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概念-(1)

合集下载

五上科学笔记

五上科学笔记

五上科学笔记
以下是一个关于五年级上册科学课的笔记总结示例,涵盖了一些关键概念和重点内容: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 生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同时也会影响和改变环境。

- 生态系统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组成,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 生物之间存在着食物关系,形成了食物链和食物网。

- 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稳定的关键,一旦被破坏会对生物造成影响。

第二单元:光
- 光是一种电磁波,以直线传播,能被物体反射、吸收或透过。

- 光的反射遵循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

- 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和反射光的能力不同,所以我们看到物体的颜色是它们反射的光的颜色。

- 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阻挡。

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 地球表面有各种地形,如山脉、平原、海洋等。

- 地球的内力作用(如地壳运动、火山喷发)和外力作用(如风化、侵蚀)会导致地形的变化。

- 岩石经过风化、侵蚀等作用会变成碎屑,这些碎屑被搬运和沉积后形成沉积岩。

以上是一个简单的五年级上册科学笔记总结示例,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笔记内容进行修改和完善。

记得在学习过程中及时整理笔记,有助于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全套】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全套】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1课种子发芽实验(一)
第2课种子发芽实验(二)
第3课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第4课蚯蚓的选择
第5课食物链和食物网
第6课做一个生态瓶
第7课改变生态瓶
第8课维护生态平衡
第二单元光
第1课光和影
第2课阳光下的影子
第3课光是怎样传播的
第4课光的反射
第5课光与热
第6课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第7课做个太阳能热水器
第8课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第1课地球表面的地形
第2课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第3课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第4课土壤中有什么
第5课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第6课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重点总结版)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重点总结版)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重点总结版)1、光源是指那些能够自身发光并正在发光的物体,比如太阳、电灯、萤火虫等,而月亮不是光源。

2、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不能直接用肉眼观察,否则会对眼睛造成伤害。

3、夜视仪可以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在黑暗的环境中看到物体。

4、影子的形成需要光源、不透明的物体和显示影子的屏幕。

5、在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长度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当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

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古代人们利用日影观测仪(日晷)计时。

6、声音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但光沿直线传播,不能绕过不透明的障碍物,并且会在不透明的物体表面发生反光或反射现象。

7、光能够穿过透明的物体,如玻璃、玻璃纸,也能够部分穿过较薄或半透明的物体,如纸巾、纱布等。

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

不透明的物体会产生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的。

8、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并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任何物体都能反射光,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反光。

我们能够看到物体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从镜子中能看到自己,是因为光发生了反射现象。

9、利用光的反射的工具有额镜、反光镜、潜望镜。

湖光倒影就是光的反射原理形成的。

10、日食和月食的形成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

日食形成时,日、月、地三者成一线或近似一线,地球上位于月影部分的人们就看不到太阳,形成日食。

11、海市蜃楼是一种光学现象,是一种因为光遇到透明或半透明的物体时,传播路线发生改变而形成的自然现象,栩栩如生,宛如仙境。

12、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遇到不同的物质时会在界面处发生改变。

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发生变化,叫作光的折射现象。

当白光进入三棱镜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就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光。

光由空气斜射入其他透明物体,比如玻璃,也能发生折射现象。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册精华知识点整理(2022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册精华知识点整理(2022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册精华知识点整理(2022
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册精华知识点整理(2022新版)
1. 科学知识的获取方式
- 观察法:观察现象、记录信息、描述特征
- 比较法:比较相同或不同的现象、物体或过程
- 实验法: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得出结论
2. 物体的性质
- 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材料等
- 物体的质量和重量
- 物体的硬度和韧性
- 物体的透明度和光泽度
- 物体的热传导性和电导性
3. 状态变化
- 物质的三态(固体、液体、气态)
- 物质的状态变化(融化、凝固、汽化、凝华、升华)
- 物质的温度和热量
4. 食物营养
- 均衡膳食:五大类食物的比例(谷物、蔬菜、水果、乳制品、肉类)- 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
- 饮食习惯:少油少盐、不挑食、多喝水
5. 植物和动物的特征
- 植物的结构和功能(根、茎、叶、花、果实)
- 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 动物的结构和功能(头、身体、四肢、触角、鳞片等)
- 动物的生长和繁殖
6. 生态环境与保护
- 生态系统:生物圈、生态位、食物链、能量流
- 污染物: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地污染等
- 环保行为:垃圾分类、节约用水、节约用电、植树造林等
以上是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册的精华知识点整理,希望对广大学生有所帮助。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概念和知识要点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概念和知识要点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概念和知识要点1--4单元复习提纲1-2-3套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要点复习提纲1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适当的空气。

