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用氨基磺酸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镀用氨基磺酸镍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镀用氨基磺酸镍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和安全。

本标准适用于以镍盐或金属镍为原料制得的电镀用氨基磺酸镍。

分子式:Ni(NH2SO3)2·4H2O
相对分子质量:322.81(按2003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601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GB/T602化学试剂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GB/T602-2002,ISO6353-1:1982,Rea-gents for chemical analysis-part l:General test methods,NEQ)
GB/T603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GB/T603-2002,ISO6353-1:1982,Reagents for chemical analysis-part l:General test methods,NEQ)
GB/T1250极限数值的表示方法和判定方法
GB/T6678-2003化工产品采样总则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6682-2008,ISO3696:1987,MOD)
GB/T9724化学试剂PH值测定通则
3要求
3.1外观:深绿色透明液体。

3.2氨基磺酸镍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表1 的规定
表1要求
4 试验方法
安全提示-本试验方法中使用的部分试剂具有毒性或腐蚀性,操作时须小心谨慎!如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严重者应立即治疗。

本标准中所用的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符合GB /T 6682规定的三级水。

试验中所用标准滴定溶液、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B /T601、GB /T602、GB /T603的规定制备。

4.1镍含量的测定 4.1.1原理
在碱性介质中,镍与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络合反应,以紫脲酸铵为指示液,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溶液呈蓝紫色为终点。

4.1.2试剂
4.1.2.1 氨-氯化铵缓冲液液:P H ≈10
4.1.2.2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 标准滴定液液;(EDTA)=0.02mol /L 4.1.2.3紫脲酸铵混合指示剂 4.1. 3分析步骤
移取10ml 氨基磺酸镍试样于100ml 容量瓶中,移液管靠壁放置流15min ,用水稀释至刻度;移取10ml 上述试液至100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又移取10ml 至250ml 锥形瓶中,加水至约70ml ,摇匀。

加10ml 氨氯化铵缓冲液(4.1.2.1)及0.05g ~0.1 g 紫脲酸铵混合指示剂(4.1.2.3),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4.1.2.2)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溶液呈蓝紫色为终点。

4.1. 4结果计算
镍(Ni )含量X ,数值以g /L 表示,按式(1)计算:X=
0.10
VcM。

(1) 式中:V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 标准滴定溶液(4.1.2.2)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
C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 标准滴定溶液(4.1.2.2)的浓度的准确数值,单位为摩尔每升(mol /L )
M ——镍的摩尔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 )(M=58.693); 0.10——分取试料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

平行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不大于2%。

4.2钴含量的测定
4.2.1原理
处于气态的被测元素基态原子对该元素的原子共振辐射有强烈的吸收作用,基态钴,原子对作为锐线光源的钴的空心阴极灯所辐射的单色光产生吸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吸光度与试样中该元素的浓度成正比。

4.2.2试剂
4.2.2.1盐酸溶液:1+9。

4.2.2.2钴(Co)标准溶液:0.1mg/mL。

4.2.3仪器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具有钴空心阴极灯)。

4.2.4分析步骤
移取5.00mL试样于100mL容量瓶中(移液管靠壁放置流15min),用水稀释至刻度。

取4个50mL容量瓶,分别向其中加入10.00mL上述溶液,5mL盐酸溶液(4.2.2.1),再依次加入0mL、0.2mL、0.4mL、0.6mL的钴标准溶液(4.2.2.2),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4.2.3)调至最佳工作状态,点燃空气-乙炔火焰,以空白溶液调零,在波长为240.7nm处,分别测定其吸光度。

4.2.5结果计算
以加入标准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相应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曲线,将曲线反向延长与横坐标相交,交点的浓度即为待测元素的浓度。

该浓度也可根据测定的吸光度用回归方程法计算。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

平行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不大于10%。

4.3铜含量的测定
4.3.1原理
处于气态的被测元素基态原子对该元素的原子共振辐射有强烈的吸收作用,基态铜原子对作为锐线光源的铜的空心阴极灯所辐射的单色光产生吸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吸光度与试样中该元素的浓度成正比。

4.3.2试剂
4.3.2.1盐酸溶液:1+9。

4.3.2.2铜(Cu)标准溶液:0.1mg/mL。

4.3.3仪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具有铜空心阴极灯)。

4.3.4分析步骤
取4个50mL容量瓶,分别向其中加入5.00mL试样(移液管靠壁放置流15min),5mL盐酸溶液(4.3.2.1),再依次加入0mL、0.1mL、0.2mL、0.3mL的铜标准溶液(4.3.2.2),用水稀悉至刻度,摇匀。

