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关于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方案

合集下载

贵州大学关于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方案

贵州大学关于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方案

贵州大学关于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方案为推进高等教育改革,贵州大学提出了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方案,以适应高校发展的需要和时代要求。

一、背景随着经济发展和全民素质不断提高,高校的职能和发展方向也在不断变化。

人们对高校的要求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和科研实力,而是更加重视师资队伍的优化和结构调整、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科建设的适应性等。

对此,贵州大学认识到当前对高校的新要求,提出了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方案。

二、改革方案1.建立科学公正的师资队伍管理体系(1)制定合理的岗位设置和薪酬制度,建立高校师资队伍管理标准,定期评估师资队伍配置的合理性和运作效率。

(2)科研和教学成果作为任职晋升的重要依据,采取竞争性选拔和任职、评职的方式,提高职业发展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3)加强对优秀和有发展潜力的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同时逐步淘汰与发展方向脱节或教学科研水平低下的教师,减轻教育教学人员的数量压力。

2.完善职工干部管理体系(1)明确职工干部的管理权限和责任,按照职责分类制定职工干部管理规定和评价体系,选拔优秀人才担任职工干部,提高管理水平。

(2)针对职工干部管理中的问题,建立投诉举报机制和监督制度,确保职工干部管理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3.优化任务分解和结果评价(1)制定学院、系、教研室的任务分解和结果评价机制,进行科学合理的任务分配,避免重复和浪费。

(2)采用合理科学的考核方式,鼓励教职工积极投入教学科研活动,激发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4. 加强对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关注教师福利(1)加强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宣传、培训和考核,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意识和伦理水平。

(2)优化教师工作环境,关注教师实际福利,完善教师职称评审评价体系,鼓励和培养优秀教师。

5.强化监督管理和问责机制(1)建立考核结果的反馈和追踪机制,以评估结果为基础,对相关人员进行奖惩和问责,确保高校人事分配制度的执行力度。

(2)建立专门机构对高校人事分配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推动制度改进和完善。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2.07.19•【字号】黔府发[2002]11号•【施行日期】2002.07.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综合规定正文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黔府发[2002]11号)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社会化的人才队伍,推进我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的通知》(中办发[2000]15号)和《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的通知》(人发[2000)78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在总结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管干部原则、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适应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要求,建立政事职责分开、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管理,配套措施完善的分类管理体制。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一套适合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符合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各自岗位要求的具体管理制度;形成一个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

二、改革的范围及对象政府财政全额和差额预算(核定收支和定额或者定项补助)管理的事业单位中与之建立人事关系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属于改革的范围。

经费来源靠政府财政拨款,仍依照国家公务员制度进行管理和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以及整体转为企业的省属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和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不列入这次改革的范围。

贵州大学关于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方案

贵州大学关于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方案

中共贵州大学委员会文件贵大党发…2007‟46号中共贵州大学委员会贵州大学关于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各基层党委、党政群各部门、校直各单位:为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构建“人才贵大”,进一步调动全校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更好地服务于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国家人事部、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坚持竞争择优、双向选择、能上能下的原则。

通过改革,初步建立以“开放、流动、竞争、公平”为基础,符合现代综合性大学要求和我校实际的人事分配制度;实行人员聘用制度,转换学校用人机制,实现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行政任用关系向平等协商的聘用关系转变,以促进我校人员结构的整体优化,进一步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加快我校高水平大学建设步伐,为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基本原则(一)坚持“优化结构、整合资源、提高效率、增加效益”的原则。

以学科建设为龙头,遵循高等教育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注重学校教育事业的协调发展,在改革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基础上,调整和精简学校党政管理机构,理顺学科设置,改革和完善教学、科研的组织方式,促进学校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提高工作效率和办学效益。

(二)坚持“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用、严格考核、合同管理”的原则。

努力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任务明确,责任落实。

通过实行全员聘用合同制,逐步形成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的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使教职工的管理工作逐步由“身份管理”转向“岗位管理”。

贵州大学教师岗位设置及聘用实施细则

贵州大学教师岗位设置及聘用实施细则

贵州大学教师岗位设置及聘用实施细则(试行)第一章教师岗位设置第一条根据《贵州大学人员聘用管理试行办法》制订本细则。

本细则所称教师岗位是指具有高等学校教师资格,承担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职责,并具有相应能力水平要求的专业技术职务岗位。

第二条教师岗位设置的原则(一) 按需设岗,岗位与职责对应。

要根据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以实际承担的教学、科研等工作任务为依据,做到有利于学科发展和学术梯队的建设,有利于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人才强校战略总体目标的实现,按照教育部对高等学校教师岗位设置和评估指标要求,结合学校实际需要设置教师岗位。

(二) 宏观调控、分类指导、分级管理。

在学校总的岗位数内,根据各教学单位的规模、任务,对岗位实行总量、结构比例和等级控制,既保证重点学科及学位点建设对教师职务岗位数量与结构的要求,又兼顾公共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需要。

