50年代的近两百年间,生物分为动物界和植物界的两界系统一直沿用着,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动。
由于真菌不像植物那样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也不像动物那样以吞食和消化的形式获得营养物质,真菌是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真菌与植物还有许多其他差异。
因此,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有人提出生物仅分为动物界和植物界是不够的。
但生物究竟应该分为几个界,众说纷纭,意见不一。
除了林奈的两界系统外,先后有学者提出将生物分为三界、四界、五界和八界系统。
现简介如下。
1.两界系统自林奈(Linnaeus,1753)开始,将生物分为动物界(Animalia)和植物界(Plaiatae)两个界,真菌虽不进行光合作用,但因其固着生活,并且具有细胞壁而被归为人植物界中。
植物界则进一步分为藻菌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四个门。
藻菌植物门(Thallophyta)是许多营养体无根、茎、叶分化的低等植物。
它们以裂殖、芽殖或产生孢子等形式繁殖,其中包括藻类、真菌、黏菌、放线菌和细菌等。
由于藻菌植物门中包括许多性状很不相近的低等植物,作为一个分类单元的意义不大,以后就有人主张取消藻菌植物门而将这些低等植物分为许多门。
除藻类植物外,细菌、黏菌和真菌分别列为裂殖菌门(Schizomycophyta)、黏菌门(Myxomyeophyta)和真菌门(Eumyeophyta)。
·2.三界系统黑格尔(Haekel,1866)在两界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原生生物界(Protista),真菌仍属于植物界;科纳德(Conard,1939)增加了菌界(Mycetalia),真菌属于菌界;斯坦尼(Startler,1970)增加了原生生物界,真菌属于原生生物界。
3.四界系统科普兰(Copeland,1938,1956)认为,生物可划分为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和菌界。
(完整word版)真菌分类与命名
![(完整word版)真菌分类与命名](https://img.taocdn.com/s3/m/0b9848eba8114431b80dd883.png)
真菌分类与命名真菌的分类单位,依次分为界(Regnum,Kingdom),门(Division,Phylum),纲(classis,Class),目(Ordo,Order),科(Familia,Family),属(Genus),种(Species)。
种是基本单位,种以下还有亚种(subspecies)。
真菌分类的主要依据为:有性生殖的各种器官、无性菌丝、孢子和菌落形态特征等。
真菌分类系统较多,目前尚未统一,近年来趋向采用安斯沃斯(Ainsworth)等人的《真菌学词典》所介绍的分类系统。
该系统认为真菌属于单独成立的真菌界(Fungi),界以下分为粘菌门(Myxomycota)和真菌门(Eumycota),通常所称的真菌即指真菌门菌。
真菌门下分为5个亚门:鞭毛菌亚门(Mastigomycotina)、接合菌亚门(Zygomycotina)、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和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
其中与医学有关的有4个亚门:①接合菌亚门:营养体是菌丝体,绝大多数没有隔膜,有性繁殖形成接合孢子(zygospore),无性繁殖产生孢子囊孢子(sporangiosDore)。
如毛霉菌(Mucor)和根霉菌(Rhizopus)等;②子囊菌亚门:营养体是有隔膜的菌丝体,极少数是单细胞,有性生殖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ascospore),无性繁殖产生分生孢子(conidium)。
如芽生菌属(Blastomyces)、组织胞浆菌属(Histoplasma)、小孢子菌属(Microsporum)、毛癣菌属(Trichophyton)和酵母菌属(Saccharomyces)等;③担子菌亚门:营养体是有隔膜的菌丝体,有性生殖形成担孢子。
如致病性真菌新生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④半知菌亚门:也称不完全菌亚门,营养体是有隔膜的菌丝体或单细胞,对此类真菌生活史了解不完全,只有无性繁殖阶段,未发现其有性阶段,称为半知菌。
2真菌概论print
![2真菌概论print](https://img.taocdn.com/s3/m/d53fbcbef5335a8102d220ed.png)
原生质团(plasmodium): 粘菌、根肿菌。 单细胞(unicell):椭圆形至球形,如酵母菌、壶菌。 菌丝体(mycelium):真菌典型的营养体,细小和多分枝的
丝状体构成,常交织成团。 有隔菌丝:高等真菌,多细胞,有隔膜,膜上有微孔。
