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瓮安县生物多样性
贵州瓮安北斗山震旦系陡山沱组瓮安生物群沉积微相特征
[ 中图分类号] 543 ;592 [ P 3.1P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00 54 (010 — 17 0 10 — 93 2 1)3 06 — 6
・
l 8・ 6
贵
州
地
质
21 2 0 1年 8卷
人坳一线作两条实测剖面 , 并在德江、 王家院等若 干 部位 开展 了点 上观 测 , 岩样 8 取 7件制 成薄 片后
镜下观察 : 岩性 基 本 上 为 粒 泥 白云 岩 、 粒 磷 质 泥
磷灰石在 晚期 重结 晶成微 一 细柱 粒状碳氟磷灰 石 。
Z 石 佃 倚 位 2 岩 石 特 征
本文 针对 瓮安 生物 群 的分 布 范 围在 大塘一 石
朝阳坡一带分布。其中以石人坳一北斗山一段瓮
安 生物 群发 育最好 , 度最 大 ( 图 1 。 厚 见 )
[ 收稿 日期 ]2 1 - 6- 8 0 1 0 0 [ 基金项 目] 瓮安生物群地质遗迹调 查与评价 项 目( 国土资发 20 [4 ] 黔 06 13 ) [ 者简介 ] 作 龙建喜 (9 1 , , 18 一)女 贵州锦屏人 , 实验测试助理工程师 , 从事岩矿鉴定工作 。
粉一微晶级 ; 自形一半 自 , 形 粒状晶体 。视域见藻 迹 偏 集呈纹 层状 分 布 , 藻纹 层 分 布 之 处 晶粒 白云
石结 晶粒度 偏 次 , 藻纹 层 分 布 之 处 晶粒 自 云石 非 结 晶粒度 相对偏 好 。
3 沉 积微 相 类 型
人口增长与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瓮安县人口增长与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12724137 杨涛摘要:瓮安县位于贵州省中部,直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全县面积1973平方千米。
2012年统计人口48万,同比2010年增长2.12%,同比2000年人口增长12.10%。
瓮安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雨水充沛,日照充足。
县境植被分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带,有林地面积达到6.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2.15%。
木活立木蓄积量达到246.6万立方米。
原生植被朱家山林区保存较为完好,其余多是次生的各类暖性针叶林、灌木林、灌草丛。
有以斑竹、水竹、慈竹、刺竹和极少数的罗汉竹等禾本科竹亚科成片竹子或竹类与阔叶树种、针叶树种所混生。
但是人口的增长给森林资源带来巨大的压力。
据瓮安县林业局统计,2000年瓮安县森林覆盖面积48.98%,2010年森林覆盖面积下降到43.53%,而2012年则进一步下降。
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关键的因素,是生物多样化的基础。
也是衡量地方生态系统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如何协调好人口增长与森林资源的微妙关系,将关系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瓮安县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字】瓮安县、森林资源、人口增长、可持续发展森林资源的意义森林资源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是生物多样化的基础,它不仅能够为生产和生活提供多种宝贵的木材和原材料,能够为人类经济生活提供多种物品,更重要的是森林能够调节气候、保持水土、防止和减轻旱涝、风沙、冰雹等自然灾害;还有净化空气、消除噪音等功能;同时森林还是天然的动植物园,哺育着各种飞禽走兽和生长着多种珍贵林木和药材。
森林可以更新,属于再生的自然资源,也是一种无形的环境资源和潜在的“绿色能源”。
反映森林资源数量的主要指标是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
世界森林资源20世纪中叶,全球森林面积约为40亿公顷,而在此3000年前的森林面积大约有70一80亿公顷。
20世纪中叶以来,森林资源锐减。
据美国政府特别调查报告《公元200。
瓮安县自然保护地管理现状与优化建议
瓮安县自然保护地管理现状与优化建议瓮安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是一个地处偏远、自然环境丰富的地方。
县内拥有大量的自然保护地,包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级自然保护区和县级自然保护区等。
由于管理不善和资源有限,瓮安县的自然保护地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保护和优化瓮安县的自然保护地,有必要进行现状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瓮安县自然保护地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管理体制不完善、监管力度不足、资源调配不均衡、违法违规现象普遍等。
瓮安县自然保护地的管理体制相对落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机构,导致管理工作不够有效。
监管力度不足,导致一些人违法捕捞、盗猎等破坏自然资源的行为屡禁不止。
由于资源调配不均衡,一些自然保护地缺乏必要的人员和资金支持,影响了管理和保护工作的开展。
违法违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人为了谋取经济利益,非法采伐树木、挖掘矿产等,对自然保护地造成了严重破坏。
应建立完善的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
加强对自然保护地的规划和管理,建立统一的机构负责自然保护地的管理工作,明确各级政府部门、相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居民的职责和权益,形成协同合作的管理机制。
应加强对自然保护地的监管力度。
增加巡查和执法力度,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查处,依法制裁违法者,形成有效的威慑力。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自然保护地的认知和意识,引导人们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在资源调配方面,应平衡各个自然保护地的资源投入。
重点保护核心区、加强管理和监管,合理划定保护区域,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保护核心区的生态系统完整和生物多样性。
加强对边缘区和缓冲区的管理,实行差别化资源配置,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特点,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要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
加大对非法砍伐、非法捕捞、非法采矿等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执法队伍的建设和培训,提高执法效能。
加强社会监督,鼓励公众举报违法违规行为,形成社会共治的局面。
瓮安县的自然保护地管理现状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加强监管力度、平衡资源调配和加大打击力度,可以有效保护和优化瓮安县的自然保护地。
瓮安县自然保护地管理现状与优化建议
瓮安县自然保护地管理现状与优化建议概述:瓮安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是贵州省的重要生态屏障地区。