第三条各教学科研单位,按照学校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等级,结合本单位工作需要,自主设置具体工作岗位。

第四条岗位类别设置学校在教学科研机构中设置教师岗位,对教师岗位实行分类管理,根据教师在教学、科研等方面所侧重承担的主要职责,在教师高级岗位中设置教学为主型岗位、教学科研型岗位和科研为主型岗位。

(一) 教学为主型教师岗位的主要职责是教学,聘用、考核的主要指标以教学为主、科研为辅。

(二) 教学科研型教师岗位是学校教师队伍的主体,聘用、考核的指标教学与科研并重。

(三) 科研为主型教师岗位的主要职责是科学研究,聘用和考核的主要指标以科研为主、教学为辅。

第五条岗位等级设置(一) 教师岗位等级设十二级,具体设置为:高级岗位分7个等级,其中正高级岗位分为一至四级,副高级岗位分为五至七级;中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2个等级,即十一至十二级。

(二) 教师岗位名称及对应岗位等级1、正高级教师岗位名称为教授一级岗位、教授二级岗位、教授三级岗位、教授四级岗位,分别对应一至四级专业技术岗位;2、副高级教师岗位名称为副教授一级岗位、副教授二级岗位、副教授三级岗位,分别对应五至七级专业技术岗位;3、中级教师岗位名称为讲师一级岗位、讲师二级岗位、讲师三级岗位,分别对应八至十级专业技术岗位;4、初级教师岗位名称为助教一级岗位、助教二级岗位,分别对应十一、十二级专业技术岗位;(三)教师特设岗位:教师特设岗位主要是为聘用急需的高层次人才而设立的,是非常设岗位。

浅谈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浅谈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浅谈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作者:汪卫红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年第09期[摘要] 国家对高校人事分配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本文根据目前各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现状,从不断完善人事分配制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岗位设置绩效工资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在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中处于重要地位,它关系到人才的稳定,教育事业的稳固与发展,是高校人事制度中激励机制的关键所在,它直接涉及到广大教职工的切身利益。

随着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我们必须敢于冲破传统的分配观念,立志改革,不断创新,建立健全符合高校特点,适应高校自身发展需要的收入分配制度。

高校内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现状各高校在岗位设置管理的基础上进行了岗位聘任制。

这是一项全新的、开创性的工作,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同时也是一项十分复杂、非常艰巨的任务。

本次聘任将把全校教职工和学校的关系转化成一种合同的关系。

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由行政任用关系向平等协商聘任关系的转变。

各校根据上级主管部门核定的岗位总数和结构比例,综合考虑了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等因素,严格控制教师各级岗位聘用数量,使高层次人才资源配置与各部门事业发展相适应。

积极推进岗位设置和岗位聘任制,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前提和基础。

各高校在上级主管部门宏观调控的政策指导下,建立和完善了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本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全改变了原有的收入分配模式。

学校将自筹资金,按“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强化岗位、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的原则,设置了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

基础性绩效工资与职工考勤挂钩,奖励性绩效工资与绩效考核挂钩,即与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情况挂钩。

本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只是调整工资,提高待遇,而且是一次全方位、深层次的收入分配体系的规范、调整和完善,包括建立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实行工资分类管理,完善了工资正常调整机制和高层次人才的分配激励约束机制,健全了收入分配宏观调控机制等内容。

高校人事制度分配改革

高校人事制度分配改革

高校人事制度分配改革高校人事制度分配改革是当前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的规模不断扩大,人员数量也逐渐增多,这使得高校人事制度的分配问题变得愈加突出。

高校人事制度分配改革的目的是实现公平公正的人事资源配置,提高高校的人事工作效率和质量。

首先,高校应该明确教师职称评聘的标准和程序,建立科学合理的评聘体系。

要根据教师的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学术声誉等因素进行评估,确保评聘结果的公正性。

同时,要改革职称晋升的机制,设立合理的晋升岗位和晋升条件,给予有潜力和能力的教师晋升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另外,高校人事制度分配改革还需要注重对高级职称教师的待遇。

要建立起合理的高工资制度和福利待遇,并适当提高高级职称教师的薪酬待遇水平,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同时,高校还应注重对高级职称教师的培训和进修,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专业发展的平台,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高校人事制度分配改革还需要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激励。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和引导,提供更多的科研项目和项目经费支持,激励他们积极参与科研工作。

同时,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职称晋升机制和评估体系的建设,给予他们合理的晋升机会,并根据教学质量和科研成果等因素进行评估,确保评聘结果的公正性。

最后,高校人事制度分配改革还需要注重对非教学岗位人员的激励和培养。

高校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专业性都在不断增加,因此需要有专业化、高水平的管理和服务团队。

要改革非教学岗位人员的晋升机制,提供更多的培训和发展机会,激励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总之,高校人事制度分配改革是推动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评聘体系、改革职称晋升机制、改善高级职称教师的待遇、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激励、加强对非教学岗位人员的激励和培养,可以实现高校人事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高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

