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癫痫药物的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癫痫药物的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通过临床调查研究抗癫痫药物并分析其临床效果。

方法:通过多种抗癫痫类药物的临床使用分析对比新抗癫痫药的单独使用和多效治疗间的优劣。

结果:奥卡西平、托吡酯、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等这些1993年
之后上市的新抗痫药物逐渐代替传统抗癫痫药物,作为主要的癫痫类疾病治疗方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研究发现合理利用癫痫药物的多药治疗比单独使用其中某一种药物效果
翻倍。

【关键词】癫痫药物治疗临床应用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比传统的抗痫类药物,新抗痫药物问世之后给癫痫患者提供更多的药物选择并有效将传统药物治疗下的癫痫病
患者发病率降低近50.00%。

1995年英国市场首次推出新抗
痫药物―托吡酯。

托吡酯在结构上是一种含磺胺基团的单糖衍生物具有显著地多重抗痫作用:一种是通过破坏钠通道实现对电压的阻隔;一种是抗击红枣氨酸受体;一种是通过非苯二胺增加活性另外还可以通过阻滞钙离子通道实现抑制
碳酸酐酶的产生。

值得注意的是托吡酯在使用中会出现疲劳、
嗜睡、目眩、认知障碍、厌食等不良反应。

拉莫三嗪又名利必通,1999年首次进入中国市场,抗癫痫过程中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渠道:破坏钠通道实现对电压的阻隔;通过对突触前膜的稳定来实现释放抑制兴奋性神经的递质。

拉莫三嗪在使用中不论是单用还是用作辅助均很常见,但会出现10.00%的皮疹发病率,并伴有疲倦、呕吐、头痛等不良反应。

奥卡西平又名曲莱,2004年进入中国市场,与卡马西平化学结构极为近似且疗效也相当。

该药物虽本身无活性但服用之后快速代谢为HCBZ参与抗癫,对于治疗癫痫疗效较好。

相对而言,奥卡西平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加巴喷丁,美国上市的一种GABA类似物,口服不受食
物的影响,较适用于部分性发作癫痫,不与血浆蛋白融合且不经肝脏进行代谢,更不会对其他药物产生副作用但是抗癫痫区域比较窄且价格不菲,以致国内市场应用不是很广泛。

1.2 研究方法
追踪调查20位癫痫病患者,应用新抗痫类药物进行治疗,研究对比市面上的新抗痫药物:托吡酯、拉莫三嗪、奥卡西平和加巴喷丁分别使用和组合使用的临床效果。

选取的20名患者发病原因并不相同,年龄在18-50不等,平均发病年龄为5.5年。

将其按发病原因平均分为5组,每组4人分
别服用上述4类新型药物,且其中一组视发病类型不同选择
一种以上药物进行多药治疗,持续一年,比较每组患者的发病率。

5组患者的药物治疗对比差异不具有显著性(即
P>0.05),可以进行对比研究。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将持续分别服用上述4种抗痫药物中的一种药物患者的发病率和持续合理服用组合2种或2种以上药物的患者发病率进行比较,其结果作为观察指标。

当服用一种药物在一定的时间里发病率明显降低时,则表明此类药物或此种结合方式在抗癫方面更具疗效性。

药物的选择视发作类型而有所不同,其间结合患者生命特征其他方面的指标,配合肝肾功能、胃肠道、血常规方面的检查综合制定治疗方案。

有关医护人员针对5组患者服用药物、不良反应和最终发病率进行详细记录。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并使用卡方检验,计数数据用(%)表示,将差异有显著性表示成P<0.05。

