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鱼养殖水质要求与控制(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1
伴随经济的高速发展及人类需求的日益增长,人们对海产品的种类、质量及需求量都有了更高的要求,沿海地域海产捕捞频繁化,过渡捕捞、海水污染、资源消耗等原因导致海洋渔业资源衰竭。
海水鱼由于其营养价值高、口感鲜美而深受人们喜爱,但其捕捞量下降、供应量低、养殖困难、养殖成本高等因素导致海水鱼在市场上的售价偏高,这不仅不利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也限制了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此,人们在治理海洋污染的同时,也在积极探寻提高海洋养殖技术的有效方法。
海洋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抵抗力,能为品种多样的海洋生物提供稳定的生长繁殖环境,因此,根据海洋的特点和海水鱼类的生长特性,提高人工海水鱼养殖产量的首要条件是为海水鱼提供稳定的生长环境。
笔者将海水鱼养殖过程中对水质的要求与控制总结如下,供相关从业者参考。
一、温度鱼类属于变温动物,不具备完善的体温调节机能,其体温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多数鱼类的体温与生存水温相差0.5~1.7℃,而幼鱼体温则几乎与其周围环境温度相同。
水温作为控制因子,主要作用是调控鱼类代谢反应速率,其对海水鱼的生长发育、饵料系数(摄食量)和受精卵的孵化有重要影响。
低温环境可使鱼类新陈代谢水平显著下降、食欲减退甚至停止摄食,如果环境温度超出海水鱼的耐受范围,将会引发严重后果,Ibar(2007年)等研究发现,金头鲷在14℃低温时进食量降低,12℃低温时停止进食,并在试验期间金头鲷的肝指数和肝脂蛋白脂肪酶活性降低。
谢妙(2012年)研究证明,低温条件下斜带石斑鱼摄食量减少,在16℃时斜带石斑鱼停止摄食,此外,低温还导致斜带石斑鱼体内血清蛋白含量和肌肉粗蛋白质含量降低。
李文龙(2017年)等证明高温(27℃),大菱鲆幼鱼停止进食,并在第
6天出现死亡现象,同时幼
鱼血清中酸性磷酸酶和碱
性磷酸酶活性降低。
由此可见,在海水鱼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必须严格控制海水的温度。
不同海水鱼对温度的适用范围有差异,绝大部分的海水鱼能在15~35℃海水中存活,最适生长温度范围一般为23~28℃,水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引起海水鱼的生长停滞甚至死亡,因此养殖场可根据生产需要和气温变化配备加热系统和冷水系统。
二、溶氧量溶氧量是指海水中所溶解的氧气含量,简称溶氧,是海洋中水生生物生存的重要条件之一。
鱼类主要是通过鳃与水中的溶氧接触来进行呼
吸,为了确保鱼类及消化细菌正常生长繁殖,海水中溶解氧不得小于5毫克/升,当海水溶氧量较低时,鱼的呼吸频率增加,鱼鳃煽动的次数加快,进而浮上水面呼吸,溶氧量严重不足时会导致鱼类死亡;与此同时,用于分解有毒氨、亚硝酸盐的消化细菌会大量死亡,使水中的毒素急剧增加,加速水质恶化以及鱼类的死亡,因此,维
持养殖场海水的溶氧量对海水鱼养殖至关重要。
根据数据显示,夏季粤东地区红海湾(1999年)水域表层海水溶氧量5.43~6.26毫克/升,平均为5.8毫克/升,南海北部(2006年)海水的溶氧量为6.42~6.88毫克/升。
此外,高浓度的溶氧量还能增加海水鱼的生长速度,同时降低海水鱼的发病率。
王秉心(2005年)研究证明高密度养殖状态下,高溶解氧(9.5~11.3毫克/升)的水环境使牙鲆的生长速度增快,发病率明显降低。
养殖人员可使用充氧气泵增加海水的溶氧量,溶氧量的测定可用专业的溶氧仪。
三、盐度海水盐度通过影响鱼类的渗透压来影响鱼类的生态及生理活动,与鱼类的生长、物质交换、能量流动和血液生化有密切联系。
在海洋中,海
潘一峰1,3陈花2黄献培3卢雄程
1
(1.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汕尾516600,2.南昌市动物园管理处,
江西南昌330000,3.汕尾市海洋产业研究院,广东汕尾516600)
基金项目:汕尾职业技术学院——现代海水养殖业发展对策研究,编号
SWKT18-002。
通信作者:黄献培。
62
2019.1
水鱼通过调节自身的渗透压来适应海水盐度。
虽然广盐性鱼类适应的盐度范围较广,但是广盐性鱼类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来调节自身渗透压以适应环境盐度,所以在海水鱼养殖过程中,海水盐度应等于或者接近鱼类适宜盐度,才能保证较高的摄食率、饲料吸收率和转化率。
