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庆油田采油采气工程工艺技术指标(DOC 41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庆油田采油采气工程工艺技术指标(DOC 41页)
附件1:
长庆油田采油采气工程工艺技术指标
设置论证情况
本次采油采气工程工艺指标设置是依据国家、石油行业、集团公司、油田公司相关规范、制度及规定,同时结合长庆油田开发实际,经多部门论证优选,初步确定出机械采油、油田注水、井下作业、采气工艺、油田集输、气田集输六个专业41项指标(其中:采油7项、作业8项、注水7项、采气6项、油田集输6项、气田集输7项),并对指标的计算与统计方法进行规范统一,具体如下:
一、机械采油指标
参照石油行业标准《抽油机和电动潜油泵油井生产指标统计方法》(SY/T 6126-1995)为基础,参考石油行业、集团公司、油田公司的相关标准、规范及要求,确定出采油工艺指标7项:油井利用率、采油时率、泵效、检泵周期、免修期、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平衡度,具体见下表:
机械采油指标论证结果表
二、井下作业指标
参照石油行业、集团公司、油田公司的相关标准、规范及要求,通过论证优选,初步确定井下作业生产指标8项:措施有效期、措施有效率、平均单井作业频次、平均单井检泵作业频次、施工一次合格率、返工率、占井周期、资料全准率,具体见下表:
井下作业指标论证结果表
三、油田注水指标
参考油田开发管理纲要、油田注水管理规定、油田水处理和注水系统地面生产管理规定,初步确定油田注水工艺指标7项:配注合格率、分层配注合格率、分注率、水质达标率、采出水有效回注率、注水系统效率、注水系统单耗,具体见下表:
油田注水指标论证结果表
四、采气工艺指标
目前石油行业、集团公司、油田公司均无采气工艺指标相关标准、规范及要求,故本规范结合长庆气田开发实际,初步确定气田采气工艺指标6项:气井利用率、开井时率、排水采气措施有效率、排水采气增产气量完成率、缓蚀剂加注合格率、气井甲醇消耗率。

五、油田集输指标
依据中石油勘探与生产分公司《油田地面工程管理规定》等相关要求,初步确定油田集输工艺指标6项:油井计量合格率、外输原油合格率、密闭集输率、原油损耗率、原油稳定率、伴生气综合利用率、具体见下表:
油田集输工艺指标论证确定结果表
六、气田集输指标
按照石油行业、集团公司、油田公司的相关标准、规范及要求,参考《气田开发管理纲要》、《气田地面工程技术管理规定》、《长庆油田公司天然气管道运行管理规程》,初步确定天然气集输工艺指标7项:管道输送效率、清管完成率、阴极保护有效率、恒电位仪运行时率、集气站运行技术经济指标、外输产品气气质合格率和天然气净化(处理)装置运行技术经济指标,具体见下表:
气田集输工艺指标论证结果表
长庆油田采油采气工程工艺技术指标计算规范(讨论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规范长庆油田采油采气工程主要工艺技术指标计算与统计方法,依据国家及石油行业、集团公司相关规定及长庆油田开发需要,特制订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对机械采油、油田注水、井下作业、采气工艺、油田集输、气田集输六个专业41项指标计算及统计方法进行了规范统一。

第三条本规范适用于长庆油田内部所属各单位,油田对外合作单位可参照本规范执行。

本规范中未涉及到的内容按照国家、行业、集团公司以及油田公司相关标准、制度及规定执行。

第二章 机械采油指标
第四条 指标设置,共7项:
油井利用率、采油时率、泵效、检泵周期、免修期、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平衡度。

第五条 指标计算
1、油井利用率
油井利用率指油井实际开井数与油井应开井数的比值。

%100⨯-=y
z x c n n n K ……………………(1) 式中: K c ——油井利用率,%;
n x ——开井生产井数,口;
n z ——总井数,口;
n y ——计划关井数,口。

注:
①开井生产井数是指统计期内月连续生产24小时以上,并有产液量的井;间开井是指有间开制度,并有产液量的井。

②计划关井包括测压或钻井关井,方案或试验关井,油田内季节性关井或压产关井。

③月度的油井利用率按当月数据统计;季度、半年、全年的油井利用率按统计期的加权平均值统计。

2、采油时率
采油时率指开井生产井统计期内生产时间之和与日历时间之和的比值。

%100⨯-=∑∑
∑r w r r D D D F ……………………(2) 24∑∑=L w T D ……………………(3) 式中:F r ——采油时率,%;
∑r D ——统计期内统计井的日历天数之和,d ;
∑w D ——统计期内统计井的停井天数之和,d ;
∑L T ——开井生产井累计停井时间,h 。

