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原理及应用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原理及应用磁共振成像简介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一种医学成像技术,利用磁性共振现象和无线电波信号,对人体进行成像的方法。
它可以非侵入性地获取人体内部的高清图像,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观察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MRI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利用医学应用中的高强度磁场使得人体内的原子发生共振,从而捕捉并分析自发放射的放射线。
MRI分为多种类型,如结构成像、功能成像、弥散成像等,其中弥散成像应用较为广泛。
弥散成像的概念弥散成像是指通过测量水分子扩散运动的速率和方向,来还原影像图像结果的过程。
水分子扩散运动的速率和方向取决于组织状态。
弥散成像的原理弥散成像通过特定的扫描序列和强度梯度对水分子进行编码,并记录其在空间过程中的移动和扩散。
机体中的水分子扩散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的扩散系数也不同,因此可以对组织状态进行区分。
弥散成像中,常用的成像模式是弥散加权成像模式,即通过改变弥散梯度在空间上的分布来实现加权,在成像中强调不同的结构。
弥散梯度的方向和强度变化对应不同结构的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应用弥散加权成像目前应用较广泛,主要用于以下方面:1. 脑部疾病诊断脑部中白、灰物质的分布在MRI影像中很难区分,通过弥散加权成像,利用水分子通过灰色及白色物质所具有的不同的弥散系数,可以区分出正常情况下的脑部组织结构。
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进行疾病诊断,如肿瘤、卒中等。
2. 脑干横纹束成像脑干横纹束是连接脑干和大脑皮层的一束神经纤维,不同于其他成像技术如CT,弥散加权成像可以更加明显地显示脑干横纹束的位置和走向。
3. 心脏疾病的检测和评估弥散成像可以对心肌疾病进行评估,包括心肌梗塞和心肌水肿等。
弥散加权成像可见心肌内部分区域中水分子扩散受限,炎性细胞浸润的损伤区域,提高早期发现病变的概率。
弥散加权成像是一种重要的MRI成像技术,利用细微水分子扩散的情况,帮助医生更清晰地了解身体内部器官和组织的情况。
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的研究进展
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的研究进展汪国宴;冯平勇;宋振虎;王藏海【摘要】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是在自由呼吸状态下完成的大范围(包括胸部、腹部及盆腔)薄层扫描经三维最大密度投影重建得到的高信噪比图像,可立体、直观地显示病变部位、形态、大小及范围,对病变的显示达到同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相媲美的效果.WB-DWI自2004年Takahara等[1]首次提出后,迅速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相比PET和核素骨显像具有费用低、简便快捷和无辐射等优点.现就WB-DWI的技术原理及其在恶性肿瘤骨转移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应用进展综述如下.【期刊名称】《临床荟萃》【年(卷),期】2011(026)022【总页数】4页(P2018-2021)【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弥散;肿瘤转移;诊断,鉴别【作者】汪国宴;冯平勇;宋振虎;王藏海【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影像科,河北石家庄050000;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影像科,河北石家庄050000;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影像科,河北石家庄050000;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影像科,河北石家庄0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46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是在自由呼吸状态下完成的大范围(包括胸部、腹部及盆腔)薄层扫描经三维最大密度投影重建得到的高信噪比图像,可立体、直观地显示病变部位、形态、大小及范围,对病变的显示达到同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相媲美的效果。
WB-DWI自2004年Takahara等[1]首次提出后,迅速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相比PET和核素骨显像具有费用低、简便快捷和无辐射等优点。
现就WB-DWI的技术原理及其在恶性肿瘤骨转移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1 主要技术原理和进展1.1 弥散的概念弥散为分子在媒介中的一种随机热运动即布朗运动。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是在常规MRI基础上,在X、Y、Z轴3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施加弥散敏感梯度,从而获得反映体内水分子弥散运动状况的MR图像。
MRI弥散成像的基本原理
MRI弥散成像的基本原理一、磁共振弥散成像的基本概念1.弥散(diffusion):是描述小分子在组织中微观运动的物理概念,是分子等微观颗粒由高浓度向低浓度弥散的微观移动,即布朗运动,单位为mm2/s。
