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环境陶艺的文化背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环境陶艺的文化背景
青岛大学美术学院公共艺术与陶艺专业研究生杨玉艳
众所周知,中国是著名的陶瓷古国,拥有灿烂的陶瓷文化,我国的传统陶艺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却开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它的产生并不是中国传统陶艺的传承和延续,而是受西方现代陶艺观念的影响,我国现代陶艺的发展相对落后。
经过很多陶艺家二十几年来的不懈努力,我国现代陶艺已比较成熟,并且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态势,“环境陶艺”作为现代陶艺的一个分支,也趁着这股东风成长起来。
它的产生和发展并不是偶发的,而是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
一、环境陶艺根植于中国传统陶艺
陶艺这一艺术形式从人类第一个陶罐的产生时,便伴随在人们的生活中,见证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
如果说原始社会人类制作陶罐只是以实用为目的,那么原始岩画,则可看作是人类对于一种原始美的追求,是现代环境陶艺的雏形。
原始人类通过岩画这一形式美化自己的环境,表达内心的情感,同时展示了一种征服自然的欲望,是一种自身能力的体现。
如果说原始壁画有其偶发性,那么接下来的“秦砖汉瓦”,则是一种较为成熟的环境陶艺的先驱。
瓦当、画像石保持其使用功能的同时,在表面绘制图画和符号,表达了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并使环境陶艺更具有文化和生活气息。
八十年代兴起建筑瓷砖热,人们纷纷用各色的瓷砖把自己的房子包装起来,其中还有可以拼成整幅壁画的马赛克。
陶瓷在装饰人们建筑环境的同时,也走进人们的生活空间,人们开始注重陶瓷器皿和陶瓷艺术品的选择。
但由于当时现代陶艺发展得不够成熟,瓷砖只是作为一种装饰材料,以至于这一时期的建筑物看起来都一个模样,建筑外墙用同样颜色的瓷砖,同样的地面砖,完全是工业化的产物,毫无个性可言。
我们也可把这一时期看作向现代环境陶艺的转型期,就因为有这一时期的求变需求,加上现代陶艺的不断发展成熟,具有现代艺术理念的的现代环境陶艺真正进入人们的生活。
二、环境陶艺是现代陶艺发展的必然结果
“环境陶艺”,由意生文,望文生义,即是环境中的陶艺,适合于某艺特定环境的陶艺,或为某一环境空间而创作的陶艺作品。
任何一种艺术门类的产生都离不开社会的需求,环境陶艺也是如此。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高科技信息时代的来临,物质生活极大丰富。
当人们坐在钢筋混凝土铸成的建筑物中,享受其改造自然的成果时,这些毫无表情的材质又不免令人们有些失落感。
环境陶艺这一艺术形式在尽情挥洒人们内心情怀的同时,其表面丰富的肌理,多变的釉色,正好吻合了人们这一心理和视觉的审美需求。
现代陶艺作为现代艺术的分支,陶艺家借助陶土之一材质,用泥土所特有的语言来表达现代社会中人与他人的行为、情感。
现代陶艺在中国的发展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与中国传统陶艺几千年的时间所形成的审美文化相抗衡,自然有些力不从心。
但在全球现代艺术蓬勃发展的形势下,又有些势不可挡之势,许多艺术家纷纷向现代陶艺靠拢,于是现代陶艺的创作便形成了三个趋势:一是由传统陶瓷工艺师转化来的创作群体,即在坚持其扎实的传统技艺和实用功能的基础上向现代陶艺发展,注重艺术个性和审美情趣的提高。
二是崇尚现代陶艺的艺术家们,他们抛弃以往的实用与技艺的束缚,完全挣脱传统陶艺的条条框框,充分表达创作者个人的意志与情感,宣泄个人对于人类、自然和社会问题的深思。
三是各高校陶艺专业的学院派创作群体,他们首先接触到的是现代陶艺前卫的创作思想,而且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艺,是现代陶艺的忠实追随者,为现代陶艺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现代陶艺的创作梯队,在这些陶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创作形式更加丰满。
也正是这第三种趋势中的部分陶艺工作者,他们的创作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即为某一公共空间而创作陶艺作品,这也正是我们所说的环境陶艺。
环境陶艺使当今纯艺术化的、孤芳自赏的、远离普通人的现代陶艺找到了走进人们生活的一种新的语言形式,一个非常恰当的契合点。
广义的环境陶艺包括:室外公共空间中的大型陶艺壁画、景观墙、陶雕小品和室内公共空间中的壁画、日用陶艺品和陶艺装置等。
国外的环境陶艺发展比较早,拥有很多优秀的环境陶艺家和环境陶艺作品。
比如西班牙的米罗、日本的会田雄亮以及加拿大的柏得利、荷兰的巴巴拉、挪威的可丽斯等都是这一领
域的领军人物。
米罗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制作的联合国教科文总部的“太阳墙”是独立的陶板壁画景观,直到今天仍然风采依旧。