附着胞(appressorium) :真菌孢子萌发形成的芽管或菌丝 顶端的膨大部分。功能是牢固地附着在寄主体表。
假根(rhizoid):自菌体上形成外表象根的根状菌丝(黑根 霉)。作用是使真菌牢固附着在基质和寄主表面以吸取水分 和养分。
(三)菌丝的组织体
1、菌组织(Fungal tissues) 1)菌组织定义:高等真菌的有隔菌丝体可以密集地纠结
1)芽孢子(Blast spore):母细胞的某一点向外突起逐 渐膨大,芽殖形成的孢子
2)厚垣孢子(chlamydospore) :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 由 菌丝一个细胞内原生质浓缩形成的孢子,各类 真菌均可产生,属于休眠孢子,壁厚,抗逆境, 可以存活多年。
3)游动孢子(zoospore) :产生于游动孢子囊内的内生孢子, 有鞭毛,在水中能游动;单细胞,无细胞壁;水 传;鞭毛菌的无性孢子。
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叫菌组织。菌组织的 作用是形成产孢机构组织(Prosenchyma) :菌丝平行排列或纠结在一 起的组织,可看到 菌丝体的长形细胞。(用机械的方法 它们分开)。
b 拟薄壁组织(Pseudoparenchyma) :菌丝间结合紧密, 在组织外层是近圆形、多角形细胞,与高度植物的薄壁 细胞相似(一般用碱溶液才能使它们分开)。
梨胶锈菌 松柏:冬孢子和担孢子, 梨树:性孢子和锈孢子。
第九章 真菌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及分类new
![第九章 真菌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及分类new](https://img.taocdn.com/s3/m/4c4ccd09ba1aa8114431d99a.png)
4.五界系统:Wittaker(1959)采用了另一种四界分类: 五界系统: 采用了另一种四界分类: 五界系统 ( 采用了另一种四界分类 原生生物界(细菌 蓝藻、原生动物)、真菌界、 细菌、 原生生物界 细菌、蓝藻、原生动物 、真菌界、植物界 (包括绿藻和红藻 和动物界。Wittaker(1969)把四界系统 包括绿藻和红藻)和动物界 包括绿藻和红藻 和动物界。 把四界系统 原核生物界、 又发展为五界系统:原核生物界 原生生物界、植物界、 又发展为五界系统 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 动物界、真菌界。 动物界、真菌界。
1. Kingdom Eubacteria(真细菌界 真细菌界) 真细菌界 2. Kingdom Archaebacteria(古细菌界 ▪ 古细菌界)▪ 古细菌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
• • • • • •
Empire Eukaryota(真核总界 真核总界) 真核总界
3. Kingdom Archezoa(古菌界 * 古菌界) 古菌界 4. Kingdom Protozoa(原生动物界 原生动物界)* 原生动物界 5. Kingdom Plantae(植物界 植物界) 植物界 6. Kingdom Animalia(动物界 动物界) 动物界 7. Kingdom Fungi(真菌界 真菌界) 真菌界 粘菌 卵菌 8. Kingdom Chromista(藻界 * 藻界) 藻界
•
(一)DNA分子杂交技术 一 分子杂交技术 1.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意义 应用范围广泛,技术日益成熟。 应用范围广泛,技术日益成熟。 相对全序列测定,省人力物力。 相对全序列测定,省人力物力。 2.DNA分子杂交技术原理 分子杂交技术原理 基本原理: 变性的单链DNA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靠碱 基本原理 : 变性的单链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靠碱 基的配对而复性成双链。 基的配对而复性成双链。 示踪物标记DNA分子做 探针 与另一条 分子做探针与另一条DNA片段在适 示踪物标记 分子做 探针与另一条 片段在适 当的条件下杂交可获得两者间的DNA同源性即杂交百分 当的条件下杂交可获得两者间的 同源性即杂交百分 以此判断两菌株是否同届一种。 率,以此判断两菌株是否同届一种。 同种异株的真菌基因组DNA序列差异较小 , 一般认 序列差异较小, 同种异株的真菌基因组 序列差异较小 定在35%以内。 定在 %以内。 对于属或属以上的分类鉴定则采用DNA-rRNA杂交 对于属或属以上的分类鉴定则采用 - 杂交 的方法。 在进化的过程中保守性强。 的方法。rRNA在进化的过程中保守性强。 在进化的过程中保守性强
理解真菌五亚门分类系统及各亚门主要特征掌握真菌学名的命名方法
![理解真菌五亚门分类系统及各亚门主要特征掌握真菌学名的命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d9e265310a6f524ccbf85c5.png)
