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破坏
①成因: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海 水入侵、水质恶化
②措施:减少地下水开采,雨季回灌
4.解决城镇环境问题的措施
①在城镇建设中,要发展低污染的节 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镇各类活 动对环境的污染
②使城镇景观尽可能的与山、河、湖、 海、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 一种良性循环
绿色屋顶
下图是我国某地城镇化过程发展阶段示意图,据此回答 5~6题。
5.阶段Ⅰ所表示的城镇化阶段是( B )。
A.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
C.逆城镇化阶段
D.后期阶段
6.引起阶段Ⅱ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C )。
A.城镇内部经济的衰退 B.乡村和小镇发展超过城镇 C.城镇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 D.轨道交通的发展
读“2005年我国东部沿海某市各圈层闻人口净迁移模式 图”,完成7~8题。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中,地理信息系统依托其强 大的数据管理、图层分析、制图等功能,为政府、 企业等提供全方位的应用服务。例如,利用地理信 息系统,可以对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提供优化方案( 图2.27)。
活动探究: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出警中的应用
节能屋顶
绿色阳台
绿色交通
5.解决城镇化问题的途径:
1.保护环境、治理污染,提高环境质量 2.严格控制大城镇规模,分散大城镇的职能。 3.开发新区、建设卫星城,推进郊区城镇化 4.对城镇功能区进行合理规划,加强管理 5.建设和发展生态城镇
合肥市环城公园
拓展补充
城镇各种效应
现代城镇被科学家称之为“气候岛”,主 要有“五岛效应”,其中城镇热岛效应为著名, 但“雾岛效应”、“雨岛效应”、“干岛效 应”、“混浊岛效应”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二、世界城镇化进程
在18世纪中叶之前,世界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很 低,不到2%。自18世纪中叶开始,欧美各国相继经历了 工业革命,城镇化开始加快发展。在19世纪的100年里, 世界人口增加了70%,城镇人口增加了340%,1900年世界 城镇人口比例提高到13.3%。20世纪以来,尤其是第二次 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城镇化的速度、规模、范围都达到了
城镇化
住房紧张
后期
高 缓慢甚 逆城镇化 大城镇的中心空洞化
至停滞
逆城镇化等
案例 英国的城镇化进程
阅读案例,给文中每一段起一个名称 (参考名称:城镇化,逆城镇化,再城镇化,郊 区城镇化)
中心城镇化——郊区城镇化—— 逆城镇化——再城镇化
进入20世纪,英国开始出现迁往郊区居住的现象。 一些原先位于伦敦周围的小城镇逐渐被伦敦“吞并”, 成为大伦敦的一部分(图2.20)。从伦敦经伯明翰到曼 彻斯特、利物浦一带的城市规模也在迅速扩大,而且相 互越来越接近,城市与城市间的界线日趋模糊,形成连 成一片的城市地域,称“英格兰城市带”(图2.21)。
整治 措施
合理布局大气污染较重 的企业,实行集中供暖, 建立绿化隔离带
环境质量下降——水污染 项目 水污染
城镇工业废水、居
成因 民生活污水、城镇
地表径流
危害
影响人体健康和动植 物繁殖
整治 建立污水处理厂,实 措施 施污水达标排放
环境质量下降——垃圾污染 项目 垃圾污染
建设规模扩大、工业
成因 生产发展、居民消费
水平提高
危害 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
整治 及时清除、实行分类 措施 回收利用
环境质量下降——噪声污染 项目 噪声污染
成因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 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
影响人们休息、工作
危害 和交谈,甚至影响人
体健康
整治 措施
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 区布局,建立绿化隔 离带
交通拥挤、住房紧张
项目 交通拥挤、住房紧张
项目 起步 速度
发达国家 早 慢 发展中国 晚 快
家
水平
高 低
其他 特点
逆城镇 化现象
发展不 合理
综合世界各国城镇化进程,各国城镇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
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图2.19),这条曲线符合一般成
镇化发展的实际。
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
后期阶段
高于70%
城镇化水平高,
出现逆城镇化
规模
扩大
合作探究:你是从哪些方面看城镇化的呢?
