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子女问题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资源匮乏 城市农民工子女受教育保障制度缺失
解决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对策
加强户籍、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制度,构建城乡 教育共同体 明确政府责任,完善农民工子女教育治理体制 公道利用社会资源,拓宽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 途径:1.充分利用公办学校资源 ;2.大力发展 农村义务教育,吸引本地就学 ;鼓励社会办 学 加强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治理
原因
现行户籍制度的限制 :没有城市户籍或离开户籍所在地的
适龄儿童,不论这些孩子是在家乡出生被父母带到城市,还是在城市出 生且生活在城市,在所居城市很难得到同等的受教育机会,农民工子女 基础教育被排斥在城市和乡村的教育体制之外
现行教育制度的制约 :我国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始终坚持着
“地方负责,分级治理”的原则。户籍是享受义务教育的主要依据 。流 进地政府和流出地政府在对待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题目上均处于“无责任” 的境地,他们相互推诿责任
初中毕业基本是城市容留他们接受教育的 极限
对于这些流动儿童而言,初中毕业就是这个城市容纳他们的一个 极限,因为他们不能参加北京的高考,事实上,中考之后,就不 会有北京的高中会录取他们。按照相关规定,这些孩子只能读北 京的职业学校,并且不享受国家对职校生的补助。而孩子要参加 高考就必须回原籍。 另一方面,调查显示,初中毕业后,选择继续上高中的同学只有 18%,而上技校和职高的占72%,成为大多数同学的选择,10 %选择直接去打工。这主要是因为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和个人 学习兴趣的丧失。
师资力量薄弱: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全部实行聘任制,但真正签合同的
为数极少,学校的职员治理比较疏松,教师的活动性人还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不 利于教学连贯性与完整性的。由于农民工子弟学校运作的特殊环境,师资水平与 公办学校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一项调查显示,打工子弟学校学生的平均成绩与公办学校相比要 相差10多分。这些学校的学生成绩,低年级平均80分左右,高年 级平均60~70分。 管理、资质、人员流动、频遭取缔等一系列问题的存在让多数 打工子弟学校深陷多重困境。公办学校进不去,民办学校问题多 多,那么夹在中间的这些孩子何去何从。毋庸讳言,农民工随迁 子女就读难问题逐步凸现,已成为我国义务教育新的难点和薄弱 环节。如此多孩子的教育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将会产 生连锁式的负面效应,事实上,这种反应已经在悄然发生着。据 北京、广东公安部门发布的数据,城市外来青年犯罪率一直呈上 升趋势。
教育留守儿童的基本策略
家长努力承担起教子之责 :监督孩子的学习, 并与他们多多沟通,多打电话,多回家看看, 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社会各界的关爱,监管和救济制度的完善 多一份关爱,多一份希望。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问题专家杨东平对记者表示: “虽然存在很多问题,但是义务教育阶段给他 们安放一张书桌已不再是主要问题,更难的是 融入,以新公民的心态融入城市。”杨东平认 为,从城市公立学校的角度审视,“以公立学 校为主”在相当多的城市难以实现,进入公立 学校的农民工子女面临诸多困境。
打工子弟学校问题多多
生活问题
留守儿童,特别是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的那部分儿童,其生活状 况是不容乐观的。留守儿童的父母之所以抛下自己的孩子外出打 工,是因为家庭务农的收入无法让自己的家庭过上稳定的生活, 否则如果有一点办法,他们都会想法设法与孩子呆在一起的,所 以生活困难 生活困难是留守儿童家庭的普遍特征。父母离开后,留守儿童 生活困难 及其监护人在节俭方面表现的更为突出,表现在饮食方面,吃好 是不敢奢求的,能吃饱就行了。儿童时期正是长身体的时期,合 理的饮食结构和营养搭配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处在 这一年龄段的城市儿童,是备受父母及亲友呵护的,而农村留守 儿童只能在极度节俭的状态下过着维持温饱的生活。这些儿童在 生病的时候,也往往没有能力和条件去医院救治,只能采取一些 简单的、传统的方法治疗,或者干脆硬“扛”。 另外,众所周知,目前中国的农业被称为“老弱病残”农业。 优秀的劳动力大部分都离开乡村去城市打工了,老弱病残成了农 业的主要劳动力。留守儿童在其稍有一点力气的时候,也不得不 加入到劳动者的队伍中去,即使他们不去干那些高强度的体力活, 也要承担各种家务劳动。过早的分担家庭负担 过早的分担家庭负担对他们的健康成长 过早的分担家庭负担 的影响也极大。
