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区域海洋资源和围填海概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言
渤海是中国的内海,三面环陆,在辽宁、河北、山东、天津三省一市之间,具体位置在北纬37°07′~41°0′、东经117°35′~121°10′(见图1)。
基本上为陆地所环抱,仅东部以渤海海峡与黄海相通,面积77,000平方公里,平均深度18公尺,沉积物以淤泥和粉沙淤泥为主。
渤海由北部辽东湾、西部渤海湾、南部莱州湾、中央浅海盆地和渤海海峡五部分组成。
辽东半岛南端老铁三角与山东半岛北岸蓬莱遥相对峙,像一双巨臂把渤海环抱起来,岸线所围的形态好似一个葫芦。
渤海通过渤海海峡与黄海相通,渤海海峡口宽59 海里,有30多个岛屿,其中较大的有南长山岛、砣矶岛、钦岛和皇城岛等,总称庙岛群岛或庙岛列岛。
图1 环渤海区域卫星图
环渤海地区是中国北部沿海的黄金海岸,在中国对外开放的沿海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
环渤海三省一市以占全国5.9%的陆域面积和2.6%的海域面积,承载着占全国近1/5的人口和超过1/5的国内生产总值,创造了全国近1/3的海洋经济产值。
当前,环渤海区域性、行业性重大发展战略是我国环渤海沿岸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围填海在环渤海地区三省一市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特别是在自然深水岸线和滨海土地资源日渐紧缺的背景下,围填海逐渐成为扩大港口规模的重要途径,并且成为各地发展临港工业的最佳选择。
“十一五”期间,天津滨海新区基本已建成为石化、化工类项目集中区域;河北省依托曹妃甸打造世界
级临港重化工业基地,将大港口、大钢铁、大化工、大电能四大产业作为其发展重点;辽宁省制定了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将大力发展以石化、钢铁、大型装备和造船为重点的临海、临港工业;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将采取“一区三带”的发展格局,通过集中集约用海,打造出九大新的海洋优势产业聚集区(九大海洋经济高地)。
随着环渤海新一轮沿岸开发的快速发展,能源重化工等一系列“两高一资”的项目启动,不但加剧了环渤海地区重化工业发展趋同、布局分散的态势,也将进一步加大该地区的海洋环境压力,引发海洋资源竞争加剧,降低环渤海地区产业发展与海洋资源环境的协调性。
本项课题的研究目的旨在从围填海对海洋资源的影响出发,参考和借鉴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分析围填海可能造成的港口、航道、旅游、空间等海洋资源的损耗,建立集约用海对资源影响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并构建集约用海对资源影响评价模型,实现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技术。
1.环渤海区域海洋资源状况
项目初期收集了环渤海区域海洋资源资料。
渤海是我国一个半封闭的内海,海域面积7.7×104km2,具有丰富的港口与滨海旅游资源、滩涂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油气资源、海盐资源等。
渤海水质肥沃,营养盐含量高,饵料生物十分丰富,浮游植物年生产量1.4亿吨,鱼类年生产量49万吨;渤海港口具有分布密度高,大型港口及能源出口港多,自然地理条件好,经济发达,腹地广阔,资源丰富等优势,是我国北方对外贸易的重要海上通道。
已建和宜建港口100多处;渤海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整个渤海地区就是一个巨大的含油构造;渤海沿岸自然风景优美,名胜古迹众多,充分具备了以阳光、海水、沙滩、绿色、动物为主题的温带海滨旅游度假资源条件;渤海是我国最大的盐业生产基地,底质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宜盐业生产,我国四大海盐产区中,渤海就有长芦、辽东湾、莱州湾三个。
环渤海地区海岸类型多样,渤海海域海岸线长2668公里,平均水深18米,最大水深85米,20米以浅的海域面积占一半以上。
海底平坦,多为泥沙和软泥质,地势呈现三湾向渤海海峡倾斜态势。
海岸分为粉沙淤泥质岸、沙质岸和基岩岸三种类型,渤海湾、黄河三角洲和辽东湾北岸等沿岸为粉沙淤泥质海岸,滦河口以北的渤海西岸属沙砾质岸,山东半岛北岸和辽东半岛西岸主要为基岩海岸,
优良的港湾和富于建港的深水岸段多分布在基岩海岸,北方几个大型海港及深水港址基本位于这类岸段。
滨海旅游资源一般指海岸带(包括岛屿)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尤以“阳光、沙滩、海水”最为重要。
