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杉醇半合成和产业化

合集下载

紫杉醇的合成研究进展

紫杉醇的合成研究进展

化工能源化 工 设 计 通 讯Chemical EnergyChemical Engineering Design Communications·163·第47卷第1期2021年1月紫杉醇由于其良好的抗肿瘤作用,得到广大的关注,广泛应用于治疗乳腺癌、头颈癌、卵巢癌、肺癌等。

紫杉醇注射液、紫杉醇酯质体、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等产品不断更迭换代、提高疗效,将紫杉醇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

紫杉醇结构化学名为5β,20-环氧-1,2α,4,7β,10β,13α-六羟基紫杉烷-11-烯-9-酮-4,10-二乙酸酯-2-苯甲酸酯-13[(2’R ,3’S )-N-苯甲酰-3-苯基异丝氨酸酯],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紫杉醇结构式1 紫杉醇的全合成紫杉醇母核骨架为6-8-6碳环结构,其全合成自20世纪开始,全世界众多化学家致力于其合成路线的研究。

其全合成路线主要分为三个过程:紫杉醇母核骨架的合成;对骨架进行官能团反应,对其进行修饰;最后加上侧链苯基异丝氨酸完成全合成。

其全合成过程复杂、烦琐,耗时长,且效率低下。

Wender 合成是目前公开最短的紫杉醇全合成路线。

以化合物2为起点,经过系列反应得到化合物7,完成AB 环的合成。

经过C-3位反应和氧化反应得到10,经醇醛缩合得到12,完成C 环的建立。

然后经过C-5的溴取代,C-4、C-20臭氧化完成对含氧D 环的建立,得到13,再进一步得到巴卡亭Ⅲ(14),最后完成C-10乙酰化及侧链的加成得到紫杉醇。

其合成路线,如图2所示。

23OOOOHOH OTMSO OO O CHO45678OOO OOOOOOO OTBSTIPSOOTBSTIPSOCHOOH TIPSOTIPSOOBOMOHHO OBzOAcOTESO OO OOO 910TIPSOHO OH OHOH BrOTroeAcO AcOO OHO 1211OBzOBzHHOBOMTIPSOTIPSOHO HOHO 1314OCOPhOAcOBzH HHH O OOTES 1OO ONPhAcO AcOOHBzOTroe图2 Wender 合成路线2 紫杉醇的半合成紫杉醇的全合成烦琐且收率低,不适合大生产,于是应寻求更佳的合成方法。

紫杉醇

紫杉醇

紫杉醇的研究进展【摘要】:紫杉醇是存在于红豆杉树中的一种化学物质,其独特的抗癌疗效日益被人们重视,被誉为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的抗癌药三大成就之一。

作为抗肿瘤药物应用于临床,特别是紫杉醇的化学结构与其药理活性的构效关系获得了重要成果。

恶性肿瘤患者应用紫杉醇的临床资料,观察药物的毒副作用,总结紫杉醇临床应用特点。

探讨紫杉醇的作用机理及其获得方法。

【关键词】:红豆杉紫杉醇抗癌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机理紫杉醇简介紫杉醇最早由太平洋红豆杉Taxus brevifolia的树皮中分离提取的新型抗癌植物药,1992年12月29日,美国FDA批准紫杉醇上市,美国BMS公司,商品名Taxol,用于治疗卵巢癌。

紫杉醇的特点是广谱抗癌。

对肺癌、食管癌、膀胱癌、头颈部癌、黑色素瘤、结肠癌和HIV 引起的卡波济肉瘤也有效【1】。

紫杉醇(Paclitaxel,商品名为Tax01)分子式为C47H5lNOl4,是1963年美国化学家Wall等首先从短叶红豆杉(Taxus brevifolia)树皮中分离出来的具有独特抗癌活性的二萜类化合物,命名为紫杉醇,1971年利用X射线确定了它的结构,紫杉醇为针状结晶,具有高度的亲脂性,不溶于水(在水中溶解度为0.006 mg/mL) ,不溶于石油醚,可溶于甲醇、乙醇、乙酸乙酯、二氯甲烷等有机溶剂。

与糖结合成苷后的水溶性大大提高,紫杉醇分子中虽有含氮取代基,但氮原子处于酰胺状态,邻近又有吸电子基,故不显碱性而为中性化合物。

紫杉醇对酸相对稳定(pH4-8范围内),碱性条件很快分解【9】。

紫杉醇在植物体内的含量相当低,目前公认含量最高的短叶红豆杉树皮中也仅含0.069%,资源很匮乏。

由于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对红豆杉立法保护,药源地转向了中国等国家。

在中国,80%的红豆杉集中在云南,而且云南红豆杉的紫杉醇含量最高。

从1992年到2001年,将近10年时间,云南红豆杉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分布在滇西横断山区中的300多万棵红豆杉,绝大部分被剥了皮(有调查数据认为是92.5%),已慢慢死去。

从紫杉植物中提取紫杉醇的简化方法

从紫杉植物中提取紫杉醇的简化方法

从紫杉植物中提取紫杉醇的简化方法红豆杉Taxus又名紫杉,也称赤柏松,生于海拔1000~1200m处的山地,是世界上公认的濒临灭绝天然珍稀植物,从其根、皮、茎、叶中提取的紫杉醇taxol是目前世界上最有效的抗癌药物之一。

全球每年大约需要1500~2500kg紫杉醇,而1 kg树皮仅能提取50~100mg。

10-脱乙酰巴卡亭Ⅲ又称10-脱乙酰基浆果赤霉素Ⅲ,10-deacetylbaccatinⅢ,10-DABⅢ为有抑制肿瘤作用的紫杉烷二萜类化合物。

Bissery等报道,可利用10-DABⅢ合成具有比紫杉醇更高抗癌活性的多烯他赛docetaxel。

紫杉醇主要存在于树杆和树皮中,10-DABⅢ主要存在于树叶中,其含量大大高于紫杉醇的含量。

红豆杉是国家珍稀保护植物,生长缓慢,如果直接从红豆杉树皮中提取紫杉醇,不仅资源有限,而且不利于资源保护。

以10-DABⅢ为原料采用酶催化半合成工艺方法来制备紫杉醇,可大大简化合成过程,使紫杉醇骨架修饰所需步骤更少,操作更简单,提高了紫杉醇合成的选择性和生产率,进而为在更大规模上进行紫杉醇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最终使紫杉醇的化学合成半合成的产业化有了实现的可能。

目前文献报道从各种紫杉植物中提取紫杉醇的方法,均需经过繁冗的分离过程。

本实验采用了一种适合于以各种紫杉植物树叶或树枝做原料,通过极性梯度溶剂萃取的方法逐步脱除大量不相干杂质,得到合成紫杉醇的前体10-DABⅢ的方法,然后通过反相层析柱加成,即可获得抗癌活性成分紫杉醇;材料与方法1 材料与仪器南方红豆杉Taxus mairei枝叶取自浙江宁海红豆杉种植基地,8年树龄。

10-DABⅢ对照品为Sigma公司产品,纯度98%;所用甲醇;乙醇、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二氯甲烷、氯仿、正己烷、石油醚、乙腈等均为分析纯试剂。

JJ一1精密增力电动搅拌仪,江苏金坛市江南仪器厂;SENCO R一201旋转蒸发仪,上海申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玻璃硅胶柱为2cm×40cm,杭州常盛科教器具厂;UV一2802PC/PCS型分光光度计,UNICO上海仪器有限公司;Sigma一3K18低温离心机4℃,转速18000rmin;LabAlliance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SSI公司。

