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义务教育地方课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义务教育地方课程

在春天里拥抱,在问题中成长

——地方课《江南古民居》课例研究报告

第一次尝试上地方课,真是“一头雾水”,无从下手。一番思考后,我想,首先我得清楚两个问题:第一,地方课上什么?第二,地方课怎么上?于是,我查阅课程标准,上网搜索对地方课的解读、案例,了解了地方课的性质和目标。

地方课程是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它超越了学科课程的逻辑体系,是一门集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与自主性于一体的课程。在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组织者和实施者,要善于发现、挖掘课程资源,使我们的地方课程植根于现实生活,具有不息的生命力;同时,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各种地方课程资源,开展综合性教学活动。因此,我觉得地方课的目标应该定位于开发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拨开云雾见月明

找准这个目标后,我仔细研读了《江南古民》,对那傍水而建、白墙黛瓦、精巧雅致的古民居,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其说要上一节课,不如说又当了一回学生。很多知识,其实我们都是很陌生的。但是要上好一堂课,就得在台下做好十足的功课。因此,在备课前我收集了大量浙江几大古民居的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影像资料。我发现这备课的过程就是一次“充电”的过程,一节课备下来,我对江南古民居的了解深入了,备课思路也清晰了。

运筹帷幄待东风

结合地方课特点和教参建议,我给这节课制定了以下目标和教学设计:

【目标】

1.了解江南古民居傍水而建、白墙黛瓦、四水归堂等建筑特色及“天人合一”的文化特色。

2.观察古民居,体验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3.通过对江南古民居的了解,增强保护古建筑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人居住的房屋样式和风格也不同。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开启一段奇妙的旅行!

二、走进江南古民居

(一)欣赏古民居图片

欣赏古名居图片,说说对江南古名居的初步印象。

(这些江南古民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二)欣赏典型江南古民居

1.走进乌镇,感受建筑之美

学生欣赏视频,说说自己最喜欢乌镇的什么景色。

介绍“水阁”:乌镇河街并行、水路相连,为了方便生活,沿河的居民有一部分向河面延伸,称为“水阁”。

2.走进西塘,聆听传说故事

(1)西塘廊棚的来历

课件出示传说。

(2)欣赏廊棚图片,感受廊棚之长

师:大部分水乡都有廊棚,为何成了西塘的一大特色呢?

生(预设):西塘的廊棚很长。

3.走进诸葛和俞源,感受风土人情

(1)出示图片

诸葛村的“八卦”造型、俞源村的“黄道十二宫造型”。

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2)感受诸葛之奇

布局奇特:村中建筑格局按"九宫八卦图"样式布列

姓氏奇特:全部都是诸葛亮的后裔

风土人情:诸葛后裔们继承了先祖诸葛亮的优良传统,勤于学,精于业,人杰地灵,人才辈出。

三、深入典型江南古民居

1.寻找几处江南古民居的共同点和独特风格?请同学们阅读15课资料,通过小组讨论、提炼关键词的方法合作完成表格。

2.生交流反馈,师提炼板书。

四、保护古民居

1.引导学生对古民居的保护问题进行思考。

出示古民居拆迁图

2.看着这些承载着历史变迁的建筑文化遗产,正在慢慢消失,你有什么想法呢?

学生交流讨论、反馈。

3.出示各地出台的保护古民居的政策、新闻

4.走进家乡古民居——猜猜这是哪?(新光村、嵩溪古村落、江南第一家)

五、介绍家乡古民居

1.情境创设:如果外地的亲朋好友来浦江玩,你会带他们去哪儿看看呢?请你从资料中选一处自己最喜欢的家乡古民居,当一回小导游吧!

2.布置课外活动

(1)走进家乡的古民居

(2)活动建议:(1)把他们的建筑年代、特色和现状记录下来,与同学交流。(2)呼吁保护古民居。

教学反思:从浙江最有名的四大古镇进入,了解古民居的共同点以及独特风格,再延伸到家乡的古民居,从热爱家乡的情感出发,帮助孩子树立保护古民居的意识。整堂课看似水到渠成,既有课程资源的开发、又关注到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但总感觉有点面面俱到、蜻蜓点水的味道,孩子们的参与热情并不高,地方课的地域性、体验性、情感性也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博观约取厚积薄发

正当我困惑迷茫的时候,强大的磨课团队给了我极大的帮助和鼓舞。他们对这节课提出了一些问题和建议,使我“柳暗花明又一村”。

首先是教学内容太散,最好能创造情境,一环扣一环。其二是教师一言堂现象严重,教师自己“口如悬河、滔滔不绝”,很少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应该多关注学生的体验,学生的主体性没有体现出来。第三是教学内容只停留在教材,内容单调、覆盖面太广,没有深入,应该充分开发咱们家乡古民居的风土人情、独特风格等课程资源。

心有明灯不畏远行

磨课的团队的建议就像一盏明灯指引着我前行。除了上面提到的三个方面,我还从教师的课堂引导组织、课堂生成的处理方法、学生的参与度等方面分别进行关注。

第二次教学过程改变创新部分:

这一次,将整堂课设计成一次旅行,环环相扣,以“欢迎来到江南民居大观园”导入,带领孩子们一站站体验。

(一)第一站:资料珍藏馆

(二)第二站:影音欣赏厅

(三)第三站:最强大脑馆

(四)第四站:浦江风情馆

(五)第五站:综合实践馆

其实这几个环节内容不变,只是在设计上增加了一些趣味性,比如将知识抢答赛设计成“最强大脑”的形式,学生们兴趣浓厚。另外,在整堂课中,我不仅是知识的“呈现者”、对话的“提问者”、还做了学业的“评价者”、纪律的“管理者”,更重要的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呈现出信息的“重组者”,通过不断的启发,引导孩子在自主探究合作中自己去发现问题、寻求真相。比如,提到乌镇的水阁,我会问孩子们,关于水阁,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提起天井,我会引导孩子试着描述天井的样子,从而加深孩子们对江南古民居的印象。

教学反思:这节课,学生果真动起来了,但是我要在收集处理这些信息的水平上,来完成的更高水平的“动”,形成新的、又具有连续性的兴奋点和教学步骤,才能使教学过程真正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创生性质。但是这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看似完美,却缺少生成性,亦步亦趋,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迸发,情感体验也停留在表面,学生的主体性依旧没有很好体现。

一路前行一路收获

这次,教导主任傅先知老师和磨课组的老师们又给了很多中肯的建议。

傅主任:可以将真实的社会生活情景引入课堂,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这节课中,还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的实际,重视课堂体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贴近学生,也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才会让学生感受到真实。咱们浦江就有很多江南古民居,何不让孩子们先走进自己家乡的古民居,来了解江南古民居的特点呢?

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合理并归、简约形式、块状推进,才能充分挖掘背后的人文价值,丰盈学生的精神境界。因此,教学中还应侧重从小处着手,增加文本的厚度。除了白墙黛瓦、傍水而建,学生关注到马头墙、马腿这些特点了吗?如何引导学生将这些古民居的特点读厚了,理解透了需要技巧。

陈老师:教学的最优化就是教师设计的一切活动都能启发学生的思维,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大的收获。教学设计应从贴近学生的生活实例出发,用自己学生最感兴趣的形式,提供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材料,保证学生活动的内容和时间。教师可以提供学习材料而不是讲解,是组织原始信息而不是处理加工。

朱老师: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起着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中结合自身的经验和认识,获得个人独特的感受,从而不断认识自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