贵州省人事制度改革

贵州省人事制度改革

贵州省人事制度改革贵州省人事制度改革是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进一步激发干部和人才活力,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加强人事管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首先,贵州省人事制度改革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标准。

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的公开透明程度,树立择优用人、能上能下的导向,推行竞争上岗、能者上位的机制,确保干部选拔用人的公平公正,避免人事安排的不公。

其次,要加强人事绩效考核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突出定量评价和实绩导向,提高领导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动力和创造力,激发干部的积极性和责任心,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再次,要加强干部培训和选拔机制。

完善干部培训体系,加强专业化培训和实践锻炼,提高干部的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注重培养具有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的高级干部。

同时,加强选拔机制,建立并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的程序和标准,确保干部的选拔工作科学公正。

此外,要加强干部队伍的管理和监督。

建立健全干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加强对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和廉政建设的培训,提高干部廉政意识和廉洁自律能力。

加强干部队伍的监督机制,完善领导干部任期制和考核制度,注重发现和处理干部违法违纪问题,确保公正、透明、高效地运行人事管理制度。

最后,要加强与上级和下级部门的沟通和协调。

人事制度改革不能单打独斗,需要各级人事部门之间的紧密配合,建立健全信息交流和共享机制,加强对各级部门人事工作的指导和督查,确保人事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

总的来说,贵州省人事制度改革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注重公平公正,加强绩效考核,加强干部培训和选拔机制,加强干部队伍的管理和监督,加强与上下级部门的沟通和协调,为贵州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事保障。

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意见

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意见

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意见1.前言学校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是我校致力于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旨在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为学校领导部门做出决策提供参考。

2. 现状分析当前,我校的人事分配制度存在一些问题:•存在一定的部门利益垄断和人情关系的干扰,导致优秀人才得不到合理安排;•缺乏科学的考核机制,有些职位评定标准不清晰,无法准确衡量员工的真实工作能力;•一些岗位内收入水平低,难以留住人才;•一线员工晋升较为困难,激励机制不足;这些问题导致了学校人才队伍建设出现了不少短板,需要进行全面改革。

3. 改革意见3.1 引入市场机制引入市场机制,强调员工的工作表现和贡献。

需要建立一套市场化的人才管理体系,包括岗位竞争机制等,让优秀的员工能够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相对优厚的待遇。

市场机制也需要体现公平性,防止信息不对称以及平衡各个员工之间的交流。

一方面,要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通道,把重要的政策、岗位竞争、薪酬标准等公开而透明化;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员工交流,形成共同的文化和价值观,使员工相互理解、融合、协作。

3.2 完善考核机制完善考核机制需要详细地描述各个职位的评估标准,包括职能、业绩考核和人际关系评估,从而实现公正评价。

同时,应该建立相应的职业培训体系,帮助员工提升能力。

此外,要推进数字化管理,建立数据库,记录员工的业绩、工作量等信息,以便于数据分析和管理判断。

3.3 一线员工晋升机制重视一线员工的成长,制定合理的晋升机制。

通过一些特别的工作和评选机制,让一线员工得到提升和发展的机会。

在晋升方面,应着重考虑工作能力、业绩表现以及培养打造的潜力。

3.4多元化激励机制对于高素质、高能力、高担当的员工,需要给与更高水平、更多元化的激励方式,以激励他们持续为学校发展做贡献。

一些机制,如行为奖励、学术奖励、职称晋升,对于学校的发展一定是非常有帮助的。

不仅如此,对于有成果的团队以及优秀员工还需要建立一定的尊重机制,比如嘉奖、表彰等,从而让员工感受到学校的关心与鼓励,进一步建立起与学校的亲近感与归属感。

贵州大学计划财务处文件

贵州大学计划财务处文件

贵州大学计划财务处文件计财字[2007]08号签发:李本光张爱民贵州大学计财处会议纪要时间:2007年8月30日地点:南校区行政四楼会议室主持人:张爱民出席:计财处全体职工(含独立学院会计)记录:黄有慧对评建﹑开学收费﹑校庆等工作作出具体安排;对近期会计工作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进行业务及税务知识的讲解;通报计财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初步方案。

一、评建工作安排本科教学评估专家进校时间推迟一年,计财处的整个评建工作一直在有序的推进,“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方针得到有效的落实,贵州大学的会计工作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

如制度建设﹑人员培训﹑业务调整﹑管理创新等等。

1、调整四项教学经费数据统计工作小组人员组长:张爱民副组长:李林(具体负责日常工作)成员:李本光、谭艾娟、霍淑娜、王斌、杨开蓉、黄文玉、金清碧、李廷树、龙刚、高丽红、刘子斌、胡晖、黄有慧2、设四项教学经费数据统计工作办公室,抽调龙刚(办公室主任)﹑李廷树﹑刘子斌三人,专职从事教学经费数据的统计工作。