2 结果
第一组,小组4位患者口服托吡酯,初始每日用量为0.50mg/kg,后以每周1mg/kg的用量增加,直至每日8mg/kg。

医院人员分别在一周、一月、半年、一年四个时间点对相关性指标进行检测。

发现当托吡酯被完全吸收,血浆蛋白结合率降低约13.00%、成线性代谢力学、酶抑制作用较弱。

4例
患者中有3例出现嗜睡、疲倦、注意力不集中且阶段性厌食;
2例出现认读困难、情绪不稳和体重降低的症状;还有1例
有抑郁症的迹象。

但是不可否认托吡酯对全面性发作癫痫病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

第二组,4名患者服用拉莫三嗪一年,初期每日用量为10.00mg/kg,分两次服用并慢慢加量直至合成具有酶抑制作用的丙戊酸和高蛋白。

同样地,医院人员分别在一周、一月、半年、一年四个时间点对相关性指标进行检测。

当拉莫三嗪被完全吸收,我们发现血浆蛋白结合率为50.00%且相对稳定。

在使用拉莫三嗪一年之后,4例患者中出现2例皮症,其中
一人出现严重的血管神经性水肿,且4例患者都不同程度出现头痛、情绪失常、呕吐、疲倦的不良反应。

第三组,4名患者连续服用奥卡西,初期每日用量为35.00mg/kg并依据个体血浓度酌情增减。

医院人员分别在一周、一月、半年、一年四个时间点对相关性指标进行检测。

当奥卡西被完全吸收后迅速代谢为抗癫痫活性成分HCBZ。

因其不具备酶诱作用,所以即使结构上有少许变化,半衰期药物间作用也相对较少。

又因其化学成分与卡马西平的化学成分极为相似所以疗效也差不多。

该药物虽本身无活性但服用之后快速代谢为HCBZ参与抗癫,对于治疗癫痫疗效较好且
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第四组,4名患者连续服用加巴喷丁,初期每日用量为
30-40mg/kg,若病情严重者每日服用量可高达100mg/kg。

连续一年,医院人员分别在一周、一月、半年、一年四个时间点对相关性指标进行检测。

发现加巴喷丁同样口服吸收较快,基本不受食物影响且血浆蛋白结合率极低,仅有1例出现过短期性血浆蛋白与药物结合现象,耐性相对较好且不会对肝脏带来负担,适用于部分和继发性的全身癫痫病治疗。

第五组,依据医院人员在一周、一月、半年、一年四个时间点获取的相关性指标进行检测并根据血浓度检测和治
疗效果进行多药治疗。

期间虽然也出现呕吐、乏力、嗜睡等不良症状,但是治疗效果较之以上三组有明显改善。

3 讨论
癫痫病,是大脑神经元的异常(突然性、过度性)放电引发的中枢神经系统短暂性,导致脑功能突发性、暂时性紊乱。

通常会表现出短暂的感觉障碍,运动障碍,意识丧失,精神障碍等功能性异常,同时也分为大发作、小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等,共同特点是具有间歇性、短时性和刻板性,1981年国际癫痫联盟就根据这些特点将其归类:全身性发作、部分性发作和无类别癫痫这三大块。

中医癫痫科认为除脑部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的神经元突然或过度放电并不能归纳
到不癫痫,因为癫痫属于脑部疾病。

对于癫痫的治疗问题一般性认为最好进行包括病因治疗、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外科和饮食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

本文就临床对癫痫病症的新
型药物及其使用情况加以探讨并最终发现合理的多药治疗不仅可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还可以达到药理学的相互补充。

坚持多药治疗和良好的心理状态,绝大多数的癫痫患者可以治愈并正常地生活。

参考文献
[1]李皓,辛世萌. 新型抗癫痫药物临床应用进展[J]. 临床荟萃,2013,10:1191-1193.
[2]张冬青. 抗癫痫药物对癫痫幼鼠认知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3.
[3]崔?,王增寿,张慧. 抗癫痫药物的临床应用[A]. 浙江省医学会、浙江省药学会.浙江省临床合理用药和药剂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浙江省医学会、浙江省药学会:,2007:6.
[4]赵翠玲. 成人抗癫痫药物疗效临床因素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2.
[5]崔九虎,张慧,乔丽曼. 抗癫痫药物的临床应用[J]. 海峡药学,2009,05:187-189.
[6]付晓华,李鸿培. 新抗癫痫药的临床应用评价[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7,03:168-17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