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蓝莓研发现状及产业化发展潜在优势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 : 2009203212 基金项目 : 浙江省农业厅 “三农五方”科研项目 ;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提升工程项目 作者简介 : 张慧琴 (1975 - ) , 女 , 浙江兰溪人 , 助理研究员 , 从事蓝莓等浆果生物技术与遗传育种研究工作 。 注 : 谢 鸣系通讯作者 。
张慧琴 , 等 : 我国蓝莓研发现状及产业化发展潜在优势
国内也有果品加工企业利ຫໍສະໝຸດ Baidu我国丰富的蓝莓野 生资源 , 进行蓝莓果实的初级加工[3] 。但由于野生 果的种类不尽相同 , 加上加工技术落后等原因 , 其 产品竞争力不强 。因此 , 仅依赖于野生蓝莓果实加 工的企业正在不断减少 。 112 我国蓝莓研究开发现状 11211 蓝莓适栽品种研发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 吉林农业大学 、南京植 物研究所 、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和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园艺研究所等单位先后从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 亚 、波兰 、芬兰 、日本和德国等国家引进蓝莓品种 100 多个[4 - 8] , 分 别 归 于 以 下 4 大 类 。1) 矮 丛 蓝 莓 。树体矮小 , 一般高 30~50 cm , 抗旱能力较强 , 抗寒能力极强 , 果实较小 , 适于加工 , 代表品种有 布罗密顿 (Blomidon) 、斯卫克 (Brunswick) 和坤蓝 (Cumberland) 等 。2) 高丛蓝莓 。又分为南高丛蓝 莓 、北高丛蓝莓及半高型高丛蓝莓 3 类 , 南高丛蓝 莓休眠期低温要求正好符合南方的气候条件 , 主要 品种有密斯黛 (Misty) 、奥尼尔 (OπNeal) 、夏普蓝 (Sharpblue) 等 ; 北高丛蓝莓喜冷凉气候 , 抗寒能 力较 强 , 休 眠 期 低 温 要 求 严 格 , 主 要 有 伯 克 莱 (Berkeley) 、蓝丰 (Bluecrop) 、公爵 (Duke) 等 ; 半 高型高丛蓝莓是高丛蓝莓与矮丛蓝莓的杂交后代 ,
土壤改良技术 。根据蓝莓根系分布较浅 , 且要 求土壤疏松通气 , 其 pH 值在 415~515 、有机质含 量在 30 g·kg - 1 以上的特性 , 有不少研究或生产单 位针对当地蓝莓园立地条件提出了相应的土壤改良 技术[11 - 16] 。其共性技术是施用硫 磺 或 硫 酸 亚 铁 、 硫酸铝等酸性肥料来调节土壤 pH , 并采用施酸性 泥炭和草炭 , 覆盖土壤和增施有机肥的方法对土壤 进行改良 。
在蓝莓果实功能性成分研发方面 , 我国远落后 于研发早的发达国家 。目前多数研发仅涉及果实中
44 6
2009 年第 3 期
花色素苷的种类 、含量 、提取及其抗氧化性分析等 方面 , 对其抗病功能研究不多 。对果实中诸如鞣花 酸等其它重要功能性成分的研发更少 , 尚处于分析 测定阶段[21 - 23] 。 113 蓝莓研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 潜在优势
211 土壤资源优势 我国土壤种类多样 , 其中酸性土壤的分布面积
最大 , 仅亚热带和热带地区的酸性土壤面积就达 1 亿多 hm2 。特别是我国南方分布着大量的酸性土 壤 , 红 (黄) 壤总面积达 218 km2 , 占国土面积的 2217 % , 其中极大部分地区适宜于蓝莓的种植 。如 浙江省红 (黄) 壤面积达 388 万 hm2 , 占全省土壤 总面 积 的 40 % , 其 中 较 适 宜 蓝 莓 种 植 的 面 积 为 3211 万 hm2 , 土壤资源极为丰富 。 212 种质资源优势