2、在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中,光、温度、水等三个条件适合我们实行实验研究。

3、种子发芽实验中,要用放大镜观察绿豆种子,测量它们的大小,再把它们画下来,并用适当的词汇描述它们。

4、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合环境的改变。

说明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合环境的水平。

5、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6、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7、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环境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8、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9、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0、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起生态系统的变化。

11、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2、沙尘暴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13、猎隼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二、解释概念。

1、食物链: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2、生产者:食物链中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

3、消费者:食物链中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4、食物网: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能够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事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5、生态系统: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能够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能够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6、生物群落: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三、举例。

1、植物适合环境的例子。

答:①香蕉树生活在降水丰富的热带地区,所以叶子非常阔大。

②松树生长在降水相对较多的温带地区,所以叶子细长成针形。

2021年最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一二知识点总结与归纳(精简版)

2021年最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一二知识点总结与归纳(精简版)

新教科版五上科学知识点2021年最新整理全册总复习专用1.有关光的思考光源: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分类:光源可以分为 (人造光源)和(自然光源)两大类。

太阳:(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

2.光是怎样传播的传播方式: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具体应用: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射击、排队看齐。

3.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实验:光(能)穿过一些透明的物体,比如玻璃;光(能)穿过一些比较薄的物体,比如纸巾;光(不能)穿过不透明的物体。

生活实例:(日食)、(月食)的形成。

4.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光的折射:光从一种物质斜射入另一种物质时,传播路线会发生改变,发生(折射)现象。

光从一种物质垂直射入另一种物质时,(不会)发生折射。

实例:斜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弯、海市蜃楼等现象都是光的(折射)。

5.认识棱镜定义:(棱镜)是控制光的传播路线的光学元件。

作用:棱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分解光:(太阳光)包含不同颜色的光。

6.光的反射现象定义: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作光的(反射)。

传播方向: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实际应用:人们利用光(反射)原理发明了很多有用的器具,如汽车后视镜等。

7.制作一个潜望镜构造:内部有两块和水平方向成45度角的(平面镜)。

原理:光通过两块镜子的(反射),最终传递到我们的眼睛里。

应用:(潜望镜)在科学研究和国防建设上有很多用途。

1.地球的表面地球表面有各种各样的(地貌),如高山、平原、丘陵、海洋等。

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复杂多样的,也是不断变化的。

2.地球的结构内部: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 (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地壳: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地壳在不断(运动)着。

3.地震的成因及作用成因:(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表震动。

作用:地震能在短时间内(剧烈)改变地表,造成严重破坏。

应对:我们在平时要了解一些避震小常识。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含教材目录)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含教材目录)

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五年级上册教材目录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生物与环境1、种子发芽实验(一)2、种子发芽实验(二)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4、蚯蚓的选择5、食物链和食物网6、做一个生态瓶7、改变生态瓶8、维护生态平衡光1、光和影2、阳光下的影子3、光是怎样传播的4、光的反射5、光与热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8、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地球表面及其变化1、地球表面的地形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3、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4、土壤中有什么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6、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运动和力1、我们的小缆车2、用橡皮筋作动力3、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4、测量力的大小5、运动与摩擦力6、滑动与滚动7、运动与设计8、设计制作小赛车五年级上册始业教育课【教学目标】1、回顾和总结小学科学的学习方法,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基础;2、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内容,讨论本学期的主要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

3、通过趣味小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蜡烛在水面下燃烧的实验器材:蜡烛、水、空盆一个【教学过程】1、自由谈话,了解学生:师:我们学习科学已经有两年了,在这两年中,大家对什么活动有比较深刻的印象?说说。