李本光﹑李林负责数据的抽查,抽查量不得低于总数据量的20%,摘要表答不准确的需100%抽查核对。

工作小组其他成员利用周六、周日或晚间开展四项教学经费数据统计工作。

3、所有账务摘要不得进行任何修饰,保留原始摘要,一张记账凭证的内容不能全部记入四项教学经费的,必须根据各张原始凭证记载的内容对号入座四项经费的大项及细目,并在细目的备注栏内注明原始凭证的号码。

4、为确保工作的顺利完成,霍淑娜﹑王斌﹑杨开蓉﹑金清碧四人先对2007年的数据进行初步统计,保证2007年数据能够满足评估需要。

其他人员从2005年开始逐月核对数据。

5、工作地点为花溪北校区。

各校区相关会计凭证清理后全部运到花溪北校区。

二﹑开学收费工作布置1、老生和研究生收费收费时间:9月1日---5日;收费地点:蔡家关校区在研究生综合楼,其他校区分别在校区财务室。

人员安排:技术维护:王斌负责蔡家关校区﹑太慈桥校区;刘斌负责南校区,龙刚负责北校区。

学校人事制度和分配改革

学校人事制度和分配改革

学校人事制度和分配改革学校人事制度和分配改革是为了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育公平而进行的一项重要改革。

在改革中,人事制度和分配机制的变革尤为关键。

人事制度改革是指对学校内部的人事管理机构、人员的选拔任用、待遇激励等方面进行改革。

首先,在人事管理机构方面,需要建立一套相对科学、规范严密的人事管理体系,明确人事管理的职责和权限,确保人事管理的公正性和透明度,防止任人唯亲、人情主义等不正之风的产生。

其次,在人员的选拔任用方面,需要注重人才的选拔与培养。

引入竞聘制度,通过程序化考核和评价,从优秀的候选人中选拔最适合的人才担任岗位,确保人才进入学校的公平性和专业性。

再次,在待遇激励方面,需要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将教师的薪酬与其个人素质、工作表现和教学水平相挂钩,增加激励的力度,促进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分配改革是指对学校内部的资源分配机制进行改革,主要包括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教育资源的优化分配。

首先,在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方面,需要通过对教师编制的合理规划和调整,建立起适应教育需求的教师队伍结构,减少师资过剩和师资不足的问题。

其次,在教育资源的优化分配方面,需要建立起一个公平公正的资源分配机制,确保教育资源的公平利用和合理配置。

通过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将学校的经费分配与其教学质量和教育效益相挂钩,激励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效益,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通过人事制度和分配改革,可以促进学校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提高人事管理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同时,可以激励教师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

此外,还可以实现教育公平,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促进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人事制度和分配改革中要注重制度的落地和规范的执行。

同时,要建立健全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制度执行中的问题和偏差。

只有做到科学规范的制度设计、切实有效的执行和监督以及及时纠错,才能真正实现学校人事制度和分配改革的目标,提高教育质量,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经济管理学院二级人事制度分配管理方案(31.doc

经济管理学院二级人事制度分配管理方案(31.doc

经济管理学院二级人事制度分配管理方案(31经济管理学院二级人事制度分配管理方案(2009/2012年)第一章总则根据学校2009-2012年综合改革有关文件,结合学院自身特点,经学院党政工集体讨论,特制订学院2009-2012年两级管理分配方案。

制定分配方案的原则是: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发挥学院人力资源,提高管理效率,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学院学科专业的发展,全面提高经济管理学院的综合竞争能力,促使学院在教学、科研等方面走在全校的前列。

第一条本着公开、公正、公平和便于操作的原则,分配方案制定先对教学和科研工作合理量化打分进行相关经费切块分配,管理工作暂时不打分,其相对应的经费切块按有关规定经考核后进行分配。

同时,分配制度应做到公开、透明、规范和程序。

第二条为便于考核、管理和分配,学院各类教学、教辅人员划分为如下几种岗位:1、专职教师(科研教学型教师和教学科研型教师)2、行政管理人员(二级学院副院长、办公室主任、系(部)主任、教研室主任、教学主管、科研主管、教学秘书、院办秘书、实验室人员)3、学生工作人员(辅导员、班主任)4、外聘人员(专职班主任、外聘任课教师)第三条对于不同岗位上的教师,采取不同的考核办法及相应的激励机制。

确定岗位后,应采取“打破平衡,承认差别,奖勤罚懒,鼓励冒尖和适当照顾弱势群体利益”的原则,为保证学院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制度保证。

第二章管理体制第四条建立经济管理学院党政工联席会议制度,具体人员由院党政领导和院分工会主席组成,具体负责经济管理学院二级人事制度考核分配管理方案的制定、修订和解释。

第五条院经费分配管理体制实行集体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凡属院经费分配中重大问题的决策由院党政工联席会议研究决定,各岗位教师的日常工作由对应的副院长在院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

