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第三章 细菌遗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质 粒
1.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 2.编码产物赋予细菌某些性状特性; 3.可自行丢失与消除; 4.可通过接合,转化或转导等方式转移; 5.分为相容性与不相容性两种质粒。
质粒的种类
1.致育(F)质粒编码有性生殖功能; 2.耐药性质粒编码对抗生素耐药性,如R质粒; 3.毒力(Vi)质粒编码与致病性有关的毒力因子; 4.细菌素质粒编码产生细菌素,如Col质粒; 5.代谢质粒编码产生相关的代谢酶。
转座子携带的耐药基因
转座子 Tn1-3 Tn4 Tn5-6 Tn7 Tn9 Tn10 Tn551,Tn971
携带的耐药基因 AP(氨苄青霉素) AP,SM(链霉素),Su(磺胺) Km(卡那霉素) TMP(甲氧苄氨嘧啶),SM Cm(氯霉素) Tc(四环素) Em(红霉素)
第三节、细菌遗传变异的机制
第四节、遗传变异在医学中的应用
1.用于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 2.用于测定致癌物质; 3.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4.用于基因工程。
2. 转 导
转导(transduction )是 以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DNA 转移到受体菌的过程。
普遍性转导模式图
局限性转导模式图
3.溶原性转换
溶原性细菌因染色体上整合有前噬菌体, 从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称为溶原性转换 (1ysogenic conversion)
4. 接 合
接合(conjugation)是细菌通过性菌 毛相互连接沟通,将遗传物质(主要是 质粒DNA)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的过程。
第一节、细菌的变异现象
1.形态结构的变异,如H-O变异 2.毒力变异 3.抗原性变异 4.酶活性变异 5.耐药性变异 6.菌落变异,如S-R变异
第二节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一、细菌染色体 1.单一的双股螺旋状DNA长链; 2.附着在横隔中介体上或胞膜上; 3.缺乏组蛋白,无核膜; 4.约含4000-5000个基因; 5.基因具有一定生物学功能核苷酸序列。
(二)基因的转移与重组
遗传物质由供体菌转入受体菌的过程称基 因转移(gene transfer),而转移的基因与 受体菌DNA整合称重组(recombination)。
其方式有转化、接合、转导、溶原性转换 和细胞融合等。
1. 转 化
转化(transformation)是 供体菌裂解,游离DNA片段被受 体菌直接摄取,使受体菌获得新 的性状。
三、 噬菌体
噬菌体(bacteriophage ) 是侵袭细菌等的病毒,具有严格 的宿主特异性,可利用于细菌的 鉴定和分型,以追查传染源,为 分子生物学重要研究工具。
(一)、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
1.形态 多为蝌蚪形,分 头部和尾部两部分
2.结构 头部的外壳由蛋 白质组成,对核心有 保护作用。核心由 DNA或RNA组成,是 遗传物质。尾部在感 染细菌时起吸附作用。
溶原性和溶菌性周期
1:吸附(A噬菌体核酸 B细菌染色体)
2:核酸进入后环化 3:核酸与染色体整合 4:C为阻遏蛋白;
D为前噬菌体 5:溶原状态 6:UV照射,去阻遏蛋白 7:前噬菌体脱离染色体 8:复制 9: 溶菌状态
噬菌体的应用
1.用于细菌的鉴定和分型,对流行 病学的调查和追踪传染源有重 要意义。
2.检测标本中的未知细菌。 3.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工具,做外
源基因的载体。
四、 转位因子
转位因子是DNA分子上具有转位特性的核苷酸 序列,可在DNA分子中移动改变基因组的位置。 主要有三类: 1.插入序列( insertion equence,IS) ; 2.转座子(transposon,Tn); 3.转座噬菌体或前噬菌体 ( prophage)
接合时F 因子的转移与复制
R因子结构示意图
RTF:耐药性传递因子
resistance determinant :耐药性决定因子
IS:插入序列
பைடு நூலகம்
Tn:转座子
5.原生质体融合
原生质体融合(protoplast fusion)是 将细菌经青霉素或溶菌酶处理失去细胞 壁成为原生质体后,进行彼此融合的过程, 是一个人工基因转移系统。
第三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遗传(heredity)是指生物子代与亲代间的性 状相同性。
变异(variation)是子代与亲代之间的生物 学性状出现的差异。
包括:遗传性变异(基因变异)和非遗传性变 异(表型变异)。
变异(variation) (1)基因型变异是基因结构发生了改变, 特点是不可逆的,产生的新性状可稳定的 遗传给后代。 (2)表型变异则是影响因素去除后,变 异的性状又可复原,不能遗传。
3.有严格寄生性和高度 特异性。
(二)噬菌体与细菌的关系
1.毒性噬菌体(virulent phage)与溶菌周期,可使混浊菌 液变为澄清,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噬菌斑 (plaque)。
2.温和噬菌体(temperate phage)与溶原状态,噬菌体核 酸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形成溶原性细菌。
3.溶原性细菌能正常分裂,将前噬菌体传到子代,使细 菌产生免疫,不受毒性噬菌体裂解,且伴有形状改变, 并可进入溶菌周期。
(一) 突变(mutation):是由于遗传物质的 结构突然改变而引起的细菌性状的遗传性变异. 其规律是: 1.自然突变率极低,为10-6-10-9; 2.突变是随机的,不定向的; 3.可发生回复突变,即由突变株(mutant)恢复 至野生型(wild type)。
细菌发生耐药性基因突变与抗菌药物的使用无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