2.受限弥散:弥散在生物体内的表现。
弥散运动将使溶液系统中的浓度梯度逐渐消失。
但是,在生物体中细胞内外或小器官内外却能保持不同的化学环境,这是由细胞膜的屏障作用决定的,也就是说,膜有阻碍分子自由通过的功能,从而使有些分子的跨膜弥散受到限制。
受限弥散构成了弥散成像的基础。
3.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MR imaging,DWI):人体中70%是水,通常所说的弥散主要指水分子或含水组织的弥散。
MR 通过氢质子的磁化来标记分子而不干扰它的弥散过程。
在任一常规MR成像序列中加入弥散梯度突出弥散效应即可行弥散加权成像,可以对组织中水分子的弥散行为直接进行检测。
人体内水分子弥散运动速率与状态呈微米数量级的运动变化,与人体组织细胞的大小处于同一数量级。
因此,弥散加权成像使MRI对人体的研究深入到细胞水平的微观世界,反映着人体组织的微观世界几何结构以及细胞内外水分子的转运等变化。
4.弥散张量成像(difussion tensor imaging,DTI):在均质的水中,水分子的弥散运动是一个三维的随机运动,在不同的方向上弥散程度相同,称为各向同性(isotropic)。
而在人体组织中,水分子在三维空间的弥散要受多种局部因素如细胞膜及大分子物质的影响。
尤其在有髓鞘的神经纤维中,水分子沿轴突方向的弥散速度远大于垂直方向的弥散,此种有很强方向依赖性的弥散,即弥散的各向异性(anisotropic),即水分子的活动在各个方向上其弥散规律不是随机均等的,而是有弥散方向的不均匀性。
这个现象在脑白质、骨骼肌、心肌等多种组织中均可见到。
各向异性的程度用量化指标来测定,并用向量图或彩色编码来表示即为弥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宫颈癌中的应用进展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宫颈癌中的应用进展宫颈癌(CC)是女性生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手术切除是早期CC患者首选的治疗方式,而对中晚期患者,常选择同步放化疗。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是观察水分子微观运动的成像方法,为常用的无创检查方法之一,其在CC诊断、临床分期、疗效判断及监测复发中有重要意义。
本文就DWI在CC以上几个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并指出优势与不足,探讨发展现状。
期望为CC患者制定更加精准化、个体化的诊疗方案提供指导。
[Abstract] Cervical cancer(CC)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malignant tumors in the female genital tract. For patients with early CC,surgical is the preferred treatment,and synchronous radiotherapy is often selected for patients in the middle and late stages.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is an imaging method to observe the microscope motion of the living water molecule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diagnosis of CC,clinical staging,evaluation of curative effect and monitoring of recurrence as one of the common noninvasive methods. This article i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application of DWI in CC. It also points out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Expected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more accurate and individualize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rograms for patients with CC.[Key words] Cervical cancer;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Radiotherapy;Review;Efficacy monitor宮颈癌(cervical cancer,CC)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研究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研究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期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64例急性期不同时间段的脑梗死患者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图像与常规扫描T1WI,T2WI和FIR信号图像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64例患者中,发病3 h内共10例,其中4例DWI出现稍高信号,占40%;3~6 h共12例,其中7例DWI见稍高信号,占58.33%;7~12 h共28例,其中26例DWI见高信号,占92.86%;13~24 h共14例,T2WI,FIR和DWI均见高信号占100%。
结论低场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与常规扫描对比,低场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早期脑梗死有较高敏感性及特异性。
