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基础知识
八年级地理黄河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地理黄河知识点归纳总结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国最重要的河流之一。
它流经我国西北地区的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南等省区,全长约5464千米,流域面积约75万平方千米。
黄河不仅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还对中国的经济、农业和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下面就是八年级地理黄河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黄河的地理特征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流,全长仅次于长江。
它发源于青藏高原,源头位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的核桃沟。
黄河的上游是高原区域,水势湍急,水量较少。
中游是黄土高原,这一段水流较为平缓。
下游是大平原地区,河势平缓,水量丰富。
黄河的主要支流有渭河、洮河、底格里河等。
同时,黄河还有两个重要的支流:汉江和滹沱河。
二、黄河的重要性1.水资源和农业:黄河是我国最大的灌溉面积,向沿岸的农田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黄河流域的农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
2.经济发展:黄河流域拥有多个重要的工业城市,例如郑州、洛阳、石家庄等。
黄河的水力资源也得到了充分利用,建设了多个水电站。
3.历史和文化: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
沿黄河流域有众多的重要历史遗迹,例如兵马俑、龙门石窟等。
三、黄河的治理与问题黄河是我国自古以来进行过多次的治理和修筑工程。
其中最著名的是1950年代开始实施的黄河治理工程。
这一工程主要目的是解决黄河的泛滥问题,并保护流域的农田和城市。
通过修建堤坝、挖掘渠道等措施,成功地保护了沿岸区域,并稳定了黄河的水位。
然而,由于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的需求,黄河的水资源仍面临压力,同时水污染也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四、黄河的灾害黄河的泛滥是一个严重的自然灾害问题。
由于黄河的河道高度较低,土壤的容水量较小,加之降雨量较大,使得黄河发生泛滥的次数较多。
黄河泛滥不仅会损坏农田和城市的建筑物,还会导致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因此,黄河治理工作至关重要,可以通过修建水利设施、改善防洪体系等途径来减少灾害。
五、黄河的环境保护为了保护黄河的环境,减少水污染和改善水质,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黄委会事业单位考试内容:黄河基础知识300问
黄委会事业单位考试内容:黄河基础知识300问黄河相关基本情况1. 黄河全长多少公里?流经哪几个省?答:黄河全长5464km。
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列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区,在山东里利县注入渤海。
2.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在哪里?长度各是多少?答:河源至内蒙古自治区托可托县的河口镇为上游,长3472km;河口镇至河南郑州的桃花峪为中游,长1206km;桃花峪以下为下游,长786km。
3.黄河洪水主要来源于哪里?答:黄河洪水主要来源区是:河口镇至龙门区间(简称河龙间),龙门至三门峡区间(龙三间),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三花间)。
4.黄河水资源的三大特点是什么?答:①水少沙多;②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即径流地区分布不均,径流量年内年际变化大;③水沙异源,黄河水沙来源地区不同。
5.黄河治理的任务是什么?答:任务有:防洪;水土保持;水资源调度、保护与开发利用。
6.我局所辖堤防居黄河那岸?起止桩号?长度多少?答:我局所辖堤防居黄河右岸。
起止桩号70+250~94+907、96+517~97+630。
全长25.77km。
7.我局所辖河道工程有几处?其中险工有哪些?护滩控导工程有哪些?答:我局所辖河道工程有6处。
其中险工有黑岗口险工、柳园口险工工两处;护滩、控导工程有黑上延、黑下延、高朱庄、王鹿4处。
8.我局辖区内有哪几座涵闸?其名称、位置如何?答:有2座涵闸。
分别是黑岗口闸和柳园口闸。
相应大堤公里桩号为77+170和85+700。
9.河道工程基本情况如何?答:①黑岗口险工:始建于1737年,现有坝、垛、护岸85道,顺堤长5695m,相应大堤公里桩号74+100~79+795。
坝顶超22000m3 /s洪水位2m,根石坡度大部分在1:1.1~1:1.3之间,深度大部分在 10~16m左右。
主要靠溜坝号是18~41(修黑下延前是18-53)。
②柳园口险工:始建于1842年,现有坝、垛、护岸47道,顺堤长4287m,相应大堤公里桩号 82+263~87+550。
2024年高中地理黄河的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中地理黄河的知识点总结一、黄河的地理位置黄河,位于中国大陆的中部地区,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经过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七个省区,最终在山东半岛注入渤海湾。
二、黄河的特点1.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的河流,全长约5464千米,仅次于长江。
2. 黄河的水量丰富,年平均径流量约88亿立方米,但年内分配不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3. 黄河流经的地区地势平坦,河谷宽阔,土地肥沃,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区。
4. 黄河水质较差,常年携带大量的泥沙,是世界上泥沙负荷最大的河流之一。
三、黄河的发展历程1. 古代黄河文明:黄河流域是中国最早的农业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自新石器时代开始,黄河流域的人类开始农业生产,形成了许多古代文明,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长shan文化等。
2. 黄河内外移道:由于河水泛滥和决堤频繁,黄河自古以来的河道多次迁移,历史上共有六道主流,被称为“母亲河的泪水”。
3. 黄河治理:为了解决黄河泛滥的问题,中国历代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黄河治理工程,如太清河、黄河直道等,但治理效果有限。
4. 黄河改道:20世纪以来,为了解决黄河泛滥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问题,中国政府实施了黄河南北水转移工程,将一部分黄河水引入南方干旱地区,实现了黄河的改道。
四、黄河的地理环境与地貌1. 黄河的地理环境:黄河流经的地区属于中国的内陆地区,气候条件复杂,地势逐渐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且盆地和山脉交错。
2. 黄河的地貌特征:黄河上游地区主要是高原峡谷地貌,中游地区主要是黄土高原地貌,下游地区则是平原地貌。
黄河的河道有时具有“宽阔蓄水段、侵蚀深谷段、堆积平原段”三段变化。
五、黄河的水资源与水系规划1. 黄河的水资源: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区之一,黄河年径流量丰富,但由于水文调控不当,水量利用效率较低。
2. 黄河的水系规划:为了保护黄河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中国政府制定了黄河的水系规划,包括黄河河道的整治和灾害预防、水量调控等措施。