为了保护和维护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瓮安县设立了多个自然保护地。
由于长期以来的人类活动影响,这些自然保护地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优化。
本文将就瓮安县自然保护地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1. 自然保护地划定不够科学瓮安县的自然保护地划定在过去往往只是依据地形地貌或者简单的政治因素进行划定,缺乏科学依据,导致保护对象和保护区范围的确定存在一定的不科学性和随意性。
2. 管理力量薄弱瓮安县的自然保护地管理力量薄弱,人员配备和物质条件不足,导致对自然保护地的保护、监测和管理工作难以得到保障。
由于管理力量的不足,自然保护地的管理工作存在着监管漏洞和盲区,容易造成一些不法行为的滋生和蔓延。
3. 缺乏有效的宣传教育工作瓮安县的自然保护地缺乏有效的宣传教育工作,大多数市民对自然保护地的意义和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环保意识和文明游览意识,容易在自然保护地内破坏环境和干扰野生动物的生活。
4. 自然环境恢复和修复力弱由于长期的人类活动影响,瓮安县的一些自然保护地内的自然环境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自然环境的恢复和修复力非常弱,需要加强相关的保护工作和管理措施。
针对瓮安县自然保护地划定不够科学的问题,应当加强相关科学研究和调查,结合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自然保护地划定标准和办法,确保保护对象和保护区范围的科学确定。
2. 加大自然保护地管理力量的投入为了加强自然保护地的管理和保护工作,瓮安县应当增加相关的管理力量和物质条件投入,完善自然保护地的监测和管理体系,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地的管理团队,提高保护区的管理效能。
为了提高市民对自然保护地的认识和理解,瓮安县应当加强自然保护地的宣传教育工作,开展专业人员的讲座和宣传活动,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和文明游览意识,引导市民文明游览和爱护自然。
瓮安县自然保护地管理现状与优化建议
瓮安县自然保护地管理现状与优化建议
瓮安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贵州省的重要生态屏障。
为了保护瓮安县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瓮安县设立了一些自然保护地,目前管理存
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优化。
本文将对瓮安县自然保护地管理现状进行概述,并提出相应
的优化建议。
目前,瓮安县设立了多个自然保护地,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湿地公园等。
这些自然保护地占据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并且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由于管理措施不到
位和资源有限等原因,自然保护地存在一些问题。
自然保护地的管理措施不到位。
自然保护地内的监测设备不完善,缺乏实时监控。
对
于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威慑力。
自然保护地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缺乏
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规范和操作规程。
自然保护地的资源有限。
由于管理机构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有限,导致无法对自然保护
地进行全面有效的管理。
由于经费的不足,自然保护地的基础设施建设缓慢,影响了管理
的效果。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瓮安县可以采取以下优化建议:
加强合作与协调。
瓮安县可以与相关县市、省级部门以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地进行合作
与协调,共同制定更为全面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政策。
可以与民间组织和科研机构展开合作,共同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提高自然保护地的管理水平。
瓮安县自然保护地的管理尚存在一些问题,但是通过加强管理措施、增加资源投入和
加强合作与协调,可以优化自然保护地的管理,并更好地保护瓮安县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贵州生物多样性的地位和意义
贵州生物多样性的地位和意义严志坚;裴盛基【期刊名称】《贵州科学》【年(卷),期】2004(022)002【摘要】由于地理、地貌、地质、气候等特殊的自然条件,贵州蕴育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及独特的生态系统,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具有重要地位和意义.同时,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有着利用生物资源(特别是药用植物资源)的悠久的历史传统和独特的文化多样性,并且与生物多样性密切相关.%Guizhou is rich with biodiversity and has unique ecosystem caused by its special geography, topography, geology and climate, and has important position and significance in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Guizhou is congested with ethnic minority groups that have long history of unique tradition and ethno - cultural diversity in utilization of biological resources (especially medicinal plants),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biodiversity.【总页数】4页(P48-51)【作者】严志坚;裴盛基【作者单位】贵州省、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02;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1【相关文献】1.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 [J], 王玉玲2.近八成女性满意自己家庭地位——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贵州省主要数据报告发布 [J], 黄莎莎3.自然保护区在山西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地位与作用 [J], 李新平4.森林生物多样性对贮存保护物种及其遗传性有重要意义──三论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 [J], 唐国垣5.天然公园、博物馆、植物园和动物园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环境教育的意义——菲律宾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环境的现状 [J], Teodra Bagarino;张甲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瓮安县自然保护地管理现状与优化建议