真菌五亚门特征对比表
真菌类别
营养体
无性孢子
鞭毛菌亚门 一般为无隔菌丝 游动孢子
接合菌亚门 子囊菌亚门 担子菌亚门
发达无隔菌丝
单细胞或发达有隔 菌丝
发达有隔菌丝
孢囊孢子 分生孢子
无
半知菌亚门 发达有隔菌丝
分生孢子
有性孢子 合子或卵孢子
接合孢子 子囊孢子 担孢子 无或未发现或极少见
3、真菌的分类系统
植物保 护 技术
生物五(六)界分类系统
植物界
(病毒界) 原核生物界
原生生物界
菌物界
真 菌
动物界
真菌属菌物界(真菌界)真菌门
2、真菌的各级分类阶元
植物保 护 技术
种以上分类阶(单)元有:界、门、纲、目、科、 属、种。种是种以上的基本阶元。必要时在两个分类阶 元之间还可增加一级,如亚纲、亚目、亚科、亚属等。 种是真菌最基本的分类阶元。种与种之间在主要形态上 应该有显著而稳定差别,有时还应考虑生态、生理、生 化及遗传等方面的差别。
3、真菌的分类系统
植物保 护 技术
3、真菌的分类系统
植物保 护 技术
4、真菌的命名
植物保 护 技术
STEP1 学名法
1
STEP2 中名法
2
真菌的命名方法有两种
4、真菌的命名
植物保 护 技术
STEP1 学名法
1
又称双名法,双命名法,全世界通用,使用拉丁 文命名,是除病毒类以外的所有生物命名方法。命名 规则是“属名+种名+定名人姓氏或姓名缩写”。
A、中文 C、拉丁文
B、英文 D、阿拉伯文
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保 护 技术
5、真菌的命名方法是( A )。
真菌的名词解释
![真菌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22ab9e13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55.png)
真菌的名词解释真菌是生物界的一个分类群落,在生物分类中属于真菌界(Fungi)。
一、真菌的特点真菌是一类单细胞或多细胞的生物,它们不同于植物、动物和细菌,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真菌的细胞壁含有纤维素或壳聚糖,不含脂类物质,与植物的细胞壁成分不同。
真菌的营养方式多样,既有自养的光合作用,也有异养的寄生作用。
真菌的细胞核可有一个或多个,多核真菌的核在细胞内表现为树状、线状或网状的结构。
二、真菌的分类根据真菌的形态特征、生态特点以及生殖方式等,可以将真菌进一步分为多个类群。
其中,常见的真菌类群有子囊菌、担子菌、子菌菌丝菌等。
1. 子囊菌子囊菌是真菌界的一个大类群,具有完整的菌丝体和子实体。
子囊菌的主要特点是其子实体内部形成了像囊泡一样的结构,称为子囊。
子囊内可形成子囊孢子,其数量可达数千个甚至上百万个。
子囊孢子通常通过空气或其他介质传播,从而完成了真菌的繁殖过程。
常见的子囊菌类群有麦角菌、黑曲霉、曲霉等。
2. 担子菌担子菌是真菌界的另一个重要类群,其子实体内部有特殊的结构,称为担子。
担子内形成担子孢子,这是担子菌类群的主要繁殖方式。
担子孢子通常在风吹或昆虫传播下离体,寻找新的生存环境。
担子菌类群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包括大部分的蘑菇、伞菌和口蘑等。
3. 子菌菌丝菌子菌菌丝菌是真菌界中一类比较原始的菌丝菌,它们没有成熟的子实体,可以通过菌丝体直接繁殖。
子菌菌丝菌的特点是它们的菌丝体非常细长,一般没有明显的分枝。
子菌菌丝菌主要通过菌丝体与菌丝体之间的融合或分裂进行繁殖,一些子菌菌丝菌还可通过孢子传播。
子菌菌丝菌类群包括酵母菌、接合菌和微细菌等。
三、真菌的生态功能真菌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对地球的生态平衡和物质循环起到关键作用。
1. 分解有机物真菌是自然界中重要的分解者之一,能够分解植物和动物的有机物,将其转化为无机物质。
这种分解过程有助于有机物的循环,促进土壤养分的释放和重建。
真菌的分解作用对维持土壤健康和植物生长至关重要。
真菌的分类
![真菌的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92e37826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0a.png)
真菌可以分为酵母菌、霉菌和蕈菌(大型真菌)。
真菌是一种具真核的、产孢的、无叶绿体的真核生物。
目前已经发现了十二万多种真菌。
真菌独立于动物、植物和其他真核生物,自成一界。
1.酵母菌
酵母菌一般指酵母,酵母是基因克隆实验中常用的真核生物受体细胞,培养酵母菌和培养大肠杆菌一样方便。
酵母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并非系统演化分类的单元。
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微小单细胞微生物,能将糖发酵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分布于整个自然界,是一种典型的异养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够存活,是一种天然发酵剂。