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4.3.3)调至最佳工作状态,点燃空气-乙炔火焰,以空白溶液调零,在波长为324.8nm 处,分别测定其吸光度。

4.3.5结果计算
以加入标准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相应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曲线,将曲线反向延长与横坐标相交,交点的浓度即为待测元素的浓度。

该浓度也可根据测定的吸光度用回归方程法计算。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

平行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不大于25%。

4.4铁含量的测定
4.4.1原理
处于气态的被测元素基态原子对该元素的原子共振辐射有强烈的吸收作用,基态铁原子对作为锐线光源的铁的空心阴极灯所辐射的单色光产生吸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吸光度与试样中该元素的浓度成正比。

4.4.2 试剂
4.4.2.1 盐酸溶液:1+9。

4.4.2.2 铁(Fe)标准溶液:0.1mg/mL。

4.4.3 仪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具有铁空心阴极灯)。

4.4.4 分析步骤取4个50mL容量瓶,分别向其中加入
5.00mL试样(移液管靠壁放置流15min),5mL 盐酸溶液(4.4.2.1),再依次加0mL、0.5mL、1.0mL、1.5mL的铁标准溶液(4.4.2.2),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4.4.3)调至最佳工作状态,点燃空气-乙炔火焰,以空白溶液调零,在波长为248.3nm处,分别测定其吸光度
4.4.5 结果计算以加入标准溶液浓度为横坐标,相应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曲线,将曲线反向延长与横坐标相交,交点的浓度即为待测元素的浓度。

该浓度也可根据测定的吸光度用回归方程法计算。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平行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不大于25%。

4.5铅含量的测定
4.5.1原理处于气态的被测元素基态原子对该元素的原子共振辐射有强烈的吸收作用,基态铅原子对
作为锐线光源的铅的空心阴极灯所辐射的单色光产生吸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吸光度与试样中该元素的浓度成正比。

4.5.2试剂
4.5.2.1盐酸溶液:1+9。

4.5.2.2铅(Pb)标准溶液:0.1mg/mL。

4.5.3仪器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具有铅空心阴极灯)。

4.5.4分析步骤
取4个50mL容量瓶,分别向其中加入5.00mL试样(移液管靠壁放置流15min),5mL盐酸溶液(4.5.2.1),再依次加入0mL、0.5mL、1.0mL、1.5mL的铅标准溶液(4.5.2.2),用水稀悉至刻度,摇匀。

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4.5.3)调至最佳工作状态,点燃空气-乙炔火焰,以空白溶液调零,在波长283.3nm 处,分别测定其吸光度。

4.5.5 结果计算
以加入标准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相应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曲线,将曲线反向延长与横坐标相交,交点的浓度即为待测元素的浓度。

该浓度也可根据测定的吸光度用回归方程法计算。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

平行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不大于25%。

4.6锌含量的测定
4.6.1原理
处于气态的被测元素基态原子对该元素的原子共振辐射有强烈的吸收作用,基态锌原子对作为锐线光源的锌的空心阴极灯所辐射的单色光产生吸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吸光度与试样中该元素的浓度成正比。

4.6.2 试剂
4.6.2.1盐酸溶液:1+9。

4.6.2.2锌(Zn)标准溶液:0.1mg/mL。

4.6.3仪器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具有锌空心阴极灯)。

4.6.4分析步骤
取4个50mL容量瓶,分别向其中加入5.00mL试样,(移液管靠壁放置流15min),5mL盐酸溶液(4.6.2.1),再依次加入0mL、0.1mL、0.2mL、0.3mL的锌标准溶液(4.6.2.2),用水稀悉至刻度,摇匀。

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4.6.3)调至最佳工作状态,点燃空气-乙炔火焰,以空白溶液调零,在波长为213.9nm处,分别测定其吸光度。

4.6.5结果计算
以加入标准溶液浓度为横坐标,相应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曲线,将曲线反向延长与横坐标相交,交点的浓度即为待测元素的浓度。

该浓度也可根据测定的吸光度用回归方程法计算。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

平行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不大于25%。

4.7锰含量的测定
4.7.1原理处于气态的被测元素基态原子对该元素的原子共振辐射有强烈的吸收作用,基态锰原子对作为锐线光源的锰的空心阴极灯所辐射的单色光产生吸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吸光度与试样中该元素的浓度成正比。

