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发展规划
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市场与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与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与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本着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制定本规划。
本课程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全面推进职业教育为宗旨,适应社会发展
需要与学校实际,力求实现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育教学管理等的变革。课程规划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与正确的价值观,逐步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的课程体系,为每个学生的终身职业发展奠定基础。规划既有基础课程的基本要求,又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有利于开发与建设适应学校、学生、教师实际,促进学校与学生发展的基础、专业课程与校本课程。规划注重发挥课程体系的整体教育功能,构建适合我校的新的教学评价体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学生全面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使课程结构不断趋于合理。就是学校安排课程、选用教材、课程实施、评价与管理的基本准则。
一、指导思想与培养目标
1、指导思想:
根据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以就业为导向,以为地方经济服务为宗旨就是制定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的总体指导思想。依据我省市旅游业及相关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为拓宽就业领域,从适应旅游业及相关行业一线的实际工
作出发,实行教学、实践结合,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合作的教学方式,以
培养合格的应用性旅游服务与管理人才为根本任务。
2、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社会建设需要的具有良好政治思想品德素质,身
体健康,具有较高文化修养与审美能力的面向河南省及许昌、郑州等城市旅游圈旅游产业在服务与管理第一线从事酒店前厅服务,客房服务、餐饮服务、康乐服务、旅行社门市、导游服务、计调、外联与管理等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具备酒店基层管理能力,旅行社管理能力,旅游景区管理能力,旅行社门市管理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课程设置
(一)课程设置背景
根据对我省市旅游业及相关行业对专业人才要求的调研,我们认
为合格的毕业生应当具备以下能力:
1、必备的知识结构;
较好的掌握旅游管理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包括旅游概论,导
游基础、导游业务、青海旅游地理、青海旅游文化、旅游心理学等专业理论知识;
扎实的掌握旅导游实务、会展旅游实务、旅游线路设计、景区营销与管理、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市场营销、饭店经营与管理、旅游礼仪、餐饮服务与管理、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旅游管理专业综合实践项目等专业知识与技能;
2、必备的能力结构;
具有胜任旅游公司导游、业务(外联、计调)经营、旅游景区开发与经营、票务接待、酒店前厅服务、客房服务、餐饮服务、基层管理、人力资源部培训、酒店营销策划、公关策划等旅游企业的业务接待及管理工作能力,毕业生要求获得导游资格证,前厅高级服务员证书,餐厅高级服务员证书。
毕业生具有一定地阅读与分析本专业书刊、技术资料的能力;毕业生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应用、操作、维修知识与技能,能熟练运用Office 办公软件工作;毕业生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人际沟通、团队协作能力。
3、必备的素质结构
毕业生要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了解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的基本思想;毕业生具有良好的伦理道德、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修养;毕业生具有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毕业生普遍身心健康。
(二)课程安排
三、课程发展理念与方向
职业教育理念,正从专业定向教育向素质教育与综合职业能力教育转变,这就是21世纪初中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与原动力。随着社会需要的变化,我们认为要进行职教发展规划,必须要处理好四个方面的统一。
1、学生“就业”与“后续学习”能力的统一
随着社会的进步,旅游服务与管理企业用工不再就是大规模招工,而就是更趋于理性,选择相应职业学校,挑选她们认为合格的员工。从目前旅游服务与管理类企业在职业学校招工的角度来瞧,也存在“应试”问题:一张试卷、一次面试似乎就决定了一个学生的全部,就业似乎成了学生学习的终点。从社会长远发展来瞧,素质与能力强调的就是“后续学习”能力,而这些能力培养与养成教育不就是立即显现的,它具有“长效”性。我们要在教育发展中科学合理处理二者关系,求得矛盾的统一。
学校教育强调专业知识面宽,能覆盖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大类,技能达到一专多能。其中“一专”主要对准第一次就业岗位,达到装饰美工初、中级工操作水平。应当说,如果学校按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要求规范地进行教学,那么我们培养出的学生,取得双证就是很自然的结果。而岗前培训主要就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企业针对员工在某一工种或某一岗位上的高技能要求,这样瞧来,就业并非就是学生学习的终点,而就是学生后续学习的一个起点,如果只为贯彻“双证制”,把教育的中心转移到等级考试上去,就会忽视学生社会生存能力,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2、学生知识结构上“宽知识”与“专技能”的统一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未来劳动者职业更换频繁,那些以单项操作技能为主的劳动者将不再适应未来人才市场的需求。因而在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它应具有更宽的知识与技能面。但就目前旅游服务与管理企业招工现状而言,强调招聘员工要能
满足立即顶岗的需要,却又突出了“专”的特色。因此在旅游服务与管理教学实践、课程设置中采用“宽基础、活模块”的作法,较好地解决二者的矛盾。
“宽基础、活模块”模式的基本思路就是:第一,宽基础阶段,建立必备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基础平台。把基础知识与技能课程分为四大板块:职业道德类、工具类、一般职业能力类、专业技能类,这一阶段的内容就是基础内容,分年级连续实施。第二,活模块阶段,根据不同的专业要求及升学要求设置不同的模块。有“专业大模块”,“某一岗位定向知识技能的小模块”,“升学对应模块”,这一阶段的内容可设为选修内容,在中职高年级分阶段实施。这两个阶段既分工明确,又互相联系。学生学完知识平台后,对专业及专业方向均有了解,减少了学习的盲目性。
3、课程设置“稳定”与“灵活”的统一
要尽量避免为适应社会的需求,盲目的开发新的专业方向,而忽视优势课程的发展。很难设想,一个学校每隔几年就变换一个专业方向,这既不符合办学规律,也会在师资、设备等方面带来浪费。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行业结构变化的周期越来越短,人才市场能
预见的难度越来越大,随之对学校课程设置灵活性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于就是,课程设置过程中“稳定”与“灵活”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因此,学校课程设置首先应当稳定在某一大类专业上。具体讲,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应当以不变应万变。从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来瞧,专业设置几十年来,素描、色彩、速写、三大构成等传统基础课,专业教师队伍成熟、经验丰富,多年的变化,专业方向的增加,课程改进,但对于基础课程的需求却基本保持一致。针对新兴技术的课程,应根据自身特点与学生就业实际,由学校随市场经济的调整与
人才需求的变化而变化。
4、传统学科课程模式与就业——创业课程模式的统一
传统学科课程模式以学科分段教学为主,与学生的认知过程相结合,这一模式易于组织教学,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培养思维能力。随着职业教育的社会实践性增强,学科课程模式自身的缺陷越来越突现出来:①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忽略实践教学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