初二地理黄河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地理黄河知识点归纳总结黄河,中国母亲河之一,被誉为中国的“母亲河”和“中华民族的摇篮”,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作为初二地理课程的一部分,我们有必要对黄河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一重要地理现象。
1. 黄河的概况黄河是亚洲第二长河,中国第二长河,全长约5464千米。
它发源于中国青海的巴颜喀拉山脉,并最终注入渤海。
黄河流域面积达到80多万平方千米,涵盖了中国的九个省份。
2. 黄河流域的地理特征黄河流域地势高度不齐,海拔逐渐升高,地势由西向东逐渐降低。
黄河沿途形成了许多陡峭的山脉、高原和盆地。
黄河流域的气候多种多样,西部高原地区属于寒温带气候,中部平原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而东部平原地区则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
3. 黄河流域的资源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基地。
这里的土地肥沃,适合种植小麦、玉米、高粱等作物。
此外,黄河流域还拥有丰富的煤炭和石油资源,这为中国的能源供应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4. 黄河的洪水问题黄河的洪水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中国面临的重要挑战。
由于黄河流经的地区多为陡峭的山脉和高原,暴雨和融雪会导致河水迅速增加,形成洪水。
为了控制洪水,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如修建堤坝和拦水闸等。
5. 黄河流域的文化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在黄河流域,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古代文明遗址,如龙山文化、仰韶文化和夏文化等。
这些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6. 黄河的环境问题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黄河面临着许多环境问题。
水污染、水量减少、河道淤积等问题已经给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黄河的生态环境,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加强水资源管理和推行生态恢复计划。
通过对初二地理黄河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我们对黄河的地理特征、资源、洪水问题、文化以及环境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黄河作为中国的母亲河,我们应该尊重和保护它,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
黄河基础知识整理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1、黄河全长多少公里?流经哪几个省?答:黄河全长5464km,落差4480m,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m的约古列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区,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
12、治黄新理念是什么?答:“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是一种新的治河理念,也是黄河治理的终极目标。
“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水质不超标,河床不抬高”是体现其终极目标的四个主要标志。
该标志应通过九条途径得以实现,“三条黄河”建设是确保各条治理途径科学有效的基本手段。
13、“1493”治理黄河新框架是什么?答:“1”就是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终极目标:“维持黄河健康生命”。
“4”就是实现“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终极目标的四个主要标志,即: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污染不超标,河床不抬高。
“9”就是通过九条途径使“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终极目标得以实现。
即:一是减少入黄泥沙的措施建设;二是流域及相关地区水资源利用的有效管理;三是增加黄河水资源量的外流域调水方案研究;四是黄河水沙调控体系建设;五是制定黄河下游河道科学合理的治理方略;六是使下游河道主槽不萎缩的水量及其过程塑造;七是满足降低污径比使污染不超标的水量补充要求;八是治理黄河河口,以尽量减少其对下游河道的反馈影响;九是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的良性维持。
“3”就是“三条黄河”建设:即“原型黄河”、“数字黄河”、“模型黄河”建设。
“三条黄河”建设是实现“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终极目标的手段。
14、什么是三条黄河?其内容是什么?答:三条黄河即“原型黄河”、“数字黄河”、“模型黄河”“原型黄河”,是我们治理开发与管理的现实中的黄河,她是我们治理开发和管理的对象,治理的目标是实现“四不”,最终实现黄河的长治久安。
“数字黄河”是“原型黄河”的虚拟对照体。
通俗地讲,就是把黄河装进我们的计算机。
主要是借助现代化手段及传统手段采集基础数据,对全流域及相关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等要素构建一体化的数字集成平台和虚拟环境,以功能强大的系统软件和数学模型对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各种方案进行模拟、分析和研究,并在可视化的条件下提供决策支持,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预见性。
黄河基础知识
一、黄河流域基本情况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塬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海拔3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塬,海拔1000~2000米之间的世界上最大、水土流失最严重的黄土高塬,海拔100米以下的黄淮海平塬,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河道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3万平方公里。
黄河流域有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9省(区)的340个县(市、旗),2005年人口11275万人,耕地面积24362万亩,国内生产总值12150亿元,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流域战略地位重要,区域优势明显,土地、矿产资源特别是能源资源十分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在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布局中,具有承东启西的重要作用。
黄河下游堤防保护的黄淮海平塬包括河南、山东、安徽、江苏和河北5省的部分地区。
从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到1938年花园口扒口的2540年中,有记载的决口泛滥年份有543年,决堤次数达1590余次,经历了五次大改道和迁徙,洪水泥沙波及范围北达天津,南抵江淮,纵横25万平方公里,造成了巨大灾难。
根据历史洪泛情况,结合现在的地形地物变化分析推断,在不发生重大改道的条件下,洪水泥沙波及范围约12万平方公里,涉及5省110个县(市),2005年区内人口9064万人,耕地11193万亩,国内生产总值10615亿元,是我国重要的粮棉基地,区内还有石油、化工、煤炭等工业基地,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黄河堤防一旦决口,除洪水淹没带来的直接损失外,洪水携带的泥沙沙化农田,压没城市、农村、道路和工矿,堵塞治淮、治海水系和灌溉渠道,巨大的间接损失难以计算,破坏的生态环境长期难以修复。