2.霉菌
霉菌是真菌的一种,其特点是菌丝体较发达,无较大的子实体。
同其他真菌一样,也有细胞壁,寄生或腐生方式生存。
霉菌有的使食品转变为有毒物质,有的可能在食品中产生毒素,即霉菌毒素。
霉菌有着极强的繁殖能力,而且繁殖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虽然霉菌菌丝体上任一片段在适宜条件下都能发展成新个体,但在自然界中,霉菌主要依靠产生形形色色的无性或有性孢子进行繁殖。
3.蕈菌
蕈菌在自然界中还生长着一类肉眼可见的大型真菌子实体,它们属于真菌的子囊菌亚门和担子菌亚门,其中大多数都属于担子菌亚门。
蕈菌是真菌中进化最高级的,能产生肉眼可见、供人采摘的子实体,通常包括人们所称的蘑菇、木耳等。
古代中国将这种大型的真菌称为“蕈”,这类菌也称担子菌或伞菌,蕈菌和其他真菌的区别在于它们可以产生一种孢子,称为担孢子。
微生物的分类和命名规则
![微生物的分类和命名规则](https://img.taocdn.com/s3/m/fa847c46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8a.png)
微生物的分类和命名规则微生物是一类微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正确分类和命名微生物对于研究其特性、功能以及与人类的关系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的分类和命名规则。
一、微生物的分类1. 界(kingdom):微生物可以分为五个界,即细菌界(Bacteria)、病毒界(Viruses)、真菌界(Fungi)、古细菌界(Archaea)和原生动物界(Protista)。
2. 门(phylum):每个界包含若干个门,用于进一步细分不同类型的微生物。
3. 纲(class):门下又可以划分为若干个纲,纲是进一步划分微生物种类的方式之一。
4. 目(order):在纲下,进一步的分类单位是目,用于确定微生物之间的更具体的关系。
5. 科(family):目下面是科,科是微生物分类中的一个重要单位,进一步细化了微生物的分类。
6. 属(genus):科下面是属,是对微生物进行更为具体的分类。
7. 种(species):最具体的分类单位是种,常以拉丁学名表示,包含科学名称和命名者的缩写。
二、微生物的命名规则1. 拉丁化命名:微生物的种命名通常使用拉丁学名,以便在不同语言之间保持一致。
2. 属名+种加词:微生物的种名通常由属名和种加词组成,种加词通常是为了描述或特指某种微生物,或者以某个人的名字命名。
如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其中“Escherichia”是属名,而“coli”是种加词。
3. 学名缩写:在科学文献中,为了方便引用,可以使用微生物的学名缩写,通常是属名的首字母缩写加上种加词的首字母缩写。
例如,大肠杆菌的学名缩写为E. coli。
4. 命名者的缩写:在微生物的拉丁学名中,通常会包含命名者的缩写,以表明该微生物是由哪位科学家首次发现并命名的。
5. 国际命名规则:微生物的命名受到国际命名规则的约束,以确保命名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三、案例分析以细菌为例,某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的细菌,并决定对其进行分类和命名。
真菌的知识点总结
![真菌的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c01eca9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58.png)
真菌的知识点总结真菌是一类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等基本结构,并通过孢子进行繁殖的真核生物。
它们存在于几乎所有的生态环境中,包括土壤、水域、空气、有机体等。
真菌具有多种重要的生态功能,如分解有机物、参与土壤营养循环、产生抗生素等。
下面是对真菌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1.形态与结构:真菌具有多种形态,如丝状、叶片状、球状等。
它们的细胞壁主要由几丁质和纤维素组成,细胞内含有一个或多个细胞核。
此外,真菌细胞还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基本结构。
2.繁殖方式:真菌主要通过孢子进行繁殖。
孢子是真菌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生殖细胞,能够在外界环境适宜的情况下萌发形成新的真菌菌丝。
真菌还可以通过无性繁殖产生新的菌丝或菌丝片段。
3.生态环境:真菌广泛存在于各种生态环境中,包括土壤、水域、空气、有机体等。
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分解有机物、参与土壤营养循环、产生抗生素等。
一些真菌还可以与植物建立共生关系,形成菌根等。
4.营养方式:真菌可以通过吸收有机物中的营养进行生长繁殖。