注:
①采油时率统计基数为所有开井生产井。

②开井生产井累计停井时间包括停电、洗井、停抽、维修保养等时间,不包括测压、措施、大修等正常安排的停井时间。

③间开井等待液面上升的时间应计入生产时间内(即间开井应按照正常生产井来计算采油时率)。

④月度采油时率以当月数据统计,季度采油时率以季度累计数据统计,半年采油时率统计1-6月累计数据,年度采油时率统计1-12月累计数据。

3、泵效
泵效指油井实际日产液量与抽油泵理论排量之比。

100%s d ⨯=
L Q Q η ……………………(4) 100%s p ⨯=∑∑L
Q Q η (5)
t SnD FSnt Q L 251071.460-⨯== (6)
式中:
η——单井泵效,%;
d
Q——单井实际日产液量,m3/d;
s
Q——单井抽油泵理论排量,m3/d;
L
η——平均泵效,%;
p
∑s Q——统计井的s Q之和,m3/d;
∑L Q——统计井的L Q之和,m3/d;
F——抽油泵活塞截面积,m2;
S——光杆冲程,m;
n——冲次,min-1;
D ——泵径,mm;
t——生产时间(连续抽油井为24h,间开抽油井按实际生产时间计算),h。

注:
①泵效按月度统计,月内进行冲程、冲次、泵径等参数调整的井,选取生产时间较长的参数计算泵效,如果调整前后参数的生产时间相同,则以最近一次的参数计算泵效;冲程、冲次以光杆示功图实测数据为准。

②季度泵效按季度最后一个月的泵效为准,半年泵效以6月的泵效为准,年度泵效以12月的泵效为准。

③平均泵效的统计基数为所有开井生产井,其中泵效大于80%和连喷带抽井不参与平均泵效的统计。

4、检泵周期
(1)单井检泵周期
单井检泵周期指油井最近两次检泵作业之间的实际生产天数。

检泵作业是指利用专用的设备、工具及特定工艺方法,将井下抽油泵起出到地面进行检维修,并把检维修合格的抽油泵或更换的新抽油泵下入井下,使油井能够或恢复正常生产的工艺过程。

单井检泵周期统计方法:
①因主客观原因停产而未及时上修的井,停产之日即为本周期截止日。

②油井不出液而未及时作业检泵的井,不出液之日即为本周期的截止日。

③间开抽油井的检泵周期按开井生产的实际天数计算,扣除全天关井的天数。

④新井上抽和自喷转抽井到统计之日为止仍继续正常生产的井,从开抽之日起至统计之日止,若连续生产天数大于作业区平均检泵周期,则该连续生产天数即为该井的检泵周期;若连续生产天数小于作业区平均检泵周期,则该井不参加统计。

⑤凡已进行过检泵作业的井,若到统计之日止仍继续生产,其检泵周期统计方法。

a)本次连续生产天数大于该井上一次检泵周期的井,则该连续生产天数即为该井的检泵周期;反之,若本次连续生产天数小于该井上一次检泵周期,则上一次检泵周期即为该井的检泵周期;
b)凡进行措施作业如压裂、酸化、防砂、卡堵水、补孔和动管
柱测压等,到措施之日止,若本次生产天数大于该井上一次的检泵周期,则本期生产天数即为该井的检泵周期;若本次生产天数小于上一次的检泵周期,则上一次的检泵周期即为该井的检泵周期。

措施之后开抽的日期即为下一次检泵周期的开始;
c )措施作业同时进行检泵换泵者,按检泵算,起泵之日即为检
泵周期终止之日。

(2)平均检泵周期
平均检泵周期指区块统计井检泵周期之和与统计井数的比值。

∑∑=a d
p N T
T …………………(7) 式中:p T ——平均检泵周期,d ;
∑d T
——统计井检泵周期之和,d ; ∑a N ——统计井数之和,口。

5、免修期 (1)单井免修期
单井免修期指油井最近两次修井作业之间的实际生产天数。

修井
作业是指利用专用的设备、工具及特定工艺方法,对油井进行井下维护性作业(包括检泵、冲砂洗井、隔采、解卡、打捞等)、大修等作业,使油井能够或恢复正常生产的工艺过程。