黄河下游防洪治理历来受到政府的高度关注,也是黄河防洪的重中之重。
二、洪水泥沙及河道冲淤(一)黄河洪水特点黄河洪水按其成因可分为暴雨洪水和冰凌洪水两种类型。
暴雨洪水主要来自中游地区和上游兰州以上地区,洪水发生时间为6~10月;冰凌洪水主要发生在黄河下游及上游宁蒙河段,黄河下游多发生在2月,宁蒙河段多发生在3月。
初一地理黄河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一地理黄河知识点归纳总结黄河,又称“中华母亲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也是中国的七大河流之一。
它发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青海省,并最终注入渤海。
黄河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本文将对初一地理课程中的黄河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1. 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经区域:黄河位于中国的西北地区,是亚洲内陆河流。
它从青藏高原流经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省份,最终注入渤海。
黄河流域是中国人口和农业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
2. 黄河的地理特征:黄河全长约5464千米,是中国第二长河流,仅次于长江。
它的河道曲折,河势陡峭,水流湍急,被誉为“河流之王”。
黄河水量丰富,经常出现洪水,给沿岸地区的农业生产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并且形成了黄河文化的土壤。
3. 黄河的水土流失问题:由于河水湍急、冲击力大以及流域土壤的特殊性,黄河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水土流失导致河道淤积加剧,水位升高,容易发生河道堵塞和洪水灾害。
控制黄河的水土流失对于保护河道稳定和降低洪水风险非常重要。
4. 黄河的经济价值:黄河沿岸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农业产区,庞大的农业生产对黄河水资源提出了巨大需求。
黄河还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渔业资源,尤其是河口一带。
此外,黄河沿岸还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等矿产资源,对中国的工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5. 黄河的文化意义: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繁荣的黄河文化对中国乃至世界文明的形成和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
黄河以其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有利的气候条件,孕育了古代的华夏文明,这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精神家园。
6. 黄河流域的治理和保护:为了更好地利用和保护黄河,中国政府进行了一系列黄河流域的治理和保护措施。
例如,修建黄河堤防,改善河道,减少水土流失,加强洪水防范等。
这些措施有效地提高了黄河流域的农田灌溉效率,减少了洪灾损失,并加强了对河流环境的保护。
总结:黄河作为中国重要的河流之一,具有重要的地理、经济和文化价值。
黄河基础知识大全
最全黄委考试资料+试题5、治理洪水思路:控制、利用、塑造。
15、《黄河流域防洪规划》设防流量仍按国务院批准的防御花园口22000立方米每秒,考虑到河道沿程滞洪和东平湖滞洪区分滞洪作用,沿程主要断面设防流量为:夹河滩21500立方米每秒、高村20000立方米每秒、孙口17500立方米每秒,艾山以下11000立方米每秒。
27、黄河各河段的特点是:水主要来自上游,泥沙主要来自中游,历史上灾害主要发生在下游。
38、民国22年(1933年)黄河大水,下游决口数十处,洪水泛及5省,灾民数十万,当年9月成立黄河水利委员会,首任委员长是李仪祉。
他第一次提出了黄河上中下游全面进行治理的方略。
第一次提出调水调沙的是新中国成立之后首任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王化云。
第一次提出治沙应着重控制粗泥沙的是清华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钱宁。
40、黄河下游河道具有河道上宽下窄、比降上陡下缓、排洪能力上大下小的特点。
按照河道特点,黄河下游河道可分为:游荡型、过渡型、弯曲型和河口型4类。
43、199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原国家计委、水利部联合颁布实施了《黄河可供水量年度分配及干流水量调度方案》和《黄河水量调度管理办法》,正式授权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统一调度黄河水量,黄河水量统一调度始于1999年3月1日。
51、观测者面向河流下游,在右边的陆地,称为右岸。
52、在河流弯曲河段,不受主流冲击、水深较小、流速较缓、常呈淤积状态的一岸,是弯曲河段岸线的凸岸。
53、黄河下游孟津县白鹤镇至东明县高村河段是典型的游荡型河段。
河道宽度一般在10公里左右,最大超过20公里。
这段河道长299公里。
54、传说大禹治理黄河时的三件宝是河图、开山斧和避水剑。
55、黄河以泥沙多、含沙量高闻名于世,干流实测最大含沙量是911kg/m3。
(三门峡站,1977年)56、黄河来沙量年际变化很大,实测最大年沙量是39亿t。
(1933年陕县站)57、西汉末年的贾让应诏上书《治河策》,提出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治河三策,这三策是上策、中策、下策。
黄河基础知识整理
1、黄河全长多少公里?流经哪几个省?答:黄河全长5464km,落差4480m,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m的约古列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区,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
12、治黄新理念是什么?答:“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是一种新的治河理念,也是黄河治理的终极目标。
“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水质不超标,河床不抬高”是体现其终极目标的四个主要标志。
该标志应通过九条途径得以实现,“三条黄河”建设是确保各条治理途径科学有效的基本手段。
13、“1493”治理黄河新框架是什么?答:“1”就是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终极目标:“维持黄河健康生命”。
“4”就是实现“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终极目标的四个主要标志,即: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污染不超标,河床不抬高。
“9”就是通过九条途径使“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终极目标得以实现。
即:一是减少入黄泥沙的措施建设;二是流域及相关地区水资源利用的有效管理;三是增加黄河水资源量的外流域调水方案研究;四是黄河水沙调控体系建设;五是制定黄河下游河道科学合理的治理方略;六是使下游河道主槽不萎缩的水量及其过程塑造;七是满足降低污径比使污染不超标的水量补充要求;八是治理黄河河口,以尽量减少其对下游河道的反馈影响;九是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的良性维持。
“3”就是“三条黄河”建设:即“原型黄河”、“数字黄河”、“模型黄河”建设。
“三条黄河”建设是实现“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终极目标的手段。
14、什么是三条黄河?其内容是什么?答:三条黄河即“原型黄河”、“数字黄河”、“模型黄河”“原型黄河”,是我们治理开发与管理的现实中的黄河,她是我们治理开发和管理的对象,治理的目标是实现“四不”,最终实现黄河的长治久安。