关键词: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急性脑梗死应用早期诊断、早期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病情控制及患者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今临床上对于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常采用磁共振(MRI)和CT检查,但是这两种检查手段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对急性脑梗死的超早期诊出率较差,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对急性急性组织梗死的超早期诊断具有很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64例患者中,发病3 h内共10例,3~6 h共12例7~12 h共28例,其中女性患者27例,男性患者37例;年龄为43~73岁,平均年龄为(59.7±9.2)岁;病程在2h~7d之间,平均病程为(2.3±1.0)d。
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
1.2方法:使用GE Signa0.35永磁型磁共振成像系统,正交头线圈。
轴位常规扫描:SE T1WI(TR460ms,TE15ms),FRFSE T1WI(TR4500ms,TE91.7ms),FSEIR(TR7000ms,TE111ms),激发次数3。
成人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的正常表现
11 研 究对象 :0 1 1 . 2 1 年 月至 2 1 年 6月共 1 01 8名经临床 、 X线 、 超声 及心 电图检查均无 异常 , 且无 肝炎 、 核等传染病 结
史的健康志愿 者 , 中男性 9例 , 其 女性 9例 , 年龄 2 ~ 1 , O7 岁
中位年龄 4 5岁。分 为 3个年龄组 ,0岁~ 1 )3 2 组( 组 、6岁~ 组 ( 2组 ) 5 5组( )每组男女各 3 。所有患者均无磁 及 17 3组 , 例 共振成像 ( I检查禁忌证 , MR ) 均签署 知情 同意 书。
致性 调整 , 8段采集 , 分 一次采集 3 , O层 各段采集时间 2 2s 4 , 轴位采集后 , 将全部弥散原始 图像进行逐次相加 , 每段 3 , 0 段 与段 间有 2层重叠 , 成整个扫描共需 时19 6s W43 完 3 。A . 工 作站行 3 . P重建及黑 白翻转技术显示观察图像 。 D MI
由于磁敏感效应一般会 出现伪影 而致 图像变形 。口咽部淋巴
结环 、 颈部小淋 巴结及 双侧腋下小淋 巴结呈高信号影[ 3 1 。肺部 和纵隔呈低信号 , 这是由于肺实质 因含大量气体 , 质子密度低
并且易产生磁敏感伪影 , 导致磁共 振信 号低。纵隔 由于其脂
4 m 4 m, 0c x 0c 层厚 7m 间距 1mm, m, b值 6 0 中心频 率一 0,
背景信号, 包括血管 、 肉、 肌 骨髓及脂肪等组织信号 , 更加凸显
病变 , 从而有利于检 出病灶 。 健康成人各部 位在 WB D 上的表现受其组 织成 分 、 . WI 血 流灌注 、 分子扩散 运动 、 水 呼吸 、 心脏 血管搏动 和 T WI 2 本底 信号影响。 中枢神经系统 呈高信号 , 可能是 由于其血供 丰富
弥散加权成像DWI原理和临床应用PPT
多模态成像融合
将DWI与其他成像技术(如 MRI、CT等)进行融合,实现 多模态成像,提供更全面的医 学影像信息。
个性化治疗
结合基因检测等手段,根据个 体差异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提高治疗效果。
普及推广
随着DWI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应 用效果的验证,其在临床上的 应用将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普
DWI可以区分肿瘤组织和正常组 织,有助于精确测量肿瘤体积,
评估肿瘤缩小或增大的情况。
脑卒中治疗效果评估
在脑卒中治疗过程中,DWI可 以监测脑组织中水分子扩散的 变化,评估缺血或梗塞区的大
小和范围。
通过DWI,可以观察脑卒中 后脑水肿的情况,判断病情
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DWI可以评估溶栓或取栓治疗 的效果,指导后续治疗措施。
弥散加权成像DWI原理和临 床应用
汇报人:WI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 DWI在治疗效果评估中的应用 • DWI的局限性及未来展望 • 结论
01
DWI原理介绍
弥散概念
弥散是指水分子的随机热运动,即分子的随机位移。在活体 组织中,水分子的弥散运动受到细胞内外屏障的限制,因此 ,水分子在组织中的弥散程度可以反映组织微观结构的特点 。
DWI图像解读
DWI图像可以显示组织中水分子的扩散 运动情况,通过观察图像中信号的强度
和分布,可以对组织结构进行评估。
DWI图像的信号强度与组织的弥散系数 成反比关系,即弥散系数越低,DWI图
像的信号强度越高。因此,通过观察 DWI图像的信号强度可以判断组织结构
的特征,如肿瘤、炎症、梗死等。
DWI图像还可以通过扩散张量成像( DTI)技术进行更深入的分析,以评估
及。
感谢您的观看
弥散加权成像名词解释
弥散加权成像名词解释
弥散加权成像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 是一种磁共振成像技术,用于检测组织中水的移动,并对这种移动进行加权,从而提高病变的探测灵敏度和特异性。
与传统的磁共振成像技术 (如 T1 和 T2 加权成像) 不同,DWI 使用高场的磁场和一系列不同的扩散加权参数来成像。
这种技术可以检测组织中的不同部位和不同类型的病变,如肿瘤、血管疾病和感染等,并对这些病变进行分类和定位。
DWI 的工作原理是,组织的水分子在磁场中受到 RF 脉冲的激发,形成共振信号。
这些信号在随后的重建过程中被加权,以反映组织中水的移动和扩散。
DWI 图像上的高信号表示组织中的水分子分布稀疏,低信号则表示水分子分布密集。
这种信号分布的差异可以用于识别不同类型的组织和丰富的病变,如肝癌、肝外组织、肝细胞癌等。
