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微生物学第三章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与灭菌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于牛奶和酒类
2、干热灭菌法
(1)、焚烧与烧灼 : 用于废弃物品或动物尸体等 。
(2)、干烤:利用干烤箱灭菌。 温度 : 160℃ ~170 ℃ 时间 : 2小时 用途 : 玻璃器皿、瓷器、注射器等灭菌
在同一温度下,湿热效力比干热大。其原因: (1)、湿热中菌体蛋白质较易凝固变性: 易吸收水分。 (2)、湿热的穿透力大: 易提高灭菌物品内部的温度。 (3)、湿热的蒸气有潜热存在:迅速提高灭菌物品的温度。
非致病性分枝等
二、在正常人体的分布
(一)、正常菌群(normal flora) 概念: 正常人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都存在 着不同 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在人体 免疫功能 正常情况下对人体无害,称为正常菌群。
(二)、正常菌群生理意义:
1、生物拮抗作用
2、营养作用
3、免疫作用
1、生物拮抗作用 正常菌群通过竞争营养或者产生细菌素等方 式拮抗病原菌,形成生物屏障。 如:大肠杆菌产生的大肠菌素能抑制痢疾杆 菌的生长 2、营养作用 正常菌群参与物质代谢、营养转化和合成。 如大肠杆菌能合成维生素B、K等 双歧杆菌能产酸,促进机体对维生素D和钙 的吸收
一、在自然界的分布
1、在土壤中
土壤含有细菌生长所必须的条件,因此土壤中含有大量的细 菌, 1g土壤中含有上亿个细菌。 单大部分是非致病菌,在自然界 中起着重要作用。 土壤病原菌的来源:人和动物的排泄物, 死于传染病的人和动物的尸体
感染途径 :经消化道或伤口感染
2、在水中
自然水域中的细菌主要是来自土壤和人、动物的排泄物 等。 水中常见病原菌:伤寒沙门菌、痢疾志贺菌、霍乱弧菌 等
第 三章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目 的 要 求
1 、掌握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及菌
群失调症的概念。
2、掌握消毒、灭菌的含义。
3、熟悉常用的消毒方法。
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但大多数细菌对 人体都是无害的,只有少数细菌侵入人体或 因某些原因导致人体内微生态平衡失调时可 引起疾病。
第一节 空气中
空气中缺乏营养水分,且受日光照射,细菌不易繁殖。 空气中细菌来源:人或动物口腔呼吸道中的细菌随唾液、 飞沫散布到空气中,多分布与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或者医 院。因此医院的手术室、病房、制剂房的空气经常进行消 毒。
常见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结核 分枝杆菌、白喉棒状杆菌、脑膜炎奈瑟菌
感染途径: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
二、在正常人体的分布
在人的体表与外界相连通的通道腔道中,如口腔、鼻腔、 肠道、泌尿生殖道等腔道中都存在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 生物。
眼结膜
白色葡萄球菌、干燥杆菌
外耳道
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 绿脓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鼻咽腔
人 体 内 正 常 菌 群 的 分 布
阴道
大肠杆菌、乳杆菌 白念珠菌、类白喉杆菌
第二节 消毒与灭菌
一、基本概念
1、消毒(disinfection): 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不一 定能杀死含芽胞的细菌或非病原微生 物.用以消毒的化学药物称为消毒剂。 2、灭菌(sterilization): 杀死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 病原菌、非病原菌的繁殖体和芽胞。 3、无菌(asepsis): 物体上不含活的微生物。 4、无菌操作: 防止微生物进入机体或物品的操作技术。 5、防腐(antisepsis): 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 6、卫生清理:将微生物污染了的无生物表面还原为安全水
3、免疫作用 正常菌群具有免疫原性和促免疫细胞分裂作 用,刺激机体产生抗体,限制了正常菌群本 身对宿主的危害,抑制和杀灭具有交叉抗原 的病原菌。 此外,正常菌群还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其机 制可能是激活巨噬细胞,促吞噬作用。
(三)、条件致病菌/机会致病菌