单井免修期统计方法:
①因主客观原因停产而未及时上修的井,停产之日即为本免修期
截止日。

②油井不出液而未及时修井作业的井,不出液之日即为本免修期
的截止日。

③间开抽油井的免修期按开井生产的实际天数计算,扣除全天关
井的天数。

④新井上抽和自喷转抽井到统计之日为止仍继续正常生产的井,
从开抽之日起至统计之日止,若连续生产天数大于作业区平均免修期,则该连续生产天数即为该井的免修期;若连续生产天数小于作业区平均免修期,则该井不参加统计。

⑤凡已进行过修井作业的井,若到统计之日止仍继续生产,其免
修期统计方法。

a )本次连续生产天数大于该井上一次免修期的井,则该连续生
产天数即为该井的免修期;反之,若本次连续生产天数小于该井上一次免修期,则上一次免修期即为该井的免修期。

b )凡进行措施作业如压裂、酸化、防砂、卡堵水、换泵、补孔
和动管柱测压等,到措施之日止,若本次生产天数大于该井上一次的免修期,则本期生产天数即为该井的免修期;若本次生产天数小于上一次的免修期,则上一次的免修期即为该井的免修期。

措施之后开抽的日期即为下一次免修期的开始。

c )措施作业同时进行修井作业者,按修井算, 施工起始之日即
为免修期终止之日。

(2)平均免修期
平均免修期指区块统计井免修期之和与统计井总数的比值。

∑∑=
a d p N T T (8)
式中:p T ——平均免修期,d ;
∑d T ——统计井免修期之和,d ;
∑a N ——统计井数之和,口。

6、抽油机井系统效率
抽油机井系统效率指将井内液体输送到地面所需要的功率与拖动机械采油设备的电动机输入功率的比值。

%10086400000%100⨯=⨯=输入
输入有效P g QH P P x ρη …………(9) ∑∑===n i i
n
i i i P P 11
λ
λη
η ……………………(10) g
p p H H t o c ρ610)(⨯-+= (11)
w w o w f f ρρρ+-=)1( (12)
式中:x η——单井抽油机系统效率,%;
有效P ——抽油机系统有效功率,kW ;
输入P ——抽油机系统输入功率,kW ;
Q ——油井日产液量,m 3
/d ; H ——有效扬程,m ;
ρ——油井产出液体密度,kg/m 3;
g ——重力加速度,g=9.81 m/s 2;
η——一个区块的抽油机系统平均效率,%;
n ——一个区块的抽油机井测试井数,口;
i P λ——区块中第i 口井的抽油机输入功率,kW ;
i η——区块中第i 口井的抽油机系统效率,%;
H c ——单井实测动液面深度,m ;
o p ——井口油管压力,MPa ;
P t ——井口套管压力,MPa ;
f w ——油井产出液体含水率,%;
o ρ——原油密度,kg/m 3
; w ρ——水的密度,kg/m 3。

注:
①对于斜井H c (单井实测动液面深度)应为垂直深度。

②抽油机井系统效率至少每年应测试1次,如果油井在当年内测试了多次系统效率,则以统计期内最近一次的测试结果进行该井的系统效率计算。

③区块抽油机井平均系统效率统计井数应占本区块总开井数的80%以上;采油单位抽油机井平均系统效率统计井数应占本单位总开井数的80%以上。

7、平衡度
平衡度计算方法只适用于常规游梁式抽油机。

①功率平衡度
功率平衡度指抽油机的上下冲程电动机的平均输入功率之比,以较大值为分母,用小数表示。

下上P P PBF =
或 上
下P P PBF = ……………………(13) 假设一个冲程周期测试记录了N 组数据,对于曲柄平衡方式从曲柄位于“12点钟位置”开始,对于游梁平衡方式从悬点位于下死点开始,前N/2组输入功率值的平均就是抽油机上冲程平均功率,后N/2组输入功率值的平均就是下冲程平均功率,计算公式如下: ∑==2/12N i ei P N
P 上 ……………………(14) ∑+==N N P N P 1/2i ei
2下 ……………………(15) 式中:PBF ——功率平衡度,小数表示;
上P ——上冲程电动机平均输入功率,kW ;
下P ——下冲程电动机平均输入功率,kW ;
ei P ——电动机的瞬时输入功率,kW 。

注:
A 、当上下冲程电动机的平均输入功率有一项为零时,功率平衡度PBF 为零;
B 、当功率平衡度PBF 小于0.5时,可判定抽油机不平衡,需对抽油机进行平衡调整;其中,功率平衡度PBF 为负数时,可判定抽油机严重不平衡,需及时采取平衡调整措施。

