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零部件失效的概念及分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粘 着磨 损
1.定义
摩擦副相对运动时,由于固相焊合(两摩擦表面金属直 接接触形成粘和点),接触表面的材料由一个表面转移 到另一个表面的现象。
2.磨损表面特征:
擦伤、锥形坑、鱼鳞片状、麻点、沟槽
3.举 例
内燃机的铝活塞与缸壁、滑动轴承等
4.影响因素
材料、滑动速度、温度、润滑条件
2.磨损表面特征:
刮伤、沟槽擦伤
3.举 例
内燃机的气缸壁
4.磨料的来源
对汽车发动机来说,空气中的尘埃、燃润料里的夹杂 物、零件在摩擦过程中剥落的磨屑
4.影响因素
磨料的粒度、硬度和尺寸、材料的断裂韧性及材料的弹 性模数
5.减少磨料磨损的措施
避免汽车在含尘率大的土路上列队行驶;防止燃油、润 滑油在储存及运输过程中混入机械杂质;改善发动机的 空气滤清器、燃油滤清器和机油滤清器的滤清质量;密 封曲轴箱、变速器壳体、进气管道接头;加强总成装配 前的清洁工作。
5.改善措施
适当润滑(保护表面防止氧化);减少震动总次数和振 幅;提高硬度和选择适当的材料配合副;适当的过盈配 合;材料表面硫化处理、磷化处理、表面镀层。
第三节 汽车零部件疲劳断裂失效及其机理
1.定义 由于循环负荷或交变应力作用所引起的断裂现象 2.分类
无裂纹零件疲劳断裂失效 (曲轴、连杆、齿轮)
零件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弹性挠曲的挠度超过许用值(应 力并未超过弹性极限)而破坏零件间相互位置精度的现 象。
(2)塑性变形失效
零件的工作应力超过材料的屈服极限因塑性变形而导致 的失效
高周疲劳(应力循环次数 ≥ 104)
裂纹零件疲劳断裂失效 (各种大构件) 低周疲劳(应力循环次数 ≤ 104)
3.失效机理 滑移—微观裂纹产生(疲劳裂纹源的萌生阶段)—微观
裂纹连接—宏观裂纹扩展(疲劳裂纹的扩展阶段)—断 裂失效
4.提高汽车零件抗疲劳断裂的方法 1)延缓疲劳裂纹萌生时间
零件材料、热处理的金相组织、表面粗糙度、接触精度、 润滑状态。
5.减少疲劳磨损的措施
提高材料的强度、硬度及零件摩擦表面间的润滑油粘度
四、腐蚀磨损
1.定义
零件表面在摩擦过程中,表面金属与周围介质发生化学 (金属在不导电介质中的腐蚀)或电化学腐蚀(金属在 导电介质中的腐蚀)。
2.磨损表面特征:
2)应用 金属在酸、碱、盐溶液及潮湿空气中的腐蚀。 3)改善的措施 采用覆盖层 (1)金属:镀铬、锡 (2)非金属:油漆,塑料
汽车零部件变形失效及其机理
1.定义
零件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承载或内部应力的作用,使零 件的尺寸和形状改变的现象。
2.分类
(1)弹性变形失效
5.减少粘 着磨损的措施
提高硬度、降低温度、速度、改善润滑条件。
三、表面疲劳磨损
1.定义
两接触表面在交变接触压应力的作用下,材料产生疲劳 裂纹和分离出微片或颗粒的现象。
2.磨损表面特征:
裂纹、麻点、剥落
3.举 例
滚动轴承、齿轮副、凸轮和挺杆、滑动轴承等
4.影响因素
强化金属合金表面(喷丸、表面热处理);提高金属材 料的纯洁度;提高零件表面完整性设计水平,避免应力 集中。
2)降低疲劳裂纹扩展的速率 止裂孔法;扩孔清除法;刮磨修理法
3)提高疲劳裂纹门槛值(疲劳裂纹不扩展(稳定)的 最高应力强度。
第四节 汽车零部件腐蚀失效及其机理
零件的腐蚀 零件受周围介质作用而引起的损坏。(汽车零件20﹪因
腐蚀而失效)
一、化学腐蚀失效机理 1)定义 金属零件与介质直接发生化学作用而引起的损伤。 2)应用 金属在干燥空气中的氧化;在不导电介质中的腐蚀。 二、电化学腐蚀失效机理 1)定义 两个不同的金属在一个导电溶液中形成一对电极,产生
电化学反应,使充当阳极的金属被腐蚀。(腐蚀同时拌 有电流产生。)
第二章 汽车零部件的失效模式及其分析
第一节 汽车零部件失效的概念及分类
汽车零部件失效分析的目的
研究汽车零部件丧失其规定功能的原因、特征和规律, 提出改进和预防措施,提高汽车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一、基本概念 1)失效: 汽车零部件失去原设计所规定的功能。(包含功能降低
和有严重损伤或隐患、继续使用会失去可靠性及安全性) 2)失效模式 失效的表现形式 3)失效机理: 导致零部件失效的物理、化学或机械的变化原因 二、失效的基本类型
有反应物生成(形成膜或颗粒)
3.举 例
曲轴轴颈的氧化磨损、气缸套的低温腐蚀) 4.分类 1)氧化磨损 2)特殊介质腐蚀磨损 3)气蚀(穴蚀) 4)氢致磨损
5.影响因素
介质的性质、介质作用在摩擦表面的状态及摩擦材料的 性能
6.改善措施
用合金化法增加材料的耐腐蚀性;去除残留拉应力
五、微动磨损
1.定义
两紧配合的接触表面相对低振幅的振动而引起表面复合 磨损出现材料损失的现象。
2.磨损表面特征:
复合形式(粘 着、氧化、磨料的组合)磨损。有较集 中的凹坑。
3.举 例
静配合的轴与孔表面,联接件(花键、销、螺钉)
4.影响因素
材料的性能、滑动距离、载荷、振动频率和振幅
失效类型 失 效 模 式


磨 损 磨料磨损、表面 气缸工作表面“拉缸”、曲 疲劳磨损、腐蚀 轴“抱轴” 磨损
疲劳断裂 腐蚀疲劳,热疲劳 曲轴断裂、齿轮轮齿折断
腐 蚀 化学腐蚀, 穴蚀 湿式气缸套外壁麻点、孔穴
变 形 过量弹性变形 过量塑性变形
老 化 龟裂、变硬

曲轴的弯曲、扭曲,基础件 (气缸体、变速器壳)变形│
橡胶轮胎、塑料器件
三、零件失效的基本原因 1.工作条件 1)零件的受力状况 (1)载荷的类型 (2)载荷在零件中的应力状态 2)零件的工作环境 2.设计制造 3.使用与维修
第二节 汽车零部件磨损失效模式与失效机理
一、磨料磨损
1.定义
在摩擦过程中,因硬质颗粒或硬的凸出物划伤摩擦表面 而引起材料脱落的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