抗癌药物紫杉醇的制备、抗癌机理和应用前景

抗癌药物紫杉醇的制备、抗癌机理和应用前景

抗癌药物紫杉醇的制备、抗癌机理和应用前景摘要紫杉醇具有显著的抗癌活性和独特的作用机理,现主要用于治疗晚期乳腺癌和卵巢癌等。

紫杉醇分子结构复杂,具有特殊的三环[6+8+6]碳架和桥头双键以及众多的含氧取代基,其全合成引起国内外许多有机化学家的兴趣。

本文简述紫杉醇的制备、抗癌机理和不良反应。

关键词紫杉醇制备抗癌机理不良反应紫杉醇(Taxol)是从短叶红豆杉树皮中分离得到的一种四环二萜化合物。

1992年12月29日美国FDA正式批准紫杉醇作为治疗晚期卵巢癌的新抗癌药物。

由于该药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在美国上市后销售情况一直很好,并保持着20%以上的年销售增长率。

2000年该药的销售额已超过10亿美元。

紫杉醇被当今世界上公认为广谱、活性最强的抗癌药物,尤其是对子宫癌、卵巢癌、乳腺癌具有特殊的疗效,它的问世被誉为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抗癌药三大成就之一[1]。

美国FDA已原则上同意其他国家及厂家生产紫杉醇制剂并可以作为通用名药上市,这就打破了美国施贵宝公司对该药的垄断生产。

这一决定意味着紫杉醇制剂价格将大幅下降,从而有利于广大肿瘤患者服用。

然而由于这种天然化合物资源极其有限,严重的限制了其研究和应用的进度。

同时尖锐的供需矛盾也在医学、化学和植物组织培养领域的科学家中引起了一场非同寻常的广泛研究,以增加这种化合物的来源和寻找高效、低毒、来源丰富的紫杉醇类似物。

经过40多年努力,已经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1紫杉醇的制备1.1天然红豆杉植物提取[2,3]紫杉醇的直接来源是从天然植物红豆杉树皮、树叶中提取。

但并不是所有品种的红豆杉树均含有紫杉醇,而且不同种类的红豆杉紫杉醇含量的多少差别非常明显。

红豆杉属植物共11种,我国有4种及1种变种,它们分别是云南红豆杉、西藏红豆杉(又名喜马拉雅红豆杉)、中国红豆杉、东北红豆杉、南方红豆杉(又名美丽红豆杉)。

紫杉醇在不同植物来源以及植物体不同部位的含量与提取分离有着直接关系。

Vidensek对东北红豆杉幼苗以及成树的不同部位中的紫杉醇含量作了分析,结果表明,成树紫杉醇的含量高低依次为:树皮>树叶>树根>树干>种子>心材。

紫杉醇的资源、生物活性和化学合成

紫杉醇的资源、生物活性和化学合成

紫杉醇的资源、生物活性和化学合成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NCI发起一项从多种植物35000多种植物中寻找筛选安全有效的抗癌新药的计划,美国政府已耗资250亿美元以各种形式资助此计划,期间有数以万计的具多种抗癌活性的化合物被筛选出来。

其中作为先导化合物之一的紫杉醇(taxol)则是化学家经数十年孜孜不倦的为攻克癌症所作出的一大贡献,成为抗癌药剂中的今日之星。

NCI 预测在今后10—15年内,紫杉醇将成为主要的抗癌药物之一。

紫杉醇最早是Wani和其同事以KB细胞毒生物活性监测为跟踪手段从北美产红豆杉科(Taxaceae)植物短叶红豆杉(T.brevifolia)及太平洋紫杉(Pacihc yew)树皮中分离鉴定的。

尤其是20世纪70代未发现紫杉醇具有独特的抗癌机理,引起了植物化学家们的极大兴趣,并加快了紫杉醇的研究步伐。

目前从红豆杉属(Taxus)植物中确定了100余种紫杉烷(Taxanes)类化合物,但惟有紫杉醇抗癌活性最强,其后,发现半合成类似物taxotere 2是紫杉醇的竞争对手。

1992年底,美国FDA正式批准紫杉醇用于临床,现已在40多个国家用于晚期卵巢癌、乳腺癌的治疗,而且治疗范围正日渐扩大。

但令人担忧的是,红豆杉植物生长缓慢且资源有限,加上含量极低,造成紫杉醇供应紧缺,从而限制临床广泛的研究应用。

同时,大量砍伐红豆杉植物不但引起环境学家的忧虑,而且红豆杉资源面临灭绝。

为了解决资源保护和缓解紫杉醇供应危机,国内外在新资源开发、大面积栽培、组织培养和真菌发酵及化学合成方面均取得了很大进展,一、紫杉醇在植物体中得分布紫杉醇和其他紫杉烷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红豆杉科植物,最近发现亦分布于红豆杉近缘科属植物中。

(一)红豆杉科植物红豆科杉植物为常绿乔木或灌木,共5属约32种,除澳洲红豆杉属(Austrotaxus)1种(Austrotaxus spicata Campton)产于南半球外,其余均产于北半球,我国有其中4属12种1变种及1栽培变种。

紫杉醇生产工艺

紫杉醇生产工艺

2) RuCl3, NaIO4, CH2N2
NaN3 or TMSN3 ZnCl2
N3
O
Ph
OCH3
OH
HO H
Ph
CO2CH3
PhCONH O
Ph
OCH3
OH
COOMe
OH O
N3 O
PhCONH O
Ph
Ph
OMe Ph
OMe Ph
OMe
OH
OH
OH
双键不对称氧化法合成手性紫杉醇侧链旳路线
第六章
• 巴卡亭III与三乙基氯硅烷旳摩尔比为 1:40
紫杉醇生产工艺
工艺质控
母环原料保护旳质量控制
• 巴卡亭III旳保护:选择性保护母环7-OH、10-OH, 使侧链与13-OH反应,合成过程关键环节。
• 三乙基氯硅烷为保护剂,得到单一旳反应产物。 • 投料配比及反应时间有很大旳影响:巴卡亭III与
三乙基氯硅烷为1:20,24 h以内无产物。投料比 为1:30,24 h,得到产物,但仍有大部分巴卡亭 III未反应。投料配比为1:40,反应时间60 h,巴 卡亭III完全转化为产物7-三乙基硅巴卡亭III。
概述
紫杉醇生产工艺
概述
3)化学全合成
(1)Holton路线-线性合成途径
该路线旳策略是A→AB→ABC。
(2)Nicoloau路线-会聚式
A环和C环→ 八元B环,得到ABC三环化合物。
(3)Danishefsky路线-会聚式
D环→ 与A和C、D环片段连接,合成八元B环。
18
RO
11
O
12
10
反应环节多达20—25步
生产工艺
2) 手性侧链

紫杉醇提纯产业化项目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

紫杉醇提纯产业化项目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紫杉醇提纯产业化2.建设单位:福建省明溪县南方红豆杉产业有限公司3.项目负责人:陈友土4.技术负责人:陈建民(上海复旦大学教授、博导)余能健(明溪县绿色生态研究所高工)5.技术顾问: 黄宝龙(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导)林瑞超(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教授、博导)6.建设地址:福建省明溪县7.建设内容:紫杉醇提取分离制备和配套原料基地建设8.项目总投资:8311万元9.建设规模:年生产高纯度紫杉醇(含量≥99.5%)90kg和6000亩原料基地10.销售收入:18000万元/年11.预期税收:4705万元/年12.预期利润:4925万元/年13.盈亏平衡点规模:15kg(99.5%)/年14.投资回收期:4.7年15.内部收益率:39.48%16.净现值:10973万元第一章产业关联度分析紫杉醇(Paclitaxel)系从红豆杉枝、叶、皮中提取的新型抗癌新药。

它是目前公认广普性最好、活性最强、新的疗效确切的抗肿瘤药,且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痴呆症等也有良好的疗效。

本项目利用人工栽培红豆杉的枝、叶、皮为原料进行萃取,采用多级色谱分离技术和无毒多元溶剂多层次淋洗技术,建立工艺简捷、纯度和得率高、生产成本低、无毒、可清洁化生产,从而实现人工红豆杉提取紫杉醇的产业化建设,达到可持续发展。

