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认识厘米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厘米》说课

一、说教材

《认识厘米》这节课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节课是借助学生生活经验,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感知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国际统一的长度单位——厘米,并学会用直尺进行简单的测量。基于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的认识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问题,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形成相应的长度观念。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实际长度表象。

3.初步学会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尝试估测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4.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通过对目标的进一步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会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难点是: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结合本节课的知识特点和和一年级后段学生的认知发

展的教育学,心理学规律,我通过以下教法和学法指导引导孩子学习。

二.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本节课作为“空间与图形”模块学生接触长度单位概念和进行测量的重要开端,我通过操作演示法,讨论法引导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通过指导观察法认识直尺、建立一厘米长度的表象。进而通过指导操作法、操作演示法引导学生用直尺进行测量。

指导学生完整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自己认为表达的清晰,别人认为听得清楚,达到高效的沟通目的。

三、说学法

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根据本节课知识内容多且抽象这一特点,课堂上更多的给学生提供操作和交流的机会,倾听孩子对问题的理解。在导入环节,通过观察法和操作法感知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认识厘米”这个问题时,通过观察法、操作法、比较法建立对“厘米”这个单位本质的认识。通过自主操作法和合作学习法突破测量这一难点。

四、说过程

上课伊始,我通过简单的谈话和微课展示引导学生感知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然后引导学生拿着直尺近距离观察,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弄清1厘米的实际长度。接着鼓励学生说说生活中遇见的1厘米实物加深认识。最后学习用直尺进行测量,突破测量方法、长度估计这一难点。

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回顾总结。

《认识厘米》教学反思

《认识厘米》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长度和长度单位。这堂课包含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感知对统一长度单位的“需要”;另一部分就是认识厘米,能去测量整厘米的物体。本节课,为学生创设了以下几个空间。

空间一:感受“需要”。也许考试并不会考这个内容,但是,我眼里的数学就是这样,它灵动而真实,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从视频播放,让孩子们在了解古代测量单位之后,引出由单位不同,引发的争议。在孩子的笑声中,追问,为什么打起来了啊?孩子说,单位不一样,量的结果也不一样,就打起来了。小结:看来单位不一样,不好沟通,那好办,选用一样的就行了。都用拃来量。就量这个桌子,请一个同学来量。然后老师再量。追问:为什么结果不同呢?小结:都用拃也不行,因为这个长度单位,因人而异,不标准。为了测量和沟通的需要,人类就引入了长度单位。在这一空间中,学生兴趣浓厚,视频动画与操作,都有效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反思这一空间,可以加入学生之间的对比环节,让孩子都用拃量一量桌子的长,让孩子们都感受到这样的长度单位,不能让每个人的测量结果都一样,从而更深入的体会到需要。

空间二:认识厘米。以小组活动为基础,小组活动“观察格尺”,来让学生认识厘米这个长度单位。

但格尺上都写着cm,对学生认识厘米造成了障碍。于是在巡视过程中,就告知学生cm是表示的是厘米。在班级集中汇报的时候,我跟孩子们说,格尺上之所以写着字母,是因为全世界的长度单位都是同一,用cm这样的字母,就更方便于不同国家的人来认识它。其实,厘米的cm写法,只是作为了解内容,不需要学生掌握,但是,cm这样的写法,确是生活中极其常见的。想要应用厘米解决问题,认识cm很有必要。

在观察格尺的活动中,学生的表现让我很意外,孩子们观察仔细,发现了0-1之间有10个小格子,借此我引导孩子数了1-2之间的小格子个数,2-3之间的小格子个数,都是10个,然后追问,都是10个,表示0-1之间的长度和1-2之间的长度是什么关系呢?哪个长?学生回答一样长。这是预设中没有的,课堂生成中,或许有把握不当之处,但是很少欣喜,这对孩子以后理解厘米和毫米的关系,奠定了基础。在数的过程中,看见孩子们发现秘密之后欣喜的眼神,真的会被这样的快乐感染。

汇报中,追问:你知道多长是1厘米吗?孩子们用手在格尺上比出一厘米,有的孩子马上发现手指度的长度是1厘米。继续追问,格尺上你能找到哪儿到哪儿是1厘米吗?小

结:1个大格,就是1厘米。追问:那要是两个大格呢?3个呢?

在汇报中,学生发现了数字,追问:你知道格尺上的0表示什么意思吗?孩子们提到了开头、开始、起头、起点等,这为学习测量埋下伏笔。

这一空间,学生学习状态良好,小组合作效率仍然不高。本学期,对于已经升入二年级的他们,小组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提升学生的能力。

空间三:探索测量。仍然以动画的形式呈现了两种不同的测量方法。一种是没有从0开始,一种是从0开始。孩子们很顺利的发现了问题。这应该得益于上一空间中,格尺中对刻度0的解读。既然0是起点,那么就应该从0开始进行测量。这里本来设计了让学生用实物展台进行测量实物的环节,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进行这个环节。而是直接接入练习环节。反思没有完成预设任务的原因,应该使空间二中,学生说的时间有点长,有些不必要的表达没有及时打断,也没有让孩子精练的回答。这是我在教学中长出现的问题,为了不打消孩子的积极性,我总是舍不得批评,有时就造成今天这样的情况。这是需要在以后的课堂中,严格要求自己和孩子的地方。

这节课,整体来说效果不错,大部分孩子兴趣浓厚,希望未来的教学,能一直让孩子对数学充满兴趣。感受数学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