②电流平衡度
电流平衡度指抽油机下冲程最大电流与上冲程最大电流之比。

%100max
max ⨯=u d I I ψ (16)
%100⨯=∑∑a p
n n ψη ……………………
(17) 式中: ψ——单井电流平衡度,%;
max d I ——抽油机下冲程最大电流,A ;
max u I ——抽油机上冲程最大电流,A ;
ψη——统计井的平均电流平衡度,%;
∑p n
——统计期内平衡总井数,口; ∑a
n ——统计井数之和,口。

注:单井电流平衡度保持在85%~100%为合格。

第三章 井下作业指标
第六条 指标设置,共8项:
措施有效期、措施有效率、平均单井作业频次、平均单井检泵作业频次、占井周期、施工一次合格率、返工率、资料全准率。

第七条 指标计算
1、措施有效期
单井措施有效期为该井从油(水)井措施后见效开始至下降到措施前的日产(或日注)水平之间的天数。

平均措施有效期是指参与统计措施井的有效天数之和与参与统计井井数的比值。

T=y
T N ∑∑ (18)
式中:T ——平均措施有效期,天;
∑T ——措施井有效期之和,天;
∑N y ——措施井总数,井次。

2、措施有效率
措施有效率是指措施有效井与措施总井数之比。

=%y
y z N N η⨯∑∑ (19)
式中:y η——措施有效率,%;
∑N y ——措施有效井总井数,井次;
∑N z ——措施总井数,井次。

注:
(1)油井措施有效井
措施后日增产油量达到0.2吨以上、措施有效期达到30天以上,且投入产出比大于1.0的井为有效井。

(2)注水井增注措施有效井,施工后具有下列情况之一,且有效期在30天以上,认为增注有效。

①措施后,注水压力下降不明显,日注水量上升。

a.日配注水量20m 3以下的井,措施后实际日注水量达到配注要求或实际日增注水量达到配注的30%及以上;
b.日配注水量20-30m 3的井,措施后实际日注水量达到配注要求或实际日增注水量达到配注的40%及以上;
c.日配注水量30m 3以上的井,措施后实际日注水量达到配注要求或实际日增注水量达到配注的50%及以上。

②措施后,日注水量基本不变,注水压力下降。

a.注水压力10MPa 以下的井,施工后注水压力下降20%及以上;
b.注水压力10-20MPa 的井,施工后注水压力下降15%及以上;
c.注水压力20MPa 以上的井,施工后注水压力下降10%及以上。

③以调整分层注水量(吸水剖面)为目的的增注措施,实施后吸水剖面明显改善,达到地质方案要求的视为措施有效。

(3)注水井调剖措施:执行油田公司《注水井调剖工艺及效果评价》、《长庆油田区块整体调剖效果评价》标准。

(4)其他注水井措施,在注水井和对应注水单元油井均见到效果的,视为有效。

(5)一口油(水)井同时进行多种增产(增注)措施时,选择主要增产(增注)因素分类,作业井次及有效井次均计算一次;同一个日历月内不同措施作业二次及以上,增产油量(增注水量)难以划分或后一个增产(增注)措施与前面增产(增注)措施相关联时,选择主要增产(增注)因素分类,作业井次及有效井次均计算一次。

3、平均单井作业频次
平均单井作业频次是指统计区块内油井单位时间内平均单井作业井次。

%100N s
⨯=∑∑Z N F ……………………(20) 式中:F ——平均单井作业频次,井次/口.年;
∑N s ——统计区块作业总井次,井次;
∑N z ——统计区块开井总井数,口;
注:
①统计区块作业总井次不含新井投产。

②作业井次包含措施作业,如压裂、酸化、防砂、卡堵水、换泵、补孔和动管柱测压等。

③统计区块开井总井数,指统计起始时间的油井开井数。

4、平均单井检泵作业频次
单井检泵作业频次是指统计区块内油井单位时间内平均单井检泵井次。

%100N s
⨯=∑∑Z N F ……………………
(21) 式中:F ——单井检泵频次,井次/口.年;
∑N s ——统计区块检泵总井次,井次;
∑N z ——统计区块油井开井总井数,口;
注:统计区块开井总井数,指统计起始时间的油井开井数。

5、占井周期
占井周期是反映井修井作业队伍施工速度的指标,它包括在一口井上开工到完工的全部时间。

%100D ⨯=
∑∑-Z N D …………………………(22) 式中:-D ——平均占井周期,天;
∑D ——施工井占井周期之和,天;
∑N Z ——施工井总井数,井次。