留守儿童
众多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学业失教、生活失助、 心理失衡、亲情失落、安全失保等问题
留守儿Leabharlann Baidu相约自杀背后的苍凉
陕西扶风县杏林镇5名小学六年级的学生, 相约到一古庙里喝农药自杀,幸被过路村 民发现后及时送往医院。两名学生经抢救 后脱离危险。其他3人检查无恙后回家。5 个孩子中4个是农村留守儿童。
心理问题
正如《留守儿童之歌》唱的那样:爸爸不在家,妈妈不在家。白 天我像爸爸,夜里我想妈妈。你们可知道我最想得到啥,一个温 暖团圆的家。 据西部某劳务输出大省在一县域内的调查显示:70%的父母年均 70% 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儿童与父 母通话、通信频率月均不足1次。 长期的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无人监护,使留 守儿童无法象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他们的情感需求得 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这种亲情的缺失使孩 子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留守儿童很大一 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 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 事升级为打架斗殴。南方沿海某省一项调查显示,19.6%的留守 儿童觉得自己不如人,11.4%觉得自己受歧视,9.5%有过被遗弃 的感觉。北方某省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儿童所 占比例已高达20%。
学习问题
留守儿童的九年义务教育得不到保障,学校与 家庭之间缺乏沟通 。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 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留守儿童学习成绩 及初中教育的在学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儿童,中 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 进入初中阶段以后,留守儿童在校率大幅度下 降,14周岁留守儿童的在校率仅为88%。 没有家长的督促,很多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随迁子女
随迁子女难以融入公立学校 打工子弟学校问题多多 初中毕业基本是城市容留他们接受教育的极限 根据中央的有关政策,对于打工子弟教育采取 “两为主”原则。一、以公办学校为主;二、 以流入地政府为主。
随迁子女难以融入公立学校
目前,活动人口子女在城市公办学校借读,仍须交纳一定数额的 借读费或赞助费,这对于广大处于社会低收进阶层的农民工家庭 来说,能够承受的不在多数。另外,文化背景的差异、教学环境 的改变、使用教材的迥异、课程进度和难度的不同也都会影响其 选择借读。同时,农民工身份遭受的社会歧视也会给其子女心理 上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 一所公办校的老师告诉记者,班上少数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更难 以融入学生的群体,他们感到被老师、同学歧视,心理上压抑, 严重的有很强的自卑心理,性格大多内向,不容易与同学和老师 沟通。农民工子女绝大多数学习成绩处于“弱势”地位
拆迁:农民工子弟学校没有合法的办学资质,随时有被取缔的风险。在北京东
部将台乡雍家村的东北亚学校,记者看到一篇学生的作文,上面写着:“我老是 换学校,经常有人从车上下来拆我们的屋子,老师哭,我们也哭,什么时候才能 安稳地在学校里读书。
硬件设施落后:从基本设施来看,由于农民工子弟学校多属于个人投资,
基本设施依靠个人解决,经费来源大都来自学生学费,招生对象又是活动人口中 的低收进阶层,这就决定了学校基本设施状况的紧张与简陋
农民工子女问题
浅谈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
随着城市化进程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传统的乡 土社会不复存在,我国进城农民工数量已超过2亿人 2亿人。 这2亿人的背后,有7000多万他们的孩子,这其中包 括跟随父母在他乡的1400多万随迁子女,5800多万留 守儿童,其中4000多万年龄在14周岁以下。他们一边 连着乡村,一边连着城市;一边连着艰辛,一边连着 希望;一边连着昨天,一边连着明天……要为这7000 多万名孩子守望美好的明天,让他们充分享受受教育 权利是最重要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