师:真没想到,大家对科学这么有兴趣。

那么,在两个多月的暑假里,大家经历过许多事,其中有哪些是跟科学有关的呢?师:刚才大家说了许多跟科学相关的事,我们可以把这些事写下来,这就是很好的科学小论文,到时候老师会组织大家参加全国小学生科学小论文比赛。

2、了解教材,明确任务:师:从今天开始,我们又要一起探索科学奥秘了。

那么,五年级科学有哪些内容呢,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

组织学生看封面:一个孩子正在观察生态瓶,特别突出的一点是这个孩子正在记录,强调科学探究活动中求真、记录的重要性。

旁边的四幅小图,分别代表着本册的四个单元,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五年级上册科学1.1《有关光的思考》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五年级上册科学1.1《有关光的思考》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五年级上册科学1.1《有关光的考虑》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五年级上册《光》单元第一课,既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也是本册书的起始课。

教材用一幅阳光照射树林的图片作为单元的标题页,配以简单的文字,对光进展介绍,同时提出本单元研究的问题:光有什么特性?光是怎样传播的?光在现代科技中有哪些应用?作为单元起始课,本课有两个主要任务,一是帮助学生梳理对光的原有认知,为本单元的学习确定起点;二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什么是光。

本课教材的前两页用多幅图片展示了不同的光以及跟光相关的物品或景物,既引发学生对光的考虑,又将问题聚焦到光上。

接下来的研讨环节,教材给出了逆向思维的考虑方式:假如没有光,会发生什么?并给出“黑暗中观察苹果”的体验,引发学生考虑光的作用。

最后的拓展局部,教材展示了夜视仪下的物体,表达了现代科学技术对光的应用。

【学生分析^p 】五年级学生对于光和光的特性有很多生活上的经历,比方学生知道影子跟光有关,但不能清楚地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影子的形成;知道太阳是光,月亮不发光,不是光,但不能准确地给出光的概念;知道从镜子中可以看到物体,但不能解释其原因等。

所以本节课适宜以头脑风暴开场,帮助学生梳理已有认知,进而提出本单元即将研究的相关问题,为后续学习建立起点。

【教学目的】科学概念目的通常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

科学探究目的1. 能识别来自光的光,如太阳光、灯光。

2. 能识别来自物体反射的光,如月光。

3. 能在实验中感悟到来自光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或该物体。

科学态度目的1. 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络的,也是有规律的。

2. 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的意识到光对人类消费生活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什么是光,并能判断哪些物体是光。

难点:认识到没有光,就不能看到物体。

【教学准备】老师准备:黑色箱子、苹果、有窗帘的教室、PPT课件、学生活动手册。

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

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

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主要内容第1课《有关光的思考》(1)通常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2)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

月亮不是光源。

(3)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它们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

第2课《光是怎样传播的》(1)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声音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但是光沿直线传播,不能绕过障碍物。

第3课《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1)光能穿过透明的物体,部分穿过半透明物体。

(2)日食和月食的形成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

第4课《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1)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遇到不同的物质时会在界面处发生改变。

光线可以在空气和水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

(2)海市蜃楼是一种光学现象。

第5课《认识棱镜》(1)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发生的变化,叫做光的折射现象。

(2)棱镜可以利用光的折射定律控制改变光的传播线路。

(3)太阳光看起来几乎是白色的,其实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组成。

第6课《光的反射现象》(1)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形成反射现象。

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2)我们能够看到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第7课《制作一个潜望镜》(1)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在科学研究和国防建设上有很多用途。

(2)制作简单的潜望镜至少需要两块平面镜,让光发生两次反射传到眼睛。

(3)潜望镜里面的平面镜应该以45度角放置。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重点实验实验名称:制作一个潜望镜实验器材:牙膏盒、小平面镜、铅笔、尺子、剪刀、双面胶等。

实验方法:1. 2.实验现象:利用潜望镜,光经过两次反射后进入人的眼睛。

反射用途:被广泛用于军事和科学研究中。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典型练习一名四年级的同学向小明请教潜望镜的做法,小明耐心地向他解释。