瓮安县自然保护地管理现状与优化建议瓮安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的地方。
该县拥有许多自然保护地,包括大观自然保护区、胜境自然保护区等。
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干扰,这些自然保护地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
本文将对瓮安县自然保护地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目前,瓮安县自然保护地管理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缺乏科学规划和管理。
瓮安县自然保护地缺乏科学的规划和管理,缺乏明确的边界和管辖权,导致各种不符合保护地属性的经济活动侵占了大量的自然资源。
由于缺乏专业人员和经费支持,保护地的管理工作也显得力不从心。
人为干扰严重。
在保护地内,人类的非法砍伐、滥捕滥猎等活动严重破坏了生物多样性。
尤其是一些珍稀濒危物种,如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正面临着生存的危机。
一些非法采矿和污染活动也对保护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缺乏宣传和教育。
瓮安县自然保护地管理中缺乏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很多人对保护地的重要性和意义缺乏了解,因此对其行为造成了不良影响。
在宣传教育方面,瓮安县亟需加大对保护地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保护地的认识和意识。
加强规划和管理。
瓮安县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自然保护地规划,并严格管理边界,严禁违法活动进入保护地。
加强队伍建设,增加保护地管理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提高管理水平。
强化执法力度。
瓮安县应加大对非法砍伐、滥捕滥猎、非法采矿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效能。
加强合法经济活动引导,鼓励农民发展生态农业,推动瓮安县经济转型升级。
加强宣传和教育。
瓮安县应加大对自然保护地的宣传力度,通过举办宣传活动、制作宣传材料等方式,提高公众对保护地的认识和意识。
加强学校教育,将自然保护地的知识纳入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保护意识。
瓮安县自然保护地管理现状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加强规划和管理、强化执法力度以及加强宣传和教育等措施,可以有效优化瓮安县自然保护地的管理,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瓮安生态实践调查报告(2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瓮安县积极开展生态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瓮安县生态实践的调查研究,分析其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为今后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二、瓮安县生态实践概况瓮安县位于贵州省南部,地处乌江中游,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近年来,瓮安县紧紧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生态实践,取得了以下成果:1. 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
瓮安县深入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2019年,瓮安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5%以上,主要河流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
2. 生态产业蓬勃发展。
瓮安县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等生态产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2019年,瓮安县生态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0%以上。
3.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管控。
瓮安县严格执行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加强管控,确保生态安全。
4.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
瓮安县积极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提高生态环境治理能力。
三、瓮安县生态实践调查分析1. 成果分析(1)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瓮安县通过实施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使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均达到或优于国家标准,为人民群众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2)生态产业蓬勃发展。
瓮安县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推动生态产业快速发展。
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等产业逐步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3)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管控。
瓮安县严格执行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加强管控,确保生态安全。
这为全县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有力保障。
(4)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
瓮安县积极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提高生态环境治理能力。
瓮安县自然保护地管理现状与优化建议
瓮安县自然保护地管理现状与优化建议瓮安县地处贵州省东南部,地形起伏较大,气候温和,自然资源丰富,是一个拥有丰富的自然保护地资源的县份。
自然保护地的管理在瓮安县具有重要意义,而其现状和优化建议如下。
1.保护意识淡薄由于瓮安县大部分人口以农民为主,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不够重视。
他们为了谋生,采取砍伐森林、进行山地耕种等对环境破坏的行为。
同时,保护地管理部门对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不够到位,对广大旅游者的相关知识覆盖比较有限,人们对保护地的认识度还有待提高。
2.管理权力分散瓮安县自然保护地较为分散,分布范围较大。
经常出现保护地管理权力分散,相关部门协调、合作不紧密等问题。