全世界各大海洋水体盐度的平均值为11(即1千克海水中所有可溶性无机盐物质11克)。
不同水域的盐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主要受到温度及距陆地距离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夏季粤东地区红海湾水域表层盐度6.62~31.8,平均为27.648,秋季南海北部的海水在28.4~29℃时,海水的盐度在32~33.8。
四、氮化合物(NO 2--N、NO 3--N 和NH 3-N)
海水中的鱼饵残料、水生物尸体以及海水鱼的代谢产物在海水中被微生物分解释放出大量含氮化合物如亚硝酸盐(NO 2--N)、硝酸盐(NO 3--N)和氨(NH 3-N),这些无机氮浓度过高将对海水鱼产生一定的毒害作用。
1.水体氨在海水鱼养殖过程中,有机物在水生动物的体内代谢产生氨气并通过鳃排出,也能被反硝化菌还原产生氨气,这些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水解成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铵根离子和氨分子的形式在水中相互转化,形成动态平衡。
一般情况下,水中溶氧量越高,水中的氨水浓度越低,反之,海水中溶氧量越低,水中的氨水浓度就会越高,当氨水浓度积累到一定值(大于0.5毫克/升)时,会对鱼类造成不良影响。
(1)影响海水鱼体内氨的代谢:高浓度的氨导致海水鱼血液中的氨无法通过鱼鳃扩散到水中,当鱼类排氨困难时,体内氨含量升高,氨溶于血液中变成铵(NH 4+)并释放出OH -,机体血液pH 上升,这将严重影响海水鱼酵素的催化作用和细胞的稳定性,降低氧交换能力,同时也使造血组织和红细胞产生病变最终降低鱼类氨的代谢能力,导致鱼类食欲下降、生长缓慢。
(2)对组织的影响:高浓度的氨会损害鱼类的神经系统,并引起鱼类肾、肝、脾、甲状腺及造血组织等组织学上的病变,如鳃组织、肝肾组织充血、肌肉增生和肿瘤等,严重时还会引发中毒死亡。
2.亚硝酸盐(NO 2--N)水体中的氨在亚硝酸单胞菌的硝化作用下被氧化为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溶于水产生亚硝酸根离子,亚硝酸根离子被吸收
进入海水鱼体内将血液血红蛋白中的Fe 2+(低价)迅速氧化成Fe 3+(高价),降低血液携带氧气的功能,导致鱼类窒息甚至死亡。
魏泰莉(2001年)研究表明,彭泽鲫血液中的高铁血红蛋白(MHb)随NO 2--N 浓度的增加呈指数递增关系,水环境中1.8毫克/升的NO 2--N 作用48小时和0.8毫克/升的NO 2--N 作用96小时均可引起鲫鱼高铁血红蛋白比例(MHb/Hb)的升高,而高铁血红蛋白比例(MHb/Hb)升高说明血液携氧能力下降。
张晓莹(2018)研究表明,水环境中高亚硝酸盐浓度(大于3毫克/升)导致异育银鲫血液中高铁血红蛋白比例(MHb/Hb)显著升高,说明高亚硝酸盐水环境显著抑制了异育银鲫的载氧能力。
水环境中长期亚硝酸盐含量过高会减缓生物的生长速度,降低生物的免疫力,严重时还能引起生物死亡,陈家长(2012年)等研究表明,高于3毫克/升的亚硝酸盐氮胁迫能够显著(P<0.05)降低罗非鱼血清碱性磷酸酶、溶菌酶、补体C 3活性,证明了高浓度亚硝酸盐氮(>3毫克/升))能够对罗非鱼机体产生强烈的氧化胁迫和免疫损伤,导致罗非鱼机体免疫力下降,增加罗非鱼对致病菌的易感性。
张晓莹(2018年)研究显示,异育银鲫的标准代谢率(SMR,满足鱼体的最低能量需求)随着水环境亚硝酸盐浓度的升高(从2毫克/升到3毫克/升)而显著降低(P<0.05),异育银鲫的有氧代谢范围(AS)随水环境亚硝酸盐浓度的升高而显著降低(P<0.05),而AS 的下降会破坏鱼体的代谢平衡,引起能量需求冲突,不利于鱼体的健康生长。
由此可见,如果不及时清除海水中氮化合物,三氮的浓度就会升高,最终影响海水鱼产量。
有资料显示,用于饲养海水鱼的海水三氮测试标准应为:氨<0.5毫克/升、亚硝酸盐<0.15毫克/升、硝酸盐<50毫克/升,三氮的测量可用专业的三氮测量仪。
除了勤换水、养殖水体增加足量溶氧之外,去除三氮的措施还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学方法,物理方法包括向水体投放沸石粉、麦饭石和纳米净水材料,化学方法包括向水体投放次氯酸钠、臭氧和维生素C,生物学方法即光合细菌法、硝化细菌法和芽孢杆菌法,还可利用藻类和水生植物。
此外,养殖户还可以增设循环水养殖系统,将三氮含量过高的污水经过物理、化学、生物处理后,重新用于养殖。
(待续)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