1.潜望镜两块镜片的镜面应该()放置。

A.相对、平行B.相背、平行C.随便2.为了使看到的视野范围最大,两块镜片应与镜筒呈()放置。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复习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能够别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泥土、水份、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

4.蚯蚓喜爱日子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爱日子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靠,互相妨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个儿创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截了当或间接消费不人创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狠的肉食动物结束。

11.同一种植物会被别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能够吃多种食物。

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具网状结交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我们能够把它们看成一具生态系统。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具平衡的整体叫生物群降。

14.假如生态系统的一具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假如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妨碍。

16.写食物链。

草、兔、鸟、蛇、蝗虫、鹰1草→兔→鹰2草→蝗虫→鹰3草→鸟→蛇4草→鸟→蛇→鹰5草→兔→蛇→鹰 6草→蝗虫→蛇→鹰17.世界上第一具自然爱护区是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中国第一具自然爱护区是广东鼎湖山自然爱护区,三江源自然爱护区是我国最大的自然爱护区。

第二单元 1. 向电灯如此能够自个儿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像如此,从别同侧面照耀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屏幕和遮挡物。

4. 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位置、角度有关。

影子总在背光一面,光源直射时,影子最短;随着歪射的程度越来越大,影子也越来越长。

5. 影子的大小和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

遮挡物离光源越近,在光屏上形成的影子就越大。

6. 影子的形状和被照耀的物体侧面有关。

7.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前两单元复习资料整理(1)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前两单元复习资料整理(1)

2021年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光1.1.有关光的思考1.我们生活在一个光的世界里,白天,太阳是光的来源,阳光照耀的同时,也让我们感受着他的温暖;到了夜晚,灯光、火光都是光的来源。

2.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否则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

3.通常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

4.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光源的标志就看这个物体自身是否能发光。

5.是光源的物体有太阳光、打开的手电筒灯光、发光的萤火虫、点燃的烛光、火光等等。

6.不是光源的物体有:月光、镜子等。

(本身不会发光,靠反射光的不是光源)7.实验一:红苹果实验这个实验说明了没有光线,人是无法看到东西的。

人的眼睛是通过接收物体反射回来的光线来判断物体的。

而在红苹果实验中,房间是完全黑暗的,没有任何光线进入房间,因此我们不能在这个房间里看到红苹果。

8.人眼是通过接收物体反射回来的光线来感知周围世界的。

9.虽然我们人眼在完全黑暗的世界中不能看到物体,但是我们可以借助夜视仪来实现黑暗中看见物体的愿望。

10.夜视仪的工作原理: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从而让我们看到物体。

11.光碰到物体会发生反射或折射现象。

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30万千米每秒。

案例-1运动会上,计时员看到发令枪冒烟就开始计时,是因为烟和枪声同时出现,但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快。

1.2.光是怎样传播的1.声音能够通过气体、液体和固体传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2.像声音一样,光也有自己的传播方式,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3.实验一:光的传播实验(孩子们通过一次性杯子开孔代替实验)实验结论: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4.研讨问题1:纸屏上的光斑在卡纸移动前后有什么变化?你是怎样解释这个现象的?(见右图)问题2:你能够利用光传播的道理简单解释,为什么我们能够听到屏幕后说话人的声音,却看不见他本人了吗?与声音的传播相比,光的传播有什么特点?因为声音可以通过气体、液体、固体进行传播,所以我们听到屏幕后面说话人的声音。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整理(完整版)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整理(完整版)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整理〔完好版〕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假如〔体积〕一样,〔重〕的物体容易沉;假如〔重量〕一样,〔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钢铁制造的船可以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8、一样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科学〕和〔技术〕严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开展做出了宏大奉献。

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5、〔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16、〔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17、〔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8、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19、〔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第二单元热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3、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上年级)教学用书 全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上年级)教学用书   全