4.7.2试剂
4.7.2.1盐酸溶液:1+9。

4.7.2.2锰(Mn)标准溶液:0.1mg/mL。

4.7.3仪器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具有锰空心阴极灯)。

4.7.4分析步骤
取4个50mL容量瓶,分别向其中加入5mL试样(移液管靠壁放置流15min),5mL盐酸溶液(4.7.2.1),再依次加入0mL、0.2mL、0.4mL、0.6mL的锰标准溶液(4.7.2.2),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4.7.3)调至最佳工作状态,点燃空气-乙炔火焰,以空白溶液调零,在波长为279.5nm 处,分别测定其吸光度。

4.7.5结果计算
以加入标准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相应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曲线,将曲线反向延长与横坐标相交,交点的浓度即为待测元素的浓度。

该浓度也可根据测定的吸光度用回归方程法计算。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

平行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不大于25%。

4.8钙含量的测定
4.8.1 原理
处于气态的被测元素基态原子对该元素的原子共振辐射有强烈的吸收作用,基态钙原子对锐线光源的钠的空心阴极灯所辐射的单色光产生吸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吸光度与试样中该元素的浓度成正比。

4.8.2试剂
4.8.2.1盐酸溶液:1+1。

4.8.2.2氯化镧溶液:250 g∕L。

4.8.2.3钙(Ca)标准溶液:0.1㎎∕ml
4.8.3仪器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具有钠空心阴极灯)。

4.8.4分析步骤
取4个50mL容量瓶,分别向其中加入5.00mL试样(移液管靠壁放置流15min),5mL盐酸溶液(4.8.2.1),再依次加入0mL、0.5mL、1.0mL、1.5mL的钙标准溶液(4.8.2.3),再每份分别加入0.5mL氯化镧溶液(4.8.2.2)用水稀释到刻度,摇匀。

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4.8.3)调至最佳工作状态,点燃空气-乙炔火焰,以空白溶液调零,在波长为422.7nm处,分别测定其吸光度。

注:一等品中钙含量的测定;先将样品稀释20倍,其余同上。

4.8.5结果计算
以加入标准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相应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曲线,将曲线反向延长与横坐标相交,交点的浓度即为待测元素的浓度,该浓度也可根据测定的吸光度用回归方程法计算。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测定结果。

优等品平行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不大于25%。

一等品平行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不大于10%。

4.9 镁含量的测定
4.9.1 原理
处于气态的被测元素基态原子对该元素的原子共振辐射有强烈的吸收作用,基态镁原子对作为锐线光源的镁的空心阴极灯所辐射的单色光产生吸收,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其吸光度与试样中该元素的浓度成正比。

4.9.2试剂
4.9.2.1盐酸溶液:1+1。

4.9.2.2氯化镧溶液:250 g∕L。

4.9.2.3镁(Mg)标准溶液:0.01㎎∕ml
按GB/T602配制后准确稀释10倍.
4.9.3仪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具有镁空心阴极灯)。

4.9.4分析步骤取4个50mL容量瓶,分别向其中加入
5.00mL试样(移液管靠壁放置流15min),5mL 盐酸溶液(4.9.2.1)依次加入0mL、0.5mL、1.0mL、1.5mL的镁标准溶液(4.9.2.3.),再每份分别加入0.5mL氯化镧溶液(4.9.2.2),1mL盐酸溶液(4.9.2.1)。

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4.9.3)调至最佳工作状态,点燃空气-乙炔火焰,以空白溶液调零,在波长为285.2nm 处,分别测定其吸光度。

注:一等品中镁含量的测定;先将样品稀释20倍,其余同上。

4.9.5结果计算以加入标准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相应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曲线,将曲线反向延长与横坐标相交,交点的浓度即为待测元素的浓度。

该浓度也可根据测定的吸光度用回归方程法计算。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

优等品平行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不大于25%。

一等品平行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不大于10%。

4.10铬含量的测定
4.10.1 原理
处于气态的被测元素基态原子对该元素的原子共振辐射有强烈的吸收作用,基态铬原子对作为锐线光源的铬的空心阴极灯所辐射的单色光产生吸收,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其吸光度与试样中该元素的浓度成正比。

