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训练第九章生物与环境课时达标44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达标(四十四)

[解密考纲]考题多数结合生态系统实例,要求考生运用生态学知识对习题作答。出题角度一般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判断、营养级的分析、能量流动的计算、物质循环及温室效应切入。

1.为了了解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组成,某生物小组调查并统计了其中多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如下表所示(表中“+”表示构成食物关系),表中甲为该草原生态系统的生产者。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未列出的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缺一不可),该草原生态系统的功能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缺一不可)。

(2)该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包含4条食物链,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是丙、己、戊、庚,所处营养级最多的生物是庚。

(3)乙与丙的关系是捕食与竞争;庚的同化量的去路有被分解者分解、呼吸消耗、未利用。

(4)庚为外来物种,当其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变化曲线如下图甲所示,已知庚的环境容纳量为K,请在图乙中画出庚的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要求标出t1、t2对应的数值。

2.(2016·广东汕头调考)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等基本功能。

(1)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主要依赖于细胞呼吸(或呼吸作用,填写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或发酵不算对)和光合作用(填生理过程)。

(2)生命系统中信息传递普遍存在。在神经细胞间传递的信息分子是神经递质。在群落水平和生态系统水平上信息传递的作用依次为调节种间关系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下表为某草原生态系统哺乳动物和鸟类的生存受到威胁的各种原因及比例调查结果。

①在该系统中存在如右图所示的食物网,如将C的食物比例由A ∶B=1 ∶1调整为1 ∶2,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能承载C的数量约是原来的0.79倍(精确到百分位)。最高营养级的能量去向与其他营养级的区别是不流向下一营养级。

②该生态系统哺乳动物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和丧失栖息地。请根据表中数据绘制柱形图,横坐标表示各受威胁的主要原因,纵坐标表示数值。

3.如图甲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乙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的多少。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m1、m2表示的能量形式分别为太阳能(或同化固定的能量)、热能(或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位于营养级Ⅳ的生物个体数量一般远远少于营养级Ⅲ,主要原因是营养级越高,可利用的能量越少(或营养级高的物种,往往体型较大)。

(2)图乙中,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Ⅱ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营养级Ⅱ同化的能量,C表示营养级Ⅱ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若图甲中营养级Ⅰ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y,营养级Ⅰ、Ⅱ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b/y×100%_(用图中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

(3)由图乙可以总结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2016·陕西西安模拟)某地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导致此区域的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被破坏,如图为被毁的自然保护区在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中的能量流动图(单位:103 kJ·m -2·a-1)。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中数据可知,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值为1.1×105kJ·m-2·a-1,肉食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为5×103kJ·m-2·a-1。由图可知,营养级较高(填“较高”或“较低”)的生物在这场灾害中受到的影响较大。

(2)在人为干预下,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分别为15._6%、3._33%。

(3)由图可知:用于植食动物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的能量值是1._2×104_kJ·m-2·a-1。

解析:(1)由图中数据可知,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包括:①自身呼吸消耗、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和热能;②流向下一营养级;③残体、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④未被利用的,所以为(23+70+14+3)×103kJ·m-2·a-1=110×103kJ·m-2·a-1=1.1×105kJ·m-2·a-1;据图分析,流入到肉食动物的能量=植食动物的能量-热能-未利用-分解者=(14+2-4-9-0.5)×103=

2.5×103,肉食动物同化的能量=顶位肉食动物+热能+未利用+分解者=(0.25+2.1+5.1+0.05)×103=7.5×103,来源于植食动物的能量为2.5×103,则补偿输入为5×103kJ·m-2·a-1,由图可知,营养级越高,补偿输入的能量越多,所以营养级较高的生物在这场灾害中受到的影响较大。(2)图中食物链中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14×103kJ·m-2·a-1,加上补偿的能量2×103kJ·m-2·a-1,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是16×103kJ·m-2·a-1,第三营养级从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2.5×103kJ·m-2·a-1,所以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2.5÷16 =15.6%。能量在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第四营养级从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0. 25×103kJ·m-2·a-1÷第三营养级总的同化量7.5×103=0. 25÷7.5=

3. 33%。(3)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是16×103 kJ·m-2·a-1,用于呼吸消耗的能量为4×103kJ·m-2·a-1,则用于植食动物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的能量值是同化能量-呼吸消耗=16×103kJ·m-2·a-1-4×103kJ·m -2·a-1=12×103kJ·m-2·a-1=1.2×104kJ·m-2·a-1。

5.蜜蜂是一种群聚的益虫,蜜蜂的筑巢、语言,以及采粉酿蜜都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

(1)蜜蜂的侦察蜂在发现蜜源后,回到蜂窝内通过特殊的语言传达给其他同伴,如果侦察蜂跳“圆圈舞”,则表明蜜源的距离很近,在百米之内,这种信息是行为信息。

(2)蜜蜂可以从很多植物的花朵上采集花粉,同时也为这些植物传粉,这种关系在生态学上包含种间互助和捕食,从生态系统的功能看,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蜜蜂是如何发现蜜源的?有人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究。实验材料为蜜蜂100只,1朵作为常见蜜源的黄色5瓣的植物花朵,白纸,剪刀,染料,无色且与蜜源味道相同的制剂。

实验设计见下表:

①第1组实验传递的信息分别属于化学信息、物理信息。

②第2组的“模拟花”在味道、颜色和外形等方面的要求是将白纸染成花朵的颜色(黄色),无特殊的味道,且形状与花朵不同。

③如果将3组的“模拟花”摆在蜂箱周围同时进行实验时,应注意的问题是:

a.“模拟花”与蜂箱的距离相等;

b.晴天无风(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④每组实验测定的指标是单位时间内落到实验材料(模拟花)上的蜜蜂数目。

6.下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正常范围: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请回答下列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