同时,监管责任也未得到充分落实,导致保护地资源受到一些非法采伐、开垦等行为的侵害。
3.管理手段单一瓮安县自然保护地的管理手段单一,只以视察、巡逻、罚款等方式进行管理和保护。
这种管理手段难以对一些非法和违规的行为有所遏制和制约,更难使保护地资源得到长期有效的保护。
1.加强宣传教育应加强对瓮安县自然保护地的宣传教育工作。
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多元化的信息传播,让公众认识到保护地的独特价值和保护意义,增强民众对保护地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2.完善管理体制为了更好地保护自然保护地资源,应该完善管理体制,组建专门的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并将其纳入地方政府的管理体系中。
同时,加强不同地区和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合作,形成相互合作、协同联动的保护地管理体系。
在保护地管理的过程中,应该采取多元化的管理手段,如建立自然保护地国家公园、设立生态留人等措施,从而增强保护地的综合管理能力,达到长期有效的保护自然资源的目的。
4.强化执法力度强化监管力度,优化自然保护地的执法机制。
同时,完善自然保护地的管理规范、纪律和规章制度,从而实现全面覆盖和长期可持续的管理监管。
综上所述,瓮安县自然保护地的管理现状存在不足,但是通过宣传教育、完善管理体制、多元化管理手段、强化执法力度等建议,能够提高自然保护地的管理水平,达到长期有效保护自然资源的目的。
瓮安县自然保护地管理现状与优化建议
瓮安县自然保护地管理现状与优化建议瓮安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地理环境独特,生态资源丰富,自然保护地种类多样,包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自然遗址和省级自然保护区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自然保护地管理遇到了一些挑战。
瓮安县自然保护地的管理现状存在一些问题。
管理机构不完善,管理能力不足,导致保护工作不到位。
部分自然保护地缺乏有效的监测和管控手段,容易受到非法砍伐、盗猎等活动的侵扰。
还存在缺乏有效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公众对自然保护地的意识和保护意识不高。
一、加强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建设。
完善自然保护地的管理机构,增加专业化管理人员的数量和能力,提高管理水平。
建立科研团队,加强对自然保护地的监测和研究工作,为科学决策和管理提供支持。
二、加强自然保护地的监测和管控手段。
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地的监测系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对自然保护地的监测和预警工作。
加大对非法活动的打击力度,加强巡查和巡逻工作,提高自然保护地的管理效果。
三、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
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对自然保护地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认识和了解。
利用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开展宣传活动,普及自然保护知识,引导公众对自然保护地的关注和参与。
加强对学校和社区的教育工作,培养社会公众对自然保护地的保护意识。
四、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
自然保护地的管理需要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建立健全保护地与周边地区的交流机制,加强与农业、林业、旅游等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推进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加强与国内外自然保护组织的合作,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提高自然保护地的管理水平。
瓮安县自然保护地的管理面临着一些挑战,但通过加强管理机构建设、优化监测和管控手段、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以及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可以进一步提高自然保护地的管理水平,保护好珍贵的生态资源,推动瓮安县的可持续发展。
瓮安县自然保护地管理现状与优化建议
瓮安县自然保护地管理现状与优化建议自然保护地是一片为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而划定的区域。
瓮安县是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下辖的一个县,拥有众多的自然保护地,如黑石板自然保护区、普洱自然保护区、倮露峰自然保护区等。
本文将从瓮安县自然保护地管理现状和优化建议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1.保护意识不足。
瓮安县的许多居民都还没有形成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导致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都不会受到足够的重视。
2.缺乏严格的执法。
虽然瓮安县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实际上,在保护自然环境方面,执法相对松散,监管的力度不强。
3.旅游开发带来的影响。
瓮安县拥有众多的自然保护区,但因为开发旅游而出现一些问题,如乱开发、乱摆设、乱砍伐等,大量破坏自然环境。
1.加强宣传教育。
应该通过宣传教育的方式,提高瓮安县居民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鼓励他们保护环境,共同营造优美的生态环境。
2.加强执法力度。
要加强对自然保护地的检查和监管力度,重点打击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建立严格的执法制度和标准。
3.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
需要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将传统的旅游开发转向绿色的、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同时降低旅游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保护自然环境。
4.建立自然保护地监测系统。
应该建立科学的环境监测系统,对自然保护地的生态环境进行长期的、系统的监控,及时发现环境问题并采取解决措施。
5.加强政策支持。
需要加强政策支持,提供相应的资金、技术和人力等方面的支持,落实自然保护地的管理职责,确保自然保护地的长期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总之,加强瓮安县保护自然环境的管理与建设,必须注重加强自然保护地的建设和管理,加强开发又保护,完善法律体系,提高居民生态保护意识,共同推动瓮安县建设绿色发展,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绿色和谐的生态环境。
浅谈瓮安生物群的组成、保存特点及其演化
2 。 1 低等菌藻类
在 磷块 岩 中所 见到 的这类微 生物 主要是 蓝藻
2 。 3 疑源类