“数字黄河”是“原型黄河”的虚拟对照体。
通俗地讲,就是把黄河装进我们的计算机。
主要是借助现代化手段及传统手段采集基础数据,对全流域及相关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等要素构建一体化的数字集成平台和虚拟环境,以功能强大的系统软件和数学模型对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各种方案进行模拟、分析和研究,并在可视化的条件下提供决策支持,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预见性。
黄河基础知识
黄河基础知识
黄河,中国第二长江河流,也是中国五大河流之一。
以下是关于黄河的基础知识:
1. 长度和流域:黄河全长约5,464千米,流域面积约746,000平方千米。
2. 源头:黄河的源头位于中国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脉,源流称为毛儿盖,流经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南、山东等省区。
3. 命名:黄河得名于河水泥沙浑黄,古代又称“河”,所以被称为“黄河”。
4. 地理特点:黄河流域地势高度递降,是中国流经地势最高的河流之一,同时也是泥沙含量最高的河流。
5. 水量和泥沙:黄河年均径流量约1100亿立方米,年均输沙量约4亿吨。
6. 贡献和问题:黄河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然而,黄河也因为频繁的洪水和泥沙淤积等问题而被称为“中国之患”。
7. 重要城市:黄河流经多个重要城市,包括兰州、银川、呼和浩特、郑州和济南等。
8. 重要水利工程:黄河上有多个重要的水利工程,包括兴隆观水库、俄罗斯至中国输油管道桥和太行水库等。
9. 生态环境:近年来,中国政府采取措施保护黄河及其流域的生态环境,推动河流的生态修复和治理工作。
10. 文化遗产:黄河流域有许多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壶口瀑布、中原文化和尧庙等。
八年级上册中国地理黄河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中国地理黄河知识点中国地理黄河知识点黄河,又称为中华母亲河,是中国第二长的河流,也是中国重要的水域之一。
它源于青藏高原,自西向东流经九个省份,最终注入渤海。
在八年级上册的地理学习中,黄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从黄河的地理位置、沿线地区的特点、黄河的水文、黄河的治理等方面进行论述,希望能够为同学们深入了解和认识黄河提供帮助。
一、黄河的地理位置黄河位于中国北部,起源于青藏高原,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和山东九个省份,最终注入渤海。
黄河全长5464千米,流经的区域总面积为752000平方千米。
黄河是中国重要的水域之一,不仅给沿线的居民提供水源,也是中国农业的重要基础。
二、沿线地区的特点1、青海、甘肃:青藏高原和极寒地区的河段,水流湍急,水位较高,流经范围较小,流量大。
2、河西走廊:沙漠地区,属于内陆干旱区,河流断流频繁,水资源短缺。
3、黄土高原:河段经过山区,地势较险峻,河道多峡谷和狭窄河段,水流湍急。
4、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河道宽阔,水流较缓。
三、黄河的水文黄河的水文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季节性变化明显:黄河水量在年内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春季和夏季是黄河水量最大的时期,而秋季和冬季则相对干旱,水量明显减少。
2、年际性变化大:黄河的流量具有强烈的年际性变化,这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3、泥沙淤积极为严重:黄河水域泥沙淤积极为严重,黄河的水运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四、黄河的治理黄河流域面积广,地形复杂,且人口密集,所以黄河的治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工程。
中国政府从1950年开始开展了黄河治理工程。
黄河的治理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水土保持:通过造林、修筑梯田等措施,控制黄河流域的土地退化。
2、防洪抗旱:采取抽水泵站、堤坝等技术手段,有效防止黄河的洪水侵袭,并通过引黄灌区等工程,保证黄河流域的水源供给。
3、泥沙管理:通过减少黄河流域的泥沙淤积,提高黄河的水运能力。
黄河基础知识讲解
黄河基础知识讲解黄河,作为中国最长的河流,承载着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为您详细介绍黄河的一些基础知识。
一、黄河的概况黄河,起源于中国西北的青海省,流经九个省区,最终注入渤海。
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95万平方公里。
黄河流域的土地肥沃,是中国的粮食生产和人口集聚地之一。
二、黄河的地理特点1. 上中下游划分黄河一般分为上、中、下游三个部分。
其中,上游位于青海省境内,沿途景色秀丽,以青海湖和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为著名景点。
中游流经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这里的黄土高原和壶口瀑布都是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景观。
下游流经河南、山东、河北等地,黄河三角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三角洲之一。
2. 黄河的泥沙黄河因为携带大量的泥沙而得名,被称为“泥河”。
由于河水中泥沙含量高、流速快,因此黄河的水色是黄色的。
每年的汛期,黄河泛滥成灾,给沿岸的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灾害。
三、黄河的历史地位1. 农业文明黄河流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农业文明发祥地之一。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当地的先民就开始进行农业生产。
通过对黄河的灌溉,人们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伟大的黄土文化。
2. 文化象征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
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黄河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文化符号都与黄河有关,如《黄河大合唱》和《黄河颂》等。
四、黄河的保护与治理1. 防洪措施由于黄河的泛滥给周边地区带来了严重的灾害,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防洪措施。
修建了一些大型的水利工程,如三门峡水库、银川水库等,以调节黄河的水流。
2. 节水措施作为中国重要的水源地之一,黄河的水资源显得尤为宝贵。
政府通过推行水资源管理政策和加强节水宣传,提高人们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护黄河的水源。
3. 河道治理由于长期的泛滥,黄河的河道容易产生淤积和漫滩。
为了改善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河道治理工程,清淤、疏浚河道,提高了黄河的水运能力。
七年级黄河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黄河知识点归纳总结黄河,作为中国重要的水利支柱,所包含的知识点非常丰富。
在七年级的学习中,我们不仅需要了解黄河的历史、地理位置,还需掌握黄河基本的地形、流域、水文等基础知识。
以下是对七年级黄河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一、黄河的地理位置黄河,是中国五大河之一,位于中国北方,流域涉及中国的九个省区,全长5464千米。
黄河总流域面积约为75.4万平方千米,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8%。
二、黄河的地形黄河的地形复杂多变,上游常年积雪,中游为淤积平原和内陆山地,下游为大型冲积扇。