概念 : 正常菌群中的某些细菌,在条件改变的特殊 情况下可以致病。
葡萄球菌、甲,丙型链球菌 肺炎球菌、奈氏菌、类杆菌等 表皮葡萄球菌 口腔 甲,丙型链球菌 类白喉杆菌、肺炎球菌 奈氏菌、乳杆菌、梭杆菌 螺旋体、放线菌、白念珠菌
皮肤
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念珠菌 丙酸杆菌、类白喉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尿道
白色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肠道
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 绿脓杆菌、葡萄球菌、厌氧性细 菌 真菌、乳杆菌,双歧杆菌等
(二)、紫外线与电离辐射灭菌法
1、日光与紫外线杀菌:
(1) 、杀菌波长: 为200---300nm ,其中以 265-266nm 时 杀菌力最强。 (2) 、机理: 作用于DNA ,使相邻的胸腺嘧啶形成二聚 体,干扰DNA复制与转录,导致细菌的转录 或变异。 (3) 、特点: 穿透力弱,适用于空气及物体表面消毒。
(一)、热力灭菌法 1、湿热灭菌法
(高压灭菌器)
(1)、高压蒸气灭菌法 121.3 ℃ ,15-30分钟。 103.4KPa(1.05Kg/cm2) , (2)、煮沸法 100 ℃ ,5-10分钟
(3)、流动蒸汽灭菌法 61.1-62.8℃,30分钟或71.7 ℃ 15-30秒 (4)、巴氏消毒法
平过程。
消毒灭菌方法分为:物理法和化学法
二、物理消毒灭菌法
热力、紫外线、电离辐射、滤过除菌等。
1、热力灭菌法: 1)煮沸法 湿 热 2)流通蒸气法 灭 3)高压蒸气法 菌 法 4)巴氏消毒法 5)间歇灭菌法
6)焚烧法
7)烧灼法
8)干烤法
干 热 灭 菌 法
在同一温度下,湿热法比干热法的效果好。 原因: 1、湿热比干热的穿透力强。 2、湿热中细菌易吸收水分,使细菌中的蛋白 质更容易变性。 3、热蒸汽能释放大量的潜热。
致病的特定条件:1.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大面积烧伤、慢
性消耗性疾病、大剂量使用皮质激素、 抗肿瘤药物等 2.寄居部位的迁移 ,外伤和手术等导致。 3.不适当的抗菌药物治疗
(四)、菌群失调(dysbacteriosis)
概念 : 某种原因使机体某部位的正常菌群中各细菌的种 类、数 量和比例发生大幅度改变,使机体微生 态失去平衡,这种现象称菌群失调。 菌群失调症:由此引起的临床表现称菌群失调症。 因为其往往是在用抗生素治疗时产生的另一种感染, 故有称二重感染。 应对办法:停用原来的抗生素,选用合适的敏感药物。 使用有关的微生态制剂
2、干热灭菌法
(1)、焚烧与烧灼 : 用于废弃物品或动物尸体等 。
(2)、干烤:利用干烤箱灭菌。 温度 : 160℃ ~170 ℃ 时间 : 2小时 用途 : 玻璃器皿、瓷器、注射器等灭菌
在同一温度下,湿热效力比干热大。其原因: (1)、湿热中菌体蛋白质较易凝固变性: 易吸收水分。 (2)、湿热的穿透力大: 易提高灭菌物品内部的温度。 (3)、湿热的蒸气有潜热存在:迅速提高灭菌物品的温度。
非致病性分枝等
二、在正常人体的分布
(一)、正常菌群(normal flora) 概念: 正常人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都存在 着不同 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在人体 免疫功能 正常情况下对人体无害,称为正常菌群。
(二)、正常菌群生理意义:
1、生物拮抗作用
2、营养作用
3、免疫作用
1、生物拮抗作用 正常菌群通过竞争营养或者产生细菌素等方 式拮抗病原菌,形成生物屏障。 如:大肠杆菌产生的大肠菌素能抑制痢疾杆 菌的生长 2、营养作用 正常菌群参与物质代谢、营养转化和合成。 如大肠杆菌能合成维生素B、K等 双歧杆菌能产酸,促进机体对维生素D和钙 的吸收
一、在自然界的分布
1、在土壤中
土壤含有细菌生长所必须的条件,因此土壤中含有大量的细 菌, 1g土壤中含有上亿个细菌。 单大部分是非致病菌,在自然界 中起着重要作用。 土壤病原菌的来源:人和动物的排泄物, 死于传染病的人和动物的尸体
感染途径 :经消化道或伤口感染
2、在水中
自然水域中的细菌主要是来自土壤和人、动物的排泄物 等。 水中常见病原菌:伤寒沙门菌、痢疾志贺菌、霍乱弧菌 等
第 三章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目 的 要 求
1 、掌握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及菌
群失调症的概念。
2、掌握消毒、灭菌的含义。
3、熟悉常用的消毒方法。
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但大多数细菌对 人体都是无害的,只有少数细菌侵入人体或 因某些原因导致人体内微生态平衡失调时可 引起疾病。
第一节 空气中