它们主要吸收氨基酸、糖类、脂类等有机化合物,以及一些矿物质和维生素。
有些真菌也能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
5.分类与命名:真菌界包括多个门类,如担子菌门、子囊菌门、壶菌门等。
每个门类下又包含多个属、种。
真菌的分类主要依据其形态、结构、生殖方式、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特征。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基于基因序列的分类方法也逐渐被广泛应用。
6.人类利用与影响:真菌具有多种重要的利用价值。
一方面,部分真菌可以作为食品,如蘑菇、木耳等;另一方面,许多真菌具有药用价值,如灵芝、冬虫夏草等。
此外,真菌在工业生产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如发酵工业中的酵母菌、霉菌等。
然而,一些真菌也会引起人类和动植物的病害,对农业生产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7.生物防治与生态保护:真菌在生物防治和生态保护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
一些真菌可以用来控制有害生物的数量和分布,如杀虫真菌、杀菌真菌等。
真菌的分类与常见类型
![真菌的分类与常见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36170e35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0e.png)
真菌的分类与常见类型真菌是一类生物体,属于真菌界。
根据其生殖方式、营养方式和形态特征等因素,真菌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群:1. 子囊菌门(Ascomycota):也称为子囊菌类,包括了酵母菌、黑曲菌和霜霉等。
它们的特点是产生子囊,子囊内产生孢子。
2. 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也称为担子菌类,包括了伞菌、鬼笔菌和多孔菌等。
它们的特点是产生担子,担子上生长着孢子。
3. 两孢菌门(Zygomycota):也称为接合菌类,包括了接合菌和红毛霉等。
它们的特点是通过两个菌丝的接合进行繁殖。
4. 不完全菌门(Deuteromycota):也称为隐性真菌类,包括了霉菌和酵母菌等。
它们的特点是没有观察到产生性孢子。
常见的真菌类型包括但不限于:1. 白色假丝酵母菌(Candida albicans):常引起口腔和阴道黏膜感染。
2. 真菌性肺炎菌(Pneumocystis jirovecii):引起肺孢子菌肺炎,常在免疫系统受损的患者中发生。
3. 白色壳菌(Trichophyton):引起癣菌感染,包括脚癣、手癣和头癣等。
4. 黑色霉菌(Aspergillus):常引起呼吸道感染,如肺曲霉病。
5. 腐霉菌(Phytophthora):引起植物病害,如马铃薯晚疫病。
这只是一部分常见的真菌类型,真菌的种类繁多且多样化。
在日常生活中,真菌还具有一些重要的应用,比如酿酒、面包、奶酪等食品的发酵过程中都需要真菌的参与。
除了上述提到的真菌类群和常见类型外,还有一些其他真菌类群和常见类型:1. 烂桔孢菌门(Phycomycota):包括水霉和霉菌等。
这些真菌多生活在水中,对植物病害造成很大影响。
2. 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常会产生黄曲霉毒素,对农作物和食品安全带来危害。
3. 铅蓝菌(Penicillium):产生青霉素等抗生素的主要来源。
4. 霉菌(Mucor):一种常见的快速生长的真菌,常引起食品腐败和发霉。
(推荐)真菌分类与命名
![(推荐)真菌分类与命名](https://img.taocdn.com/s3/m/60564ed8a0116c175f0e48e7.png)
真菌分类与命名真菌的分类单位,依次分为界(Regnum,Kingdom),门(Division,Phylum),纲(classis,Class),目(Ordo,Order),科(Familia,Family),属(Genus),种(Species)。
种是基本单位,种以下还有亚种(subspecies)。
真菌分类的主要依据为:有性生殖的各种器官、无性菌丝、孢子和菌落形态特征等。
真菌分类系统较多,目前尚未统一,近年来趋向采用安斯沃斯(Ainsworth)等人的《真菌学词典》所介绍的分类系统。
该系统认为真菌属于单独成立的真菌界(Fungi),界以下分为粘菌门(Myxomycota)和真菌门(Eumycota),通常所称的真菌即指真菌门菌。
真菌门下分为5个亚门:①接合菌亚门:营养体是菌丝体,绝大多数没有隔膜,有性繁殖形成接合孢子(zygospore),无性繁殖产生孢子囊孢子(sporangiosDore)。
如毛霉菌(Mucor)和根霉菌(Rhizopus)等;②子囊菌亚门:营养体是有隔膜的菌丝体,极少数是单细胞,有性生殖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ascospore),无性繁殖产生分生孢子(conidium)。