4.10.2试剂
4.10.2.1硫酸溶液:1+9。

4.10.2.2硫酸钠溶液:110g/L。

4.10.2.3铬(Cr)标准溶液:0.1mg/mL。

4.10.3仪器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具有铬空心阴极灯)。

4.10.4分析步骤
取4个50mL容量瓶,分别向其中加入5.00mL试样(移液管靠壁放置流15min),依次加入0mL、0.5mL、1.0mL、1.5mL的铬标准溶液(4.10.2.3.),再各加5mL硫酸溶液(4. 10.2.1),5mL硫酸钠溶液(4.9.2.2)。

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4. 10.3)调至最佳工作状态,点燃空气-乙炔火焰,以空白溶液调零,在波长为357.9nm处,分别测定其吸光度。

4.10.5计算结果以加入标准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相应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曲线,将曲线反向延长与横坐标相交,交点的浓度即为待测元素的浓度。

该浓度也可根据测定的吸光度用回归方程法计算。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

平行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不大于25%。

4.11硫酸盐含量的测定
4.11.1 原理硫酸根与钡离子在酸性介质中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在乙醇溶液中形成浑浊液,与标准浑浊液进行目视比浊。

4.11.2 试剂
4.11.2.1 无水乙醇
4.11.2.2 盐酸溶液:1+4。

4.11.2.3 氯化钡溶液:250g/L。

4.11.2.4 硫酸盐(以SO42-计)标准溶液:0.1mg/mL。

4.11.3 分析步骤
4.11.3.1 不含硫酸根的氨基磺酸镍溶液的制备
移取5.00mL试样于100mL容量瓶中(移液管靠壁放置流15min),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此为溶液A。

分取20mL溶液A于100mL容量瓶中,加无水乙醇(4.11.2.1),2mL盐酸溶液(4.11.2.2),在不断摇动下滴加10mL氯化钡溶液(4.11.2.3),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12h~18h,过滤,收集虑液。

4.11.3.2 试液的制备移取20.00mL溶液A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此为溶液B。

分取10.00mL溶液B于25mL比色管中,加入5mL无水乙醇(4. 11.2.1),1mL盐酸溶液(4. 11.2.2),在不断摇动下滴加2.5mL氯化钡溶液(4.11.2.3),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4.11.3.3标准比对溶液的制备取10mL不含硫酸根的氨基磺酸镍溶液(4.11.3.1)数份于25mL比色管中,分别加入0mL、0.2mL、0.5mL、1.0mL、1.5mL、2.0mL的硫酸盐标准溶液(4.11.2.4),加入3mL 无水乙醇(4.11.2.1),0.8mL盐酸溶液(4.11.2.2),在不断摇动下滴加2mL氯化钡溶液(4.11.2.3),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4.11.3.4测定将试液与标准比对溶液同时放置10min进行目视比浊。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

平行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不大于10%。

4.12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4.12.1原理硝酸盐与靛蓝二磺酸钠反应变成蓝色溶液,进行目视比色。

4.12.2试剂
4.12.2.1氢氧化钠溶液:100g/L。

4.12.2.2氯化钠溶液:100g/L。

4.12.2.3硫酸溶液:1+1。

4.12.2.4硝酸盐(以NO3-计)标准溶液:0.1mg/mL。

4.12.2.5 靛蓝二磺酸钠溶液:0.001 mol/L
4.12.3 分析步骤
移取2,00mL试样(移液管靠壁放置流15min),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4.12.2.1),在水浴上加热10min,取下冷却,移至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过滤。

取10mL虑液于25mL比色管中,加入1mL氯化钠溶液:(4.12.2.2),1mL靛蓝二磺酸钠溶液(4.12.2.5)在摇动下于10S~15S 内加入10mL硫酸溶液(4.12.2.5),摇匀。

分别取0mL、0.1mL、0.2mL、0.3mL、0.4mL、0.5mL的硝酸盐标准溶液(4.11.2.4)于25mL比色管中,稀释至10mL,与同体积试样溶液同时同样处理,所得溶液为标准比对溶液。

同时放置10min,与标准比对溶液进行目视比色。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

平行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不大于25%。

4.13氯化物含量的测定
4.13.1原理
氯离子与银离子在酸性介质中、生成白色的氯化银沉淀,对此浑浊液进行目视比浊
4.13.2试剂
4.13.2.1硝酸溶液:1+3。

4.13.2.2硝酸银溶液:17g/L。

4.13.2.3氯(以Cl-计)标准溶液:0.1mg/mL。

4.13.3 分析步骤
4.13.3.1 不含氯化物的氨磺酸镍基溶液的制备
移取10.00mL样品于100mL容量瓶中(移液管靠壁放置流15min),加入10mL硝酸溶液(4.12.2.1),
5mL硝酸银溶液(4.13.2.2),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12h~18h,过滤,收集滤液。