第三章组织领导第六条在学院党政领导下,成立由院领导、分工会主席、学院综合管理办公室主任、学生办公室主任和系部主任组成的二级分配制度改革工作小组。

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通过改革,可以更好地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提高企业的创新 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
市场占有率的提升
通过改革,可以使企业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 。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员工职业发展通道的拓宽
通过建立完善的职业发展通道,可以更好地满 足员工的职业发展需求,提高员工满意度。
3
员工权益的保障
通过改革,可以更好地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如劳动保护、社会保险等,提高员工满意度。
增强企业竞争力
人才吸引与保留
通过改革,可以更好地吸引和保留优秀人才,提高企业竞争力 。
创新能力的提升
《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方 案》
2023-10-3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目录
• 引言 • 改革方案 • 实施步骤与时间表 • 保障措施 • 预期效果与评估
01
引言
背景介绍
当前人事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
现有的分配制度不能很好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存在分配不公、激励不 足等问题。
改革的紧迫性
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和企事业单位发展的需要,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和创造力,必须对现有的人事分配制度进行改革。
多渠道筹措资金
积极争取财政拨款、企业投资、社会捐助等资金支持,为改革提 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加强资金监管
建立专门的资金监管机制,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和规范管理,防 止腐败现象的发生。
05
预期效果与评估
提高工作效率
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提高
01
通过改革,可以更好地激励员工,使员工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工
作中,提高工作效率。
培训与发展
针对员工的能力短板和职 业发展需求,进行培训和 发展计划,提高员工的能 力和素质。

贵州大学教师岗位聘用及设置实施细则

贵州大学教师岗位聘用及设置实施细则

贵州大学教师岗位聘用及设置实施细则一、岗位聘用原则1.公平原则:岗位聘用应公开、公平、公正,无论性别、年龄、民族或其他背景。

2.竞争原则:岗位聘用应通过竞争,选拔最优秀的候选人。

3.公示原则:岗位空缺需提前公示,公示期不少于20个工作日,以便有更多的应聘者了解岗位聘用信息。

二、岗位设置1.岗位设置原则(1)教学岗位:负责教学任务的岗位,要根据教学需求合理设定数量。

(2)科研岗位:负责科学研究的岗位,要根据学院科研方向发展需要设置。

(3)行政岗位:负责学院行政工作的岗位,要根据学院规模和需要进行设定。

2.岗位设置程序(1)学院提出申请:学院根据教学、研究和行政工作需要,向教务处提出岗位设置申请。

(2)教务处审议:教务处对学院申请进行审议,并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同意设置新岗位。

(3)上报上级部门:教务处将审议后的岗位设置申请上报学校人事处和行政部门审核。

(4)最终批准:学校人事处和行政部门审核后,最终决定是否批准设置该岗位。

三、岗位聘用1.招聘计划编制(1)学院提出计划:学院根据教学、研究和行政工作需要,提出岗位招聘计划。

(3)上报学校人事处:教务处将审核后的招聘计划上报学校人事处审核。

(4)最终批准:学校人事处审核后,最终批准招聘计划。

2.岗位招聘程序(1)公示:将岗位招聘信息公示,包括岗位职责、要求、薪资等。

(2)报名:符合招聘条件的候选人进行报名,提交申请材料。

(3)资格审查:对报名候选人的申请材料进行资格审查。

(4)笔试面试:对通过资格审查的候选人进行笔试和面试,以考察其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5)考察:对通过笔试面试的候选人进行学术及品德等方面的考察。

(6)聘用决定:根据考察结果和综合评定,确定最终聘用人选。

3.岗位聘用标准(1)学历要求:根据岗位需求,设定相应的学历要求。

(2)学术水平:根据岗位需求和学科特点,要求候选人具备一定的学术水平。

(3)工作经验:要求候选人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特别是对于高级岗位。

贵州大学管理岗位设置及职员聘用实施细则(试行)

贵州大学管理岗位设置及职员聘用实施细则(试行)

贵州大学管理岗位设置及职员聘用实施细则(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学校改革发展的需要,充分调动学校党政管理人员(职员,下同)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根据《贵州大学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方案》、《贵州大学机构、编制和岗位设置管理暂行办法》和《贵州大学人员聘用管理试行办法》的文件精神,结合贵州大学实际,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的适用范围为全校管理岗位。

第三条管理岗位是指担负领导职责或管理任务的工作岗位。

第四条职员聘用原则(一)、党管干部原则;(二)、任人唯贤、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三)、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四)、公正、公平、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五)、民主集中制原则;(六)、精简高效的原则;(七)、个人意愿和组织安排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章管理岗位设置第五条管理岗位分为8个等级,即三至十级职员。

学校现行的厅级正职、厅级副职、处级正职、处级副职、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办事员分别依次对应三级至十级职员。

第六条管理岗位根据各单位工作实际合理设置。

管理岗位数按全校岗位总数的20%以内设置,其中,校部党政群机构的管理岗位不超过全校岗位总数的9%,学院、教学部、校直科研机构、教学辅助单位、公共服务机构和企业化管理机构的管理岗位不超过全校岗位总数的11%。