肥水管理技术 。蓝莓属于典型的酸性植物 , 能 有效利用土壤中的氨态氮 , 而对硝态氮吸收较差 。 配方施肥是蓝莓施肥管理中最关键的技术 。N 、P、 K比例一般 1∶1∶1 , 若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较高 , 其 比例可调节为 1∶2∶3 或 1∶3∶4 。微肥则采用叶面喷 施 。土壤的适当水分是蓝莓 生 长 所 必 需 的[17 - 18] , 目前通常选用沟灌 、喷灌和滴灌等方法来满足蓝莓 对水分的需求 。浙江省农科院园艺所应用肥水同灌 技术 , 有效地将配方施肥和合理灌水耦合成一体 。
44 4
2009 年第 3 期
我国蓝莓研发现状及产业化发展潜在优势
张慧琴1 , 谢 鸣1 , 梁英龙2 , 陈俊伟1 , 吴延军1 , 徐红霞1
(11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园艺研究所 , 浙江 杭州 310021 ; 21 新昌县西山果品有限公司 , 浙江 新昌 312580)
摘 要 : 系统介绍了我国在蓝莓品种筛选 、育苗技术 、栽培管理和果实功能性成分研发方面所取得的最新 进展 , 探讨了我国蓝莓在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潜在优势 。
根据我国各地引种蓝莓的试验结果 , 结合以上 4 大类品种群的自然特点和我国各地的气候特征 , 李亚东等[9] 将我国蓝莓生产规划成以下 4 种类型的 产区 。1) 长白山 、大小兴安岭蓝莓产区 。以发展 抗寒力强的半高丛蓝莓和矮丛蓝莓为主 , 主推品种 有美登 、斯卫克 、北蓝和北村 。果实以加工冷冻 果 、果汁 、果酒为主 , 要求发展速度与加工能力相 配套 。2) 辽东半岛 、胶东半岛蓝莓产区 。可利用 该地区经济发达 、交通便利 、便于出口等优势 , 发 展果实大 、鲜食风味佳的高丛蓝莓 , 主要推荐品种 有早蓝 、泽西 、蓝丰 、蓝天和晚蓝等 。3) 长江流 域蓝莓产区 。宜发展南高丛蓝莓和兔眼蓝莓 , 可加 工或鲜食兼用 。主推品种有夏普蓝 、艾文蓝 、佛罗 里达 、梯芙蓝和蓝宝石等 。4) 华南蓝莓产区 。主 要发展兔眼蓝莓品种 , 以鲜果供应东南亚 、中国的 台湾 、香港和澳门市场为目的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园艺研究所与浙江省新昌县西山果业有限公司等单 位合作 , 经多年 、多点 、多品种比较试验 , 初步认 为 , 园蓝 、粉蓝 、灿烂 、顶峰 、巴尔德温和夏普蓝 等品种较适于浙江省红黄壤丘陵地区栽培 。 11212 蓝莓育苗技术研发
南京植物研究所 、吉林农业大学小浆果研究所 和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等单位 , 已建立了 较成熟的组织培养和扦插繁殖等蓝莓苗木繁育技 术 。吉林农业大学采用组培脱毒技术对所选优良品 种快速扩繁[10] , 2000 年扩繁优质苗木 30 万株 , 目 前已达 100 万株的生产能力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 艺研究所等单位 , 在成功建立蓝莓组培快繁技术的 基础上 , 又提出了蓝莓扦插和种子繁殖技术体系 。 硬枝扦插主要适合于高丛蓝莓和矮丛蓝莓 , 而绿枝 扦插主要适合于兔眼蓝莓 、矮丛蓝莓和高丛蓝莓中 硬枝扦插生根困难的品种 。一般于花芽分化前剪取 嫩枝 , 在新梢第 1 次伸长生长停止到第 2 次生长开 始期间采集比较适宜 。嫩枝扦插成活率高低的关键
透过上述我国蓝莓研发现状 , 不难发现以下问 题亟待我们去解决 : 1) 栽培品种均引自欧美 、日 本等国 , 尚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当家品种 ; 2) 生产规模过小 , 对栽培模式 、贮运保鲜等支撑规模 化生产的技术体系缺乏系统研究 ; 3) 加工技术落 后 , 产品低档 , 对蓝莓功能性成分及保健作用缺乏 细致研究 。
我国野生蓝莓资源丰富 , 拥有越橘属植物中的 37 个种 。在东北主要种类有红豆越橘和笃斯越橘 , 在南方主要有各种类型的乌饭树属植物 。此外还收 集保存了全世界 4 大类蓝莓中的 100 多个品种 。国 内外丰富的蓝莓种质资源为自主育成新一代蓝莓品 种奠定了基础 。 213 劳力资源优势
关键词 : 蓝莓研发 ; 产业化 ; 潜在优势 中图分类号 : S66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052829017 (2009) 0320444203