6、施工一次合格率
施工一次合格率是指统计期内施工一次合格井之和与施工井总数的比值。

100%h
h z N N η=⨯∑∑ (23)
式中:h η——一次施工合格率,%;
∑N h ——施工一次合格井数,口;
∑N z ——施工总井数,口。

注:
①施工一次合格井是指油(气、水)井一次施工完毕后验收合格(达到设计要求、质量标准)的井。

②正施工井不参与统计。

7、返工率
返工率是指统计期内返工井之和与施工总井数的比值。

100%f f
z N N η=⨯∑∑ (24)
式中:
f η——返工率,%; ∑N f ——返工总井数,口;
∑Nz ——施工总井数,口。

注:
①返工井,指施工完井后,经过验收未达到相关质量标准及设计要求必须重新施工的井,或质保期内因施工质量等因素必须重新施工
的井。

②同一口井连续返工几次的,算返工井1口,如果施工不连续(交井后再次上修或作业机、施工人员撤离井场后再次组织上修)返工几次算几口返工井。

③质保期一般为30天,从交井之日起开始计算。

8、资料全准率
资料全准率是指取全取准资料总井数与施工总井数的比值。

100%qz qz
z N N η=⨯∑
∑ (25)
式中:
qz
η——资料全准率,%; ∑N qz ——取全取准资料总井数,口;
∑Nz ——施工总井数 ,口。

注:
①施工井资料标准以Q/SY69—2007为准。

②修井总结数据齐全、资料差错率≤0.2%的井为资料全准井,否则为资料不全准井。

③返工井资料不纳入资料全准率计算,但返工后达到合格的井要纳入资料全准率计算。

第四章 油田注水指标
第八条 指标设置,共7项:
配注合格率、分层配注合格率、分注率、水质达标率、采出水有效回注率、注水系统效率、注水系统单耗。

第九条 指标计算
1、配注合格率
配注合格率是指注水合格井数与实际开注井总数的比值。

100%d s ⨯+=
n
C Q Q Q η (26)
式中: s η——配注合格率;
C Q ——达到配注要求的笼统注水总井数,口;
d Q ——达到配注要求的分层注水总井数,口;
n Q ——实开注水井总数,口。

注:笼统注水井配注合格率的标准:
①单井地质配注量大于或等于20m 3/d ,实际日注入量误差在±10%以内,即为单井配注合格;
②单井地质配注量小于20m 3/d ,实际日注入量误差在±15%以内,即为单井配注合格。

2、分层配注合格率
分层配注合格率是指注入地层水量达到地质配注要求的层段数与油田分注井实际注水总层段数的比值。

100%s s ⨯-=p
Z S S S F ……………………(27) 式中: s F ——分层配注合格率,%;
s S ——分层注水合格层段数,层;
Z S ——分注总层段数,层;
p S ——计划停注层段数,层。

注:分注井单层配注合格的标准:
①如单层地质配注量大于15m 3/d ,实际日注入量误差在±10%以内,即为单层配注合格。

②如单层地质配注量小于或等于15m 3/d ,实际日注入量误差在±15%以内,即为单层配注合格。

3、分注率
分注率是指实际分注井数与注水井总数之比值。

100%s s ⨯=t
Q Q η ……………………(28) 式中:s η——分注率,%;
s Q ——分注注水井数,口;
t Q ——注水井总数,口。

注:注水井总数指核销井除外的所有注水井。

4、水质达标率
(1)站水质达标率
①站单项水质达标率:
反映站实际单项水质指标达到标准水质指标的程度,即:
达标率=标准值/实际值×100%(当实际值小于标准值时,达标率取100%)。

②站综合水质达标率:
站综合水质达标率为站多个单项水质达标率的平均值,即:
站综合水质达标率=∑站单项水质达标率/站水质指标检测项数。

③油田站单项水质达标率:
油田站单项水质达标率为多个站单项水质达标率的加权平均值,即:
油田站单项水质达标率=∑(站单项水质达标率×站水量)/∑站水量。

④油田站综合水质达标率:
油田站综合水质达标率为多个站综合水质达标率的加权平均值,即:
油田站综合水质达标率=∑(站综合水质达标率×站水量)/∑站水量。

(2)井口水质达标率
①单井井口单项水质达标率:
反映井口实际单项水质指标达到标准水质指标的程度,即:
达标率=标准值/实际值×100%(当实际值小于标准值时,达标率取100%)。

