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经费筹措与分配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人才培育策略
1. K-12國教新體制。
➢ K教育是更具邊際效益的政策,還兼有社會福利的功能。 這種補貼式的向下延伸之「類似國教」,其實比往上 延伸的國教更具急迫性。
➢ 推動12年國教,需有拉齊公私立之間以及高中職與五 專前三年之間差距的準備(亦即等化措施);另並應 採取保證學力不下降的作法,發展學力檢測系統,以 順利銜接高等教育。高教相對而言,是相當國際化的 教育,不可能降低水準來配合12年國教。
三、人才培育策略(續)
➢ K教育與12年國教都是非常花錢的教育,每年合起來不 多籌措200億以上,是過不了關的。
➢ 國教延長(12年國教)的政策版本很多,主因是涉及: 經費、學區劃定、入學方式 。 至於是否在2009年就真正 能全面實施,這是定義問題,可再研議。在推動過程中, 軟體面的課程與師資之統一,將是最難的部分,若該兩 者確有方案可拉齊拉高其品質,各校的辦學特色及素質 因之提昇,很多爭議自然可獲紓解。
➢ 中央教育經費近十年所增加之2~3%,大部分透過行政 院一般教育補助款之增加以挹注地方,另一部份則用在 急速增加的法律義務性支出之上。
二、各級教育資源配置之檢討(續)
➢ 高教經費因之吃緊,無法符應當前國際高教之激烈競爭。
➢ 中央與地方的教育經費,有相當高的比例用於固定式支 出,業務性經費難以充分支應,對教育品質之提升確有 不利之影響。
三、人才培育策略(續)
➢ 當台灣的九年國教已接近完全就學,高教就國際標準已 相當普及,且高中職五專前三年容量足可充分容納 (>125%)時,將國教往上延伸三年,以促成多元教學 之落實並減除不當之升學壓力,乃是全球化下應走的路, 至於品質教育(quality education)是否能夠確保,則 有賴經費大量投入以拉齊校間差距拉高教育水平、做好 學區劃分、逐步轉為門檻與免試入學、做好學力檢測之 有效配套。
三、人才培育策略(續)
➢ 台灣的狀況是過去在中南部流行國中能力編班,高中職 五專則為「能力或專業編校」,若上述研究結果可供參 考,則實施12年國教(可大幅減少能力或專業編校,亦 即延後分流),應不致於降低學習品質才對,惟需有配 套措施以資保證。台灣在國中的過早能力分班與高中職 開始的提前分流,都可能使家庭社經背景提早介入,影 響教育機會的均等與個別的教育成就,但就國家總體而 言並無益處。在國際上,台灣被認為是教育成就受到家 庭社經地位高度影響的國家之一,這並不是什麼好名聲, 雖然英格蘭與蘇格蘭也有類似情況。
一、教育經費籌措與分配(續)
➢ 在1998年凍結憲法164條適用之前幾年,中央教科文 經費占中央政府歲出比15-16%之間,其中教育經費 約占10% 。
➢ 2000年制訂「教育經費編列暨管理法」以資取代, 這幾年中央教科文經費約占中央政府歲出比20%左 右,其中教育經費占約13%。
➢ 相較之下,中央教育經費並未因凍結憲法164條而下 降,惟近十年來高教大幅擴張達三倍容量,亦無相 對應之增支。
一、教育經費籌措與分配(續)
➢ 公部門教育經費之投入
中等教育主要由教育部及直轄市政
府籌編
約18% 18-21%
60-63%
高教
主要由教育部籌 編
國教
主要由地方政府與行政院 一般教育補助款籌編
二、各級教育資源配置之檢討
➢ 各級教育在這十來年間最明顯的變化是高教容量急速攀 升達三倍之多。但檢視1995-2005全國公私部門教育經 費占GDP比例,從6.47%降至6.1%,公部門則從5.28 %降至4.4%,反而是私部門從1.19%升至1.7%(主要 是新增或改制之私立大學校院的投入)。
二、各級教育資源配置之檢討(續)
➢ 近十年來國中小的每生培育成本已逐年上升,但仍有明 顯的區域性差異。高中職與高教的每生培育成本成長幅 度,則低於國民中小學,公立高中每生投入經費並未顯 著高於國中生。高教部分則可採2/3法則予以理解,技 職生的每生培育成本祇有一般生的2/3,私立學校學生 則為公校生的2/3,亦即私立技職生約祇占公立一般生 的4/9。
二、各級教育資源配置之檢討(續)
➢ 更困擾的是就讀私校的學生有較高比例來自中下家庭, 但需付出比公立學校多出一倍的學雜費,而政府部門對 於私校的補助祇有公立學校的1/6。
二、各級教育資源配置之檢討(續)
➢ 在當前生源減少下(約七年之後的十年期間,進大學校 院的學生在淨在學率不變下,將減少1/3),若一切條 件不變,將有1/3的大學容量空出來,要不然各校(共 147所)減量,或減少後面1/3的學校,此時高教體系中 的私立技職學校將遭遇到最大壓力。私校法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他相關 法令,如何在這三年之內修訂助其轉型,乃是應及早處 理之事。
三、人才培育策略(續)
➢ 推動12年國教時必須處理提前分流(如高中職)與延後 分流的問題。
➢ 能力或專業分流,究竟對教育的公平與效率有何不同影 響。Hanushek與Woessmann(2005)針對18-26個跨 國比較其PISA與TIMSS的五次測試成績,發現提早分流 的國家,其測試結果的不均度高於延後分流者,該結果 不因矯正人均GDP或每生培育成本而有所不同。提早分 流亦不能因此在國際測試中獲益,在閱讀與數學上的表 現亦低於延後分流者,但在科學測試結果上則無確定性 趨勢。
一、教育經費籌措與分配
➢ 2001-2005年台灣公私部門教育總經費維持在 6.1%GDP左右,雖低於美國、南韓、法國,但 高於大多數OECD國家。
➢ 高教經費公立0.8%私立1.2%GDP,合計2% GDP,若計入五年五百億分年特別預算,則公 立上升到0.9%以上;該項經費雖仍低於美國、 南韓、加拿大,但已高於OECD國家之平均 (公立1.1%,私立0.4%,合計1.5%GDP)。
三、人才培育策略(續)
➢ 由該比較可看出,提前分流似帶來不均度增加且測試成 績變差之結果,亦即無公平-效率之替代效應(equityefficiency trade-off)。該現象對因學業表現較差而被 分流學生的負面影響,大於學業表現較佳之分流學生。 可能係因被分流到後段班或後段校的學生數較多,因此 在國家整體平均上的表現,就被拉下來。進一步的分析 發現,在提早分流的國家中,不管那一類的學習者,似 皆不能因別人犧牲而獲益。在這種分流中,家庭社經背 景似又介入其分派過程,使社會的不公平性增加,但就 國家層次而言,並不能因此而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