南方红豆杉属国家一级保护树种。

1999年通过珍稀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我县有19种属国家重点保护树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珍稀树种——南方红豆杉约2万多株,挂牌保护的有429株,为建立紫杉醇工业原料基地提供了丰富的种质资源。

项目建设需配套建立优质种苗基地120亩,利用天然优质南方红豆杉种源,研究育苗、造林新技术,采用层积变温催芽处理方法,有效解决了红豆杉种子休眠当年发芽率低的关键技术,大大推动南方红豆杉优质种源选育及其规范化种植示范,有利于国家一级保护树种-红豆杉的保护和生态环境的建设。

项目建设将有利于促进南方红豆杉的规模种植。

【doc】紫杉醇手性侧链合成与紫杉醇半合成

【doc】紫杉醇手性侧链合成与紫杉醇半合成

紫杉醇手性侧链合成与紫杉醇半合成第13卷第18期2005年9月21日精细与专用化学品FineandSpecialtyChemicalsV o1.13,No.18l?专论与综述紫材醇手牲坝殂链合成与紫材醇半合成阎家麒(江苏佩沃特生物基因工程有限公司,江苏常熟215500)摘要:介绍抗癌药物紫杉醇的几种合成方法,重点阐述紫杉醇手性侧链合成以及应用紫杉醇手性侧链的重要性.同时论述了国内外紫杉醇半合成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江苏佩沃特公司研发的对映异构纯的口一内酰胺侧链中间体及其高效的对接路线.关键词:紫杉醇;半合成法;手性侧链;抗癌药物ChiralSynthesisoftheTaxolSideChainandSemisynthesisofTaxolNJia—qi(JiangsuPivertBio—geneticEngineeringCo.,Ltd.,Changshu215500,China) Abstract:Themethodsforsynthesizinganticarcinogentaxolareintroduced.Thesynthesisof chiralsidechainoftaxol andthesignificanceofapplicationofchiralsidechainaredescribedindetail.Meanwhile,ther esearchprogressonsemi—synthesisoftaxolathomeandabroadarenarrated,theenantiotropicpure口一lactamsidechainintermediatedevelopedJiang—SUPivertCo.,Ltd.Andhighlyeffectivemethodforcouplingisdiscussedemphatically. Keywords:taxol;semisyntheticmethod;chiralsidechain;anticarcinogen紫杉醇是一种来源于红豆杉属植物的二萜类化合物,由A,B,c,D四元环和一个苯基异丝氨酸侧链构成,见图1.1963年,美国科学家Wall和Wani从太平洋红豆杉的树皮中得到这种化合物…,发现其对离体培养的肿瘤细胞,包括L1210和P288白血病,Walker256肉瘤及B16黑色素瘤细胞都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图1紫杉醇化学结构紫杉醇是人类迄今发现的最有效的抗癌药物,1992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紫杉醇上市和临床应用.作为广谱抗癌药物,紫杉醇对卵巢癌,乳腺癌,肺癌,食管癌等具有很好的疗效,现已在60多个国家获准临床应用.l专利之争紫杉醇于1992年由美国施贵宝公司(BMS)上市,在此后的8年内,BMS都是紫杉醇专利药持有者.但是在2000年后,BMS经过与Ivax公司一次旷日持久的斗争后失去了该药在美国的专利保护,Ivax公司的口服紫杉醇产品Onxol获准上市,使美国向非专利紫杉醇敞开了大门,至今已有多种非专利紫杉醇药物上市.紫杉醇的专利权和排它权均于收稿日期:2005-07—28作者简介:阎家麒,男,教授,中国药学会高级会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生物制药和天然产物的有机合成,在紫杉醇半合成和埃坡霉素全合成研究上取得较好成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获发明专利11项.2-精细与专用化学品第13卷第18期1997年12月29El到期,其中包含NP和NCE(新药物和新化学实体).2合成方法2.1植物提取在我国提取紫杉醇所用植物材料主要是云南红豆杉.红豆杉属植物是冰川时期的孑遗物种,属于珍稀物种,在我国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树皮中紫杉醇含量极低,约0.009%左右,实际生产Ikg紫杉醇,需要大约20t红豆杉树皮,即需毁掉3000多株百年以上的红豆杉.然而,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我国红豆杉被非法采伐了80%以上,红豆杉物种在我国濒于灭绝.为了保护我国的红豆杉资源,政府加大了对红豆杉的保护力度,严惩了数十家用红豆杉提取紫杉醇的生产厂家以及经营企业,有效地遏止了对红豆杉的毁灭性破坏.2.2细胞培养法癌症是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危及人类生命的第二大病种,每年癌症的发病率是700万人.寻求紫杉醇新的药物来源是全世界科学家们孜孜以求的目标.近20年来,相继有多学科,多角度地探索性研究报道,有紫杉醇细胞培养,真菌发酵,全合成与半合成等等.其中,细胞培养生产紫杉醇不失为一种较理想的方法,但是其最高产率仅为22mg/L.细胞培养面临的主要难题有:①紫杉醇低水平表达;②由于植物细胞易于变异,长时间培养后,紫杉醇含量降低;③细胞对放大培养中的剪切耐受力低;④产量不稳定.只有这些问题解决之后,才能实现工业化生产.另一方面,细胞培养产出的细胞材料尚需下游工艺分离纯化,其工艺过程与植物提取紫杉醇方法完全相同.这样,两项成本的叠加,将使终产品紫杉醇在价格上失去市场竞争能力.至于真菌发酵法目前也只有在实验室进行,没有实用价值.紫杉醇全合成无疑是天然产物有机合成史上的丰碑,但是因步骤冗长烦琐,产率过低,不可能实现工业化生产.2.3半合成法1988年,法国Denis等首次报道了以10.去乙酰巴卡亭111(10一deacetylbaccatinIi/,10.DAB)为原料半合成紫杉醇.其后,美国Hohon教授和法国的Potier教授等也以巴卡亭Ⅲ为原料半合成了紫杉醇.10?去乙酰巴卡亭Ⅲ是从欧洲红豆杉的枝叶中分离出来的,其含量可达0.1%,由于枝叶再生能力强,因此紫杉醇半合成可有较丰富的原料.1992年在NCI主持召开的第二次红豆杉与紫杉醇研讨会上,Hohon等报道了紫杉醇的半合成路线,即利用紫杉醇侧链Ⅳ.苯甲酰.(2R,3S).3一苯基异丝氨酸经酯化后与巴卡亭Ⅲ相连接的方法.1994年美国施贵宝公司(BMS)采用Hohon教授半合成方法的专利生产半合成紫杉醇.1997年,半合成紫杉醇通过美国FDA批准上市.Hohon教授的半合成方法是弗罗里达州立大学科学家小组的专利技术,目前被称为"FSU'S紫杉醇半合成方法".比较之下,半合成紫杉醇则是最具商业应用价值的技术.本课题组曾在我国最早报道了紫杉醇提取纯化,纯度测定以及新型控释缓释制剂等系列研究..我国红豆杉资源贫乏的现实促使科研工作者改变了研究方向,提出"战胜癌症不再以毁灭红豆杉为代价"的科研宗旨.临床需要的紫杉醇必须满足,又要从根本上有效地保护红豆杉不被灭绝.因此,研究工作的重点必须由植物提取转移到化学合成方法上来.经过10年的精心探索,刻苦钻研,无数次地试验,紫杉醇半合成终于取得了成功.3半合成关键技术评价紫杉醇的化学合成可谓是20世纪最后10年中对有机合成的重大挑战.在迎接这场挑战中,各国科学家都将其作为热点课题,做出了杰出成绩.仅半合成紫杉醇的路线就有20多条,各种结构的侧链30余种.在药物研究的历史上,研究时间之长,文献量之大,当属紫杉醇.