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周边海域浮游管水母类物种多样性之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灣周邊海域浮游管水母類物種多樣性之研究
羅文增 1余淑楓1、蘇偉成2、劉燈城2、吳繼倫2、藍揚祺2
1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生物科技暨資源學系
2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
摘要
台灣鄰近海域管水母最早期的記載為Bigelow (1913, 1919)在台灣北部東海和南部南海海域的研究,分別列出11種及7種管水母;之後,Sears (1953)亦在台灣四周及南海海域針對多面水母科(Abylinae)管水母記錄了7種;在1950年代後,亦陸續有多位大陸學者在大陸鄰近海域進行管水母的研究;有關台灣沿近海域管水母的研究則起步較晚,直到近十年來才陸續有關於台灣本土海域管水母的調查研究報告,先是陳等(1998)在台灣周圍水域和南海北部海域記錄了3種管水母,即擬鈴淺室水母(Lensia campanella)、擬細淺室水母(Lensia subtiloides)、方擬多面水母(Abylopsis tetragona);張等(1999)則報導了台灣西部海域冬春季管水母的種類組成,並記錄26種管水母;何(1998)記錄了高雄及小琉球鄰近海域管水母47種;謝等(1999)亦於台灣東北海域進行管水母的初步研究,共記述了30種管水母。2000年代以後,亦陸續有多篇在台灣四周海域針對管水母的種類組成與時空分布及其與水文環境關係的研究,包括有:台灣北部海域(徐等,2002),大鵬灣及高屏海域(洪,2002),台灣西南海域(童,2003),台灣東部海域(潘,2004),台灣南灣海域(張等,2005),台灣周邊海域(余,2006),及台灣北部及南部海域(余,2006)等。不過,上述大多為局限於小區域的研究,對於管水母的標本及圖片資料的建立雖已逐步進行建檔及保存,但仍屬不足。
本研究藉由與農委會水產試驗所計畫合作機會,利用水試一號研究船於台灣周邊海域大尺度範圍共62個測站進行長期水文環境監測及浮游生物的採樣研究,除了期望建立台灣周邊海域水文及生物的基本資料,並作為海洋生物及漁業資源研究之參考外,亦希望逐步建立浮游動物物種多樣性名錄資料。計畫執行從2003年2月開始,每季進行一次採樣,至今已進行21季共採得約1300個浮游
動物樣瓶,管水母部分已完成11季樣本的鑑種計數,經初步鑑定出管水母2目8科26屬76種,其中胞泳亞目有4科9屬13種,鐘泳亞目則有4科17屬63種;依目前世界已記錄的管水母約200種來看,本研究所記錄的種類約佔40%,物種可謂十分多樣化。根據目前所採得的管水母樣本,我們亦逐步建立物種圖片資料檔案,以期能建立台灣周邊海域較完整的管水母物種名錄資料。管水母豐度呈現明顯的季節性變化,夏季西南季風盛行時之豐度一般較冬季東北季風時高。管水母群聚的分布特徵亦與台灣周邊海域水團有密切相關,冬季時水文特徵概略區分為兩個不同水團-大陸沿岸水及黑潮水,夏季時亦可區分為兩個不同水團-台灣海峽水及黑潮水(+南海水);大陸沿岸水及台灣海峽水之管水母群聚一般呈現豐度較高但物種多樣性較低的情形,黑潮水則呈相反的趨勢。
管水母在海洋食物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他們會大量捕食小型甲殼動物、魚卵和仔魚,直接影響漁場資源或與漁場經濟動物爭奪餌料;管水母本身的含水量高且個體相對較大,運動能力較弱,是典型的隨波逐流者,因此有些種類可做為海流或水團的指標種,可用來印證水文特徵;胞泳亞目管水母在水層大量聚集的行為亦與深海散射層(Deep Scattering Layer, DSL)有密切的關連。因此,管水母的研究成果,不論是對於海洋水產資源調查、生物海洋學研究或是海洋聲學的調查均有所助益。此外,我們也利用此長期的觀測研究來進一步探討氣候變遷、季風、颱風等對台灣周邊海域管水母群聚多樣性動態分布之影響。
參考文獻
Bigelow, H.B. 1913. Medusae and Siphonophorae collected by the V. S. Fisheries Steamer “Albatros” in the north-western Pacific, 1906. Pro. U. S. Nat. Mus., 44: 1-119.
Bigelow, H.B. 1919. Hydromedusae, Siphonophores and Ctenophores of the “Albatros” Philippine Expedition. Bull. U. S. Nat. Mus., 100(1): 279-362. Sears, M. 1953. Notes on siphonophores. 2. A revision of the Abylinae. Bulletin of the Museum of Comparative Zoology of Harvard College 109: 1-119.
何旻杰。1998。高雄及鄰近海域管水母之時空變異。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碩士論文。
余淑楓。2006。台灣海域管水母群聚之時空分布及其與水文環境之相關性。國立
中山大學。海洋生物科技暨資源研究所碩士論文。
余佩紋。2006。台灣南部及北部海域管水母群聚之季節動態。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生物科技暨資源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禹邦。2002。高屏海域及大鵬灣管水母之時空分布。國立中山大學海洋資源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培凱、羅文增、李明安。2002。台灣北部海域管水母種類組成及季節分布之研究。海洋科學成果發表會論文摘要集。台東知本。351頁。
陳朝清、陳民本、黃將修。1998。台灣周圍水域和南海北部浮游動物種類和分布
(一)。台北:台灣海洋科學研究中心17-19。
張金標、徐兆禮、王雲龍、陳應瞿。1999。台灣西部海域東春季的水螅水母類和管水母類。台灣海峽。18 (1):76-81。
張金標、黃將修、連光山、唐森銘。2005。台灣南灣秋末冬初浮游管水母類種類多樣性和數量分布。熱帶海洋學報。24 (1):41-49。
童書蓉。2003。台灣西南海域管水母之種類組成與季節分布。國立中山大學海洋資源研究所碩士論文。
潘雅玲。2004。台灣東部海域管水母之種類組成及時空分布。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泓諺、洪禹邦、羅文增、葉信平。1999。台灣東北部海域管水母之初步研究。
台灣水產學會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摘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