第七条管理岗位数核定标准(一)、各学院管理岗位数按管理岗位基本数、学生当量生数和教职工数核定,具体核算办法为:基本数5个,学生当量数250:1核定,教职工数20:1核定管理岗位数;(二)、各教学部管理岗位数按管理岗位基本数和教职工数核定,具体核算办法为:基本数5个,教职工数20:1核定管理岗位数;(三)、校直各科研机构管理岗位数按管理岗位基本数和教职工数核定,具体核算办法为:基本数3个,教职教职工数20:1核定管理岗位数;(四)、各教学辅助单位和公共服务机构管理岗位数原则上按教职工数20:1核定,结合实际进行适当调整。

学校人事制度分配改革

学校人事制度分配改革

学校人事制度分配改革学校人事制度分配改革是为了破解现有的问题,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和教职员工的获得感。

下面是我对学校人事制度分配改革的一些建议:首先,要建立合理的人事制度。

目前,学校人事制度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晋升途径不明确、晋升标准不清晰、晋升程序不公开等。

因此,应该建立起明确的晋升评价标准,并将其公之于众,使每一个教职员工都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晋升条件和途径。

此外,在晋升程序上要加强透明度,确保每一个教职员工都能够按照公平的程序晋升,避免人情、权力等因素的干扰。

其次,要公平合理地分配资源。

资源的分配是一个敏感的问题,不公平的资源分配容易引发不满和矛盾。

因此,学校应该建立起公平合理的资源分配机制,确保各个部门、各个教职员工都能够获得公平份额的资源。

资源的分配应该根据教职员工的贡献和表现,而不是基于人情、关系等因素,以确保分配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第三,要给予教职员工更多的发展机会。

教职员工是学校的宝贵资源,他们对学校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发展机会,包括培训、进修、交流等。

通过提供各种发展机会,可以激发教职员工的工作动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个人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学校的发展需要。

最后,要建立起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人事制度重要的一部分,可以有效激励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学校应该建立起合理的薪酬体系,将薪酬与教职员工的业绩和贡献挂钩,激励他们通过努力工作来创造更大的价值。

此外,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给予教职员工一定的奖励和荣誉,以表彰和鼓励他们的优秀表现。

综上所述,学校人事制度分配改革是一个系统性、复杂性的工程,需要全面考虑各个因素的影响和作用。

只有建立起合理公正的人事制度,确保资源的公平分配,给予教职员工更多的发展机会,建立起激励机制,才能有效提高学校内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学校事业的长远发展。

中共贵州大学委员会文件

中共贵州大学委员会文件

中共贵州大学委员会文件贵大党发…2007‟58号中共贵州大学委员会贵州大学关于做好教师、实验技术、工勤岗位聘用工作的通知各基层党委、党政群各部门、校直各单位:根据我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进度,从2007年12月18日起开展教师(中、小学教师除外,下同)、实验技术人员、工勤人员的聘用工作。

为了做好上述人员的聘用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本次聘用工作的范围参加本次聘用工作的范围为全体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工勤人员。

二、聘用工作的原则1、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2、坚持淡化身份、强化岗位、分类管理的原则。

3、转换用人机制,逐步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

三、聘用工作的步骤及时间安排(一)竞争上岗阶段,时间2007年12月19日——2008年1月20日,完成竞争上岗的工作(职技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科技学院、明德学院除外)。

具体安排如下:1、公布岗位和条件。

时间,2007年12月19日,由贵州大学岗位聘用委员会(以下简称校聘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校聘委会办公室)公布岗位和任职条件。

2、报名。

时间,2007年12月19日—12月21日。

(1)报名范围,我校在编人员。

(2)报名方式,个人到岗位所在单位报名,并填写《贵州大学教师岗位竞聘申请表》、《贵州大学实验技术岗位竞聘申请表》、《贵州大学工勤岗位竞聘申请表》。

3、资格审查。

时间,2007年12月22日—12月23日,由各聘用人员单位对申报该单位岗位的人员进行资格审查。

4、初步确定拟聘用人员名单。

2007年12月24日—12月26日,各聘用人员单位对申报该单位岗位的人员进行考核,按以下规定确定拟聘用人员名单:(1)申报专业技术一级岗位的,由所在单位审核材料后直接报校聘委员会办公室。

(2)申报专业技术二级及其以下岗位的,由所在单位考核,聘用工作组评议,按进岗条件排序,领导集体研究,提出初审建议名单。

5、聘用单位公示并上报。

时间:2007年12月26日—12月28日,将单位确定的初审建议名单进行公示;12月28日将公示结果上报校聘委员会办公室。

贵州大学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宣传提纲

贵州大学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宣传提纲

贵州大学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宣传提纲一、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总体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适应当前形势和未来发展的需要,落实“人才强校”战略,构建“人才贵大”,推进我校建设和发展的迫切要求。

(一)深化我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是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一系列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方针政策的必然要求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是整个干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国家十分关心和高度重视事业单位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工作。

