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认知、镜像神经元与身心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具身认知、镜像神经元与身心关系
叶浩生
2012-12-12 19:44:46 来源:《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3期
【作者简介】叶浩生,广州大学教授,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从事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新进展研究,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内容提要】具身认知强调了身体的物理结构和感觉运动系统的经验对心智的塑造作用。它挑战传统认知心理学无身认知的观点,认为认知依赖于身体,扎根于环境。认知、身体和世界构成了有机的整体。镜像神经元的发现为心智具身性提供了神经生物学的证据。镜像神经元在动作执行和动作观察时皆被激活的事实表明,所谓内部心理过程可能就是身体动作经验的心理模拟过程。认知既不是抽象符号的加工,也离不开身体。心智和身体并非独立的二元,我们通过身体认识世界,身体构造和身体经验决定了认知的形式和内容。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身体与心智是一体的。
【关键词】具身认知镜像神经元身心关系认知心理学
身心关系是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从柏拉图到笛卡尔,从莱布尼兹到胡塞尔,众多的哲学家皆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然而这一哲学思辨近年来演变为一种科学实践。心理学家从具身认知的角度,即从身体和环境对认知的塑造作用出发,神经科学家从镜像神经元的角度对这一思辨问题进行了实证探讨,获得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在身心关系研究方面开启了新的思路。
一、具身认知思潮的兴起
具身认知(embodied cognition)强调的是身体物理结构和属性对心智(mind)的塑造作用。这一思想是对传统认知心理学无身认知或离身认知(disembodied cognition)观点的挑战和反动。传统上,认知心理学中占支配地位的观点是:心智过程是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突现(emergence)功能。这种功能一经形成,就反过来对大脑本身产生制约作用,这也就意味着,这一功能一经显现,就独立于大脑,更独立于身体。认知源于大脑、运作于大脑,身体除了提供感觉刺激和执行
大脑发出的指令外,与认知过程没有太多的联系。
传统认知心理学中占支配地位的观点是符号加工模型。符号加工的认知心理学从本体论上假设了记忆、思维、情绪、意志等心理过程的存在。这些心理过程在本质上涉及的都是对符号性认知表征的运算和操纵。认知心理学的主要工作就是揭示认知表征的本质和运算与操纵的具体程序。受计算机科学和信息论的影响,传统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类的思维是计算性质的,即涉及的是对符号的操纵。(计算机的)通用问题解决程序提供了人类认知的模型,两者在解决问题方面是类似的,即都是一种计算……”[1]
计算机的计算过程是对抽象符号的处理。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就是根据一定的规则对数字或符号进行加工处理。数字是一种符号,字词也是一种符号。符号的意义在于它所代表的事物,其本身没有任何意义。换言之,符号的意义是由功能标准所决定的,即它能代表什么或表征什么。符号具有表征(representation)功能。对这些符号的处理是根据一定的规则进行的,而这些规则是由计算机的程序设计者决定的。计算机的中枢加工单元(CPU)根据这些规则对符号进行处理,符号输入的单元和符号输出的单元在功能上与CPU保持独立。CPU的运作不受这些单元的制约。此外,符号和它所表征的事物之间,即索绪尔所说的“能指”和“所指”之间是一种任意的、武断的关系。一个符号可以代表不同的事物,同一事物可以由不同的符号来代表。符号与表征的事物之间没有本质的联系,其关系完全是任意的。
“数字计算机革命导致了这样一种信念,即人的认知类似于计算机,这意味着,信息可以根据任意的符号(0或1)和来加以塑造……”[2]。以这样一种方式看待认知过程,则认知同身体的关系就被完全割裂了。既然认知是对表征物的加工和处理,那么认知发生于中枢神经内,与身体没有任何联系。此外,符号的抽象特征使其脱离了身体属性,身体本身的各种体验和感受经由神经系统转换为抽象符号,这些符号和身体体验和感受之间不再有本质联系。其结果是:认知的研究完全可以不考虑身体的影响。认知就像计算机的软件,运行于大脑和身体之中,但是却不受大脑和身体的物理结构及其属性的影响。作为一种软件性质的功能,当认知运行于人脑时,是人的认知,运行于电脑时,是人工智能。以这样一种观点看待认知,则从理论上讲,认知可以运行在人脑、电脑、硅片甚至木头上。认知作为一种软件,同运行这一软件的硬件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认知完全可以是
离身的或无身的,认知发生于大脑,运作于大脑,身体的影响可谓是微乎其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然而,具身认知挑战这一传统观点。所谓具身认知指的就是:“认知和心智的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同身体的物理属性相关。不仅脑神经水平上的细节对认知过程有重要影响,身体的结构、身体的感觉运动系统也对高级认知过程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认知等高级心理过程是被身体及其活动方式塑造出来的。”[3]
具身认知强调三点。第一,认知不是一个可以脱离具体身体的精神性存在,认知依赖于有机体的物理性身体。身体在认知加工中是构成性的(constitutive)的,身体状态可以导致认知状态。身体的物理结构对认知具有直接的塑造作用。第二,身体的感觉—运动系统经验及其心理模拟在认知加工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认知表征并非由一些无意义的符号构成。神经科学的研究从来没有证实神经系统具有将感官刺激转换成抽象符号的能力。相反,许多实验却证明了感觉—运动系统的经验及其心理模拟对认知过程的影响。考虑到这点,具身认知的倡导者认为:“认知过程并非定位于大脑皮层本身,而是反映或表现在更广泛意义的身体上。的确,具身认知的许多理论模型都假定高级认知过程涉及感觉—运动状态部分地再激活,而这些感觉—运动状态是所讨论的那些认知表征的基本组分。”[4]第三,对于具身的理解不能仅仅局限于身体。身体是整个世界的一个部分。身体与世界的互动塑造了认知的种类和方式。因此,具身认知的另一层理解是认知根植于环境、扎根(grounded)于世界。换言之,认知既是具身的,又是嵌入(embedded)环境的。环境条件、人际互动和社会生活都对认知有制约和塑造作用。
认知依赖于身体,扎根于环境。认知、身体和世界构成了有机的整体。这就是具身认知的基本涵义。在这里,身体和心理不再是相互独立的二元,而是一体的过程。身心二元论面临着严峻挑战。
二、镜像神经元的发现
镜像神经元(mirror neurons)的发现也挑战了身心二元论,支持了认知的具身特征,为身心一体论提供了神经生物学的依据。依照身心二元论的观点,认知等心理活动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加工,与身体的感觉—运动系统并无关联。但是镜像神经元在动作执行和动作观察时皆被激活的事实表明,所谓的内部心理过程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