疑源类是指分类位置和亲缘关系不明的一类 微 生物 。 目前认 为它 的成员是 一些分 类位 置未定 的藻类及藻类的休眠囊胞。( 见图3 ) 。在瓮安生 物群中这类化石 占有相当大 的比例 , 按其形态特 征大致可分为壳壁具有棘刺的球形类和壳壁表面 光 滑无 明显装饰 的光 面球形类 。该期 该期 疑源类
2个 、 4个 、 8个 、 1 6个 、 3 2个 等呈 几何 级 数增 长 的 特 点 。关 于此类 化 石 的生物 亲 缘 关 系 , 尚存 在 不 同认识 。薛 耀 松 等 ( 1 9 9 5 ) 将 该 类 化 石 归 属 为 大 型球状 的绿 藻 门 团藻 类 化 石 。X i a o等 ( 1 9 9 8 ) 依 据 内部细 胞个 数 为 1个 , 部分 见 2个 、 4个 、 8个 、 l 6个 、 3 2个等 呈几 何 级 数增 长 的特 点 , 以及 化 石 个体 的大小 、 表 面纹 饰 及 内部 细 胞 固定 排 列 形状 等特 征 , 认 为这些 球 状 化石 与 现 代一 些 甲壳 类动 物 的胚胎早 期发育 阶段相 似 , 应 为早 期后 生 动 物
・
1 2 6・
贵
州
地
质
2 0 1 3年 3 0卷
细胞 藻类 保 留有繁 殖 结 构 , 如红 藻 类 的未 知 பைடு நூலகம்球
2 瓮 安 生物群 的组成
瓮安 生物群 主要 由下 述 五大 类 组 成 : 低 等菌 藻类 、 多 细胞藻类 、 疑 源类 、 磷 酸盐化 球状 化石 、 后 生动物 及其骨骼 化石 。
瓮安县自然保护地管理现状与优化建议
瓮安县自然保护地管理现状与优化建议瓮安县位于贵州省南部,是一个生态资源丰富的地区,拥有多个自然保护地。
自然保护地的管理现状存在一些问题,为了保护好这些宝贵的自然资源,需要进行优化和改进。
本文将对瓮安县自然保护地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建议。
瓮安县自然保护地管理面临的问题之一是资金不足。
自然保护地的管理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包括巡逻、维护、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费用。
由于经济条件有限,县级政府无法为自然保护地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导致管理不到位。
建议瓮安县政府应加大对自然保护地的资金投入,争取更多的财政支持,确保自然保护地的正常运行。
自然保护地的管理体制和机制还有待完善。
目前,瓮安县自然保护地的管理机构单一,缺乏与其他相关部门的有效协调与合作,导致保护地的管理工作存在隔阂和不协调。
需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明确各级责任和任务,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形成合力,提高自然保护地管理的效能。
瓮安县自然保护地的宣传教育工作还不够到位。
公众对于自然保护地的重要性和意义了解不深,存在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
建议加强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向公众普及自然保护地的知识,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使其自觉保护自然环境。
自然保护地的管理中还存在一些具体问题,比如监测手段不完善,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等。
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引进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手段,提高对自然保护地的监测能力,及时掌握自然保护地的动态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保护。
瓮安县还可以通过发展生态旅游来增加自然保护地的收益。
利用自然保护地的资源,开发出具有独特魅力的旅游景点,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体验,从而获得经济收益。
这样既可以提高保护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又可以增加自然保护地的资金来源,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
瓮安县的自然保护地管理现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优化和改进。
政府应加大对自然保护地的资金支持,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并通过发展生态旅游来增加自然保护地的收益。
瓮安县自然保护地管理现状与优化建议
瓮安县自然保护地管理现状与优化建议瓮安县自然保护地是指地球上特有且稀有的自然资源,生态多样性,自然景观和自然环境。
自然保护地的管理现状与优化建议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瓮安县作为国家自然保护地密集区,自然保护地的管理现状与优化建议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自然保护地管理现状入手,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以期为瓮安县自然保护地的管理与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1.自然保护地面临的问题在瓮安县,自然保护地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自然保护地管理制度尚不完善。
一些自然保护地管理部门缺乏专业人才,导致管理效率低下。
自然保护地内部存在违法行为,如乱砍滥伐、非法开发等,对自然资源造成了严重破坏。
自然保护地周边的人类活动也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如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剧了自然资源的消耗,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自然保护地管理不足的原因自然保护地管理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政府在自然保护地管理方面的投入不足,导致自然保护地管理部门缺乏资金和人力资源。
相关部门在自然保护地管理方面的宣传教育力度不够,导致社会大众对自然保护地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
自然保护地管理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不足,导致自然保护地的资源保护工作难以开展。
3.自然保护地管理现状的评价瓮安县自然保护地管理现状还不够理想。
自然保护地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相关部门的协调不足,还存在一些不良现象,如资源浪费、破坏等。
如何优化瓮安县自然保护地管理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问题。
1. 完善自然保护地管理制度为了提高自然保护地管理水平,首先需要完善自然保护地管理制度。
政府应该加大对自然保护地管理的资金投入,加强相关部门的人才培养和技术支持。
要严格制定管理规定,加强对自然保护地的监督检查,健全自然保护地管理体系。
2. 提高社会大众的保护意识提高社会大众的保护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
政府可以通过举办主题活动、开展宣传教育等方式,增强社会大众对自然保护地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引导人们积极参与到自然保护地的保护工作中来。
瓮安县_精品文档
瓮安县瓮安县是中国贵州省安顺市下辖的一个县级行政区。
