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电工基本操作》课程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工基本操作》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电工基本操作
适用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应用专业
参考课时:126课时
一、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通过典型任务的安装、调试和检测,使学生掌握相关电气识图、安装、调试和检测与设计的核心技能,具备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行业、企业对电工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基本要求的调查,进行《电工基本操作》课程开发设计。其设计思路,打破原来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以培养学生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为要求,设计典型工作任务为教学内容,每个工作任务以任务分析、任务描述、相关知识、任务实施、归纳总结、随堂练习和拓展提高七个环节来构建。相关知识把握“必需、够用、实用”原则,紧紧围绕完成电工基本操作工作任务的所需来选取,通过拓展提高来开阔学生的思路和眼界。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实施教学,并综合运用,任务驱动、演示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做中教、做中学”,在完成每个工作任务中学习必要的相关理论知识,掌握娴熟的连接、调试和检测操作技能。
本课程更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必须考虑该专业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此外,《电工基本操作》教材与《电力拖动》教材,配合使用。适当关注前置、后续专业课程的内容安排。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课前准备与课堂参与相结合、课内学习和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重点评价学生学习态度和职业能力。
二、课程目标
(一)职业能力目标:
1.使学生具备识别、安装、调试和检测的核心技能;
2.能熟练使用电子仪器仪表和电工工具;
3.掌握相应连接电气线路的工艺;
4.具备识读典型电气原理图、建筑电气图的能力;
5.具备检测和排除低压配电电路、电动机、电力变压器常见故障的能力;
6.掌握电工基本的安全操作规范。
(二)职业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养成正确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3.强化学生安全生产、节能环保和产品质量等职业意识,养成良好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号学习项目学习任务活动设计
参考
课时
1 常用仪表使
用及用电安
全
1.万用表的使用;
2.钳形电流表的使用;
3.兆欧表的使用;
4.低功因数表率的使用;
5.直流单臂电桥的使用;
6.电工用电安全常识。
1.收集资料,讨论并正确确定
工作任务;
2.准备仪器仪表工具及产品
套件;
3.正确使用万用表、钳形电流
表、兆欧表、低功因数表率、
直流单臂电桥;
4.应用用电安全常识处理问
题;
5.触电急救演练规范到位;
6.参照任务实施评价标准进
行评价。
40
2 低压配线安
装与建筑电
工识图
1.导线的连接;
2.塑料护套线配线;
3.线管配线;
4.照明灯具及插座安装;
5.进户装置和配电装置安装;
6.建筑电工识图。
1.收集资料,讨论并正确确定
工作任务;
2.准备仪器仪表工具及产品
套件;
3.正确使用电工工具进行各
种导线的连接;
4.在实训室网孔板上安装、调
试与检测照明电路及低压配
电装置;
45
号课时
5. 应用建筑识图知识进行建
筑电气平面图的设计,并进行
模拟建筑物电气安装;
6.演示产品电路功能,参照任
务实施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3 常用电机的
维护与检修
1.单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检
测;
2.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拆
装与维修。
1.收集资料,讨论并确定工作
计划;
2.准备仪器仪表工具及产品
套件;
3.识别与检测单相交流异步
电动机、三相交流异步电动
机;
4.在实训室工作台安装与
检修电动机及控制电路;
5.总装配三相交流异步电动
机产品;
6.通电调试电路功能,观察及
测量主要参数;
7.演示产品电路功能,参照任
务实施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20
4 中小型电力
变压器日常
维护与检修
1.中小型电力变压器日常
维护与检修。
1.收集资料,讨论并确定工作
计划;
2.准备仪器仪表工具及产品
套件;
3.识别中小型电力变压器;
4.对电力变压器进行日常维
护训练;
5.对电力变压器进行常规电
气故障检测训练;
6.通电调试电路功能,观察现
象及测量主要参数;
7.演示产品电路功能,参照任
务实施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15
6 机动 6
号课时
7 结业考试理论试题占30%
实操试题占60%
平时成绩占10%
4
8 总课时
四、实施建议
(一)教材编写建议
教材编写应以本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要充分领会和掌握本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基本内容和要求,并整体反映在教材之中。
1.应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将典型任务的安装、调试与检测和生产生活中的实际相结合,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注重反应电工基本操作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
2.应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遵循着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
3.以“工作任务”为主线设计教材内容,以典型电子产品制作来组织相关知识,以任务实施来培养学生焊接、安装、调试与检修等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二)教学设计
应按行业、企业对电工操作的要求,建设具备电工操作、生产与调试情境相符合的实训室,安排一定数量的工作台,配备一定数量的焊接工具、仪器仪表、检测设备等;设置有学生小组学习讨论区,在理实一体化模式下进行教学,理论联系实践,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电子技术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应积极创造条件,带领学生到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参观、实训(顶岗实习、社会实践)。
(三)教学方法建议
1.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以适应电工维修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职业岗位变化,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适应地区及学生学习需求的多样性,对教学项目灵活选择,体现课程的选择性和教学要求的差异性。教学过程中,应融入对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