黄河进入山地段之前,它是由高原向平原流动的,水流一直都不是很平稳。
黄河在进入山地段后,狭窄的河道、复杂的地质构造,使黄河变得十分危险。
三、黄河的流域黄河流经的九个省区包括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河北。
宁夏的鲁家滩水利枢纽工程是黄河上最大的水利枢纽之一。
四、黄河的流域面积黄河的总流域面积约为75.4万平方千米,其中中游地区为黄河流域的主要农业集中地,占总流域面积的52.3%。
五、黄河的水文特征黄河的水文特征十分明显。
在黄河中游地区,由于长时间的蓄水和冲积作用,形成了大量的湖泊和沼泽等水源,水源充足,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自然景观。
六、黄河的历史古代中国文明的起点就在黄河流域。
黄河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中华母亲河”。
黄河的历史和人文景观十分丰富,其中包括贺兰山山脉上的关帝庙和唐代的手植菩提树等。
七、黄河水利工程黄河水利工程是中国规模最大、分布最广的水利建设,是黄河治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意义。
黄河水利工程包括人工引黄、秦岭隧洞、三门峡水利枢纽和大芦沟水利枢纽等项目。
以上便是对七年级黄河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当然,黄河的知识点还有很多,掌握这些基本的知识点,有助于丰富我们对黄河知识的理解,进一步认识和掌握黄河的特点和作用。
黄河基础知识测验及答案
一、选择( 1 )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非常重视治黄工作,1952 年,( ) 第一次出京视察,就选了黄河,并发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
A .毛泽东√B.刘少奇 C .周恩来( 2 )黄河流域既有丰富的资源,又有严重的自然灾害,上中下游治理开发的侧重点分别为 ( )。
A .上游水能资源开发,中游水土保持,下游通航B .上游水土保持,中游农业开发,下游防洪C .上游水能资源开发,中游水土保持,下游防洪√( 3 )黄河流域中黄土分布的面积和厚度,都居世界第一。
黄土高原的黄土主要是( )。
A .经过风力搬运和堆积√ B.岩石就地风化形成的 C .由流水搬运来的( 4 )黄河之所以被称为黄河,其原因是( )。
A .河水中包含大量的黄土物质,水色为黄色√B .黄河流域是黄种人的故乡C.黄帝陵在黄河流域( 5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十分严重,主要原因是( )。
A .气候湿润,终年多雨,雨水冲刷力强B .天然植被遭到破坏,黄土疏松,易受雨水侵蚀√C .流域中地震强烈,滑坡严重( 6 )黄河流域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危害严重。
黄河流域的三大自然灾害是( )。
A.旱灾、洪水和水土流失√ B .蝗灾、水灾和地震 C .风灾、水灾和泥石流(7)在黄河中游地区,厚层的黄土经流水切割后,形成了十分独特的地貌形态,其中最独特的有( )。
A.塬、梁、峁、沟√ B .丘陵、平原、山地 C .河谷、高原、丘陵( 8 )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河称为悬河,又称地上河,黄河下游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悬河,它的形成原因是( )。
A .河道流经地势较高的地带B .泥沙大量淤积,河床抬高√C .由以上两个原因造成的( 9)进入黄河下游的泥沙平均每年 4 亿吨淤积在河道中,使河床平均每年抬高( )厘米。
A.5 B.10 √ C.15( 10)黄河平均每年将 12 亿吨泥沙输送入海,这部分泥沙( )。
A.淤在河口,每年造陆 25— 30 平方公里√ B.污染了海洋 C.对海洋生物有害( 11 ) 1997 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公布,黄河面临污染和断流的双重压力。
高中地理黄河的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黄河的知识点总结黄河,又称中国第二长河,是中国最大的河流之一,也是中国的母亲河,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文明起到了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课程中,黄河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下面是关于黄河的知识点的总结:1. 黄河的地理位置:黄河位于中国的北方地区,发源于中国的青海省南部,流经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河南、山东七个省区,最后注入渤海。
2. 黄河的流域面积:黄河的流域面积约为752,000平方千米,其中高山地带占约30%,平原地带占约40%,黄土高原占约30%。
3. 黄河的长度:黄河全长约5,464千米,是中国第二长的河流,仅次于长江。
4. 黄河的水源:黄河的主要水源是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以及甘肃、青海的一些山区。
5. 黄河的水文特征:黄河年均径流量为50亿立方米,年均输沙量为30亿吨,具有丰水期和枯水期的明显变化。
6. 黄河的分段:根据黄河流经的地理条件和特点,可将黄河分为三段:上游的青藏高原段,中游的黄土高原段,以及下游的平原河段。
7. 黄河的地貌特征:青藏高原的黄河段属于峡谷地貌,黄土高原的黄河段则形成了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下游是平原地貌。
8. 黄河的水土流失问题:由于黄河中游地区的自然条件恶劣,加上人类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河道淤积、冲积扩展、土地贫瘠等问题也是黄河流域面临的主要环境挑战。
9.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中国政府自古以来一直致力于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如大禹峡、龙门峡、三门峡等大坝和引黄灌区,以解决水灾和赤地问题,提高农田灌溉水平。
10. 黄河的经济重要性: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区,以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水果等作物为主要农作物,在中国的农业经济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外,黄河还是一条重要的水路交通线,沿岸发展了一些重要的工业城市,如郑州、洛阳、济南等。
总结起来,高中地理课程中关于黄河的知识点包括黄河的地理位置、流域面积、长度、水源、水文特征,以及黄河的分段、地貌特征、水土流失问题、治理与开发,黄河的经济重要性等。
八年级上册地理黄河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地理黄河知识点在中国,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母亲河”,是我国最长、最重要的河流之一。
下面来了解一下八年级上册地理课程中的黄河知识点。
一、黄河的基本概况黄河起源于青海省祁连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4.3万平方千米。
黄河上游主要是山区和草原,中游为平原,下游则进入了海岸平原。
二、黄河的流域地理环境1. 自然环境:黄河流域多山多河,水土流失较严重,经常受到洪涝、旱灾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黄河上游气候寒冷干燥,中下游则属温带季风气候。
黄河流域的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2. 人文环境:黄河流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承。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
三、黄河的重要性黄河不仅是中国乃至全球重要的经济带,也是重要的文化和政治象征。
黄河也是中国重要的能源来源和城市发展的基础设施。
1. 经济作用: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黄河上游还有较多的矿产资源。
而黄河下游的平原地带则是我国的经济中心地带。
黄河也是中国的内陆水路,对于国家贸易和运输有着重要的作用。