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有些是有借鉴价值的,但也不乏空洞不实文章,这些对我国紫杉醇的研究影响颇大.3.1紫杉醇手性侧链合成侧链是合成紫杉醇的关键中间体.美国紫杉醇半合成着名科学家Hohon认为使用外消旋体侧链与7.TES.baccatinⅢ对接时其立体选择性的范围可以从3:1到100:1,不需要用手性侧链,即不需要将外消旋体侧链拆分成手性侧链,因为拆分成本过高.但是,在产业化半合成紫杉醇中发现,如要合成1kg紫杉醇,依据Hohon在其文献中强调的按5~7比例投料,则需要消耗1.5kg10.DAB和4.08~5.72kg外消旋体侧链.按每千克侧链8万元计,侧链费用32万~40万元,占总合成成本的一半还多.在Hohon本人的文献中有这样一个反应,路线如图2所示.2005年9月21日阎家麒:紫杉醇手性侧链合成与紫杉醇半合成?3? …...…:::=盏嚣鉴强秘图2外消旋体侧链合成紫杉醇反应路线对接后产物为8:2的非对映异构体的混合物,两者合计产率为80%一90%,其中被外消旋体侧链"带走"7-TES.baccatinllI而生成的(要弃掉的)异构体就占了20%,故在理论上总产率只有80%~90%的80%,即64%~72%.因此,使用外消旋体侧链是不经济的.更重要的是,Hohon所提出的"可以不必拆分成手性侧链,使用外消旋体侧链就可以低成本地合成紫杉醇"的理论,实践证明是不可行的.使用外消旋体侧链生成的是一对非对映异构体紫杉醇,这2个异构体化合物很难分离,必须采用手性色谱方法,况且采用哪种手性色谱分离技术尚在探讨中.所以,Hohond的提法实际上是一种误导,其目的无非在于保持美国在紫杉醇半合成上的垄断地位.尽管Holton在许多文献中极力鼓吹使用外消旋体侧链合成紫杉醇,但是,在美国以施贵宝为代表的半合成紫杉醇生产企业,却一直在使用手性侧链,从不使用外消旋体侧链.如果使用手性侧链,对接产物就只有2',3'.s非对映异构体一种.根据美国大规模生产的工艺,使用光学纯手性侧链仅为1.6~1.8,产率≥84%.7-TES—baccatinnl的分子量为700,最大也最常用的侧链(3R,4S)一1.benzoyl一3一(triethylsilyloxy)-4.phe. nylazetidin一2一one分子量为381.42.由此可以计算出,合成1kg紫杉醇,产率即使按80%计算,则需要7一TES—baccatin11I1250g(由10一DAB1200g合成), 手性侧链1089.77g,即合成1kg紫杉醇需用1.2kg10一DAB和大约1kg手性侧链.这不但提高了产率, 又节省了侧链费用,降低了合成成本,更重要的是使用手性侧链与7-TES—baccatinnl对接成功率高.美国施贵宝公司采用Hohon及其FloridaState University研究小组的最新紫杉醇半合成方法,所使用的侧链就是手性光学纯的(3,4S)一3.(1.甲氧基.1.甲基乙氧基)-4.苯基.2.氮杂环丁酮,见图3. BzOTE$CIHo…Ph/~n....AcOqt,00TES'--k--./oco卜嘲0..AcO0OH图3施贵宝公司使用手性侧链半合成紫杉醇路线最初,美国研发紫杉醇侧链时,有3种主要类型:"直线型",即苯基异丝氨酸型;恶唑烷五环型和口一内酰胺四环型(图4).截至2004年,国外半合成紫杉醇主要使用手性』B.内酰胺侧链,如图5的(3R, 4S)的手性化合物,Hohon在其许多文献中所倡导的"可以使用外消旋体侧链,不必拆分成手性侧链" 的观点,在美国的大规模生产中(如施贵宝公司)也没有被采用,实施.但是,这一论点却对我国的紫杉醇半合成研发工作影响很大.在实际生产中,外消旋体侧链消耗量很大,成本居高不下.0ncoHMeNO/×苯基异丝氨酸甲酯型恶唑烷型-内酰胺型(直线型)(五环型)(四环型)图4紫杉醇的3种侧链在外消旋体侧链拆分中,美国是采用一种来源于洋葱假单胞菌的脂肪酶(如lipasePS.30),可以高对映选择性水解消旋体中的顺.3.乙酰氧基4.苯基一2一杂环丁酮分子中的(3S)乙酰基,未水解的(3R)乙S¨^●●●●●●●,4?精细与专用化学品第13卷第18期酸酯可作为侧链合成的前体¨….这种拆分方法成本很高,PS.30价格昂贵且不容易得到.用动物肝脏酯酶拆分成本相对低廉,对此进行探索,效果比较理想….直接合成手性侧链是大规模生产最低成本的策略.氨基酸属于手性化合物,采用一种氨基酸作为手性模板,直接合成手性/3一内酰胺侧链(图5).3.2紫杉醇半合成3.2.1国外的合成路线半合成紫杉醇是以10一去乙酰巴卡亭Ⅲ作为母核,首先用硅烷基团保护7位羟基,再乙酰化10位羟基.然后7-TES.baccatinⅢ与侧链前体缩合,然后水解除去7位和2位上的保护基团成为紫杉醇(图6).在紫杉醇半合成的4步反应中,最重要而且难以成功的关键技术是7-TES—baccatinⅢ与侧链对接,即酯化C.13或巴卡亭Ⅲ酰化反应.在对接反应的方法上,美国所发表的大多数文献是不真实的,比如Hohon的方法¨(图7).Ph.BzO'侧链阿体OOOOOOO./,OSiE\N—//...LJ...In;Ftr3~~图5外消旋体与手性紫杉醇和多烯紫杉醇侧链OAcSOj%HaO图6紫杉醇半合成路线BzNHO.EEO.PhOEE1NBz《5eq)皲96%图7Hohon的对接路线TEs里:!兰.91%Ta)(o1?______.?_-.--.?.………0.C.4days.2005年9月21日阎家颇:紫杉醇手性侧链合成与紫杉醇半合成?5? 这个反应实际无法进行,因为吡啶的加入量根本不能将7-TES—baccatinm和侧链溶解,更谈不上有那么高的产率.还是Holton的文献,他主张的醇锂盐方法,即用锂置换C.13位的氢,形成醇锂盐再与-内酰胺反应生成.氨基酯,然后转化成紫杉醇(图8).用正丁基锂对接侧链方法可取,但是Holton提出的反应条件是一78℃.在一78℃,正丁基锂是不能反应的,对接的转化率为≤5%,收率为0.国内有采用正丁基锂方法对接侧链的,使正丁基锂反应条件改变为一40℃左右,效果也算理想.Ojima等详尽地阐述了-内酰胺型侧链与7-TES.baccatinⅢ对接反应中碱的选用,比较了各种碱,反应条件及产率(表1).髓PhCONHO….广lIlO…?U图8Hohon醇锂盐法对接路线表1口-内酰胺型侧链与7-TES?baccatinm的对接方法比较堡:坚.紫杉酵由表1可知,最佳的反应条件应该是:NaHMDS(1.2equiv),溶剂THF,温度一30℃,时间30min,转化9l%,离析收率88%,转化收率97%.同时指出,使用Nail方法简便,90%的转化率也不低,但是转化率一旦超过90%,有时会突然发生产物分解.在实验中发现,NaHMDS作为碱活化13.OH与侧链酯化,并非Ojima认为的"最佳"反应,在这个对接反应中不是产生分解产物,而是在一30℃下基本上不反应.天津大学的专着里也论及到使用NaH.MDS产生一种去除不掉保护基的白色分解产物.在实际生产中,使用NaH方法较好.Ojima等认为按标准的方法(即Holton方法),在侧链加入之前,7-TES-baccatinⅢ用正丁基锂处理会发生严重的分解.对接反应是紫杉醇半合成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正因为如此,大量的不真实文献让人们扑朔迷离. 为此,我们不能轻信国外权威们的文献,要自己反复探索,去伪存真,因为研究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明辨是非的过程.半合成紫杉醇是未来紫杉醇来源的惟一途径.合成步骤简化,产率,纯度高,原料完全国产化,生产成本低廉,是半合成紫杉醇在未来的国际市场竞争的优势所在.就技术经济而言,美国半合成1kg紫杉醇的生产成本至少26万美元,而我们目前半合成1kg紫杉醇则仅需不到40万元人民币.3.2.2国内的合成路线江苏佩沃特公司的半合成紫杉醇样品经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H和"C.NMR,MS,IR和uV4 项光谱鉴定证实,化学合成的紫杉醇与天然产物结构完全一致.该所HPLC测定的产品纯度达到99.6%,远远高于美国FDA制定的紫杉醇原料药纯度(≥98.50%)标准.1997年,意大利科学家在紫杉醇半合成上取得了更大的突破.他们在法国Rhone.PoulencRorer公司半合成多烯紫杉醇和美国Bdsto1.MyereSquibb (施贵宝)公司半合成紫杉醇技术的基础上,研发了6?