如芽生菌属(Blastomyces)、组织胞浆菌属(Histoplasma)、小孢子菌属(Microsporum)、毛癣菌属(Trichophyton)和酵母菌属(Saccharomyces)等;③担子菌亚门:营养体是有隔膜的菌丝体,有性生殖形成担孢子。
如致病性真菌新生隐球菌(Cryptoccus neoformans);④半知菌亚门:也称不完全菌亚门,营养体是有隔膜的菌丝体或单细胞,对此类真菌生活史了解不完全,只有无性繁殖阶段,未发现其有性阶段,称为半知菌。
在医学上有重要意义的绝大部分致病真菌属于此亚门。
在真菌的现代分类学中引入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较多的主要有核糖体脱氧核酸(rDNA)序列测定,线粒体DNA限制性片段多态性(RFLP)分析,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分析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等。
园林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类和命名
![园林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类和命名](https://img.taocdn.com/s3/m/f57a6278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c8.png)
园林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类和命名园林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类和命名是研究植物病理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真菌是一类能够在自然环境中生长和繁殖的单细胞或多细胞的真核生物,通常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其中一些真菌会感染园林植物,导致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因此,对园林植物病原真菌分类和命名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以及预测病害的发生和蔓延,为园林植物保护提供有效的措施和方法。
真菌的分类和命名是根据其形态特征、细胞组织结构、遗传信息等方面的不同进行分类。
目前,园林植物病原真菌主要分为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半知菌门和软腐菌门四种,其中子囊菌门是引起园林植物病害最常见和重要的一类。
子囊菌门包括了眼霉属、黑痣属、丝孢霉属、蔗瘤霉属、锈菌属等多个属,这些属都是通过其子囊体的发育和形态结构等特征来进行分类的。
同时,在园林植物病害的防治中,正确地对子囊菌进行分类和命名也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控制方法和药剂。
此外,子囊菌门下的一些属的命名也与其引起的病害相关。
例如,黑痣属就是因引起的树皮病而得名;丝孢霉属因引起水果腐烂而得名;锈菌属因引起的叶锈病而得名,这些命名方式可以方便和快速地对病害进行识别和分类。
担子菌门包括了银斑病菌、革链壳菌、树芝壳菌等多个属,这些属主要通过其子实体的形态结构和生长环境来进行分类。
而半知菌门中则包括了霜霉菌属、白粉菌属等多个属,这些属主要通过其分生孢子和菌丝形态等特征来进行分类命名。
软腐菌门中则有黄曲霉属、霉菌属等多个属,这些属主要通过其分生孢子和生长环境等方面的特征来进行分类命名。
总之,园林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类和命名是植物病理学研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其分类和命名的正确性对于病害的防治以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未来研究中需要深入探究各个属与种的分类和命名方式,以更好地了解、预测和控制各种园林植物病害。
真菌分类方法
![真菌分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eb3c2e7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6f.png)
真菌分类方法简介真菌是一类非常庞大且多样的生物,它们在地球上广泛分布,包括了许多可见的生物体,如蘑菇和霉菌,以及微生物,如酵母菌。
由于真菌的复杂性,为了更好地研究和理解真菌,科学家们将其进行分类和命名。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真菌分类方法。
学名分类法学名分类法是最常用的真菌分类方法之一。
根据这种方法,真菌的命名是基于拉丁语或拉丁化的词汇,由两个部分组成:属名和种名。