2. 文化和政治象征:中华文明始于黄河流域。
黄河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象征。
同时,黄河也被视为中国人民的象征,是中国最重要的文化和政治象征之一。
3. 能源和城市发展:黄河下游的渤海湾沿岸是我国最重要的石油和天然气产地。
而黄河流域也有着丰富的水能资源,是中国重要的水电发电基地。
同时,黄河流域还是中国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
四、保护黄河由于过度开发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黄河流域的环境现状较为严峻。
为了保护黄河,我们需要采取措施保护其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减少河流水土流失,提高水质,保障水资源的利用。
1. 加强保护:八年级地理课本中也提到了要加强保护黄河水源地和生态环境,减少污染和水土流失。
同时,还应该加强对黄河的治理和维护,提高灾害预警和应急能力。
初中黄河知识点总结
初中黄河知识点总结一、地理位置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之一,起源于中国西部的青海省,流经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河南、山东等七个省区,最终注入渤海。
全程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000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长河,仅次于长江。
二、流域特点1. 黄河流域地势起伏大,河道崎岖不平,自上游至中游为高原干旱河道,下游则为平原河道。
2. 黄河流域气候干燥,降水不足。
黄河上游为高原气候,大部分时间为干旱天气;中游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下游为暖温带季风气候,炎热多雨。
3. 黄河水量大,泥沙含量高,是世界上泥沙输送量最大的河流,有“中华母亲河”之称。
三、历史变迁1. 中国古代的“五大河”之一。
黄河盛行水患,历史上频繁改道,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农田破坏,被称为“中国悲哀的母亲河”。
2. 黄河在中国文明史上担负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古称“中华母亲”,被誉为“中华文明的摇篮”。
3. 黄河流域曾经发生过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如《太白山论坛》、黄河决堤、黄河水患、八年抗战等。
四、对人类的意义1. 黄河是中国最重要的水源之一,支撑着千千万万的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
2. 黄河沿线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区,是中国小麦、玉米和棉花的主要产地,黄河流域也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仓库。
3. 黄河上的水利工程对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临汾灵宝水库、三门峡水库等,对改善水土条件,减轻水患,提高农业生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以上就是对黄河的基本知识的总结,希望对初中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阅读书籍、地图、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来深入了解黄河,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地理、历史与文化。
黄河基础知识及习题有答案
黄河黄河中国古代也称河, 发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 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 最后于山东省东营垦利县注入渤海。
干流河道全长5464千米, 仅次于长江, 为中国第二长河。
黄河还是世界第五长河。
黄河从源头到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镇为上游, 河长3472千米;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间为中游, 河长1206千米;桃花峪以下为下游, 河长786千米。
(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有多种说法, 这里采用黄河水利委员会的划分方案)黄河横贯中国东西, 流域东西长1900千米, 南北宽1100千米, 总面积达752443平方千米。
黄河多年平均流量1774.5立方米/秒, 全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580亿立方米, 流域平均年径流深77毫米, 流域人均水量593立方米, 耕地亩均水量324立方米。
黄河中游河段流经黄土高原地区, 支流带入大量泥沙, 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最大年输沙量达39.1亿吨(1933年), 最高含沙量920千克/立方米(1977年)。
三门峡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约16亿吨, 平均含沙量35千克/立方米。
黄河长度5464 km , 源头海拔4800 m , 平均流量1774.5 m³/s , 流域面积752443 km², 源头青海省, 注入渤海, 流经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维系炎黄子孙的血脉.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与民族情感的象征。
黄河, 像一头脊背穹起, 昂首欲跃的雄狮, 从青藏高原越过青、甘两省的崇山峻岭;横跨宁夏、内蒙古的河套平原;奔腾于晋、陕之间的高山深谷之中;破“龙门”而出, 在西岳华山脚下调头东去, 横穿华北平原, 急奔渤海之滨。
它流经9个省、区, 汇集了40多条主要支流和1000多条溪川, 行程5464公里, 流域面积达75万多平方公里, 是中国第二大河。
全流域年平均降水400毫米左右, 而黄河平均年径流总量仅574亿立方米, 在中国河流中居第八位。
黄河知识归纳总结
黄河知识归纳总结黄河,古称“河”或“滂沱”,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河流,也是中国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它发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经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河南、山东等省区,最终在山东东营汇入渤海。
作为中国五大河流之一,黄河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
本文将对黄河的形成、特点、历史重要事件、治理措施以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
一、形成与特点黄河的形成源于两个主要的河源,即中国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脉和中华山脉。
这两个河源汇集后形成了黄河的主源。
黄河流域地势高低起伏,河流长度较长,总长度约5464千米,流域面积约约75万平方千米。
黄河的流量巨大,年均水量约980亿立方米,是中国流量最大的河流。
另外,黄河的水质呈现浑浊的特点,这主要源于下游沙土茂盛,冲刷力强。
二、历史重要事件1. 大禹治水:黄河治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传说中的大禹是第一个治理黄河的君主。
他开辟了太湖出口,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有效控制了黄河的水患问题。
2. 黄河泛滥:历史上,黄河泛滥经常给中国北方带来严重的灾害。
例如,1344年至1946年间,黄河泛滥约188次,其中149次发生在1840年以后。
这些泛滥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农田损失。
3. 黄河南迁:黄河在历史上多次发生南迁的现象。
从2000年前开始,黄河发生了至少11次南迁。