精品资料教科版小学科学(五上年级)教学用书全........................................科教版科学教师教学用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师教学用书五年级上册目录使用说明------------------------------------------------------------------------------------------------------教科书整体结构表------------------------------------------------------------------------------------------本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主要材料清单------------------------------------------------------------------------------------------------各单元说明与教学建议------------------------------------------------------------------------------------生物与环境一、单元概述------------------------------------------------------------------------------------------------二、单元教学目标8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第1课种子发芽实验(一)------------------------------------------------------------------------第2课种子发芽实验(二)-----------------------------------------------------------------------第3课观察绿豆芽的生长--------------------------------------------------------------------------第4课蚯蚓的选择-----------------------------------------------------------------------------------第5课食物链和食物网-----------------------------------------------------------------------------第6课做一个生态瓶--------------------------------------------------------------------------------第7课改变生态瓶-----------------------------------------------------------------------------------第8课维护生态平衡--------------------------------------------------------------------------------四、评价建议-----------------------------------------------------------------------------------------------五、教学案例----------------------------------------------------------------------------------------------六、参考资料-----------------------------------------------------------------------------------------------光一、单元概述-----------------------------------------------------------------------------------------------二、单元教学目标-----------------------------------------------------------------------------------------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第1课光和影-----------------------------------------------------------------------------------------第2课阳光下的影子--------------------------------------------------------------------------------第3课光是怎样传播的-----------------------------------------------------------------------------第4课光的反射--------------------------------------------------------------------------------------第5课光与热-----------------------------------------------------------------------------------------第6课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第7课做个太阳能热水器--------------------------------------------------------------------------第8课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四、评价建议-----------------------------------------------------------------------------------------------五、教学案例-----------------------------------------------------------------------------------------------六、参考资料-----------------------------------------------------------------------------------------------地球表面及其变化一、单元概述-----------------------------------------------------------------------------------------------二、单元教学目标-----------------------------------------------------------------------------------------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第1课地球表面的地形-----------------------------------------------------------------------------第2课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第3课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第4课土壤中有什么--------------------------------------------------------------------------------第5课雨水对土地的侵蚀--------------------------------------------------------------------------第6课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第7课河流对土地的作用--------------------------------------------------------------------------第8课减少对土壤的侵蚀-------------------------------------------------------------------------四、评价建议----------------------------------------------------------------------------------------------五、教学案例----------------------------------------------------------------------------------------------六、参考资料----------------------------------------------------------------------------------------------运动和力一、单元概述----------------------------------------------------------------------------------------------二、单元教学目标----------------------------------------------------------------------------------------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第1课我们的小缆车-------------------------------------------------------------------------------第2课用橡皮筋作动力----------------------------------------------------------------------------第3课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第4课测量力的大小-------------------------------------------------------------------------------第5课运动与摩擦力------------------------------------------------------------------------------第6课滑动与滚动----------------------------------------------------------------------------------第7课运动与设计----------------------------------------------------------------------------------第8课设计小赛车----------------------------------------------------------------------------------四、评价建议----------------------------------------------------------------------------------------------五、参考资料----------------------------------------------------------------------------------------------科学教师教学用书使用说明与教科版科学教科书配套的《科学教师教学用书》是为切合教师教学的实际需要而编写的,三至六年级共8册。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单元重点知识整理(分单元编排)(2022秋)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单元重点知识整理(分单元编排)(2022秋)

五年级科学上册单元重点知识第一单元光一、光的传播。

1.通常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月亮不是光源。

2.光源可以根据来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像太阳、闪电、萤火虫等不需要人类参与,依靠自身发光的光源称为自然光源;像灯泡、蜡烛、烟花等人为制造的光源称为人造光源。

3.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4.光在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光线被物体挡住,无法到达物体后面,在物体后面形成了与物体轮廓相似的黑暗区域,这就是物体的影子。

5.当月亮运行至太阳和地球之间的某个位置时,会部分或全部遮挡住太阳光,我们从地球上就能观测到日食;当月亮运行至地球的阴影中时,就会发生月食。

二、光的折射。

1.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的变化,叫作光的折射现象。

2.光由水斜射入空气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变化,出现折射现象,所以铅笔好像断了;光由水垂直射入空气时,光的传播方向不会发生变化,所以垂直插入水中的铅笔没有断。