2.城镇化的标志
城镇人口 数量
增加标 志Leabharlann 城镇人口 比例上升
城镇用地
规模
扩大
计算:2011年末我国有城镇人口约70000万,年末 总人口数约135000万,请计算出我国2011年的城
镇化水平 70000万/135000万 =51.9%
下图为某城镇20年来建成区面积和城镇人口的 年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热岛效应
指一个地区的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的现象。中心的高 温区就象突出海面的岛屿,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热岛。 由于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城镇建筑群密集、柏油路和水 泥路面比郊区的土壤、植被具有更大的热容量和吸热率, 使得城镇地区储存了较多的热量,并向四周和大气中大 量辐射,造成了同一时间城区气温普遍高于周围的郊区 气温,高温的城区处于低温的郊区包围之中,如同汪洋 大海中的岛屿,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城镇热岛效应。
四、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城市,尤其大城市是人口高度密集的地区。随着城 镇化的发展,城市的方方面面在不断地变化,居民 生活不便,城市管理面临很大挑战。地理信息技术 在城市规划、市政建设、公共服务等城市管理方面 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城市管理中,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对各类空间信息 的储存、分析和处理功能,结合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的定位、导航功能,可为市民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 搭建信息平台,提供便利。
干岛效应
由于城镇的主体为连片的钢筋水泥筑就的不透 水下垫面,因此,降落地面的水份大部份都经人工 铺设的管道排至他处,形成径流迅速,缺乏天然地 面所具有的土壤和植被的吸收和保蓄能力。因而平 时城镇近地面的空气就难以像其他自然区域一样, 从土壤和植被的蒸发中获得持续的水份补给。这样, 城镇空气中的水分偏少,湿度较低,形成孤立于周 围地区的"干岛"。
D.丁地区
4.四个地区城镇化水平最高的是( A )。
A.① B.② C.③ D.④
3.城镇化主要动力——工业化
推力 ——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 拉力 ——吸引人群来到城镇的因素
想一想:形成 拉力和推力的 因素可能会有
哪些呢?
城镇化与工业化密切相关,是社会经济发 展的必然结果,反映社会的进步。一个国家和 地区城镇化的水平,体现其工业化程度和社会 经济发展水平(图2.12)。
4.城镇化产生的影响
城镇化和区域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城镇是区 域的中心,集中了大量的人口、工业、服务业和基 础设施等,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社会繁荣、环境 改善;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可为城镇的发展增 添动力,推动城镇化进程。
(1)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4)增强区域社会和谐
阳伞效应
由大气污染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而引起的 地面冷却效应。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前者如火 山喷出大量尘埃和海水浪花飞溅将各种盐分带入大 气中;后者如工业、交通运输和生活中燃烧化石燃 料排放的烟尘。这些气溶胶粒子会吸收和反射太阳 辐射,减少紫外线通过,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大 大减弱,导致地面温度降低。由于这种作用宛如阳 伞遮挡太阳辐射而使地面温度降低,故取此名。
雨岛效应
城镇中林立的高楼大厦比喻为“钢筋水泥的森 林”。而随着“森林”密度不断地增加,尤其一到盛 夏,建筑物空调、汽车尾气更加重了热量的超常排放, 使城镇上空形成热气流,热气流越积越厚,最终导致 降水形成。这种效应被称之为”雨岛效应”。 “雨岛 效应”集中出现在汛期和暴雨之时,这样易形成大面 积积水,甚至形成城镇区域性内涝。城镇绿地具有缓 解“雨岛效应”的能力,是改善城镇“雨岛效应”的 有效途径之一。
空前的程度,世界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迅速上升(图 2.17)。至2016年,世界城镇人口比例达到54.3%。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历了不同的城镇化过程, 达到不同的城镇化水平(图2.18)。 (1)发达国家城镇化起步早,城镇化水平高。 (2)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起步比发达国家晚得多。
