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压力和应对方式调查研究(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调查研究*
徐卫林朱亚军
重庆交通大学重庆,400074
[摘要]本研究对重庆市7所高校的1500名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1)许多大学生正承受着包括学业、就业、人际交往、恋爱和经济问题等方面的压力,60.85%的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承受着很大或较大的心理压力。
(2)大学生在面临心理压力时采取的应对方式以积极心理调节机制为主,消极自我防御方式的使用较少。
(3)在压力的应对方式上,大一学生以寻求帮助、压抑、幻想和调整情绪方式为主,大二,大三学生以自我防御方式和总结经验为主,大四学生则较多采用心理调节机制。
(4)理科学生的应对方式比文科学生更积极,男女生比较无明显差异。
[关键词]心理压力;应对方式;大学生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物质文明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都在发生着变化。生活节奏的加快,激烈竞争加剧,使人们心理上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同样面临着许多压力,并由此产生思想上的困惑和心理上的失衡。
压力是刺激—反应的交互作用。在一定的生活环境中,某种刺激和事件被感知并被评价后引起了较大、较强的生理和心理的反应和变化,通常把这些能引起压力的刺激称为压力源,压力源是客观存在的。压力在生活中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压力是对人有利的,它有助于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学习、工作的效率,但过度的压力则会影响到个体的身心健康。关于大学生压力的研究,国外的研究结果一般认为,学业、社交,生活和经济方面的因素以及择业等是大学生压力的主要来
源(Heins,1994)。我国的研究发现大学生心理压力普遍包括学习压力、生活压力和就业压力三个方面,其中,学习压力的程度相对其它两类压力较重些。
应对方式(coping style)是指个体在面对挫折和压力时所采用的认知和行为方式,又可称作应对策略或应对机制。它是心理应激过程中一种重要的中介调节因素,个体的应对方式影响着应激反应的性质和强度,并进而调节着应激和应激结果之间的关系。近几年,研究者对我国大学生的压力应对方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性研究.如韦有华和汤盛钦(1997)发现:大学生面对压力时主要采用的应对方式包括,针对问题积极主动应付、寻求社会支持、逃避和听之任之.在面临应激情境时,我国大学生较多地采取“针对问题积极主动应付”和“寻求社会支持”的应付方式,而较少采取“逃避”和“听之任之”的应付方
式,并表现出较大的情境差异,年级和性别差异以及较小的专业、城乡和性格差异.张建卫等人(2003)对北京地区高校的660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四年来,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总体上发生了显著变化,在情绪宣泄、停滞放弃和求助宗教3种应对方式上有显著的年级差异;独生和非独生子女之间、男女大学生之间在压力应对方式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刘春燕和李文权(2004)对204名师范大学生的研究发现:大学生面临压力时一般采用主动、积极地针对问题的应对方方式,如使情况向好的一面转化(89.7%),从失败中吸取经验(86.8%),能理智应付困境(85.3%),但仍有部分学生的应对方式倾向于消极,在采取消极应对方式上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综合以上的研究文献我们发现:目前国内外在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上,尽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压力源、应对方式的特点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因素的静态进行了分析和评估,但缺乏相应的实验研究的验证和支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在使用性方面考虑不足,针对性不强,调查面窄,样本数少,信度及效度不够。所以本研究采用针对大学生实际情况的压力调查问卷和应对方式调查问卷,以重庆市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全面分析和探讨当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压力和应对方式的基本特点,通过实践研究以及对结果的分析,把握和分析高校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系统现状,有效地指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压力,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大学生应对心理压力的能力。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心理压力自测量表和压力应对方式问卷,以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师范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工学院等7所高校的1500名四年制本科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随机抽样、协作研究的方式完成调查。问卷调查的实施严格按照心理测验的程序进行,采用统一的指导语和答卷纸.全部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调查共发出问卷1500份,回收问卷1451份,有效问卷1428份,有效回收率为95.25%,被试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三、调查结果和分析
(一)大学生承受心理压力的程度
表2显示:有869名(60.85%)同学的压力值为偏高和中等,这说明大部分
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性别比较中,女生承受的高压比例(14.68%)比男生的(10.23%)要高,因为女生在压力感受上更敏感些;所学专业比较中,文科专业学生承受的高压比例(16.40%)要高于理科专业学生(9.65%),这和文科学生感压能力比理科学生强和我国自古以来重理轻文的观念有关;随着被试年级的升高,大学生承受“偏高”心理压力的比例逐渐降低,这说明随着对大学生活的逐步适应,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有了提高。另外,大一新生压力较轻,对新生活充满憧憬和新鲜感,学生管理部门也特别关注,学生社团、同乡会、结交新友等获得的归属和认同感,是其中的原因,大二、大三压力增加,是因为大量的专业课在大二开始开设,另外,他们还面临着全国英语四级、全国计算机二级统考等,大四学生马上就要走出象牙塔,择业、就业、考研、实习、恋爱、毕业论文等多重事件层层累加,使得他们的压力越来越大。
表2 大学生承受心理压力值
(二)大学生的主要压力来源
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产生,有自身因素,有社会因素,也有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从自身因素来看,大学生正处于向成人转变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由于他们独立性不完全,对家庭有较大的依赖,对社会了解有限,过于理想化,难以适应环境突变,对自我认识动摇不定而难以定位等,都会在他们心里形成一系列的冲突和矛盾,从而产生心理压力;从社会因素来看,我国正处于一个历史转型时期,整个社会都在进行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人们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多变性给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任何时候都要强烈和复杂,择业难度的增加和日益加剧的竞争,给大学生带来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从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来看,主要是家庭教育方式和家庭期望的影响给大学生带来的压力以及校园的文化氛围、学校制度等不符合大学生自身期望使他们产生压力。
表3 大学生心理压力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