3.在两块玻璃的拼接处看到了两条金鱼,说明光可以在水中向四面八方传播,并在水面产生折射。

4.白光是复色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

白光进人三棱镜后,由于不同颜色的光波长不一样。

经三棱镜射出后,再次经过折射,白光便分解成了七种颜色的光。

5.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这三种色光通过不同比例的组合可以得到其他色光。

三、光的反射。

1.光在传播途中如果碰到物体,就会有一部分光线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也叫反光。

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2.任何物体都能反射光,我们能够看到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照明灯上装灯罩,墙壁涂成白色等都利用了光的反射。

4.潜望镜在科学研究和国防建设上有很多用途。

5.当镜面与盒子底边成45°角,两块平面镜相互平行时,第一块平面镜的反射光全部射到另一块平面镜上,然后反射到观察者的眼睛里。

自制潜望镜让我们不用靠在窗边就可以清晰地看到窗外的景象。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概念和知识要点1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概念和知识要点1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年级:姓名:得分:一、填空。

1.种子发芽的条件是、、。

2.蚯蚓喜欢、的环境。

3.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如:、、。

4.光沿传播的。

5.地震、火山是地球运动引起的。

6.地球内部可分为:、、三部分。

7.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叫。

二、判断题。

1.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力。

()2.1牛排100克力。

()3.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

()4.滚动的物体摩擦力大。

()5.土壤中含有水、空气等。

()三、回答题。

1.什么叫食物链?2.光的传播速度每秒多少千米?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题班级姓名一、填空1、摩擦力的大小可以用________来测量。

2、科学技术上统一规定用_________作力的单位,简称________,用字母________表示。

3、地球表面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

4、风化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_________。

5、土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的混合物。

6、__________ 、 __________ 、___________会影响土壤被雨水侵蚀的程度。

7、产生影子需要有三个基本条件:(1)要有________;(2)要有________;(3)要有__________。

8、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___________。

9、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____________ 。

10、对于每一个生物来说,周围的一切都是它的环境。

环境因素很多,就其性质来说,可以分成非生物因素和。

非生物因素包括_______ 、温度、水、空气、土壤等,包括同这种生物有关系的其他生物。

11、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 _________ 。

12、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__________,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科学概念姓名生物与环境1、绿豆芽发芽实验中,实验组受光照,对照组用不透明物罩住。

实验改变了的条件是光。

2、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有水、空气、温度。

3、绿豆种子生长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有水、空气、温度、阳光、土壤。

4、做对比实验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往往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

5、做种子发芽实验时,每个盒子可以放三粒种子,这样可以减少实验的偶然性。

6、绿豆芽的根会朝着有水方向生长。

7、蚯蚓生活在土壤中,由此可推测它适应阴暗潮湿的环境。

8、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9、生活在绿草地上的蚱蜢的体色往往是绿色的。

10、鱼必须生活在水里,一旦离开水,过不了多久它就会死亡。

是因为生物依赖环境。

11、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12、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生产者一般指绿色植物,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消费者一般指动物。

13、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4、草、田鼠、老鹰等构成一条食物链。

写出这条食物链草→田鼠→老鹰。

15、在这条食物链中,生产者是草,消费者是田鼠、老鹰。

16、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多种生物。

17、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它们之间也是互相依赖、相互影响的。

18、生态瓶中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要根据各自不同需要进行合理搭配,有条件的还要定期检测。

19、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20、像池塘里的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21、沙尘暴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22、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美国的黄石国家公园。

23、中国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24、植物在生态瓶中起提供氧气和食物作用;动物在生态瓶中起提供二氧化碳和养料作用。

25、自然界里的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26、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动植物遭到灭绝或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27、为了保护生态平衡,我们应该做什么?(不乱砍乱伐、不过度捕杀、植树造林、保护环境、建立自然保护区。

)破坏生态平衡对人类将会有什么影响?答:影响有:1)动植物数量锐减。

2)疾病增加。

3)自然灾害频发。

4)生态失衡。

最终导致将无法生产、生活、生存。

光1、像电灯这样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在月亮、镜子、点亮的日光灯、太阳、星星中属于光源的是点亮的日光灯、太阳、星星。