该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地处贵州省与云南省的交接处,是贵州省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瓮安县素有“乌蒙山的明珠,江南的桂林”之称,其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资源使其成为游客们的理想旅游胜地。
瓮安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西南与云南省接壤,北邻普定县,南濒贵州省并行大道,东隔贵江与安龙县相望。
该县总面积为1470平方公里,辖区内有乌蒙山自然保护区、大西洞风景区、瓮安公园等著名景点。
这些自然景观以其独特的山水风光而被广大游客所喜爱。
乌蒙山自然保护区是瓮安县最重要的自然景观之一。
作为中国乌蒙山脉的一部分,乌蒙山是贵州省境内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之一,也是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这里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包括珍稀濒危动物如金丝猴、大熊猫等。
除了独特的生物多样性,乌蒙山还有壮美的风光和丰富的地质遗迹,为探险爱好者提供了绝佳的户外体验机会。
除了乌蒙山自然保护区,瓮安县还有其他许多著名的景点。
大西洞是一个以洞穴为主的风景区,这里有着壮观的地下河流、石钟乳、石笋等地质奇观,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
瓮安公园则是一个以园林为主的景点,这里有着优美的湖泊、花草以及休闲设施,是人们放松身心、享受自然之美的理想场所。
除了自然风光,瓮安县还有丰富的民俗文化。
这里有着悠久的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历史,这些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得以保留和传承。
每年的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节日,瓮安县都会举办盛大的庆祝活动,包括舞蹈表演、音乐演奏、传统手工艺展示等。
这些民俗文化活动为游客提供了了解和体验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机会。
瓮安县的发展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近年来,该县政府积极推动旅游业发展,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丰富了旅游产品。
瓮安县现已成为贵州省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
总结起来,瓮安县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资源,成为了一个理想的旅游目的地。
无论是追逐自然的探险者、欣赏风景的旅行者,还是对少数民族文化感兴趣的人士,瓮安县都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瓮安县自然保护地管理现状与优化建议
瓮安县自然保护地管理现状与优化建议瓮安县位于贵州省北部,地处贵州高原东北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全县地形逐渐由西北向东南倾斜,隶属长江中上游的山地与盆地过渡地带。
瓮安县自然风光秀美,资源丰富,是一个典型的山地农业县,也是贵州省内的生态保护区。
为了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和开发利用资源,瓮安县成立了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致力于对自然保护地进行管理和保护。
本文将对瓮安县自然保护地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建议,以期对瓮安县的自然保护地保护工作有所促进。
一、自然保护地管理现状1. 自然保护地类型多样瓮安县拥有多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地,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
这些自然保护地涵盖了瓮安县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山地、森林、湖泊、草原等多种生态系统,具有很高的保护和开发价值。
2. 管理保护力度不够尽管瓮安县建立了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但是在实际保护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方面是缺乏足够的人力、物力投入,导致对自然保护地的管理和保护力度不够;另一方面是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在保护地管理中的责任不清,导致保护地管理的形式化和程序化,实际效果不明显。
3.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在瓮安县的一些自然保护地,存在着过度开发和利用的现象。
一些旅游景区在开发过程中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甚至造成了生态损坏。
一些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乱砍滥伐、过度开采等行为,给自然保护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二、优化建议1. 完善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瓮安县应当加大对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的支持力度,提供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确保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能够开展有效的保护工作。
还应当完善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明确管理人员的责任和权限,使其能够更好地履行保护和管理职责。
2. 强化监管和执法力度对于违法违规开发利用自然保护地的行为,应当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依法惩处违法者,保障自然保护地的合法权益。
还应当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地的监测和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自然保护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瓮安县自然保护地管理现状与优化建议
瓮安县自然保护地管理现状与优化建议瓮安县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中部,地处武陵山脉,山高地势陡峭,地形复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为了保护和利用好这些自然资源,瓮安县成立了多个自然保护地,并加强了对自然保护地的管理。
本文将对瓮安县自然保护地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建议。
一、瓮安县自然保护地管理现状分析:1. 自然保护地规划不足:瓮安县的自然保护地规划相对较少,仅有几处野生动植物保护区。
这些保护地分散,面积较小,无法形成完整的生态系统,难以保证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人员力量不足:瓮安县的自然保护地管理人员数量不足,不能有效监督保护地的日常管理和巡护工作。
一些不法分子常常利用这个漏洞,非法猎捕野生动物、砍伐珍稀树木等行为屡禁不绝。
