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清洁生产评价(环境影响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清洁生产评价
第一节清洁生产概述
一、清洁生产的概念
1、清洁生产的含义
清洁生产的定义: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概念剖析
2个特性:源头削减,持续改进
3个内涵:清洁的能源与原材料、清洁的生产过程和技术、清洁的产品
4个效果:节能、降耗、减污、增效(减量化、再利用、无害化、资源化)
清洁生产的益处
(1)提高效益
①改善环境形象
②降低末端处理费用
③提高利用效率
(2)减少风险
①对环境的风险
②对人类的风险
③对自身的风险
二、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
清洁生产是污染控制的最佳模式,与末端治理有着本质的区别。
①清洁生产体现的是“预防为主”方针;
三、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
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在这种经济中,人们高强度地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提取出来,然后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水系、空气和土壤中,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为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
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即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主,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第二节环境影响评价与清洁生产的关系
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存在的严重问题是:小规模工业污染源的失控和末端治理的失控。
其原因在于:
(1)由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主要针对大中型综合建设项目,而忽略了小型工业企业生产污染的管理;
(2)其主要评价污染物产生以后对环境的影响,污染控制措施一旦未能有效执行,则环境影响评价就失去其有效性。
二、环评中进行清洁生产评价
将清洁生产引入环评中的益处:
(1)减轻建设项目的末端处理负担
(2)提高建设项目的环境可靠性
(3)提高建设项目的市场竞争力
(4)降低建设项目的环境责任风险
三、清洁生产分析思路
在环评中进行清洁生产分析是对计划进行的生产和服务实行预防污染的分析和评估,因此应判明废物产生的部位,分析废物产生的原因,提出和实施减少或消除废物的方案。
4、清洁生产分析方法
(1)通过现场调查和物料平衡找出废弃物的产生部位并确定产生量;
(2)分析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找出产生废弃物的原因;
(3)针对每一种废弃物产生原因,设计相应的清洁生产方案,通过实验这些清洁生产方案来消除这些废弃物产生原因,从而达到减少废弃物产生的目的。
四、环评和清洁生产存在着很好的结合界面
由于环评和清洁生产均追求对环境污染的预防,其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因此有很好的结合
面:
(1)环评中的工程分析可进一步拓展和深化,进行清洁生产分析。
(2)环评中对环保措施的分析可按清洁生产要求进一步延伸。
第三节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一、生产指标的选择原则
1. 生产指标的选择应从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考虑;
2. 生产指标的选择要体现污染预防思想;
3. 生产指标应尽量选择容易量化的指标项;
4. 满足政策法规要求和符合行业发展趋势。
二、清洁生产评价指标
依据生命周期分析的原则,清洁生产评价指标应能覆盖原材料、生产过程和产品的各个主要环节,因而环评中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分为六大类:生产工艺与设备要求、资源能源利用指标、产品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废物回收利用指标和环境管理要求。
1. 生产工艺与设备要求
应对工艺技术来源和技术特点进行分析,说明其在同类技术中所占地位以及选用设备的先进性,从装置规模、工艺技术、设备等方面分析其在节能、减污、降耗等方面达到的清洁生产水平。
2. 资源能源利用指标
在正常操作情况下,生产单位产品对资源的消耗程度可以部分地反映一个企业的技术工艺和管理水平,同时资源指标的高低也反映企业的生产过程在宏观上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其可有下列方式表达:
(1)单位产品新鲜水耗量:在正常操作下,生产单位产品整个工艺使用的新鲜水量。
(2)单位产品的能耗:在正常操作下,生产单位产品消耗的电力、油耗和煤耗等。
(3)单位产品的物耗:在正常的操作下,生产单位产品消耗的构成产品的主要原料和对产品起决定性作用的辅料的量。
(4)原辅材料的选取:反映了在材料选取过程中和构成其产品的材料报废后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可从下列五个方面建立指标:
①毒性:原材料所含毒性成分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程度。
②生态影响:原料取得过程中的生态影响程度。
③可再生性原材料可再生或可能再生的程度。
④能源强度:原材料在采掘和生产过程中消耗能源的程度。
⑤可回收利用性原材料的可回收利用程度。
3. 产品指标
(1)产品应是我国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的产品;
(2)产品的过分包装和包装材料的选择;
(3)运输过程和销售环节;
(4)产品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5)报废产品报废后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4. 污染物产生指标
(1)废水产生指标
(2)废气产生指标
(3)固体废物产生指标
5. 废物回收利用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