2、物体影子的方向与同一光源从不同的方位照射有关。

3、用手电筒从上面和侧面照射一只陶瓷盆,所产生的影子形状不同、长短不同。

4、用手电筒照射距离墙面不同远、大小相同的物体,所产生的影子长短不同。

5、影子产生的条件是光源、物体、影屏。

6、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

7、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也叫反光。

生活中我知道运用光的反射原理的物品有照镜子、看书、白色墙壁、潜望镜、反光镜、月球的光、电筒灯罩、凹面镜等。

8、同一时间,同一地点阳光下不同物体的影子方向相同。

9、不同时间,阳光下同一物体的影子方向和长短发生变化。

10、阳光下,上午的影子由长变短,下午的影子由短变长,正午的影子最短。

11、光在空气中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光在空气中是以每秒约30万千米的速度传播的,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为 1.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分钟。

12、夜晚汽车车灯射出笔直的光的现象能证明光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3、影子总是在物体背光的一侧。

14、教室的墙面涂成白色的主要原因是有利于光的反射。

15、光强,得到的温度就高;光弱,得到的温度就低。

16、太阳灶就是利用凹面镜能把光线会聚起来产生高温的原理制造的。

17、不能用放大镜或望远镜直接看太阳。

18、眼睛有一个能控制入射光线的器官,就是瞳孔。

当光强时,瞳孔会缩小;当光弱时,瞳孔就会放大。

19、在物体的颜色与吸热实验中,升温最快的是黑色。

20、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最长的时候在早晨和傍晚,最短的时候是在正午。

21、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

22、奥运会圣火是利用凹面镜聚光聚热取得的。

23、反射光是以直线传播的。

24、深色物体的反光能力弱而吸热能力强。

浅色物体的反光能力强而吸热能力弱。

25、古代,人们用日影观测仪(也称日晷)来记时,其原理是物体的影子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26、凸透镜是根据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而凹面镜则是通过光的反射聚光的。

27、光传播时,遇到不透明的物体,一部分光就会被挡住,物体的背光面就有一个暗区,这就是影子。

28、18世纪,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列曾用凸透镜会聚光线获得高温去加热一种化学物质,从而发现了氧气。

29、在阳光下,同一种黑色纸袋按和太阳光垂直的方式摆放,升温比较快。

30、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长,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低,物体的影子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高。

31、晚上灯亮后,就能看到书上的字。

是因为灯光照在书上,灯光又从书反射到人的眼睛里的缘故。

32、太阳能热水器是将光能转化成热能。

制作中用到的原理有黑色材料吸热,用镜面聚光,与阳光垂直,保温等原理。

33、阳光下测得影子长5米,如果一会儿变短,则发生在上午;如果一会儿变长,则发生在下午。

34、物体影子的方向与同一光源从不同的方位照射有关。

35、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阳光下,旗杆的高度是影子的2倍,则周围所有物体的高度都是影子的2倍。