例如,人们熟知的食用菌类Agaricus bisporus的学名中,Agaricus是指该真菌的属名,bisporus则是指该种的特定名称。
学名分类法的优点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统一和标准的命名系统,以便准确地鉴定和描述真菌。
形态分类法形态分类法是基于真菌的可见形态特征,如菌盖、菌柄、菌肉和孢子等进行分类。
这种分类方法认为真菌的外部形态特征是其分类的关键。
通过观察和比较这些特征,科学家们可以将真菌分为不同的类别。
例如,蘑菇的盖和褶子的形状、颜色和纹路可以用于进行分类。
形态分类法在研究和鉴定真菌方面非常有用,但它依赖于观察者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分子分类法分子分类法是一种基于真菌基因组和分子特征的分类方法。
通过分析真菌的DNA或RNA序列,科学家们可以比较不同真菌之间的遗传关系。
分子分类法可以提供更准确和客观的分类结果,而且可以揭示真菌之间的进化关系和亲缘关系。
例如,利用分子分类法,科学家们已经确定了许多以前被认为是单一物种的真菌实际上由多个不同的亚种组成。
生态分类法生态分类法是根据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功能进行分类。
真菌可以充当分解者、拮抗者或共生者等生态角色。
这种分类方法将真菌分为许多生态学功能组,而不是单独鉴定和命名每个真菌个体。
生态分类法将真菌放在其在自然环境中所扮演的角色下进行分类,有助于我们理解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相互作用。
结论真菌是一个复杂多样的类群,分类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研究的目的和领域。
学名分类法提供了准确的命名系统,形态分类法侧重于外部形态特征,分子分类法利用基因组信息进行分类,而生态分类法重点关注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功能。
真菌一(基本特征)
![真菌一(基本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c68c1a00aaea998fcc220e77.png)
真菌的繁殖
菌
真菌的基本特征和特性
真菌的生活史
真菌的分类与命名
一、真菌的基本特征和特性
真菌的概念 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真菌的主要性状
(一)、真菌的概念
真菌的定义Fungus Fungi
真菌是一类营养体通常为丝状体,具细胞 壁,以吸收为营养方式,通过产生孢子进 行繁殖的真核微生物。 真菌指的是那些可以寄生于植物并引致病 害的真菌。
(1)基本概念 营养体为菌丝体mycelium 。 纤细的管状物,叫菌丝 Hyphae。孢子萌发产生 菌丝分枝、交织,形成菌丝体。
germinating sporea have a huge surface area
菌落
(2)真菌营养体的类型:
• 菌丝体(mycelium)
真菌概述
真菌(Fungi)的主要特征:
• 有固定的细胞核,属真核生物。
• 营养体简单,大多为菌丝体,细胞壁的主要 成分为几丁质,有的为纤维素。 • 营养方式异养型(腐生和寄生),无光合色 素。 Heterotrophic by absorption • 繁殖方式为产生各种类型孢子。 Reproduce by spores
白粉菌
霜霉菌
————有球状、指状、 掌状和丝状等类型。
锈菌 白锈菌
Wheat Cell
Fungi Cell
A Haustorium of Puccinia graminis Penetrates a Wheat Host Cell
(2)附着胞和侵染垫(appressorium)
寄生真菌穿透完整的植物表面的过程中产生的相应的特殊结构。
侵染植物引致病害。
引致的。因此,植物病理学与真菌学有密切关系。
植物病原真菌
![植物病原真菌](https://img.taocdn.com/s3/m/bfe927eedd3383c4bb4cd2c9.png)
菌丝的组织体:解剖结构
拟薄壁组织 疏丝组织
菌组织结构
①子座: 是由疏丝组织和拟薄壁组织的一个垫
状营养结构。 子座的作用:
a.在子座上,常可形成子实体(即产生 孢子的机构); b.渡过不良环境。 有的子座是由菌组织和寄主组织结合形 成的,称为假子座。
菌丝的组织体
子座:由菌丝集结 而成的、在其内部 或外部形成繁殖细 胞的褥座
真菌的有性繁殖包括: 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三个阶段。
(1)质配:
是指两个性细胞或性器官 带着细胞核的原生质进行融合 (配合)。
质配的方式:
①两个游动配子交配 ②两个配子囊交配 ③性孢子与雌器配合(精孢结合)
(授精作用) ④体细胞配合
质配后,细胞中出现了成对 的细胞核称作双核,每个细胞核 的染色体数是“N(单倍体)”
状菌丝,伸入基质中吸收养分并 支持上部的菌丝,这种根状菌丝 叫假根。
3.菌丝的变态:
(3)菌环:某些捕食线虫的真菌常常在 菌丝体上生出环状菌丝,借以捕捉线虫, 这叫菌环。