3. 法律法规不健全:瓮安县自然保护地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对非法破坏保护地的行为处罚不力,缺乏对破坏者的有效威慑。
二、瓮安县自然保护地管理优化建议:1. 加强自然保护地规划:瓮安县应加强自然保护地的规划工作,完善现有的保护地,同时新增建立大面积、全域覆盖的自然保护地。
可以借鉴其他地区的保护地规划经验,确保保护地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2. 加大人员投入:瓮安县应加大对自然保护地管理人员的培养和招聘力度,建立专业的保护地管理团队。
同时完善巡护制度,加强对保护地的巡查和监督,及时发现和制止非法破坏行为。
3. 完善法律法规:瓮安县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相关的自然保护地管理法律法规。
明确对非法破坏行为的处罚力度,加大对破坏者的惩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有效遏制非法行为的发生。
4. 提高宣传教育力度:瓮安县应加强对公众的自然保护意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自然保护的重视和参与度。
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展览等形式,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大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5. 强化联防联控机制:瓮安县应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合作,建立联防联控的机制,实现多部门的协同作战,形成合力,共同保护自然保护地的安全。
瓮安县自然保护地管理现状与优化建议
瓮安县自然保护地管理现状与优化建议自然保护地是重要的生态资源,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瓮安县位于贵州省北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在发展经济的也需加强对自然保护地的管理和保护。
本文以瓮安县自然保护地管理现状为基础,提出优化管理的建议,旨在提高瓮安县自然保护地的管理水平和保护效果。
瓮安县拥有多个自然保护地,包括自然保护区、自然遗址和自然风景名胜区等类型。
尽管自然保护地的划定和管理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1.管理体制不完善。
瓮安县自然保护地管理存在一定的管理体制上的问题,目前自然保护地的管理主要由县级自然资源局和森林公安负责,缺乏综合管理机构,导致管理职责不明确,难以协调各方利益。
2.管理经费不足。
瓮安县自然保护地的管理经费主要依赖于财政拨款和各级补助,但由于经费有限,使得自然保护地的管理人员和设施建设存在一定的困难,难以满足保护工作的需要。
3.缺乏科学规划。
自然保护地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栖息地,但由于缺乏科学规划,瓮安县自然保护地的功能分区、生态修复和保护措施等方面存在不足,不同区域之间的保护效果存在差异。
4.人员培训不到位。
由于自然保护地管理工作的特殊性,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目前瓮安县自然保护地管理人员的科学素质普遍较低,缺乏相关的培训和学习机会,影响了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优化管理建议为了提高瓮安县自然保护地的管理水平和保护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建议:1.建立健全管理机构。
应该建立统一的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和权限,加强各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和配合,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2.增加管理经费投入。
应加大对自然保护地的管理经费投入,从财政拨款、企事业单位捐款、社会捐赠等多个渠道争取资金,用于管理人员的薪酬和培训、设施的维护和建设等方面,提高保护措施的实施力度。
3.加强科学规划。
应通过科学调研和专业评估,制定自然保护地的功能分区、生态修复和保护措施等规划,加强各区域之间的保护一致性和协调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瓮安县生物多样性
摘要: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是指所有来源的活的生物体中的变异性,来源包括海洋、陆地和其它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化程度,与当地地貌特征和气候特征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地貌、地质灾害
随着社会经济地快速发展和工厂地修建或各种自然灾害,生物多样性受到的了前所未有的胁迫。
生物多样性是维持地球生物的基础,它在气候形成、保护水资源、稳固土壤和维持生态学系统对人类作出的贡献非常巨大。
本文将在简要介绍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的文献和资料,分析贵州省瓮安县影响生物多样性的问题,以有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研究。
一、生物多样性评价与方法
李昊民等通过分析云南省的物种多样性和环境因素、植被景观、土壤、土地的利用、道路网络和生物入侵的关系,总结了物种多样性指数、最具影响力的栖息地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建立主要生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主要环境因素和景观指数之间的量化关系。
该研究可为基于栖息地变量的区域物种多样性评估提供参考。
研究发现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在云南省具有独特性和复杂性,栖息地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分布模式的解释率不高来说,各种各样的栖息地指标解释的能力从大到小是:环境因素(地理因素大于气候因素),植被、土壤和土地利用景观指数。
对物种多样性群体中各种环境因素的梯度分析在60%以下,因此,根据该方法对物种多样性进行评价,
应充分了解其局限性的方法,结合人为干扰的强度,达到合理的评价精度。
二、贵州省独特喀斯特地貌与地质
(一)喀斯特地貌
贵州省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山区,并以它为中心包括滇、川、湘、桂诸省区。
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o%以上,它是世界喀斯特发展最典型的地区之一。
如下图:
喀斯特地貌(英文:岩溶地貌),是一种溶岩力,大部分是石灰岩,是由地表和地下形态的地表的溶蚀作用形成的,也称为岩溶地貌。
除了腐蚀,它还包括水的侵蚀,侵蚀,和机械侵蚀过程,如倒塌。
岩溶酯(岩溶)是由前南斯拉夫西北地区的碳酸盐岩高原形成的,其名称为“岩溶”,“岩溶”获得了该地区的名称,开始了现代岩溶的研究。
中国的云南-贵州高原和湖南的郴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二)喀斯特地质
贺中华等地质研究学者对贵州省瓮安县地形与地质进行了较为精确的研究。
地形坡度陡翘,形成临空面,峡谷的深切,滑坡和不稳定斜坡等为地质灾害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瓮安县的地层以二叠系和三叠系地质露出的面积最大,由于岩熔性变化大、岩体工程的地质特性空间变化较复杂,为地质引起灾害提供了基本基础。
