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资料综合解释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资料综合解释》

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目的

“地球物理”课程设计中地震资料解释部分实验是地震资料解释方法和操作技术相结合的实验。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为以后参加科研生产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本实验的具体目的:

1.加深对《地震资料解释》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提高综合应用地震、钻井/测井和地质知识的能力。

3.了解地震资料解释系统软件进行层位和断层解释的步骤流程。

4.掌握地震资料解释的基本技能,提高地震资料解释操作能力。

5.能在地震剖面上识别一些典型的地质现象。

二、课程设计原理

地震资料解释是将地震信息转换成地质信息。核心就是依据地震剖面的反射特征和地震信息,应用地震勘探原理和地质基础理论,赋予其明确的地质意义和概念模型。地震解释的发展阶段:地震构造解释阶段——在构造地质学和地震成像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确定地下主要反射界面的埋藏深度,落实和描述地下岩层的构造形态特征,为钻探提供有力的构造圈闭是其主要目的;地震沉积解释阶段——以地震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理论(思想方法)为基础,以落实隐蔽油气藏、描述地下储层空间几何形态为主要目的;地震资料综合解释阶段——以地震资料为基础,综合一切可能获得的资料(包括地质、钻井、测井以及地球化学和其他地球物理资料),合理判断和分析各种地震信息的地质意义,以达到精确重现地下地质情况。

构造解释的主要内容:包括剖面解释、空间解释、综合解释。剖面解释是构造解释的基础,主要在时间剖面上进行,剖面解释的主要任务是在时间剖面上确定断层、构造、不整合面和地质异常体等地质现象。剖面解释还包把时间剖面转换

成深度剖面,为局部构造和区域构造发展史研究提供基础性资料。包括基干测线对比、全区测线对比、复杂剖面解释。空间解释主要是指断层的平面组合、构造等值线的勾绘、等深度构造图和地层等厚度图的制作等。即要把各条剖面上所确定的地质现象在平面上统一起来,这样才能较全面地反映地下构造的真实形态,也是构造解释的最终成果。综合解释是在剖面解释和空间解释的基础上,结合地质、其它地球物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比,对含油气盆地的性质、沉积特征、构造展布规律、油气富集规律作出综合评价和有利区块的预测。

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的具体步骤:1确定反射标准层,主要依据地震剖面的反射特征,选择特别明显的反射同相轴,结合地质解释赋予其明确的地质意义;2波的对比,运用地震波在传播规律方面的知识,对地震剖面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分析,把不同剖面间真正属于地下同一地层的反射波识别出来;3根据反射波在地震剖面上的特征,结合各种典型构造样式类比与分析,解释剖面上同相轴所反映的各种构造地质现象,以及其相关的地质响应与成因机理等;4根据工区内地震剖面解释,作出反映某一地层起伏变化的构造图;并根据有关含油气方面地震地质信息,对其含油气性作出评价。

三、课程设计数据

1. 三维地震数据文件:柴达木盆地红柳泉地区hlq_line15-300.sgy、hlq_line301-600.sgy、hlq_line601-900.sgy、hlq_line901-1087.sgy。

2. 对比层位文件。

四、课程设计步骤及图件分析

1.在利用人工合成记录进行层位标定基础上,对地震剖面进行层位对比追踪和断层解释。

(1)本实验以地震资料解释系统为平台,在全三维工区中进行以下三个地震层位和断层追踪对比解释:

进行在地震剖面上进行层位标定的特征为:同相性,波形相似性,波的连续性,振幅显著增强。

断层在地震剖面上的主要特征: 1反射波同相轴错断。其特点是断距不大,延伸较短,破碎带较窄。中小型断层;2反射同相轴数目突然增减或消失,波组间隔突然变化。同生正断层。往往是基底大断裂的反映。其特点是断距大,延伸

长,破碎带宽,控制盆地边界或二级构造单元;3反射波同相轴形状突变,反射零乱或出现空白带。由于断层错断引起两侧地层产状突变、或断层的屏蔽作用造成下盘反射同相轴凌乱并出现空白反射,一般指为边界同生大断层;4标准反射波同相轴发生分叉、合并、扭曲、强相位转换等现象。一般是小断层的反映;5异常波的出现,如:绕射波、断面波,这是识别断层的重要标志。

地震层位T3(对应钻井地质层位N1底)

地震层位T4(对应钻井地质层位E32底)

地震层位T5(对应钻井地质层位E31底)

(2)解释剖面目的层段为900-3000ms,地震测线间距:纵/横测线均为10个道距。

(3)重点对比解释地震层位T3、T4。

T3层颜色在图中用蓝色表示;

T4层颜色在图中用粉红色表示;

T5层颜色在图中用黄色表示;

(4)对解释剖面进行闭合检查,包括相交测线和任意线检查。

2.在完成层位对比追踪的基础上,制作等t0构造图。(1)平面上画出主断层polygon。

(2)制作T3的等t0构造图。

图中空白区域为断层带,等值线有交错现象在处理时将其切除。

五、课程设计总结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学到了以下内容:

(1)掌握了Landmark软件进行操作进行简单的地震解释工作的使用,并对最后得到结果图件进行分析,讨论效果;

(2)加强了我对地震解释软件使用方法的实践能力,加深和巩固了课堂所学的相关知识;

(3)课程设计中发现自己对专业知识还不够熟悉,对一些操作不够熟练,可是总体收获挺大的,最后感谢张老师的耐心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