精细与专用化学品第13卷第18期新的合成工艺.其技术指标是,每合成1kg紫杉醇只需1.2kgl0.DAB和大约2kg的手性侧链,而且手性侧链的合成路线缩短,只需5步反应.其侧链结构如图9所示.本公司及时就这一侧链进行研究, 并成功合成了这一新型侧链.OPhSPh图9侧链pheny!(4S.5R)-2.4-dipheny!-4.5-dihydrooxazole-5-thiocarboxylate用该侧链合成紫杉醇收率高于美国和法国的方法,合成(对接)路线如图1O所示.rHF,15mj.L0℃004mo卜LHC¨nMeOH:H20,'p:1.5:1NaI-ICO3,H20,pH75,1OH..图lO佩沃特公司紫杉醇合成路线与20世纪90年代初Hohon的施贵宝公司半合成紫杉醇以及法国半合成多烯紫杉醇的工艺比较,1997年意大利报道的新工艺更适合大规模生产,无疑是一个较好,较实用的半合成紫杉醇方法.目前,比较可信的有关使用手性侧链半合成紫杉醇的技术大致有4种,重要中间体消耗(经济技术指标)各异,见表2.表2使用手性侧链半合成紫杉醇1kg所需重要中间体(经济技术指标)的比较kg(1)侧链为(3R,4S).1一benzoyl-3-(1-methoxy-1-methylethoxy)4? phenylazeIjdjn-2-one(2)侧链为Phenyl(4S,5R)-2,4-dipheny1..4,5-dihydrooxazole.5- thiocarboxylate4结语"泰素"是美国施贵宝公司全球销量最大的紫杉醇注射剂,年销售额15亿美元以上.自1997年美国FDA正式批准该公司半合成紫杉醇作为泰素的原料药开始,1999年起,施贵宝公司全部采用半合成紫杉醇生产制剂,废止天然红豆杉提取的紫杉醇.也就从1997年起,放开了曼地亚红豆杉植物物种对中国的出口.诸多文献公认,植物提取纯化紫杉醇是一件烦琐,艰辛,费力的工作,而且,对环境的污染很严重.于是,一些发达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的印度)都把这种植曼地亚红豆杉提取纯化紫杉醇的"烦琐","艰辛","费力"的工作交给中国人去做,他们压价回收产品.事实上,他们利用了我国的廉价劳动力,并把环境问题留给我们.近年来,植物提取紫杉醇在国际市场所占份额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半合成紫杉醇.现在,在国际市场上占有90%以上,具有垄断地位的美国施贵宝公司的"泰素",也在包装上赫然明确地用中,英文注明"人工半合成紫杉醇".紫杉醇半合成产业化将为临床提供充足的紫杉醇原料药和制剂,大大降低临床治疗费用,使得收入偏低的癌症病人能够用得起药,并且更少依靠国外进口紫杉醇,最终让我国的紫杉醇原料药与制剂进入世界药物的主流市场,造福广大肿瘤患者.口(参考文献见第11页)2005年9月21日李斌,等:2-巯基苯并噻唑>NH'+CS:+s\s/图22一巯基苯并噻唑的反应方程式苯胺法生产2-巯基苯并噻唑的特点是原料来源稳定,操作难度小,对反应器材质要求低;其缺点是由于该法生产的粗产品中2-巯基苯并噻唑含量较低(85%),焦油量大,收率较低.3生产在我国有上海汉飞生化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威方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和上海实验试剂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2.巯基苯并噻唑的生产.日本主要有4家生产厂商:住友化学,大内新兴,川口化学和三新化学. 其他国外生产企业还有富莱克斯(Flexsys)和拜耳公司等.4需求噻唑类橡胶硫化促进剂的硫化速度并不是很快,但硫化状态比较平缓,硫化物性良好,因此是一类通用助剂.2-巯基苯并噻唑为通用型橡胶促进剂,对天然胶和一般硫磺硫化的合成胶具有快速促进作用,其硫化I临界温度低.作为酸性硫化促进剂, 可以使橡胶制品具有很高的拉伸强度和硬度,通过选择不同的组合成分,还能使其满足不同要求的性能,可用作增塑剂,增加天然胶的塑性.不过制品本身带有苦味,不适于制造与食品接触的橡胶制品,主要用于制造轮胎,内胎,胶带,胶鞋和工业品等.可以添加的对象橡胶有:天然橡胶(NR),异戊二烯橡胶(IR),丁苯橡胶(SBR),丁二烯橡胶(BR),丁腈橡胶(NBR),三元乙丙橡胶(EPDM),丁基橡胶(IIR)等.在橡胶中的用量(phr)为0.5~2.在作为橡胶助剂使用的需求方面,往往要受到汽车和房地产业波动的影响.日本国内的市场需求大约为200t/a.5价格在我国,上海实验试剂有限公司规格为分析纯,25g包装的牌价为29.25元.在日本,价格为600~800日元/kg,包装为20kg纸袋.口参考文献[1]奚国辉,王晓华.2一巯基苯并噻唑合成反应工艺研究[J].石化技术与应用,2003,21(4):259—262[2]范文革.硫化促进剂M合成新工艺研究[J].西北民族学院(自然科学版).2001.22(3):1317(上接第6页)参考文献[1]WaniMC,TaylorHL,WallME,eta1.PlantantitumoragentsVI. Theisolationandstructureoftaxol,anovelantileukemicandantitu—moragentfromtaxusbrecifolia[J].JAmChemSo.1971.93: 2325—2327[2]RowinskyEK,OnettoN,CanettaRM,eta1.Taxol:thefirstofthe taxanes,animportantnewclassofantitumoragents[J].SeminOn—col,1992,19:646—655[3]阎家麒,范金城,王九一.紫杉醇提取纯化工艺[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6,27(12):531—535[4]王九一,阎家麒.紫杉醇半合成[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1999.9(1):56—58[5]阎家麒,童岩,王九一.紫杉醇脂质体的制备及其抑瘤作用的研究[J].药物生物技术,1996,3(3):154—157[6]阎家麒,王悦,王九一.紫杉醇隐形脂质体的制备及其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J].药学,2000,35(9):706709[7]阎家麒,王惠杰,童岩,等.紫杉醇微乳的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0,35(3):173—176[8]RobertAHohon.MethodforpreparationoftaxolusingaB-lactam[A].AbstractsofPapers.203rdNationalMeetingoftheAmerican ChemicalSociety[C】.SanFranciscoCA,AmericanChemicalSoci. ety:WashingtonDC,1992[9]SusanRM.MaximizingReturns[J].C&ENews,2003,Sept15: l7—2O[1O]PatelRN.Semisynthesisoftaxol[A].StereoselectiveBiocatalysis [M].2000,MarcelDekker,Inc:270MadisonAvenue.NewY ork,NY10016,108—112[11]阎家麒.牛肝酯酶催化紫杉醇侧链手性合成的研究[J].药物生物技术,2005,12(2):90—92[12]RobertAHohon.Methodforpreparationoftaxol[P].EP400971, l990.125[13]RobertAHohon.Methodforpreparationoftaxolusingtetalactam [P].US5175315.1992.12-29[14]元英进,葛志强,冯霞.抗癌新药紫杉醇和多烯紫杉醇[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61。