至于环渤海地区的人文景观资源,从古至今,历史遗迹、园林风光、古今建筑、名人古迹或墓葬、近代革命胜迹等数量较多,是集山海风光与文化古迹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环渤海地区约有潮间带滩涂资源7224.6 km2,占全国滩涂面积的33.3%,其中辽宁2418.0 km2(占环渤海地区的33.5%)、河北833.3 km2(占11.5%)、天津586.6 km2(占8.1%)、山东3386.7 km2(占46.9%)。
潮间带滩涂宜于围海造田发展农垦事业,又宜于发展晒盐业、滩涂养殖和筑港养殖以及建滨海浴场等。
2.环渤海区域围填海现状分析
收集了环渤海区域围填海概况,包括辽宁省海岸带状况资料,河北、辽宁、天津围填海概况资料,山东省围填海专题分析资料等。
渤海海岸由北部辽东湾、西部渤海湾、南部莱州湾组成。
沿岸的重要港口有营口、葫芦岛、秦皇岛、天津新港等。
自13世纪以后,辽河三角洲和渤海湾岸线推进加快,为辽河平原和渤海湾地区增加了大量陆域面积和广袤平坦土地,但终因地势低下,沼泽成片,土地严重盐碱,历史上无大规模开发利用。
当时即使有农民自发分散开垦种植,但因围涂面积单薄,极易遭灾,所以从来不成生产规模。
至于大规模的滩涂改造和开发利用,则均系建国以后开发。
图2 环渤海区域位置图
围填海在环渤海地区三省一市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特别是在自然深水岸线和滨海土地资源日渐紧缺的背景下,围填海逐渐成为扩大港口规模的重要途径,并且成为各地发展临港工业的最佳选择。
1978~2007年,河北省共有围填海项目78个,新增生产性泊位45个,新增通过能力17568万吨,累计新增港口用地空间2582.94公顷,涉及项目单位32个,围填海面积3348.85公顷。
1978年~2001年围填海2117.79公顷,2002年~2007年围填海1231.66公顷。
在利用方向上表现为以港口建设围填海占主导地位,而临海工业、旅游基础设施、污水排污等利用方向围填海面积所占比例相对较小。
根据河北省《十一五海洋规划》,总结了以下区域的围填海规划:根据《秦皇岛港总体规划》,到2020年,山海关港区建设需围填海265公顷;根据《唐山港总体规划》,到2020年,京唐港区建设需围填海1890公顷;根据《黄骅港总体规划》,到2020年,黄骅港综合港区建设需围填海11790公顷;根据《曹妃甸工业区规划》,到2030年,曹妃甸港区及工业区建设需围填海310平方公里。
此外,随着大港油田、冀东油田滩海区油气开发规模的不断扩大,到2020年,需通过围填海方式建设进海路320公顷。
2000~2007年,辽宁省共有围填海项目115个,涉及项目单位58个,围填海面积4908.18公顷。
其中2000年~2001年围填海178.33公顷,2002年~2007年围填海4729.85公顷。
天津市围填海项目呈现单个项目面积大、项目数少等特点。
2001~2007年,天津市共有围填海项目10个,涉及项目单位5个,围填海面积8104.27公顷。
其中2001年围填海75.08公顷,2002~2007年围填海8029.19公顷。
2010年,天津港港区面积从30平方公里扩展到100平方公里。
2007年8月天津东疆港区围填海工程开始施工,五年后,这里将完成中国最大的围填海造陆工程,人工填海造陆33平方公里。
天津临港产业区围填海约150平方公里。
2007年5月,市政府批准了《天津海滨休闲旅游区总体规划》,天津滨海休闲旅游区总规划面积约150km2(其中规划用海约75km2),是滨海新区规划的八大功能区之一,一期临海新城围海造陆是海滨休闲旅游区最先启动的项目,位于塘沽区与汉沽区交界海域,围填海面积28.1km2,占用海岸线约5km。
2008年4月,天津中心渔港围填海工程已通过环保等有关部门评估,天津中心渔港的建设随即全面启动,通过围填海建造76283万多平方米中心港区。
山东省2002年以前填海面积34633.9hm2,2002年以前的围填海,大部分位于908修侧海岸线向陆一侧,面积较大的如滨州的鲁北盐田区。
截至2009年底,山东省共审围海造地用海确权项目185宗,确权总面积为3671.73公顷。
围填海主要为沿海造船项目、港口码头项目、沿海电场建设项目。
环渤海三省一市围填海开发利用的类型如下:
(1)天津地区在利用方向上表现为以港口、临海工业和旅游基础设施用海占主导地位,而渔业基础设施围填海造地面积所占比例相对较小。
(2)河北地区在利用方向上表现为以港口建设围填海造地占主导地位,而临海工业、旅游基础设施、污水排污等利用方向围填海造地面积所占比例相对较小。
(3)辽宁地区在利用方向上表现为以港口、临海工业和城镇建设用海占主导地位,而旅游基础设施、渔业基础设施、围垦、路桥和海岸防护工程等利用方向围填海造地面积所占比例相对较小。
(4 )山东省在利用方向上表现为以港口建设和渔业基础设施围填海造地占主导地位,而临海工业、海岸防护工程、旅游基础设施和科研教学等利用方向围填海造地面积所占比例相对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