2000年,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人事部联合出台了《关于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的通知》;2000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2000年6月2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人事部、教育部联合出台了《关于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2002年7月,国家人事部出台了《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聘用制度的意见》;2005年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2006年7月4日,国家人事部出台了《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2006年8月31日,国家人事部出台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2002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出台了《省人民政府关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一系列制度的出台,对事业单位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即: 围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适应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以推进人员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逐步建立适应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用人机制和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机制,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2006年省人事厅、省教育厅工作要点中明确要求,要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推进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用,有效促进人才资源优化配置。

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之我见

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之我见

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之我见
杨明
【期刊名称】《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8(000)006
【摘要】近些年来,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一直在执著前行。

学校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对人事分配制度进行了探索性的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但是,仍存在着几个方面的难点问题:改革推进步伐缓慢,真正意义上的聘任制相当困难,聘余人员分配渠道不畅,考核指标体系不健全,内部分配制度的激励效果不明显。

要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进一步深化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总页数】4页(P164-167)
【作者】杨明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7.2
【相关文献】
1.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创新与突破——兼谈对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几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J], 梁英平;彭松波;胡锦强
2.浅议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J], 纪可妍;
3.深化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思考——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分配制度改革为例[J], 张亚玲;邢玉莉
4.谈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背景下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J], 董岩男;
5.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中的利益平衡研究 [J], 张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共贵州大学委员会文件贵大党发…2007‟46号中共贵州大学委员会贵州大学关于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各基层党委、党政群各部门、校直各单位:为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构建“人才贵大”,进一步调动全校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更好地服务于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国家人事部、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坚持竞争择优、双向选择、能上能下的原则。

通过改革,初步建立以“开放、流动、竞争、公平”为基础,符合现代综合性大学要求和我校实际的人事分配制度;实行人员聘用制度,转换学校用人机制,实现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行政任用关系向平等协商的聘用关系转变,以促进我校人员结构的整体优化,进一步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加快我校高水平大学建设步伐,为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基本原则(一)坚持“优化结构、整合资源、提高效率、增加效益”的原则。

以学科建设为龙头,遵循高等教育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注重学校教育事业的协调发展,在改革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基础上,调整和精简学校党政管理机构,理顺学科设置,改革和完善教学、科研的组织方式,促进学校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提高工作效率和办学效益。

(二)坚持“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用、严格考核、合同管理”的原则。

努力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任务明确,责任落实。

通过实行全员聘用合同制,逐步形成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的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使教职工的管理工作逐步由“身份管理”转向“岗位管理”。

妥善处理同时在专业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上任职人员的工作评价、业绩考核与分配挂钩等相关事宜。

(三)坚持“按劳分配、优劳优酬、绩效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要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绩效目标为核心,建立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完善评价标准、考核指标和测评办法。

对教学科研人员要着重考核教学业绩、学术水平和学术贡献;对管理人员要着重考核管理实绩和工作效率;对工勤人员要进一步完善岗位技术等级规范;对新进人员直接按照岗位任职要求进行专业技术水平考核和聘用。

逐步建立以岗位津贴和业绩津贴为主要内容的绩效工资分配办法,使教职员工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直接挂钩。

(四)坚持“分级管理、责权利对等、事权和人权相统一”的原则。

分别明确学校和学校下属二级单位在聘用、考核和分配上的责任和权限,学校对下属二级单位实行目标管理,绩效工资按完成任务情况动态包干。

(五)坚持“实事求是,以人为本”的原则。

根据学校发展需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在定编和岗位设置中做到全校范围内岗位有增有减,总量平衡。

要根据上级政策和学校实际,积极稳妥地推动我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妥善处理好聘余人员的调整、安置,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良好局面。

三、机构设置(一)机构类别根据工作需要,学校设置党政管理、教学科研、教学辅助及服务、企业化管理等四类机构。

(二)机构设置依据学校规模和管理需求,合并主体职能相近的部门,任务性质基本相同的机构实行合署办公,将事务性服务和经营性职能从管理部门中剥离出来。

四、人员编制学校编制管理实行统一领导、总量控制、分类核算、归口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固定编制与机动编制相结合,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

(一)编制类别根据岗位职能、任务和性质不同,学校人员编制分为三类:专业技术人员、职员、工勤技能人员。

学校根据工作需要,可以设置机动编制、流动编制。

(二)编制核定标准1、学校总编制中,专业技术人员编制不低于编制总量的70%,其中高校教师编制不低于编制总量的55%,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编制控制在编制总量的15%以内;职员编制控制在编制总量的20%以内;工勤技能人员编制控制在编制总量的5%左右;机动编制控制在编制总量的5%左右。

2、在首次核定中,高校教师编制的90%,按教学工作量核定;高校教师编制的10%,按学校科研工作需要核定。

3、在首次核定中,职员编制占学校总编制的20%,其中,校部党政机关和管委会占职员编制的45%,学院和其他基层单位占职员编制的55%;4、独立学院的编制按教育部有关规定单独核定。