这些南迁导致了流域变幻,改变了许多城市和村庄的位置。
三、治理措施为了防止黄河泛滥和保护流域生态环境,中国历代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1. 黄河上游的造林工程:通过植树造林,固定黄河上游的土壤,减少土壤流失。
2. 河道防护工程:修建堤坝、堤防和闸门,以阻挡河水泛滥。
3. 水库建设:修建水库用于调节河水的流量,减少洪水灾害的发生。
4. 生态保护: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保护湿地和野生动植物。
四、经济社会影响黄河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河流之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1. 农田灌溉: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区,通过黄河提供的水资源,农民能够进行有效的农田灌溉,提高农作物产量。
初二黄河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黄河知识点归纳总结黄河,是中国四大河流之一,也是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之一。
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明和历史,被誉为“中华母亲河”。
初二学生学习黄河知识的过程中,掌握了许多有关黄河的重要知识点。
在本文中,将对初二黄河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知识。
黄河的基本概况黄河,是中国第二长的河流,全长约5,464千米。
它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最终注入渤海。
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因为它以自身丰沛的水资源滋养着沿岸地区的农业和人民生活。
黄河的重要支流黄河有两个重要的支流,即汾河和渭河。
汾河是黄河左岸的支流,流经山西省境内,向南注入黄河。
渭河是黄河右岸的支流,发源于青海高原,经过陕西省并向东南方流淌,最终注入黄河。
黄河的流域面积黄河流域是中国最大的河流流域之一,面积约为75.5万平方千米。
它横跨了九个省份,包括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南、山东、河北和辽宁。
黄河的特点及对人类的影响黄河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泥河之一,因其携带大量黄土而得名。
由于地势较高、河床较浅,黄河的水流湍急且容易泛滥。
黄河的泛滥在古代中国历史上造成了许多灾害,但同时也为黄河流域提供了肥沃的土地。
黄河流域是中国华北地区的粮仓和重要的农业基地。
黄河的水资源为该地区的农业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源,支持了粮食生产和农业经济发展。
同时,黄河也给周边地区带来了风景和旅游资源,吸引着大批游客。
黄河的重要河段黄河分为上中下游三个重要的河段。
上游从发源地到甘肃省定西市一带,中游从甘肃到河南境内,下游从河南开始,穿越河南、山东到达渤海。
黄河的上、中、下游河段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为沿岸地区的发展和利用提供了不同的条件和机遇。
黄河的治理与保护黄河的泛滥和水土流失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中国人民。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黄河治理和保护工程。
修建了众多的拦河坝、堤防和水利设施,有效地控制了黄河的泛滥,减少了洪灾和灾害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体模型试验在治黄发展和实践中发挥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目前已相继建成了包括小浪底至陶城铺河段河道模型、小浪底库区模型、三门峡库区模型、部分概化模型、基础研究试验水槽和土壤侵蚀土槽等在内的诸多实体模型。
黄河水文观测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早在大禹治水时期(公元前21世纪前),就以树木标志水位。
在黄河干流上游最早进行固定位置和水位定量观测与记载的地点是:今青铜峡水库坝址。
从民国时期开始按近代水文科学知识布设水文测站和进行水文观测。
黄河干流最早的水文站是陕县水文站和泺口水文站。
黄河水文泥沙测验技术获得重大突破,实现了河流泥沙含沙量在线连续施测,这种在线泥沙测验仪器名称是振动式测沙仪。
黄河流域的灾害主要有:洪灾和旱灾。
黄河各河段的特点是:水主要来自上游,泥沙主要来自中游,历史上灾害主要发生在下游。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三大措施包括: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耕作措施。
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防治总体上分为三类不同区域:重点治理区、重点预防保护区和重点监督区。
黄河流域用水大户是农业。
随着黄河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入河排污量迅速增加,主要污染物是COD和氨氮。
目前,入黄排污口排放达标率低,污染源主要为:工业点源污染。
黄河支流众多,直接入黄的一级主要支流有111条。
黄委获得水利部重点实验室的是:黄河泥沙重点实验室。
黄河下游滩区是下游河道的主要组成部分,在防洪治河方面,滩区具有行洪、滞洪和沉沙三种功能。
黄河下游滩区居住大量群众,截止2007年底,下游滩区总人口是189.5万人。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黄河下游日渐开发,为了发展生产的需要,沿河诸侯先后筑堤,黄河下游堤防始建于春秋。
民国22年(1933年)黄河大水,下游决口数十处,洪水泛及5省,灾民数十万,当年9月成立黄河水利委员会,首任委员长是李仪祉。
他第一次提出了黄河上中下游全面进行治理的方略。
第一次提出调水调沙的是新中国成立之后首任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王化云。
第一次提出治沙应着重控制粗泥沙的是清华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钱宁。
黄河下游河道经历了多次改道,1855年铜瓦厢决口夺大清河入渤海,形成现行河道。
黄河下游河道具有河道上宽下窄、比降上陡下缓、排洪能力上大下小的特点。
按照河道特点,黄河下游河道可分为:游荡型、过渡型、弯曲型和河口型4类。
在“96.8”洪水期间,花园口站最高洪水位94.73m,为该站有水文记录以来的最高水位。
在这次洪水中,花园口站出现的洪峰流量是7860m3/s。
1.25黄河自然断流始于1972年,自1972年至1999年的28年中,黄河下游共发生22年断流。
黄河断流历时最长的年份是1997年,利津断流时间长达226天。
并且在1997年断流首次在汛期出现,并且1997年底至1998年初首次跨年度断流。
199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原国家计委、水利部联合颁布实施了《黄河可供水量年度分配及干流水量调度方案》和《黄河水量调度管理办法》,正式授权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统一调度黄河水量,黄河水量统一调度始于1999年3月1日。
2002~2010年汛前,进行了以小浪底水库为主的调水调沙试验和生产运行,连续9年共进行12次调水调沙。
为了使黄河中游两岸滩地有限的容积发挥更大的减淤作用,2004年,开展了黄河小北干流连伯滩放淤试验,基本实现了淤粗排细的试验目标,为今后大规模放淤积累了经验。
黄河下游堤防是在历代民堰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为了弥补河床淤高造成的过洪能力降低,建国以后至1985年对堤防进行了3次加高加培。
(第1次为1950年至1959年,第2次为1962年至1965年,第3次为1974年至1985年),也说4次加高加固下游堤防。
标准化堤防建设,就是通过对黄河堤防实施堤身帮宽、放淤固堤、险工加高改建、修筑堤顶道路、建设防浪林和生态防护林等工程,使下游堤防成为“防洪保障线、抢险交通线、生态景观线”的标准化堤防。
黄河上游第一座大型梯级电站是刘家峡水电站。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第一次出京巡视,就考察了黄河,并发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