空气中缺乏营养水分,且受日光照射,细菌不易繁殖。 空气中细菌来源:人或动物口腔呼吸道中的细菌随唾液、 飞沫散布到空气中,多分布与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或者医 院。因此医院的手术室、病房、制剂房的空气经常进行消 毒。
常见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结核 分枝杆菌、白喉棒状杆菌、脑膜炎奈瑟菌
感染途径: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
二、在正常人体的分布
在人的体表与外界相连通的通道腔道中,如口腔、鼻腔、 肠道、泌尿生殖道等腔道中都存在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 生物。
眼结膜
白色葡萄球菌、干燥杆菌
外耳道
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 绿脓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鼻咽腔
人 体 内 正 常 菌 群 的 分 布
阴道
大肠杆菌、乳杆菌 白念珠菌、类白喉杆菌
第二节 消毒与灭菌
一、基本概念
1、消毒(disinfection): 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不一 定能杀死含芽胞的细菌或非病原微生 物.用以消毒的化学药物称为消毒剂。 2、灭菌(sterilization): 杀死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 病原菌、非病原菌的繁殖体和芽胞。 3、无菌(asepsis): 物体上不含活的微生物。 4、无菌操作: 防止微生物进入机体或物品的操作技术。 5、防腐(antisepsis): 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 6、卫生清理:将微生物污染了的无生物表面还原为安全水
3、免疫作用 正常菌群具有免疫原性和促免疫细胞分裂作 用,刺激机体产生抗体,限制了正常菌群本 身对宿主的危害,抑制和杀灭具有交叉抗原 的病原菌。 此外,正常菌群还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其机 制可能是激活巨噬细胞,促吞噬作用。
(三)、条件致病菌/机会致病菌
概念 : 正常菌群中的某些细菌,在条件改变的特殊 情况下可以致病。
葡萄球菌、甲,丙型链球菌 肺炎球菌、奈氏菌、类杆菌等 表皮葡萄球菌 口腔 甲,丙型链球菌 类白喉杆菌、肺炎球菌 奈氏菌、乳杆菌、梭杆菌 螺旋体、放线菌、白念珠菌
皮肤
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念珠菌 丙酸杆菌、类白喉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尿道
白色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肠道
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 绿脓杆菌、葡萄球菌、厌氧性细 菌 真菌、乳杆菌,双歧杆菌等
(二)、紫外线与电离辐射灭菌法
1、日光与紫外线杀菌:
(1) 、杀菌波长: 为200---300nm ,其中以 265-266nm 时 杀菌力最强。 (2) 、机理: 作用于DNA ,使相邻的胸腺嘧啶形成二聚 体,干扰DNA复制与转录,导致细菌的转录 或变异。 (3) 、特点: 穿透力弱,适用于空气及物体表面消毒。
(一)、热力灭菌法 1、湿热灭菌法
(高压灭菌器)
(1)、高压蒸气灭菌法 121.3 ℃ ,15-30分钟。 103.4KPa(1.05Kg/cm2) , (2)、煮沸法 100 ℃ ,5-10分钟
(3)、流动蒸汽灭菌法 61.1-62.8℃,30分钟或71.7 ℃ 15-30秒 (4)、巴氏消毒法
平过程。
消毒灭菌方法分为:物理法和化学法
二、物理消毒灭菌法
热力、紫外线、电离辐射、滤过除菌等。
1、热力灭菌法: 1)煮沸法 湿 热 2)流通蒸气法 灭 3)高压蒸气法 菌 法 4)巴氏消毒法 5)间歇灭菌法
6)焚烧法
7)烧灼法
8)干烤法
干 热 灭 菌 法
在同一温度下,湿热法比干热法的效果好。 原因: 1、湿热比干热的穿透力强。 2、湿热中细菌易吸收水分,使细菌中的蛋白 质更容易变性。 3、热蒸汽能释放大量的潜热。
致病的特定条件:1.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大面积烧伤、慢
性消耗性疾病、大剂量使用皮质激素、 抗肿瘤药物等 2.寄居部位的迁移 ,外伤和手术等导致。 3.不适当的抗菌药物治疗
(四)、菌群失调(dysbacteriosis)
概念 : 某种原因使机体某部位的正常菌群中各细菌的种 类、数 量和比例发生大幅度改变,使机体微生 态失去平衡,这种现象称菌群失调。 菌群失调症:由此引起的临床表现称菌群失调症。 因为其往往是在用抗生素治疗时产生的另一种感染, 故有称二重感染。 应对办法:停用原来的抗生素,选用合适的敏感药物。 使用有关的微生态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