(4)菌丝网:有的真菌生出网状菌丝, 当它遇到线虫时借分泌的粘性物质将线 虫粘住,线虫便挣扎蠕动终于钻入网中 被捕,这个网叫菌丝网。
菌丝变态
附着胞
4.菌丝体的组织体及菌组织结构
菌组织有两种: 疏丝组织:(原密丝组织): 许多菌丝体平行排列或纠结在一起的比较疏
松的菌组织叫疏丝组织。 疏丝组织中可以见到菌丝体的长形细胞,而
且用机械方法可以将它们分开。 拟薄壁组织: 由大至等径的圆形、椭圆形或多角形的细胞
组成,排列紧密很象高等植物的薄壁组织, 而称作拟薄壁组织,组织中的细胞一般是不 易分开的,用碱溶液煮才能使它们分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菌分类与命名
真菌的分类单位,依次分为界(Regnum,Kingdom),门(Division,Phylum),纲(classis,Class),目(Ordo,Order),科(Familia,Family),属(Genus),种(Species)。
种是基本单位,种以下还有亚种(subspecies)。
真菌分类的主要依据为:有性生殖的各种器官、无性菌丝、孢子和菌落形态特征等。
真菌分类系统较多,目前尚未统一,近年来趋向采用安斯沃斯(Ainsworth)等人的《真菌学词典》所介绍的分类系统。
该系统认为真菌属于单独成立的真菌界(Fungi),界以下分为粘菌门(Myxomycota)和真菌门(Eumycota),通常所称的真菌即指真菌门菌。
真菌门下分为5个亚门:鞭毛菌亚门(Mastigomycotina)、接合菌亚门(Zygomycotina)、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和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
其中与医学有关的有4个亚门:①接合菌亚门:营养体是菌丝体,绝大多数没有隔膜,有性繁殖形成接合孢子(zygospore),无性繁殖产生孢子囊孢子(sporangiosDore)。
如毛霉菌(Mucor)和根霉菌(Rhizopus)等;②子囊菌亚门:营养体是有隔膜的菌丝体,极少数是单细胞,有性生殖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ascospore),无性繁殖产生分生孢子(conidium)。
如芽生菌属(Blastomyces)、组织胞浆菌属(Histoplasma)、小孢子菌属(Microsporum)、毛癣菌属(Trichophyton)和酵母菌属(Saccharomyces)等;③担子菌亚门:营养体是有隔膜的菌丝体,有性生殖形成担孢子。
如致病性真菌新生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
④半知菌亚门:也称不完全菌亚门,营养体是有隔膜的菌丝体或单细胞,对此类真菌生活史了解不完全,只有无性繁殖阶段,未发现其有性阶段,称为半知菌。
在医学上有重要意义的绝大部分致病真菌属于此亚门。
最新的真菌分类把真菌界分为4个门,分别为接合菌门(Zyg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壶菌门(chytridiomycota)。
而把属于半知菌亚门中的真菌划分到前3个门中,并取消了粘菌。
另外,由于卡氏肺囊虫(Pneumocystiscarinii,Pc)囊虫壁的超微结构类似真菌细胞,大多数学者认为其应属于真菌,将其称为卡氏肺孢菌。
在真菌的现代分类学中引入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较多的主要有核糖体脱氧核酸(rDNA)序列测定,线粒体DNA限制性片段多态性(RFLP)分析,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分析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等。
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从遗传进化角度阐明真菌种群之间和种间内的分类学关系是目前真菌分类学研究的热点。
真菌的命名采用生物学中一贯沿用的以“双名制”为基础的国际植物学命名法,即属名加种名,构成学名。
真菌的学名用拉丁词或拉丁化的词构成。
第一个词是属名,用拉丁文名词,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
第二个词是种名加词,用拉丁文形容词,字母一律小写。
后面附首次发现并命名者的姓和命名年份(一般使用时可省略)。
今后若有新的发现及更改,即种名发生转移,则再加上修改者的姓,而将最初命名者的姓加上括弧,并更改年份。
真菌的属名和种名加词往往是指产生孢子的方式、孢子的特点、菌落颜色或质地、气味或其他较显着的特征。
此外,有些真菌的属名或种名加词用以对某真菌学家表示敬意,将其姓定为属名或
种名加词。
也有种名加词是由地方名称衍生而来或指生存场所。
另有些寄生真菌的种名加词来自寄生植物的属名。
当某真菌只知其属名,而其种名加词未确定时,其种名加词可用sp.或spp.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