DWI 技术在医疗保健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如肿瘤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和治疗方案的制定等。
与其他影像学技术相比,DWI 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以检测出微小的病变和异常结构,并对病变进行分类和定位。
此外,DWI 还可以检测出某些药物在治疗中的作用,如靶向治疗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
总之,DWI 技术是一种高级、灵敏、可靠的影像学技术,可以用于检测和诊断各种复杂的疾病和病变,对医疗保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脑卒中早期诊断中的优势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脑卒中早期诊断中的优势在我国,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其在早期发病时症状不同,需要详细诊断,才能确定患者的脑卒中类型,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能够对患者的脑卒中早期诊断提供帮助。
如果家中有病人出现脑卒中,应将患者平卧静置,头部歪向一侧,避免搬动患者,及时拨打120求救电话,等待救援,如果病人心跳和呼吸停止,应在医生电话指导下进行心肺复苏术操作。
到达医院病人脱离危险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能够有效帮助医生迅速诊断出脑卒中早期症状及类型,那么具体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有哪些优势呢?一、什么是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首先我们要先了解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即(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DWI能够反映组织和病变内水分子弥散运动及受限程度,是无创检测水分子弥散运动的唯一方法,其中DWI的信号形成机制是在人体的活体组织中,体内水分子的弥散运动包含了细胞内外以及跨细胞的整体运动出现灌注式微循环,其表现为细胞外运动以及灌注导致的DWI信号衰减,医生根据观察组织内水分子随机运动的强烈程度判断DWI的信号衰减程度。
其成像序列SE-EPI即单次激发多层面自旋回波-回波平面加权成像序列,会在自旋回波序列的基础上在3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于180度脉冲前后分别施加成对的弥散敏感梯度脉冲。
其能够明显减少成像时间,降低运动伪影propeller技术应用,增加因分子运动而使信号强度变化的敏感性。
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的原理知多少弥散加权成像的物理基础在于人体中大约有70%的水,与DWI有关的弥散主要指体内水分子(包括自由水和结合水)的随机位移运动。
水分子随机运动过程中不断相互碰撞,每次碰撞后水分子发生偏向并旋转,使其位置与运动方向发生随机变化。
在存在浓度梯度情况下,Fick's定律即(分子弥散运动遵循定规律)。
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分子总是会从浓度高的那一方向朝着浓度低的那一方向位移。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各向异性( anisotropy ) :弥散是一个矢量,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各向异性 是水分子弥散矢量的重 要体现,即水分子在某个位置上可以向任意一个方向运动,但是其向各个方向运动的量并不相同,如水分子在平行 于神经纤维的方向上较垂直其方向上更易弥散。
引言
引言
磁共振弥散加权 (Magnetic resonance diffusion weighted,MRDW) 成像提供了不同于常规核磁共振成 像(MRI)图像的组织对比,能对脑组织的生存和发育提供潜在的、惟一的信息。在显示急性脑梗死和与其他脑急性 病变的鉴别上非常敏感,同时,对肿瘤、感染 、外伤和脱髓鞘等病变也能提供一些信息。弥散加权成像的Fra bibliotek用前景及其局 限性
弥散加权成像的应用前景及其局限性
MRDWI不仅在脑部疾病的诊断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而且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MRDWI已经在乳腺、肝 脏 、颈髓等处的疾病诊断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总之, MRDWI作为目前唯一非侵入性检测活体组织内水分子 运动的技术,在病变 的检出中具有重要价值,尤其对良、恶性病变 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弥散加权成 像对磁场的匀场要求较高,对靠近骨组织的脑内病变会出现伪影。另外,由于胶质瘤、脑膜瘤、淋巴瘤、急性脑梗 塞 等都可以表现为 MRDWI高信号;而胶质瘤、脑膜瘤等由于内部组成成分的不同,使得同一种病在MRDWI中可以 有多种不同的表现,且 ADC值的统计也有一定程度的重叠。使得弥散加权成像的广泛应用存在一定困难。随着 MRI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以及对 MRDWI研究的增多,相信 MRDWI会在病变的定性中体现出更大的价值。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
值可为 临床治疗提供可靠 的影像 学信息 。
1 资 料 与 方 法
高信 号 , D A C图 上 均 为低 信 号 ,2 像 例 显 示 稍 高 信 号 , T WI
收集 2 1 年 1月 ~ 0 1年 7月期 间 2 01 21 2例疑
1 1 一般 资料 .