(三)编制核定程序学校对人员编制进行分类核定,校人事处根据教育部和省编委及其它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编制标准,提出编制总体方案,经校长办公会研究后,报学校党委批准。

根据学校批准的编制总体方案,人事处与各编制归口协助管理部门在编制数额内,根据各类人员定编办法,将编制数分解至各单位,形成各单位的编制控制方案,经校长办公会审议,校党委审定后执行。

五、岗位设置与聘任(一)岗位类别设置。

全校岗位设置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

根据学校发展和工作需要,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学校可设置特聘岗位,主要用于聘用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等特殊需要。

(二)岗位等级设置。

根据岗位性质、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对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分别划分岗位等级。

(三)岗位结构比例。

1、学校五、六级,七、八级,九、十级职员管理岗位结构比例根据省编办、省事业单位改革办公室的规定另行制定。

2、学校专业技术人员高级、中级、初级结构比例为4.5︰4︰1.5。

其中,高校教师高级、中级、初级结构比例为5︰4.5︰0.5。

高校教师二级、三级、四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1.5︰3.5︰5;五级、六级、七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3︰4︰3;八级、九级、十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3.5︰4.5︰2;十一级、十二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6︰4。

3、工勤技能岗位中一级、二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为5%,三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为30%。

高校教师岗位是学校的专业技术主要岗位,其他系列专业技术岗位最高等级,原则上低于教师岗位最高等级。

(四)岗位聘任按照《贵州大学人员聘用管理办法(试行)》,学校与应聘个人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通过签订聘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确定受法律保护的劳动关系。

根据工作需要,在首次聘任中的几种情况分别按以下办法处理:1、职员中年龄距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不足三年的,不再聘任五至八级职员岗位,根据单位安排承担实质性工作,并保留原任职务等级的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待遇和省定岗位津贴、通讯费。

2、高职低聘的人员在完成所聘岗位职责规定任务后,保留原职务级别的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待遇一个聘期,按承担工作任务享受校内绩效工资。

3、跨系列聘任人员在完成所聘岗位职责规定任务后,可以就高保留原职务级别的岗位工资、薪级工资一个聘期,按承担工作任务享受校内绩效工资。

4、学校在职在编人员优先聘用。

六、岗位考核建立健全科学、客观、量化的考核评估指标体系,完善考核制度,加强聘后管理。

七、其他(一)关于在专业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同时任职1、学校根据业务工作需要和上级规定,确定部分必须的业务单位,其单位负责人可以在担任专业技术职务的同时,兼任管理工作。

经批准同时在专业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任职的人员,必须履行专业技术职务岗位(减免部分业务工作量)和管理岗位职责,考核时接受双重考核。

学校按减免业务工作量适当增加兼职人员专业所在单位的专业技术岗位编制。

2、在管理岗位上工作,具有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同时具有高校教师资格,未聘任专业技术岗位的人员,受业务单位聘请并经所在单位批准,可以承担不超过每周4学时的教学任务,超过部分一律不计算报酬。

(二)人员分流1、提前退休。

在首次聘任中,未聘人员符合提前退休条件的可办理正常退休手续,并享受正常退休待遇。

2、转岗。

压缩临时用工,为聘余人员提供岗位;除专业技术人员岗位空岗可经过学校批准向社会公开招聘外,其余空岗必须面向校内公开招聘。

学校为转岗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条件。

3、待聘。

既不能提前退休,暂时又不能转岗的落聘人员,由校人才交流中心按学校对待聘人员的管理办法统一管理。

(三)绩效工资1、省定岗位津贴、通讯费项目部份与省有关政策衔接。

2、校内绩效工资分为岗位津贴和业绩津贴。

岗位津贴与履行岗位职责情况挂钩。

业绩津贴,教学科研人员根据可量化部分的工作量计算,其他人员根据全校教学科研业绩津贴水平和岗位工作情况确定。

(四)聘用工作时间安排根据教育部2008年6月对学校进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实际,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工作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主要进行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的设岗聘用,时间为2007年10月至12月。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1)出台三个主体文件,即《贵州大学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方案》、《贵州大学机构、编制和岗位设置管理暂行办法》、《贵州大学人员聘用管理试行办法》;(2)做好教师、实验、政工、工勤技能人员等系列的设岗工作,并出台相应文件;(3)对教师、实验、政工、工勤技能人员等系列的人员进行聘用;(4)其他系列专业技术人员的聘用,待相应行业主管厅局出台指导性文件后,再根据学校的实际设岗聘用。

第二阶段:主要进行管理人员的岗位设置和聘用,时间为2008年6月中旬至2008年7月。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1)做好管理人员的设岗工作,并出台相应文件;(2)对管理人员进行聘用。

第三阶段:主要进行校内分配制度改革。

时间为2008年8月,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校内的分配制度改革。

中共贵州大学委员会贵州大学二〇〇七年十月二十二日主题词: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方案中共贵州大学委员会办公室 2007年10月22日印发共印20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