日本的会田雄亮不仅能做极具个性的小型陶艺装置,他的大量的巨型陶板壁画以鲜明的艺术风格获得人们的一致好评,而真正展示其才华的是他设计实施的诸多陶艺景观工程,比如使他获得了日本人极为看重的吉田五十八建筑奖的《水之庭》。
美国的梅森与辛莫曼以巨型陶艺作品的户外陈列参与到环境陶艺中来。
我国环境陶艺起步较晚,但是后起直追,有众多的陶艺家纷纷加入到环境陶艺的创作队伍中来,创作做出了大量的环境陶艺作品。
这些作品无论从形式、内容,还是色彩方面都充分考虑到作品的陈设环境,既自然古朴又不失恢弘大气。
我有幸参与了青岛市实验小学的大型陶艺壁画和青岛市天泰房地产公司的大型陶艺景观墙工程的设计、制作和安装工作。
从而对于环境陶艺有了更加切身的体验,总结出了环境陶艺创作的两个特点:第一,注重与环境的和谐一致。
天泰景观墙是天泰房地产公司作为物业小区的配套景观而设置的,同时考虑到位居海边,所以整个景观墙的设计以“海洋”为主题。
由于物业小区的楼盘色调单一,所以景观墙采用了鲜亮的色彩,整个作品的感觉如同涌动的大海般波澜壮阔,其间点缀的海洋生物又给作品添加了生活情趣。
作品在设计时还考虑到光线对于画面的影响,日出与日落时会出现两种不同的视觉体验。
第二、充分考虑到作品的受众群。
陶艺创作一旦被纳入某一特定的环境,将与环境的融合作为一个创作的主要因素,环境陶艺也就不再是陶艺家表达个人情感的个体需求,更应顾及到这一环境的使用者、观赏者的审美需求,这一点在青岛市实验小学壁画的设计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这一空间是为小学生开辟得一个活动区域,整个设计充满童趣而又益智,易于小学生接受,同时还考虑到这一环境的功能性、安全性,尽量避免在作品中使用尖锐的棱角,采用平滑的肌理。
三、人类环境意识的提高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变化,科技的进步使得一些高科技产品走进人们的生活,在铝塑制品充斥人们生活的同时,科技又告诫人们食用过量的铝会致病,所以人们便又对原始社会时期便产生的陶瓷器皿倍加青睐。
现今存在的众多社会问题,比
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人口过于拥挤、生存空间恶化等,也正是基于这些问题,人们更加注重自身生存环境的改善。
随着钢筋混凝土及人工合成材料等的有害物质对于人体侵害的不断曝光,人们在选择材料时更加慎重,尽量采用天然的绿色环保产品。
陶土这一材质以其质朴原始的气息、肌理、釉彩变化的丰富,对于人体与环境无害而备受关注。
环境陶艺这一古老而又新颖的艺术形式进入人们生活,无论是室外公共空间中的大型陶艺壁画,还是室内小型的陶艺装置品,在美化人们公共环境的同时,也把陶艺的美传达给了观赏者,满足和提升了人们的审美情趣。
陶艺工作者在注重其作品美化环境,保护环境的同时,也注重自身环保意识的提高。
从事陶艺工作的人都知道,烧制陶器的窑有很多种,比如说:柴窑、煤窑、气窑、电窑等。
不同窑的烧制氛围会产生不同的烧成效果,不同的烧成效果自然会生成不同的釉面肌理,有些特定的肌理只能在特定的烧成氛围才能烧成。
比如柴窑能烧成一种表面像哈密瓜皮一样的肌理,非常细密而又不失沧桑感,但柴烧不仅要耗费大量的稀有木材,而且会产生大量的烟气,对环境污染严重。
随着人类及陶艺家环保意识的增强,很多陶艺家忍痛割爱,放弃了这些污染严重的烧成方式,从古代沿用至今的柴窑和煤窑越来越少,节能环保型的气窑和电窑的使用越来越多。
四、境陶艺的人文精神
现今社会各种宣传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恐怕就是“以人为本”这个词,这说明人们更加注重自身心理需求的满足,环境陶艺正是基于这种人文关怀而产生的。
艺术理论家皮道坚先生在《拓展眼界的当代陶艺》一文中指出:“虽然它使用的是人类最古老,最原始的材质,但它关注的是当下的人性、社会和自然……”,环境陶艺更是把这一特征趋于强化。
因为环境陶艺总是处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中,所以必然具有公共性,是面向大众的一种艺术形式,这里所说的公共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大众参与到环境陶艺的制作过程中。
比如,日本的女陶艺家藤田昭子以创作大型的户外环境陶艺而闻名,她的作品由于体量巨大,在制作和烧制过程中往往要邀请众多的志愿者参加,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一起完成作
品。
这种大众参与的形式更易被大众接受和理解,同时参与者还会享受到亲手创作的乐趣。
另一方面是指环境陶艺作品的形式内容易被大众接受。
许雅柯教授的环境陶艺设计作品《大海潮》正是选取了这样一个易于被大众接受的“海”的主题,从大空间、大格局、天与地与人与海的相互交叉关系中,从海洋生物的进化过程中,从人的生存空间格局中,吸取有价值和有趣味的符号进行象征意义上的审美重构,充满着人文关怀。
综上所述,中国现代环境陶艺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环境陶艺的公共性决定了有大量的人群接触到环境陶艺,从而为现代陶艺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并喜欢现代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