山区内地处于扬子准的地台,贵阳市的复杂构造形成变形区的东部。
它的地质构造复杂、断层及其褶皱和节理裂隙的发育,使地岩性破碎,结构面形成。
因而使岩体力学性质变化较大,为地质灾害的发生提供了内动的力条件。
三、山体滑坡分布特征及其防治对策
(一)山体滑坡的分布特征
瓮安县的结构轮廓和滑坡危险点分布如图1所示,显示了在中部和北部的滑坡灾害点的分布,主要分布在北东向“玉华背斜”和“南”的复斜带,北分布是分散的。
滑坡风险点分布和断层结构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断层分布平坦镇鱼河镇猴场镇北部的河流铜锣山段和瓮乡滑坡分布少点,特别是断层分布最集中的平镇鱼河镇几乎没有滑坡风险点分布调查。
(二)山体滑坡的防治
1、成立地质灾害的防治机构。
2、提前编制预防地质灾害方案,具体落实预防措施。
3、坚持监测预防灾害。
4、加强动态巡查,和对群众的宣传教育要落实到位。
四、瓮安县生物多样性——林业发展
(一)瓮安县林业资源的发展现状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严重,瓮安县正在逐步实现退耕还林、生态工程建设,通过十多年的发展,瓮安一个县建筑营造林 2。
196万hm2,义务植树300万株,森林覆盖率每年增加约1%,到2014年底。
翁安县的森林覆盖面积约为48%。
但在林业资源开发中,其森林资源的支持能力相对较弱,矿业的发展正在急剧增加,对生态环境将来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
与此同时,在森林资源的开发中,瓮安县无法有机地整合其他产业,从而降低了林业的效率。
(二)瓮安县林业资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
1林业资源基础的支撑能力相对较弱
瓮安县在林业资源建设过程中,发现我国森林覆盖率虽高,但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的不足。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木材的需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林业资源逐渐枯竭,导致我国木材需求依赖进口,严重影响我国生态环境的变化。
2。
2技术运用不足
在瓮安县的森林资源开发中,瓮安县位于山区,其林业的发展慢
于经济。
其主要原因是林业部门缺乏合理的规划,而管理部门重视经济效益,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
在林业资源的建设中,技术创新的缺乏远远低于其他行业的平均水平。
正是由于缺乏技术的影响,使我国逐步成为原材料的供应国,加快了生态环境的破坏。
(三)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提升林业资源基础的支撑能力。
瓮安县的林业局应该积极加强林业技术的创新,使其能够持续延长木材的寿命。
其次,在林业资源建设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加强林县林场建设,使其能够满足林业资源的需求,为林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
2、生物的防治
在利用生物治疗环境时,要做好环境调研,不可造成生物入侵和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五、生物多样性
(一)生态系统多样性
贵州省以喀斯特常绿植物为基础,无刺灌木、喀斯特常绿灌木、落叶灌木无刷、喀斯特落叶灌木、喀斯特肉质刺灌木等生态系统等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独特性、贵州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由于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形成地域代表性的森林,原生森林,常绿阔叶林和喀斯特地区常绿和落叶阔叶混交林,山地垂直带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人士高山地针叶林,等等)和一些珍稀濒危物种的主要包括福建柏林,黄杉的森林,等等。
是一个非常宝贵的森
林生态系统,不仅复杂和多样的类型,但也代表的区域生态环境,还有更多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与此同时,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类型;)二级针叶林(分布在世界各地,如松树、冷杉、云南松林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是一个重要的木材森林,因为范围),面积大,发展迅速,对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二)生物多学所受胁迫
贵州省不仅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重要的类群分布相对集中,与国际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在关键领域,但是经济不发达,贫困面积大西部偏远地区和嘴受益热潮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发展进程的加快的情况下,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与此同时,作为一个主要的旅游省,生物多样性也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性。
发展保护,保护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综合性”、“长期”、“共性”、“公平”和“多样性”的原则,发展和利用贵州的生物多样性。
以科学研究为依据,根据具体情况和要求,进行合理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同时也保护了生物多样性。
六、总结
贵州省因地貌和地质特征而形成丰富的生态系统,但同时也因该地的经济和其它因素使得生态平衡受到一定的胁迫,在选择对应的方法时要仔细考虑并研究其可能带来的危害。
生物多样性的丰富阶段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该地的环境污染。
参考文献:
[1]贵州植物志编委会.贵州植物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设1986:1-3 9 3.
[2]张小玲,李娜,秦永利,等.浅谈林木病害防治做法田.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 (33).
[3]贵州省地质调查院,2009贵州省瓮安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R]瓮安县人民政府
[4]贵州省地质矿产局,1987贵州省区域地质志「M」地质出版社
[5]郭振春,2003贵州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和诱因及其预防建议[J]贵州地质,20(2) :103-105
[6]何仁仲,冯登岗主编.贵州省情.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
[7]韩博平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多样性的测度生物多样性,1995, 3 (4);222 -226
[8]薛达元等苏浙皖地区珍稀濒危植物分级指标的研究中国环境科学,1991, 1 (3);161-166
[9]许再富等地区性的植物受威胁及优先保护综合评价方法的探讨云南植物研究,1987,9(2); 193 -202
[10]贵州省农业地貌区划编写组.贵州省农业地貌区划[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55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