②单井井口综合水质达标率:
单井井口综合水质达标率为多个单井井口单项水质达标率的平均值,即:
单井井口综合水质达标率=(∑单井井口单项水质达标率)/井口水质指标检测项数。

③注水站井口单项水质达标率:
注水站井口单项水质达标率为一个注水站内多个单井井口单项水质达标率的平均值,即:
注水站井口单项水质达标率=(∑单井井口单项水质达标率)/监测井井数。

④注水站井口综合水质达标率:
油田井口综合水质达标率为多个单井井口综合水质达标率的平均值,即:
油田井口综合水质达标率=(∑单井井口综合水质达标率)/监测井井数。

⑤油田井口单项水质达标率:
油田井口单项水质达标率为多个注水站井口单项水质达标率的加权平均值,即:
油田井口单项水质达标率=∑(注水站井口单项水质达标率×对应注水站注水量)/∑对应注水站注水量。

⑥油田井口综合水质达标率:
油田井口综合水质达标率为多个注水站井口综合水质达标率的加权平均值,即:
油田井口综合水质达标率=∑(注水站井口综合水质达标率×对应注水站注水量)/∑对应注水站注水量。

注:水质标准值按照油田公司相关文件执行。

5、采出水有效回注率
采出水有效回注率是指油田采出水处理后回注目的层的注入量
与采出水总量的比值。

%100⨯=c
h h Q Q η ……………………(29) 式中:h η——采出水有效回注率,%;
h Q ——油田采出水有效回注目的层的注入总量,
3410m ⨯;
c Q ——油田采出水总量,3410m ⨯。

6、注水系统效率
注水系统效率:油田注水地面系统有效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

其中:
油田注水地面系统输入功率指油田注水地面系统中所有注水泵及增压泵电动机输入功率与泵入口处单位时间内水带入的能量之和。

油田注水地面系统有效功率指油田注水地面系统中单位时间内所有注水井井口阀输出的水所具有的能量。

e total
100%=⨯N N η ……………………(30) total s Pinz P spb 11(/3.6)n z
i i i t
i t N N p G N ===+⋅+∑∑ …………(31) Wz W 1e ()
3.6m j j j p G N =⋅=∑ (32)
式中:η ——注水系统效率,%;
e N ——油田注水地面系统有效功率,kW ;
total N ——油田注水地面系统输入功率, kW ;
n ——油田注水地面系统被测注水泵总数;
s i N ——油田注水地面系统中第i 台注水泵机组电动
机输入功率,kW ;
Pinz i p ——油田注水地面系统中第i 台注水泵入口折算
压力,MPa ;
P i G ——油田注水地面系统中第i 台注水泵流量,m 3/h ;
z ——油田注水地面系统中增压泵总数;
spb t N ——油田注水地面系统第t 台增压泵机组电动机
输入功率,kW ;
m ——系统中注水井总数;
Wz j p ——油田注水地面系统中第j 口注水井井口折算
压力,MPa ;
W j G ——油田注水地面系统中第j 口注水井井口流
量,m 3/h 。

注水泵机组效率:注水泵或增压泵出口的功率与注水泵或增压泵机组输入功率的比值。

注水泵机组效率用公式(33)~公式(35)计算:
n η= 100%⨯∑N ∑N 2
1 ........................(33) φcos 31IU N = (34)
6.3/)(1122G P P N •-= (35)
式中:n η——注水泵机组效率
N 1——单台注水泵输出功率,kW ;
I ——电动机线电流(A);
U ——电动机线电压(kV) ;
cos φ——电动机功率因数。

N 2 ——单台注水泵机组输入功率(kW);
P 2 ——注水泵出口压力(MPa );
P 1 ——注水泵进口压力(MPa )
G 1—注水泵流量(m 3/h )。

7、注水系统单耗
注水单耗是指每向地层注入1m 3水的耗电量(原则上不包括供水和污水处理系统)。

∑∑=wj
sj G N M jw (36)
式中:jw M ——注水系统单位注水量的耗电量,kW ·h/m 3;
∑sj N ——统计站点电机输入功率之和,KW ;
∑wj G ——统计站点注水井注入量之和,m 3/h 。

第五章 采气工艺指标
第十条 指标设置,共6项:
气井利用率、开井时率、排水采气措施有效率、排水采气增产气量完成率、缓蚀剂加注合格率、气井甲醇消耗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