获取紫杉醇的有效方法

获取紫杉醇的有效方法

获取紫杉醇的有效方法
获取紫杉醇的有效方法主要有两种:
1.提取法:从红豆杉中分离提取紫杉醇是早期获取紫杉醇的主要途径。

科研工作者们采集人工培育的红豆杉枝叶,利用溶剂萃取、固相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膜分离、色谱分离等分离提取方法,提取与紫杉醇结构类似的前体,如巴卡亭Ⅲ、10-去乙酰巴卡亭Ⅲ等,再借助化学修饰的大规模生产方法,得到医用紫杉醇原料药。

2.化学半合成法:为了缓解天然产物供应不足的问题,人们采用了化学/半化学合成的方法。

请注意,以上两种方法都需要专业的技术和设备,建议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

紫杉醇半合成

紫杉醇半合成

紫杉醇半合成紫杉醇(Paclitaxel)是一种重要的抗肿瘤药物,具有广谱的抗癌活性。

它最初是从紫杉树(Taxus brevifolia)中提取得到的天然化合物,但因为紫杉树生长缓慢且含量较低,导致紫杉醇供应量非常有限。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研究人员开始探索紫杉醇的半合成方法。

本文将介绍紫杉醇的半合成工艺以及其在抗癌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紫杉醇的半合成方法主要通过对天然产物发酵提取得到的紫杉内酯(10-DAB)进行化学转化得到。

紫杉内酯是从紫杉树叶和枝条中提取的,并经过一系列的分离纯化步骤得到高纯度产品。

在半合成过程中,紫杉内酯与其他化学试剂反应,逐步完成紫杉醇的构建。

紫杉醇的半合成过程通常分为四个主要步骤:保护羟基、氧化、脱保护和酯化。

保护羟基是为了防止羟基的不受控制的反应,通常使用酯化试剂对羟基进行保护。

氧化步骤是为了将紫杉内酯中的部分羟基氧化为酮基,这一步骤通常使用臭氧处理或者氧化还原方法。

脱保护步骤是去除保护羟基的化合物,以恢复原始的羟基结构。

最后,通过酯化反应可以将羧酸与脱保护后的紫杉内酯反应,形成最终的紫杉醇。

紫杉醇半合成的另一个关键步骤是选择合适的化学试剂和反应条件。

由于紫杉内酯的结构非常复杂,选择合适的转化方法对于控制反应的选择性和高产率至关重要。

研究人员通过大量的实验和反应优化,逐渐发现了一系列有效的反应路径和条件,使得半合成过程更加高效和可控。

通过半合成方法得到的紫杉醇与天然紫杉醇在结构上是一致的,并且具有相似的抗癌活性。

因此,半合成的紫杉醇成为了工业化生产的主要方式。

目前市场上的紫杉醇主要是通过半合成的方式获得的,其纯度和质量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紫杉醇作为一种有效的抗肿瘤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它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阻断肿瘤血管的生成,并增强化疗药物的疗效。

因此,紫杉醇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卵巢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

半合成的紫杉醇在治疗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它可以大规模生产,满足临床需求,并可以通过结构修饰得到更多的衍生物,进一步提高抗癌活性和减少副作用。

多烯紫杉醇的半合成方法

多烯紫杉醇的半合成方法

多烯紫杉醇的半合成方法多烯紫杉醇(DPT)是一种重要的抗癌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然而,由于其天然来源的紫杉醇数量有限,以及其合成成本高昂,半合成方法成为了一种重要的途径来获取足够的多烯紫杉醇供应。

本文将介绍多烯紫杉醇的半合成方法,并探讨其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多烯紫杉醇是一种由天然紫杉醇衍生的化合物,其分子结构复杂,含有多个立体中心。

传统的全合成方法往往复杂且低产率,因此半合成方法成为了一种更加可行的选择。

半合成方法利用天然紫杉醇作为起始原料,并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对其结构进行修饰,最终得到多烯紫杉醇。

多烯紫杉醇的半合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酯化、氧化、还原和脱保护。

首先,将天然紫杉醇与适当的酸进行酯化反应,得到酯化产物。

然后,对酯化产物进行氧化反应,将酯基氧化为羧基。

接着,通过还原反应将羧基还原为醇基。

最后,对醇基进行脱保护反应,去除保护基,得到多烯紫杉醇。

半合成方法相对于全合成方法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半合成方法利用天然紫杉醇作为起始原料,避免了全合成方法中需要合成复杂起始原料的步骤,降低了合成的难度和成本。

其次,半合成方法可以通过调整反应条件和反应步骤,实现对多烯紫杉醇结构的调控和修饰,从而获得更多的结构类似物和衍生物,为药物研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多烯紫杉醇的半合成方法在药物研发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多烯紫杉醇结构的修饰和优化,可以获得更具活性和选择性的衍生物,用于疾病治疗和药物研究。

此外,半合成方法还可以用于合成多烯紫杉醇的类似物和衍生物库,用于高通量筛选和药物发现。

这些应用展示了多烯紫杉醇半合成方法在药物研发中的重要性和潜力。

多烯紫杉醇的半合成方法是一种重要的途径来获取足够的多烯紫杉醇供应。

通过酯化、氧化、还原和脱保护等步骤,可以将天然紫杉醇转化为多烯紫杉醇。

半合成方法具有成本低、合成难度小等优点,并在药物研发中得到广泛应用。

未来,随着合成方法的不断改进和优化,多烯紫杉醇的半合成方法将为药物研发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紫杉醇半合成

紫杉醇半合成

紫杉醇半合成
紫杉醇半合成是一种化学过程,通过该过程,可以从天然来源的植物中提取紫杉醇,然后将其转化为具有更高活性的形式。

这个过程需要使用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和分离技术,以确保最终产品的纯度和质量。

紫杉醇是一种具有抗癌活性的天然产物,它被广泛用于治疗乳腺癌、肺癌、卵巢癌等多种癌症。

然而,天然来源的紫杉醇含量较低,因此需要进行半合成以提高其产量和纯度。

半合成紫杉醇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从植物中提取紫杉醇:这通常需要使用溶剂或其他提取方法来从植物中分离出紫杉醇。

2. 转化反应:将提取的紫杉醇进行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以将其转化为具有更高活性的形式。

3. 分离和纯化:通过一系列的分离和纯化技术,如结晶、过滤、蒸馏等,以获得高纯度的半合成紫杉醇。

半合成紫杉醇具有更高的抗癌活性和更低的副作用,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然而,这个过程需要高度专业化的技术和设备,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紫杉醇的半合成路线图解

紫杉醇的半合成路线图解

药物合成路线图解 文章编号:100128255(2000)042193203紫杉醇的半合成路线图解Graph ica l Se m isyn thetic Routes of Taxol沈 钢, 尤启冬3(中国药科大学药化教研室,江苏南京210009)SH EN Gang , YOU Q i 2Dong3(D ep t .of M ed icina l Che m istry ,Ch ina P ha r m aceu tica l U n iversity ,N anj ing 210009) 中图分类号:O 629.6+1;R 979.1+9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1998206205;修回日期:1999209223作者简介:沈 钢(1975),男,硕士研究生。