发达与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发展的差异
雾岛效应
城镇颗粒污染物增加,凝结核过多,引起雾日的增 加。伦敦为国际著名的雾都,重庆为我国的雾都,伦敦 近年来进行了环境治理后,雾日大大减少,就是最好的 证明。
浑浊岛效应
指城镇市区由于厂矿企业集中、机动车辆众多、 人口密集,致使排出的污染气体和空气中的尘埃等混 浊程度都大大高于周边地区,形成“混浊岛”。
阅读教材材料,结合图2.22“中国城镇化进程曲线 (1978-2015年)”以及图2.23“中国城市群空间分 布示意”,回答下列问题: 1.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城镇化有什么特点?为什 么会出现这种特点?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城镇化水 平差异较大的原因。
三、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城镇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干预最强烈、自然 环境变化最大的地方。
⑤影响日照、风速和风向
3.城镇化问题的主要表现、 成因、危害及整治措施
环境质量下降 交通拥挤、住房紧张 就业难度增加、失业率高 其他社会问题突出
环境质量下降——大气污染
项目 大气污染
城镇居民燃烧煤炭等排出
成因 烟尘;工矿企业排放烟气;
各类交通工具排放尾气
危害
使城镇环境质量下降, 危害人们的健康
中心城区 城镇郊区 乡村或小
城镇
乡村 郊区
市中 心
③逆城镇化: 城镇人口迁往周 边小城镇或乡村 城镇总人口减少
中心城区 城镇郊区 乡村或小
城镇
1、城镇化发展三个阶段的特点
城镇化 水平 发展 地域扩 常见问题
阶段
速度 展趋势
初期
低 缓慢 中心 城镇各功能用地混杂布
城镇化 置,功能区分异不明确
中期
较高 迅速 郊区 交通拥挤、环境恶化、
成因
城镇人口急剧膨胀, 汽车数量不断增加
交通拥挤导致时间和能
危害
源的浪费;住房紧张; 质量低劣,影响城镇环
境质量
整治
控制城镇人口增长;合 理布局城镇道路;公交
措施 优先;加快住房建设
就业难度增加、失业率高
项目 就业难、失业
成因
乡村人口无序迁入, 城镇人口急剧增长
危害
造成贫困,内城衰落, 社会治安混乱
城镇人口比重增
长趋缓甚至停滞
中期阶段
30%-70%
出现郊区城镇化
城镇化水平较高 增长迅速
初期阶段 中心城镇化 城镇化水平较低
低于25%-30% 发展较慢
城镇化发展的几个阶段
乡村
郊区
市中 心
①中心城镇化: 城镇中心区人口迅 速增长,城镇规模 扩大
乡村 郊区
市中 心
②郊区城镇化:
城镇中心人口和外来农村 人口迁往郊区,郊区农村 人口变为城镇人口城镇总 人口增加。
1.有利影响
合理的城镇化可以改善环境
平整土地 修建水利设施
绿化环境
降低人类 活动对环 境的压力 改善环境
2.不利影响
过快的城镇化会使城
镇环境质量下降,甚
①生物多样性减少 至出现各种环境污染
②废渣影响城镇土地质量
③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 海水入侵、水质恶化、水量和地下水运 动发生变化。
④出现城镇热岛现象
7.可知该市 D
A. 中心区和近郊区为人口净迁出区 B. 城区边缘区和远郊区为人口净迁入区 C.城区边缘区人口净迁出量最大 D. 近郊区人口净迁入量最大
8. 可推测该市 B
A. 处于城镇化初级阶段 B. 出现郊区城镇化现象 C. 城镇“空心化”现象明显 D. 城镇人口规模逐渐减小
活动探究:了解我国的城镇化和区域差异
城镇化
一、城镇化的意义
上海市城镇用地规模的扩大和人口的增长情况
1911年用地
1949年用地
1990年用地
54万
1911年
538万
1949年
1324万
1990年
1.概念:城镇化也称城市化,一般是指乡村 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 地区的过程。
乡村人口
乡村地区
城镇 人口
城镇 地区
数量 增加
整治 加快经济发展,增加 措施 就业岗位
其他社会问题突出
①成因:人口过分集中 ②危害:地价昂贵,犯罪率高 ③措施:综合整治
资源短缺(耕地面积减少,水资源短缺)
①成因: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占用大量 耕地;产业和人口的大量集中,用水量增大
②措施:城镇、工交建设节约用地,尽量少占耕 地;节约用水,提高利用率,治理水污染
1.该图反映的地理现象是 B
A.工业化过程
B.城镇化过程
C.逆城镇化现象
D.区域化现象
2.该现象最重要的标志是 A
A.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例上升 B.城镇人口数量增加 C.城镇人口规模和建设用地规模增大 D.城镇中心区的面积扩大
3.城镇化程度最高的是( C )。
A.甲地区
B.乙地区
C.丙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