4.13.3.2 试液的制备
移取10.00mL样品于100mL容量瓶中(移液管靠壁放置流15min),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分取10.00mL溶液于25mL比色管中,加2mL硝酸溶液(4.13.2.1),1mL硝酸银溶液(4.13.2.2),稀释至刻度,摇匀。

4.13.3.3标准比对溶液的制备
取10.00mL不含氯化物的氨基磺酸镍溶液(4.13.3.1)数份于25mL比色管中,分别加入0mL、0.1mL、0.2mL、0.3mL、0.4mL的氯标准溶液(4.13.2.3),于同体积试样溶液同时同样处理。

4.13.3.4测定
将试液与标准比对溶液同时放置10min进行目视比浊。

注:一等品中氯化物含量的测定;先将样品稀释10倍,其余同上。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

平行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不大于25%。

4.14 游离氨(以NH3计)含量的测定
4.14.1原理游离氨是由氨基磺酸水解生成的:
NH2SO3_+H2O=SO42- +NH4+
可以通过硫酸根含量间接计算氨含量。

4.14.2计算结果
游离氨(以NH3计)含量X,数值以毫克每升(mg/L)表示,按式(2)计算:
X=C×0.177 (2)
式中:
C—硫酸盐(以SO42-计)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0.177—硫酸根换算成氨的系数。

4.15 pH值的测定
按GB9724中的规定执行
4.16 密度的测定
4.16.1原理不同密度的液体,密度计浸入液体的高度不同,根据不同的高度,确定液体的密度。

4.16.2 仪器
密度计。

4.16.3测定
先用样品洗涤量筒和密度计,取一定量的试样于量筒中,放入密度计,读出密度计的读数。

5.1检验规则
出厂的产品应由生产企业的质量监督部门进行检验,产品按批检验,产品以灌装前,经同一混合设备,最后一次混合的液体所生成的匀质产品为一批。

生产厂应保证每批出厂的产品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每批出厂的产品应附有质量证明书,内容包括:产品名称、生产企业名称、生产企业地址、批号或生产日期和本标准编号。

5.2本标准要求中的全部指标项目为型式检验项目,其中外观、镍含量、pH值、密度为出厂检验项目。

正常情况下每个季度进行一次型式检验,有下列情况之一也进行型式检验:a)原辅材料来源发生变化,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时;
b)停产三个月,恢复生产时;
c)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时。

5.3 检验用的样品,由质检部门专人随机采样,采样按GB/T6678—2003中7.6的规定进
行。

取样总量不少于1000mL。

5.4将取得的样品充分混匀,分别装入两个清洁、干燥、带磨口塞瓶中,密封。

瓶上贴标签,注明生产企业名称、产品名称、等级、批号、采样日期和采样者。

一瓶用于检验,另一瓶作为保留样保存三个月。

5.5用户有权按本标准的规定对收到的产品进行检验,检验其质量是否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5.6当供需双方对产品质量发生争议时,应由由资质的第三方检验机构仲裁检验。

5.7检验结果按GB/T1250中规定的修约值比较法判定是否符合本标准。

若检验结果又一项指标不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应重新自两倍量的包装单元中采样进行复检,复检结果即使有一项指标不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则整批产品为不合格。

6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和安全
6.1出厂的产品的外包装上应有明显牢固的标志,内容包括:产品名称、等级、生产企业名称、生产企业地址、批号或生产日期、净含量、本标准编号等。

6.2产品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塑料桶包装,每桶净含量30kg、300kg,或按用户要求包装。

6.3产品运输时包装要密闭,运输过程中,防止受热和雨淋。

6.4产品应贮存在阴凉、通风干燥处。

贮存期为12个月。

6.5如不慎误食,请立即诱导呕吐,或喝肥皂水或浓盐水,直到呕吐干净为止,并看医生确诊(当误食者出现抽搐或意识不清状况时,请勿诱导呕吐或给其喝任何东西)。

如不慎入眼,请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眼睛至少15min,并看医生确诊。

如若不慎接触皮肤,请用大量清水冲洗。

6.6请勿将流出的液体冲入下水道。

如溢出,请用苏打或石灰覆盖污染区域,它将形成一层浓稠的碱性浆液,并将浆液盛入钢制或聚乙烯容器内,按照对重金属残余物处理的相关规定,对其进行安全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