36、物体在中间、光源和影子在物体的两边。

37、光源下物体影子变化的特点:1、影子方向变化与光源的方向有关。

2、影子的形状变化光源照射得到物体的侧面形状有关。

3、影子的长短(大小)变化与物体同光源的距离有关。

38、物体影子与太阳方向相反。

39、一天中早晨物体影子长,正午短,傍晚又长了。

40、光能被不透明的物体挡住,物体向着光的一面明亮、背光的一面黑暗。

41、凹面镜、凸透镜把光会聚到一点,这一点光很亮,温度很高。

你知道光有哪些特性?答:1)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2)光遇到物体能反射。

3)光的传播速度很快,大约每秒30万千米。

4)光强温度高,光弱温度低。

升温和保温的措施。

答:1)把瓶子支起来,背面用铝箔纸反光。

2)对着光的一面用透明塑料纸盖住。

3)盒子可以改变角度,与太阳光垂直。

4)盒子内外涂成黑色。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1、我们家乡的主要地形是平原。

2、地球表面的地形主要有平原、高原、盆地、丘陵和山地。

3、火山和地震可以使地形瞬间发生较大的变化。

4、许多科学家认为,雄伟的喜马拉雅山是由于两个地球板块挤压撞击而形成的。

5、地球的内部从外到内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

6、地壳深处的岩浆在压力的作用下冲出地面,形成火山。

7、绝大多数地震发生在地壳内。

8、火山和地震引起地球表面的地形发生变化。

9、许多科学家认为,组成地球外壳的岩石圈原来是一个整体,后来地球内部运动的力量使它分裂成几块,形成现在的大陆板块。

10、火山和地震会对地球表面的变化是很猛烈的,但是地球板块的挤压、摩擦和拉伸有时也是非常缓慢的,如喜马拉雅山的形成,东非大裂谷的形成都是非常缓慢的。

11、火山喷发虽然会给人类带来危害,但是火山灰也是一种很好的肥料,海底火山爆发还会形成新的岛屿。

12、引起岩石变化的原因有水的作用、大气的作用、气温的作用和动植物的活动。

13、由于受大气、水、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

这种现象叫风化。

14、岩石的风化改变了地球的地形地貌,形成许多美丽的自然景观。

地球表面形成的海洋、陆地、高原、平原、山脉等多样的地形,离不开地球内部运动和各种自然力量的作用。

15、风化作用对岩石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内岩石变化虽然不大,但是还是一直在发生缓慢变化。

16、土壤是沙砾(小石子)、沙、粉沙、黏土、腐殖质、水、空气和盐分等物质的混合物。

17、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大小几十亿个生物。

土壤为它们提供了食物和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

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

18、土地被侵蚀的程度跟雨量、坡度、和植物覆盖等因素有关。

19、雨水对土地的侵蚀过程中,粉沙和黏土很容易被径流带走。

地表径流的流速越大,对土地的侵蚀作用越明显。

20、由于河流的沉积作用,地势平坦的平原地形一般形成大河的下游流域。

21、河水流出沟谷后,随着坡度的变缓,河水的流速也逐渐变慢。

22、水流得慢,携带泥沙的能力就弱,颗粒大的泥沙首先沉积下来。

23、上游的河床布满了大石头,中游的河床堆积了很多鹅卵石,下游的河床堆满了细沙。

24、自然界每时每秒都有侵蚀和沉积现象的发生。

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因此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25、除了流水,还有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量能引起地形的侵蚀和沉积。

26、人们采取了加强灾害预警预报、植树造林、兴修水利和封山育林等措施,以预防因地形变化而造成的灾害。

27、土壤中的微粒按颗粒从大到小排列为沙砾、沙、粉沙和黏土。

28、岩石的风化、雨水的侵蚀、河流的沉积都可以让地表的形态发生变化。

29、河流对土地的侵蚀,既给人们带来灾害,也给人们带来益处。

30、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

31、在地球内部、越往下,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32、地球深部的物质像一锅煮热的粥,在不断运动。

33、岩石→(风化)岩石碎裂→(继续风化)小石子和沙。

34、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

35、河流是流水侵蚀土地而形成的。

36、河流对土地不但有侵蚀作用,而且也有沉积作用。

37、河流坡度较大的地方水流速度大,容易发生侵蚀。

坡度较缓的地方水流速度小,容易发生沉积。

38、自然界每时每刻都有侵蚀和沉积现象发生。

侵蚀使土地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填平了低洼的地方。

用纸表示岩层,手的挤压表示岩层受到的力。

把一叠纸平放在桌上,两手按在纸上,用力慢慢向中间挤压,纸的中间发生怎样的变化?答:纸的中间会抬升、隆起、褶皱。

运动和力1、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反冲力和摩擦力。

2、物体运动有不同形式,如滑动、滚动和反冲运动。

运动的快慢是可以测量和比较的。

3、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4、把一个文具盒放在手上,用手掂一掂,我们会感到文具盒对手有一个向下的压力,这个力就是重力。

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力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

5、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时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

6、在一定限度内,橡皮筋下端挂的钩码越多,橡皮筋产生的弹力越大,长度越长。

7、将吹足了气的气球固定在小车上,放开气球的气嘴,气球里的气体就会喷出,从而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推动小车向前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