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残疾人就业及其影响因素分析_赖德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J OU RNAL OF RENMIN UNIV ERSIT Y OF CHINA No11 2008
我国残疾人就业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赖德胜 廖 娟 刘 伟
[摘要] 对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进行的分析表明,目前我国残疾人与非残疾人之间的就业率存在明显差距。在已实现就业的残疾人内部,城乡、地区、性别、不同残疾类型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就业差异。
残疾人的身体状况、受教育水平、社会保障状况、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其就业的主要原因。影响残疾人就业地区差异的因素主要包括经济状况、产业结构和社会保障等。残疾人在能够获得足够多的非劳动收入时,倾向于不就业;残疾人就业率与第一、三产业的比重呈正相关关系,与第二产业的比重负相关各地区残疾人中文盲、未接受过服务或扶助的人口所占比例越高,就业率就越高。为促进我国残疾人就业,应加强残疾人的康复工作,提高残疾人受教育水平,从而实现残疾人就业由岗位提供向能力提升转变,鼓励残疾人积极创业以带动就业等。
[关键词] 残疾人;就业;地区差异
[作者简介] 赖德胜:经济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廖娟: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刘伟: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北京100875)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残疾人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残疾人在教育、就业、贫困、康复等方面的状况都获得了极大的改善。但我国残疾人的就业形势仍然严峻,有关数据表明,当前残疾人的就业率只是非残疾人的一半左右,平均工资也只有非残疾人的一半左右;在未解决温饱问题的绝对贫困人口中,约有42%为残疾人,在相对贫困人口中,残疾人约占1/3。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中国残疾人的就业和发展状况,制定更为完善的残疾人就业与社会保障政策,就显得更为紧迫。因为保障残疾人的就业权利,使残疾人能够公平地参与社会生活,是一个社会文明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对于残疾人而言,就业不仅意味着经济收入,更重要的是,它是残疾人获得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的重要途径。促进残疾人就业,改善残疾人福利状况,也是政府关注民生、关注弱势群体,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国外学者对残疾人就业问题关注得较早,其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详尽的统计描述和推断,对残疾人就业现状和影响残疾人就业的因素进行研究[1][2];二是关注残疾人政策对其就业的影响[3][4]。而我国学者对残疾人就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残疾人就业现象的描述和就业政策的定性研究[5][6]、对残疾人就业中所存在的问题的对策研究[7]以及调查研究[8]等方面。本文将以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残疾人的就业现状,揭示影响我国残疾人就业的主要原因,并据此提出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政策建议。
一、残疾人就业的现状
2006年,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和国家统计局
联合多家部委共同开展了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4月1日,我国残疾人口总数已高达829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6.34%;有残疾人的家庭共7050万户,占全国家庭总户数的17.80%。目前我国残疾人的就业状况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总体上看,残疾人就业状况得到很大改善
① 根据1997—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
1996—2005年,我国每年新增城镇残疾人就业人数从16.22万人增加到39.1万人,增长了1.41倍。城镇残疾人的就业主要有按比例就业、
集中就业和个体就业三种形式。其中,以按比例就业方式实现就业的新增残疾人就业人数从2.5万人增加到11万人,增长了3.4倍;集中就业的残疾人数量在“九五”时期基本稳定(1996年新增就业5.24万人,2000年新增就业7.11万人),最近几年增长态势明显(2005年新增就业11.4万人);以个体就业方式实现就业的新增残疾人就业人数从8.45万人增加到16.7万人,增长了近一
倍。①与城镇残疾人就业状况类似,在这一时期,农村残疾人累计就业人数也基本上呈逐年增加的态势。与1996年相比,2005年农村残疾人就业人数增长了22.5%,达到1803万人。
(二)与非残疾人相比,残疾人就业形势严峻近年来,尽管残疾人的就业状况得到很大的改善,但和非残疾人相比,就业形势仍很严峻。在各个年龄段,残疾人的就业率都低于非残疾人。其中残疾人与非残疾人就业率差距最大的是在20~24岁和25~30岁的青壮年阶段,之后,这种差距随着残疾人就业比例的逐渐增加而缩小;在40~44岁阶段,两者均达到了就业率的顶点;在此
之后,由于非残疾人的就业率大幅度下降,而残疾
人就业率下降幅度较小,因此残疾人与非残疾人的就业差距不断缩小(见图1)
。
(三)在已实现了就业的残疾人内部,就业状
况在城乡、地区、不同残疾类型以及性别之间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第一,农村残疾人就业率高于城市残疾人。在全国15岁及15岁以上残疾经济活动人口内部,居住在城市的残疾人总体就业率为16.93%;而居住在农村的残疾人总体就业率大约是城市的两倍,为35.65%。而且,农村残疾人退休年龄比城市残疾人的退休年龄要大。从年龄结构来看,城市残疾人与农村残疾人的就业差异在40岁之前并不明显。从40岁开始,尤其是从45~49年龄组开始,由于城市残疾人就业率急速下降,农村残疾人就业率下降幅度相对较小,甚至在最初还略有上升,所以导致40岁之后,农村残疾人与城市残疾人就业率的差距越来越大。城市残疾人的退休年龄大约是从40~44岁开始,45~50岁开始进入退休的高峰期。而农村残疾人的退休年龄比城市残疾人要晚,一般是在45~49岁左右,之后逐渐进入退休高峰期,直到60~64岁达到最大(见表1)。
第二,东部地区残疾人的就业率低于中西部地区,而中西部地区残疾人之间的就业率相差不
表1全国15岁及15岁以上城市(农村)残疾人就业率(分年龄段)
年 龄15~1920~2425~2930~3435~3940~4445~4950~5455~5960~6465+城市(%)111432519535143411374415844131401843118323100131112160农村(%)
23180
43191
50144
57176
61149
64199
66110
62153
53112
42156
12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