(1952年)一般讲,黄河凌汛开河的方式有两种,文开河和武开河。
(文开河:以热力作用为主形成的融冰开河;武开河:以水力作用为主的强制开河现象)观测者面向河流下游,在右边的陆地,称为右岸。
在河流弯曲河段,不受主流冲击、水深较小、流速较缓、常呈淤积状态的一岸,是弯曲河段岸线的凸岸。
黄河下游孟津县白鹤镇至东明县高村河段是典型的游荡型河段。
河道宽度一般在10公里左右,最大超过20公里。
这段河道长299公里。
传说大禹治理黄河时的三件宝是河图、开山斧和避水剑。
黄河以泥沙多、含沙量高闻名于世,干流实测最大含沙量是911kg/m3。
(三门峡站,1977年)黄河来沙量年际变化很大,实测最大年沙量是39亿t。
(1933年陕县站)西汉末年的贾让应诏上书《治河策》,提出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治河三策,这三策是上策、中策、下策。
上策:滞洪改河;中策:筑渠分流;下策:加高培厚堤防。
潘季驯是明代著名的治河专家,四次总理河道,先后治河近10年。
他第一次把治沙提到黄河治理方略的高度,凝练了“以河治河,以水攻沙”的治河方略,即“束水攻沙”的方策。
三门峡水库1960年9月开始蓄水后,淤积问题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极大关注。
为统一思想,尽快作出治黄决策,解决三门峡水库淤积问题,周恩来亲自主持召开了治黄会议。
《黄河水量调度条例》于2006年7月5日国务院第142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6年8月1日起施行。
根据《黑河干流水量调度管理办法》,水利部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指导黑河干流水量调度工作。
1.30水文循环的三要素是降雨、径流和蒸发。
黄河是资源性缺水的河流,河川径流量占全国河川径流总量的2%。
居我国七大江河的第四位(小于长江、珠江、松花江)。
2008年,黄委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发展目标与努力方向,即四个转向:把黄河洪水泥沙管理的重点转向塑造协调的水沙关系,把水资源管理与调度的重点转向实现黄河功能性不断流,把水资源保护的重点转向提高监督管理水平和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把黄河上中游地区水土保持的重点转向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治理。
针对新的形势,在努力迈向“四个重点转向”新阶段的过程中,我委提出了工作领域要统筹上中下游、突出六项重点,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体现七个并重。
在2010年全河工作会议上,我委提出了要实施最严格的流域管理制度。
其主要内容是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最严格的河道管理制度和最严格的水土保持监督监测制度。
首次发布了《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公报》(2010年)。
“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治河理念,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伦理体系、理论体系和生产体系。
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基本手段是“三条黄河”建设。
黄河干流上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拦河控制性骨干工程是三门峡水利枢纽。
黄河多年平均输沙量16亿t,多年平均含沙量35kg/m3。
黄河最大的支流是渭河,下游为弯曲性平原河道。
1958年7月17日,黄河花园口出现22300m/s3洪峰,这是自建国以来黄河水文记载发生的最大洪水。
1999年10月25日,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下闸蓄水。
黄委党组按照水利部提出的治水新思路,坚持以信息化推动治黄现代化,于2001年7月25日提出建设“数字黄河”工程。
“数字黄河”工程总体框架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应用服务平台、应用系统以及标准规范体系和工程保障体系等。
“数字黄河”工程中的应用系统主要包括6方面建设内容。
“数字黄河”工程中采用的3S技术指的是RS、GIS、GPS。
目前,已建成的黄河超级计算中心高性能计算平台的浮点运算速度达3840亿次,为我委气象水文预报、下游水沙过程演进模拟运算等提供了支撑。
为安全高效地存储“数字黄河”工程各类数据,建设了分布式的数据存储管理体系。
该体系包含黄河数据中心及7个数据分中心。
“数字黄河”工程服务功能的最高层次的应用是决策支持。
“数字水调”建设的黄河下游引黄涵闸远程监控系统,实现了五级远程监控系统的分布式应用和一体化管理。
水工程的(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备案材料)在报请审批(核准、备案)时,应当附具流域管理机构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签署的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
流域范围内的区域规划应当服从流域规划,专业规划应当服从综合规划。
2.12我委水利前期和科研项目实施项目库管理制度。
《黄河水利委员会水利前期及科研项目管理办法(试行)》规定,每个项目负责人,在项目开展期内,最多可以担任两个项目的负责人。
2008年7月,国务院批复了我委上报的《黄河流域防洪规划》。
水沙调控体系主要由已建的干流龙羊峡、刘家峡、三门峡、小浪底和支流陆浑、故县以及拟议中的干流碛口、古贤、黑山峡河段工程和支流上河口村、东庄等控制性骨干工程组成。
《黄河流域防洪规划》中黄河下游堤防设防标准为防御花园口22000m3/s洪水标准。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规定,需审批的建设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由建设用地单位提出预审申请。
《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制度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审查签署机关应当自受理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申请之日20个工作日内做出决定。
《水法》规定,建设水工程,必须符合流域综合规划。
国家实行开发性移民方针,采取前期补偿、补助与后期扶持相结合的办法,使移民生活达到或者超过原有水平。
实践证明,在黄河堤防加固中,放淤固堤优点最为明显,既可以提高堤防的整体稳定性,又有一定的疏浚减淤作用,同时对改善生态环境十分有利。
南水北调工程应以“三先三后”原则为指导: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
《黄河流域防洪规划》近期目标,到2015年,初步建成黄河防洪减淤体系。
《黄河流域防洪规划》远期目标,到2025年,基本形成黄河下游水沙调控体系,防止河床抬高,维持下游中水河槽稳定,局部河段初步形成“相对地下河”雏形,基本控制下游游荡性河段河势。
国家对水工程实施保护。
国家所有的水工程应当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划定工程管理和保护范围。
使用水工程供应的水,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向供水单位缴纳水费。
供水价格应当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确定。
2.14我委水利前期和科研项目实施项目库管理制度。
《黄河水利委员会水利前期及科研项目管理办法(试行)》规定,每个项目负责人,在项目开展期内,最多可以担任两个项目的负责人。
2008年7月,国务院批复了我委上报的《黄河流域防洪规划》。
水沙调控体系主要由已建的干流龙羊峡、刘家峡、三门峡、小浪底和支流陆浑、故县以及拟议中的干流碛口、古贤、黑山峡河段工程和支流上河口村、东庄等控制性骨干工程组成。
《黄河流域防洪规划》中黄河下游堤防设防标准为防御花园口22000m3/s洪水标准。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规定,需审批的建设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由建设用地单位提出预审申请。