T WI 1 像例显示稍低信 号 ,L I F A R像例显示 高信号 。多灶性 急
性期脑梗死 1 0例 中 , 3例 伴发 慢 性 脑梗 死 ,2 呈 高信 有 T WI 号 ,L I F A R呈高信 号 , W1 低信 号 , D D 呈 A C图呈等信 号 。测 定 梗死灶及对 侧相应正常部位脑组 织的 A C值分别 为( . 1± D 05 0 2 ) X 1 、( . 6 ±0 0 5 × 1 。 m ・s , 用 .0 0一 07 .6 ) 0 m ~ 采 S S1. P S0 0软件包进 行 分析 , 计量 资 料 进行 统 计 学 分 析 , P<
变 的显 示 率 可 达 10 , 被 认 为 是 诊 断 脑 梗 死 最 敏 感 的 成 0% 其
全部 2 2例 中均经 临床 及 MR诊 断为超急性 、 急性 期脑梗 死 。其 中超急性期脑梗 死 3例 , 急性 期 1 9例 。病 变 部位 : 脑 干梗死 3例 , 基底节 区脑梗 死 7例 , 卵 圆中心 脑梗 死 1例 , 半 颞 叶脑梗 死 1例 , 多发 脑 梗 死 l 0例 。本 组 超 急 性 期 3例 ,
j P n , U N X a—iWA G Q a —a g i e g Y A i y, N u nb n o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值
学术论著中国医学装备2023年1月第20卷第1期 China Medical Equipment 2023 January V ol.20 No.1*基金项目: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研课题(17PJ600)“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应用于局部晚期宫颈癌腔内后装放疗疗效预测、评价及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核工业四一六医院盆腔随访的前瞻性临床研究”①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核工业四一六医院放射科 四川 成都 610051②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核工业四一六医院肿瘤科 四川 成都 610051*通信作者:*******************作者简介:李健,男,(1984- ),本科学历,主治医师,从事腹盆部影像研究工作。
[文章编号] 1672-8270(2023)01-0042-05 [中图分类号] R737.33 R445.2 [文献标识码] AClinical value of DWI-ADC value in predicting the curative effect of intracavitary brachytherapy on LACC/LI Jian, KONG De-jun, HU Xiang, et al//China Medical Equipment,2023,20(1):42-46.[Abstract] Objective: T o analyze the clinical value of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DWI-ADC) value in predicting the curative effect of intracavitary brachytherapy on 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 (LACC). Methods: Seventy-two patients who underwent intracavitary brachytherapy in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were divided into the effective group (32 cases) and the ineffective group (40 cases) according to the curative effect of intracavitary brachytherapy. All patients underwent intracavitary brachytherapy as the frequency of twice/week and 5.75 Gy/week so as to record relevant adverse reaction. The ADC value and the difference value of ADC value before and after 2 times of radiotherapy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ROC) curve was drawn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value of ADC value in predicting the curative effect of intracavitary brachytherapy on LACC. Results: All of 72 patients successfully completed concurrent radiochemotherapy, the ratio of white cell to neutrophil of 36 patients reduced during treatment period, and 5 patients occurred granulopenia fever, and 25 patients were anemia, and 5 patients occurred thrombocytopenia, and 2 patients occurred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 