专业方向:抗肿瘤药物研究。

T el :025233059963445E 2m ail :g -shen @sohu .com 紫杉醇(1,p aclitax el ,商品名:T axo l )是从红豆杉科红豆杉属植物——太平洋浆果紫杉(T ax us brev if olic )中分离得到的一个具有独特结构的二萜类成分,是目前癌症化疗中最具潜力的药物之一[1],美国FDA 于1992年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卵巢上皮癌,也可用于转移性乳腺癌、小细胞肺癌及头颈部癌的治疗。

由于浆果紫杉树资源很少且1含量不高,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从紫杉树获取也会导致该珍稀树种死亡。

因此,半合成1显得尤为重要。

1的半合成方法文献报道很多,一般都以其前体102脱乙酰浆果赤霉素 (16)为原料,延长边链而成。

16可由来源丰富的欧洲浆果紫杉(T ax usbacca ta )的针叶和树皮中分离而得[2]。

本文对1的半合成作一简要评述和图解,归纳如下:(1)手性原料2和3酰化得4,经加成,环化,水解得8,再与重要中间体17脱水缩合得9,再经盐酸水解得目标物1[3]。

(2)16经硅醚化,乙酰化制得17,再与18在相应碱性条件下缩合生成19,盐酸水解得1[2]。

第十一章-紫杉醇生产工艺 第三节 紫杉醇半合成生产工艺原理及其过程

第十一章-紫杉醇生产工艺 第三节 紫杉醇半合成生产工艺原理及其过程
23
二、β-内酰胺型侧链的制备 7. 顺式-1-苯甲酰基-3-(三乙基硅基)-4-苯基-2吖叮啶酮(对接四元环)的制备 3)工艺条件及影响因素
为了保证整个反应体系的单一性,不可混入其它能 被DMAP催化的活性物质,如含有羟基的醇、水等化 合物。 反应时可加入过量的苯甲酰氯,以保证顺式-3-(三乙 基硅基)-4-苯基-2-吖叮啶酮的完全转化。
5
1. 巴卡亭III的羟基选择性保护 3)工艺条件及影响因素
➢ 在反应结束后不宜采用酸中和的方式除去吡啶,可 利用其具有配位的能力而使用饱和硫酸铜溶液洗涤 有机相,使硫酸铜与吡啶形成配合物而将其除去。
➢ 反应物的配料比和反应时间对反应结果均有很大影 响。
6
2. 10-脱乙酰基巴卡亭III的羟基选择性保护 1)工艺原理 羟基活性比较:C7 > C10 > C13
在反应罐中,将7-三乙基硅基巴卡亭III、β-内酰 胺侧链和正丁基锂按照1:5:2.5的配料比进行投料,并 控制正丁基锂的滴加温度为-45 ℃ ~ -30 ℃。正丁基锂 滴加完毕后,在1 ~ 1.5小时内将反应体系自然升温至 0 ℃,继续反应至完全。
26
三、紫杉醇的制备 1. 2’,7-双(三乙基硅基)紫杉醇的制备 3)工艺条件及影响因素
8
2. 10-脱乙酰基巴卡亭III的羟基选择性保护 3)工艺条件及影响因素
为了防止C13-位羟基被乙酰化,在乙酰化反应过 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反应温度。
9
二、β-内酰胺型侧链的制备 1. N-苯亚甲基-4-甲氧基苯胺(亚胺)的制备 1)工艺原理
2)工艺过程
反应罐中,将苯甲醛和4-甲氧基苯胺在甲醇中混 合、搅拌,室温下反应4小时。
氧原子活 性更高
1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88 年 法国 Denis 等首次报道了以 10-去乙酰巴卡亭 III( 10-deacetylbaccatin III, 10-DAB) 图 5 为原料半合成紫杉醇 其后 美国 Holton 教授和法国的 Potier 教授等也以巴卡亭 III 为 原料半合成了紫杉醇 10-去乙酰巴卡亭 III 是从欧洲红豆杉 Taxus baccata 的枝叶中分离出来 的 其含量可达 0.1% 由于枝叶再生能力强 因此紫杉醇半合成可有较丰富的原料 1992 年在 NCI 主持召开的第二次红豆杉与紫杉醇研讨会上 Holton 等报道了紫杉醇的半合成路线 即利 用紫杉醇侧链 N-苯甲酰- 2R 3S -3-苯基异丝氨酸经酯化后与巴卡亭 III 相连接的方法 1994 年美国施贵宝公司(BMS)采用 Holton 教授半合成方法的专利生产半合成紫杉醇 1997 年 半合 成紫杉醇通过美国 FDA 批准上市 Holton 教授的半合成方法是弗罗里达州立大学科学家小组的 专利技术 目前被称为 FSU’s 紫杉醇半合成方法
用治疗卵巢癌病人比环磷酰胺+顺铂总有效率 79%~63%
3
乳腺癌 紫杉醇单药治疗乳腺癌有效率可达 50%以上 与多柔比星联用治疗乳腺癌有 效率为 94% 紫杉醇与顺铂治疗的总有效率为 52%~92%
Kaposis 肉瘤 NCI 试验显示 135mg/m2 静注紫杉醇 持续 3 小时单药治疗爱滋病相关 的晚期 Kaposis 肉瘤 21 天为一疗程的有效率为 65% 包括部分应答 试验结果认为紫杉醇是 治疗 Kaposis 肉瘤的有效疗法
癌症是危及人类生命的第二大病种,仅次于心血管疾病,每年癌症的发病率是 700 万人 在我 国每 1 分钟就要死掉 4~5 个癌症病人 寻求紫杉醇新的药物来源是全世界科学家们孜孜以求的 目标 近 20 年来 相继有多学科多角度地探索性研究报道 其中有紫杉醇细胞培养 真菌发酵 全合成与半合成等等 其中 细胞培养生产紫杉醇不失为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但是其最高产率 仅为 22mg/L 细胞培养面临的主要难题有 1 紫杉醇低水平表达 2 由于植物细胞易于变 异 长时间培养后 紫杉醇含量降低 3 细胞对放大培养中的剪切耐受力低 4 产量不稳 定 只有这些问题解决之后 才能实现工业化生产 另一方面 细胞培养产出的细胞材料尚需 下游工艺分离纯化 其工艺过程与树皮枝叶提取紫杉醇方法完全相同 这样 两项成本的叠加
世界各国的红豆杉资源都很有限 据报道 美国有大约 100 万株红豆杉 太平洋红豆杉 而我国的红豆杉还不到 10 万株
紫杉醇的发现被认为是 人类迄今发现的最有效的抗癌药物 1992 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 局 FDA 批准紫杉醇上市和临床应用 作为广谱抗癌药物 紫杉醇对卵巢癌 乳腺癌 肺癌 食管癌 黑色素瘤 头颈部癌具有很好的疗效 紫杉醇现已在 60 多个国家获准临床应用
紫杉醇的化学合成可谓是 20 世纪最后 10 年中对有机合成的重大挑战 在迎接这场挑战中技术运用到有机合成中来 在生物-有机化学的融合 交叉 学科上做出了新的成就 紫杉醇化学合成的成功 无疑是手性合成化学领域的重大进展 是 20 世纪后期崛起的 手性药物 工程的很好例证
自美国施贵宝公司 BMS 于 1992 年上市紫杉醇后 此后 8 年内 BMS 都是紫杉醇专利 药持有者 但在 2000 年后 BMS 经过与 Ivax 公司一次旷日持久的斗争后失去了该药在美国的 专利保护 Ivax 公司的口服紫杉醇产品 Onxol 获准上市 使美国向非专利紫杉醇敞开了大门 至今已有多种非专利紫杉醇药物上市 紫杉醇的专利权和排它权 exclusivity 均于 1997 年 12 月 29 日到期 其中包含 NP 和 NCE 新药物和新化学实体 new dtug product, new chemical entity