蓝 莓 , 又 名 蓝 浆 果 、越 橘 , 为 杜 鹃 花 科 ( Ericaceae) 、越 橘 属 ( Vaccinium ) 多 年 生 灌 木 果 树 。自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率先实现蓝莓商品化生 产以来 , 加拿大 、澳大利亚 、荷兰和日本等五大洲 的 30 多个国家竞相引种栽培 , 目前已形成以美国 、 加拿大为主产区 , 欧洲 、澳大利亚 、新西兰 、日本 等国紧跟其后的世界蓝莓生产格局[1] 。蓝莓属一类 色香味俱全的小浆果 , 果实呈蓝色 , 被白色果粉 , 果肉细腻 , 甜酸适口 , 香气清爽宜人 。蓝莓果中含 有花色素苷 、黄酮等多种多酚类生理活性物成分 , 其抗氧化活性在 40 余种水果和蔬菜中最高 , 具有 促进视红素再合成 、抗炎症 、提高免疫力 、抗心血 管疾病 、抗衰老 、抗癌等多种生理活性功能[2] 。因 此 , 联合国粮农组织将蓝莓列为人类五大健康食品 之一 , 美国专家预言它是 21 世纪前叶世界范围内 最具发展潜力的果树树种 。
我国蓝莓研发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初 , 虽刚开 始步入其产业化发展之路 , 但已成为果树新树种开 发的一个热点 , 成为调整优化果树树种结构 、提升 果品产业层次的首选果树之一 。我们结合自身在最 近几年对蓝莓的研究结果 , 较系统地分析了我国蓝 莓研发现状 , 探讨了其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 题和潜在优势 , 以期能为我国新兴蓝莓产业的健康 而快速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
花果管理技术 。蓝莓主要依靠昆虫来完成其授 粉过程 。因此 , 利用昆虫传粉 、果园人工放蜂 、人 工授粉和配置适宜授粉树等 , 是目前生产上提高蓝 莓坐果率的关键措施[19 - 20] 。蓝莓果实成熟时 , 既 会遭鸟食灾害 , 也易遭雨水而裂果 , 可采用防鸟网 和避雨栽培等技术来避免之 。
修剪技术 。蓝莓不同于常见果树 , 为少有的灌 木类果树 , 且又有矮丛蓝莓 、高丛蓝莓和兔眼蓝莓 之分 , 故修剪方法因种类 、品种和树龄而有差异 。 高丛蓝莓幼树修剪以去花芽为主 , 疏除弱小枝 , 增 加枝量 , 扩大树冠 ; 成年树则要控制树高 , 以疏枝 为主 , 疏去过密枝 、细弱枝 , 确保树冠通风透光 。 兔眼蓝莓修剪与此相似 , 但控制树高是其成年树修 剪之要点 。矮丛蓝莓一般采用平茬的修剪方法 。 11214 蓝莓果实功能性成分研发
是扦插后的水分管理 , 用自动喷灌系统 , 喷嘴设置 成扦插后 2 周内每隔 5 min 自动喷灌 5~10 s , 2 周 后可以适当加长间隔时间 。扦插后进行适当遮光 (遮当率达 60 %左右) 可明显提高发根率 。经过赤 霉素处理的种子在 10~30 ℃变温处理下 15~20 d 发芽 , 发芽率达 9016 % , 将发芽幼苗及时移栽到 泥炭与珍珠岩 (1∶1) 的基质上 , 在有喷雾设施的 塑料拱棚内生长 6~8 周后就可进行常规管理 , 半 年后可以出圃种植 。 11213 栽培管理技术研发
1 研发现状
111 我国蓝莓生产概况 我国蓝莓商品化栽培尚处于起步阶段 , 迄今全
国蓝莓栽培面积约1 300 hm2 , 主要分布在吉林 、辽 宁 、山东 、浙江 、大连 、江苏和贵州等地 。其中浙 江发展较快 , 其栽培面积达 330 hm2 , 约为全国的 1Π4 强 , 年产量达 500 t 。2008 年 , 浙江产的蓝莓鲜 果被首次确定为北京奥运会的专供水果 。
445
一般高 50~100 cm , 抗寒能力强 , 果实大于矮丛蓝 莓而小于高丛蓝莓 , 主要品种有北蓝 (Northblue) 、 北地 (Northland) 、艾朗 (Aron) 等 。3) 兔眼蓝莓 。 对土壤适应性强 , 休眠期低温要求不严格 , 自然生 长树高可达 7 m , 栽培上需将树高控制在 3 m 以内 , 耐湿 热 , 寿 命 长 , 较 抗 旱 , 主 要 品 种 有 巨 丰 (Delite) 、杰兔 ( Premier) 、粉蓝 ( Powderblue) 、灿 烂 (Brightwell) 、芭尔德温 (Baldwin) 等 。4) 蔓越 桔 。主 要 品 种 有 贝 克 薇 斯 ( Beckwith) 、斯 蒂 芬 (Stevens) 、薇尔科克斯 (Wilcox) 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