included emesis, diarrhea and bellyache, and the relevant adverse reaction of them were 1-2 grades. Before treatment, the ADC value of effectiv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ineffective group (t =-2.958, P <0.05), and the ADC value and the difference value of ADC value after 2 times of radiotherapy of effectiv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ineffective group (t =5.390, t =5.738, P <0.05). The area under curve (AUC) of ROC curve of the ADC difference value was highest in predicting the curative effect of intracavitary brachytherapy on LACC. When the cut-off value of ADC difference value was 0.46,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that were respectively 75.00% and 78.12% in predicting the curative effect of intracavitary brachytherapy on LACC. Conclusion: The ADC value can be used as a reliable indicator to predict the curative effect of intracavitary brachytherapy on LACC. In addition, the predictive performance of ADC difference value between before and after 2 times of radiotherapy is more remarkable.[Key words] Magnetic resonance (MR); 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 (LACC); Intracavitary brachytherapy; Curative effect;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First-author’s address]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The 2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engdu Medical College, Nuclear Industry 416 Hospital, Chengdu 610051, China.[摘要] 目的: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DWI-ADC)值在预测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腔内后装放射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弥散加权成像(DWI):从原理到临床
弥散加权成像(DWI):从原理到临床前⾔磁共振成像(MRI)是神经科疾病最重要的检查⼿段之⼀,对神经科疾病的临床诊疗有着深远⽽持续的影响。
MRI序列繁多,每个序列都能侧重反映组织间某种特性的差别(所谓的侧重即是MRI中经常说的“加权”的意思,⽐如最常⽤的T1加权成像(T1WI)侧重反映组织间的T1弛豫时间对⽐,T2加权成像(T2WI)侧重反映组织间的T2弛豫时间对⽐)。
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e,DWI)则是侧重反映组织间⽔分⼦弥散情况的对⽐,是⽬前颅脑MR成像最常⽤的序列之⼀,也可以说是神经科医⽣“最喜欢”的序列之⼀,其成像速度快,对很多疾病的诊断都能起到⾮常重要的作⽤。
本⽂将以神经系统疾病为例,简单阐述DWI形成的原理、阅⽚注意事项以及常见的临床应⽤,希望对各位读者特别是临床医⽣和MR初学者有所助益。
⼀、什么是弥散?什么是弥散受限?弥散(diffusion)是⼀种物理现象,指的是分⼦(MRI中主要指⽔分⼦)随机杂乱⽆章的运动。
正常脑脊液中的⽔分⼦状态接近⾃由⽔,可以⾃由运动⽽⽆所限制,⽆弥散受限(图1)。
⼀些特殊的病理⽣理过程会影响⽔分⼦这种⾃由运动(⽐如细胞毒性⽔肿),则称之为弥散受限(图2)。
⼀种组织是否有弥散受限可以通过DWI序列检测出来,会在DWI和ADC图中有相应的信号改变(灰⽩对⽐度改变)。
弥散受限在DWI表现为⾼信号,在ADC图中表现为低信号。
在熟知⼀些疾病的病理⽣理过程和弥散受限常见的成因的前提下,DWI和ADC图的信号改变就能帮助我们做出某些疾病的倾向性诊断。
图1:圆形代表⽔分⼦,箭头⽅向和长度表⽰运动⽅向和速度⼤⼩,⾃由⽔中,⽔分⼦运动杂乱⽆章。
图2:弥散受限。
某些原因(图中杂乱的线条表⽰)导致了⽔分⼦运动⽅向和速度的限制(箭头长度⼩于图1,表⽰速度减低)。
这种弥散受限可以通过DWI探测出来。
⼆、DWI序列是如何成像的,DWI和ADC图各有什么意义?⾸先,要明确⼀点的是,DWI序列并不是单纯的反映⽔分⼦弥散信息的序列,因为序列的特殊性,他始终都有不同程度的T2权重,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与其成像技术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