图 3 微管聚合与解聚
2
紫杉醇与微管蛋白的相互作用受 -微管蛋白的第 270 和 364 位氨基酸残基调节 结合位点 在 -微管蛋白 N 末端的 31 个氨基酸片段和 217~231 位的氨基酸片段 可体外诱导微管蛋白在 低温 不含 GTP 或 MAPs 条件下形成超稳定微管结构 对 Ca2+和低温的解聚作用有一定的抗性 紫杉醇有很强的抑制肿瘤细胞活性 IC50 值小于 10nmol/L 耐药细胞株系除外 紫杉醇实质上 是一种抗微管药物 为细胞有丝分裂抑制剂或纺锤体毒物 spindle poison 在有丝分裂期 纺 锤体需要作为细胞骨架的微管解聚才能形成 而染色体也只有在纺锤体和纺锤丝的牵引下向两 极移动才能完成有丝分裂 紫杉醇使微管不能解聚 不能形成纺锤体和纺锤丝 从而不能牵动 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 使细胞不能完成有丝分裂 导致微管成束而致使细胞凋亡于 G1-G0 期 另一环节 在 S-G2 期 微管发生中心 microtubules organizing center, MOTC 进行复制 即由 一个 MOTC 复制成两个 MOTC 此时在紫杉醇作用下 细胞微管形成无序排列的星状体 则 细胞在 G2-M 期死亡 图 4
图 5 10-去乙酰巴卡亭 III 半合成紫杉醇是以 10-去乙酰巴卡亭 III 作为母核 首先用硅烷基团保护 7 位羟基 再乙酰 化 10 位羟基 在 DMAP 存在下与侧链前体缩合 然后水解除去 7 位保护和 2 上的乙氧基乙基 成为紫杉醇 图 6
图 6 紫杉醇半合成路线 半合成紫杉醇关键中间体 紫杉醇 C-13 侧链的手性合成和紫杉醇半合成两项技术已经获准 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发明专利公开 该专利技术现已落户上海 2003 年下半年完成中试试验之后 开始大规模生产
据.悉 截止 2003 年末 美国 BMS 和 AVENTIS 等公司申报的有关紫杉醇半合成的专利有 21 项 归纳起来约有 89 条权利要求条款 构成保护知识产权的壁垒 我们研发的半合成紫杉醇 专利技术是在全面了解那 89 条权利保护的前提下 立足创新 独辟蹊径 绕过壁垒 无论是在 合成策略 合成路线和合成发方法上均有别于美国专利 不构成对其侵权 我们十分清楚 只 有如此 我们的半合成紫杉醇才有希望叩开 FDA 的大门 才有可能参与和施贵宝的竞争
非小细胞肺癌 紫杉醇单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有效率 18.5% 紫杉醇与 DDP 联合 39.4%有效 紫杉醇+卡铂 CBDCA 合用 有效率为 41.8%
胃癌 局部未切除或转移性胃癌患者给予紫杉醇 175mg/m2 和氟尿嘧啶 1.5mg/m2 治疗 共进行 7 个周期 4 个月后研究人员观察到有 65.5%的病人产生客观缓解 其中 24.1%的病人完 全缓解 41.4%的病人部分缓解 1.2 专利及行政保护
4
将使终产品紫杉醇在价格上失去市场竞争能力 至于真菌发酵法目前也只有实验室意义 无报 道认为有实用价值 紫杉醇全合成无疑是天然产物有机合成史上的丰碑 但是因步骤冗长烦琐 产率过低 不可能实现工业化生产 比较之下 半合成紫杉醇则是最具商业应用价值的技术 阎家麒教授领导的紫杉醇课题组曾在我国最早报道了紫杉醇提取纯化 纯度测定以及新型控释 缓释制剂 紫杉醇隐形脂质体 紫杉醇微乳 等系列研究 1994 年至 1996 年 在参与我国红豆 杉资源考察的过程中 我国红豆杉资源的贫乏的现实促使他们改变了研究方向 提出 战胜癌 症不再以毁灭红豆杉为代价 的科研宗旨 临床需要的紫杉醇必须满足 又要从根本上有效地 保护红豆杉不被灭绝 那么 研究工作的重点必须由植物提取转移到化学合成方法上来 经过 3 年的精心探索 刻苦钻研 无数次地试验 紫杉醇半合成终于取得了成功 3. 紫杉醇半合成方法的创新
根据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第 45 号药品行政保护公告 罗纳普郎克 乐安公司的 多烯紫杉醇及其注射液未获行政保护 因而在我国开发多烯紫杉醇及其注射液不受专利和行政 保护的限制 2. 紫杉醇的药源开发
红豆杉属植物中紫杉醇含量极低 约 0.009%左右 实际生产 1kg 紫杉醇 需要大约 20 吨 红豆杉树皮 即需毁掉 3000 多株百年以上的红豆杉 然而 依我国现存红豆杉的数量 用不了 5 年 红豆杉这个物种在我国就要彻底灭绝了 为了保护我国的红豆杉资源 2002 年我国最高 人民法院作出司法解释 凡采用红豆杉生产紫杉醇或经营其产品的企业或个人 均属非法生产 和非法经营并以相应罪名处罚 我国目前所有用我国红豆杉植物提取紫杉醇的生产厂家以及经 营企业全部被责令停产 关闭和依法查处 在中国 采用红豆杉提取紫杉醇的时代已告结束
紫杉醇半合成及其产业化
阎家麒 王九一 1 江苏佩沃特生物基因工程有限公司 常熟 215500 1 河南省分析测试中心 郑
州 450003
1963 年 美国科学家 Wall 和 Wani 从太平洋红豆杉 Taxus brevifolia 的树皮中得到一种 粗提物 发现对离体培养的肿瘤细胞 包括 L1210 和 P288 白血病 Walker256 肉瘤及 B16 黑 色素瘤细胞都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便开始从粗体物中分离抗癌活性成分 但由于该成分在树 皮中含量极低 加之分离困难 直到 1971 年才与 McPhail 一起通过 X 射线分析确定了该活性成 分的化学结构 并将其命名为紫杉醇 Taxol, paclitaxel 1. 红豆杉与紫杉醇
图 4 紫杉醇在细胞周期中的抗丝分裂期作用
结构与活性研究表明 C-13 侧链和 D 环的四元环对活性起关键作用 侧链被除去和 D 环 开环都没有活性 此外 2-位的 C6H5CO 被除去 其活性也大大降低 9-位羰基还原成羟基后活 性有所增强 1 . 1 . 2 紫杉醇适应症与疗效
紫杉醇是一种广谱抗癌药物 其适应症及疗效如下 卵巢癌 其他化疗失败的卵巢癌患者使用紫杉醇可达 30%的缓解率 紫杉醇与顺铂合
与 Holton 教授的 FSU’s 紫杉醇半合成方法不同 阎家麒教授的半合成方法虽然也采用 10去乙酰巴卡亭 III 为原料 但所采用的侧链并非是 N-苯甲酰- 2R 3S -3-苯基异丝氨酸 而是 C-13 侧链前体 该侧链前体在与 10-去乙酰巴卡亭 III 缩合时 氮杂环会同时打开成为侧链 而 且 在侧链前体的合成中 采用动物肝脏酯酶高对映选择性水解消旋体中的( 3S)-乙酰基 使得 的侧链前体为手性化合物 以最简捷的路线合成紫杉醇 从而提高了半合成紫杉醇的产率 而 FSU’s 紫杉醇半合成方法则是采用消旋体侧链 我们的紫杉醇半合成专利技术与美国的另一个不 同点是 C-13 侧链前体的手性合成 起始原料使用化工产品苯甲醛和化肥氨水 只需 5 步反应 高收率 高纯度 99.4% 地得到侧链前体 而 FSU’s 紫杉醇半合成方法是采用高价格 高纯度 的对甲氧基苯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