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未来教育的新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未来教育的新方向
——工读结合的人文价值取向培养
摘要:中国改革开放的良好势头体现在多个方面,其中教育改革也是改革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中国未来教育的方向性及战略性思考值得我们关注。本文从中国教育的目的,一个大的教育格局来进一步展现并勾勒了一个中国教育各层面,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及大学的一个可视性的良性发展模式。
关键词
教育改革、仕途教育、金钱教育、社会存在价值、新方向
中国人学的知识很多,读的书很多。
自古以来中国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仕途教育和金钱教育。比如:学而优则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等。反映出这么一种价值取向,即:我们想通过读书作为一种途径而获得仕途或者是金钱方面的收获。
中国的应试教育可以说是相当成功的。中国人的知识储藏量和答题技巧是全世界公认的。中国人也非常的勤劳,对知识有种常人难以理解的渴望和追求。比如:古有闻鸡起武和头悬梁锥刺股、铁杆磨成杵等等。这些充分说明我们想通过教育来改变命运,而勤劳和努力是一种获得成功的途径。
我国的唐宋盛世,四大发明在当时的世界上都是强大和先进的象征,但是曾几何时我们落后了。近代战争打开了我们中国紧闭的大门,让我们亲眼目睹了西方文明以及其强大的前所未闻的新技术。当时不乏先进的中国人提出走在时代前列的言论,比如:施仪长技以制仪。意思就是说我们来学习西方的技术,用以来抵御他们的各种侵略和影响。
战争是残酷无情的,是生命之间的剥夺和财产的占有。但是战争使得我们看见了与西方的差距,使我们见识了铁路、汽车、新式炮舰、武器装甲、医药、化学等等,使我们开始了对新的文明之路的探求,战争促使我们追求强大,某一方面她成为我们前进的驱赶着。
我们看到东西方的差距后,我们有没有仔细去追想其深层次的原因呢?
我的答案是教育,教育正在改变着世界。
在中国,受教育可以使我们摆脱农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受教育可以使我们知书达理懂得待人接物的礼仪的人文修养;受教育可以使我们认识未知的世界;受教育可以使我们有能力子承父业;受教育可以使我们具备竞争力;受教育可以使我们获得谋生的技术等等。
可是这是真正的全部吗?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我想抛出的观点是:教育,让生活更美好。
我们受教育的目的都是让我们的人生得以有正面的改变,让我们的生活可以变得更加美好,至少我们对教育是充满着像彩虹一般绚丽多彩的梦想。
让我们回过头来想想: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什么?
我的答案是:为社会创造价值并获得社会的认可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人具有社会属性,人不能孤立存在,每个人在工作岗位上都是通过一种劳动的付出来获得金钱,以此来购买生活所需并获得生存的能力,最终是得到认可的生存。
每个人都从社会中付出,同时也在获取,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劳动产出。劳动产出的形式可以是物质实体,也可以是某种一次性或多次性消费的服务。即使是全职主妇,她也是有价值的,比如:生育儿女、相夫教子、购物,收拾家务等等。这些都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总体上说:人类活着是为价值。
那么首先我们就要获得具备创造价值的能力。
教育实际上起的作用就是使人类具备创造价值的能力。
要创造价值那么要首先了解人类的自然生存环境和人文环境。
教育可以发生在任何场所,中国也有句古话叫:活到老,学到老。家庭、集市、学校、工厂、自然界等等都是我们可以学习的场所。
在这里我们侧重讨论的是学校的教育。
我所经历的中国式学校教育大体是这样的:我们在课堂上学习各种知识,老师对着课本认真地讲解,一一灌输。然后老师布置作业,我们回家写作业。回到学校老师检查作业温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为了看看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考试也就成了家常便饭。一个孩子如果学习成绩不好就会被贴上被歧视的标签,因为我们的成绩是排名并公布的。而且家长和社会也认为,如果孩子学习不好,那么他们的存在价值是受到质疑的,前途是渺茫并且是令人担忧的。学习不好一直与“问题少年”这几个字是有关联的。所以为了考试,为了将来能有尊严地活着,为了摆脱庄稼地我们几近疯狂地学习着。不知昼夜和寒暑,甚至有时候为了求解一道数学题我们可以错过吃饭的时间。我们拼命地学习,只为考高分,上好大学,找好工作。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终于我们大学毕业了,研究生毕业了,博士又毕业了。我们学会了,但是却失去了自我,因为从小到大我们都是在学习别人的东西,受其他人价值观的影响,生活逐渐迷离和虚幻起来。最要命的是书本上读的新技术现实生活的企业应用中简直是凤毛麟角,我们傍徨了。
从小学到大学我们都是神长了脖子来等老师喂知识的。喂饱了,毕业了,我们在书本与
现实间学会了深沉的思考,并且面临着选择。要么,我们跟着社会的方向走;要么我们花费时间和金钱以及物资去创造书本里描述的新知识研究并应用新技术。但是,后者如果没有相当大的资金和毅力是难以完成的,大学毕业,我们受够了穷日子,百废待兴,我们大多数人选择的是前者,跟着社会的现状走。又或者,很荣幸能够受雇与国外公司来应用所学习的知识与技能。
上述的事实在向我们陈述一个活生生的事实:中国的教育与实际的国情相脱节了。中国的人才外流是对教育的一种极大侮辱,是对民族振兴的一种阻拦。
中国的教育什么都不缺,中国的教育人才也很优秀,中国的学生也很勤奋刻苦。中国的教育真正缺少的是一种正确的有价值的方向。
我们从历史中可以学习并获得某种借鉴。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败得一塌糊涂,在废墟和哭号当中,他们同时也创造了一种奇迹:经济复兴和人口复原。我们要来关注的是德国经济复苏的一个关键因素。当时的德国走的教育路线就是工读结合,全力发展经济事业,全面参与经济大生产。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和理论都是很实用的,并且边学习边参加工业生产,所学的知识在现实当中得到应用,而现实对技术的应用又可促成新技术的发明。简单的讲:知识——技能——新知识——新技能,以此类推,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轨道。
人的社会存在价值最终体现为社会的创造性生产。我们要扭转一种观念:那就是万物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用不上,这才是教育的一种悲哀,这说明教育成了人类的精神壁垒。我们的教育应当为学生灌输一种思想:教育为哪般?真正的教育是对社会创造一种有序价值,并鼓励学生在读书期间从事社会性事业的学习和实践。因为当个体不为社会创造价值的时候,他的生存首先就是一个问题,生存是基础性的,也是根本性的。
那么现在我们可以进入我们要真正所抛出来的话题。中国未来教育的新方向。
方向一:打破教育的同一化,尊重多样化的个体,将分数看淡,能力看重。
中国有句古话:一母生百般。也就是说一个母亲所生的孩子其个性和价值取向及其擅长是不一样的,更何况是中国十多亿人口的这么复杂的社会群体呢?
课本的知识本来就是人类的一种发现(自然科学)及其见解(人文科学)。是人类作为个体存在能动性的价值体现,人类月来越文明,生活越来越便捷话,说明人类的思维是在不断成长的,这也就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人类思维的局限性,正因为人类思维的局限性使然,所以我们的国家呼唤创新。
教育也需要创新。因材施教永远是不过时的,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人是多样化的存在体。
一个可建议的方向就是,在学校的考试当中,除理科求解有唯一答案的题目之外,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